1、關節炎到底該怎麼治
保守治療——適合早期、症狀輕的患者 一般來講,症狀較輕的患者,可採取保守治療,主要包括中西葯物、電腦三維牽引、針灸等。早期骨關節炎患者,可通過減輕體重、調整運動方式、增強肌肉力量鍛煉等物理方法治療。同時可配以助行器、拐杖,或穿可吸收沖擊力的鞋子及使用內低外高的鞋墊,使用膝關節內側支具等輔助治療。 微創治療——保守治療無效的早中期患者 如果患者保守治療無效,可考慮進行微創治療。該治療方法具有住院時間短、操作便捷、見效快、痛苦小、並發症少且病人經濟負擔輕等優點,已成為治療關節炎的優良療法。 特別是骨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和強直性脊柱炎,如採用激光針刀和臭氧髓核溶解術等微創方法,治療效果較好。激光針刀是將中醫針灸和激光相結合,松解粘連的關節,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增強代謝和機體免疫功能;臭氧洗滌則是利用醫用臭氧,消除對關節附近神經的壓迫,達到抗炎、止痛的目的。 關節置換——不適合微創的晚期重症患者 如果病情已發展到晚期,經過上述治療沒有取得明顯效果的重症患者,只能進行關節置換手術。目前,人工關節置換術是一種成熟的手術,它可使晚期關節炎患者解除痛苦,改善行走功能,提高晚年的生活質量。
2、創傷性關節炎能治好嗎?
您好,創傷性關節炎是一般可以治癒的,創傷性關節炎又稱外傷性關節炎、損傷性骨關節炎,它是由創傷引起的以關節軟骨的退化變性和繼發的軟骨增生、骨化為主要病理變化以關節疼痛、活動功能障礙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疾病。您有沒有到正規醫院檢查,有沒有發生骨折的現象。如果有的話根據情況採取合理的固定措施,如果沒有骨折,也要看一下是否有局部韌帶或者踝關節囊的損傷,如果只是單純的軟組織挫傷的話,建議物理治療,如中葯熏蒸、捋筋正骨療法等等,專家建議您最好到正規的專科醫院檢查,明確您屬於哪種損傷,針對性治療,祝您健康。
3、關節炎找哪家醫院比較好呢?
關節痛不一定都是關節炎。
骨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和痛風,這是引起關節痛的三大常見原因。
許多人將關節炎錯誤地認識就是:「風濕」病。其實,這種認識是錯誤的。因為有很多疾病都有關節炎的表現。常見病種如下:類風濕關節炎;骨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強直性脊柱炎;痛風性關節炎;風濕熱等等。
【關節炎的治療】
1.引起骨關節痛的主要原因:骨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和痛風是引起關節痛的三大常見原因。骨關節炎為局部關節的退行性病變,以滑膜關節的關節軟骨的進行性損害為特徵。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病因尚未清楚的慢性全身性疾病,以周圍關節滑膜的持續性炎症為特徵。痛風則為尿酸在關節組織內沉積而引起的一種炎症性病變。這些疾病通常是慢性持續性的疼痛,患者有一定程度的耐受,但是當急性加重的時候,疼痛往往難以忍受,甚至一點都不能活動。
2.關節炎的治療目的:疼痛是疾病的一種表現,治療疼痛的關鍵在於治療原發病,但是在有些疾病疼痛是主要的表現,而疾病本身又是難以根治時,疼痛的治療顯得尤為重要,控制疼痛成為關節炎治療中最重要的一環。鑒於關節對患者活動能力的重要性,恢復或保持關節功能在關節痛的治療中是最重要的目標之一。治療應從全局出發,始終應重視功能的保護,當全身治療無法控制疼痛則可根據患者狀況,考慮手術治療。其實關節置換的一大目的就是緩解疼痛。全身治療的目的在於:減輕疼痛及關節僵硬;增加關節活動度;控制炎症;盡可能恢復關節功能;預防或糾正畸形。對骨關節炎患者,可延緩疾病進展,對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由於沒有治癒措施,所以重要之處在於恢復患者功能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中醫對於關節炎治療的傳統理論認為「風寒濕邪,痹阻經脈,致使經脈不通,不通則痛」,所以中葯治療一般是以祛風散寒、解痙通絡,活血化淤為目的。能使僵硬的關節肌肉得到放鬆,解除肌肉痙攣,可以達到疏通經絡,消腫止痛的作用。我們臨床應用三十多年的養親關節湯就是【主治】各種頸肩腰腿痛,筋骨肌肉關節酸痛、麻木、重著、伸屈不利、關節腫漲等,尤其對於老年人晨起關節僵硬的「老寒腿」有特效。EMS速遞三五天內即可送達國內大江南北。
