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年患高血壓
如果找不到其它原因,就必須考慮下繼發性高血壓,繼發性高血壓是指繼發於其他疾病或原因的高血壓。只佔人群高血壓的5%~10%。血壓升高僅是這些疾病的一個臨床表現。繼發性高血壓的臨床表現、並發和後果與原發性高血壓相似。
症狀體征
1.腎實質病變
極性腎小球腎炎,多見於青少年,有急性起病鏈球菌感染史,有發熱、血尿、浮腫史,鑒別並不困難。慢性腎小球腎炎與原發性高血壓伴腎功能損害者不易區別,但反復浮腫史、明顯貧血、血漿蛋白低、蛋白尿出現早而血壓升高相對輕、眼底病變不明顯有利於慢性腎小球腎炎的診斷。糖尿病腎病,無論是1型或2型,均可發生腎損害而有高血壓,腎小球硬化、腎小球毛細血管基膜增厚為主要的病理改變,早期腎功能正常,僅有微量白蛋白尿,血壓也可能正常;病情發展,出現明顯蛋白尿及腎功能不全時血壓升高。
2.腎動脈狹窄
可為單側或雙側性。病變性質可為先天性、炎症二指性或動脈粥樣硬化性,後者見於老年人,前兩者主要見於青少年。反進展迅速的高血壓或高血壓突然加重,呈惡性高血壓表現,葯物治療無效,均應懷疑本症。本症多有舒張壓力中、重度升高,體檢時可在上腹部或背部肋脊處聞及血管雜音。大劑量斷層靜脈腎盂造影、放射性核素腎圖有助於診斷,腎動脈造影可明確診斷。
3.嗜鉻細胞瘤
腎上腺髓質或交感神經節等嗜鉻細胞腫瘤可間歇或持續分泌過多的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出現陣發性或持續性血壓升高。反血壓波動明顯,陣發性血壓增高伴心動過速、頭痛、出汗、蒼白症狀,對一般降壓葯物無效,或高血壓伴血糖升高、代謝亢進等表現者均應懷疑及本病。
4.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
本症系腎上腺皮質增生或腫瘤分泌過多醛固酮所致。臨床上以長期高血壓伴頑固的低血鉀為特徵,可有肌無力、周期性麻痹、煩渴、多尿等。血壓多為輕、中度增高。實驗室檢查有低血鉀、高血鈉、代謝性鹼中毒、血漿腎素活性降低、尿醛固酮排泄增多等。螺內酯(安體疏通)試驗陽性具有診斷價值。超聲、放射性核素、此可作定位診斷。
5.庫欣綜合征
系腎上腺皮質腫瘤或增生分泌糖皮質激素過多所致。除高血壓外,有向心性肥胖、滿月臉、水牛背、皮膚紫紋、毛發增多、血糖增高等特徵,診斷一般並不困難。
6.主動脈縮窄
多數為先天性血管畸形,少數為多發性大動脈炎所引起。特點為上肢血壓增高而下肢血壓布告或降低,呈甚至血壓高於下肢的反常現象。在肩胛間區、胸骨旁、腋部可有側支循環動脈的搏動和雜音或腹部聽診有血管雜音。胸部X線攝影可顯示肋骨受側支動脈侵蝕引起的切跡。
2、拜託~~ 拜託~~
下背痛,是門診工作中相當常見的症狀。其中,構造性因素(mechanical factors),如軟組織疼痛、椎間盤突出...等,佔大多數原因。然而,發炎性因素(inflammatory factors)亦不容忽視。尤其年輕人的下背痛,並有晨間僵硬時,若能排除構造性因素,即必須考慮僵直性脊椎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簡稱AS) 或其他血清陰性脊椎關節病變(Seronegative spondyloarthropathy)之可能。
僵直性脊椎炎,好發於20至40歲之成年人。主要症狀為下背痛、脊椎僵硬及運動范圍受限、X光有兩側薦腸關節炎(sacroilitis)為其特徵。本文將概述僵直性脊椎炎之病理機轉、診斷、治療與近年來之進展。
流行病學
僵直性脊椎炎(以下簡稱AS),好發於 20至 40歲的成年人,男女比例約為5-10: 1,於一般人口之盛行率與各不同種族之「B27型人類白血球抗原」(一種與免疫反應有關的組織抗原,英文簡稱HLA-B27)有很大關系。
95%病人具有HLA-B27抗原(即HLA-B27陽性)。在台灣,僵直性脊椎炎病人總數約佔全人口的0.1-0.4 %(約四萬人),表示僵直性脊椎炎並不少見,但卻常常被忽略了!被忽略的原因很多,一方面是病人發病時,多為青壯之年,加上誤以為腰酸背痛,多半是跌打損傷所致,因而忽略了或延誤就醫;另一方面則是過去醫師的免疫學知識不足,缺乏診斷此病的能力與警覺性,因此病人也就常常被誤診了。
表1.各種族之HLA-B27陽性率與僵直性脊椎炎盛行率 (%)
