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關節炎 > 犢牛錳關節炎

犢牛錳關節炎

發布時間:2020-09-07 20:24:43

1、牛骨關節炎用什麼葯好 我有一個生了三天的牛犢前腿關節處腫大走路不

牛犢生下來就腫關節,過幾天好了,可是又過了十幾天又犯了蹄寸關節利害,現在左腿倆關節都腫了,不敢著地了,請問專家這是啥問題

2、奶犢牛為何腕關節腫大

一是環境問題,犢牛出生後由於體弱,長期在堅硬的地面上趴卧,造成關節損傷,引發關節炎。二是對體質孱弱的初生犢牛沒有及時進行護理,造成硬物硌傷、皮膚磨損,引發關節炎。三是一些傳染病,如布氏桿菌病可造成犢牛關節腫大。診 斷通過觸診,可以感覺到病牛腕關節有玻璃膠狀的東西,且溫度不高,還有一些是無菌性的。治療可以用保守療法,如進行穿刺,然後進行綳帶加壓,如果出現其他症狀,可以進行局部外科處理,包括消毒葯水沖洗,摘除一些黏液囊,然後進行結節縫合。預 防加強初生奶犢牛護理,及時更換墊料;防止因管理因素造成的奶犢牛關節損傷;另外,就是消除傳染病,每年進行兩次檢疫,把傳染病凈化掉。

3、怎樣診治犢牛衣原體病?

犢牛衣原體病是由衣原體引起的以肺炎、關節炎、腸炎、腦脊髓炎為特徵的傳染病。衣原體革蘭氏陰性菌,菌體帶有細胞壁,對青黴素、紅黴素、四環素等抗生素敏感。感染途徑主要有呼吸道、消化道,以及人工授精和其他途徑感染。

症狀

(1)腸炎型

本病多發生在6月齡以內的犢牛,病牛精神沉鬱,體溫升高,高達41℃,並且伴有腹瀉,糞便稀粥樣,甚至呈水樣。而後繼發支氣管肺炎,流漿液性鼻液。

(2)關節炎型

多在21天以內發病,病牛關節腫大,以後肢嚴重,伴有輕微的腹瀉,體溫升高。走路搖擺,站立不穩,病死率較高。

(3)腦脊髓型

以2歲以內牛發病較多,病牛體溫達41℃左右,精神極度沉鬱,咳嗽,流鼻液,衰竭,出現神經症狀,走路搖擺,或出現轉圈運動。關節腫脹,跛形,腹瀉,後期出現角弓反張,最終死亡。

防治

(1)加強飼養管理,搞好消毒工作;及時檢測疑似病例,及時隔離;定期做好免疫接種。

(2)治療:青黴素320萬國際單位,肌內注射,一天2次。或用四環素和紅黴素治療。

4、關節炎怎麼治療,我哥哥有關節炎,試了好多方法,但效果都不怎麼樣!

風濕病,關節炎,我建議你使用九耀理療儀,效果真的不錯,如果想看看我建議你可以去百度上搜索實惠商城九耀理療儀!
我要採納為最佳答案

5、關節炎看什麼科?

骨科。骨關節炎為一種退行性病變,系由於增齡、肥胖、勞損、創傷、關節先天性異常、關節畸形等諸多因素引起的關節軟骨退化損傷、關節邊緣和軟骨下骨反應性增生。
意見建議:應當注意減少重:肥胖、超重會增加膝、脊柱、髖等負重關節的負荷,因此,對於肥胖、尤其是體重超過正常較多的患者,應盡量注意減少體重。注意關節的保護。

6、牛犢腸炎怎麼治?

犢牛拉稀臨床上以腸炎敗血症、腸毒血症或組織器官炎症等為特徵,引起犢牛發病及死亡或生長發育受阻;是由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的初生牛犢的一種急性傳染病,主要通過消化道感染。

過食、感冒、飲水不潔、食物急變、過早採食青貯料、圈舍濕冷等原因可誘發拉稀。

預防和治療牛拉稀腹瀉,就用東方健牛腸清,

敗血型:常在出生後3天內發病,呈急性過程,常於發病後數小時或1天內死亡,死亡率可達80%以上。多數有腹瀉,糞似蛋白湯樣,淡灰白色,有時伴有體溫升高、精神不振等症。耐過敗血時期的犢牛,1周後可能出現關節炎、腦膜炎或臍炎。

腸毒血型:急性者突然死亡。病程長的,可見典型的中毒性神經症狀,先興奮、後抑鬱,直至昏迷,進而死亡。

腸炎型:以最先出現腹瀉症狀為特徵。起初排出的糞便淡黃色、粥樣且惡臭,繼而出現水樣,淺灰白色,污染後軀及腿部,常有腹痛。後期高度脫水、衰竭及卧地不起,有時出現痙攣。如不及時治療,常因虛脫或繼發肺炎而死。個別病例可能自愈,但以後發育遲緩。

腸胃黏膜卡他性、出血性炎症:腸系膜淋巴結腫大,心內外膜出血,肝、腎腫大、變性和有壞死灶。病程長的病例有關節炎和肺炎病變。

治療方法

每噸飼料添加1000g-2000g東方牛腸清,混合均勻進行飼喂,可以有效解決犢牛拉稀問題,東方牛腸清是可以代替痢菌凈的飼料添加劑。

當發現犢牛出現拉稀情況時,一定要重視起來,分析原因,及時解決犢牛拉稀問題,保障養殖場經濟效益的穩定增長。

7、怎樣防治犢牛大腸桿菌病?