3.關節炎疼痛處理原則:治療關節炎疼痛應該遵循治療原發疾病,緩解病情進展,評估疼痛狀況,分級治療疼痛的原則。常用的止痛葯有三種,單純止痛葯——只有單純的止痛效果,而沒有消炎功能;非甾體類抗炎葯物——同時具有消炎和止痛作用,適合炎症性疼痛,又分傳統型(NSAIDs)和新型(COX-2抑制劑)兩種止痛葯;阿片類葯,強效的制劑包括比如嗎啡,芬太尼等,弱效的有曲馬多等,合成制劑有對乙醯氨基酚和羥考酮等。這三種基本上分三級,疼痛的嚴重程度不同,選用的葯物不同。如果關節疼痛是由骨關節炎和類風濕關節炎引起的,則推薦使用非甾體類抗炎葯物,這一類葯物種類很多,療效也較相似,同一患者可能對不同的葯物有不同的敏感性。當患有胃潰瘍或有危險因素時,可以選用COX-2抑制劑,這是一種新型的非甾體抗炎葯,其最大的優點在於能夠減少胃腸道不良反應的發生,在這一方面明顯優於其它葯物。這類葯物價格較貴,這時可以搭配使用其它傳統非甾體抗炎葯和抑酸葯,也能達到相似的效果。中、重度關節炎疼痛,多採用對乙醯氨基酚(其它名稱百服寧;必理通;醋氨酚;撲熱息痛;泰諾止痛片),該葯不良反應小,購買方便,而且價格低廉,長期治療帶來的經濟壓力小。
重度關節炎患者,使用非甾體抗炎葯無法控制時,建議使用阿片類葯物,也就是常說的麻醉品,但是阿片類葯物有成癮性,不宜長期使用。所以,一般認為,當疼痛到了阿片類葯物才能控制的時候,就應該行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最好是在畸形和肌肉功能嚴重退化前進行。
4.其他輔助療法(營養軟骨葯物,關節腔注射潤滑劑等)對於骨關節炎來說,在病變的早期尚可以通過營養軟骨的葯物緩解病情,氨基葡萄糖是人體可以自行合成的軟骨重要成分之一。隨著年齡增長,關節發生退行性變化,軟骨磨損,而自身合成的氨基葡萄糖逐漸不夠修復之用,則會加速病情進展。而補充從蟹殼、蝦殼提取的類似人體軟骨成分的氨基葡萄糖製品,可以幫助軟骨修復,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疼痛。激素,往往是局部注射到關節腔對抗急性發炎,能有效緩解疼痛症狀,多半是短期、小劑量使用,不宜全身使用。局部塗抹葯膏或貼膏葯,葯膏、乳液、凝膠,成分包括薄荷、水楊酸、雙氯芬酸鹽等,可以暫時緩解關節疼痛。但長期應用可能對這一類療法產生耐受,效果會逐漸下降。關節腔注射透明質酸,是用生化科技提煉出的關節液重要成分。作用就像是注入汽車發動機的潤滑油一樣,直接把透明質酸打到關節腔里,可以增加關節液潤滑和粘稠度,減輕壓力與軟骨磨損,同時改善關節軟骨的營養狀態,以助於修復病變的軟骨,是目前保守治療中效果直接並且成效顯著的一種方法。理療,包括局部熱敷、電療、牽引、水療、訓練下肢肌肉等。熱療和電療可以促進關節血液循環、改善僵硬、消炎止痛。應當注意,熱療的作用主要是緩解症狀,讓患者感覺「舒服」,過度的熱療可加重關節的滑膜炎症,反不利於控制病變進展。當關節炎已經影響活動,應利用護膝、護肘或支具等降低關節壓力。手杖、助行器可以減輕關節壓力,讓步態平穩不至於跌倒,避免施力不當造成的關節變形。
5.運動療法合理的運動是改善關節功能,減緩病變進展最長期有效的方式,運動可以增加骨密度、增強肌力、柔軟度,幫助穩定關節,減少早晨起床時的關節僵硬症狀,增進平衡和耐力,且可以控制體重,更重要的是運動可以改善全身其他系統的功能,例如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等。「生命在於運動」,如果你痛得不能外出鍛煉,也別忘記做一些柔軟伸展運動,待疼痛緩解或病情穩定後,逐漸增加運動量。
4、85歲老太太說腿疼是不是臨死的前兆
間歇性跛行: 老年腿痛的「頭號嫌疑犯」
陳老伯是一位退伍軍人,身體一直很好,可就在1年前,腿腳開始不利索了。說也奇怪,陳老伯腿不紅不腫,坐、蹲,騎自行車都沒問題,但站著或走路最多能堅持10分鍾,需蹲下去休息片刻才能繼續走,晚上睡覺只能彎曲雙腳。到過多家 醫院 看過,但都沒確診是什麼病。
很多老年人都有與陳老伯相似的經歷,平時站著一段時間或行走一段路程後,腰背部出現「下沉感」,雙側小腿發脹,無法繼續站立或行走。需要蹲下來或身體前傾休息一會兒才能繼續行走。最短只能連續行走幾十米或站幾分鍾,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
這種情況在醫學上稱之為「間歇性跛行」。造成間歇性跛行的原因可以是由於腰部腰椎管內神經受壓迫,也可以是由於下肢的血管病變所引起,臨床上分為神經間歇性跛行和血管間歇性跛行。
神經間歇性跛行
如果把椎管比作房子,造成神經間歇性跛行的原因不外乎兩個,要麼是椎管這個「房間」變小了,要不就是「房間」內的東西多了。
「房間」變小隨著年齡的增長,椎管前方的椎間盤失水退變後膨隆,甚至突出,從前方向椎管內擠入,後方的黃韌帶和小關節囊增生、肥厚,同時小關節 也增生肥大得像拳頭一樣,從後方和側面壓向椎管。還有一種椎管狹窄來源於脊柱畸形,常見的是椎體之間的不穩定甚至出現明顯的滑移,使得連續平順的椎管出現 扭曲或轉折。
