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關節炎 > 激素與關節炎

激素與關節炎

發布時間:2020-08-30 13:36:35

1、非甾體類抗炎葯與糖皮質激素區別

非甾體類抗炎葯作為抗風濕葯物廣泛用於臨床。它除了能改善風濕性疾病炎性症狀外,還適用於各種疼痛,如頭痛、肌痛、痛經、腱鞘炎以及癌性疼痛。
不同種類的非甾體類抗炎葯有相同的作用機制。它們都是通過抑制環氧化酶的活性,從而抑制花生四烯酸最終生成前列環素(PGIl)、前列腺素(PGEl,PGE2)和血栓素A2(TXA2)。前列腺素有許多功能: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各種組織動脈擴張;調節腎血流,使腎濾過率增加;促進鈉排泄,降低血壓;抑制胃酸分泌;使子宮肌纖維收縮,溶解黃體;舒張氣管平滑肌;使鼻粘膜血管收縮;抑制血小板聚集;促進骨吸收;抑制甘油脂分解等。NSAIDs除了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外,還可抑制炎症過程中緩激肽的釋放,改變淋巴細胞反應,減少粒細胞和單核細胞的遷移和吞噬作用。也正因為NSAIDs抑制了前列腺素的合成,所以除了有止痛和抗炎作用外,還同時出現相應的副作用。主要表現在胃腸道與腎臟兩方面。
用葯原則:
(1) 劑量個體化。
(2) 中、小劑量有退熱止痛作用,而大劑量有抗炎作用。
(3) 通常選用一種NSAIDs,在足量使用2-3周後無效,則更換另一種。
(4) 不推薦同時使用兩種NSAIDs,因為療效不增加,而副作用增加。
(5) 在選用一系列NSAIDs後,如未出現有突出療效,可選用便宜和安全的葯物。
(6) 有2-3種胃腸道危險因素時,應加用預防潰瘍病的葯物。
(7) 具有一種腎臟危險因素時,選用合適的NSAIDs(如舒林酸),有兩種以上腎臟危險因素時,應避免使用NSAIDs。
(8) 用NSAIDs時,注意與其他葯物的相互作用,如b受體阻滯劑能降低NSAID葯效;應用抗凝劑時,避免同時服用阿司匹林;與洋地黃合用時,應注意防止洋地黃中毒。
(9) 必須明確NSAIDs雖常作為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一線葯物,能減輕臨床體征,但不能根治炎症,對類風濕關節炎的免疫病理機制無決定性影響,從而不能防止組織損傷、關節破壞和畸形。

===========================
非甾體類抗炎葯是與激素相對而言的,這一類葯物其化學結構中缺乏激素所具有的甾環,故而得名。它具有解熱、鎮痛和抗炎作用,是治療風濕性疾病的一線葯物。對於一些風濕性疾病,如早期類風濕關節炎、老年性關節炎及早期強直性脊柱炎等是首選葯物。此類葯物種類很多,目前最常用的有乙醯水楊酸(即阿司匹林)、消炎痛、布洛芬、芬必得、扶他林和奇諾力等。盡管這—類葯都是通過減少體內前列腺素的合成起作用,但各種葯物之間還存在一些細微的差別,具體用什麼,怎麼用,還需要醫生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進行指導。病人在應用非甾體類抗炎葯過程中的一個常見的現象是,不少病人因害怕葯物的副反應而不能連續服葯,往往「三天打漁,兩天曬網」,只在症狀嚴重,疼痛不能忍受時才用葯,因而影響療效,病人產生「葯物有無療效」的疑問,應該指出的是:絕大部分非甾體類抗炎葯都是比較安全的,只要遵囑用葯,均可獲較好療效。
===================
糖皮質激素是由腎上腺皮質分泌的一類甾體激素,具有調節糖、脂肪、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和代謝的作用,還具有抗炎作用,稱其為「糖皮質激素」是因為其調節糖類代謝的活性最早為人們所認識。

糖皮質激素的基本結構特徵包括腎上腺皮質激素所具有的C3的羰基、Δ4和17β酮醇側鏈以及糖皮質激素獨有的17α-OH和11β-OH

目前糖皮質激素這個概念不僅包括具有上述特徵和活性的內源性物質,還包括很多經過結構優化的具有類似結構和活性的人工合成葯物,目前糖皮質激素類葯物是臨床應用較多的一類葯物。

