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關節炎的症狀有哪些?
一、臨床表現
原發性骨關節炎常在中年以後發病,發病率隨增齡而增加,受累關節一般為負重關節和活動頻繁的關節,主要症狀是關節疼痛,常於晨間發生,稍活動後疼痛反而減輕,但如活動過多,因關節磨擦而疼痛加重。另一症狀是受累關節活動不靈便,長時間保持一定體位後感覺關節僵硬,要經過一定時間活動才感到自如。氣候變化常促使症狀發生。數個關節可同時受累,但不象類風濕性關節炎有全身性對稱性多關節炎。檢查受累關節可有輕度腫脹,活動關節時有磨擦聲或喀喇聲,病情發展嚴重者可有肌肉萎縮及關節畸形。本病症狀和X線徵象不成正比,按受累部位不同,症狀亦有所不同。
(一)手指關節的退行性變表現在遠端指間關節的Heberden"s結節好發於中指和示指,近端指間關節的Bouchard"s結節較少發生,常被誤認為類風濕小結,第一掌指關節的退行性變可引起腕關節橈側部位的疼痛,除此之外的掌指關節很少累及。Heberden"s結節的發生與遺傳及性別有關,女性多見,大多無明顯疼痛,但可有活動不便和輕度麻木刺痛,並可引起遠端指間關節屈曲及偏斜畸形,部分發展較快的病人(常發生在過度用力者),可有急性紅腫疼痛表現。
(二)膝原發性骨關節炎影響膝關節最為常見。患者常訴關節有喀喇音,走路時感疼痛,休息後好轉,久坐久站時覺關節僵硬,走動及放鬆肌肉可使僵硬感消失。症狀時輕時重,甚至每天可有差別。關節腫大常由骨質增生,亦可由少量滲液所致,急性腫脹提示關節腔內出血。病情進展時膝關節活動受限,可引起廢用性肌萎縮,甚至發生膝外翻或內翻畸形。
(三)脊柱脊柱有兩套關節裝置,即椎間盤和上下關節突關節,在頸椎2~7尚有鉤椎關節(Lushka關節)。原發性者多由於中年後發生椎間盤退行性變、髓核脫水、致椎間隙狹窄,骨質磨損有骨贅增生,大多無臨床表現,如有症狀亦輕重不一,多數為慢性病程,但有時因損傷、舉重、突然活動脊柱等外因而導致急性發作。在頸椎,鉤椎關節邊緣的骨贅可使頸神經根穿離椎間孔時受擠壓而出現反復發作的頸局部疼痛,可放射至前臂和手指,且可有手指麻木及活動欠靈等。椎體後緣的骨贅可突向椎管而擠壓脊髓,引起下肢繼而上肢麻木、無力,甚而有四肢癱瘓。椎動脈受壓時可出現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表現。胸椎的退行性變較少發生。在腰椎,腰4~5,腰5~骶1是最易發生椎間盤突出之處,主要症狀為腰痛伴坐骨神經痛,常於扭傷、抬重物、彎腰用力後發生,體檢局部壓痛,直腿高舉試驗陽性,可有感覺、肌力和腱反射的改變。
脊柱的繼發性骨關節炎多由於脊柱先天性畸形、側凸、骨折和骨結核等引起。
(四)髖髖關節的原發性骨關節炎在我國較為少見,往往是全身退行性關節病的一部分,多發生於50歲以上,男多於女。繼發性者常由股骨頭或股骨頸骨折後缺血性壞死,或先天性髖脫位,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引起。臨床表現主要為髖部疼痛,可放射至腹股溝、大腿內側甚至膝部上方,開始於活動及負重時發生,進而疼痛轉為持續性,走路跛行,當病情發展嚴重時,髖關節屈曲內收,代償性腰椎前凸,此時可有嚴重的下背部疼痛,甚至不能行走。檢查髖關節局部壓痛,活動受限,"4"字試驗陽性。
原發性全身性骨關節炎()常發生於絕經期婦女,有多數關節累及,常影響指關節和第一掌指關節,一般均有急性疼痛階段,有時易與類風濕性關節炎混淆,急性症狀緩解後,關節功能保持。
彌漫性原發性骨肥大症(diffuseidiopathicskele-talhyperostosis)多見於老年男性,骨贅大量增生,有時融合一起,臨床症狀不若X線表現嚴重,病人訴述輕度疼痛和關節強硬感,但能保持較好活動。X線診斷有三項標准:連續四個椎體前側部位鈣化或骨化;無嚴重的椎間盤病變;椎體邊緣硬化;有時可見脊柱外鈣化,尤其是鷹嘴突及跟骨部位可見大的骨刺。
二、診斷
確診主要根據臨床表現和實驗室資料,不難判斷。
2、不同部位骨關節炎的具體表現是什麼?
