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尿酸高的人可以用梔子泡水喝嗎?
高尿酸血症又稱「痛風」,嘌呤代謝障礙,屬於關節炎一種。痛風是人體內嘌呤的物質的新陳代謝發生紊亂,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出減少,造成高尿酸血症,血尿酸濃度過高時,尿酸以鈉鹽的形式沉積在關節、軟骨和腎臟中,引起組織異物炎性反應,即痛風。多發人體最低部位的關節劇烈疼痛,痛不欲生的「痛」,很快1-7天痛像「風」一樣吹過去了,所以叫「痛風」。40+男性多發(95%),女性一般在絕經後常見,因為雌激素對尿酸的形成有抑製作用;但是在更年期後會增加發作比率。高尿酸血症與痛風的發生無直接關系,只是高尿酸有更高發生痛風的可能,一些人高尿酸血症一生都不會引發痛風,而一些人在發現高尿酸血症一周或者一個月之內會發生第一次痛風。第一次痛風後一般會有1-2年的間歇期,也有10年間歇期(5%),期間需積極治療,預防痛風石的形成。
現在大家都推崇喝 腹唄嗞 來調理高尿酸血症
2、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因、臨床表現與診斷治療方法有哪些?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全身性結締組織疾病的局部表現,呈多發性、對稱性關節炎。特徵是病程慢,關節痛和腫脹反復發作,關節畸形逐漸形成。常見的局部表現為關節隱痛和關節僵硬,早晨起床時特別明顯。關節呈梭形腫脹,有壓痛,活動范圍受限。晚期可表現為關節強直和畸形。
一、病因病機中醫學對該病早有精闢的記載,古代醫家所稱的「白虎歷節」、「痛風」、「痹」等都像這類疾病,認為多由風寒濕邪氣乘虛侵入人體,或素有蘊熱,風寒濕郁久化熱,留滯經絡,閉塞不通而成,若日久不愈,肝腎虧損,筋骨失於濡養,以致關節畸形僵硬。
二、臨床表現與診斷
1.臨床表現
(1)症狀:以小關節為主,多為多發性關節腫痛或小關節對稱性腫痛(單發者須認真與其他鑒別,關節症狀至少持續6周以上),晨僵。
(2)體征:受累關節腫脹壓痛,活動功能受限,或畸形,或強直,部分病例可有皮下結節。
(3)實驗室檢查:類風濕因子陽性,血沉多增快。
(4)X線檢查:重點受累關節具有典型類風濕性關節炎X線表現。
2.診斷對具備臨床症狀及體征的患者,或兼有類風濕因子陽性,或兼有典型X線表現者均可診斷。
三、辨證施治
1.風寒濕邪侵及經絡型
【辨證】關節疼痛、腫脹、晨僵,得溫或活動後症狀減輕。風偏勝者關節多竄痛;寒偏勝者疼痛較劇,遇寒冷加重;濕偏勝者腫脹明顯,酸楚重著。舌體正常或胖大,舌質淡紅或淡白,苔薄白或白膩,脈弦或弦滑或弦緊。
【施治】祛風散寒,除濕通絡。
【方葯】蠲痹湯加減:黃芪、牛膝、桑寄生各15g,姜黃、茯苓、當歸、赤芍各9g,防風、羌活、甘草各6g,秦艽12g,細辛3g。
【加減】見寒邪較重,疼痛較甚者,可加川烏、草烏以溫經散寒;風邪較重,以關節竄痛為主者,可加荊芥以祛風;見濕邪較重,以關節腫脹,肢體重著為主者,可加薏苡仁、蒼白術以除濕。
2.濕熱阻經,毒邪熾盛型
【辨證】關節腫脹微熱或紅腫灼熱,疼痛較甚,觸之加劇,活動不利,筋脈拘急,得熱痛劇,得冷痛減,身熱,體重乏力,納呆欲嘔。舌紅、苔白乾或黃膩或黃燥,脈滑數或沉數。
【施治】清熱利濕,解毒涼血。
