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節炎不能吃豆類食品?
可以吃的,豆製品對關節炎沒有影響的。
黃豆,是人們喜愛的食品,人們用它加工而成的各式各樣的豆製品,是餐桌上常見的美味佳餚。黃豆不僅味美,而且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
大豆和綠豆發製成豆芽,除含原有營養成分外還可產生抗壞血酸,因此當新鮮蔬菜缺乏時豆芽是抗壞血酸的良好來源。
2、耳穴壓豆治慢病效果怎樣?
從傳統中醫理論角度上講,耳與臟腑、經絡系統息息相關,耳穴可以反映經絡系統、五臟六腑的疾病,亦可經刺激耳廓反應點(耳穴)對其進行調節,已達到治病強身的目的。中醫認為近視是因為眼部調節機能失常、臟腑功能失調,肝氣不足、眼部氣血不暢、先天發育不足或後天用眼不當,「久視傷目」等所致。耳穴具有疏經活血、疏肝明目,健腦宜視的功效,故耳穴療法有顯著療效不足為奇。
耳穴壓豆通常用中葯王不留行籽在耳朵壓痛點或特殊耳穴上貼壓,對皮膚無損害,亦無任何副作用。每次根據情況選取3~5穴,可雙耳取穴。3~5天換帖一次,6次為一療程,貼壓期間可每天自行按壓耳穴3~5次,每穴1~2分鍾。
3、耳穴壓豆法的主治病症
一、膽石症
膽石耳穴方(《中國民間療法》) 王不留行e68a847a6431333361303035籽。取耳穴胰、肝、膽、脾、胃、食道、賁門、內分泌、皮質下、交感、神門等。將王不留行籽放置在一塊o.6×0.8cm見方的橡皮膏中央,上述耳穴(單側)分別各貼置一塊,間隔1~2天後撕去,貼另一耳穴,反復交替。每次飯後用手輕輕揉按各穴,共20分鍾左右,以加強刺激。治療期間每天中午食脂肪餐,可吃油煎雞蛋兩個或其它高脂肪、高蛋白飲食。功能疏肝利膽排石。主治膽石症。
二、失眠
壓豆安眠方(中醫雜志1990;(10):46) 王不留行籽。選擇耳穴神門、皮質下、枕、垂前、失眠(主穴);心、肝、脾、腎、膽、胃(配穴)。先用75%酒精局部消毒,然後取王不留行籽貼在0.6cm見方的膠布中間,對准穴位帖敷,並用手指按壓,每日3~5次,每次3分鍾左右,貼敷1次持續3~5天。功能清心安神,交通心腎。主治頑固性失眠。
三、支氣管哮喘
耳穴壓豆定喘方(黑龍江中醫葯1978;(1):36) 生白芥子或王不留行籽。取耳部支氣管、肺、腎上腺、前列腺、內分泌等穴,將葯籽置於O.3×0.5cm的膠布中央,貼雙耳上述穴位,囑患者每日壓4~6次,每次每穴按壓1~2分鍾。功能宣肺平喘。主治各型哮喘。
四、腹痛
腹痛耳穴壓豆方(經驗方) 王不留行籽或白芥子。取耳穴腹點、腹痛點、脾俞點,將葯籽置於O.3×0.5cm的膠布上,貼於雙側上述部位,囑患者半小時按壓1次,每次按壓5分鍾。功能理氣止痛。主治各種原因所致的腹痛。
五、膽囊炎
利膽耳穴方(《中醫外科》) 王不留行籽。用耳穴探測儀檢查,在耳穴壓痛點上敷貼中葯王不留行籽。每日或隔日1換,10次為1療程。功能疏肝利膽止痛。主治膽囊炎、膽區疼痛。
六、冠心病
冠心止痛方(四川中醫1987;(2):28) 王不留行籽。取耳穴心、冠狀動脈後(位於三角窩內側和耳輪腳末端)、小腸、前列腺後穴,取王不留行籽置於菱形膠布上,貼一側耳穴上述各穴,囑病人每日按壓4次,每次每穴按壓40次,5天交換1次,10天為1療程。功能理氣活血止痛。主治冠心病、心包炎、胸膜炎等引起的心前區疼痛。
七、高血壓病
降壓耳穴方(黑龍江中醫葯1988;(4):29~31) 王不留行籽。取單側耳降壓溝、降壓點、神門、內分泌、腦、耳後腎穴。將王不留行籽置於菱形膠布上,壓於耳穴上,每穴壓1粒,每次按揉各穴3~5分鍾,每日按壓3次,每隔3日換壓對側穴位,1個月為1療程。功能降血壓。主治各種原因引起的高血壓。
八、眩暈
