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關節炎 > 膝關節炎自查

膝關節炎自查

發布時間:2020-08-25 07:29:34

1、膝關節檢查的步驟是怎樣的?

膝關節由股骨下端、脛骨上端和髕骨以及附著上面的韌帶和肌肉組成。腓骨上端不直接參與關節的結構,僅供側副韌帶和股二頭肌腱之附著。膝關節包括股脛和股臏兩個關節,前者有內、外側半月板和膝前後交叉韌帶間隔。

視診:畸形。有內翻和外翻、屈曲和反屈等畸形。除可測量角度外,膝內翻時,雙踝靠攏,兩股骨內髁之間的距離可作參考;同樣,膝外翻時,兩股骨內髁靠攏,兩踝之間的距離反映畸形的程度。

股四頭肌萎縮。對比兩側股四頭肌,當主動伸膝時,萎縮肌肉較細,尤以股內側肌為明顯。

腫脹和腫塊。關節外腫脹多位於髕骨前方,比較局限。關節內腫脹較廣泛,髕骨側窩和髕上囊隆起,髕骨被浮時,甚至整個關節肥厚腫大;股骨或脛骨內、外髁部局限性膨隆,常屬骨腫瘤所致;窩部的膨隆多屬囊腫或軟組織瘤;關節前方局限性腫脹腫塊,位於關節間隙附近的可能是半月瓣囊腫,位於脛骨結節處骨骺炎所致;菱形腫脹為肥厚的關節囊合並上下萎縮的肌肉,常因膝關節結核和類風濕關節炎所致。

皮膚紅腫和靜脈怒張可因急性炎症或惡性腫瘤引起。

觸診:壓痛點。多位於關節間隙或韌帶附著點如股骨內、外髁側方,脛骨內髁側方,脛骨結節等。有時按壓髕骨引起疼痛或摩擦音。

腫塊常合並壓痛,軟性者可有波動,有時能觸及搏動。

仔細檢查有無滑動的關節游離體。

骨折時,如髕骨或股骨髁上骨折等可觸及移位的斷端、異常活動和骨擦音。

聽診:對腫塊,尤其是位於窩部者,應作聽診,尋找有無血管雜音,有時應考慮動脈瘤或動靜脈瘺。

活動:被動活動檢查關節活動范圍。膝伸直為0度,膝屈曲至30度位,活動范圍150度。在活動過程中有時可聽到響聲,一種為彈響,可因盤狀軟骨或肥厚的肌腱摩擦骨突而來;另一種為捻發音或摩擦音,常屬髕骨和股骨軟骨面相研磨而來。若有連續音且有疼痛時,則屬髕骨軟化症體征。有時屈膝時髕向外脫位。

主動活動測量股四頭肌伸膝力和部肌屈曲膝力。有時也聽到彈響或骨擦音,或見到髕骨向外側脫位。

2、膝蓋疼要做什麼檢查?

建議:1)對於伴有發熱及多關節疼痛的患者應查血常規、血沉及C反應蛋白檢查,以排除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和感染性關節炎,骨關節炎患者的血常規檢查無異常改變,但伴有急性滑膜炎的患者可表現為輕度的異常。2)影像學檢查①X線片:關節的X線片可記錄病變在大體方面的異常,反映關節損傷程度、病變進展范圍及對治療的反應,這是骨關節炎患者的常規檢查項目;②CT:CT檢查的分辯率高,對軟組織、骨與關節都能清楚顯示,對普通X線片不易清晰顯示部位的骨關節炎如脊椎小關節、骶髂關節部位病變的診斷具有較高的價值。③磁共振檢查(MRI):MRI對骨、關節軟骨、半月板、韌帶、滑膜及關節積液均可清晰顯示。3)關節滑液檢查,從關節滑液可發現關節積血、微生物和尿酸鹽結晶,對創傷性關節炎、感染性關節炎和痛風性關節炎具有確診價值,特別是對一些單關節炎難以診斷時,有時需要行關節腔穿刺抽取滑液檢查。4)關節鏡與滑膜活檢,關節鏡可視之病變,並可切取滑膜組織用以病理檢查,還可在關節鏡下做一些治療如游離體摘除和滑膜切除等。

3、膝關節疼痛要做什麼檢查

?當膝關節受傷後,患者簇都會出現關節腫脹、疼痛、活動受限等問題,從而嚴重影響了廣大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那麼呢? 1、臨床表現:膝關節退行性病變也稱骨性關節炎。最早的主訴是關節疼痛,或持續性純痛,或活動時突然刺痛,關節活動受限,時有局部腫脹。一般無明顯的全身症狀。 2、X線檢查:顯示關節間隙狹窄、軟骨下板緻密,關節邊緣和關節內骨性結構尖銳,並有骨刺形成。在鄰近關節面的骨端松質骨內可見多數囊腫改變。骨質疏鬆和軟組織腫脹一般是輕的,有時見游離體。 恆安中醫院作為首都地區獨具專業特色的骨病診療機構,醫院自成立以來,始終以三甲醫院的標准要求自己,自建院之初,就以「恆久的愛,安康的您」為使命,堅持「專科、專病、專治」診療特色,為每一位骨病患病提供科學、專業、高效的診療。

4、膝關節炎需要做什麼檢查可以確診

膝關節炎應該做的檢查:膝關節退行性變,關節軟骨磨損變薄後繼發的骨質增生,可以去醫院拍個膝關節X光片確診一下,這種病一般表現為關節疼痛,特別是上下樓時疼得更厲害,久坐站起時關節僵硬邁不動步,早晨起床時關節僵硬不靈活,嚴重者需扶床邊反復幾次才能離床行走,還有腿展開

