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關節炎 > 恐龍關節炎

恐龍關節炎

發布時間:2020-08-30 00:21:03

1、生病恐龍是什麼時候的事?

恐龍和所有的動物(包括人在內)一樣,都免不了生老病死這些經歷。

但是,恐龍生病,那是幾千萬上億年前的事,人們是怎麼知道恐龍生過病,而哪些恐龍又是死於疾病呢?當然也是從恐龍的化石中得知這一情況的。

古生物學家發現,在他們所研究的恐龍骨骼化石上,常有疾病和外傷的痕跡。

我國成都地質學院的兩位學者在研究四川自貢恐龍大批死亡的原因時發現,這批恐龍死於砷中毒。

他們分析了恐龍骨骼化石中的微量元素,發現砷的含量相當高,比正常有機體中的平均含量高出二至三個數量級,因此,他們推斷,這群恐龍死於砷中毒。

在成都理工學院博物館的大廳里,陳列著一具巨大的蜥腳類恐龍的化石骨架。它就是產於我國四川省的合川馬門溪龍。

專家發現,這條恐龍的頸椎,脊椎和尾椎上等不同部位的骨頭上,長了很多瘤狀物和結核。這些骨質多餘物附著在它的身上。可見,這條恐龍活著的時候是多麼痛苦,最後,很可能是被這些瘤子、結核奪去了生命。

美國一位醫生說,他發現在一塊長30厘米的恐龍肱骨化石的一端,長有一塊像我們拳頭般大小的菜花狀的骨質增生物,這種異常增生可能是軟骨肉瘤。

陳列在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中的鴨嘴龍化石骨架上,左肱骨曾骨折而引起過骨膜炎,而且有骨質增生現象。在該館的巨型恐龍——雷龍的尾椎骨上,能看到它生前患過化膿性骨髓炎的痕跡。

至於那種由於爭食物、地盤等引起的恐龍與恐龍之間的打架留下的傷疤,掛的彩,在上億年過去之後,化石們還是忠實地記錄了這些。

加拿大博物館中一具鴨嘴龍骨骼上的肋骨顯示出它曾被誰打得斷裂,只是幸好斷裂後,肋骨裂處又癒合了,可骨頭上卻留下了痕跡。由於這種情況相當普遍,因此估計這種損傷不大可能是偶然事故造成的,這些肋骨傷可能是雄性鴨嘴龍之間格鬥留下的標記。為了爭奪配偶和「領導權」,雄鴨嘴龍之間會用後腳跟互相猛踢對方。

許多恐龍的骨骼化石「告訴」我們,它們可能患過關節炎。一些專家對恐龍的親戚——一種巨大的水生蜥蜴——滄龍的病情進行了診斷,發現它們的脊椎有的得過炎症,有的得過減壓綜合症。得炎症的那個滄龍的脊椎骨,在切片檢查時發現了一枚鯊魚的牙齒,從牙齒上可以想像它那「鯊口餘生」的驚險經歷;得減壓綜合症的那個滄龍的脊椎骨經切片檢查證明是由深海潛水引起的。

為恐龍檢查身體,除古生物學家以外,還得靠現代醫學的幫助。

恐龍的病,只有骨科病才能留下化石「病歷」。

2、對恐龍壽命有影響的原因是什麼?

據科學家研究,哺乳類的動物中,壽命長一點的,像大象可以活到75歲,馬可以活到55歲,壽命短的也可以活到二十幾歲。魚類壽命最長的也只是60歲左右,鳥類有的最多活70歲。一些古生物學家在對恐龍的骨骼進行研究時,發現恐龍平均死亡年齡為120歲左右。但很多證據表明他們並不是自然衰老死亡的。許多恐龍都死於非命,或者被別的恐龍吃掉,或者死於自然災難等等。因此,依據推理,恐龍應有的壽命絕不止120歲。恐龍的壽命應是比較長的,大約在100-200年之間,也有可能超過200年。而且,活命的機率和身軀的大小也不無關系,像那些身軀龐大的恐龍,如震龍、梁龍和雷龍,活上個200歲以上大概不成問題。由於植食龍比肉食龍身軀高大,故也比肉食龍活得長。

對恐龍的壽命的影響——疾病

美國一位醫生說,他發現在一塊長30厘米的恐龍肱骨化石的一端,長有一塊像我們拳頭般大小的菜花狀的骨質增生物,這種異常增生可能是軟骨肉瘤。陳列在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中的鴨嘴龍化石骨架上,左肱骨曾骨折而引起過骨膜炎,而且有骨質增生現象。陳列在加拿大博物館中的鴨嘴龍骨骼,有不少肋骨曾受到損傷。可以看得出來,肋骨斷裂後又癒合了。可在骨頭卻留下了痕跡。估計是為了爭奪配偶和「領導權」,雄鴨嘴龍之間會用後腳跟互相猛踢對方。許多恐龍的骨骼化石「告訴」我們,它們可能患過關節炎。一些專家對滄龍的病情也進行了診斷,發現它們的脊椎有的得過炎症,有的得過減壓綜合症。

3、世界上最逗的幾個笑話??????????

