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豬常見病的防止與治療方案
應該注意防疫和保健。 豬廠常見病 一、氣喘病 臨症 間歇性咳嗽和喘氣,流鼻涕,可視黏膜發紺;食慾無明顯的變化,生長受阻。 體溫一般正常,如發生繼發感染則體溫升高,病情復雜。 二、接觸性傳染性胸膜肺炎 臨症 高熱,41.5℃以上;咳嗽,張口呼吸,後期呼吸困難,犬坐;有時見口鼻流淡紅色泡沫樣分泌物;鼻、耳、腿、體側皮膚發紫;臨死前口鼻腔流出血樣泡沫樣分泌物;個別豬嘔吐,少數豬伴有下痢;有的關節腫脹;跛行。 三、豬傳染性萎縮性萎鼻炎 臨症 鼻炎、噴嚏,呼吸不暢;粘性、膿性、帶血的鼻液;流淚,「半月形」淚斑。 鼻、顏面變形;歪曲,變短或上翹。(顏面部變形多發生在小豬,30~40Kg豬症狀輕微或無,大豬多為無症狀的帶菌者) 四、鏈球菌病 臨症 敗血型:突然發病,高熱稽留,嗜睡,精神沉鬱,呼吸急促;漿液、粘液性鼻液,便秘或腹瀉,糞便帶血,尿黃或發生血尿;眼結膜潮紅、充血,流淚,離心端皮膚發紫;共濟失調,磨牙、空嚼。 腦膜炎型:多見於哺乳仔豬,體溫高,便秘;共濟失調、轉圈,角工反張,抽搐,卧地不起,四肢劃動,口吐白沫;最後衰竭或麻痹死亡,死亡率較高。 淋巴結膿腫型:多見於頜下、咽部、耳下及頸部淋巴結發炎、腫脹,單側或雙側,發炎淋巴結可成熟化膿,破潰流出膿汁,以後全身症狀好轉,形成疤痕癒合。 關節炎型:主要是四肢關節腫脹,跛行,或惡化或好轉。 五、仔豬副傷寒 臨症 多發於斷奶後仔豬;高熱,嗜睡,呼吸困難;離心端皮膚呈深紅色或紫紅色。 頑固性下痢,糞便灰白色、黃綠色,惡嗅;收腹上吊,弓背尖叫,被毛粗亂。 六、仔豬黃痢 臨症 水樣稀糞,黃色或灰黃色,內含凝乳小片和小氣泡。 病豬口渴,吃乳減少,脫水、消瘦、昏迷、衰竭。 七、仔豬白痢 臨症 仔豬突然拉稀,同窩相繼發生,排白色、灰白色、腥臭、糊狀或漿狀糞便。 仔豬精神不振,畏寒,脫水,吃奶減少或不吃,有時見有吐奶。 一般病豬的病情較輕,及時治療能痊癒,但多因反復發作而形成僵豬,嚴重時,患豬糞便失禁,1周左右死亡。 八、水腫病 臨症 眼瞼、頭、頸部甚至全身水腫。 體溫一般無變化,呼吸、心跳加快、,肌肉震顫,盲目行走,轉圈,共濟失調,痙攣或驚厥,尖叫,口吐白沫,倒地搐動,四肢劃動,最後四肢麻痹,不能站立,休克性死亡。 九、仔豬紅痢 臨症 發病急劇,仔豬出生後1天內就可發病,排淺紅和紅褐色糞便。 病豬迅速脫水、消瘦、衰竭,有的病豬嘔吐、尖叫,出現不由自主的運動。 絕大多數在幾天內死亡,若病程在7天以上,則呈現間歇性或持續性腹瀉,病豬生長停滯,逐漸消瘦、衰竭或死亡。 十、豬痢疾 臨症 不同程度的腹瀉,先軟後稀,最後拉水樣糞,內混粘液或帶血。嚴重時糞便呈紅色糊狀,內含大量粘液、血塊及膿性分泌物。 體溫升高,40~41℃,精神不振,厭食,消瘦脫水,弓背收腹,被毛粗亂無光,後期排糞失禁,衰竭,或痊癒或死亡。 