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痛風屬於幾級疼痛
痛風疼痛的五個分級:
1級疼痛:輕微疼痛,對日常生活沒什麼影響;
2級疼痛:比較疼,走路的時候感覺不對勁
3級疼痛:很疼,走路時需要踮著腳或扶著桌子;
4級疼痛:疼痛很強烈,需要躺在床上,下半身一動就痛,上半身忍痛可以活動一下;
5級疼痛:劇烈疼痛,躺在床上,直不起腰,一動就痛。
2、什麼是關節炎,關節炎會有什麼症狀
1.症狀
關節炎泛指發生在人體關節及其周圍組織的炎性疾病,可分為數十種。我國的關節炎患者有1億以上,且人數在不斷增加。臨床表現為關節的紅、腫、熱、痛、功能障礙及關節畸形,嚴重者導致關節殘疾、影響患者生活質量。
不同類型的關節炎症狀有所區別,風濕性關節炎表現為遊走性關節痛,類風濕性關節炎表現為關節紅腫痛和僵直。外傷性關節炎表現為關節發腫、發痛和活動障礙。骨性關節炎表現為關節疼痛、僵硬。化膿性關節炎主要是局部紅、腫、痛、熱與全身中毒現象。其共同的現象有:
關節疼痛:是關節炎最主要的表現。
腫脹:是關節炎症的常見表現,與關節疼痛的程度不一定相關。
功能障礙:關節疼痛及炎症引起的關節周圍組織水腫,導致關節活動受限。慢性關節炎患者由於長期關節活動受限,可能導致永久性關節功能喪失。
2.體征
不同類型的關節炎體征也不同,可出現紅斑、畸形、軟組織腫脹、關節紅腫、滲液、骨性腫脹、骨擦音、壓痛、肌萎縮或肌無力、關節活動范圍受限及神經根受壓等體征。
關節炎的種類
1.類風濕關節炎:
該病是慢性關節炎最常見的類型之一。與遺傳、細菌及病毒感染、環境因素包括吸煙有關。可發生在任何年齡,但40-60歲女性更多見。以雙手小關節(手指關節、腕關節)受累多見,並表現為雙側受累。患者同時伴有晨起關節僵硬感持續大於1小時及關節活動受限。病情嚴重時可出現全身臟器受累。抗環瓜氨酸肽抗體為其特異性抗體。絕大多數患者類風濕因子陽性,但類風濕因子水平的高低與病情的活動度無絕對的相關性。
2.骨關節炎:
又稱退行性關節病、骨關節病,民間俗稱骨質增生。骨關節炎的發生與年齡和肥胖密切相關。45歲以下人群骨關節炎患病率僅為2%,而65歲以上人群患病率高達68%。簡而言之,人到老年人到老年都患有不同程度的骨關節炎。各關節均可受累。但雙手小關節受累時多為雙手遠端指間關節。臨床可見患者遠端指間關節出現骨性突起。患者也可出現晨僵,但時間小於半小時。該類患者血中類風濕因子常為陰性。
3.痛風性關節炎:
該病與體內尿酸產生過多和(或)排出減少有關。過多的尿酸在關節局部沉積引起關節炎。其發病非常急,常由飲食過量或應激誘發,表現為關節紅腫熱痛。單關節受累多見,最常見的發病部位為大腳趾旁的骨性突起部位。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緩解也很迅速,不治療或經過葯物治療後一至兩周症狀可緩解,但容易再次復發。慢性痛風性關節炎則可以沒有明顯的間歇期,而表現為關節炎反復發作。
4.強直性脊柱炎:
青年男性多發,有明顯的家族發病傾向。主要累及脊柱、骶髂關節,也可出現外周關節受累。病變嚴重時可出現脊柱僵直,頸椎、腰椎、胸椎活動受限,出現「駝背」,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90%以上患者出現HLA-B27陽性,而類風濕因子陰性。
5.銀屑病關節炎:
又稱牛皮癬性關節炎。患者常伴有牛皮癬的皮膚表現。銀屑病關節炎關節病關節受累部分特點類似於類風濕關節炎,因此可能與類風濕關節炎混淆。但雙手小關節受累時多在手指末端指間關節。但骶髂關節和脊柱受在類風濕關節炎中少見。部分患者可能在關節炎出現時尚未出現皮膚病變,此類患者容易誤診。患者血清中類風濕因子陰性。
6.反應性關節炎:
起病急,發病前常有腸道或泌尿系感染史。外周大關節(尤其是下肢)非對稱性受累。骶髂關節及脊椎也可累及。關節外可表現為眼炎、尿道炎、龜頭炎,80%以上患者HLA-B27陽性,類風濕因子陰性。
7.腸病性關節炎:
潰瘍性結瘍炎患者可合並關節炎。關節症狀輕微,並常有其他腸外表現包括眼炎、皮疹等。
8.感染性關節炎:
與細菌感染有關。常見的病原菌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腦膜炎雙球菌、淋球菌、鏈球菌、結核桿菌。發病機制包括直接細菌感染所致和感染過程中細菌釋放毒素或代謝產物致病包括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猩紅熱後關節炎等。直接細菌感染所致的關節炎表現為關節紅腫熱痛,並出現關節功能障礙。下肢負重關節不對稱受累。大關節受累多見,如髖關節和膝關節。關節腔穿刺液常呈化膿性改變。塗片或培養可找到細菌。結核桿菌感染的關節炎好發於青年,有其他部位結核的證據包括肺或淋巴結結核。可有結節性紅斑,血清類風濕因子陰性。結核菌素試驗陽性。細菌代謝產物或毒素所致的關節炎1-2周可以自愈,關節症狀呈遊走性。
9.創傷性關節炎:
與關節創傷有關。
10.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關節:
自身免疫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乾燥綜合征、硬皮病及腫瘤等在的發生、發展過程中也常常出現關節炎的表現。該類關節炎多為非侵蝕性關節炎,在原發疾病控制後部分關節炎可緩解。多不遺留關節功能障礙。
3、怎樣評估類風濕性關節炎?
1.個人中心點的評估加拿大作業治療的評價表格,從自理方面生產活動和閑暇娛樂三大方面與病人交談,找出病人最重要的和最需要解決的問題點
2.功能評估①日常活動問卷的評估(EDAQ),此評估包括102項,共分為11個領域,一個星期內完成此項檢查,多是在患者家中完成②功能狀況指數測量③Backman評價表,此評價表格缺乏可靠性和有效性,但對治療計劃有很大的幫助④家庭中ADL的評估,包括別人的介助量家庭和社區方面的環境
3.疼痛評定可以用簡式McGill疼痛問卷調查了解疼痛的性質,用目測視覺模擬評分法(VAS)了解疼痛的程度(表11-1-1)
表11-1-1簡式McGill疼痛問卷
(1)視覺模擬評分法:在白紙上畫一條10cm長的粗直線,在線的一端寫上「無痛」,另一端寫上「最劇烈的疼痛」患者根據自己所感受的疼痛程度,在直線上某一點作一記號,以表示疼痛的強度及心理上的沖擊,從起點至記號處的距離長度也就是疼痛的量使用前治療師需要對其作詳細的解釋工作,讓患者理解方法的概念,以及此法測痛和真正疼痛的關系,然後讓患者在直線上標出自己的相應位置目前多使用正面有在0和10之間游動的標尺,背面有0到10數字的視覺模擬評分尺,如果患者移動標尺,在自己疼痛的位置時,治療師能夠立即在標尺的背面看到具體數字,可以精確到毫米視覺模擬評分法,亦可用於評定疼痛的緩解情況,在線的一端標上「疼痛無緩解」,而另一端標上「疼痛完全緩解」,疼痛的緩解也就是初次疼痛評分減去治療後的疼痛評分,此方法稱為疼痛緩解的視覺模擬評分法(VAP)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評定的疼痛強度相比,VAP更具優勢,如所有患者的基線相同,且和原來的疼痛程度無關
視覺模擬評分法具有以下優點:①能有效測定疼痛強度視覺模擬評分法與其他疼痛強度監測法之間的相關性良好②大多數患者認為視覺模擬評分法易於理解和使用,甚至少兒(≥5歲)亦能夠使用③評分分布均勻④評分可隨時重復進行⑤與疼痛口述評分法相比,採用視覺模擬評分法評定疼痛治療效果更為滿意⑥能對疼痛疾患的晝夜變化疼痛疾患間的區別及治療作用的時間過程提供滿意的結果
