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關節炎的中醫治療方法?骨關節炎的中醫治療方法有哪些?大神們幫幫忙
目前對於骨關節炎還沒有一個滿意的治癒方法,一般都是對症治療,即減輕關節疼痛,改善關節活動度,減小關節功能障礙。1998年,美國風濕病學會對骨關節炎治療進行了循證醫學分析並制定出指南,同時指出,必須根據患者情況採取個體化治療。由於國情不同,我國現階段對骨關節炎的治療應採用階梯治療比較合適。 一、非葯物治療 非葯物治療內容很多,包括患者的健康教育、自我訓練、減肥、有氧操、關節活動度訓練、肌力訓練、助行工具的使用、膝內翻的楔行鞋墊、職業治療及關節保護、日常生活的輔助設施等等。歐美國家相當一部分患者通過以上治療可以減輕症狀,恢復正常生活和工作。我國在這一領域的投入和醫護人員的觀念還比較薄弱,今後加強這項工作的力度是各級醫務人員應該重視的。 膝關節骨關節炎患者常出現股四頭肌肌力減弱,以往認為這是由於廢用性萎縮引起的,但國外近來研究認為,股四頭肌萎縮並不完全是骨關節炎引起的,而股四頭肌肌力減弱可能是造成膝關節骨關節炎的危險因素之一,由於股四頭肌肌力的減弱,膝關節的穩定性受到了影響,正常肌肉所應有的緩沖能力降低,因此加強股四頭肌肌力的訓練和有氧訓練對骨關節炎病人是有益的。 二、葯物治療 對於大多數骨關節炎病人,輕度至中度疼痛可以通過服用止痛葯物控制。這些葯物主要包括各種非類固醇類抗炎葯(NSAIDs),如選擇性COX-2抑制劑(萘丁美酮、依託度酸等)以及中樞性止痛葯物如鹽酸曲馬多等。在葯物治療中必須注意的是,要警惕一些葯物的消化道副作用,如上消化道出血、潰瘍、穿孔等,還有葯物會引起血小板凝集抑制等副作用。 臨床上還經常使用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軟骨素治療骨關節炎,這兩種葯物可以抑制損傷細胞超氧化物自由基的產生,增強關節軟骨對營養的吸收,維持關節的韌性和彈性。但這些作用顯效慢,且由於缺乏完善的臨床實驗數據和證據,目前還不能成為治療骨關節炎確實有效的葯物。 三、關節內注射治療 這也是一種能夠緩解關節症狀的治療方法,常用葯物有透明質酸制劑和糖皮質激素,前者在國內已在臨床使用了一段時間,有一定的療效。作用機制主要是抑制炎症介質,如細胞激動素和前列腺素;刺激軟骨基質的合成並抑制軟骨降解;但止痛作用出現較慢。而糖皮質激素止痛效果出現快。值得注意的是,關節內注射治療是一種侵襲性操作,要避免醫源性關節內感染,對糖皮質激素的應用要慎重。 四、手術治療 骨關節炎症狀十分嚴重、葯物治療無效的,且影響病人的日常生活,就應該考慮手術干預。對膝關節骨關節炎,有人主張先行關節鏡下關節清掃術,這一類手術對有些病人術後近期有一定的療效,但遠期效果則不能肯定。 關節置換手術對於大多數骨關節炎、股骨頭壞死、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在緩解疼痛、恢復關節功能方面具有顯著效果,但由於關節置換手術存在一定的近期和遠期並發症,如部件的松動和磨損、骨溶解,這些並發症目前還不能完全解決。因此,嚴格掌握關節置換的手術指征顯得十分重要。嚴格地講,手術指征包括:①有關節損害的放射學證據;②存在中到重度的持續疼痛或者已造成殘疾;③對各種非手術治療無效的病人。 