骨關節炎的症狀主要表現為關節疼痛及壓痛、關節腫大、關節僵硬、骨摩擦音(感)、關節無力及活動障礙。但是不同部位有其不同的症狀表現。 1.手指關節炎的症狀表現 手指關節僵硬,像「上了鎖」一樣動彈不得。手指關節發出摩擦音,骨關節炎發展到後期,由於關節軟骨退化、剝落,會使軟骨下的骨質暴露。當關節活動時,兩端軟骨下的骨頭裸露,互相觸碰時會發出聲音。 手指遠端指尖關節背側出現骨性增生的結節,稱為赫伯登結節。繼而在近端指間關節出現類似結節,稱為布卡得結節。由於結節性增生,手指各節可向尺側或橈側偏斜、構成蛇樣手指。由於大魚際萎縮,第一掌腕關節半脫位而呈形手指。 一個或多個手指紅腫發痛,手指末端關節發生骨膨大,骨膨大也可發生在近端指關節。都有家族遺傳傾向。女性的手指骨性關節炎的症狀表現為:晨起指關節僵硬與疼痛,活動後好轉,慢慢有對稱的隆起逐成結節,最後出現手指畸形,有時還有小囊腫形成。家族性傾向非常明顯。 2.頸椎關節炎的症狀表現 頭、頸、肩、背、手臂酸痛,頸脖子僵硬,活動受限。頸肩酸痛可放射至頭枕部和上肢,有的伴有頭暈,房屋旋轉,重者伴有惡心嘔吐 ,卧床不起,少數可有眩暈,猝倒。有的一側面部發熱,有時出汗異常。肩背部沉重感,上肢無力,手指發麻,肢體皮膚感覺減退,手握物無力,有時不自覺的握物落地。另一些病人下肢無 力,行走不穩,二腳麻木,行走時如踏棉花的感覺。 頸椎是骨關節炎的好發部位,也是骨關節炎中可能導致嚴重並發的重要部位。通常將頸椎骨關節炎引起的症狀稱為頸椎病。主要為頸椎局部疼痛,少數可反射性引起頭、頸、肩疼痛。 3.肩關節炎的症狀表現 肩關節疼痛及關節僵直。疼痛可為陣發性或持續性;活動與休息均可出現,嚴重者一觸即痛,甚至半夜會痛醒。部分病人疼痛可向頸、耳、前臂或手放射,肩部可有壓痛。由於肩部上下左右活動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病情嚴重的病人,連刷牙、洗臉、梳頭、脫衣、插衣袋等都有一定困難。 4.脊柱關節炎的症狀表現 出現頸部及下背部的疼痛,遊走於胳膊及腿的疼痛,關節周圍骨質向外生長形成的骨刺可刺激脊椎神經,引起受累身體部位的麻木和麻刺感。 5.腰椎關節炎的症狀表現 累及椎間盤、椎體或後骨突關節的骨質增生,引起腰椎及腰部軟組織酸痛、脹痛、僵硬與疲乏感,甚至彎腰受限;使鄰近的神經失損,引發局部疼痛、發僵,後根神經痛、麻木等;壓迫坐骨神經可想起坐骨神經炎,表現為患肢劇烈的麻痛、灼痛、抽搐、竄痛、向整個下肢放射。 6.肘關節炎的症狀表現 肘關節由隱痛逐漸變成明顯鈍痛和關節活動受限是本病的特徵,晚期則有關節腫脹和強直畸形。疼痛起初為隱痛,或在伸屈肘時的某一位置上痛。因關節軟骨及其下骨骼的充血,關節雖然未曾運動,例如在夜間、休息時仍感疼痛,而運動時,反復伸屈肘關節後,則疼痛迅速減輕可以進行日常操勞。但活動過多,則會在運動時和運動後休息時疼痛,肘痛常與陰雨天氣變化有關,並有預感。由於疼痛而使肘部活動受限、骨質磨損及軟骨脫落。可有骨摩擦音(感)及關節交鎖。開始時關節可有積液。