十一、鉤端螺旋體 臨症 發熱(39~40℃),大便密結,干硬呈顆粒狀,小便濃茶樣,幼豬拉血紅蛋白尿(淺紅)或血尿。 病豬頭部和頸部發生水腫,故名位「腫頭病」或「大頭瘟」,結膜炎,可視粘膜黃染。 妊娠母豬流產,哺乳母豬發熱、無乳。 十二、布氏桿菌病 臨症 妊娠母豬流產,產後胎衣不下,乳房腫脹,陰道流出粘性、膿性分泌物。 公豬睾丸和附睾炎,睾丸顯著腫脹,後期萎縮,失去配種能力。 少數病例關節炎,多發於後肢關節,腫大,囊內液增多,有時關節強硬。 頜下、頸、腹股溝和咽部淋巴結常發生腫脹。 十三、豬皮膚真菌病 臨症 頭、頸、肩等部皮膚有斑塊壯充血、水腫、脫毛、丘疹、水皰、結節、結痂、鱗屑或潰爛等,部分有滲出液或化膿。 病豬表現局部奇癢。本病一般不引起內臟器官的病理變化。 十四、豬瘟 臨症 最急性型:發病急,高熱稽留,痙攣,抽搐,皮膚和可視粘膜發紺,有出血點,很快死亡。 急性型和亞急性型:高熱,精神沉鬱,食慾減退,初便秘,後腹瀉,公豬包皮積液,離心端有出血點或紅斑不褪色,少數神經症狀,死亡率高。 慢性型:食慾時好時壞,體溫時高時低,便秘與腹瀉交替進行。耳尖、尾根和四肢皮膚經常發紫壞死,甚至干脫。消瘦,全身衰竭,後肢麻痹, 行走不穩或不能站立。 繁殖障礙型(母豬帶毒綜合症):早中期感染,母豬流產、死產、木乃伊胎等;孕後期感染,外表正常,仔豬也終身帶毒,免疫耐受(不產生免疫應答
2、仔豬關節炎怎麼治
早期應著眼於讓健康人保持健康的狀態,防止疾病的發生。
1.在飲食上,應吃含維生素豐富的食物,如青菜、韭菜、菠菜、柿子椒、柑橘、柚子、獼猴桃、酸棗等含維生素C較多,奶類、蛋黃、動物肝臟、海魚等含維生素D較多,植物油、谷類、堅果、肉類等含維生素E較多
2.三餐要八分飽,可控制體重,減輕關節負荷。
3.適當運動也有助於減輕體重。在運動前應做准備活動,中、老年人運動時應掌握正確的方法,根據身體情況做適量活動,最好不做劇烈的運動,防止關節過度勞累。
4.適當用一些關節軟骨修復劑。 骨關節炎的中期防治
中期預防的重點在於早期發現病人,阻止疾病的進展。
1.骨關節炎的早期症狀是關節局部疼痛,並有活動痛感加重,休息減輕的特點,可伴有腿打軟欲跌倒的感覺,有時還有絞索現象,隨著病情的發展,疼痛逐漸加重並呈持續性,關節活動受限,最後發生變形。
2.關節外傷如半月板、叉韌帶的損傷,錯誤的鍛煉方法等,均可造成創傷性骨關節炎。因此,在活動時如發生外傷,應及時到醫院檢查治療,防止造成進一步損傷。
3.造成骨關節炎還有一些其他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滑膜炎等,因此應盡早治療原發病,以防關節造成嚴重損壞。 骨關節炎的晚期防治
1.晚期預防要阻止關節功能障礙、減輕患者痛苦和給予相應的臨床治療。
2.50歲以上的女性應用適量雌激素可預防骨關節炎的發生。
3.平時加強肌肉的力量,進行股四頭肌的鍛煉有助於保持膝關節的穩定性。
3、怎樣防治豬風濕病?
