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雞關節炎怎麼治療
雞病毒性關節炎,又稱雞病毒性腱鞘炎,是由呼腸孤病毒引起的一種傳染病。其主要特徵為病雞腿部關節腫脹,腱鞘發炎,繼而使腓腸腱斷裂,從而導致雞行動不便,採食困難,甚至不能行動。
(1)流行特點
本病只發生於雞,5~7周齡的雞易感。病毒可通過呼吸道或消化道侵入雞體,在雞群中迅速傳播,一般多為隱性感染,不表現明顯症狀。
(2)臨床症狀
雛雞感染後發病多在3~4周齡以後,初期步態稍見異常,逐漸發展為跛行,跗關節腫脹,病雞喜坐在關節上,驅趕時才跳動。患肢不能伸張,不敢負重,當腱斷裂時,趾屈曲,病程稍長時,患肢多向外扭轉,步態不穩,這種症狀多見於大雛或成雞。病雞發育不良,貧血,消瘦,有時排白色稀便,體況長時間內不能恢復。
(3)病理變化
病變主要表現在患肢的跗關節,關節上下周圍腫脹,切開皮膚可見到關節上部腓腸腱水腫,關節腔充滿淡紅色透明滑膜液,如無細菌混合感染時,見不到膿樣滲出物,趾曲腱和腓腸腱周圍水腫,根據病程的長短,有的周圍組織可與骨膜脫離。大雛或成雞易發生腓腸腱斷裂。由於腱斷裂,局部組織可見到明顯的血液浸潤。如發生在換羽時期,可在皮膚外見到皮下組織呈紅紫色,關節液增加。慢性病程的雞(主要是成雞)腓腸腱增厚、硬化,和周圍組織粘著、纖維化,有的在切面可見到肌腱交接部發生的不全斷裂和周圍組織粘連,失去活動性,關節腔有膿樣、乾酪樣滲出物。
(4)防治措施
本病目前尚無有效療法,只能加強預防。①加強環境衛生管理,定期消毒雞舍,以防止病毒侵襲。②接種疫苗:接種疫苗主要用於種雞,可在開產前2~3周肌內注射油乳劑滅活苗,使雛雞獲得較多的母源抗體。此外,雛雞也可在2周齡時先接種一次弱毒疫苗,在開產前再注射一次油乳劑滅活苗。
2、關節炎疼痛如何緩解?如何治療好得快呢?
如果是輕微的骨關節炎疼復痛,可以通過葯物緩解,比如局部用葯以及全身性用葯、口服給葯都可以緩解骨關節制炎疼痛的症狀。除此之外,制動也就是休息非常重要,避知免關節繼續負重,再配合葯物、輸液或關節道腔內注射葯物等方式治療,症狀就會得到明顯改善。
3、關節炎怎麼治療好
你好,可以找中醫看看,開自然的中葯,無副作用和後遺症,對症的話效果最好
4、關節炎該怎麼治
關節炎一般選用葯物治療為主,在病情嚴重的時候運用抗生素治療。
原因分析
關節炎形成的原因特別復雜,一般和患者的免疫能力、內分泌紊亂、感染等有很大的關系;根據病情的不同還可以分為很多的種類。
舉措建議
在治療關節炎的時候生活中還要也要做好預防,避免生活環境潮濕防止病菌滋生侵襲關節;在飲食上要加強營養特別是鈣的補充,以免缺失微量元素出現關節炎;選擇科學的運動方式,避免關節損傷。
5、治療關節炎的最佳方法
就是簡單的關節炎沒事的,只要過幾年,經常鍛煉,做些保健治療,過幾年就可以好了。要是風濕和類風濕,是治不好的,只能緩解。也是保健治療。
6、烏骨雞的葯用價值是何時被發現的
烏骨雞產於我國,在我國歷史記載中可追朔到漢代就有飼養並作為葯用。馬王堆漢墓發掘出的制書《五十二病方》中,已有烏骨雞的專稱出現。同時對烏骨雞的葯用也作了記載:「病蠱者以烏雄雞並蛇放赤瓦鋪上,令雞蛇盡焦以酒粥佐而飲之」。晉代名醫葛洪在其《肘後備急方》中用烏骨雞作葯用不下數十處。特別指出烏骨雞作為主葯,配以中葯,用以治療驚邪恍惚之病。唐慎微在《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中,記載了烏骨雞的葯性:「烏雞氣味甘平,無毒」。宋代,已記載了對烏骨雞形態的描述。蘇軾在《物類相感志?禽魚》中記載:「烏骨雞,舌黑者則骨黑,舌不黑但肉黑。」烏骨雞因其骨、肉、皮均帶烏黑色,在我國和日本一般稱為烏骨雞。烏骨雞是葯用品種雞,歷來受人們的重視。以烏骨雞為主要原料製成的「烏雞白鳳丸」是馳名中外、主治婦科疾病的良葯。在我國,烏雞白鳳丸已有幾百年的歷史,遠銷國內外,深受海內外人士的歡迎。烏骨雞作為葯用是多方面的。在諸多疾病治療中應用也很廣,而烏骨雞幾乎全身各個部位均可入葯。近代,人們對烏骨雞作為葯用的研究不少,認為烏骨雞對劇烈性頭痛、產後頭痛、眩暈症、哮喘、腎炎等均有良好的治療效果。以烏骨雞作為主要原料,配以杜仲葉、六月雪等中葯,可治療風濕性關節炎。還有人研究用烏骨雞治療胰頭癌、癲癇、糖尿病、肝炎等。對於烏骨雞的羽毛,用來製作羽絨製品,可以出口換取外匯。烏骨雞糞是優質肥料,含有豐富的氮、磷、鉀,優於其它糞類,又是魚類的好餌料。用烏雞製作食品,更是營養豐富,對老年人、兒童健康大有益處。
7、烏頭燉烏雞的葯用價值?