「房內雜物」多罕見的情況是 腫瘤 性的,椎骨的原發或轉移性腫瘤向椎管內生長,或者椎管內脊髓或馬尾神經本身長了腫瘤,或者椎管內的轉移性腫瘤占據了椎管。
血管間歇性跛行
血管間歇性跛行與神經間歇性跛行的表現有點相似,但卻是兩種完全不同的 疾病 。前者屬於血管 外科 疾病,後者屬於 骨科 范疇。由於兩者的發病都在老年期,脊柱和血管的改變可以同時存在,所以發病表現相似,不易區別。
血管間歇性跛行患者疼痛更大程度上與運動有關,而不是和脊柱姿勢的變化有關。其 症狀 好發單側,伴有冷感,一般沒有感覺麻痹,步行停止症狀即可改善、消失,最重要的是因為動脈閉塞,這一側的足背動脈搏動一定減弱或消失。
預防治療間歇性跛行
目前為止,還沒有預防椎管狹窄的方法。對輕度的腰椎管狹窄,可以採用短期卧床休息、理療、 針灸 、注射等保守治療。同時,可通過鍛煉腰背肌和腹肌的力量使脊柱獲得穩定,減輕椎體間和關節突之間的壓力。還可以通過腰圍等支具以及鍛煉減少腰脊柱的前突和過伸狀態,保持腰椎前屈的姿勢,以減少疼痛。
中重度的椎管狹窄需要通過手術把椎管後側的椎板、黃韌帶以及增生的關節突切除,以使脊髓和馬尾神經獲得足夠的空間。
骨性關節炎:反反復復惹人煩
骨性關節炎是以關節軟骨退化、變性、增生為病理特點的關節病變,大多起病隱匿、進展緩慢,最突出的症狀是關節酸痛,其特點是:疼痛-緩解-再疼 痛,反復發作。清晨起床時疼痛較劇,稍活動後疼痛即緩解,活動過頻疼痛又再起,休息後可再度緩解。若處於某位置過久或活動多時,疼痛又起,可聽到關節粗糙 摩擦聲。隨年齡增長,症狀會逐漸增重,還可影響其他關節部位。
判斷骨性關節炎主要依靠X線 檢查 ,關節間隙不等寬或狹窄、關節處的 骨質疏鬆 、骨質增生或關節膨大乃至變形、軟骨下骨板硬化和骨贅形成等,是骨性關節炎的基本特徵。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引起的腿痛與氣候變化有關。寒冷(包括受涼)時腿痛加重,溫暖時則緩解,同時患者膝部步行乏力,上下樓時疼痛明顯加重。對骨性關節炎,最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早期物理治療早期骨性關節炎,可以採用物理方法,尤其適用於對葯物不能耐受的患者。急性期以止痛、消腫和改善功能為主;慢性期以增強局部 血液 循環,改善關節功能為主。根據需要可選用熱敷、超短波照射、 中葯 離子導入、中葯熏蒸、水療、蠟療等,對緩解疼痛和伴發的肌肉痙攣,維持及恢復關節功能有一定幫助。
早期鍛煉療法早期鍛煉也能達到治療的目的,首先應通過鍛煉減輕體重,多做增強肌肉力量的鍛煉,同時避免爬山等運動。但要注意的是,在急性炎症期,應禁止鍛煉,少走多坐。待炎症消退後,可選擇對關節沖擊小的柔和運動,如散步、慢跑、 游泳 、太極拳等,以改善關節功能、促進康復。
可以使用一些輔助措施,如 助行器 及拐杖等,還可以穿吸收沖擊力的鞋子,使用內低外高的鞋墊和使用膝關節內側支具,配合適宜的鍛煉,可有效控制病情的發展。
晚期防止致殘 骨關節炎 發展到後期可致殘,防止骨關節炎致殘的主要方法有:
預防扭傷與過勞,調控 飲食 避免體重過胖,防寒保暖,避免某個關節負擔過重的姿勢;
在適當休息、合理運動(保持肌力及關節穩定性)基礎上進行理療、按摩(關節腫痛時不宜按摩)、封閉、葯物(含 中醫 中葯)等治療;
關節變形時,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議接受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提高生活質量。
骨質疏鬆:僅靠補鈣是不夠的
有人說,「骨質疏鬆,補鈣就行。」這其實是不對的。患了骨質疏鬆症,並不是平時多補補鈣就行,須根據不同的病因和證型選擇合適的治療葯物。
原發性I型骨質疏鬆症是由於絕經後雌激素減少,使骨吸收增強引起骨量丟失所致,因此應選用骨吸收抑制劑如雌激素、降鈣素、鈣制劑等葯物治療。
原發性II型骨質疏鬆症其病因是由於年齡老化,導致激素自身調節失衡,使骨形成低下,應選用骨形成促進劑,如活性 維生素 D、蛋白同化激素(苯丙酸諾龍)、氟化劑和維生素K2等葯物治療。
當然,日常 食物 補鈣可作為骨質疏鬆症的輔助治療方法之一。首先以提高 膳食 中的鈣含量為主,若食物中所進鈣量不夠,則需用含鈣制劑補充。但若已形成骨質疏鬆症,單純靠多吃含鈣食物並不能代替葯物治療。服葯期間適當進行戶外活動,可增強療效。
女性絕經後,雌激素水平下降,造成骨質丟失,使骨骼開始變脆,此時採用雌激素替代療法能防治骨質疏鬆,降低 骨折 發生率。因此,雌激素為防止婦女絕經後骨質丟失的首選葯物,但單獨使用雌激素有可能增加患 乳腺癌 和 子宮內膜癌 的機會,故應使用最低有效劑量,並輔以適當的孕激素。使用雌激素治療的婦女在用葯前和用葯期間,應定期進行 婦科 和乳腺檢查。