,特點是需列舉一些詞語,讓患者從中選擇形容自身疼痛程度的關鍵詞,這些關鍵詞易於被患者理解,故該法能被醫患接受口述描繪評分法包括4級評分5級評分6級評分12級評分15級評分,這些詞通常按從疼痛最輕到最強的順序排列,最輕程度疼痛的描述常被評定為0分,以後每級增加1分,因此每個形容疼痛的形容詞都有相應的評分,以便於定量分析疼痛這樣,患者的總疼痛程度評分就是最合適其疼痛水平有關的形容詞所代表的數字
4級評分:包括無痛,輕度痛,中度痛,嚴重痛
5級評分:包括無痛,輕度痛,中度痛,嚴重痛,劇烈痛
6級評分:包括,無痛,輕度痛,中度痛,嚴重痛,劇烈痛,難以忍受的痛
12級評分:包括不引人注意的痛,剛剛注意到的疼痛,很弱的痛,弱痛,輕度痛,中度痛,強痛,劇烈痛,很強烈的痛,嚴重痛,極劇烈痛,難以忍受的痛
15級評分:包括無痛,極弱的痛,剛剛注意到的痛,很弱的痛,弱痛,輕度痛,中度痛,不適性痛,強痛,劇烈痛,很強烈的痛,極劇烈的痛,很劇烈的痛,不可忍受的痛,難以忍受的痛
應用口述描述評分法進行疼痛評定具有許多優點:易於管理和評分;結果可靠和有效;評分結果與疼痛的強度密切相關,但與影響疼痛主觀因素的相關性差;對疼痛病情的變化十分敏感;能較好地反映疼痛的多方面特性目前,口述描繪評分法已成為定量測定疼痛感覺最為流行的方法口述描繪評分法同樣也可用於疼痛緩解的評分法
4.工作的評估工作評估問卷表包括:工作前的准備交通路線工作的建立和中斷工作活動工作者之間的聯系
5.閑暇活動包括過去感興趣的活動和現在的娛樂方式,以及尋找能夠給患者提供適合患者的新的娛樂方式的領域
6.上肢功能的評估簡易上肢功能檢查(STEF),主要檢查上肢及手粗大及精細動作,協調性靈巧性和速度的檢查,此檢查共包括10個項目,為了減少誤差,盡量是同一個治療師在同一個治療桌上給同一個病人進行檢查,並給予詳細的記錄
7.腳的評估提出簡單的足部護理建議和有關聯性的需要,觀察患者的足部情況及行走情況
8.關節的防護支具和日常生活活動中的緊急保護措施的評估包括關節防護支具及措施,幫助人們識別需要改變的降低關節壓力的移動方式和評價教育結果
9.心理的評估通常通過非正式的方式完成
10.關節活動度的測量測量工具為量角器電子角度計皮尺X線片攝像機拍攝等,其中量角器及電子角度計較常用如果是疾病的活動期,只檢查主動的ROM如果關節有變形,測量關節活動度時應記錄開始時的肢位及角度,且關節活動度的訓練應以日常生活動作訓練為基礎
11.肌力和耐力的評估通常用0~5級徒手肌力評定法
(1)握力:由於手指畸形一般握力計難以准確顯示,目前普遍採用血壓計預先充氣測定,其方法是將水銀血壓計的袖帶卷褶充氣,使水銀汞柱保持於4kPa處,讓患者用力握充氣之袖帶,握測2~3次,取其平均值也可以採用等速肌力測試儀檢測,前者臨床廣泛應用,後者需要特殊的設備
(2)捏力:主要測試拇指對指的肌力,約為握力的30%測量工具為標准捏力計
分為掌捏側捏和三指捏
12.ADL的評價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和移動能力進行評價,有助於治療師制定出具體的康復計劃當患者在做某些活動有困難時,為了更全面更准確地了解患者的障礙情況,應進行活動分析,弄清在什麼情況下活動時的哪個具體動作有困難,以明確患者在生活中所需要的幫助,有針對性地提供生活輔助工具主要使用Barthel指數
4、關節炎能治癒嗎
你好, 關節炎,是一種慢性疾病,是很難徹底治癒的,建議你注意防寒保暖,不要太勞累。也不要經常的喝酒,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5、關節炎分為什麼?