豬風濕病是一種原因不明的慢性病,全年均可發生,尤其是冷濕天氣,寒風、賊風侵襲,豬圈潮濕,運動不足及飼料急驟變換等,均可引起發病。小豬多發。
風濕病主要侵害豬的背、腰、四肢的肌肉和關節,同時也侵害蹄和心臟以及其他組織器官。豬的肌肉及關節風濕,往往突然發生,先從後肢開始,逐漸擴大到腰部以至全身,患部肌肉疼痛,走路跛行,或弓腰走小步。病豬常喜卧,驅趕時勉強走動,但跛行往往隨運動的增加而減輕。
[防治措施]
(1)墊草要經常換曬,圈舍要保持清潔乾燥,堵塞豬圈內小洞,防止小豬在寒冷季節淋雨。
(2)治療可用2.5%醋酸可的松注射液5~10毫升,每天2次,肌肉注射;或用醋酸氫化可的松注射液2~4毫升,關節腔內注射。在初期,可用復方水楊酸鈉注射液10~20毫升,耳靜脈注射;或用10%水楊酸鈉注射液和當歸注射液各10毫升,每天2次,靜脈注射,連用2~4天。
4、請問豬關節炎型鏈球菌怎麼治療
1.對發病的仔豬要早發現、早治療。抗菌消炎可用青黴素160萬單位,鏈黴素 500毫克混合肌肉注射,2次/天,連用5天。注意不應間斷,防止病情的復發。
2.隔離發病豬,嚴重者淘汰,病死豬應深埋;急宰豬或宰後發現可疑病變豬,應做高溫無害化處理;對發病較輕者,根據葯敏試驗結果篩選葯物。試驗研究表明,採用磺胺間甲氧嘧啶鈉配合磺胺增效劑效果更好。但是,首次劑量要加倍,保持2~3天,注意防止間斷後復發。對皮膚有膿者可採用外科手術切開,排膿,用高錳酸鉀水清創、消毒。
5、小豬關節炎怎摸辦
小豬關節炎止痛法: 用穀草燒成灰,裝入小袋中,哪痛往哪貼,每晚貼一小時,貼3次治癒。此方又簡單。效果又好,對腰腿痛有明顯好轉。
除此之外,治療豬的關節炎有以下幾種方法; ①5%碘酒或松節油、樟腦油、10%水楊酸酒精溶液塗擦患處。 ②用硫酸鎂250克,水500毫升,混合作成6℃溫熱溶液,趁熱洗患部。 ③風濕性關節炎可用苦楝樹皮500克,花椒葉125克,醋 125毫升,前2味研碎加醋炒熱,敷患處,用布包好。 ④每日注射普魯卡因青黴素40萬~80萬單位。 ⑤醋酸可的松2~5毫升,肌注。 ⑥金銀花、連翹、天花粉各10克,乳香、沒葯、甲珠、牛夕、當歸、地丁、蒲公英、紅花各6克,研末,用開水沖調,加黃酒250毫升灌服。
附:
1、病因症狀:豬的關節炎大致有三方面的因素引起,一是由於外傷使豬的關節軟骨或韌帶受到損傷,二是由於長期受潮濕和風寒的刺激,三是由於某些疾病的發生而造成細菌感染所引起。 豬得了關節炎,如果是因為外傷所引起,初期走路異常,卧地不想走動,關節腫脹,觸摸有痛感。嚴重時,食慾減少,體溫稍高,如得不到及時治療,由於豬採食受到影響,會逐漸消瘦和生長緩慢。風濕性關節炎和細菌感染所引起的關節炎,一般伴有全身發熱,幾個關節同時有疼痛感,並稍有腫大,常是幾個關節反復輪換發病。
2、預防措施:預防豬的關節炎主要是加強飼養管理,豬舍保持清潔乾燥,防止賊風。消除造成外傷的一切因素。
6、怎樣防治豬風濕病?