【方葯】四妙散和犀角湯加減:犀角(水牛角15~30g代),梔子、黃芪、黃柏、蒼術各9g,大黃6g,海桐皮、威靈仙、薏苡仁各15g,忍冬藤15~30g。
【加減】若見壯熱煩渴加生石膏、知母以清熱止渴;見大便秘結者加大大黃用量,並加芒硝以瀉火解毒、通便;熱盛傷津者加玄參、生地、沙參以養陰生津;偏上肢者加桑枝、姜黃,偏下肢者加川牛膝以引葯直達病所。
3.痰瘀凝滯,筋脈痹阻型
【辨證】關節疼痛反復發作,僵硬變形,不得屈伸,關節周圍皮色黯滯,疼痛較劇,停著不移,或肢體重著,麻木不仁。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苔薄白或白膩,脈細澀或沉弦。
【施治】化痰祛瘀,舒筋通絡。
【方葯】二陳湯合活絡效應丹加減:半夏、陳皮、膽南量、白僵蠶、當歸各9g,茯苓12g,丹參15g,制乳香、制沒葯、五靈脂、全蠍各6g,大蜈蚣3條。
【加減】若見氣虛者加生黃芪、黨參;見關節腫脹僵硬、風痰明顯者加天麻、牙皂、白附子。
4.肝腎虧虛,邪氣留戀型
【辨證】痹證日久,關節腫脹畸形,不可屈伸,重著疼痛,肢體活動不便,筋脈拘急,形體消瘦,潮熱盜汗,持續低熱,或畏冷喜暖,遇勞遇冷加重。舌質淡或淡紅,苔薄或薄白而干,脈沉細數或沉細無力。
【施治】補益肝腎,祛風除濕。
【方葯】虎潛丸加減:虎骨(可用狗骨15g代替),杜仲、牛膝各15g,熟地、當歸、秦艽、自芍、鎖陽各9g,雞血藤、伸筋草各30g,姜黃、威靈仙各12g,桃仁、紅花各6g。
【加減】見潮熱盜汗,五心煩熱或持續低熱者加龜版、鱉甲;見畏寒肢冷,腰膝冷痛者加補骨脂、淫羊藿、骨碎補;見上肢痛甚者加羌活、桑枝,下肢痛甚加重牛膝用量,並加川木瓜以引葯直達病所;疼痛較劇屬寒濕過盛者加川、草烏。
四、輔助治療
1.成葯方
(1)風濕寒痛片(適用於早期類風濕性關節炎穩定期)。
(2)痹苦乃停片(適用於類風濕性關節炎屬於寒濕偏重者)。
(3)麝香丸(適用於類風濕性關節炎早期風寒偏盛者)。
(4)血痹大易丸(適用於類風濕性關節炎屬於風邪偏重)。
(5)防風丸(適用於類風濕性關節炎濕熱偏盛,證見關節疼痛,紅腫,微熱者)。
(6)痹隆清安片(適用於類風濕性關節炎偏於濕熱者)。
(7)石楠散(適用於類風濕性關節炎活動期)。
(8)燥濕化痰丸(適用於類風濕性關節炎屬於痰濕阻絡者)。
(9)虎骨丸(適用於經絡凝滯,骨節疼痛,筋脈攣急,遇陰寒痛甚者)。
(10)昆明山海棠片(適用於類風濕性關節炎各期)。
(11)益腎蠲痹丸(適用於類風濕性關節炎所致關節疼痛、腫大,屈伸不利者)。
(12)活血丹(適用於遍身骨節疼痛)。
2.驗方
(1)螞蟻、何首烏、熟地黃、人參、五味子各30g(適用於慢性類風濕性關節炎)。
(2)制烏頭(先煎)9g,桂枝6g,芍葯12g,穿山龍、地龍、黃芪、青風藤、鑽地風、僵蠶、烏梢蛇各15g,蜂房9g,甘草6g(適用於類風濕性關節炎各期)。
(3)牛蒡子90g,新豆豉(炒)、羌獨活各30g,為末,每服6g,白湯下(適用於歷節腫痛,風熱攻手指,赤腫麻木,甚則攻肩背兩膝,遇暑熱則大便秘)。
(4)血竭、硫黃末各30g,每次溫酒服3g(適用於風痛走注,兩膝熱腫者)。
(5)沒葯15g,虎脛骨(酥炙為末)90g。每服6g,溫酒調下(適用於骨節疼痛,晝夜不止)。