骶髂關節炎X線下易用按鈕約診斷標准分類5級:0級為正常骶髂關節,Ⅰ級為可疑骶髂關節兩側炎;Ⅱ級為骶髂關節邊緣模糊,略有硬化和微小侵蝕病變,關節腔輕度變窄;Ⅲ級為骶髂關節兩側硬化,關節邊緣模糊不清,有侵蝕病變伴關節腔消失;Ⅳ級為關節完全融合或強直伴或不伴殘存的硬化
有感染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急性關節炎,
感謝對你有幫助
6、外傷性關節炎能幾級工傷
你可以申請進行傷殘鑒定。
傷殘等級最終以鑒定結果為准。
根據相應的司法鑒定結果加以確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
《勞動能力鑒定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等級》
GB/T16180-2014
7七級
5.7.1定級原則
器官大部分缺損或畸形,有輕度功能障礙或並發症,存在一般醫療依賴,無生活自理障礙。
5.7.2七級條款系列
凡符合5.7.1或下列條款之一者均為工傷七級。
22)四肢大關節之一人工關節術後,基本能生活自理;
23)四肢大關節之一關節內骨折導致創傷性關節炎,遺留中重度功能障礙;
5.8八級
5.8.1定級原則
器官部分缺損,形態異常,輕度功能障礙,存在一般醫療依賴,無生活自理障礙。
5.8.2八級條款系列
凡符合5.8.1或下列條款之一者均為工傷八級。
24)四肢大關節之一關節內骨折導致創傷性關節炎,遺留輕度功能障礙;
5.10 十級
5.10.1定級原則
器官部分缺損,形態異常,無功能障礙,無醫療依賴或者存在一般醫療依賴,無生活自理障礙。
5.10.2十級條款系列
凡符合5.10.1或下列條款之一者均為工傷十級。
11)膝關節半月板損傷、膝關節交叉韌帶損傷未做手術者;
13)四肢大關節肌腱及韌帶撕裂傷術後遺留輕度功能障礙;
7、關節炎怎麼治
1.飲食調節
不同類型關節炎患者的飲食原則不同。目前無確鑿的證據證實營養缺乏與關節炎之間有必然的聯系,但營養缺乏可能導致關節炎加重,而營養過剩、肥胖則可誘發或加重關節炎如痛風性關節炎、骨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銀屑病關節炎患者常常由於全身的炎症反應,出現貧血、消瘦等營養不良的表現。其他感染性關節炎也可由於急性期炎症導致機體消耗,不利於關節炎的恢復。上述患者應盡可能補足每日所需的營養物質,必要時給予胃腸營養,改善機體的抗病能力。與上述情況相反,骨關節炎及痛風患者多存在體重超重,尤其是痛風患者,常存在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等代謝紊亂,過高的血尿酸水平誘發及加重關節炎。因此,骨關節炎、高尿酸血症及痛風性關節炎患者應適當控制飲食、適當減輕體重,減輕關節負擔。建議高尿酸血症及痛風患者減少高嘌呤食物如動物內臟、水產品的攝入,多進食鹼性食物如油菜、白菜、胡蘿卜及瓜類,嚴格限制飲酒,主要限制白酒及啤酒。目前尚無證據證實紅酒可誘發痛風,相反,飲適量紅酒可能有利於降尿酸,而飲茶、咖啡及牛奶也可能有助於降尿酸。
2.避免誘發關節炎發病的環境因素
關節炎與環境尤其是感染的關系不可忽視。鏈球菌感染後關節炎、反應性關節炎、感染性關節炎均與感染有直接關系。病原菌感染亦可能為類風濕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誘發因素之一。鏈球菌是導致關節炎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其他與關節炎發病可能有關的微生物還包括EB病毒、巨細胞病毒(CMV)、細小病毒B19、痢疾桿菌、克雷白桿菌、結核桿菌及某些支原體、衣原體等。潮濕的環境有助於某些病原菌生長,與關節炎的發病有一定關系。因此,平時應注意衛生,保持居室通風和空氣良好,防潮、保暖,避免病原菌尤其是鏈球菌傳播,加強體格鍛煉,提高抗病能力,防範於未然。
近年發現,吸煙與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病有顯著相關性。吸煙人群罹患類風濕關節炎的機率明顯升高,且吸煙會影響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治療效果。因此戒煙成為類風濕關節炎的預防措施之一。