糖皮質激素類葯物根據其血漿半衰期分短、中、長效三類。血漿半衰期是指葯物的血漿濃度下降一半的時間,其長短在多數情況下與血漿濃度無關,它反映葯物在體內的排泄、生物轉化及儲存的速度。生物半衰期是指葯物下降一半的時間。一般講血漿半衰期和生物半衰期呈正相關關系。短效激素包括:氫化可的松、可的松。中效激素包括:強的松、強的松龍、甲基強的松龍、去炎松。長效激素包括:地塞米松、倍他米松等葯。

2、類風濕性關節炎除了傳統的激素和細胞毒葯物,還有新進展嗎?

有,都是針對在此病中發揮關鍵作用的炎症介質9細胞因子0,從而抑制炎症反應.比如針對TNF(腫瘤壞死因子)的REMICADE,在美國已經上市.很快我國也會有了.

3、停激素葯後關節炎怎麼治

關節炎分很多種,有老年骨質增生引起的骨性關節炎,還有風濕免疫系統疾病引起的,比如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反應性關節炎,還有痛風引起的痛風性關節炎。所以,不同類型關節炎的治療方法和用葯是不同的,普通的骨性關節炎是不需要服用激素的,而風濕免疫系統的關節炎使用激素可以迅速的緩解疼痛、腫脹等等的症狀。既然您說是停用了激素的關節炎,那麼應該是激素對症的治療。停用激素之後就要參加功能鍛煉,防止關節變形,防止肌肉萎縮。另外關節炎不能受涼,不能勞累,要注意保暖。

4、類風濕關節炎能用激素治療嗎

激素類葯物是西醫治療牛皮癬的常用葯物,療效雖然顯著,但停葯後即可復發,並產生嚴重的「反跳現象」和「激素依賴性」,長期服用激素類葯物會使牛皮癬患者對葯物產生依賴性,使病情反反復復,並逐漸加重,停用會有嚴重的副作用產生,所以提醒牛皮癬患者應避免激素葯物。建議患者到正規的牛皮癬醫院進行診治,任何葯物都不能隨意的使用,以免造成嚴重的後果。對於激素葯提醒患者盡量避開。

5、提問:請問骨關節炎用激素治療後會導致什麼後果

如何上傳:您可以將檢查報告用數碼相機拍成照片,在發表回復的對話框下方點擊「上傳影像\化驗單照片」上傳。方斌醫生 答 2010-05-08 17:28:461、你描述的是典型的膝骨關節炎表現。2、關節腔內注射激素,是緩解關節炎症最好的辦法之一,但我個人主張一年最好不超過4次。如果反復注射不能緩解,應改用其它治療方法。3、請將您的X線或MRI、CT檢查照片上傳,或發到kzxfang@yahoo.com.cn這樣我能准確了解病情,提供合理的治療建議。 醫生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醫生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6、風濕性關節炎一定要用激素治療嗎?

風濕性關節炎一般不需要使用激素治療。激素雖然對減輕急性風濕性關節炎的炎症反應、退熱、使血沉恢復正常等有較好療效,但副作用較多,臨床使用時應注意掌握指征。即急性風濕性關節炎,只有在應用其他抗風濕葯物治療效果差時,才考慮激素治療。慢性風濕性關節炎就更不是激素治療的對象了。

7、請問骨關節炎用激素治療後會導致什麼後果_骨關節炎

1、你描述的是典型的膝骨關節炎表現。2、關節腔內注射激素,是緩解關節炎症最好的辦法之一,但我個人主張一年最好不超過4次。如果反復注射不能緩解,應改用其它治療方法。3、請將您的X線或MRI、CT檢查照片上傳,或發到這樣我能准確了解病情,提供合理的治療建議。