種族 B27陽性率(%) / AS盛行率(%)
印地安人(Haida Indians ) 50/ 6.2
愛斯基摩人(Yupic Eskimos) 40 / 0.20
挪威( Norway Samis) 24 / 0.08
印地安人(Pima Indians) 18 / 6.0
白種人(Caucasians ) 4 - 13 / 0.24
中國人 2 - 9 / 0.2
非洲黑人 0/ 0
致病機轉
有關僵直性脊椎炎的致病機轉及HLA-B27與AS的關系,至今仍不十分清楚,目前認為病因為多重因子交互影響,而其中基因及環境因素(如細菌感染)則扮演重要的角色。
近年來研究的進展主要在下列幾方面:
一、HLA-B27結構與角色
1968年Dr. Eric Thorsby發現HLA-B27,1973年發現HLA-B27與AS有強烈的關聯性,據統計,95%病人具有HLA-B27抗原(即HLA-B27陽性);所有HLA-B27(+)的人,有2-10%終將發展成AS。除了HLA-B27外,B7, B22, B40, BW42等與AS也有弱關聯性,目前已經分析出HLA-B27的結構及氨肌酸排序,並證實HLA-B27分為至少七種亞型(5,17) 。發現B27結構上有一「凹槽」就是B27與抗原結合之處,是決定抗原性的重要關鍵。
二、與微生物的關系
AS發病與否,與細菌造成的腸胃道或泌尿道感染關系密切。細菌感染,常常使得B27陽性的人發病,或已發病的人惡化。 很多學者發現:有些細菌(如Klebsiella, Yersinia, Shigella spp.)的片段結構與B27結構上的「凹槽」有雷同之處,或許因而讓免疫細胞「誤認」! 誤認自己身上的正常細胞的B27(正常細胞都有B27)為入侵的細菌,因而引發自體免疫疾病。這就是所謂的【分子相似學說】(Molecular mimicry theory)。
三、致關節炎抗原學說
當某些外來的細菌侵入人體後,會在關節等處產生一些「抗原」(可能是細菌的片段或代謝產物)。這些「抗原」可以與B27結合,並使得此結合後的復合體("B27+抗原")(6)變成被免疫細胞攻擊的目標,因而引發一連串的免疫反應---此即「致關節炎抗原學說」(Arthritogenic peptide theory)(5)。目前已有許多研究證據支持此學說。
四、動物實驗模型
利用基因轉殖技術,研究者可以將人類的HLA-B27植入老鼠體內的基因,這種基因轉殖老鼠(Transgenic mice)經過暴露於某些環境因素(如細菌感染)之後,也像人類一樣會產生類似脊椎炎的症狀,因此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動物研究模型,有助於了解僵直性脊椎炎的致病機轉。這一類的研究目前正進行中,期望在未來會有令人振奮的結果。
症狀及病理異常
典型的僵直性脊椎炎症狀為(表2):慢性下背痛、晨間脊椎僵硬及運動范圍受限。背痛通常以兩側薦腸關節處(Sacro-iliac joints, SI joints)為最,有時可似坐骨神經痛般往後腿延伸。嚴重時於胸骨-肋骨交接處亦有壓痛。脊椎僵硬及運動范圍受限於休息時更明顯,尤以晨間為最(通常大於一小時),嚴重時病人在半夜因酸痛及僵硬感而醒。運動過後則症狀減輕,此點可與一般結構性下背痛區分(表3)。
有時病人會有胸椎及頸椎的疼痛與僵硬。除了上述軸心關節症狀外,部份病人同時有周邊關節炎--以侵犯髖關節(大腿與骨盆交接處)最多,有將近四分之一的AS病人侵犯髖關節;其次為膝及肩關節(不侵犯周邊小關節)。偶而有(20%)肌腱,韌帶與骨骼交接處的發炎,亦為重要表徵之一,好發處為腳後跟及足底。另有少數病人會有關節外症狀 — 主要侵犯眼睛、腎臟、心臟、肺部等。其中葡萄膜炎與虹彩炎(uveitis)發生於百分之二十的AS病人,症狀為眼睛紅腫充血、視力模糊,嚴重時可能失明。約15%的AS病人會並發A型免疫球蛋白腎炎(IgA nephropathy ),幸而多為無症狀的輕微血尿,只有少數病人造成腎功能異常。心臟侵犯多為無症狀且輕微的主動脈瓣閉鎖不全或傳導阻滯。至於上肺部纖維化則極為罕見。
病程嚴重及控制不良者,末期因脊椎黏合,形成竹竿狀,可因而造成畸型、駝背(7)。脊椎黏合之後,因喪失柔軟度,變得較易骨折,或因而造成神經壓迫。
表2.僵直性脊椎炎的臨床表徵
關節炎
脊椎炎周邊關節,韌帶與骨骼交接處的發炎?