除此之外,其他環境因素如紫外線、某些化學物質的接觸,有可能會導致某些易感人群產生異常的免疫反應,導致不同關節炎的發生。
3.患者教育、精神及心理調節
免疫系統的穩定與情緒具有相關性。臨床上很多患者都是在經歷了不良生活事件後出現了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表現,因此保持樂觀、穩定的心態,有利於預防風濕性疾病。囑咐患者保持樂觀的情緒,消除抑鬱狀態,以積極的態度與疾病做斗爭,對關節炎的治療意義重大。
4.功能鍛煉及生活方式的調整
長期關節病變會導致關節活動受限及肌肉萎縮,功能鍛煉是關節功能恢復及維持的重要方法。功能鍛煉時要注意鍛煉的時機、類型及強度。關節腫脹急性期應限制關節活動,抬高患肢以減輕水腫,必要時卧床休息直至關節腫痛改善。腫痛改善後,在不增加痛苦的前提下進行關節的屈伸和旋轉運動以增加關節活動度。負重關節的關節炎如膝關節炎、髖關節炎需避免負重運動。關節運動的類型不盡相同,膝關節炎患者可選擇游泳、散步等運動,避免行走過多及下樓梯;腰部及頸部關節炎患者可選擇局部關節的旋轉活動,避免長期伏案、仰頭;對於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游泳是最好的全身鍛煉。手小關節炎患者,則可選擇編織、編繩、捏橡皮泥、剪紙、書法、打字、園藝等以活動小關節。無論選擇何種運動,均需從小量開始,循序漸進,以運動後不引起關節疼痛為宜,否則需調整鍛煉強度及減少鍛煉時間。在有條件的醫院,上述功能鍛煉應在風濕病專科及康復專科醫師的指導下進行。此外,患者應注意生活方式的調整,如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站立時需直立,多睡硬板床,保持仰卧位避免屈曲攣縮,枕頭要低,一旦出現上胸椎及頸椎受累應停止使用枕頭。而膝關節炎患者則應避免穿高跟鞋。
5.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主要包括以下幾種:直流電療及葯物離子導入、低頻脈沖電療、中頻電流療法、高頻電療、磁場療法、超聲療法、針灸、光療法即紅外線、紫外線、冷療。在葯物治療的基礎上,根據關節受累的部位和性質,選用合適的物理治療能更好地緩解關節症狀及促進功能恢復。急性關節炎期,使用紫外線照射可減輕關節炎症,亞急性期及慢性期以溫熱療法為主
6.葯物治療
選擇治療葯物時主要注意以下幾點:1)關節炎的種類、症狀的特點;2)患者年齡、是否伴發其他疾病、是否並用其他葯物、是否妊娠;3)葯物的功效、耐受性、安全性、劑量、依從性;4)葯物的價格及患者的承擔能力。
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葯物主要包括非甾類抗炎葯物(NSAIDs)、糖皮質激素(Gs)、改善病情慢作用抗風濕葯物(DMARDs)、植物葯、生物制劑等。非甾類抗炎葯物為一線抗風濕葯物,能迅速緩解關節症狀,但不能阻止疾病進展,需酌情聯用其他葯物合用。Gs是最強的抗炎葯物,如果正確使用,能迅速緩解患者炎症,控制病情,但不能濫用,適用於存在關節外表現、過渡治療及局部應用。2010年中華風濕病學雜志類風濕關節炎治療指南提出類風濕關節炎使用Gs的原則為短期、小劑量、聯合維生素D3和鈣劑、關節腔注射。對於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早期、聯合、個體化方案使用DMARDs能早期控制病變,明顯減緩病情進展,改善預後。此類葯物主要包括甲氨蝶呤(MTX)、柳氮磺吡啶(SASP)、來氟米特(LEF)、硫酸羥氯喹(HCQ)等。但DMARDs對緩解疼痛的作用差,且起效需要一定時間,因此關節炎急性期應聯合NSAIDs或Gs。A組B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可引起風濕熱的關節炎表現,急性期使用青黴素是控制鏈球菌感染的最有效的葯物,急性風濕熱患者長期使用長效抗生素以預防遠期風濕性心臟炎的發生,成人預防不得短於5年,兒童至少維持到18歲。結核性關節炎、真菌性關節炎需在積極有效抗結核或抗真菌葯物的基礎上結合上述治療,但病毒性關節炎無需進行抗病毒治療。反應性關節炎與微生物感染亦有關,但大多數患者的病程呈自限性,多在3-5個月消退,部分患者的病程長達1年,是否需要抗感染治療,目前意見不一。植物葯能輔助治療關節炎,但目前尚無研究證實其在延緩骨破壞方面的確切療效。生物制劑的出現是風濕病相關關節炎患者的福音,可顯著改善患者預後。但使用之前需嚴格地篩查其適應症及禁忌症,權衡利弊。
