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關節炎 > 肩峰關節炎

肩峰關節炎

發布時間:2020-09-01 19:31:53

1、怎麼確定是不是關節炎

關節炎主要表現為關節部位的酸脹、疼痛感,病變關節會有明顯的腫脹變形,嚴重的會導致受累關節功能喪失 。出現關節腫大、疼痛的症狀,患有關節炎的可能性比較大。想要進一步明確診斷,需要到醫院就診,進行局部拍片檢查及必要的實驗室檢查。可外用 居優堂傳世關節膏貼 調理,平時注意日常生活保養。
關節炎的症狀表現
1、紅:關節急性感染期間會出現紅腫的表現。
2、腫:腫是判斷關節炎症狀之一,它與關節疼痛的程度不一定相關。
3、熱:因為關節血運特別少,所以正常情況下摸起來就應該是涼的,一般都比其它身體部位的溫度要低。如果發現關節是熱的,甚至有點燙,說明你的關節發炎了,應立馬治療。
4、痛:痛是關節炎最常見的表現了,痛的位置很明確,就關節部位會痛,其他部位不疼。
5、功能障礙:關節炎發作會出現疼痛及炎症,引起關節周圍組織水腫,導致關節活動受限。
關節炎的診斷措施
1、X線檢查,檢查過後患者的肩峰下脂肪線模糊變形,乃至消失。三角肌下筋膜上的一薄層脂肪組織在X線片上顯示出線狀投影,尤其是患者的肩關節過度內旋位時,脂肪組織處在切線位,顯示出線狀。當患者的肩部軟組織產生充血及水腫時,X線片上的軟組織對比度明顯下降。
2、實驗室檢查,患者的外周血白細胞計數明顯升高,一般在l0×109/升以上,則中性粒細胞比例也會產生不同程度的上升,嚴重者可高達80一90%,個別患者出現核左移現象。另外血沉以及C-反應蛋白嚴重升高,血沉以及C-反應蛋白可做為各種炎症的指標,患者處在急性期間,其血沉可以達到90毫米/小時以上。
3、特殊檢查,比如關節穿刺術,應用於有關節腔積液的患者,其關節液的檢查主要包括關節液培養以及類風濕因子檢測等,配合進行偏振光檢測,可有效鑒別痛風患者的尿酸鹽結晶。關節鏡以及關節滑膜的活檢,對於關節炎的診斷以及鑒別工作帶來非常多的幫助,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
關節炎的預防措施
1、避免長期處於潮濕環境:平時多加註意衛生,保持空氣流通,處在南方濕熱的朋友可以多喝具有祛濕作用的湯劑。
2、合理飲食,避免肥胖:營養過剩對於關節炎也是一個很大的致病因素,所以,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過量攝入高熱量、高脂肪食物,同時減少攝入高嘌呤食物,多吃蔬果,營養均衡。
3、注意適當運動:運動對於提高骨骼健康有一定的幫助,但也要注意適量即可。

2、右肩膀疼痛是什麼原因,右臂膀疼痛是什麼病啊?

如果出現右肩膀的疼痛,一般考慮兩種情況,一種是劇烈運動導致,還有一種考慮肩周炎。肩周炎,又稱漏肩風、五十肩。肩關節是人體全身各關節中活動范圍最大的關節,關節囊較松馳,隨著年齡增長肩部肌腱的血液供應較差,易發生退行性改變。肩關節在生活中活動比較頻繁,周圍軟組織經常受到來自各方面的磨擦擠壓,因而肩關節易發生慢性勞損。右肩膀疼痛是什麼原因不言而喻,右臂膀疼痛是什麼病也解釋清楚了。經臨床驗證,頸復康顆粒不僅能有效治療頸椎病,對肩周炎也有較好的療效,可以嘗試。

3、肩關節響怎麼辦

目前,對肩周炎主要是保守治療。口服消炎鎮痛葯,物理治療,痛點局部封閉,按摩推拿、自我按摩等綜合療法。同時進行關節功能練習,包括主動與被動外展、旋轉、伸屈及環轉運動。當肩痛明顯減輕而百關節仍然僵硬時,可在全麻下手法松解,以恢復關節活動范圍。
自我按摩的步驟及方法為:
1.用健側的拇指或手掌自上而下按揉患側肩關節的前部及外側,時間1~2分鍾,在局部痛點處可以用拇指點按片刻。
2.用健側手的第2~4指的指腹按揉肩關節後部的各個部位,時間1~2分鍾,按揉過程中發現有局部痛點亦可用手指點按片刻。
3.用健側拇指及其餘手指的聯合動作揉捏患側上肢的上臂肌肉,由下至上揉捏至肩部度,時間1~2分鍾。
4.還可在患肩外展等功能位置的情況下,用上述方法進行按摩,一邊按摩一邊進行肩關節各方向的活動。
5.最後用手掌自上而下地掌揉1~2分鍾,對於肩後部按摩不到的部位,可用拍打法進行治療。
自我按摩可每日進行1次,堅持1~2個月,會有較好的效果。

4、肩周炎和肩鎖關節炎有何區別?