關節外症狀
葡萄膜炎(20 %)
腎臟(15%)
心臟(3%)
肺部(罕見)
末期並發症
脊椎黏合(竹竿狀脊椎)
骨折
神經壓迫
非典型僵直性脊椎炎
僵直性脊椎炎好發於成年男性,偶而可見於幼年及女性病人,且這兩個族群的臨床表現與典型AS稍有不同。幼年型病人於16歲以前發病,常有周邊關節炎,稍晚才有典型的薦腸關節炎,預後較差。而女性病人的薦腸關節炎亦不明顯,頸椎的侵犯較多,但預後較好。
診 斷
過去由於病人的延誤就醫及醫師的免疫學知識不足,僵直性脊椎炎病人常常被誤診。然而,經由詳細的病史詢問、理學檢查、X光攝影及醫師的警覺心,再配合必要時的實驗室檢查,要診斷僵直性脊椎炎並不難。
病史詢問
發病年齡有否典型的僵直性脊椎炎症狀:如慢性下背痛、晨間脊椎僵硬及運動范圍受限等,有否其他肌肉骨骼或關節外症狀:家族病史、理學檢查、檢查薦腸關節的疼痛、脊椎彎曲度的測量、深吸、吐間胸圍的測量
另外亦應檢查腳後跟、足底、胸骨等處有無壓痛或腫脹;眼睛、心臟、肺部等處的理學檢查也不能忘記。
實驗室檢查
診斷僵直性脊椎炎,必要時需配合實驗室檢查。血中發炎指標(如CRP及ESR)於AS活性期可見增加;血中免疫球蛋白可能增加(尤其是A型免疫球蛋白)。對於診斷不明確的病人,「B27型人類白血球抗原」(HLA-B27) 陽性與否可為參考。
X光攝影
X光攝影對診斷極有幫助,薦腸關節炎與脊椎炎皆可經由一般X光攝影得到診斷。
核子醫學檢查
核子醫學骨骼掃描(Bone scan)對僵直性脊椎炎的價值在追蹤及評估疾病的活性,,對早期薦腸關節炎的診斷亦有幫助,但對已經纖維化或 黏合的病灶則無助益,不能用以評估疾病的嚴重度。
診斷准則
目前普遍認定的診斷標准,是1984年Dr. van der Linden提出的(表4):表4. 僵直性脊椎炎診斷准則 (Modified New York criteria,1984)
下背痛及僵硬,休息無法減輕,3個月以上
腰椎運動范圍受限
擴胸范圍受限
X光有薦腸關節炎,雙側2級或單側3級以上
確定診斷:第4點 加 1-3中任何一點1987年Dr. Linden又提出新的診斷標准"Linden criteria" (表5),此標准適度地反應了家族病史及\fs24 HLA-B27的角色,應可提高診斷的敏感度,值得推廣(16)。
表5. 新的診斷標准(Linden criteria,1987)
一、 發炎性下背痛, 45歲以前發病
二、 HLA-B27陽性或家人有AS病史,且有下列 任何一點者:
反覆性無法解釋的胸痛或僵硬
單側葡萄膜炎及肌腱,韌帶與骨骼交接處的發炎
其他血清陰性脊椎關節病變
三、 腰椎運動范圍受限
四、 擴胸范圍受限
五、 X光有薦腸關節炎
治 療
僵直性脊椎炎的治療目標為:
減輕疼痛。
保持脊椎活動范圍及功能,並預防並發症的發生。
一、病人教育與遺傳諮詢
僵直性脊椎炎的病程通常是慢性、反反覆覆的,因此,讓病人了解疾病的病程、預後及可能的並發症,並能充份地配合追蹤及治療是最基本的。醫師應適當地給予病人遺傳諮詢及生活型態的衛教。睡眠干擾常是主要的問題,教導病人睡姿宜平躺或趴睡,枕頭宜低,床板宜硬,鋪約五公分厚之軟墊。在遺傳諮詢方面,據統計,所有HLA-B27(+)的人,有2-10%終將發展成AS;若爸爸為AS病人,則小孩得AS之可能性約為10%。
二、運動及物理治療
