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腸病性關節炎有何特徵
顧名思義,腸病性關節炎的基本病變在腸道,因此大部分病人都有炎症性腸病的臨床表現,包括腹痛、腹瀉、黏液、膿血便等消化道症狀,以及發熱、消瘦等全身表現。
大多數病人的腸道症狀發生在關節病變之前或兩者同時發生,有的病人則關節病變發生於腸道病變前幾年。約17%—20%腸病性關節炎病人發生周圍性關節炎,表現為少數關節、非對稱性、一過性和遊走性,以及復發和消退交替出現。大關節和下肢關節受累此小關節和上肢關節受累多見。臘腸指(趾),肌腱端病,尤其跟腱炎和跖底筋膜炎均可見。克羅恩病關節炎並可見到杵狀指(手指呈鼓錘狀)和骨膜炎。
據報道,約20%酌腸病性關節炎病人發生脊柱炎及骶髂關節炎。主要表現為腰背、胸、頸或臀部疼痛,腰和頸部運動受限及擴胸度減少。其病變的病程和腸病病程不平行。腸病手術治療並不影響脊柱炎和骶髂關節炎的病程。HLA-B27(人類白細胞抗原-B27)陽性率佔50%-60%。
此外,部分炎性腸病病人還可出現結節性紅斑、網狀青斑、血栓性靜脈炎和小腿潰瘍等皮膚、黏膜、漿膜和眼部等病變。
腸病是腸病性關節炎的基礎,治療時理所當然地應首先控制腸病。非甾體類抗炎葯消炎痛、怡美力、樂松、莫比可等可改善關節症狀,但要注意葯物對已有病變腸道的副作用。柳氮磺毗啶對潰瘍性結腸炎、周圍性關節炎及脊柱炎都有治療作用,可謂一舉兩得。皮質激素可以控制腸病及減輕周圍關節炎,但對脊柱炎和骶髂關節炎無效。
3、髖關節炎吃葯可以治好嗎?
關節炎症普通的廣譜消炎葯很難到達,因為裡面主要是積液和韌帶,血管很少,所以一般口服葯是達不到效果的。
髖關節有一定的麻煩,也就是封閉打不進去,所以最好的辦法還是手術,將炎症組織挖去。手術確實很痛苦!如果你現在尚能忍受,並且病情沒有惡化的跡象,可以選擇不治療,因為關鍵炎症不會蔓延。就在狹小的范圍,但是要注意如果累及股骨頭,就一定要手術了。
4、青年人會得關節炎嗎
病情分析:
你好,關節炎的病因復雜,主要與炎症、自身免疫反應、感染、代謝紊亂、創傷、退行性病變等因素有關。
指導意見:
這與在電腦前工作沒有關系,從事電腦工作不會引發關節炎,年輕人也可以出現關節炎,如類風濕性關節炎可以見於少年兒童等。
5、類風濕因子陽性是不是類風濕關節炎?
最近不少患友詢問一些有關類風濕因子方面的問題,他們往往可能有一些的關節痛症狀,去當地醫院做了一些檢查,如類風濕因子、血沉、C反應蛋白(CRP)等等。他們的問題是:類似這種情況,例如有關節痛,類風濕因子陽性,能不能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呢?類風濕因子首先是在
類風濕關節炎
的病人體內發現的,因此被命名為類風濕因子,但這一命名也可能誤導了不少人,認為一旦類風濕因子陽性,就可能是患了類風濕或類風濕關節炎。那麼,首先我要告訴大家的是,僅僅靠類風濕因子陽性與否,並不能診斷是否患了類風濕或類風濕關節炎。
那麼什麼是類風濕因子呢?它實際上也是人體內產生的一類蛋白質分子,這種分子稱為自身抗體,它們是由身體內的免疫系統產生的。本來這類抗體分子應該針對外來損害我們人體的一些微生物,如細菌、病毒等,但是由於我們免疫系統的進化尚不完美,在殺細菌和病毒的時候,往往會產生一些細胞或分子,誤傷人體健康的細胞或器官。因此,人們在感染時常常有一過性的這類抗體增高,但當感染過去後,很快會恢復正常。
因此,類風濕因子常常在很多感染性疾患如細菌、病毒感染的患者,還有一些免疫系統中淋巴細胞的疾病的患者體內升高。甚至吸煙也可以導致類風濕因子升高,老年人體內類風濕因子升高的也不少。當然,一些由於免疫系統出現了問題而導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類風濕關節炎、乾燥綜合征、系統紅斑性狼瘡、系統性血管炎等患者的體內,類風濕因子也有明顯的升高。由此可見,類風濕因子升高的原因有很多,要仔細鑒別,才能做出診斷,而不是僅憑類風濕因子升高一項指標,即診斷類風濕關節炎,而下葯治療,那樣就比較危險了。當然了,類風濕因子陰性也不能肯定就沒有患類風濕關節炎。
那麼,如果在醫院或者在體檢中發現類風濕因子陽性,應該怎麼辦呢?我認為,第一是不要害怕、要有信心,第二是要重視,第三是要正規治療。為什麼呢?如前所述,類風濕因子陽性的疾病很多,有些是一過性的,過一段時間就好了,即使真的患了風濕免疫性疾病或其它疾病,根據現在的醫療條件,絕大多數都是可以治療的,因此對疾病不要害怕,要有信心。第二要重視,這點非常重要,如果查出類風濕因子陽性,表明您的身體什麼地方出了狀況,因此要盡快查出病因。有些人工作忙、沒有時間,或者自己掉以輕心,或者滿足於在隨便哪一些葯控制一下症狀,而不去正規醫院的風濕免疫科進行檢查,這些都是不對的。因為,這樣可能將小病拖成大病,可治療的病演變成難以治療的病。第三一定要正規治療,因為風濕免疫病的原因是我們身體內的免疫系統出了問題,必須要使用免疫抑制劑,經過長時間的調整才可能使免疫系統恢復正常。而風濕免疫學是一個新興的臨床醫學學科,很多醫院即使是三級甲等醫院還沒有風濕免疫科,在其它非風濕免疫學科進行治療也是可以的,但在一些小的醫療機構,非風濕免疫專科治療可能在細節上不是那麼到位。因此,建議查出類風濕因子陽性的患者盡早到正規醫院的風濕免疫科檢查,從而達到早發現、早治療、早健康的目的。
6、輕微痛風關節痛可以治癒嗎
可以有效控制的。
據統計,我國約有210萬至940萬痛風患者,數量龐大。痛風已儼然與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肥胖等代謝性疾病一樣,成為現代社會的一個頑疾。實際上,痛風往往與上述疾病伴發,增加了患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那麼,痛風怎麼來的,如何有效避免痛風,又如何更好地治療管理痛風呢?