止暈耳穴方(江西中醫葯雜志1988;(1):43) 王不留行籽。主穴:內耳、額、枕、腦點、神門、交感;配穴:肝陽上亢加心、肝、腎、三焦。氣血虧虛加脾、胃、腎;腎精不足加腎、子宮或睾丸、內分泌;痰濁內蘊加肺、脾、腎、皮質下;瘀血阻絡選加腦干、腎、內分泌、皮質下。將王不留行籽貼壓於穴位上,每穴1粒,隔日換葯1次,3次為1療程。功能滋陰潛陽、活血化瘀、化痰通絡。主治各型眩暈。
九、水腫
利水消腫耳穴方(中國針灸1989;(6):15) 王不留行籽。
主穴:腎、腎俞、輸尿管、膀胱;配穴:交感、腎上腺、神門、三焦、內分泌,根據病情再配以心、肝、脾、肺穴。將粘有王不留行籽的膠布貼於所選穴位上,囑患者每日按捏十幾次,每次3~5分鍾。每次選『3~4個穴。2天1次,1周為l療程。功能疏通三焦。化氣行水。主治各型水腫。
十、自汗
止汗耳穴方(經驗方) 王不留行籽。選擇耳穴肺、交感、腎(主穴)、內分泌、腎上腺、三焦(配穴)。局部常規消毒後,將粘有王不留行籽的O.6cm見方的膠布對准穴位敷貼。用手指按壓3分鍾,每日5次。3~5天換穴1次。功能調陰陽和營衛。主治自汗、盜汗。
十一、尿瀦留
耳穴利尿方(北京中醫1986;(5):58) 火柴1根。在耳穴的泌尿區(腎、膀胱點),找出明顯的壓痛點,以火柴棍的火葯端,捻轉壓迫,強刺激,兩耳交替進行,每個壓痛點捻轉壓迫5分鍾。功能化氣行水利小便。主治肛門術後尿瀦留。
十二、泌尿系結石
排石利尿方(吉林中醫葯1986;(4):15) 王不留行籽。耳穴腎、膀胱、輸尿管、尿道、三焦、外生殖器。用帶王不留行籽的膠布固定於穴點處,每日壓迫5次(每次按壓處微痛為度),每次30分鍾,3日換葯一次。並囑病人在按壓前20分鍾,飲水250~500ml,並適當增加活動量。功能利水通淋排石。主治泌尿系結石、小便淋漓。
十三、頸椎病
頸椎病耳穴壓豆方(《耳穴診療法》) 王不留行籽。選擇頸椎耳穴相應部位對稱貼壓,3天換貼1次,治療間酌情進行耳穴局部按摩。雙耳貼壓10次為1療程。主治各型頸椎病。
十四、腰痛
耳穴壓豆止痛方(《耳穴診療法》) 王不留行籽。耳穴腰、腎、肝、神門等,按耳穴壓豆法操作,3天換1次,1個月l療程。功能補養肝腎。主治腎虛腰痛。
十五、月經不調
耳穴壓豆調經方(河北中醫1987;(3):17) 王不留行籽。主穴:腎、子宮附件、盆腔、內分泌、腎上腺、皮質下、卵巢。配穴:膈、心、肝、脾、腰痛點。以王不留行籽用膠布貼壓穴處,主穴必貼,配穴隨症選用,左右交替貼壓,每日按壓3~4次,每次15~20分鍾。隔日1次,15次為1療程,連貼兩個療程,間隔半個月可繼續貼。功能涼血活血、調經止血。主治月經過多的月經不調。
十六、閉經
通經耳穴壓豆方(雲南中醫雜志1985;(5):37) 綠豆。以綠豆壓耳穴內分泌、子 宮、腎、卵巢、肝,每次取單側,每3日交換1次,連用至愈。功能調氣血通經脈。主治各種閉經。
十七、痛經
調經止痛方(湖北中醫雜志1986;(6):44) 王不留行。以王不留行用膠布貼壓子宮、肝、膽、腎、腹、內分泌、腎上腺、降壓溝、耳迷根穴位。每日按壓10次以上,越痛越按。功能調經止痛。主治各種痛經。
十八、小兒遺尿
耳穴壓豆遺尿方(中醫葯學報1987;(4):32) 王不留行。耳穴取膀胱、腎、脾、胃、心、神門、腦點。常規消毒一側耳廓,將王不留行籽粘在O.3×O.3cm見方的膠布上,對准以上所選穴位貼壓。囑其每日按壓3次,每次5分鍾左右,睡前必須按壓1次。每6日兩耳交替貼壓1次。治療期間定時換醒小兒小便。功能溫補下元。主治小兒遺尿。
十九、失音
耳穴壓豆發音方(經驗方) 王不留行籽。選取耳穴肺、大腸、腎、膀胱等處,埋壓王不留行籽,膠布固定。功能滋腎潤肺。主治肺腎陰虛型失音。
4、關節炎症能吃豆製品嗎
可以
由於骨關節病的患者多為老年人,因此多吃含鈣較高的食物,以確保老年人骨質代謝的正常需要。老年人鈣的攝取應比一般成年人多出50%左右,可以多吃牛奶、蛋類、 豆製品、紫菜、蔬菜和水果,必要時補充鈣劑等;但是不能盲目的一味補鈣,太原侯麗萍醫院專家指出:單純補鈣,無法糾正骨骼對鈣的吸收,單純大量鈣劑補充,還可能導致腎結石、便秘、骨鈣異位、動脈硬化等疾病。所以,鈣的補充一定要科學。
