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創傷性關節炎
建議是最好不要隨便做關節融合手術。多做些功能鍛煉,多用熱水泡腳,注意關節保暖。
2、骨質性關節炎
骨質性關節炎?我怎麼沒聽說過啊!我聽說過骨關節炎、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和類風濕性關節炎,怎麼又出來個骨質性關節炎啊?你說的是不是骨關節炎啊!
一)對症治療 如應用非激素抗炎類葯物、理療、休息、減肥和適當的運動。
(二)髖關節置換術 適用於60歲以上的較重病例,可參閱有關章節。
(三)截骨術 應用粗隆間截骨術治療髖關節骨關節炎起自19世紀末,在本世紀的上半年代廣泛使用。由於髖關節置換術的近期療效甚佳,使截骨術一度冷落。但因髖關節置換術的後期並發症多與髖關節表面置換術應用於年輕病例遭到失敗,使截骨術再度受到注意。 截骨術的目的除了減少關節面的單位面積的負荷量和橫斷骨骼可以減壓外,還希望關節面能相稱,因此必須施行有角度的截骨術。已知有四種粗隆間截骨術:內翻、外翻、內移和外移截骨術。究竟應該選用哪一種截骨術,意見混亂,必須從多個方面進行考慮。 年齡因素應該考慮,年齡輕的,效果好些,但並不排除年齡大的。因為這類病例不宜負重,肥胖的和要乾重活的都不太適宜。做內翻截骨時股骨幹要內移,做外翻截骨術股骨幹要外移,這樣下肢的力軸才能經髖關節的中心和膝關節的中心。
術前必須檢查髖關節的活動范圍。至少要有80°屈曲范圍。Muller認為屈曲小於60°應列為禁忌,小於30°手術後髖關節會強直。測量屈曲度數最好能在麻醉下檢查。還必須至少有15°的內收和外展動作,Bombelli則認為,作外展截骨術,至少應該有20--25°的內收動作,這樣才能保持關節囊有合適的張力。
作內翻截骨術時內翻的度數不能超過15--20°,這樣外展肌群具有足夠的張力,超過這個度數的截骨術必須使大粗隆下移。
對選用何種截骨術,Maquet作了如下的規定。
Maquet認為骨關節炎是關節對應力與阻力兩者平衡破潰的結果,使病理組織難以忍受正常的應力與增強的阻力。唯一的方法為減少應力。有兩種方法可以減少關節應力:①減少通過髖臼的合力;②擴大關節面。最理想的方法是兼有上述兩種方法。具體的原則如下:
1.粗隆間內翻截骨術 即PawelsⅠ型手術。適用於髖關節半脫位,髖臼外側負重區有三角形軟骨下硬化區,說明該處為應力集中區。粗隆間內翻截骨術可以增加關節負荷面積,減少負荷量,使關節內應力減少,並較好的進行重分配(圖96-11)。術前應攝髖關節外展位平片,如果髖關節能充分外展,關節面積增大才能取得預期效果;如果內翻截骨術後不能增加關節面積,甚至反而減少面積,手術肯定失敗。 2.粗隆間外展截骨術+肌腱切斷術 即PawelsⅡ型手術。適用於髖臼外側負重區沒有三角形軟骨下硬化區的病例和有中央型脫位者,它可以增加關節的負重面積,減少負荷量。必須同時作髖外展、內收與髂腰肌腱切斷術(圖96-12)。
3.術前的X線檢查與手術計劃 術前應攝以股骨頭為中心的前後位片,下肢取內旋位、中立位,充分外展與內收位各一張。外展位時關節面一致時可選用內翻截骨術;內收位時關節面一致,可考慮外翻截骨術。必須做到關節面一致,髖臼邊緣的關節間隙有些張開。有些病例不論外展或內收動作都不能使股骨頭再進入髖臼,這些病例不論作內翻截骨術或外翻截骨術都不能加大關節負重面,截骨註定要失敗,必須另想他法。
有關截骨術後的結果因為選用了不同的截骨術,很難作出結論。效果的好壞與病例的選擇得當與否有關。年齡輕,病變屬於較早期,體重適中,干辦公室工作,X線片為髖臼發育不良,關節間隙狹窄程度並未超過原來厚度的一半,這樣病例,作內翻截骨術後自然會有好的結果。據長期隨訪結果,約1/3病例術後效果優良,1/3病例尚可,另1/3以後必須做髖關節置換術。隨訪時間愈長,優良率會逐漸減少。 髖臼發育不良所致的早期骨關節炎可以作骨盆截骨術。Salter髂骨截骨術還可以施行於50歲以下成人,由於改變了髖臼的方向及負重面,96%可以不痛,78%功能改善,88%關節炎停止發展。Chiari髂骨內移截骨術也可用於成年人。特別適用髖臼外側方發育不良,還可與股骨粗隆間截骨術同時操作。據報告,聯合手術後X線表現有改善或停止發展的,可達80%。屬於骨盆截骨術的還有髖臼旋轉截骨術等方法。