由於人工關節置換的效果與手術時間的長短、醫師的經驗、病人術前的身體條件、圍手術期處理和康復訓練等因素密切相關。因此一個好的關節外科醫師應具備多方面的知識,並且訓練有素、技術熟練,才能獨立勝任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骨關節炎的治療任務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仍然十分艱巨,這不但要求臨床醫生的不懈追求,同時也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相信只要我們不斷探索、奮發有為,我們一定能趕上發達國家水平,使我國在骨關節炎的治療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
2、退行性膝關節炎吃中葯能治好嗎
估計醫生已經向你介紹過,通常的醫院用葯還只是以緩解疼痛為主要目的,所以假如疼痛劇烈時,可以吃一些醫院開的止疼片,但是如果疼痛可以忍受,建議你少吃葯,畢竟葯物只能緩解疼痛而且還有副作用,這是沒有辦法的。另外,平時應該多做專業的關節康復體操,注意攝取對關節有益的東西。至於
家庭器械、拔罐、電療、按摩等方法屬於理療手法,基本作用於肌肉部分,也可以暫時緩解不適,但是對於損傷的關節內部是沒有什麼效果的。畢竟退行性關節炎的真正原因不是肌肉,而是內部軟骨的磨損退化,導致骨質增生,所以軟骨一日不恢復,關節炎則一日無法根本解除。
對患者來說,得了退行性關節炎後,彎曲不便,行動受阻,生活諸多不便!嚴重者關節變形,甚至卧床不起,給他們帶來巨大痛苦。 也有人一部分後期患者,實在無法忍受痛苦,不得不採用關節置換手術。但是人工關節除了價格昂貴外,並不能完全消除疼痛,更重要的是它終究是「身外之物」,運動不靈活自不必說了,稍有撞擊又容易出現脫臼,誤傷等意外,此外它也有使用壽命,幾年過後還要再手術。
鑒於這種情況,目前在世界上許多發達國家,逐漸擯棄既有的關節療法,普遍採用純天然鋸峰齒鮫軟骨粉用於臨床治療,並且取得了臨床上的關節軟骨再生的驗證。它為人們徹底克服退行性關節炎帶來明亮的曙光。現在,在歐美日等為中心的國家中,已經形成了世界性的關節代替療法的巨大潮流,在歐洲一些國家,已把純天然鋸峰齒鮫軟骨粉萃取物認定為葯品,日本也選定了專門企業提供臨床之用。 但是,因為選材困難,加工講究,而價格稍微昂貴。 你可以查查看,然後根據自己的病情和經濟條件調整用量,一段時間後再到醫院確認恢復的情況,希望徹底痊癒,早日康復!
3、中醫治療骨關節炎 幫忙一下 求大師回答
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膠囊 每次2粒,每日2次,連服2個月。改善骨關節功能。
中葯:威靈仙60g 川烏10g 草烏10g川芎30g 白芍30g 牛膝、 透骨草、 伸筋草、 紅花、羌活、獨活、木瓜、當歸、乳香、沒葯、蒲公英、三七各20g 丁香、肉桂給10g 加水3000毫升,煎至1000毫升,用紗布浸葯汁,敷於患處,紗布紗布可以用保鮮薄膜覆蓋,再用熱寶等加熱,每天做60-90分鍾,10天一個療程。休息5天,繼續。做到第五天時候,有可能症狀加重,屬正常現象。內服中葯,一般效果不佳。本人退休老中醫,相信就試試,肯定有效。
4、退行性骨性關節病的中醫療法有哪些?