一個美國人、一個日本人、一個中國人在叢林探險。結果全被吃人部落抓去了。可部落酋長說:"我今天心情好,不吃你們,但你們都得挨一百板子,但在挨板子前你們可以有一個願望實現。」

一位語文老師為學生朗讀了一首題為《卧春》的陸游的古詩,要求學生聽寫出來,語文老師朗讀如下,有位學生聽寫如下、
《卧春》(《我蠢》)
暗梅幽聞花(俺沒有文化)、卧枝傷恨底(我智商很低)、遙聞卧似水(要問我是誰)、易透達春綠(一頭大蠢驢)、岸似綠(俺是驢)、岸似透綠(俺是頭驢)、岸似透黛綠(俺是頭呆驢)!
先挨板子的是美國人。他說:"挨板子前,先給我屁股墊上1個坐墊。」墊罷,板子雨點般落下;先前70板還湊合,70板之後坐墊被打爛,然後就是板板見血……打完,美國老摸著屁股走了。

日本人見狀後,要求10個床墊。1、2、3…100打完,日本人起身,拍拍屁股,沒事;然後張著臭嘴對自己的模仿能力和再創造能力吹噓一番,並想坐一邊看中國人的好戲。

中國人慢慢趴下,悠哉悠哉地說:"來,把日本人給我墊上。」…

4、早上起來膝蓋疼怎麼治?

你好:根據你的描述不用擔心,可能是關節炎,平時應避免對髕骨面的過度擠壓、摩擦,這是預防的關鍵。比如蹲馬步的動作,負重的膝關節屈伸活動等,都不宜多做。臏骨軟化症還與老年動脈硬化、局部供血不足等有關. 關節痛與居室的陰暗、潮濕、氣候寒冷和陰雨連綿有明顯的關系。因此,患者要隨時留意氣象預報,在寒潮襲來和天氣變化時要加強防寒保暖。在飲食方面,要控制高脂肪膳食,因為脂肪在體內氧化過程中會產生一種酮體,過多的酮體對關節有刺激作用,甚至引發關節腫脹、強直、活動障礙等。

5、疾病對恐龍有哪些影響?

對恐龍的壽命的影響——疾病

美國一位醫生說,他發現在一塊長30厘米的恐龍肱骨化石的一端,長有一塊像我們拳頭般大小的菜花狀的骨質增生物,這種異常增生可能是軟骨肉瘤。陳列在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中的鴨嘴龍化石骨架上,左肱骨曾骨折而引起過骨膜炎,而且有骨質增生現象。陳列在加拿大博物館中的鴨嘴龍骨骼,有不少肋骨曾受到損傷。可以看得出來,肋骨斷裂後又癒合了。可在骨頭卻留下了痕跡。估計是為了爭奪配偶和「領導權」,雄鴨嘴龍之間會用後腳跟互相猛踢對方。許多恐龍的骨骼化石「告訴」我們,它們可能患過關節炎。一些專家對滄龍的病情也進行了診斷,發現它們的脊椎有的得過炎症,有的得過減壓綜合症。

6、恐龍為什麼沒有進化成高等智慧生命?

在頭條問答看見這個提問,我就隨便解答了一下。現在搬運到這里。

細菌才是真正統治地球的生命,為什麼它們沒有進化成高等智慧生命呢?恐龍的「統治地球」,只能說明它們適合在某一個時期內的生存,適合生存就一定會進化成高等智慧生命嗎?世界上適宜生存的生命物種比比皆是,不是只有恐龍,為什麼一定要恐龍進化成高等智慧生命呢?與其他物種的生存能力比,恐龍的生存能力其實也沒有太值得驕傲的。由於它們將身軀進化的體型過大,需要的食物就特別的多,這在遭遇天災的時候並不有利於物種的延續,所以恐龍也談不上是特別有利於生存。就如同劍齒虎,看起來威猛高大,不是也滅絕了嗎?那麼,進化成智慧生命需要什麼特定的條件呢?