第一什麼是痛風?
痛風是血液中的尿酸鹽在關節腔沉積導致關節出現紅腫熱痛的炎症。痛風這個名詞很好地形容了患者的表現。首先是疼痛來如風,之前可能沒有什麼徵兆,疼痛很快就發作起來了;其次是真的「痛瘋」了,很多痛風患者都描述過想把疼痛部位給砍掉,可見疼痛有多厲害。
第二尿酸鹽為什麼會到了關節腔里?
尿酸鹽在關節腔沉積主要是因為血液中尿酸濃度過高所致。那麼尿酸又是從哪來的呢?尿酸是從細胞DNA成分中的嘌呤代謝產生的。我們血液中的尿酸有20%來自攝入食物中的嘌呤,其餘的都是自己體內新陳代謝產生的。
第三尿酸濃度升高的原因是什麼?
我們在攝入和產生尿酸的同時,也會排出尿酸,正常時能維持平衡。當排出減少或者攝入產生增多時,就會出現尿酸水平升高。不得不說,尿酸濃度過高90%的原因是排出減少。
第四尿酸升高還會造成什麼危害嗎?
有人可能會覺得痛風盡管痛,但治療幾天就好了,沒什麼太大危害吧。但痛風發作時不敢動,而長期痛風會導致關節畸形,某種意義上相當於殘疾,是很影響生活質量的。另外,尿酸高還容易形成腎結石,造成腎功能損傷甚至腎衰。如前所述,痛風尤其是在女性中還會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第五怎麼預防痛風?
調節生活方式是最重要的辦法,包括減重、少吃富含嘌呤的食物、限制酒精攝入(每天不超過1兩白酒)。簡單地說吧,就是「管好你的嘴,邁開你的腿,看好你的腰圍」。另外,控制伴隨痛風的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也很重要。不過這幾類疾病通過上述改變生活方式的做法也能得到改善。
第六哪些食物富含嘌呤?
既然嘌呤是細胞內DNA的成分,那麼一般來說,細胞越密集,所含嘌呤就越多。具體來說,動物內臟(尤其是腦、肝、心、腎),海產品(尤其是海魚、貝殼類)含量最高;其次是魚蝦、肉類、豆類;而各種谷類、蔬菜、水果、牛奶、雞蛋含量較低。注意,不要把嘌呤含量與蛋白質含量混為一談。
第七萬一痛風發作怎麼辦?
在痛風發作時不要試圖去用葯降低血中尿酸水平,因為這樣反而會加重痛風。正確的做法是給予止痛抗炎葯。能用的就目前就三大類:一是解熱鎮痛葯,包括布洛芬800mg一天3至4次,或吲哚美辛25-50mg一天4次;二是秋水仙鹼,從1mg開始,然後每1-2小時吃0.5mg,24小時總量不超過6mg;三是激素類,可關節腔內給葯,也可口服潑尼松20-30mg,每天一次,10-14天內逐漸減量。使用這些葯物的時候應注意其副作用。
第八痛風消退後怎麼辦?
痛風消退後就應該降尿酸治療了。最常用的葯物包括丙磺舒、別嘌醇、非布司他。這些葯物中,丙磺舒是促尿酸排泄的,但會增加腎結石的風險,不能用於已有腎結石的患者中;別嘌醇是抑制尿酸生成的葯物,性價比最高;非布司他也是抑制尿酸生成,長期服用幾乎可杜絕痛風的再發作,還可使七成患者已形成的痛風石溶解,安全性也有保障,但價格偏貴。要根據個人的情況選擇合適的葯物。
第九痛風應該怎麼管理?
最主要的是維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在服葯期間定期復查血常規、肝腎功能、尿酸水平。在維持尿酸水平<6mg/dL(約為360μmol/L)的同時,也保持肝腎功能正常就行了。
世界衛生組織對疼痛做過聲明,認為無痛是基本人權,我們希望痛風越來越少,盡量減少痛風的發作,避免痛風帶來的長期傷害。
-------------------
7、髖關節炎能治好嗎
髖關節炎能治好。這個髖關節炎分程度不同,原因不同而治療不同的。有一過性的髖關節滑膜炎,這個休息就可以恢復,有感染性的化膿性髖關節炎,這個是需要抗感染治療的,還有年齡大了的髖關節骨性關節炎,這個到最嚴重的時候,可以做髖關節置換手術治療的,還有骨折後的創傷性髖關節炎,也是可以手術治療好的。
8、風濕性關節炎能不能吃梨子
關節炎症不要吃過於寒涼食物,梨子適量,不要過多,因為梨子性質還是比較涼的,但是他又有滋陰養血作用,所以對於肺陰虛咳嗽效果較好,此病是可以多吃一些水果的,所以梨子也是可以吃的,建議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