3.針灸療方主穴取大椎、身柱、至陽、筋縮、肝俞、腎俞、委中、太溪。上肢病變加天宗,下肢病變加秩邊。配穴,上肢病變加肩髃、曲池、陽溪、陽谷、陽池、八邪,下肢病變加內外膝眼、膝陽關、陽陵泉、足三里、昆侖。寒濕兼血瘀型,主穴用輕捻淺刺補法,背部督脈經刺絡拔罐。配穴用提插捻轉相結合瀉法、深刺;濕熱兼血瘀型,主穴用先深後淺徐疾瀉法,背部督脈經刺絡拔罐。配穴用提插捻轉相結合瀉法、深刺;氣血虧虛兼血瘀型,主穴用輕捻淺刺加足三里補法,背部督脈經刺絡不拔罐。配穴提插捻轉相結合瀉法、淺刺。每3天1次,10次為1個療程。
4.外治方
(1)生薑250g(取汁),乳香為末、沒葯為末各15g,麝香3g,真牛皮廣膠60g。先將薑汁並廣膠溶化,方下乳香、沒葯調勻,待少溫,下麝香成膏。攤貼患處(適用於風寒濕毒型者)。
(2)牛皮膠6g(水溶代膏),芸薹子、安息香、川椒(生用)、生附子各15g。共為細末,入膠中和成膏,備用。攤紙上,隨痛處貼之(適用於風邪走注疼痛,上下不定者)。
(3)生地、馬鞭草各250g,吳茱萸、白面各90g,骨碎補、龜版(酒炙)各120g,鱉甲(酒炙)3個,蒲黃60g。共為細末備用。用米粉、醋調葯末似膏子,火上溫熱,攤於疼處,用紙裹,候冷再烘,於避風處用(適用於一切風濕,走注疼痛)。
五、調護
(1)在急性發作時應卧床休息。
(2)遵醫囑服葯,消炎鎮痛葯應於飯後服用。有潰瘍病、胃腸出血史及其他胃腸病者應慎用消炎鎮痛葯。
(3)在疼痛減輕時,應進行有規律、有計劃的功能鍛煉,保持關節的活動范圍,保持肌力,防止畸形和肌萎縮。
(4)飲食應以高熱量、高營養的食物為主,食物應含高蛋白質、大量維生素、鈣和鐵質等。
(5)預防和及時治療各種感染。
(6)對於腫脹的關節,可用輕質夾板或支具固定,以防止關節攣縮畸形,減輕疼痛,促進炎症消退,改善功能。
(7)在關節固定期應積極進行肌肉舒縮鍛煉,並定期拆去固定物,作關節的功能鍛煉。
3、菊苣梔子茶的功效有哪些?
菊苣梔子茶的功效如下:
菊苣梔子茶對於平時火氣比較旺盛的人很有幫助,可以清熱解毒,並且還可以幫助排便消腫,對於改善黃疸特別有效。此外菊苣梔子茶還可以降尿酸。菊苣梔子茶可以有效緩解痛風引起的關節炎,對於腎臟損傷以及脾胃腫大的人也特別適用,有很好的改善作用。所以菊苣梔子茶可以改善痛風。
菊苣梔子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以及多種維生素和黃酮類物質。可以驅散風熱、清肺潤喉以及清肝明目的功效。菊苣梔子茶不僅可以解毒,還可調理脾胃,並且還有寧心安神的作用,對睡眠很有幫助,還能促進血液循環,平時適當服用可有效潤肺止咳。
4、梔子治腿疼嗎是骨膜性關節炎,喝梔子泡的水管用嗎
你好,這個只是有一定的效果,可以緩解疼痛,但是僅僅依靠梔子是不能從根源上解決問題的,還是需要做好消炎治療,必要時,可能還是需要手術的,一定要找個好點的醫院治療的。
5、腳扭傷用梔子外敷有用嗎
首先,傷後要避免繼續負重或行走,切忌由同伴在傷痛局部手法按揉。
可以用綳帶或寬膠布將患側足踝背伸90後輕度外翻位包紮固定,限制行走,並送醫院處理。
第二、對於症狀輕者,可在傷後即用冷水或冷毛巾外敷並抬高患肢。此時冷敷能使血管收縮,減輕局部充血,降低組織溫度,起到止血、消腫、鎮痛的作用。因此在急性扭傷後,應施行局部冷敷,並且越早越好。抬高患肢可加快血液、淋巴液迴流,不至於使血液瘀積於血管損傷處。
冷敷方法:將冷水浸泡過的毛巾放於傷部,每3分鍾左右更換一次,也可以用冰塊裝入塑料袋內進行外敷,每次20~30分鍾。夏季則可用自來水沖洗,沖洗時間一般在4~5分鍾左右,不宜太長。