運動對僵直性脊椎炎病人是非常重要的。對減輕疼痛,保持脊椎活動范圍及增進生活品質皆有幫助。運動種類不限,原則上只要能活動關節的運動皆可----如柔軟體操、游泳、跳舞...等都是很好的運動。少數不動脊椎的運動(如自行車)及劇烈碰撞的運動(如拳擊)則應避免。維持正確的姿勢也很重要,應避免長時間維持一個姿勢不動(如"攤"在沙發上看電視...);鼓勵病人多做伸展運動及伸張脊椎的運動,以預防脊椎的變形。
三、葯物治療
消炎止痛葯(NSAID)
目的在減輕疼痛,使病人能多做運動,並增進生活品質;亦不能改變疾病的病程及活性。劑量可由病人根據疼痛程度自行調整給葯,以晨間僵硬為主的症狀,可於睡前投與長效劑量。可能的副作用為:腸胃不適、水腫、腎功能障礙等。
免疫調節劑
最常被使用的葯是「磺胺匹林」Salfasalazine,具有調節滿免疫系統的功用,可改變僵直性脊椎炎的疾病活性。一般建議應早期使用,適應症包括:
16歲以前發病者
疾病活性仍高時
有周邊關節炎及關節外症狀者
發病初期5-10年內。少數人使用後有副作用--主要是皮膚過敏、腸胃不適、肝功能障礙等
四、手 術
對脊椎嚴重變形的病人,可以手術改善關節功能。髖關節嚴重受損時可行關節修補或置換術。
病程及預後
僵直性脊椎炎的病程通常是慢性、反反覆覆的。評估疾病活性最好的指標是病人的症狀。整體而言,僵直性脊椎炎的預後是相當良好的,一般並不影響壽命(14)。百分之九十的病人仍然可以擁有良好的生活品質。預後不好的指標是:
發病年齡小於十六歲
有周邊關節炎者
侵犯關節以外器官的病人
疾病活性常居高不下者
結 語
僵直性脊椎炎是一個常見但卻容易被忽略的疾病,吾人應正視這個問題。經由詳細的病史詢問、理學檢查、X光攝影及醫師的警覺心,要診斷僵直性脊椎炎其實並不難。尤其年輕人的反覆下背痛,若並有晨間僵硬,應考慮僵直性脊椎炎之可能。早期診斷及治療有助於改善病程並增進生活品質。治療原則為多運動並適當地使用免疫調節劑(如Sulfasalazine)。一旦被診斷僵直性脊椎炎,最重要的是定期復診及治療,以避免脊椎變形及並發症。
3、人工全髖關節的種類有哪些?
人工全髖關節的種類很多(圖11-5-1)按固定方法的不同,可分為用骨黏合劑固定及不用骨黏合劑固定兩大類,而假體則按是否用骨黏合劑而有不同設計用骨黏合劑固定的有CharnleyMullerTR-28及Harris等類型
圖11-5-1人工全髖關節
1.適應證60歲以上髖關節病變所引起的髖關節疼痛,已不能應用其他手術治療而只適用股骨頭切除術的患者,是全髖關節置換術的主要適應證對要求改進髖關節負重及活動功能的較年輕的患者也可考慮本手術
(1)陳舊性股骨頸骨折頭臼均已破壞並有疼痛而影響功能者
(2)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包括創傷性特發性及可的松或酒精中毒引起的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3)退行性骨關節炎對50歲以上,髖臼已受累,有較重疼痛及功能障礙者可行全髖關節置換術
(4)類風濕性關節炎及強直性脊柱炎尤其是雙髖及脊柱受累者,應放寬年齡限制,提早行全髖置換術
(5)髖關節強直單側髖關節生理位置強直而無疼痛者,不是手術指征