膝關節骨關節炎,膝關節骨關節炎多見女性,肥胖所致超重負荷是致病主要原因。疼痛和關節腫脹是主要的臨床表現,有時活動關節還可感覺到磨擦音。以內側間隔最為明顯,因而可有膝內翻畸形,並訴膝內側疼痛;膝外翻畸形少見。髕股關節亦可有類似變化。
保守治療方法同髖關節骨關節炎,關節腔內注射皮質醇激素對控制滲出減輕疼痛有好處。年齡超過60歲,病變較重者可考慮膝關節置換術,可參閱有關章節。年輕者可考慮作脛骨高位截骨術以改變下肢負重力線,適用於有內翻畸形者。也可以在關節鏡下作關節清創術,或直視下清理術,可以改善症狀。有屈曲攣縮者宜作股骨髁上截骨術。
全身性骨關節炎,這個名稱系指至少有三個關節發病,通常發生在指間關節。有兩種類型:一種為結節型,主要表現為手指的遠端指間關節有Heberden結節形成,多見於老年婦女,且有明顯的家族遺傳傾向;另一種為非結節型,主要發生在近端指間關節,多見於男性,有時血沉輕度增快,往往有過暫時多關節炎病史。有可能兩種類型是不同的疾病。治療以保守療法為主,指間關節有囊腫形成突出於皮下者可手術切除。
3、我得了勞損性關節炎 能治好嗎
嚴重的膝關節勞損會造成關節的功能障礙,當活動量過大時,還可誘發急性創傷性滑膜炎,所以患了膝關節骨質增生症後,在做膝關節鍛煉應注意以下幾點: (1)防止做大運動量的鍛煉,如跑步、跳高、跳遠,可做半小時的室處散步。 (2)堅持做股四頭肌(大腿前面肌肉)主動收縮,每天4-5次,每次10-20下。 (3)仰卧屈膝屈髖做蹬自行車樣動作,每天2-3次,每次50下。 (4)不負重做下蹲和起立運動,連續30-50下,每天2-3次。 (5)切忌做膝關節的半屈位旋轉動作,防止半板損傷。 對了,還有補鈣,穿減震好的鞋
4、創傷性關節炎是什麼意思
就是暴力外傷後關節遺留的問題,不能治癒,能治療緩解!
5、骨關節炎是什麼?
骨關節炎又被稱為骨關節病、退行性關節炎等,是一種由關節軟骨退行性變引起的慢性關節疾病。骨關節炎的病因較多,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年齡因素。骨關節炎有明顯的老齡發病趨勢,其發病率隨著年齡增高而升高。
2.職業因素。對於需要長期、反復使用某些關節的從業者來說,關節的正常結構很容易被破壞,所以也比較容易患上骨關節炎。
3.遺傳因素。大多數關節疾病具有遺傳傾向,其中以原發性、全身性關節炎比較常見。
4.性別因素。研究表明,在老年人群(大於60周歲)中,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上骨關節炎,這可能與免疫功能、基因特點、激素水平、遺傳傾向、妊娠分娩等因素有關。
5.肥胖因素。肥胖會加速關節退行性變的發展,這與肥胖者的關節長期負重,肥胖者脂質代謝異常等因素有關。
此外,自身免疫性因素、葯物因素、細菌病毒感染、吸煙與飲酒等都有可能引發骨關節炎。
6、骨折之後怎樣預防創傷性關節炎
1、創傷性關節炎的治療需要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每天做好運動的同時也需要有一定的休息,此外就是合理飲食,減輕體重對自己身體的負擔。
2、日常生活中對於一些高負荷工作的人群來說,應該積極改變自己的工作環境,否則長時間對身體負荷過大,肯定會患有創傷性關節炎疾病。
3、臨床上想要改變關節活動范圍,也需要做好一定的運動,這樣可以增加肌力,減輕關節負擔,從而增加運動能力,還可以減輕疼痛,比如說等長練習以及伸展運動等。
4、對於關節的保護也是疾病預防的關鍵,日常生活中不要做劇烈的運動,避免關節出現不可逆的損害,從而造成生活壓力增加。
5、日常生活黃總可以進食一些含有維生素C和維生素E的飲食,可以起到抗氧化的作用,從而減輕滑膜炎的症狀,改變患者的病情。
6、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要吸煙酗酒,因為煙酒中含有對骨骼有損害的物質,應該積極對待發病因素。
7、創傷性關節炎疾病出現之後需要積極採用葯物進行控制,減輕患者的症狀,對患者疾病嚴重性的增加也有一定預防性作用,可以配合物理治療,從而緩解肌肉痙攣的症狀。
同時,也需要患者戒煙戒酒,平常多注意休息,做一些醫療體操之類的,有助於關節的恢復和康復。更需要患者的家屬,在日常生活中多多對其進行照顧。防止患者產生流域焦慮的情緒,這樣對病情的發展很不好。
7、創傷性關節炎能徹底治好嗎?