進化成高等智慧生物是一個小概率事件,需要種種得天獨厚又及其嚴苛的條件。科學界公認物種進化到智慧生命需要符合以下的步驟,其重要的步驟如下:

1,無機化學----2,有機化學----3,生物化學----4,最初的生命----5,原核細胞---,6,真核細胞----7,多細胞生命----8,復雜多細胞生命----9,高級動物----10,智慧生命。

這些進化步驟的每一次進階都是千難萬難,絕大多數物種都永遠停留在某一個階段。即使是復雜生命,想繼續進化成「人」這樣的智慧之靈,又是多麼的逆天呢?!

我個人打個比方,一個普通的生命物種,想進化成為智慧生命,其難度相對於仙俠小說中沒有主角光環的普通人修煉成宇宙規則掌控者還要難上萬億倍。

我可以告訴大家,生命越復雜,它也就越脆弱。比如,一些細菌可以在極端的溫度下或者強酸的環境中生存,其頑強程度十分驚人。但是,復雜生命卻難以承受巨大的氣溫波動,更無法在極端的溫度或者環境中生存。它們的宿主行星必須具有一個大的恆溫器,即一種具有一系列的大氣與地質構造限制的特殊環境。

此外,生物的體型越大,它越容易遭受襲擊(比如,老虎不會閑得無聊去殺死一隻螞蟻或者一隻蘑菇),生存所需要的能量也越大,適應環境突然變化的能力也就越差。

我們也應該牢記,人的智慧是宇宙隨機進化的附帶產物,是一個小概率事件。正如具有1.5億年歷史的恐龍所表現的那樣。因為智慧並不是物種進化的終極目的,物種的演化,只關心子代的數量,繁殖盡可能多的後代才是目的,即傳遞DNA才是生命體內在機制關心的首要要務。即使是人類這種高級的智慧生命,也是曾經九死一生才可以在地球上紮根下來。在距今不遠的冰河期,全地球的人類的數量加起來才不到10000人,差一點人類這個物種就滅絕了。由於一種很偶然的基因突變,才使得人類非常僥幸的熬過冰川期的長夜,而沒有倒下進化之路上,否則也沒有我們今天的智慧的人類物種。美國的研究人員發現,人類在冰川期進化出一種導致患關節炎風險升高的基因變異,保護了我們的祖先免受凍傷。報道稱,約一半歐洲人攜帶GDF5基因的變異體。這種變異體使罹患關節疼痛的概率幾乎翻番,還導致身高減少約1厘米。盡管身高更矮、活動能力減退似乎從進化角度來說是一個劣勢,但事實上,它幫助在約5萬年前第一次走出非洲的早期人類經受住了北方寒冷的氣候。矮小且結實的體型不僅幫助我們的祖先經受住了寒冷,還降低了在冰面上滑倒並造成危及生命的骨折的風險。而且,因為關節炎通常在生育年齡後出現,所以不會危及生育,因而這種變異被傳遞給後代。

恐龍沒有進化成高等智慧生命,是一個大概率的事件,它有什麼特殊的運氣和異稟可以進化成高等智慧生命呢?過於龐大的身軀限制了它的數量,也容易造成食物的短缺,其大腦的腦容量也不大,盡管它們的腦袋看起來是個大傢伙。鯨魚的腦袋也很大,不是也沒有進化成智慧生命嗎?歸根到底,就是恐龍家族缺少一種或者幾種基金突變――一種適宜進化成更高智慧生命體的基因突變――這些基因突變可以讓恐龍熬過最艱難的生存環境的煎熬,不至於讓它們滅絕,而倒在漫長的進化之路上,也可以讓它們增加腦容量。這種基因突變是隨機的,不是必然的。恐龍家族缺少這個運氣。但這又何嘗不是哺乳動物的運氣呢?