1 肩周炎的治療一般採用葯療、物理治療和按摩鍛煉一同進行的,這樣效果最好。葯療要根據醫生處方,物理治療就是理療了,一般也是得定期到醫院進行,而按摩和鍛煉一般是自己或者是在家人的幫助下自我治療。

2 按摩很好理解,如果不懂經絡,可以在肩關節處及周圍捏一捏也是有效果的。而鍛煉,一般是做伸懶腰時候的那種舉手動作,或者一手在前一手在後做旋轉及伸展動作。按摩和鍛煉要每天堅持進行,會有很好的效果的。

3 雖然說肩周炎的治療很重要,但同時也要注意肩關節局部的保暖,不要穿無袖或膠帶衣。同時,飲食也要避免生冷的食物,如冰凍的、冰激凌等,另外,辛辣刺激的也少吃,像辣椒那一類的。同時煙酒、濃茶也要禁一禁了。

5、肩峰撞擊綜合症是怎麼引起的,肩膀上舉側舉

患者老年女性,患肩峰撞擊綜合症,本病是由於肩關節骨質增生,關節內囊攣縮間隙變容窄,創傷性關節炎等因素引起。像你這個年齡,結合臨床表現,考慮為黏連性肩關節囊炎引起,俗稱肩周炎。建議:建議堅持功能鍛煉,包括外展前舉後伸及旋轉活動。

6、肩關節痛是怎麼回事??

應該是關節炎,最好是去拍個片子,便於診斷。
多運動,但是要減少負重鍛煉,建議游泳和跳操。 少吹空調少讓肩膀受涼。
肩周炎的患者主要有以下的一些表現:
(1)肩部疼痛:起初時肩部呈陣發性疼痛,多數為慢性發作,以後疼痛逐漸加劇或頓痛,或刀割樣痛,且呈持續性,氣候變化或勞累後,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頸項及上肢(特別是肘部)擴散,當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牽拉時,常可引起撕裂樣劇痛,肩痛晝輕夜重為本病一大特點,多數患者常訴說後半夜痛醒,不能成寐,尤其不能向患側側卧,此種情況因血虛而致者更為明顯;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則對氣候變化特別敏感。
(2)肩關節活動受限:肩關節向各方向活動均可受限,以外展、上舉、內外旋更為明顯,隨著病情進展,由於長期廢用引起關節囊及肩周軟組織的粘連,肌力逐漸下降,加上喙肱韌帶固定於縮短的內旋位等因素,使肩關節各方向的主動和被動活動均受限,當肩關節外展時出現典型的「扛肩」現象,特別是梳頭、穿衣、洗臉、叉腰等動作均難以完成,嚴重時肘關節功能也可受影響,屈肘時手不能摸到同側肩部,尤其在手臂後伸時不能完成屈肘動作。
(3)怕冷:患肩怕冷,不少患者終年用棉墊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風。
(4)壓痛:多數患者在肩關節周圍可觸到明顯的壓痛點,壓痛點多在肱二頭肌長頭腱溝。肩峰下滑囊、喙突、岡上肌附著點等處
(5)肌肉痙攣與萎縮:三角肌、岡上肌等肩周圍肌肉早期可出現痙攣,晚期可發生廢用性肌萎縮,出現肩峰突起,上舉不便,後彎不利等典型症狀,此時疼痛症狀反而減輕。
(6)X線及化驗室檢查:常規攝片,大多正常,後期部分患者可見骨質疏鬆,但無骨質破壞,可在肩峰下見到鈣化陰影。實驗室檢查多正常。

7、肩關節很痛~!

