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關節炎 > 骨關節炎艾蒿

骨關節炎艾蒿

發布時間:2020-08-24 08:46:55

1、艾草的主治什麼病

艾葉在中醫上性溫,味苦、辛,功效為溫經止血,散寒止痛,祛濕止癢,安胎。主治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妊娠下血、胎動不安、月經不調、痛經、心腹冷痛、泄瀉久痢、帶下、濕疹、痛瘍、疥癬。 主要臨床上,艾葉的用途可分為外用和內服兩類。其中外用以火灸為著名,而內服用途甚廣,其在婦科病中的應用最為引人注目,主要也是用在婦科病上。艾葉具有抗菌、增強網狀上皮細胞的吞噬、平喘、抗過敏性休克、鎮咳、祛痰、縮短凝血時間、利膽和興奮子宮等作用。因此,艾葉泡水喝的療效不好,達不到抗菌、消炎的作用

2、艾草治骨膜炎

風濕關節炎,經腿疼聽說艾草能治腿疼,買艾炙盒,熏十目前止疼,我想幾肯定看效要期做.

3、艾草能治療哪些疾病

1.艾葉炒炭可用於止血,可用治虛寒性月經過多,崩漏帶下,妊娠胎漏,如膠艾湯。

2.艾葉搗絨,製成艾條、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溫煦氣血。
3.艾葉煎湯外洗可治濕瘡疥癬,祛濕止癢。
4.艾葉熏蒸可治療黴菌性陰道炎。艾葉用水慢慢的熬煮,將沸湯和渣盛在小桶里,於小桶上放可以坐的東西直接坐在上面蒸半小時。要盡量把水煮沸,窗戶關牢,人一定要出大汗才行。
5.艾葉泡腳可以強身健身; 防治神經軟弱和失眠;防治高血壓;防治風濕關節炎;防治腿腳麻痹;
6.防治糖尿病; 防治感冒; 美容減肥; 防治腦溢血和腦血栓;取除疲倦感。
艾葉的作用與功效
1、理氣血
艾葉逐寒濕,溫經,止血,安胎。治心腹冷痛,泄瀉轉筋,久痢,吐衄,下血,月經不調,崩漏,帶下,胎動不安,癰瘍,疥癬。

2、能散寒除濕,溫經止血
艾草又名香艾、蘄艾、艾蒿,性味苦、辛、溫,入脾、肝、腎經。
適用於虛寒性出血及腹痛,對於婦女虛寒月經不調、腹痛、崩漏有明顯療效,是一種婦科良葯。現正是艾草上市的時候,艾草可做艾糍點心,加工成各種菜式和葯膳。
3、抗菌作用
艾條煙熏尚能減少燒傷創面的細菌。豚鼠結核經艾灸治療後,疾病進展較慢,病變較輕,尤以病程後期更明顯;
4、增強網狀內皮細胞的吞噬反應
但所增強的程度不如動物獲得免疫性時那樣顯著;
豚鼠網狀內皮系細胞的吞噬機能與內臟的結核病變是一致的,當肝、脾受到疾病的損害時,吞噬機能即下降。
5、另外,還具有抗真菌作用、平喘作用、利膽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止血作用、對胃腸道及子宮的作用、對心血管系統作用、抗過敏作用等。
艾葉食譜
一、艾葉紅糖荷包蛋

主材料:艾葉,紅糖及雞蛋
做法:艾葉10-15克放入冷水中大火燒開,小火再煮15-20分鍾,然後瀝出艾葉,打入1-2個雞蛋,雞蛋熟後放入紅糖,吃蛋喝湯。(月經期排卵期可以吃)。
效果:針對宮寒不調或宮冷不孕症,艾葉有暖宮止血安胎的作用,幫助養出優質卵子。
二、母雞艾葉湯
做法:老母雞1隻,艾葉15克。將老母雞洗凈,切塊,同艾葉起煮湯,分2~3次食用。月經期連服2~3劑。

作用:補氣攝血,健脾寧心;適用於體虛不能攝血而致月經過多,心悸怔仲,失眠多夢,少腹冷痛等。
三、艾葉甜湯
做法:艾葉15克,白糖20克,共煮湯飲用。
作用:經來煩燥,尿赤灼痛,口乾口苦,喜冷水,便秘難下,舌紅苔黃,脈數無力。宜清熱利濕,活血化瘀。
四、艾葉紅糖水
做法:生薑5片,大棗5枚,艾葉15克,紅糖適量,水煎服。

4、艾草治療手指關節炎用水泡和火熏哪種功效與作用效果好?

問題分析:手指關節疼痛艾葉 生薑熬水浸泡並非不可以治療疼痛,因為艾葉具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作用,而生薑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解毒作用。意見建議:手指關節疼痛因為寒邪而引起,效果最好,因為艾葉具有散寒止痛,生薑溫散外感風寒,所用用水煎煮先熏後洗,或用活血止痛散外用熏洗也是不錯的。

5、用艾蒿水能不能治關節炎

關節炎亦分寒熱 若能詳細說明病情及伴隨症 或可得到有效答復

6、手關節炎用艾蒿水泡管用嗎

是可以緩解的

與骨關節炎艾蒿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