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ect檢查是什麼意思?
ECT檢查專案很多,幾乎遍及人體所有器官和組織。
2、ECT的放射性濃聚,一般都是那些病的表現?
要注意的是醫生是說異常活躍還是骨代謝增強?
放射性濃聚,一般都是那些病的表現:
疲勞性骨折,骨質疏鬆,關節炎。
3、創傷性關節炎【創傷性關節炎】
從您報告的病史看,不能排除感染可能,因此首先應該確診是否是感染,是什麼細菌感染,這是治療的關鍵。如果確定是感染,首先應該考慮取出內固定,即使需要置換最好也分兩次手術。修復軟骨難度較大,由於片子不太清楚,所以我不能肯定說不行。手術中可以確定軟骨情況和最終治療方案。
陳繼營
(301醫院陳繼營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4、什麼是骨股頭壞死?
骨組織缺血性壞死,也稱無菌性骨壞死,是一種常見病。與外傷、應用激素及酗酒等諸多因素有關。
關節附近的移位性骨折是引起骨壞死的主要原因之一。骨折使局部血液供應遭到破壞,這種情況也見於某些髖關節脫位病人。
腎上腺皮質激素是引起骨壞死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惟一因素。有關資料表明,長期應用激素,血中脂質常有性質不明的改變,同時,骨髓脂肪細胞體積增大,形成脂肪栓子,阻塞血管;另外,激素還可以引起血壓增高、動脈硬化及骨質疏鬆,造成微骨折,這些改變可能參與骨組織缺血性壞死。同時,激素多用於慢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這些疾病本身常可累及血管、骨及骨髓組織,引起骨壞死。
據國外統計,骨壞死病人lO%—30%有大量飲酒的歷史。這可能與嗜酒者容易反復外傷,同時大量酒精攝入容易造成肝脂肪及循環脂質變性、血管內微血栓形成有關。
淋巴瘤等病人經局部放射治療,也可引起骨壞死。此外,高脂血症、痛風、動脈硬化、燒傷等與骨壞死也有一定關系。
原因不明的骨壞死,約占骨缺血壞死病人的20%—40%。
骨壞死常見於股骨頭、肱骨頭、股骨髁、脛骨近端及足、踝、腕部骨組織,臨床表現為單處,也可許多部分同時受損。約85%骨壞死病人都有症狀,主動活動時幾乎都有疼痛,2/3病人在休息時也感到疼痛,夜間疼痛者約佔40%。髖關節和肩關節受累者,有2/3運動受到限制,膝關節受累者有1/4病人出現運動受限。
由於股骨頭壞死有一個復雜的病理過程,如早期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就會使股骨頭塌陷,關節間隙變窄,最後導致骨關節炎,使病人髖關節功能障礙而致殘、致癱。病人在遭受生理病痛的同時,還要遭受心理創傷的煎熬,也給家庭、單位和社會增添了沉重的負擔。
如何判斷骨股頭壞死的分期?
股骨頭壞死的分期方法較多,我們根據長期臨床觀察總結,以臨床、X線片、CT、ECT、MRI等為依據,提出綜合分期法,此法能早期發現可疑病例,並有利於指導臨床治療方案的選擇及對疾病預後的估計。
期:臨床表現,髖膝關節進行性疼痛,髖關節活動輕度受限,X線表現,股骨頭外觀正常,軟骨、骨小梁結構稍模糊,或呈斑點狀骨質疏鬆,CT、股骨頭中部骨小梁輕度增粗,呈星狀結構,向股骨頭軟骨部放射狀或偽足樣分支排列,軟骨下區可見部分小的囊性改變,ECT有早期濃集,動脈血供低,MRI示低信號,異常改變。
期:髖關節疼痛為主,外展內旋輕度受限,X線表現為軟骨下囊性變,骨組織有破壞與疏鬆交織現象,也可見軟骨區半月形透亮區,稱為"新月征",CT下可見頭下骨髓腔部分骨小梁硬化改變。軟骨下骨髓腔內0.5cm以上囊性變,ECT表現為靜息相呈大塊"熱區"(鬱血)或大塊"冷區"(缺血),並有冷熱交雜的中間階段,MRI,大塊低信號區。
期:髖膝疼痛加重,負重耐力下降,跛行。X線表現軟骨下微型骨折,部分骨小梁連續性中斷,股骨頭外上方負重區塌陷變平或軟骨下有碎骨片,CT表現為股骨頭內骨小梁紊亂,囊性變區擴大,骨質碎裂,股骨頭變形,部分區域增生硬化,髖臼骨質增生,ECT和MRI表現比Ⅱ期更明顯。
期:髖關節活動受限,嚴重者行走困難,或喪失勞動能力,X線表現為關節間隙狹窄,股骨頭扁平塌陷畸形,髖臼緣增生變形,呈骨關節炎改變,CT表現股骨頭輪廓畸形,關節間隙狹窄,股骨頭硬化和囊變相交融,骨結構碎裂等。ECT表現出局部濃集於臼頭交界處,血池相斜率降低,MRI低信號區比ⅡⅢ期更明顯。
期:髖關節間隙消失,功能基本喪失,原則上需行全髖關節置換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