考慮肩周炎早期的可能性。下面是肩周炎的症狀,你自己看看。
1、肩部疼痛:起初陣發性疼痛,多數為慢性發作,以後疼痛逐漸加劇或頓痛或刀割樣痛。氣候變化、勞累後或者偶然受到撞擊常使疼痛加重疼痛。晝輕夜重為本病一大特點。
2、肩關節活動受限:肩關節向個方向活動受限,隨著病情進展甚至梳頭穿衣洗臉叉腰等動作均難以完成。特別是嚴重時肘關節功能也可受影響:屈肘時手不能摸到同側肩部,尤其在手臂後伸時不能完成屈肘動作。
3、怕冷:患肩怕,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風。
4、壓痛:多數患者在肩關節周圍可觸到明顯的壓痛點。
5、肌肉痙攣與萎縮:三角肌岡上肌等肩周圍肌肉早期可出現痙攣,晚期可發生廢用性肌萎縮,出現肩峰突起上舉不便,後彎不利等典型症狀。此時疼痛症狀反而減輕。
6、體檢,三角肌有輕度萎縮,斜方肌痙攣。崗上肌腱、肱二頭肌長、短頭肌腱及三角肌前、後緣均可有明顯壓痛。肩關節以外展、外旋、後伸受限最明顯,少數人內收、內旋亦受限,但前屈受限較少。
7、年齡較大或病程較長者,X線平片可見到肩部骨質疏鬆,或崗上肌腱、肩峰下滑囊鈣化征。
若以上症狀之一出現在你身上,那麼就要考慮考慮該怎麼治療了。
肩周炎治療:
肩周炎的治療目的是止痛、解除肌肉痙攣與恢復功能。方法如下:
一般治療方法 早期可對肩關節局部進行一般治療,把改善局部血運和解除肌肉緊張做為目標。常採用全身、局部休息、保溫。
推拿療法 是通常最先應用的治療方法,簡便易行,甚至患者自己在痛點處進行按摩都能明顯的緩解疼痛。
葯物治療 一般可服用止痛、鎮靜劑。這種葯物治療一般不建議採用,因為只是緩解暫時的疼痛卻不能根治。我爸爸用過一個叫釐正小童貼的葯,治療肩周炎和關節炎,腰肌勞損的,他用的效果還不錯,先前因為肩周炎,手臂都不能大幅度向上揚起,現在都活動自如了,建議你試試。
功能恢復鍛煉 是肩周炎的主要治療方法。在病變早期就應鼓勵患者在不引起劇痛的范圍內活動肩關節,如用手爬牆(摸高)、患臂內收後伸繞頭練習、或拉滑輪、練保健棒等動作或器械鍛煉,預防肩部肌肉萎縮及發展至凍結期。一旦肩關節功能受到限制時,就應在神經阻滯後,疼痛消失時開始進行抗阻練習,以恢復盂肱關節的活動。恢復期以肩關節活動度練習為主,輔以肌力練習。關節活動度練習可用火棒、木啞鈴作擺動練習,使用體操棒、肩梯、肋木、高滑輪等作助力練習,也可進行肩內、外旋牽引。肌力練習以三角肌練習為主,可用啞鈴、拉力器等器械進行抗阻練習或等速練習。各種練習以不引起明顯疼痛為度。要重視肩外展、外旋的活動范圍,和肩帶肌、三角肌的肌力的完全恢復

祝早日康復!!

8、關節疼痛怎麼辦?

關節炎患者。建議:1注意保暖,避免關節受寒,加重病情復發加重。2完善血沉,血常規,風濕四項,評估病情嚴重程度。3給予舒筋活血片,尪痹片活血止痛,嚴重的需要配合給予細胞毒性葯物,免疫抑制劑。