針刺治療
[主穴]膝眼、鶴頂、犢鼻、陽陵泉。
[配穴]血海、風市、陰陵泉、足三里、委中、絕骨。
[針法]每次選5~7個穴位,進針得氣後中等刺激,留針30min,每天1次,10次為一療程。
灸法治療
1.艾條溫和灸選用上述穴位3~5個,用艾條點燃施灸,也可在針刺後施灸,每次20~30min,每日或隔日灸治1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5d。
2.艾炷隔姜灸每次選用3~5個穴位,每穴施灸3~6壯,艾炷如黃豆或蠶豆大小,放在鮮薑片上,每日或隔日灸治一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5d。
推拿手法治療
1.強筋鬆弛法以右手拇食指在內外膝眼處點、按、揉、推動3~5min,再在膝關節兩側、鶴頂穴各推、揉3~5min,以松解關節周圍組織。
2.牽拉晃膝法術者一手握小腿下部,另一手握住膝關節兩膝眼部或置於髕骨上緣,兩手配合使膝關節做屈伸及旋轉運動10~15次。
3.加壓屈膝法病人膝關節已能屈至90°左右時,術者將一前臂壓於膝關節下緣,一手握住踝關節上緣,讓病人屈膝屈髖,術者雙手盡量將膝關節向腹部彈壓5~6次,以增加關節活動度。
4.髕骨松解手法病人仰卧位,膝關節伸直,術者用雙手將髕骨向上、下、左、右四個方向用具有沖擊力的推彈手法,使髕骨向四個方向活動。
注意:此手法應盡量輕柔,逐漸增加關節活動度,不可用力過猛,防止手法過重造成骨折、肌肉拉傷。每天進行1~2次,每次活動不少於30min。
六、針刀治療病人仰卧位,膝下墊枕,選擇手術點,用甲紫定位作標記,局部按外科手術常規用碘酒、酒精消毒,鋪無菌洞巾,術者戴無菌手套、口罩、帽子,按針刀手術常規進針法施術,用針刀對膝關節髕骨周圍、髕上囊、髕下囊、髕下脂肪墊、交叉韌帶、髁間嵴和內外側副韌帶及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髂脛束等附著點處壓痛點及骨質增生處的變性、結疤、粘連及攣縮的軟組織進行切開松解等施術手術。針刀點依據病情而定,單膝1~5點,雙膝罹患者兩膝交替治療。術後3周內不得負重,拄雙拐,以間斷性下肢牽引和自我鍛煉患肢屈伸功能為主,3周後下肢負重訓練,6周棄拐行走,6個月內不可長途行走或負重行走。
5、我媽媽被確診得了退化性關節炎,有什麼治療好的治療方法嗎包括中醫療法。
病情分析: 退化性關節炎:根據發病因素分為原發性骨關節病和繼發性骨關節病。在我國,以繼發性骨關節病較多見,原發性骨關節炎較少見。意見建議:凡正常的關節無明顯原因而逐漸發生退行性變,稱為原發性骨關節病;若因某種已知原因導致軟骨破壞或關節結構改變,日後因關節面磨擦或壓力不平衡等因素而造成退行性變者稱為繼發性骨關節病。
6、老年骨關節退行性病變中醫有什麼好的治療方法嗎
骨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炎是老年人常見的疾病,一直困擾著老年患者。目前常用的治療方法主要有:疼痛明顯者常口服一些消炎止痛葯,配合一些補肝腎、強筋骨、活血通絡的中成葯或中葯湯葯,外用中葯膏葯外貼或熏洗;但消炎止痛葯多數對胃腸道有刺激作用,易導致胃腸潰瘍,故不能長期使用,疼痛緩解後即停用;目前氨基葡萄糖類對軟骨修復有一定幫助,配合中葯服用,效果較好;關節腔內注射玻璃酸鈉也是比較好的方式之一,但同樣要配合上述口服葯一起使用才好。必要時可做關節鏡檢加關節鏡清理術,近期效果較好,但遠期療效不確切。嚴重退變者可行膝關節置換術。預防調理方法:首先不要給雙膝增加過多的負擔,這就要求體重不要過重,適量運動,但不過量,上街購物不要拿得太多,運動以平路散步或太極為好,游泳是最好的,登山及爬台階最不好。保健方式可以採用一些理療,如頻普儀,紅外線、微波治療機,包括簡單的熱水袋、炒熱的鹽包熱敷,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不要讓風扇或空調對著吹。飲食方面可用杜仲、核桃仁、淮山、懷牛膝、豬腳筋等煲湯。你可以結合自己的實際,選一些適合自己的方法來使用。
7、老年退行性骨關節炎
老年退行性骨關節炎
什麼是骨關節炎?
骨關節炎是一種最常見的關節病變,骨關節炎的名稱極多,如肥大性骨關節炎、退行性關節炎、變性性關節炎、增生性骨關節炎或骨關節病,均指一種病,國內統一使用骨關節炎。其患病率隨著年齡而增加,女性比男性多發。骨關節炎以手的遠端和近端指間關節,膝、肘和肩關節以及脊柱關節容易受累,而腕、踝關節則較少發病。
骨關節炎有什麼危害?