犢牛大腸桿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腸桿菌所引起的新生幼犢的一種急性傳染病。其臨床特徵主要表現腹瀉,排灰白色糞便,故又稱犢牛白痢。嚴重者因衰竭、脫水和酸中毒而死亡,也有表現敗血症症狀的。本病發生較為普遍,常與病毒性腹瀉合並發生。

病原

病原主要是某些血清型的大腸桿菌,類大腸桿菌、副大腸桿菌、變形桿菌和綠膿桿菌也可致病。革蘭氏染色屬陰性桿菌。大腸桿菌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主要存在於被動物糞便污染的地面、水源、草料和其他物品中。新生犢牛在出生後很短的時間內,本菌即可隨乳汁或其他食物進入胃腸道成為常在菌。當犢牛抵抗力降低或發生消化障礙時,均可發生本病。不喂初乳或飼喂過晚,或初乳不足、質量不好等是犢牛抵抗力降低的主要因素。因為初乳中含有一定量的大腸桿菌抗體,剛出生的犢牛腸壁能完整吸收,抗體的吸收率在出生後幾小時內急劇下降。因此,生產上要求犢牛一出生能正常呼吸即喂初乳,最遲不應超過出生後1小時。其次,哺乳母牛飼養管理不當、環境衛生不良,牛舍擁擠、缺少運動、氣候多變等因素,都可誘發本病。新生犢牛多在1~2周齡患此病,2周以上的犢牛很少發病。

症狀

根據犢牛年齡和症狀在臨床上主要表現以下兩種類型。

(1)敗血型

幾乎都發生於2~3日齡的犢牛,潛伏期很短,僅數小時。病初體溫升高達40℃,精神委頓,食慾減少或廢絕。數小時後發生腹瀉,初期排出的糞便呈淡黃色粥樣,有惡臭,繼則呈水樣、淡灰白色,混有凝血塊、血絲和氣泡。病初排便有力,後來肛門鬆弛而自由流出,污染後軀。病犢常有腹痛,用腿踢腹壁,後期嚴重脫水卧地不起,有時痙攣,有酸中毒的表現。有的沒有表現症狀就突然死亡。如不及時治療,1~2天內死亡,死亡率高達80%以上。耐過的牛,恢復很慢,發育遲緩,並常繼發臍炎、關節炎和肺炎等。

(2)白痢型

1~2周齡的犢牛多發,以排灰白色稀便為特徵,糞便水樣或糊樣,酸臭,通常持續2~4天。輕者可以恢復,但以後發育遲緩;重者也有因虛脫而死亡。

治療

(1)抗菌,可用各種抗生素,如土黴素、鏈黴素、新黴素、諾氟沙星、環丙沙星、慶大黴素等。或磺胺脒(每次10~20克,每天2~3次),氟哌酸(10毫克/千克體重,每天2次)等葯物。

(2)防脫水,靜脈注射5%葡萄糖生理鹽水500~1000毫升,可加入5%碳酸氫鈉30~60毫升、10%磺胺嘧啶鈉液10~20毫升、10%安鈉咖3~5毫升一次注射,每天2次。

(3)內服保護葯和吸附劑,如次硝酸鉍(5~10克)或活性炭(10~20克),白陶土50~100克,或鞣酸蛋白5~10克口服,保護腸道黏膜,減少毒素的吸收以促使早日痊癒。也可口服0.1%高錳酸鉀液1000~1500毫升,每天2~3次,促使腸內有毒和腐敗物質被氧化排出體外。

預防

對出生犢牛要及時喂足初乳,在飼喂或擠乳前乳頭用0.1%高錳酸鉀溶液清洗消毒,或在喂前口服1克鏈黴素(加水),或注射黃連素、慶大黴素、諾氟沙星等可預防本病。搞好環境衛生,防止出生犢牛接觸糞便。另外,母牛在懷孕期間要給予足夠的營養,產前可以接種大腸桿菌苗,以提高初乳中特異抗體的量。讓犢牛自由飲用0.1%~0.3%的高錳酸鉀水,也可收到較好的預防效果。

8、關節炎的物理治療方法有什麼

你好,我來回答你的問題,按照你描述的情況分析,「膝蓋骨關節炎的理療鍛煉方法有哪些」這種情況最適合的運動是游泳。游泳中關鍵可以不負重,減輕關節之間的摩擦和重力壓力,其次可以自己做膝關節按摩。用雙手抓住膝關節的髕骨,向上提,也有緩解壓力的作用。另外坐位用力鉤腳、按摩大腿肌肉(尤其是靠近膝關節的肌肉),也偶很好的強健作用。

9、關節炎怎麼護理

多睦健康認為。關節炎護理要避免體重過重、避免勞累、避免涼風直吹,在夜間睡覺時,應避免戶外涼風直吹,不要讓電風扇直吹身體,也不要在冷氣房內赤身睡覺。...
飲食調理:
科學合理的飲食,減少攝入動物內臟、海鮮、禽肉、豆類等富含嘌呤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戒煙戒酒。

與犢牛錳關節炎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