創傷性關節炎想徹底治好只能是換人工關節或者做關節融合手術。保守治療是減少活動。
8、創傷性關節炎嚴重嗎?怎麼治?
肌肉韌帶疼痛,勞累疲勞受風寒著涼引起的 給予理療,推拿,或服用活血化瘀,通經活絡的中成葯。結和擁擁 <尋※ 軲風※膏>平時避免久坐久站,多做運動如:做廣播操、打羽毛球、跑步、游泳、跳舞、瑜伽等
腎臟是人體的重要器官,由它排泄清除的代謝廢物種類最多,數量最大。腎臟的特點是「吃苦耐勞」,有了輕微病變常不容易表現出來。這是因為,兩個腎臟大約由300萬個腎單位組成,每一個腎單位都有獨立的工作能力,各個腎單位靠機體和腎臟本身的反饋系統自覺地工作。平時,只有大約占總數四分之一的腎單位參與正常工作(所以健康人可給別人移植一個腎臟),但當任務增加或部分腎單位發生病變時,腎臟會自動調動其它腎單位進行工作,也就是代償,而不表現出任何症狀。但是,腎單位有一個特點,就是不能再生,即損壞一個少一個。
可導致腎臟損害的原因很多,如飲水不足、感染、經常憋尿等。葯物濫用更是導致腎臟損害的重要原因之一。因為葯物大多都是通過腎臟排泄的,用葯種類過多、劑量過大,就會加重腎臟的負擔。特別是四環素、利福平、鏈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新黴素、止痛類葯物以及某些抗癌葯物等,若應用不當或劑量過大,更容易對腎臟造成損害,導致腎功能發生障礙。
1997年10月,德國腎病專家在柏林召開的年度會議上,向人們發出了服用止痛混合制劑有損腎臟的警告。他們指出,過去人們只認為止痛葯中只有非那西丁對腎臟損害嚴重,所以停用了該葯。其實,其它許多止痛葯如非那西丁的代用品醛氨酚與阿司匹林等,都對腎臟有不同程度的損害。德國腎病專家要求葯廠停止生產阿司匹林、對乙醯氨基酚和咖啡因的混合制劑。
不少人認為中葯最安全,其實許多中葯也都有副反應,少數還有嚴重毒性,特別是一些有利尿、活血化瘀、芳香走竄功能的葯物,以及一些有劇毒的葯物,如木通、甘遂、大戟、商陸、蜈蚣、斑蝥、三棱、砒石、雄黃等,若使用不當或劑量過大,均會對腎臟造成嚴重損害。所以,決不可濫用葯物,對於一些草葯偏方,也應慎重使用。
9、創傷性關節炎【創傷性關節炎】
從您報告的病史看,不能排除感染可能,因此首先應該確診是否是感染,是什麼細菌感染,這是治療的關鍵。如果確定是感染,首先應該考慮取出內固定,即使需要置換最好也分兩次手術。修復軟骨難度較大,由於片子不太清楚,所以我不能肯定說不行。手術中可以確定軟骨情況和最終治療方案。
陳繼營
(301醫院陳繼營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10、創傷性關節炎好治嗎?
創傷性關節炎指因患者未重視關節受創後的病情,創傷未及時治療,從而導致的以關節軟骨的退化變性和軟骨增生為主要病理變化的一種疾病。創傷性關節炎以關節腫脹、疼痛為臨床表現。當患者關節的紅、腫、熱、痛症狀消退,能夠正常行走及工作,即為臨床治癒,但其影像學的改變依然存在,如影像學檢查時,關節周圍仍有水腫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