5、檢查出膝蓋是退行性關節炎,這怎麼回事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老年人最常見的一種關節疾病,也是引起老年人殘疾最主要的原因,嚴重影響著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患者十分苦惱。所以積極防治這種疾病是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不可等閑視之。

1.盡量避免身體肥胖,防止加重膝關節的負擔,一旦身體超重,就要積極減肥,控制體重。

2.注意走路和勞動的姿勢,不要扭著身體走路和幹活。避免長時間下蹲,因為下蹲時膝關節的負重是自身體重的3~6倍,工作時下蹲(如汽車修理工、翻砂工)最好改為低坐位(坐小板凳),長時間坐著和站著,也要經常變換姿勢,防止膝關節固定一種姿勢而用力過大。

3.走遠路時不要穿高跟鞋,要穿厚底而有彈性的軟底鞋,以減少膝關節所受的沖擊力,避免膝關節發生磨損。

4.參加體育鍛煉時要做好准備活動,輕緩地舒展膝關節,讓膝關節充分活動開以後再參加劇烈運動。練壓腿時,不要猛然把腿抬得過高,防止過度牽拉膝關節。練太極拳時,下蹲的位置不要太低,也不要連續打好幾套,以防膝關節負擔過重發生損傷。

5.騎自行車時,要調好車座的高度,以坐在車座上兩腳蹬在腳蹬上、兩腿能伸直或稍微彎曲為宜,車座過高、過低或騎車上坡時用力蹬車,對膝關節都有不良的影響,應加以克服。

6.膝關節遇到寒冷,血管收縮,血液循環變差,往往使疼痛加重,故在天氣寒冷時應注意保暖,必要時戴上護膝,防止膝關節受涼。

7.有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人,盡量少上下樓梯、少登山、少久站、少提重物,避免膝關節的負荷過大而加重病情。

8.有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人,既要避免膝關節過度疲勞,又要進行適當的功能鍛煉,以增加膝關節的穩定性,防止腿部的肌肉萎縮,這不僅能緩解關節疼痛,還能防止病情進展,不要認為只有休息不活動,才能保護好患病的膝關節。據研究,有膝關節炎的人,游泳和散步是最好的運動,既不增加膝關節的負重能力,又能讓膝關節四周的肌肉和韌帶得到鍛煉。其次,仰卧起坐、俯卧撐、橋形拱身以及仰卧床上把兩退抬起放下的反復練習、模仿蹬自行車,都是病人最好的運動。

9.在飲食方面,應多吃含蛋白質、鈣質、膠原蛋白、異黃酮的食物,如牛奶、奶製品、大豆、豆製品、雞蛋、魚蝦、海帶、黑木耳、雞爪、豬蹄、羊腿、牛蹄筋等,這些既能補充蛋白質、鈣質,防止骨質疏鬆,又能生長軟骨及關節的潤滑液,還能補充雌激素,使骨骼、關節更好地進行鈣質的代謝,減輕關節炎的症狀。

10.在治療方面,膝關節一旦出現疼痛,就要積極治療,採取熱敷、理療按摩等簡易療法,便可控制症狀,如疼痛仍止不住,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消炎痛、炎痛喜康、扶他林、布洛芬、芬必得等。同時外用一些止痛的噴劑及膏葯。葡立膠囊(氨基葡萄糖)對這種病有一定的效果,需要長期服用方能見效。如果通過葯物治療仍不好轉,而且影響行走及日常生活,可到大醫院用關節鏡技術治療,也可做關節置換術,以恢復關節功能及保持良好的生活質量。

6、膝關節酸痛需要做什麼檢查

建議:1)對於伴有發熱及多關節疼痛的患者應查血常規、血沉及C反應蛋白檢查,以排除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和感染性關節炎,骨關節炎患者的血常規檢查無異常改變,但伴有急性滑膜炎的患者可表現為輕度的異常。 2)影像學檢查①X線片:關節的X線片可記錄病變在大體方面的異常,反映關節損傷程度、病變進展范圍及對治療的反應,這是骨關節炎患者的常規檢查項目;②CT:CT檢查的分辯率高,對軟組織、骨與關節都能清楚顯示,對普通X線片不易清晰顯示部位的骨關節炎如脊椎小關節、骶髂關節部位病變的診斷具有較高的價值。③磁共振檢查(MRI):MRI對骨、關節軟骨、半月板、韌帶、滑膜及關節積液均可清晰顯示。 3)關節滑液檢查,從關節滑液可發現關節積血、微生物和尿酸鹽結晶,對創傷性關節炎、感染性關節炎和痛風性關節炎具有確診價值,特別是對一些單關節炎難以診斷時,有時需要行關節腔穿刺抽取滑液檢查。 4)關節鏡與滑膜活檢,關節鏡可視之病變,並可切取滑膜組織用以病理檢查,還可在關節鏡下做一些治療如游離體摘除和滑膜切除等。

7、關節炎的確診一般要做什麼檢查?

你好,這個疾病的確診並不困難,一般以觀察為主,再配以CT,x線等即可,我查了一下上_海西_郊骨_科的官網,以下僅供參考。
1一般檢查觀察病人步入診察室非常重要.
2 關節檢查建議檢查所有關節即使是症狀局限於少數關節因為無症狀的關節在檢查時可可存在關節炎體征.
3.實驗室檢查應該與患者的臨床表現相符合因為整套的篩選實驗檢查沒有什麼意義.
4.影像學檢查B超X線攝片CTMRI等.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與膝關節炎自查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