(6)慢性髖關節脫位包括先天性髖關節脫位髖臼發育不良,以及因創傷感染導致的陳舊性脫位而致繼發性骨關節炎者
(7)關節成形術失敗的病例
2.禁忌證(1)年老,體弱,嚴重呼吸循環系統功能障礙不能承受手術者
(2)髖關節有化膿性感染史者
(3)髖關節有結核病者
(4)40歲以下髖關節骨性關節病患者
(5)髖關節周圍的皮膚肌肉條件差者
(五)人工膝關節膝關節是全身最大結構復雜的關節運動功能要求較高人工膝關節置換後,要求達到負重伸屈外展及旋轉活動,穩定性好人工膝關節的設計種類多樣,大致可分為3型
1.髁型人工膝關節髁型關節設計基礎是膝關節的韌帶基本正常,而股骨髁和脛骨平台假體之間並無任何連接(圖11-5-2)髁型人工膝關節適用於韌帶基本正常的患者在切除關節時可借提高脛骨平台或降低股骨髁來恢復側副韌帶的緊張度術後作用於骨與人工關節間的主要是壓力髁型人工關節在骨質疏鬆骨和韌帶嚴重破壞以及明顯畸形時均不適用
圖11-5-2膝關節表面置換示意圖
2.鉸鏈式人工膝關節結構簡單,操作容易,易於矯正各種畸形,在嚴重骨和韌帶破壞以及骨腫瘤切除的情況下,可以獲得穩定不痛迅速恢復步行的功能缺點是負載完全由軸承擔,常可引致骨與人工關節間的松動或疲勞折斷(圖11-5-3)
圖11-5-3鉸鏈式人工膝關節(Guepar型)
3.其他類型這些設計企圖結合髁型及鉸鏈型的優點如球臼型人工膝關節Atten-borongh型假體及GSB型假體等
4、脊椎發炎什麼症狀
強直性脊柱炎的臨床症狀
1. 慢性發炎性下背痛通常是最早的表現,特點為隱匿性發作,疼痛超過三個月,休息後加重,運動後改善,病人常會有晨間僵硬的情況,甚至在半夜因僵硬疼痛而醒來.
2. 通常最早發病的位置是在骶髂關節,疼痛可放射到臀部及大腿後側,有時可至大腿外側或前側,通常不會到達膝蓋以下,隨著疾病的進展,發炎漸漸向腰椎,胸椎進行,最後可影響頸椎,脊椎的活動范圍變差,初期為後彎側彎受限,晚期時前彎亦受限.
3. 病人常會有胸肋關節或肋椎關節附近的疼痛,主要是肌腱附著處的發炎,感覺類似肋膜的疼痛,吸氣時疼痛增加,局部會有壓痛,需與肋膜炎做鑒別診斷,這種發炎最終可導致胸腔擴張能力下降,使得病人的呼吸主要靠橫隔膜的升降來完成
4. 有部分病人會有周邊關節炎,其中以髖關節最多,其它常見的是肩關節,膝關節,踝關節等,大約有四分之一的病人有髖關節炎,嚴重時會造成關節活動受限,下蹲困難,跛行,兩腳不等長.
5. 肌腱,韌帶附著於骨頭處的接骨點病變,常見於腳跟的阿基里斯腱炎,腳底的足底筋膜炎,會有紅腫熱痛的情況,甚至影響走路,骨盆附近的肌腱附著點也常發炎,有局部的壓痛.
6. 十六歲以前發病的幼年型強直性脊柱炎,常起始於周邊關節炎,尤其是膝關節,髖關節,踝關節,或是後腳跟的阿基里斯腱炎或足底筋膜炎,幾年後才漸漸出現典型的脊椎關節炎的症狀,且在這些病人的周邊關節炎,通常會有比較嚴重的侵犯.
7. 女性的強直性脊柱炎,通常脊柱關節和骶髂關節的症狀較輕微,但會有早期侵犯周邊關節或頸椎,然預後通常良好.
8. 大部分病人可以控制良好,病情進展緩慢,病情控制不佳的患者,可以漸漸出現脊椎黏合,造成駝背,變形,在生物力學上不耐沖撞,有時會因為輕微的撞擊就發生骨折,常見的位置是頸胸椎交界處,或胸腰椎交界處,引起四肢癱瘓或下半身癱瘓,大小便功能失常.
5、麥弗遜健古速鯊魚氨糖軟骨素的成分都有哪些呢?