晚期積液吸收,肌肉萎縮、骨質增生。X線下關節間隙變狹,骨質密度增高。關節邊緣增生,並可形成骨刺,有時可見到或觸及脫落的軟骨游離體。晚期可形成關節強直及嚴重畸形,骨刺可折斷,關節可有半脫位傾向。 7.膝關節炎的症狀表現 主要感覺關節酸痛,脹痛,尤以長距離行走劇烈運動,受涼或陰雨天時加重。下樓困難,下樓時雙膝發軟,易摔倒。蹲起時疼痛,僵硬,被動運動時膝關節有響聲或觸及骨摩擦音。少數患者可出現短暫的關節腫脹和積液。 可為單發性,或雙側性,女性偏多且往往是體重超標者。中年後的症狀表現為,當坐起立行時覺得膝部酸痛不適,走了一時症狀消失,這是早期骨關節炎的症狀。活動並不能緩解疼痛,且上下樓梯或下蹲與座起站應都有些困難,需手在膝蓋上撐助才行。多走之後膝關節有些腫,或腫得厲害。活動時可有響聲,如果是關節內有游離體形成,可影響關節活動,並不時有「關節絞鎖」現象。到最後出現膝關節畸形,甚至拄拐杖才能行走。 8.髖關節炎的症狀表現 出現腹股溝、臀部或大腿外側的疼痛。髖部疼痛,可放射至腹股溝、大腿內側甚至膝部上方,開始於活動及負重時發生,進而疼痛轉為持續性,走路跛行,當病情發展嚴重時,髖關節屈曲內收,代償性腰椎前凸,此時可有嚴重的下背部疼痛,甚至不能行走。檢查髖關節局部壓病,活動受限。 9.足關節炎的症狀表現 跖趾關節受累出現局部疼痛,壓痛,拇外翻等畸形。當鞋子太緊或穿高跟鞋時,大腳趾根部疼痛,骨膨大(結節突出)發生趾滑囊炎。
3、關節炎主要是什麼部位疼痛啊
您好:關關節炎根據病因可分為:風濕性、類風濕性、外傷性、骨性關節炎及化膿性關節炎 1、風濕性關節炎為風濕熱的表現之一,多見於成年人,常發生於膝、肩、肘、腕等大關節,發病多在上呼吸道感染之後,出現遊走性關節痛、腫及發熱和其它風濕熱的表現。 2、類風濕性關節炎多見於青壯年,起病緩慢,常發生於手足小關節及骶髂部,並逐漸累及全身關節。初始患病關節亦表現出紅、腫、痛及活動不便等,久則關節畸形或強直。 3、外傷性關節炎多因外傷或持續慢性勞損引起關節軟骨發生退行性變或形成骨刺,表現為患病關節腫、痛及運動障礙,易發生在持重關節、如肩、膝、踝等關節,運動員及青壯年中多見。 4、骨性關節炎是一種最常見的關節病變,骨關節炎的名稱極多,如肥大性骨關節炎、退行性關節炎、變性性關節炎、增生性骨關節炎或骨關節病,均指一種病,國內統一使用骨關節炎。其患病率隨著年齡而增加,女性比男性多發。骨關節炎以手的遠端和近端指間關節,膝、肘和肩關節以及脊柱關節容易受累,而腕、踝關節則較少發病。骨性關節炎由組織變性及積累性勞損引起,多見於肥胖超重的中老年人,最常發病的部位是膝、手指、頸、腰椎等處,症狀主要為關節疼痛、僵硬(經輕微活動後會覺疼痛減輕),重者可出現關節腫脹、肌肉萎縮等。 5、化膿性關節炎往往由細菌侵入關節腔引起,多見於少年兒童,常發生於髖關節,主要症狀為局部紅、腫、痛、熱和功能障礙,以及高熱等全身中毒症狀。無論何種原因引起的關節炎或何種類型的關節炎,均應及早診治,以免導致永久性關節功能障礙甚至致殘。
4、骨關節病都包括哪些病?