第三、如果踝部扭傷已超過24小時,則應改用熱敷療法。此時熱敷能改善血液和淋巴液循環,有利於傷處淤血和滲出液的吸收。
熱敷方法:將熱水或熱醋浸泡過的毛巾放於傷處,5~10分鍾後毛巾已無熱感時進行更換。每天進行1~2次,每次熱敷約30分鍾即可。
關節扭傷後應及時處理,原則是制動和消腫散瘀,使損傷的組織得到良好的修復。關節積血較多者,應在無菌技術下及時抽出,以免後遺關節內粘連。韌帶斷裂或撕脫骨折而影響關節穩定者,需行手術復位修補,以免引起反復扭傷,關節軟骨損傷和創傷性關節炎。
6、吃什麼食物對關節炎有好處
乳癌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發病機理為與性激素紊亂有關。本病屬中醫學 「乳岩」范疇,現將乳癌的分型治療介紹如下。
熱毒瘀結型
症見乳房腫塊增大迅速,紅、腫、熱、痛,甚至潰爛翻花,滲液惡臭,大便秘結,小便短赤;或伴有發熱;舌質紅(或暗紅)、苔黃、脈滑數(或弦數)。
治則:清肝瀉火,解毒化瘀。葯用龍膽瀉肝湯合桃紅四物湯加減:龍膽草15克,梔子15克,當歸6克,柴胡15克,生地黃25克,鬱金12克(打碎),赤芍15克,全瓜蔞20克,象貝母12克(打碎),廣豆根6克,山慈菇15克,桃仁9克(打爛),紅花6克。隨證加減:腫塊痛劇者加王不留行15克,路路通15克以通絡止痛;發熱重者加蒲公英30克,紫花地丁20克,芙蓉葉15克,草河車15克以清熱解毒。此外本型還可口服醒消丸,每次3克,每天兩次。
肝鬱氣滯型
症見乳房腫塊初起,局部脹痛,痛牽兩脅,每當情緒激動時加劇;伴心煩易怒,口乾舌燥;舌質淡紅,苔薄白(或薄黃)、脈弦滑。
治則:疏肝理氣,化痰散結。葯用逍遙散加減:柴胡15克,鬱金9克(打碎),川楝子12克(打爛),當歸6克,菊花15克,橘葉12克,女貞子15克,枸杞12克,全瓜蔞30克,生地25克,熟地黃25克,山慈菇15克,八月札15克。隨證加減:脅痛劇烈者加香附9克,玄胡12克(打碎)以疏肝理氣;口乾者加天花粉30克,鮮蘆根30克以清熱養陰;失眠多夢者加首烏藤30克,炒棗仁15克,合歡皮15克以疏肝養肝。此外本型還可試服龍膽瀉肝丸,每次10克,每天兩次。
7、梔子治腿疼嗎是骨膜性關節炎,喝梔子泡的水管用嗎
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的人文山水·詩意長安園包括文杏館、竹里館、臨湖亭、桑園等,集中體現詩經、唐詩及王維《輞川集》中的中國傳統詩畫意境,並運用適當的筆墨塑造富有人文氣息的園林景觀,從而使人領略到深厚的文化韻味,展示秦地的滄桑歷史。園中有許多植物還使人從中感受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據了解在此園種植的有:松、竹、梅、菊、蔥蘭、荷花、茱萸、花椒、國槐、漆樹、香蒲、澤瀉、紅蓼、澤蘭、油松、圓柏、苦櫧、桑樹、青檀、山桃、山楸、杜梨、板栗、麻櫟、槲樹、榛樹、白榆、梓樹、蒙椴、構樹、白樺、梧桐、淡竹、枸骨、凌霄、木槿、郁李、酸棗、枸杞、杏梅、萱草、艾草、綬草、芍葯、錦葵、大豆、蕨類、獼猴桃、紫玉蘭、野豌豆、狼尾草、旋覆花、車前草、木姜子、白皮鬆、榆葉梅等,其中許多屬於傳統中葯。