一、忌食生冷、油膩、辛辣等食物,盡量避免吃海鮮,避免攝入太多的糖分特別是蔗糖,飲食要以清淡為主。
二、蛋白質的攝入應有限度,食物中過高的蛋白質會促進鈣從體內排出;脂肪和膽固醇的攝入量要少一些,以免引起其他病變;還有要低鈉飲食,主要是減少食物中氯化鈉的含量,避免水瀦留。
三、對於較瘦的人來說,要攝入適當的熱量,保持理想的體重;超體重者應控制飲食,增加運動,減輕體重,以利於減輕關節負重。
四、吃不同種類的食物,也就是說,食譜要廣泛一些,不要過於單一,多攝入富含澱粉和纖維素的食物,要增加多種維生素的攝入,如維生素A、B1、B6、B12、C、D等。
五、有飲酒習慣者,一定要保持適量,不可多喝,如非必要,就不要飲酒。
很多人在遇到一些疾病的時候都會非常配合的接受治療,但是在飲食上常常忽略了,要知道,其實飲食的健康是可以幫助起到輔助治療疾病的作用的,所以希望大家面對這個問題的時候不要掉以輕心,科學健康的飲食。
5、他們說的中醫埋耳豆一般是指什麼 埋耳豆都治療什麼病? 什麼樣的人需要埋耳豆
埋耳豆是一種和針灸、推拿類似的中醫常見的治療疾病的方法,學名叫「耳針」。而「耳豆」指的就是中葯王不留行。像小米粒一樣的灰黑色小圓球。貼耳豆就是用醫用巴布膏葯粘著一個王不留行貼在耳廓上相應的穴位上,用於一定的疾病。耳穴的選擇主要看患者主訴的症狀來定。比如便秘,失眠,內分泌失調等等,都可以用貼耳豆治療。
6、綠心豆對關節炎有什麼功效
綠心豆,又名櫓豆、料豆、零烏豆,民間多稱黑小豆和馬科豆,向有豆中之王的美稱。綠心豆的功效與作用是防老抗衰,葯食俱佳。綠心豆的得名是因它色黑形小、心呈綠色,與黃豆同屬大豆類。綠心豆的葯用還有用綠心豆加工的大豆卷、豆豉、綠心豆衣等。
中醫歷來認為,綠心豆為腎之谷,入腎。綠心豆具有健脾利水,消腫下氣;滋腎陰,潤肺燥,制風熱而活血解毒的功效;綠心豆還有止盜汗,烏發黑發以及延年益壽的功能。
綠心豆中的多糖成分還可以促進骨髓組織的生長,具有刺激造血功能的再生的作用。
7、中醫貼耳豆
耳穴就是分布於耳廓上的腧穴。也叫反應點、刺激點。當人體內臟或軀體有病時,往往會在耳廓的一定部位出現局部反應,如壓痛、結節、變色、導電性能等。利用這一現象可以作為診斷疾病的參考,或刺激這些反應點(耳穴)來防治疾病。耳與臟腑經絡有著密切的關系。各臟腑組織在耳廓均有相應的反應區(耳穴)。刺激耳穴,對相應的臟腑有一定的調治作用。刺激耳穴的主要方法有:針刺、埋針、放血、耳穴貼壓、磁療、按摩等。人體某一部分有病時,就會反應在耳郭的一定部位上,這些部位就是耳針治療的刺激點,統稱為耳穴。
8、關節炎能不能吃豆類,飲食應該注意什麼
類風濕關節炎能吃豆類食品,可適量多食動物血、蛋、魚、蝦、豆類製品、土豆、牛肉等富含組氨酸、精氨酸、核酸和膠原的食物。
建議:少食甜食,因其糖類易致過敏,可加重關節滑膜炎的發展,易引起關節腫脹和疼痛加重。
望採納,謝謝
9、耳部豆症是什麼?如果有這種病怎麼辦口
考慮為淋巴結,可以採取彩超進一步檢查,
目前不可以過多刺激它,保持清潔衛生就行。
10、關於中醫耳豆
對於輕症的失眠患者,可以自我點按一些穴位來幫助自己入睡。神門和太溪分別是心經和腎經的穴位,常常點按可以交通心腎,有助睡眠。每穴每次1分鍾,重復3次,每天早晚點按即可。神門位於手腕部,腕掌側橫紋尺側端;太溪位於足內踝尖與跟腱之間凹陷處。偶爾失眠的人,可以自我使用火柴頭,或者用牙簽的鈍頭,點按耳穴的神門、皮質下和三焦點,對於失眠有一定的幫助作用,也可對著鏡子,在這幾個位置貼壓耳豆,沒事的時候就自己用手按壓揉一揉,也有一定效果。,可以自己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