您好,臨床常見的關節疾病可分為:①.人體免疫缺陷性關節病:如風濕性或類風濕性關節炎等,這類關節疾病應該到醫院的「風濕病科」進行診斷和治療。②.感染性關節病:如化膿性關節炎或結核病性關節炎等,這類關節疾病應該到醫院的「骨科或傳染病科」進行診斷和治療。
5、什麼是骨關節炎
骨關節炎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骨關節炎兩大類,原發性主要為關節軟骨的退行性老化病變,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日漸加重,軟骨是所有結締組織中老化現象較顯著的組織,軟骨老化是正常的生理演變,但可以在遺傳的基礎上因人而異,有的發生較早,比較快速,也有的發生較晚,較緩慢,一般病情進展與疲勞過度及關節負擔過重有關。繼發性骨關節炎即先有其它疾病如先天性發育異常、外傷、骨骼的缺血壞死、下肢不等長及畸形等,而逐漸導致關節軟骨的病變。此外,骨關節炎還可能因不適當地長期大量激素及局部的放射線治療所引起。
6、關節炎與骨關節炎有啥區別
一樣的。
關節炎有很多種,病理都不一樣,不過通常我們說關節炎,往往最多的是指膝關節的退行性關節炎。不知道你是不是?對患者來說,得了退行性關節炎後,彎曲不便,行動受阻,生活諸多不便!嚴重者關節變形,甚至卧床不起,給他們帶來巨大痛苦。 下面就以膝關節退行性關節炎為例給你一點建議吧。
首先,假如疼痛劇烈時,可以吃一些醫院開的止疼片,但是如果疼痛可以忍受,建議你少吃葯以減少副作用。因為估計醫生已經向你介紹過,通常的醫院用葯還只是以緩解疼痛為主要目的,所謂治標療法,不能從內部根除關節炎的病根。
家庭器械、拔罐、電療、按摩等方法屬於理療手法,基本作用於肌肉部分,也可以暫時緩解不適,但是對於損傷的關節內部基本沒有什麼效果。而大部分的關節炎的真正原因是因為關節軟骨磨損,引發骨刺(骨質增生)所導致的,軟骨一日不能恢復,關節炎則一日無法根除。 也有人一部分後期患者,實在無法忍受痛苦,而採用關節手術。但是人工關節除了價格昂貴外,並不能完全消除疼痛,而且它終究是「身外之物」,運動不靈活自不必說了,稍有撞擊又容易出現脫臼,誤傷等意外,幾年過後還要再手術。
鑒於這種情況,目前在世界上許多發達國家,已經逐漸擯棄既有的關節療法,普遍採用純天然鋸峰齒鮫軟骨粉用於臨床治療,並且取得了臨床上的關節軟骨再生的驗證。它為人們徹底克服退行性關節炎帶來明亮的曙光,現在在歐美日等為中心的國家中,已經形成了世界代替療法的巨大潮流,在歐洲一些國家,已把純天然鋸峰齒鮫軟骨粉萃取物認定為葯品,日本也選定了企業專門提供臨床之用,並歸納出最佳服用量為7.5g/天的統計數據,為人類徹底解決關節炎帶來了新希望。但是,因為選材困難,加工講究,而價格稍微昂貴。 你可以查查看,然後根據自己的病情和經濟條件調整用量。一段時間後應該可以痊癒,祝早日徹底康復!
另外,平時可以做做專業的康復體操,注意飲食平衡。
供你參考,希望上述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