中葯治療,補腎為本
中醫把骨質疏鬆症歸屬「骨痿、骨枯」范疇,認為其發病是由於 腎虛 所致。使用補腎法治療腎虛症可使骨質疏鬆症狀明顯改善,骨密度平均值回升,骨鈣含量、骨密度等均可得到提高。
中醫運用補腎法治療時分成腎陰虛和腎陽虛兩型,並分別用左歸丸補腎陰及右歸丸加減補腎陽治療(參見本刊第10期25頁「經典名方」欄目——編者 注),加減補腎葯物,如淫羊藿、杜仲、巴戟、續斷、紫河車、女貞子、旱蓮草、澤瀉、龍骨、熟地等(具體葯方根據病情在醫師指導下服用)。從而調節骨代謝平 衡,促進骨生成,提高骨密度,從源頭上施治。
合理飲食、適當運動
預防骨質疏鬆,平時多注意合理飲食、定期運動。
保持均衡飲食確保攝取足夠的鈣質及 維生素D ,如高鈣低脂的鮮奶及芝士、魚類及深綠色的菜都是好的選擇。根據體質的陰陽偏頗,定期選服補腎之品,在一定程度上能穩定和提高人的性激素水平,間接抑制破骨細胞的骨吸收活動。應戒煙及避免過量飲酒,及時防治全身性代謝性疾病,如 高血壓 、 糖尿 病、 痛風 等。
堅持適當運動長期堅持循序漸進的運動,如游泳、保健操、太極拳、散步等,不僅可減緩骨量的丟失,還可明顯提高骨鹽含量,促進骨細胞的活性。但不 宜參加劇烈運動,尤其是引起肌肉過度酸痛的運動。打拳、跳舞時轉身、轉頸及彎腰動作不宜太猛,避免上下跳。可根據個人的身體狀況做一些負重的運動,如爬 坡、上樓梯等,幫助建立骨骼的鈣質儲備。工作、活動或休息時,均不要長時間處於同一 體位 或姿態,要經常進行動作位置的變換調整。
5、什麼是退化性關節炎?能治好嗎?
膝蓋--是人體下肢最重要的"負重關節",站立或走平路時膝蓋內軟骨平均要承受1/2~1倍多體重的壓力,上樓梯時增為2倍,下樓梯則增為7倍。因長年承受巨輻壓力的關系,膝蓋關節磨損退化情形年紀愈大愈嚴重。磨損退化的膝關節一旦造成症狀,即稱為退化型膝關節炎。此病非常普遍,年紀愈高愈常見。退化性膝關節炎的症狀:1:膝關節疼痛僵硬,尤其是關節活動後,如 傍晚工作一天後; 相反的經長時間靜止不活動後也會惡化。如早晨起床後的僵硬感及久坐、久站後的關節僵滯感。2:膝關節變形:早期以軟組織變形為主,末期會引起關節骨構造的破壞和變形3:關節軟組織病變:如關節滑液囊發炎,引起之紅腫熱痛,關節囊本身之纖維化變成關節僵硬感、關節旁肌腱炎引發之疼痛, 四頭肌萎縮引起之無力等依臨床統計,六十歲為發病高峰,女性比率是男性2.5倍.會引發症狀發作之因素:1:關節活動過度:走太遠的路或上下坡、上下樓梯過於頻繁。2:關節姿勢不良:站太久或坐太久而缺乏膝 關節的活動。3:受傷造成:如輕度受傷(跌倒、扭傷、擦撞)之後即會引發惡化。4:不合適之鞋具:如高跟鞋會增加膝關節的機械性壓力,鞋埝厚度不足或過硬,無法有效吸收觸地時的震力。5:溫度濕度改變:氣溫大幅下降,或濕度增加都會加重症狀(俗稱風濕症)退化性關節炎的特徵為關節軟骨磨損,接著在關節表面有反應性新骨形成,此病常見於老年人,但亦可見於其它年齡層,尤其是關節受傷,慢性發炎性關節炎或先天性構造異常者。最常被侵犯的關節是手部的遠程及近端指間關節,髖關節及頸部和腰部脊椎。脊椎的退化性關節炎會導致椎間孔狹窄,造成神經性跛行,會在站立或走動時於下肢或臀部有疼痛現象。治療包括下列兩大方向: 1、 葯物治療: 治療目標包括緩解疼痛及預防運動障礙,Acetaminophen及低劑量NSAID(非固醇性抗發炎葯物)通常可提供某種程度的緩解。然而因為病患族群多為老年人,常同時並有腎臟或心臟血管疾病,因此NSAID之使用須特別小心。老年人使用NSAID產生腸胃道出血的比例亦隨之增加。關節內注射類固醇通常亦有幫助,但給葯頻率最好不要超過每3-6個月一次。應避免使用全身性類固醇及麻醉性止痛葯。 2、 輔助性治療: 非葯物性方法可以輔助關節炎的葯物治療效果,讓關節炎侵犯的關節做短期休息可以減輕疼痛,要找出會過度使用這些關節的活動並避免之。相似的,亦要矯正不良的身體姿勢及曲線不良,如可用支架改善腳部的前旋姿勢。當影響到身體的負重關節時,可用拐杖或助行器幫忙支撐身體重量,亦要建議病人減輕體重。一套適當的運動計劃可預防或矯正肌肉萎縮,亦能提供止痛作用。請物理及職能治療師會診亦可能有幫忙。當嚴重的疼痛或關節變形導致行動不便時就要考慮外科手術治療。於適當篩選的病人進行人工髖關節置換術通常可解除疼痛及促進日常功能。脊椎的退化性關節炎若壓迫神經根會導致神經根症狀,並會造成脊椎旁軟組織痛及痙攣現象。物理性支持法(頸圈或腰部緊身衣),局部熱療法及加強頸部,及脊椎旁及腹部肌肉的運動,可在某些病人達到疼痛緩解。對於嚴重程度患者,若有無法控制的疼痛或神經學並發症,則要考慮椎間板切除及脊椎骨融合。若為腰部神經孔狹窄則需廣泛性椎間板切除減壓手術以減輕症狀。
6、類風濕性關節炎怎樣進行作業治療的?