文/懷疑探索者

7、一隻恐龍能活多少年

動物壽命的長短,往往是與其生長模式相關聯的。非限定生長的動物比限定生長的動物的壽命長。倘若我們把現生動物的非限定生長模式用於對恐龍的研究,一些類群的恐龍從卵中孵化出來到成年所需時間分別是:原角龍需要26年-38年,中等大小的蜥腳類恐龍需要82-118年,巨型蜥腳類,如腕龍,則需要百多年。那麼,如果長成年後的恐龍,再能活上同樣長的時間,腕龍也可活300年左右。
另一個影響動物生長的快慢的因素是它們的新陳代謝。平均說來,熱血的脊椎動物的生長速度,至少要比冷血動物快10倍。生長越快,壽命越短;生長越慢,壽命越長。
恐龍有著什麼樣的新陳代謝呢?它們是熱血動物還是冷血動物?這是我們正確估算恐龍壽命的一個關鍵。很多證據顯示出不少恐龍類群是熱血動物。如果這是真的,便可用現生熱血脊椎動物的生長模式來計算恐龍的壽命。如果是熱血恐龍的個體可活幾十年至一百多年。
總之,對於早已作古的恐龍,我們目前還不能准確地了解它們究竟能活多久。一些古生物學家,在對某些恐龍骨胳的生長環進行研究後發現:這些恐龍死亡時的年齡為120歲左右。因此,有人認為恐龍的壽命可能更長,即可能活到100-200歲。

8、恐龍也得「頸椎病」的奇葩言論為什麼能獲獎?

邢立達團隊之所以能獲獎,是因為他們團隊的這一發現有利於為以後人們研究恐龍奠定了基礎,提供了新的理論依據。同時,也有利於人類了解脊椎病的起源與治療方法。

菠蘿科學獎於26日在浙江省溫州市舉行,獲得了10項激動人心的科研成果,被稱為中文版的「諾貝爾諾貝爾獎」。頸椎病並非人類獨有,中國地質科學研究所教授邢立達發現,侏羅紀時期的恐龍也患有這種疾病。 「我們經常說手機玩的時候會出現頸椎病,但是恐龍沒有手機。還有頸椎病。」

有了這個發現,邢立達團隊獲得了生物學獎。實際上,該問題也在《波蘭古生物學報》中披露,2015年8月8日,來自中國,美國,日本和其他國家的古生物學家竟然在雲南省陸豐縣挖掘了獸腳類恐龍化石。大約1.9億年前的侏羅紀早期就發現了這種疾病的罕見脊柱關節炎。

其中之一是陸風龍化石,頸椎的第七部分和第八部分在此處融合。另一個來自未命名的原始蜥腳類恐龍,尾椎骨的第四和第五部分。與疾病融合。這一發現是恐龍疾病的最早記錄。中國著名的古生物學家,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博士生邢立達對發現的恐龍化石進行了深入分析,這些病變的頸椎和尾骨保存完好,清晰可見。 

「與人類一樣,恐龍也患有骨骼疾病,脊柱會引起病變。「脊椎關節病存在於包括人在內的許多動物中。嚴酷的條件會導致關節彎曲,失去活動能力並最終形成竹樣椎骨。了解同一疾病的病因將有助於我們了解該疾病的起源和演變。」

9、人們通過生病恐龍化石得到了哪些結論?

恐龍和所有的動物(包括人在內)一樣,都免不了生老病死這些經歷。

但是,恐龍生病,那是幾千萬上億年前的事,人們是怎麼知道恐龍生過病,而哪些恐龍又是死於疾病呢?當然也是從恐龍的化石中得知這一情況的。

古生物學家發現,在他們所研究的恐龍骨骼化石上,常有疾病和外傷的痕跡。

我國成都地質學院的兩位學者在研究四川自貢恐龍大批死亡的原因時發現,這批恐龍死於砷中毒。

他們分析了恐龍骨骼化石中的微量元素,發現砷的含量相當高,比正常有機體中的平均含量高出二至三個數量級,因此,他們推斷,這群恐龍死於砷中毒。

在成都理工學院博物館的大廳里,陳列著一具巨大的蜥腳類恐龍的化石骨架。它就是產於我國四川省的合川馬門溪龍。

專家發現,這條恐龍的頸椎,脊椎和尾椎上等不同部位的骨頭上,長了很多瘤狀物和結核。這些骨質多餘物附著在它的身上。可見,這條恐龍活著的時候是多麼痛苦,最後,很可能是被這些瘤子、結核奪去了生命。

美國一位醫生說,他發現在一塊長30厘米的恐龍肱骨化石的一端,長有一塊像我們拳頭般大小的菜花狀的骨質增生物,這種異常增生可能是軟骨肉瘤。

陳列在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中的鴨嘴龍化石骨架上,左肱骨曾骨折而引起過骨膜炎,而且有骨質增生現象。在該館的巨型恐龍——雷龍的尾椎骨上,能看到它生前患過化膿性骨髓炎的痕跡。