治療的要點是消除病因、加強護理、解熱鎮痛、祛風除濕。首先,可用10%水楊酸鈉20~100毫升靜脈注射或粉劑內服,阿司匹林3~10克內服,消炎痛2毫克/千克體重內服,保泰松片33毫克/千克體重內服。其次,可選用醋酸可的松、氫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抑制和消除炎症。此外,風濕病用針灸、中葯,外用祛風濕擦劑等方法進行治療,也具有一定效果。
預防風濕病應特別注意豬的飼養管理、環境衛生和圈舍保溫,防止受潮、著涼、豬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一旦發生應及時治療,早期控制。這樣,對風濕病的發生或復發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7、生豬常見病怎麼預防與治療
一.仔豬黃白痢
1、發病原因及病症:仔豬黃痢、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的仔豬的腸道傳染病。黃痢常發生於一周齡以內的仔豬,1—3日齡多發,白痢常發生於1—4周齡的仔豬,1—2周齡為多發期。黃痢病表現為拉黃色糊狀稀便,含小塊凝乳塊,身體虛弱,進而脫水,昏睡而死。白痢多見於1—2周齡仔豬,排泄乳白色或灰白色糨糊狀糞便為特徵。
2、預防措施:疫苗預防,常採用大腸桿菌K88.K99.987P三價滅活菌苗,於預產期前15—30天對母豬進行耳下肌肉注射,計量應嚴格按照說明書使用。
3、葯物治療:仔豬黃痢常用慶大黴素進行注射每次4毫升/公斤體重,1天1次;同時口服磺胺脒0.5克加甲氧苄氨嘧啶0.1克,研末,每次5—10毫克/公斤體重,1日2次;仔豬白痢常用慶增安注射液每次每千克體重0.2毫升。上述葯物均需連用3天以上。
二.豬水腫病
1、發病原因及病症:豬水腫病是斷奶仔豬常發生的疾病,一般在斷奶後1-2周發生,死亡率高達90%。發病突然,精神委頓,食慾減退,口流白沫,病豬不時抽搐,四肢如游泳狀,站立時弓背發抖,步態不穩。常在臉部,眼瞼,頸部、腹部、皮下發生水腫。
2、預防措施:加強飼養管理,飼喂全價飼料,防止飼喂過飽。免疫預防接種多價大腸桿菌滅活疫苗或基因工程疫苗。
3、葯物治療:治療水腫病方法很多,但沒有特效療法,一般以綜合療法為主。
(一)按量腹腔注射50%葡萄糖注射液,同時用2.5%恩諾沙星注射液、亞硒酸鈉維生素E注射液、硫酸鎂注射液、按量分別肌肉注射。
(二)樟腦磺酸鈉、硫酸慶大黴素按量靜脈滴注或緩慢推注,同時分別按量肌肉注射呋喃苯胺酸(速尿)、亞硒酸鈉維生素E注射液。豬排尿後,補液鹽或電解多維飲水。
(三)用那黴素(25萬單位/毫升)2毫升、5%碳酸氫鈉30毫升、25%葡萄糖液40毫升,混合後1次靜脈注射,每日2次;同時肌肉注射維生素C(0.1克)2毫升,每日2次。
三.仔豬紅痢
1、發病原因及病症:又稱豬梭菌性腸炎,由C型產氣夾膜梭菌引起的傳染病,主要侵害1—3日齡仔豬,死亡率高,往往造成「全窩端」。拉血痢或紅褐色稀便。
2、預防措施:在母豬分娩前半個月和一個月,肌肉注射仔豬紅痢疫苗1次,劑量5—10毫升;或仔豬生下後,連續3天內,向母豬投服青黴素,或與鏈黴素並用。計量為8萬單位/千克體重;
3、葯物治療:用青黴素注射液按10萬單位/千克體重對仔豬。進行肌肉注射,每天2次。
四、豬痢疾
