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治療幽門螺旋桿菌引起的潰瘍應該用什麼抗生素?
一般的治療原則是以抗生素為主,輔加抑酸劑(鉍劑),常用抗生素羥氨苄青黴素、慶大黴素、克拉黴素和阿莫西林等。患者到醫院檢查後,應按照醫生的指導堅持服葯,並及時檢查療效。認為抗HP較好的葯物有:枸櫞酸鉍鉀(德諾)、阿莫西林(羥氨苄青黴素)、甲硝唑(滅滴靈)、氟哌酸(諾氟沙星)、紅黴素、 四環素、呋喃唑酮(痢特靈)、鏈黴素和慶大黴素等。目前,對慢性胃炎的抗菌治療,學者們推崇三聯療法(即三種抗HP葯物同時應用),此種方法療效最好,已得到廣泛的臨床驗證。現介紹最常用的三聯療法如下:葯物組合、劑量和用法:(1)枸櫞酸鉍鉀240mg+阿莫西林750mg+甲硝唑400mg。(2)枸櫞酸鉍鉀240mg+紅黴素500mg+甲硝唑400mg。(3)枸櫞酸鉍鉀240mg+四環素500mg+甲硝唑400mg。任選上述一組葯物服用,每種葯物按以上劑量一日2次服(上下午各1次),7~14日為一療程。一療程結束後,要繼續單獨服用枸櫞酸鉍鉀6周,劑量和用法同前。
2、幽門螺旋桿菌到底是如何引起潰瘍病的
幽門螺桿菌致胃十二指腸黏膜損傷的機制十分復雜,目前主要有以下5種學說。
1.漏屋頂學說
Goodwin把存在炎症的胃黏膜比喻為漏雨的屋頂,由於黏膜受損,導致H+(酸雨)反向彌散,黏膜進一步損傷,潰瘍形成。在給予抑酸葯治療後,胃酸抑制,潰瘍癒合,但只能獲得短期的療效,因為終究沒有把漏雨的屋頂修好,沒有改變潰瘍病的病程。
消化性潰瘍的自然病程中潰瘍復發率>70%。如果針對於炎症及潰瘍有關的幽門螺桿菌治療(根除幽門螺桿菌),則潰瘍不易復發。所以只有通過黏膜修復即修好屋頂才能長期防雨,即達到潰瘍病治癒的目的。
2.促胃液素相關學說
Levi提出幽門螺桿菌分泌的尿素酶可將尿素水解產生氨,氨在幽門螺桿菌周圍形成的氨雲可使胃竇部pH值增高,反饋性引起促胃液素分泌增加,從而使胃酸分泌增加,這在十二指腸潰瘍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3.胃上皮化生說
幽門螺桿菌通過定植於十二指腸內的胃化生上皮,引起黏膜損傷並導致十二指腸潰瘍形成。
十二指腸胃上皮化生是幽門螺桿菌定植並導致潰瘍形成的先決條件。幽門螺桿菌釋放的毒素、破壞性的酶類及其激發的免疫反應導致十二指腸炎症的產生。由於炎症黏膜對其他致潰瘍因子的攻擊耐受力下降,導致潰瘍的發生,或者重度炎症本身導致潰瘍產生。在十二指腸內,幽門螺桿菌僅在胃上皮化生部位附著定植,此為本學說的一個有力證據。
4.介質沖洗學說
已經證實幽門螺桿菌感染導致多種炎性介質的釋放,包括空泡毒素、乙醛、血小板活化因子、白細胞介素等,這些炎性介質在胃排空時沖至十二指腸而導致十二指腸黏膜損傷。
加上幽門螺桿菌可以定植在有胃上皮化生的十二指腸黏膜,這就解釋了幽門螺桿菌主要存在於胃竇但可以導致十二指腸潰瘍的發生。
5.免疫損傷學說
幽門螺桿菌通過免疫機制導致潰瘍的產生。
此學說認為黏膜損傷是未能根除幽門螺桿菌而引發的持續免疫反應的結果。幽門螺桿菌可導致從急性炎症反應到體液及細胞免疫等一系列免疫反應,並導致黏膜損傷的發生。
3、幽門螺旋桿菌引起潰瘍病,可以吃這個益生菌嗎?
幽門螺旋桿菌引起潰瘍病,在消化內科醫生指導下口服粘膜保護劑、質子泵抑制劑、和有殺滅幽門螺桿菌作用的抗生素,一般不需要服用益生菌。
4、幽門螺桿菌吃什麼葯能根治
國內根治幽門螺桿菌變得越來越難,究其原因,還是抗生素的濫用造成的。目前治療幽門螺桿菌的最有效方案是四聯療法,也就是:一個質子泵抑制劑,常用葯為蘭索拉唑,奧米拉唑;兩個抗生素,常用葯有,阿莫西林,克拉黴素,甲硝唑,呋喃唑酮;一個鉍劑,常用葯為拘櫞酸鉍鉀。療程一般為10~14天,副作用之下,服葯期間病人往往痛苦不堪。所以一定要保護好我們的口腔和胃部,避免幽門螺桿菌感染!
怎麼才能避免幽門螺桿菌感染呢?
1、注意口腔衛生,早晚認真刷牙,使用專業清幽抗菌牙膏,從口腔源頭消滅幽門螺桿菌。
2、分餐制,日常盡量使用公筷公勺,避免交叉感染。
3、食品衛生要做好,盡量少去大排檔等不衛生的場所吃飯。
希望能採納!
5、幽門螺桿菌吃什麼葯?
一般甲硝唑片就可以解決問題了.但胃不太好的話請飯後服用.
另外,在飲食上買點西蘭花吃一吃.(醫學證明,西蘭花可以輔助滅殺幽門螺桿菌)
注意:在幽門螺桿菌全部滅殺前一定不要大量喝酒.酒容易輔助幽門螺桿菌損傷胃黏膜.
6、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起的胃潰瘍,應該怎麼治療?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導致胃炎等疾病最常見的病因,如果有感染需要考慮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三聯療法,臨床上通常是使用阿莫西林、克拉黴素加質子泵抑制劑,需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平時的飲食需也要多加註意,清淡飲食,三餐規律,不要吃過於堅硬、過酸、過涼的食物,不要喝酒,養胃可以適當補充功能性益生菌,保持良好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