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氣變化和關節炎有關系嗎?
天氣變壞時,患有關節炎的人往往會感到患病部位酸痛難忍,特別是秋冬季節更是如此。這是什麼原因呢。
人生活在空氣中,當天氣晴朗,空氣壓力、溫度、濕度都比較適宜時,不管是健康人還是患有關節炎的人都有一種舒服感,差別不很明顯。而當大氣由晴轉為陰天或雨天時,一般空氣壓力會下降,溫度會降低,濕度會增大。此時,如果是健康人,,由於關節間有密閉的腔隙,關節囊中有少量滑液,有較大的活動性。因此,對外界環境變化有較強的防禦和適應能力。但是,患有關節炎的人,由於患病部位關節滑膜及周圍組織損傷,抵抗外部刺激的能力較弱,對空氣壓力、溫度、濕度的變化不能及時作出防禦性反應,寒氣、濕氣就趁虛而入,致使患病的關節部位溫度降低,關節腔內滑液粘度增加,氣血凝滯,阻塞不通,不通則痛。氣壓的變化也能使人的血壓發生變動,由於患病處的機能活動差,當不能適應血壓變動時,也會發生酸痛、不舒服的感覺。因此患有關節炎的人除堅決鍛煉身體增強體質以外,還應時常注意氣象台的天氣預報,以便在天氣發生變化之前就作好患病關節部位的保暖措施,防止寒氣濕氣入侵,免受酸痛之苦。
2、天氣一冷肩膀就疼痛,這是什麼病
建議你注意頸肩部保暖,避免頭頸負重物,避免過度疲勞,坐車時不要打瞌睡。及早,徹底治療頸肩、背軟組織勞損,防止其發展為頸椎病,並建議你勞動或走路時要防止閃、挫傷。長期伏案工作者,應定時改變頭部體位,按時做頸肩部的鍛煉。
3、天氣冷,肩關節,僵痛,不舒服.生病了嗎?
肩周炎。
4、關節炎的表現有哪些?天氣轉冷,如何保護關節?
如果是常規性的關節炎,那麼我們如果經常不移動關機,偶爾動一下的時候,關節會發出咔嚓一聲響,一般情況下這個時候就是關節炎。但是如果是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話,那麼在下雨陰天,或空氣比較潮濕的時候,關節就會很疼痛,有明顯的感覺,所以我們在患有關節炎以後,日常生活當中應該注意保護關節。在此我根據自己的經驗,為大家總結了幾種保護關節的方法分享給大家,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注意保暖
經常患有關節炎的朋友可能都知道,每逢氣溫下降,氣候變化或下雨陰天,氣候潮濕的時候,關節都會非常不舒服,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就要提前做出防範,也就是說在氣候變化的季節要提前把一些保暖的衣物穿上,讓寒氣不至於快速入體,這樣就可以很好的預防大部分的關節炎了。
2、不要從事過重的體力勞動
對於患有關節炎的朋友來說,盡量不要從事過於重的體力勞動,因為患有關節炎以後,我們的關節不會像正常人的關節一樣那麼結實,過重的體力勞動只會加重我們關節炎的病情,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如果有過重的體力活,那麼我們一定要仔細衡量一下自身的情況,如果不能做的話,盡量避免。
3、不要長時間注射激素類葯物
這是類風濕性關節炎需要注意的一個事項,因為嚴重的類風濕性關節炎,需要注射還有大量激素的葯物才能緩解,注射這些葯物雖然可以取得暫時性的效果,但是長期注射的話危害非常巨大,比如說超過10年以上,就會患有股骨頭壞死,所以一定要慎重。
5、天氣冷了。肩膀酸痛是怎麼回事?