骨關節炎可從20歲開始發病,但大多數無症狀,一般不易發現。骨關節炎的患病率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女性比男性多見。世界衛生組織統計,50歲以上的人中,骨關節炎的發病率為50%,55歲以上的人群中,發病率為80%,國外的調查指出,有明顯的骨關節炎X線證據者,在45—64歲年齡組中,男性佔25%,女性佔30%.;而在65歲或以上的年齡組中,男性上升為58%,女性上升為65%。通過臨床調查也證實,骨關節炎的發生率在59—69歲之間佔29%,而在75歲或以上約佔70%。我國將60歲以上劃為老年,據估計到本世紀末,我國進入老齡人口將達1億。如借用上述國外調查提出的骨關節炎的發病率粗估,我國僅在老年中的骨關節炎患者就可達5千萬左右。困此,骨關節炎又被稱為「下半生疾病」。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將骨關節炎與心血管疾病及癌症列為威脅人類健康的三大殺手。 但目前證據尚不充分
骨關節炎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一、骨關節炎的非葯物治療
非葯物治療內容很多,包括患者的健康教育、自我訓練、減肥、有氧操、關節活動度訓練、肌力訓練、助行工具的使用、職業治療及關節保護、日常生活的輔助設施等等。歐美國家相當一部分患者通過以上治療可以減輕症狀,恢復正常生活和工作。我國在這一領域的投入和醫護人員的觀念還比較薄弱,今後加強這項工作的力度是各級醫務人員應該重視的。
膝關節骨關節炎患者常出現股四頭肌肌力減弱,以往認為這是由於廢用性萎縮引起的,但國外近來研究認為,股四頭肌萎縮並不完全是骨關節炎引起的,而股四頭肌肌力減弱可能是造成膝關節骨關節炎的危險因素之一,由於股四頭肌肌力的減弱,膝關節的穩定性受到了影響,正常肌肉所應有的緩沖能力降低,因此加強股四頭肌肌力的訓練和有氧訓練對骨關節炎病人是有益的。
二、骨關節炎的葯物治療
對於關節炎的葯物治療,目前最有效果的是中醫膏葯,這其中療效最好的是利鎮消痛貼,純中葯成份,外敷,葯物從皮膚滲透骨質,效果好,無副作用。並且對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方面效果相當好,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有效率是99.6%,是葯物治療中一個比較好的選擇。
三、骨關節炎的關節內注射治療
這也是一種能夠緩解關節症狀的治療方法,常用葯物有透明質酸制劑和糖皮質激素,前者在國內已在臨床使用了一段時間,有一定的療效。作用機制主要是抑制炎症介質,如細胞激動素和前列腺素;刺激軟骨基質的合成並抑制軟骨降解;但止痛作用出現較慢。而糖皮質激素止痛效果出現快。值得注意的是,關節內注射治療是一種侵襲性操作,要避免醫源性關節內感染,對糖皮質激素的應用要慎重。
四、骨關節炎的手術治療
骨關節炎症狀十分嚴重、葯物治療無效的,且影響病人的日常生活,就應該考慮手術干預。對膝關節骨關節炎,有人主張先行關節鏡下關節清掃術,這一類手術對有些病人術後近期有一定的療效,但遠期效果則不能肯定。 關節置換手術對於大多數骨關節炎、股骨頭壞死、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在緩解疼痛、恢復關節功能方面具有顯著效果,但由於關節置換手術存在一定的近期和遠期並發症,如部件的松動和磨損、骨溶解,這些並發症目前還不能完全解決。因此,嚴格掌握關節置換的手術指征顯得十分重要。嚴格地講,手術指征包括:①有關節損害的放射學證據;②存在中到重度的持續疼痛或者已造成殘疾;③對各種非手術治療無效的病人。
由於人工關節置換的效果與手術時間的長短、醫師的經驗、病人術前的身體條件、圍手術期處理和康復訓練等因素密切相關。因此一個好的關節外科醫師應具備多方面的知識,並且訓練有素、技術熟練,才能獨立勝任人工關節置換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