(一)作業治療的目的
1.緩解疼痛
2.預防關節的破壞,防止或延遲關節畸形,保持關節的功能
(二)作業治療的方案1.提高家務工作和休閑能力增強手指靈巧性與活動能力有關的力量和手指捏物的能力,如飯菜的准備郵寄包裹使用電腦等工具書寫,以及其他相關運動和休閑活動
腳部的問題導致行走困難如果手腳協調性差還會導致汽車駕駛困難,影響患者出行當上肢和下肢關節受累嚴重時,自我護理家務活動能力也會相應降低,治療師應關注於病人最看重的問題,有些人可能認為廚房烹飪做家務最重要,另外有些人卻認為它們不重要,可以買半成品或僱用小時工來做家務烹飪,他們更關注於休閑和工作,通過觀察這些問題,確定患者的需求,並進行活動能力分析,找到導致問題的原因,從而選擇相應的治療措施,提高他們的功能活動能力
1)提供可轉換的技術,給予修正運動步驟的建議關節保護和體能保持的建議
2)提供或建議使用的輔助器具,最常用的是廚房自助具如電子瓶子啟子削皮刀符合人體工程學的刀子開瓶器;姿勢轉換器如浴室墊子廁所升降設施可升降的浴椅助行器穿鞋器系扣器尼龍搭扣取物器;剪子梳子刮鬍刀的改造(加長柄);幫助手旋轉的器具;駕駛的改造,如車鑰匙的的改造加粗的方向盤使用這些自助具或支具可以提高他們的功能
3)當傢具和工具需要更換時,治療師應教會病人如何選擇符合人體工程學的適合家庭工作和休閑的工具和傢具,這樣可以幫助人們選擇一種可以使用長期又可以使未來的生活變得容易的工具
4)環境改造:對浴室進行適當的改造重新設計廚房增加坡道提供可以移動的椅子使用輔助具等,能夠有效地加大患者的活動空間,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水平
需要調整風濕關節炎病人工作時的工作強度和工作場所的高度,工作應以坐位為主,使用電腦也許會導致手和上肢的疼痛,可以使用腕關節支具緩解疼痛,應給患者一些保持舒適健康和安全的建議,並提供合適的器具,如支撐腕關節的墊子符合人體工程學的鍵盤等工作場所設計,應該符合人體工程學的標准,盡可能減輕頸部和上肢的緊張度
如果患者不得不停止工作時,如何度過閑暇時間和休閑活動的方式就變得尤其重要,應該進行討論分析平時經常做的主動休閑運動,如打板球高爾夫等早期就應該停止
應該鼓勵患者進行游泳等相對柔和一些的運動散步對健康關節活動度及預防畸形起到很好的作用,還可以促進良好的心理狀態,應該提倡另外還有必要從以下幾大方面發掘患者潛在的興趣,如繪畫編織猜謎棋牌社會交往(如訪問朋友去酒吧電影院,參加其他感興趣的組織)等,從而建立新的興趣愛好休閑活動還取決於當地社區的設施,它可以幫助患者嘗試去結識新的朋友,可以幫助他們做有意義的活動,減輕疾病造成的壓力,促進家庭的和睦
2.關節的保護(1)關節的保護原則和目的:減輕疼痛和炎症,減輕內部和外部的關節壓力,以保持關節正常的組織結構,減少變形的危險性
(2)關節的保護:可以通過改變活動模式及使用輔助器具對關節進行保護保護方法包括:
1)關注疼痛信號:這是保護關節措施的第一步如果治療過程中忽視疼痛,有可能導致將來關節損害和疼痛的加劇而對疼痛過於敏感,容易引起運動的減少肌肉的萎縮關節的不穩定,患者應該對疼痛的水平有一個認識,適當調整他們的活動,以減輕疼痛如果採取減少活動措施後,疼痛仍然持續1小時以上,就需要進一步減少活動量,所以給患者設計的活動應該是舒緩的,需要讓患者自己去調整設計作業活動時應注意以下兩點:
①當選擇如烹飪家務等活動時,讓患者有意識地去感覺檢查疼痛
②在一個星期內,包括周末,對病人運動時的疼痛情況建立記錄
2)多關節負重,用手盡可能大的接觸面,或者是兩只手舉起重物:如①用兩個手心托盤子端碗有柄的圓筒形杯子托盤等,手指要保持伸展的位置;②通過把手用雙手舉起物體,如鍋茶壺水壺握住把手的腕關節應該維持在伸展位或中立位,另一手腕應負重(圖11-1-34)
3)用相對強壯的更大的關節負重當關節更大時,它的負重能力就會越強如①利用髖關節去關抽屜和門;②利用手掌或拳頭的側面去按壓水龍頭,而不是用手指去做這些工作;③當移動挎包或其他大的物體的時候,利用前臂或軀干去攜帶挎包或大的物品,使其靠近胸部;④用肩關節挎著或用前臂鉤著挎包等
4)應該使用關節最穩定和最有功能的位置去攜帶或移動大的物品當運動的時候可以利用杠桿的功能,當屈曲或者運動時,屈曲或偏離的姿勢可以產生旋轉和力線的壓力
如1)站立時,腳應放平,身子稍向前,病人應站直,防止膝關節扭曲;2)當舉起或抓握時,腕關節應保持在伸展位,可以使關節的抓握力量最大;3)傳授正確的轉移技巧,如從坐位到立位,應用雙手掌支撐椅子的扶手站起避免用手指握住扶手站起(見圖11-1-5)