強直性脊柱炎的治療也以NSAIDs及DMARDs(SASP、MTX)為主,生物制劑尤其是腫瘤壞死因子(TNF)-α拮抗劑效果最佳,尤其對於對DMARDs反應不好的中軸關節受累患者。
骨關節炎的治療除了對症止痛(對乙醯氨基酚、NSAIDs)外,還可在關節局部應用透明質酸。氨基葡萄糖類葯物及雙醋瑞因在骨關節炎的治療中可以延緩疾病進展,建議長期應用。
痛風性關節炎的治療包括急性期的抗炎止痛(NSAIDs首選),及緩解期的降尿酸治療。應根據患者腎功能情況、有無腎結石等選擇具體用葯。降尿酸葯物主要包括抑制尿酸生成類(別嘌呤醇)及促進尿酸排泄類(苯溴馬隆)。通常以後者為首選。
7.免疫及生物治療
此類治療是針對關節炎發病及導致病變進展的主要環節,如針對細胞因子的靶分子治療、血漿置換、免疫凈化、免疫重建、間充質幹細胞移植等,主要應用於其他治療無效、迅速進展及難治性重症關節炎患者,主要為類風濕關節炎。
8.外科治療
外科治療主要包括關節腔穿刺、滑膜切除、關節置換、關節矯形、關節融合。並非每個患者均需進行關節腔穿刺,要嚴格掌握臨床適應症。已經確診的關節炎,但個別關節持久不愈的關節腔較多積液,影響患者關節功能時可進行關節腔穿刺抽液並給予腔內注射葯物。關節腔注射常使用的葯物為糖皮質激素、甲氨蝶呤及透明質酸。前二者多用與類風濕關節炎。其中關節腔內注射激素同一關節穿刺頻率無限制,但若注射1-2次後效果差不應繼續注射。骨關節炎患者首選透明質酸。關節腔注射後避免關節過度活動,以免葯物滲出引起局部腫脹。
關節滑膜切除術適用於臨床、影像學和實驗室檢查不能確診、葯物治療半年無明顯好轉時。術前但需要患者充分的精神、心理准備及術前葯物治療准備。關節矯形、關節置換用於具有關節畸形、功能嚴重受限的患者。關節融合術可人為引起關節骨性強直以減輕疼痛,終止病變,或提供關節穩定。
綜上所述,關節炎的病因不一,治療亦不同。對不同的關節炎予以正確診斷是治療的前提。治療過程中應充分考慮患者的病因、病程、個體差異,予以綜合治療,以達到最佳的治療目的。根據不同的病因,其預後各異。
8、關節炎怎麼治療好
你好,可以找中醫看看,開自然的中葯,無副作用和後遺症,對症的話效果最好
9、創傷性關節炎能評級嗎
能,根據相關標准,可定為八級傷殘。
相關法條:
《勞動能力鑒定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等級》GB/T16180-2014
5.8.2八級條款系列
凡符合5.8.1或下列條款之一者均為工傷八級。
24)四肢大關節之一關節內骨折導致創傷性關節炎,遺留輕度功能障礙;
10、類風濕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
你好。看來你的病情較復雜,使用復的葯物很多很雜,一直沒有很好的控制病情發展。可能與劑量不夠有關。但你提供的信息不是很全面。目前的用葯及劑量、血尿常規、血沉、RF、CRP等化驗如何?腎功異常表現在哪些方面?指標很低指的是什麼?實際上,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需要規范、合理、堅持、個體化,隨時根據病情調整葯物、適當小量使用激素是可以的。甲氨喋呤、柳氮磺吡啶的葯量可以增加,定期復查,觀察制病情及化驗。看來你對許多葯過敏,要注意觀察。還是到大醫院風濕免疫科就診。小量激素、甲氨喋呤、柳氮磺吡啶、雷公藤、中成葯等可以應用。僅供參考。
(楊鐵生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楊鐵生 http://tshyang1012.haod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