烏頭的功效:
烏頭為毛茛科植物烏頭,有大毒,別名:草烏、附子花、金鴉、獨白草、雞毒、斷腸草、毒公、奚毒等。母根叫烏頭,為鎮痙劑,冶風庳,風濕神經痛。側根(子根)入葯,叫附子。有回陽、逐冷、祛風濕的作用。治大汗之陽、四肢厥逆、霍亂轉筋、腎陽衰弱的腰膝冷痛、形寒愛冷、精神不振以及風寒濕痛、腳氣等症。
別名:草烏、附子花、金鴉、獨白草、雞毒、斷腸草、毒公、奚毒等。
烏頭:祛風除濕、溫經止痛的功效,一主治風寒濕痹、關節疼痛、心腹冷痛、寒病作痛等,需炮製後方可內服。生烏頭酊外用能刺激皮膚,用作止痛劑。
附子:回陽救逆,補火助陽,逐風寒濕邪。用於亡陽虛脫,肢冷脈微,陽痿,宮冷,心腹冷痛,虛寒吐瀉,陰寒水腫,陽虛外感,寒濕痹痛。
草烏:祛風除濕,溫經止痛。用於風寒痹痛,關節疼痛,心腹冷痛,麻醉止痛。
烏頭的作用:
烏頭為散寒止痛要葯,既可祛經絡之寒,又可散臟腑之寒。然其有大毒,用之宜慎。
適應症:烏頭能散經絡之寒而止痛,適用於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如烏頭湯治歷節病,散臟腑之寒而止痛,適用於寒邪所致心腹疼痛,如第九篇烏頭赤石脂丸治心痛,第十篇赤丸治腹滿痛,大烏頭煎、烏頭桂枝湯治寒疝腹痛。
烏頭除單獨為方外,多與它葯配伍使用。有相輔相成配伍者,如烏頭赤石脂丸,方中大辛大熱之烏頭為主葯,逐寒止痛,與大辛大熱之附子、蜀椒、乾薑合用,相輔相成,以加強其溫陽逐寒止痛之力;也有相反相成配伍者,如治寒飲上逆腹痛的赤丸方中,烏頭與相反葯半夏同用,相反相成,以增強散寒化飲降逆之功。
功效
在唐朝,烏雞被當作丹葯(maifengdanyao)的主要成份來治療所有婦科疾病。明朝著名的本草綱目說明泰和烏雞是婦科病的滋補及滋養品。中國科學院的研究顯示烏雞有特效的營養及醫葯價值。這是因為武山的罕有天然環境尤其是武山的泉水富含多種礦物質。而烏雞則喝那泉水,吃野生的草糧以及小蟲為生,所以它也吸收了精華。
現代醫學研究,烏雞內含豐富的黑色素,蛋白質,B族維生素等18種氨基酸和18種微量元素,其中煙酸、維生素E、磷、鐵、鉀、鈉的含量均高於普通雞肉,膽固醇和脂肪含量卻很低。烏雞的血清總蛋白和球蛋白質含量均明顯高於普通雞。烏雞肉中含氨基酸高於普通雞,而且含鐵元素也比普通雞高很多,是營養價值極高的滋補品,被人們稱烏雞是「黑了心的寶貝」。所以,烏雞是補虛勞、養身體的上好佳品。食用烏雞可以提高生理機能、延緩衰老、強筋健骨。對防治骨質疏鬆、佝僂病、婦女缺鐵性貧血症等有明顯功效。《本草綱目》認為烏骨雞有補虛勞羸弱,制消渴,益產婦,治婦人崩中帶下及一些虛損諸病的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