1、發病原因及病症:由豬痢疾密螺旋體引起的傳染病,以粘液性、出血性下痢為主。7—12周齡多發。發病初病豬水樣下痢,黃褐色或灰色稀糞,隨後糞便中充滿血液和粘液。
2、預防措施:本病尚無菌疫苗預防,在飼料中添加葯物,可控制本病的發生,減少死亡,起到短期的預防作用,但不能徹底消滅病原,主要是靠綜合性防疫措施。
3、葯物治療:葯物治療有較好的效果,治療葯物也很多,若發現療效不佳,應迅速更換。常用葯有痢菌凈、痢立清、二甲硝基咪唑、新黴素等,均有良好的治療效果;用法及計量可參照說明書。
五.豬傳染性胃腸炎
1、發病原因及病症:豬傳染性胃腸炎是由豬冠狀病毒引起的以嘔吐和水樣腹瀉為特徵的傳染病,不分年齡均可感染發病,以2周內的仔豬發病率較高,最終因高度脫水而死,死亡率可達100%。本病無明顯的季節性,以冬季和春季產仔期間發生較多,特別是豬的飼養密度過大時,常爆發流行。
2、預防措施:對懷孕母豬於產前15天左右,以豬傳染性胃腸炎弱毒疫苗經肌肉及鼻內各接種1毫升,使其產生足夠的免疫力,或在仔豬出生後,以無病原性的弱毒疫苗口服免疫,每頭仔豬口服1毫升,使其產生主動免疫。
3、葯物治療:本病無特效葯物治療,通常採用對症療法,以減少死亡。仔豬自由飲服下列配方溶液:氯化鈉3.5克,氯化鉀1.5克,碳酸氫鈉2.5克,葡萄糖 20克,常水1000毫升。為防止繼發感染,對2周齡以下的仔豬,可適當應用抗生素及其他抗菌葯物。如用慶大黴素注射液肌肉注射,每公斤體重2000單位,每天1—2次;磺胺脒0.5-4克,次硝酸鉍1—5克,小蘇打1—4克,混合口服。此外,還可用中醫葯療法。如用馬齒筧、積雪草、一點紅各60克(新鮮全草),水煎服,以及採用針灸治療(主穴:三里、交巢、帶脈。配穴:蹄叉、百會)。
六.豬流行性腹瀉
1、發病原因及病症:由冠狀病毒科豬流行性腹瀉病毒引起的以水瀉為特徵的傳染病。冬春季氣候突變時易爆發,呈地方性流行,拉灰黃色稀便。
2、預防措施:免疫預防可按說明書注射豬傳染性胃腸炎—豬流行性腹瀉二聯油乳劑滅活疫苗。
3、葯物治療:目前尚無特效治療方法,一般治療辦法可參照豬傳染性胃腸炎。
七.豬丹毒
1、發病原因及病症:豬丹毒是由豬丹毒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熱性傳染病。發病特徵為高燒和皮膚上產生紫紅色疹塊,俗稱「打火印」,慢性病例表現為心內膜炎及關節炎。多發生在3-9月齡的豬,尤其以4-6個月齡的架子豬多發。炎熱多雨季節呈現散發或地方性流行。主要通過消化道感染,也可經皮膚創傷或蚊蠅等媒介傳染。人也能感染發病。急性型:最為多見,表現發熱(42-43℃),結膜充血,皮膚發紅或出現紅斑,指壓褪色。亞急性型:胸膜、脊背四肢皮膚等處出現界限明顯的紅色疹塊。疹塊出現後,體溫正常。慢性型:以心內膜炎為主要症狀,腹下及四肢發生水腫。
2、預防措施:免疫預防可接種豬丹毒弱毒疫苗1頭份,可獲得良好的免疫力。
3、葯物治療:常用青黴素,20公斤以下的豬用20—40萬單位,20—50公斤的豬用40—100萬單位,50公斤以上的豬酌情增加,每天2次,連用3—5天,一般均可治癒。
八.豬肺疫
1、發病原因及病症:豬肺疫由多殺性巴氏桿菌引起的豬的一種急性、敗血性傳染病,又稱豬出敗。主要表現纖維性胸膜肺炎症狀,咽喉部發生急性腫脹,使病豬高度呼吸困難,俗稱「鎖喉風」。最急性型:呈敗血症經過,多突然死亡,發展轉漫者表現發燒至41℃,呼吸困難,咽喉腫脹,堅硬而熱,高度呼吸困難,呈犬坐姿勢,口吐白沫,常因窒息死亡。急性型:呈纖維素性胸膜肺炎症狀,發燒至40—41℃。咳嗽,有粘性鼻液流出,結膜發炎,初便秘後下痢,皮膚呈紅斑。慢性型:表現為慢性肺炎及胃腸炎症狀,持續咳嗽、下痢。