圖11-1-5雙手掌支撐扶手站起
5)減少過度用力用更少的肌肉來完成每日日常需要以減少內部壓力如①使用輔助器具;②使用減少勞動力的器具,如洗碗機食品加工機轉筒式乾燥機洗衣烘乾機輕巧的動力型工具;③利用杠桿原理,如延長的手柄;④避免舉物,用帶輪子的工具轉運(小型的家用手推車轉移和搬運物品)
6)利用輔助器具減少運動時的疼痛確定使用何種輔助器具的時侯,應考慮病人對輔助器具的態度,也要考慮美觀問題關節炎患者對輔助器具有很大的需求,尤其是廚房常用器具,應該允許他們逐漸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在商店可以買到各種方便使用的器具,如容易抓握的削皮刀開瓶器等,可以推薦給病人使用避免變形的姿勢和導致變形的模式,比如當移動很重的物品時,關節側方負重或垂直的壓力或由於肌肉收縮會導致內部壓力增高
生活中可以採取一些措施防止症狀加重,如①兩指捏取三指抓握非常用力捏容易導致掌指關節向前方的半脫位,用力捏可能促進指間關節變形,避免的方法是將工具的手柄筆等加長或者墊上襯墊;②手指屈曲導致尺偏,用手掌開水龍頭和罐子,手指保持伸直;③屈腕舉重物會使腕關節向前脫位,腕關節應該伸展或者中立位
7)休息:除非醫囑要求,否則並不鼓勵長期卧床,但應該每天在床上休息10小時,如果可能,白天也要休息1小時,這樣有助於自然的恢復和提高整體功能的持久性這應該伴隨著一個長期固定的常規訓練項目,應該認識到適當休息的好處,它是人們改變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8)正常姿勢的維持:應該給予患者在正常姿勢下休息的建議,當坐位和卧位時,關節應該有很好的支持,為使下肢獲得良好的支撐,椅子應該有一個合適的深度,保持髖膝踝90°應該配備木製的椅背支撐架和支持頭部的頭托,椅子兩側應配備結實穩定的扶手床應該是平坦的,稍硬一些以便提供對身體的支持當躺在床上時,身體應得到支持,使身體保持在一個正常的生理曲線上應提供一個比較有支撐性的枕頭,常規的枕頭容易導致頸部後伸和緊張平躺時保持髖膝關節伸展,膝關節處應避免用枕頭支撐,因為這會導致嚴重受損關節產生屈曲攣縮當有皮下結節時,配備羊皮的毯子和泡沫材料的靠墊有利於減輕對結節部位的壓力
3.體能的保存這可幫助降低疲勞和減少工作中的能量,節省體力,更合理地分配自身體能,使其用到更有意義的活動中去主要的原則包括:①無論休息和工作,都不要長時間地保持在某一個姿勢下,一般不超過20-30分鍾②運用正確的身體姿勢和姿勢平衡保持能量,這種好的姿勢可以使頭和體乾的重量維持在骨骼的重力線上,因為重心將有助於維持正常的姿勢(圖11-1-6)
圖11-1-6正確的坐姿
如果身體在一個不正確的姿勢下活動,患者將用更多的能量來保持,因為他必須要對抗重力才能維持一個好的姿勢,如聳起的肩部,前伸的頸部和屈曲的背部,將導致肌肉的張力增高疼痛和勞累站立時要比坐位時多耗費25%的體能,如果有可能應該盡量在坐位下進行工作③避免在一個姿勢下保持過長時間,以防止肌肉僵硬,要求每隔20-30分鍾變換姿勢,如定時地活動雙手,避免連續不斷地書寫④一個正常的工作高度將會使頭和頸部得到伸展當肩關節放鬆時工作檯面應該比肘關節低2cm,可以這樣通過調整高度來改變工作檯面⑤應該避免壓力過大而又不能停止的活動,因為它會導致突然嚴重的疼痛,將會給那些脆弱的關節造成損傷應該教會患者進行簡單的動作分析,幫助他們知道在家裡如何進行省力地進行正常的活動
4.主動活動和訓練(1)肌力增強訓練:慢性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由於疾病的緣故,大多不願意活動,容易引起肌肉萎縮活動能力和耐力下降以及心血管功能降低,進而導致身體健康狀況的衰退相比急性期,此時的活動顯得更為重要
1)等長練習:常用在動態抗阻力練習和有氧鍛煉之前或一起進行等長練習在初期可以用於改善肌肉的張力和耐力,並為以後大強度的活動做准備研究證實,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每天保持70%最大等長收縮水平6秒,重復5~10次,可以明顯增強肌肉的力量在進行最大等長收縮練習時,每次不要超過6秒,避免用最大的力(100%),用力時呼氣,放鬆時吸氣,注意每次一組肌肉收縮,避免兩組肌群同時收縮