9、肩周炎關節炎有區別嗎

肩周炎和關節炎有區別。
關節炎是包括所有的關節炎症,
不過常說的關節炎,一般指胳膊
還有腿部關節處的炎症。
肩周炎就是肩部關節周圍的炎症,
俗稱凝肩,五十肩。

10、肩關節易得什麼病

1.肩部有哪些關節?有什麼特點?
肩部由5個關節組成,即盂肱關節、肩鎖關節、胸鎖關節、肩胛胸壁間關節、肩峰肱骨間關節。肩部運動是各關節的協調運動,任何關節受傷都將不同程度影響肩的活動功能。
肩是人體活動度最大的關節。因為肩胛盂小、肱骨頭大而圓、關節囊較鬆弛,所以盂肱關節的活動度最大,加上肩胛骨的升降旋轉並沿胸壁繞動(內收及外展),活動范圍就更大了。因此,在運動時肩可以完成較復雜的大范圍的動作;也因此,肩較易受傷。
2.肩部運動創傷有哪些特點?
肩部運動創傷約佔8.4%,這些損傷多見於體操、投擲、排球、舉重、棒球、橄欖球及柔道摔交運動員,其中肩袖損傷最多(60.9%),肱二頭肌長頭肌腱腱鞘炎次之(18%),滑囊炎(4.3%)、盂肱關節脫位和肩鎖關節扭傷及脫位(9.4%)、鎖骨骨折(4.3%)等發生相對較少。
3.肩帶的肌肉各起哪些作用?
肩帶的肌肉很豐富,一塊肌肉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常因肩的位置不同而起不同的作用。按照其起止點可分為4組:
⑴連接肩胛骨與軀乾的肌肉:以穩定肩胛骨為主要任務
前鋸肌:起於1-9肋,止於肩胛骨內緣。由胸長神經支配。其作用是外旋及外展肩胛骨,使肩胛骨緊貼於胸壁上。因此,麻痹後肩外展受限並出現翼狀肩胛。
斜方肌:起於枕骨、項韌帶、C7-T12棘突和棘間韌帶,止於鎖骨、肩峰和肩胛岡。副神經支配。功能為肩胛骨外旋及內收。
大小菱形肌:由C5發出的肩胛背神經支配。主要功能是肩胛骨內收。
此外還有胸小肌、提肩胛肌及鎖骨下肌。
⑵連接肩胛骨與肱骨的肌肉:
肩袖肌群(以穩定盂肱關節為主要任務):是由岡上肌(外展上臂)、肩胛下肌(內旋上臂)以及岡下肌和小圓肌(外旋上臂)組成。肌腱止於肱骨大小結節及部分外科頸部,為聯合腱,似袖口,故稱肩袖。它有懸吊肱骨、穩定肱骨頭、協助三角肌外展上臂的作用。肩袖是肩關節活動中的解剖弱點,特別在負重轉肩時(如投擲、扣球)很容易受傷。岡上肌、岡下肌是由肩胛上神經支配的,此神經途經肩胛上切跡及肩胛岡根部的骨性凹陷,所以當肩胛骨活動時(如排球扣球),該神經較易受傷引起肌肉麻痹及萎縮。
三角肌(肩關節最主要的運動肌):起於鎖骨、肩峰及肩胛岡,止於肱骨乾的三角肌結節。是肩部最強大的外展肌肉。其前部纖維可助肩關節的前屈及內旋,後部纖維後伸及外旋。它受腋神經支配,前脫位時常並發神經損傷引起麻痹。
大圓肌:主要是肩關節的內旋肌。但於肩前屈位時都有較強的後伸作用。雙杠勾手騰身上常拉傷或拉斷此肌肉。
喙肱肌:使肩關節前屈。
⑶連接軀干與肱骨的肌肉(肩關節運動肌):
胸大肌:起點分鎖骨部、胸肋部、腹部。肌腹呈扇形,逐漸移行成兩個扁腱止於肱骨結節間溝的外側。主要作用為內旋和內收肱骨。
背闊肌:起於胸7棘突至骶骨,止於肱骨結節間溝的內側。有內收、內旋及後伸肱骨的作用。
⑷連接前臂及肩胛骨的肌肉:
肱二頭肌:其長頭起於肩胛盂上結節,肌腱在關節內下行,通過結節間溝穿出與關節囊連接的滑膜鞘。它是人體唯一在關節內行走的肌腱。結節間溝較窄,老年人更窄,溝上有橫韌帶保護以防止肌腱滑脫。由於腱鞘較窄,所以很易磨損引起腱鞘炎並續發斷裂。肱二頭肌的短頭起於喙突。兩個頭的肌腹向下逐漸合而為一,再向下又分成兩個頭,分別止於橈骨結節及前臂內側腱膜。肱二頭肌除可以屈肘及使前臂旋後外,還可穩定肩關節,並於肘伸直肱骨外旋位時,有外展肱骨的作用。
4.肩部疼痛都有哪些原因?
肩部疼痛是一個復雜的病症,有很多病可以引起肩部疼痛。
首先,肩以外的因素可以引起肩部疼痛,如⑴臟源性肩部疼痛:肺尖部腫瘤,橫膈下病變(如肝臟膿腫、膽囊炎、胃底賁門癌侵犯橫膈等),縱隔病變包括心臟病。⑵神經源性:如中風。⑶頸源性:頸椎病可以引起肩部疼痛。
其次,系統性疾病也可以引起肩部疼痛:如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肩部疼痛可以是首發症狀或與其它關節疼痛同時存在。
第三,肩部本身病變引起的肩部疼痛,如肩部腫瘤、炎症(化膿性關節炎、凍結肩、鈣化性肌腱炎等)、損傷(如骨折、肩峰撞擊綜合征、肩袖撕裂、盂肱關節損傷、肱二頭肌肌腱炎或斷裂、肩鎖關節損傷及脫位)等很多原因。
因此,肩部疼痛不等於「肩周炎」,一定要找專科醫生確診後再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與肩峰關節炎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