成分主要有:
氨糖(氨基葡萄糖)
氨糖是醫學界視為迄今為止僅有的可以根本治療骨關節疾病的物質。它預防和治療骨關節炎的效果已在國外幾十年的臨床使用中得到廣泛驗證,國內對它的使用剛剛興起。它是人體合成關節軟骨中粘多糖與膠原纖維的原料。氨糖還能營養韌帶,抑制、包住增生的骨刺,催生關節液,讓關節更靈活。
鯊魚軟骨素(硫酸軟骨素)
鯊魚是一種奇特的海洋生物,它威猛好動,嗅覺靈敏。而最讓科學家感興趣的是:它極少生病或者產生炎症。經醫學專家實驗研究這主要歸功於鯊魚軟骨骨膠質中的一種特殊物質——硫酸軟骨素。
鯊魚軟骨素是一種珍貴的粘多糖,從海洋之王鯊魚的軟骨中提煉的珍貴的天然抗炎物,是一種天然的抗炎劑,對於關節產生的炎症有良好效果,鯊魚軟骨素不僅消除關節炎症還能,鎖住軟骨質不再流失,保證關節修復的成果。
特別添加成分
1、玉米濃縮粉(透明質酸,即玻尿酸)
透明質酸(Hyaluronicacid,HA)又稱玻尿酸,是關節滑液的主要成分,存在於組織間、關節頭的滑液中和眼球內的玻璃質中,起到黏合、潤滑和保護的作用。透明質酸可以減輕關節疼痛;刺激軟骨細胞分化及促進軟骨基質合成,可能改變關節退化病程的效應。目前臨床上已廣泛採用透明質酸關節腔注射來治療骨關節炎。
2、菠蘿蛋白酶
它是一種純天然植物蛋白酶,從菠蘿果莖、葉、皮提取,經精製、提純、濃縮、酶固定化、冷凍乾燥而得到。在各種組織中能有效地治療炎症和水腫,效果顯著。
3、蝸牛濃縮粉
蝸牛在國際上享有「軟黃金」美譽,富含蛋白質及氨基酸、維生素、鈣、鐵、銅、磷等多種人體所需要的營養素。蝸牛粘液提取物中含膠原蛋白、彈力蛋白、尿囊素等。其中尿囊素有效修補傷痕,幫助對抗自由基,具保濕、傷口癒合、抗發炎、刺激細胞再生及舒緩的作用。
4、艾草
艾草被譽為「百草之王」,長於山陽,是一種純陽植物。在《孟子》中說:「七年之痛,求三年之艾」。《本草綱目》記載:「艾葉能灸百病。」用艾葉作施灸材料,有通經活絡,祛除陰寒,消腫散結等作用,可以根治風濕性關節炎。現代醫學研究發現艾草除了含有主要成分揮發油之外,還含有鞣質、黃酮、醇、多糖、微量元素及其他有機成分等。在葯理研究方面發現艾草有抗菌、抗病毒、消炎、抗過敏、止血和抗凝血、增強免疫功能等作用。
6、膠原蛋白對骨關節有好處嗎,可以給老人吃嗎
好處有一下幾點;隨著年齡增加,膠原蛋白纖維開始變為細小,彈性蛋白之彈性也會減低,原先真皮中膠原蛋白與彈性蛋白交互構成有規則的網目結構會逐漸崩解,最後導致皺紋的生成。所以補充膠原蛋白能使皮膚保持年輕,道理即在於此。。奧恩美業膠原蛋白是國內最好的膠原蛋白廠家生產的,無任何添加,無激素,沒有任何副作用,孕婦都可以吃的!小分子的,100%吸收的!以前吃過幾個牌子了,效果都不理想,吃奧恩美業膠原蛋白三個月了,皮膚白了,毛孔也細了,皮膚白的透亮!淘寶商城有售。
7、模型關節斷掉,用什麼膠水粘合?
用模型專用膠,田宮15塊一瓶的最好。或者502也行了。
在斷掉的橫截面上找個中心點點上一點漆之類的,然後把兩截合攏,這樣兩邊都粘漆了,在漆點上打孔,插入一截長度差不多的曲別針之類的金屬棍,然後合攏,能合攏又比較結實的時候,點502壓緊等干。用田宮膠水的話,拔開一點抹膠水,等20秒壓緊,等干。
8、口腔粘合關節痛
你描述的症狀屬於顳下頜關節紊亂症,主要表現有張口受限、開口偏斜、顳下頜關節彈響、關節疼痛等症狀。產生這種疾病的因素很多,主要原因是牙齒咬合問題,其次也有精神因素、外力損傷等。
治療顳下頜關節疾病初期可用物理治療和葯物治療,通過在關節腔中注射葯物達到髁狀突和關節窩的改建,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如果發展到很嚴重的地步,形成關節強直和骨粘連則可用手術治療,目前這種手術也比較成熟,效果也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