2、預防措施:用豬肺疫弱毒疫苗進行接種,可收到較好的預防效果。但應注意,不同的疫苗接種途徑不同,應嚴格按產品說明書使用。
3、葯物治療:應用恩諾沙星,氨苄青黴素、磺胺類葯物均有較好療效。若同時注射豬肺役高免血清效果更佳。
九.豬鏈球菌病
1、發病原因及病症:豬的鏈球菌感染有多種類型,分別有不同的菌型引起,鏈球菌常生長於大多數動物的扁桃體和鼻腔內,在應激因素作用下極易發病。如腦膜炎、敗血症、關節炎、敗血症、心內膜炎、膿腫等。
2、預防措施:可接種鏈球菌凍干疫苗或鋁膠滅活疫苗。
3、葯物治療:可選用氨苄青黴素、氧氟沙星、磺胺等葯物。
十.仔豬副傷寒
1、發病原因及病症:仔豬副傷寒又稱豬沙門氏菌病,是豬常見的消化道疾病。其特徵為腸粘膜壞死及嚴重下痢。病原為豬霍亂沙門氏桿菌。2—4月齡仔豬多發。急性型:病豬發燒41—42℃,不吃,先便秘後拉稀,鼻端、耳、四肢末端皮膚紫紺。亞急性及慢性型:發燒40.5—41.5℃,便秘下痢交替進行,糞便為淡黃色或灰綠色。
2、預防措施:定期進行預防接種,常用疫苗有仔豬副傷寒弱毒凍干菌苗。
3、葯物治療:可用慶大黴素,鏈黴素,恩諾沙星,磺胺類葯物等進行治療。也可口服生大蒜或40%大蒜酊,每日2—3次,至食慾開始恢復後,再將40%大蒜酊加入飼料中繼續服用數日,可獲得顯著療效。
十一.豬氣喘病
1、發病原因及病症:豬氣喘病為豬的一種慢性呼吸道病,病原為豬肺炎霉形體。主要特徵為咳嗽、氣喘。本病多發於寒冷、潮濕、氣候驟變時。急性型:多見於新發病的豬群,主要表現呼吸困難,象拉風箱,腹式呼吸,不愛動,死亡率較高。慢性型;消瘦、毛焦、生長發育停滯,弓背乾咳。尤為清晨喂豬或趕豬時,可呈連續的痙攣性咳嗽。
2、預防措施:我國已製成兩種弱毒疫苗,一種是豬氣喘病凍干兔化弱毒疫苗,另一種是豬氣喘病168株弱毒疫苗。都必須注入肺內才能產生免疫力。
3、葯物治療:常用泰樂菌素每千克體重10毫克,肌肉注射,每天一次,連用3天為一個療程。也可用泰妙菌素和磺胺嘧啶每千克體重各20毫克拌料,連喂10天為一療程。
十二.豬附紅細胞體病
1、發病原因及病症:豬附紅細胞體病是由立克次氏體目的豬附紅細胞體引起的一種人獸共患的傳染病。其主要寄生於紅細胞內,也可游離在血漿中。主要表現皮膚和粘膜蒼白,出現貧血現象、黃疸、體溫升高可達40—41.5℃。有的出現拉稀或糞便干結,呈小球狀。
2、預防措施:每噸飼料混入180克對氨基苯砷酸可用於預防本病的發生。
3、葯物治療:目前比較有效的葯物有新胂凡納明、對氨基苯砷酸、對氨基苯砷酸鈉等。新胂凡納明的用法:每千克體重10—15毫克,靜脈注射,在2-24小時內,病原體可從血中消失,在3天內症狀可消除。對氨基苯砷酸的用法:對病豬群,每噸飼料混入180克,連用一周,以後改為半量,連用1個月。對感染豬群可用半量。
十三.豬傳染性胸膜肺炎
1、發病原因及病症:豬傳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豬胸膜肺炎放線桿菌引起的豬的重要呼吸道傳染病之一,急性病豬體溫升高至41.5℃以上,沉鬱,不食,繼而呼吸困難,張口伸舌,常站立或呈犬坐姿勢,口鼻流出泡沫樣分泌物,耳、鼻及四肢皮膚呈藍紫色。若病豬體溫不高,發生間歇性咳嗽,生長遲緩,則可能轉為慢性經過。
2、預防措施:注射豬胸膜肺炎多價蜂膠佐劑滅活疫苗或由乳劑滅活疫苗,注射劑量按說明書使用。