至於那種由於爭食物、地盤等引起的恐龍與恐龍之間的打架留下的傷疤,掛的彩,在上億年過去之後,化石們還是忠實地記錄了這些。

加拿大博物館中一具鴨嘴龍骨骼上的肋骨顯示出它曾被誰打得斷裂,只是幸好斷裂後,肋骨裂處又癒合了,可骨頭上卻留下了痕跡。由於這種情況相當普遍,因此估計這種損傷不大可能是偶然事故造成的,這些肋骨傷可能是雄性鴨嘴龍之間格鬥留下的標記。為了爭奪配偶和「領導權」,雄鴨嘴龍之間會用後腳跟互相猛踢對方。

許多恐龍的骨骼化石「告訴」我們,它們可能患過關節炎。一些專家對恐龍的親戚——一種巨大的水生蜥蜴——滄龍的病情進行了診斷,發現它們的脊椎有的得過炎症,有的得過減壓綜合症。得炎症的那個滄龍的脊椎骨,在切片檢查時發現了一枚鯊魚的牙齒,從牙齒上可以想像它那「鯊口餘生」的驚險經歷;得減壓綜合症的那個滄龍的脊椎骨經切片檢查證明是由深海潛水引起的。

為恐龍檢查身體,除古生物學家以外,還得靠現代醫學的幫助。

恐龍的病,只有骨科病才能留下化石「病歷」。

10、生病恐龍化石如何發現?

恐龍和所有的動物(包括人在內)一樣,都免不了生老病死這些經歷。

但是,恐龍生病,那是幾千萬上億年前的事,人們是怎麼知道恐龍生過病,而哪些恐龍又是死於疾病呢?當然也是從恐龍的化石中得知這一情況的。

古生物學家發現,在他們所研究的恐龍骨骼化石上,常有疾病和外傷的痕跡。

我國成都地質學院的兩位學者在研究四川自貢恐龍大批死亡的原因時發現,這批恐龍死於砷中毒。

他們分析了恐龍骨骼化石中的微量元素,發現砷的含量相當高,比正常有機體中的平均含量高出二至三個數量級,因此,他們推斷,這群恐龍死於砷中毒。

在成都理工學院博物館的大廳里,陳列著一具巨大的蜥腳類恐龍的化石骨架。它就是產於我國四川省的合川馬門溪龍。

專家發現,這條恐龍的頸椎,脊椎和尾椎上等不同部位的骨頭上,長了很多瘤狀物和結核。這些骨質多餘物附著在它的身上。可見,這條恐龍活著的時候是多麼痛苦,最後,很可能是被這些瘤子、結核奪去了生命。

美國一位醫生說,他發現在一塊長30厘米的恐龍肱骨化石的一端,長有一塊像我們拳頭般大小的菜花狀的骨質增生物,這種異常增生可能是軟骨肉瘤。

陳列在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中的鴨嘴龍化石骨架上,左肱骨曾骨折而引起過骨膜炎,而且有骨質增生現象。在該館的巨型恐龍——雷龍的尾椎骨上,能看到它生前患過化膿性骨髓炎的痕跡。

至於那種由於爭食物、地盤等引起的恐龍與恐龍之間的打架留下的傷疤,掛的彩,在上億年過去之後,化石們還是忠實地記錄了這些。

加拿大博物館中一具鴨嘴龍骨骼上的肋骨顯示出它曾被誰打得斷裂,只是幸好斷裂後,肋骨裂處又癒合了,可骨頭上卻留下了痕跡。由於這種情況相當普遍,因此估計這種損傷不大可能是偶然事故造成的,這些肋骨傷可能是雄性鴨嘴龍之間格鬥留下的標記。為了爭奪配偶和「領導權」,雄鴨嘴龍之間會用後腳跟互相猛踢對方。

許多恐龍的骨骼化石「告訴」我們,它們可能患過關節炎。一些專家對恐龍的親戚——一種巨大的水生蜥蜴——滄龍的病情進行了診斷,發現它們的脊椎有的得過炎症,有的得過減壓綜合症。得炎症的那個滄龍的脊椎骨,在切片檢查時發現了一枚鯊魚的牙齒,從牙齒上可以想像它那「鯊口餘生」的驚險經歷;得減壓綜合症的那個滄龍的脊椎骨經切片檢查證明是由深海潛水引起的。

為恐龍檢查身體,除古生物學家以外,還得靠現代醫學的幫助。

恐龍的病,只有骨科病才能留下化石「病歷」。

與恐龍關節炎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