你天氣一冷就出現的肩膀疼痛現象考慮確copy實有可能是以前受涼所致,或者以前肩膀受過傷,再加上受涼就容易百出現關節炎的現象。不過現在度也不排除是有頸椎病導致的肩膀疼痛,可以適當知的貼傷濕止痛膏來治療,也可以用針灸道,拔火罐的方法來治療,會有一定的效果的。
6、肩膀冷,疼
天氣轉冷的時候有一部分病人會感覺到肩膀疼,這多是由於天氣冷了之後肩膀的血運變差,血運的變化會導致關節液分泌的減少,如果是病人有關節炎或者是肩關節周圍的炎症的時候,由於血運的變化就會導致炎症因子沒有辦法順利的代謝,同時關節液分泌減少,會導致局部的軟骨的滋養受到的影響,這樣的就會出現疼痛。
因為肩關節內的軟骨並沒有豐富的血管,對於軟骨的滋養,主要是依靠關節液,關節的活動過程中會讓關節液均勻的在關節腔裡面分部,這樣就不會出現什麼疼痛的症狀,如果天氣冷的時候血運不好,關節液分泌減少的,軟骨就會出現各種不舒服的症狀。
如果有這種情況建議大家要注意保暖,平時注意活動就是要保持肩關節的適當的活動,肌肉的活性,這樣有利於緩解症狀,如果疼痛的十分嚴重,可以考慮服用非甾體類的止痛葯或者是外用非甾體類的止痛軟膏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如果有條件的還可以局部熱敷或者是紅外線理療等。
7、為什麼寒冷天氣會誘發關節炎?
寒冷不會直接導致關節炎,但如果本來患有關節炎,寒冷會加重其症狀。人們常說「關節炎」或「風濕病」大多是醫學上的骨關節炎。骨關節炎是一種退行性疾病,由衰老、肥胖、勞損、創傷、先天性關節異常、關節畸形等因素引起,如關節軟骨退變和損傷、關節邊緣和軟骨下骨反應性增生。
許多人認為「關節炎是被凍出來的」,主要是因為當天氣寒冷或潮濕時,關節炎的疼痛開始發作,甚至惡化。有一種理論解釋認為疼痛是由刺激疼痛神經的炎症介質引起的。在寒冷的天氣里,血液循環不是那麼暢快。炎症介質不容易被帶走,疼痛也很容易感覺到。此外,一些研究認為寒冷的日子會導致人們產生負面情緒,負面情緒會降低疼痛閾值,從而導致人們感到疼痛。那麼哪些人群易得關節炎呢?
不喜歡運動的人。我們關節的表面是一層軟骨,關節的退化通常始於軟骨。軟骨是一種海綿狀多孔組織。它的營養和代謝物不是通過血液而是通過交替擠壓和放鬆來交換的。對於不喜歡運動的人來說,這種對關節軟骨的擠壓相對較小,容易導致關節軟骨的「營養不良」,一旦發生損傷就難以修復。
關節炎非常常見,幾乎每個人身邊都會有一兩個得關節炎的人。關節炎患者,要及時使用國外的歐立妥。同時要注意適當休息、注意保暖、熱敷或者冷敷,並保持適量的運動,這些都有助於緩解症狀和減緩疾病進展。
8、天一冷右邊肩膀就很疼,是為什麼
這是肩周炎,一般是電腦用多了,多發於右手。你可以嘗試把座椅的高度調高
[家庭防治措施]
1.注意防寒保暖
由於自然界的氣候變化,寒冷濕氣不斷侵襲機體,可使肌肉組織和小血管收縮,肌肉較長時間的收縮,可產生較多的代謝產物,如乳酸及致痛物質聚集,使肌肉組織受刺激而發生痙攣,久則引起肌細胞的纖維樣變性,肌肉收縮功能障礙而引發各種症狀。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防寒保暖,特別是避免肩部受涼,對於預防肩周炎十分重要。
2.加強功能鍛煉