這里的一草一木,都與中國古代最早、影響最廣的一部偉大詩集——《詩經》密切相關。《詩經》305篇,有135篇提到植物,據統計記載本草類生物291種。僅此園所見舉例如下:有種水生植物名荇菜,其葉片形似睡蓮而小巧別致,鮮黃色的絨邊五瓣花清雅無華,宛如一素衣少女在凌波照影,《周南·關雎》雲:「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而荇菜為龍膽科植物的全草,根莖可供食用,可做蔬菜來煮湯,柔軟滑嫩,在上古是美食;成分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1、維生素C、有機酸,功能清熱解毒,利尿消腫。主治癰腫瘡毒、熱淋、小便澀痛。湖畔的那一叢叢茂密蘆葦,古稱蒹葭,《秦風·蒹葭》雲:「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蘆葦為保土固堤植物,嫩時含大量蛋白質和糖分,為優良飼料;嫩芽也可食用;根狀莖稱「蘆根」入葯,性味甘、寒,功能清熱生津,除煩止嘔,主治溫病發熱、肺癰、胃火牙痛、嘔吐、鼻衄、口渴、淋病等。
8、骨關節炎吃什麼葯比較好
對於骨性關節炎服中葯效果還是非常不錯的,可以起到改善局部症狀的作用。臨床上對於關節炎中葯的配方還是比較多的,常用到的比如說川烏、馬錢子、乳香、梔子、多肽或者是蛋白肽,用法一般就是將上述葯物共煎,用三到四層的紗布蘸葯水外敷,外加塑料薄膜包紮,每天一次,每次四到8小時。
這個配方的功效主要還是祛風散寒,除濕除痹,活血通絡,消腫止痛。這個方子主要還是主治類風濕,風濕性關節炎,風濕寒性關節炎以及增生性關節炎引起的疼痛症狀效果還是非常不錯。
9、手指關節疼痛是怎麼回事
1 過度使用或輕微創傷:
在這些情況下手指的疼痛是很容易理解的,比如打籃球,被一個飛過來的籃球打中手指,就會出現疼痛等,這種情況,經過休息,同時也可以配合貼上享貼膏葯,能夠在6個小時以內緩解手指疼痛和手指腫脹,一般在使用享貼後一般6個小時以內就會好很多。然而,當籃球擊中手指,也有骨折的可能性。對於那些比較嚴重的,建議去醫院拍攝x光片看看是否有骨折的現象。
2 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主要表現為雙側關節疼痛,像是手指、手腕、膝關節、足關節等。除關節疼痛外,類風濕性關節炎還可發生「晨僵」現象,早晨起床後,關節僵硬常持續一個多小時,輕度活動後僵硬症狀緩解。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急性發作,一般的表現是,突然出現劇烈疼痛和腫脹,常伴有疲勞、食慾不振、體重減輕、全身疼痛和發燒等症狀,此時易與感染性關節炎混淆。若懷疑是類風濕性關節炎引起的手指疼痛,可去進行相關的檢查,同時可以配合膏貼治療,享貼裡面含有高純度的梔子干成分,能夠在6個小時以內明顯緩解關節疼痛,長期使用享貼,能夠有效修復關節疼痛和關節腫脹。
3 頸椎病引起的神經壓迫:
當頸椎病出現壓迫神經的時候,也可能引起手指疼痛和麻木的症狀,大家需要去醫院進行確診。
5 其他:
像是一些手指關節出現感染、痛風、骨關節炎、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多神經炎等疾病也可表現為手指疼痛。
以上就是關於手指疼痛可能是什麼原因的相關知識,如果自己或者是身邊的朋友們,出現了手指疼痛的現象,一定要叮囑朋友或家人,及時去診斷,確定病因,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