3、葯物治療:可選用氟甲碸黴素、先鋒黴素、氧氟沙星、壯觀黴素/林可黴素合劑注射,其中以壯觀黴素/林可黴素合劑效果最佳,其用量為每千克體重0.1毫升,肌肉注射,每日1—2次,連用3—5天。
十四.豬細小病毒病
1、發病原因及病症:豬細小病毒病是引起母豬發生繁殖障礙的疾病。母豬發生繁殖障礙是本病的唯一表現。主要是初產母豬,而經產母豬極少發生。
2、預防措施:我國製成的豬細小病毒滅活疫苗,在母豬配種前2個月左右注射一次可獲得良好的免疫力。
3、葯物治療:治療:目前對本病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
十五.豬偽狂犬病
1、發病原因及病症:豬偽狂犬病是由偽狂犬病毒引起的豬的重要傳染病。其他家畜和野生動物也可感染發病。除豬以外的其他動物發病後,通常具有發熱、奇癢、流涕及腦脊髓炎等典型症狀,均為致死性感染,但多呈散發。豬是該病毒的貯存宿主和傳染源。豬感染後其症狀因日齡而異,成年豬呈隱性感染。種豬表現不育,公豬發生睾丸腫脹、萎縮等。母豬則表現為反情、不孕。妊娠母豬常表現流產、產死胎和木乃伊胎。仔豬常表現高熱、食慾廢絕、呼吸困難、流誕、嘔吐、腹瀉、抑鬱、震顫、神經症狀等。2周齡以內仔豬死亡率高達100%,斷奶仔豬發病率為20—40 %,因此偽狂犬病對養豬業的危害最大,以成為危害全球養豬業最嚴重的豬的傳染病之一,損失巨大。近年來,該病在我國也開始流行,給我國養豬業帶來了巨大經濟損失。
2、預防措施:本病無有效治療葯物,主要採取預防措施.
(一)嚴格防疫制度,保持良好的衛生條件,消滅鼠類,對預防本病有重要意義。
(二)豬是PRV的貯存宿主及重要的傳染源,要嚴格將牛、羊等易感動物分開飼養。
(三)引進場外豬只時,應作好調查工作,不從疫區購豬。
(四)豬場周圍有疫情發生時,應給大小豬只全部接種偽狂犬病滅活疫苗或基因缺失弱毒苗,間隔4—5周加強免疫一次,可有效預防本病的發生。
3、葯物治療:本病無有效的治療葯物,但應用抗菌素控制繼發感染降低死亡率。
十六.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
1、發病原因及病症: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俗稱「藍耳病」,母豬可出現發熱、嗜睡、咳嗽和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難。新生仔豬被毛粗亂,失去光澤。極少數病豬在耳、腹側及外陰部皮膚呈現青紫色或藍色斑塊。斷奶仔豬多於斷奶2—3周內發病。
2、預防措施:主要措施是接種疫苗。種豬場應接種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滅活疫苗1頭份,間隔20天以同等劑量再接種1次;商品仔豬可於斷奶前後接種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弱毒疫苗1頭份,可獲得保護。
3、葯物治療:本病無有效的治療葯物,但發現病症後應用抗菌素控制繼發感染可降低死亡率。
這一講今天就講到這里。接下來請大家休息10分鍾後從回教室我們進一步討論、交流、釋疑。同時請養豬能手陳文述談談他的養豬體會與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