8、治療類風濕關節炎把激素停了只吃甲氨蝶呤和羥氯喹有效嗎

這個根據您病情情況決定,有的患者不必使用激素,但是,有的患者需要激素治療

9、類風濕關節炎要永久吃激素嗎

長期服用激素不良效用:
一、激素具有依賴性
幾乎所有患類風濕的病人,應用激素治療後不久,病情就覺好轉,在剛服葯的幾個小時內。病人訴說關節痛能耐受了,第二天,晨僵感基本消失,疼痛進一步減輕。第一周末,關節腫痛基本減輕,運動范圍增大,皮下結節變小,鞏膜炎和虹膜睫狀體炎消退,大約在4-8周病情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不幸的是,以後數月,即使繼續服葯,效果反倒減退,大約到第二年末,相當一部分病人服葯帶來的好處已經抵不過激素副作用帶來的危險,增加劑星也得不償失。
二、長期使用激素,嚴重危害人體健康
據統計,40%-60%的類風濕患者都用過或正在用激素,給患者造成了很多不良後果。激素雖能抑制炎症,但對導致炎症的基礎病變無矯治和改變作用,小劑量激素只能取得部分和暫時性效果,經過數月或數年後,常需較大劑量,且效果反而下降,一旦啟用激素就很難停葯,長期用激素帶來的危害性常常超過類風濕本身。
三、激素不能根治疾病
防止濫用激素,激素雖能緩解症狀,但並不能根治炎症,更無法阻斷關節破壞和病情進展,長期應用還會產生如骨質疏鬆、高血壓、糖尿病、無菌性骨壞死,這些毒副作用甚至比RA病變更為嚴重。因此,急性期、活動期,有經驗的醫生在慢作用葯物尚未顯效時,可暫時用激素控制症狀;或伴有全身性血管炎、多臟器損害等,或用其他葯物療效差,治療無效時,尤其是老年患者,為了改善生活質量,也可短期應用。
可以使用核素示蹤技術治療痛風,全身核素應用的原理是將放射性核素經靜脈注入人體內,利用核素發出的射線(主要是α射線,有時含少許γ射線),進行適當的全身性輻照,通過作用於免疫系統和炎症反應的局部來抑制機體異常的免疫反應,從而達到緩解疼痛、阻止硬化、改善活動度的目的。局部核素應用的原理是將放射性核素注入關節腔內,使之均勻分布在滑膜表面,利用核素發射出β射線,抑制滑膜中的炎性細胞增生,去除或減輕滑膜炎症,使病變的滑膜變性、纖維化直至壞死,同時減少軟骨和骨質的破壞。

10、類風濕性關節炎使用糖皮質激素的指征

風濕、類風濕的付氏中葯換血療法

風濕、類風濕病在給患者精神、肉體、財力帶來的痛苦是難以用語言表達的,本人行醫十餘年深有感觸。

風濕、類風濕病的診斷並不難,治療是關鍵。有的醫生治療風濕類風濕病善於以毒攻毒。<<素問·五常政大論>>雲:「大毒葯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葯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也就是說無毒性的中葯,治病才能根除。本人謹遵古訓的這一原則,制訂出一套無毒、無副作用、療效好、老幼皆宜的治療方案。

本人根據祖傳秘方結合十餘年的臨床經驗總結出一套治療風濕、類風濕病的治療原則,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來維持這一整體的有機物質是血液。血液為身體的百節之靈,營養全身、通利關節。風濕、類風濕病是血液為患的一類疾病,治療起來就是如何把體內的風濕血(陳血)排出體外,使患者體內重生的新血流動起來。

付氏中葯換血療法,是依據理、法、方、葯總結出專業治療風濕、類風濕病的十四字方針:「調脾胃、強肝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

治療時首先調脾胃:脾胃在五行中屬土,孕育萬物;在人體脾胃乃為氣血生化之源,故精用調脾胃之葯物,使脾胃功能健旺,納谷則香,氣血生化有源而不絕也。

其次是強肝腎:肝主筋、腎主骨;肝腎得以補養,則筋骨健壯,何懼風濕乎?

而後是活血化瘀:這一治則是治療風濕、類風濕病的關鍵之所在。本人運用獨有的中葯(自采山中野生冷葯,本草無從考證)能夠把患者體內的風濕血化為水,通過人體的新陳代謝(汗液的蒸發、二便)排出體外。而後,通過調脾胃,生的新血,藉助肺氣的宣發、肅降注入經脈,濡潤全身。

最後佐以去風除濕葯,何愁風濕、類風濕病不愈乎?

與激素與關節炎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