2)動態練習:是最常用的增強肌肉力量的方式,可以增強肌力和耐力動態練習的阻力可以是體重肢體的重量或外部阻力如各類重物抗阻力練習要防止加重關節不穩定和引起炎症不論哪一種形式的練習,都應該在無疼痛范圍內進行在施加外界阻力前,抗阻力的關節至少可以完成8~10次的抗重力活動如果關節腫脹或疼痛,應該降低關節活動的強度頻率和縮小活動范圍
(2)關節活動范圍的訓練:可以通過訓練來維持每日日常生活動作所需的關節活動度訓練性活動項目可以幫助患者保持全關節的活動范圍,訓練項目可以由PT執行,進行1周2~3次的有氧訓練以提高肌肉的耐久性,如騎自行車游泳等也可以教患者做上肢體操,放鬆肩部,保持較好的姿勢和全關節活動范圍(見圖11-1-7)OT師應更關注詳細的訓練信息,如何時提供何種的手部訓練,關節活動度訓練和手耐力訓練結合在一起是最有效的一種方法所選擇的運動應該有一個緩慢平穩的節奏,要有適當的休息讓肌肉得以恢復,防止疲勞在宅的治療性訓練應考慮到手部的休閑活動,如園藝烹飪運動可以提高骨骼的強度和增強肌力;而且可以提高大腦內咖啡肽水平,產生愉悅的感覺,減輕疼痛訓練要注意盡量適合患者的生活方式,幫助人們進行社交活動效果最佳的訓練是在葯效發生作用時疼痛最輕時痙攣和疲勞最小時,訓練前應該進行熱身鍛煉,這樣可以幫助減輕軟組織拉傷
5.矯形器(1)手休息位矯形器:在急性紅腫期持續佩戴,可以在短期內緩解炎症在慢性期,通常有規律地在夜間佩戴,或者在白天佩戴數小時大多數患者通過佩戴這種矯形器使疼痛減輕,但是對它們是否能緩解僵硬活動受限或腫脹有爭議這些矯形器應該易於穿脫而且舒適
(2)腕功能位矯形器:佩戴這些固定的或部分活動的腕關節(取決於設計)矯形器,可以減少活動和用力抓取物體時關節的疼痛,但是它們限制了手的靈巧性手掌的抓握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手功能一般需要1~2周的時間觀察和調整在許多病例中更傾向於使用有彈性的腕夾板
(3)掌指關節矯形器:多可以對於已有尺偏的患者減緩疼痛,促進功能,增加手指抓握的正確對線
(4)拇指矯形器(見圖11-1-8):可在穩定拇指的腕掌關節和掌指關節時使用手掌外展時,拇指固定在對掌位腕掌關節損傷的患者多需用腕-拇指矯形器
(5)天鵝頸支架(見圖11-1-9)槌狀指支架抗尺側偏支架:保護關節,減輕疼痛,糾正畸形
6.減輕疼痛和壓力1)疼痛是患者最關心的問題,它是導致身體功能降低的主要因素,會讓病人產生無助低落的情緒如果能進行有效的疼痛認知行為的反應,它可以被部分緩解因為各種關於認知方面的行為策略已經被證明是有效的,如放鬆練習通常的方法是指導病人進行意念和持續放鬆練習,教會認知上的治療策略,如想像一些生動的高興的活動和場所
進行肉體和精神分離,想像疼痛是一個令人討厭的行為這些方法應該在如何進行關節保護教育時進行,疼痛不能被忽略因為它可以提示關節壓力的大小
2)解決問題:找到導致疼痛的運動和壓力增高的原因,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
通常是通過認知行為的方法來緩解疼痛,使人們認識到心理因素對疼痛的影響應該教會患者一些特殊的技巧,使患者在家裡利用這些技巧減輕疼痛,但是這些方法不能替代葯物治療,只能減輕患者對疼痛的認知感受,而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7.作業活動貫穿OT整個治療過程中,它可以改善和維持關節活動度肌力手的靈巧性及日常生活動作,還可以減輕疼痛有助於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1)在給患者設計作業活動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作業時間的設定:應防止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長期持續的做一種作業活動,可以讓其保持做30分鍾的輕松的作業活動,以患者不疲勞為度
2)關節的負擔:應根據患者的功能選擇適合他的作業種類,隨著治療目的逐漸增加治療的趣味性對於皮革類精細的作業活動,容易導致手部的負擔加重,要在關節保護的措施下進行
3)作業環境:患者所用的工具傢具及採用的姿勢,應不使其感到疲勞防止變形為目的作業環境應是一個歡快輕松的氛圍,讓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可以刺激交感神經興奮,提高活動動力,有利於減輕疼痛
(2)作業活動的實施:根據患者的治療目的興趣選擇不同的作業活動種類,如編織貼紙雕刻卷紙刺綉蛋殼工藝等