對肩周炎來說,特別要注重關節的運動,可經常打太極拳、太極劍、門球,或在家裡進行雙臂懸吊,使用拉力器、啞鈴以及雙手擺動等運動,但要注意運動量,以免造成肩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的損傷。
3.糾正不良姿勢
糾正不良姿勢。對於經常伏案、雙肩經常處於外展工作的人,應注意調整姿勢,避免長期的不良姿勢造成慢性勞損和積累性損傷。
4.注意相關疾病
注意容易引起繼發性肩周炎的相關疾病,如糖尿病、頸椎病、肩部和上肢損傷、胸部外科手術以及神經系統疾病,患有上述疾病的人要密切觀察是否產生肩部疼痛症狀,肩關節活動范圍是否減小,並應開展肩關節的主動運動和被動運動,以保持肩關節的活動度。
5.對健側肩積極預防
對已發生肩周炎的患者,除積極治療患側外,還應對健側進行預防。有研究表明,有40%的肩周炎患者患病5~7年後,對側也會發生肩周炎;約12%的患者,會發生雙側肩周炎。所以,對健側也應採取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
[常用西醫療法]
1.葯物治療
潑尼松尤25~50毫克,1%普魯卡因10毫升,痛點封閉,每周1次,4次為1個療程。
2.功能鍛煉
爬牆鍛煉
面對牆壁,用雙手或患手沿牆壁徐緩地向上爬動,使上肢盡量高舉,然後緩慢向下回到原處,反復進行。
體後拉手
雙手向後反背,用健手拉住患肢腕部,漸漸向上拉動拾起,反復進行。
外旋鍛煉
背靠牆而立,雙手握拳屈肘,做上臂外旋動作,盡量使脊背靠近牆壁,反復進行。
搖膀子
弓箭步,一手叉腰,另一手握空拳靠近腰部,做前後環轉搖動,幅度由小到大,動作由慢到快。
[常用中醫名方]
1.生山楂甘草湯
生山楂50克,桑椹50克,桑枝25克,烏梅25克,白芍20克,伸筋草20克,醋制元胡20克,姜黃15克,桂枝15克,威靈仙15克,醋制香附15克,甘草10克。水煎溫服,3日2劑,1個月為1個療程。服葯期間除配合練功外停用其他葯物或療法。舒筋通絡,祛淤行痹止痛,滑利關節。主治肩周炎。
2.白芍湯
白芍、沙地龍各400克,制馬錢子、紅花、桃仁、威靈仙各350克,乳香、沒葯、骨碎補、五加皮、防己、葛根、生甘草各150克。將上葯共研為極細末,裝入膠囊,每粒含生葯0.2克,成人每次口服3粒,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半個月為1個療程,休息3天,再行下1個療程。主治肩周炎。
3.黃芪當歸湯
黃芪60克,當歸20克,桂枝12克,白芍20克,炙甘草16克,大棗10克,威靈仙120克,穿山甲6克,防風12克,蜈蚣2條,生薑10克,羌活12克。每日1劑,水煎服。補胃氣,通經絡,散寒濕。主治肩關節周圍炎。冷痛者,加制川草、烏草各10克;兼痰濕者,加法半夏12克,膽南星10克;病久三角肌萎縮者,加制馬錢子0.3克。局部可以配合以針灸治療。
[特色療法]
1.肩周炎的推拿療法
(1) 舒筋活絡法:此為准備手法。患者取端坐位,醫者以右手全掌著力,從手腕部開始,由肘、肩推撫至頸部,由上肢、肩內側至外側、後側,依次推撫,反復施術20餘次。
(2) 滾揉法:患者仰卧或坐位,醫者用滾法或指揉法施術於患側肩前部及上肢內側,反復數次,配合患肢外展、外旋活動。再取卧位,醫者一手握住患肢肘部,另一手在肩外側或腋後部施用滾揉法,並囑患者做患肢上舉、內收等活動;再讓患者仰卧,醫者用滾揉法或指揉法在患側胸外上部、肩前部滾揉,然後讓患者坐起,配合患肢後伸活動。