7、腿關節疼
那你要去檢查啊,如抗\"O\",類風濕因子,血沉等,最好還拍個片看看關節的情況.大多是因為勞損而引起風氣,寒氣,濕氣阻在關節致的風寒濕性關節炎啊,西醫將是退化性關節炎.要注意不要受涼,適當補鈣或維生素AD,葯可以吃點諾福丁加維生素B1加大活絡丸或其他活血的葯就會好的,也可以吃中葯調理,效果很不錯的
關節疼常見的病因有這幾種情況:關節周圍韌帶損傷、軟骨損傷主要是膝關節的半月板損傷、關節滑膜炎、骨性關節炎骨關節炎等等。所以還是到醫院檢查才能知道。
骨性關節炎的葯物治療可有效地緩解疼痛等症狀,暫時改善關節功能,但不能阻斷OA的進展,也不能改善關節軟骨等組織的病理狀態,加之這些葯物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反應,因此一般不建議長期持續應用。此外,疼痛本是一種保護性反應,它能提醒患者對受累關節「控制使用」,因此,經休息可緩解症狀的患者更不應濫用葯物。
1、關節腔注射
透明質酸是關節液的主要成分,也見於關節軟骨基質的蛋白聚糖連接處。使用透明質酸注射液關節腔內注射(即粘彈性補充療法),有利於恢復滑液流變學特性——粘彈性,使之保持對關節的屏障保護及潤滑減震等作用,同時抑制滑膜炎症,降低痛覺敏感性,從而緩解疼痛、改善關節活動功能。
2、中葯熏蒸
葯物組成與方法:荊芥20g、防風20g、公英15g、地丁15g、苦參15g、艾葉20g、紅花25g、川椒25g、海桐皮20g、五加皮 20g、透骨草20g、細辛15g、牛膝20g、甘草10g。上葯加水2000ml,煎為1500ml,以不燙為度,趁勢熏洗患處,每劑葯可連用3天,兩周為一個療程,每日熏洗2次,每次約20~30分鍾.治療期間可適當減少活動
還可配合針灸、小刀針、按摩、理療進行局部治療、關節鏡下中葯灌洗治療。
注意事項:
一、嚴重的膝關節骨質增生會造成關節的功能障礙,當活動量過大時,還可誘發急性創傷性滑膜炎,在做膝關節鍛煉應注意以下幾點:
(1)防止做大運動量的鍛煉,如跑步、跳高、跳遠,可做半小時的室外散步或游泳等。。
(2)堅持做股四頭肌(大腿前面肌肉)主動收縮,每天4-5次,每次10-20下。
(3)仰卧屈膝屈髖做蹬自行車樣動作,每天2-3次,每次50下。
(4)不負重做下蹲和起立運動,連續30-50下,每天2-3次。
(5)切忌做膝關節的半屈位旋轉動作,防止半板損傷。
二、家庭事務不宜做蹲下擦地或洗衣。
三、減輕體重:如過胖的人宜減輕體重,減低膝關節壓力。
四、行走有疼痛時可用拐杖或助行器輔助,減輕疼痛。
關節炎是由甲族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中醫屬「痹症」范疇。
關節炎是常見、多發且致殘率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被世界衛生組織列位十二大醫學攻關難題。
關節炎的傳統治法是益氣養血,祛風除濕,搜風通絡化痰祛淤。「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民間治療本病的良方妙葯有:
1:葯酒療法
內服葯方:白術、杜仲、仙靈脾各12克,全蠍、秦艽、防風、川烏、草烏、木瓜、牛膝、當歸、川芎、金銀花、麻黃、烏梅各9克,蜈蚣3條,白酒250毫升,紅糖250克。
製法:將葯、酒共致陶罐內,布封口,泥糊緊,文火煎2小時後,埋地下或放進井水中,去火毒,1晝夜後濾渣取液備用。
用法:每飯後服35毫升,日3次,10天為1療程。
外用處方:大血藤、絡石藤、青風藤各30克,木瓜、沒葯各15克,牛膝、木防己、丹皮、乳香、田七各12克,桃仁、桑支各6克,白酒500毫升。
用法葯浸酒內1周後用棉花沾葯酒塗擦患處,日3-5次
療效:治風濕性關節炎內服外擦1療程見效,3療程可愈。有效率達90%。
2:處方:海風藤、寬筋藤、 忍冬藤、丁公藤、石楠藤、雞血藤各30克。
用法:共研細末,每服2克,日3次,28天為1療程。
療效:用葯1療程,有效率達91%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8、關節炎應該怎麼保養?
有關節炎的人平時盡量要穿好鞋子襪子保暖不要經常去水裡面浸泡自己的腳泡腳的時候要選擇熱水
9、請問奧索骨關節炎支具免荷一號用起來有效果嗎?
當然有效果了,我阿姨上天剛在上海輔具租賃里租了個奧索的免荷一號,還是很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