(3) 點按穴位法:患者取坐位,醫者點按合谷、曲池、缺盆、肩髑、肩貞,肩髂、肩井、天宗、曲垣、阿是等穴,使局部產生酸脹感。
(4) 環轉搖肩法:醫者站在患者患側稍後,一手挾患肩,一手握住腕部或托住肘部,以肩關節為軸做環轉運動,幅度由小到大。然後,一手托起前臂,使患側肘屈曲,前臂內收,患側手由健肩繞頭頂、患肩、面前反復環繞10次。同時,另一手拿捏患肩。
(5) 上肢被動後扳法:醫者站在患者患側稍前方,一手握住患側腕部,以肩頂住患者患側肩前部,握腕之手將患臂由前方扳向背後,逐漸用力使之後伸,反復4—5次。
(6) 背後拉臂法:醫者站在患者健側稍後方,一手扶健側肩,以防止患者上身前屈,另一手握住患側腕部,從背後將患肢向健側牽拉,逐漸用力,加大活動范圍,以患者能忍耐為度。
(7) 提抖法:醫者站在患者患側肩外側。雙手握住患肢腕部稍上方。將患肢提起,用提抖的方法向斜上牽拉,牽拉時要求患者先沉肩屈肘,醫者緩緩向斜上方牽拉患肢,活動幅度逐漸增大,手法力量由小到大,注意用力不能過猛,防止意外發生。
2.自我按摩
中醫認為,人的經絡有12條,其中6條通過肩膀,3條通過手背面,3條通過手掌面,因而疏通經絡可以治療肩周炎。治療時,可用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在手背面上,從手指朝肩膀方向按摩,然後在手掌面上從肩膀朝手指方向按摩,也可用毛巾做按摩工具,一般按摩3—5次,把皮膚擦紅即可。
手指按摩有4種方法:①左手手指和右手手指反交叉,同時拉伸手指根部的關節,然後手指再正交叉,有節奏地一張一合,做3~5次。②手指交叉,猶如基督教徒禱告似的,使手掌彎曲,以刺激手掌和所有的手指持續30秒鍾。③用大拇指和食指的指心揉另一隻手的手指,動作要輕柔,左右手的手指都要揉。④採用指壓法,用大拇指指心刺激手掌的肌肉和指根部,一面數「一、二、三」,一面有節奏地按壓,每處按壓3次。
3.常練健身球
對15例肩周炎患者試用健身球進行了3個月的臨床治療觀察,在使用健身球前後,用皮膚溫度測定儀進行了測量,結果練球前後30分鍾手心勞宮穴和肩關節前後兩個部位的溫度升高了0.67—0.76℃,而且15例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轉。因為,運動使局部血液循環加快,從而改善了局部的營養供給,加快了新陳代謝,使各種症狀減輕,病情好轉。從祖國醫學的經絡學說來解釋練健身球對防治肩周炎的作用也有一定意義,手掌內側面有手太陰肺經,手少陰心經,手厥陰心包經。肺主氣,心主血脈,健身球在手中運動,刺激手上的穴位和經絡,疏通經絡,調整氣血,從而達到治療作用,因此,肩周炎患者應該經常練健身球,以利早日康復。
[專家提醒]
1、加強體育鍛煉是預防和治療肩周炎的有效方法,但貴在堅持。如果不堅持鍛煉,不堅持做康復治療,則肩關節的功能難以恢復正常。
2、營養不良可導致體質虛弱,而體質虛弱又常導致肩周炎。如果營養補充得比較充分,加上適當鍛煉,肩周炎常可不葯而愈。
3、受涼常是肩周炎的誘發因素,因此,為了預防肩周炎,中老年人應重視保暖防寒,勿使肩部受涼。一旦著涼也要及時治療,切忌拖延不治。
9、天氣寒冷只是關節炎的一個導火索,日常生活中哪些因素會誘發關節炎?
平時不注意關節方面保暖。等到老年的時候就會得關節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