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艾薇兒怎麼得萊姆病 如何預防萊姆病
一、萊姆病怎麼得的
2013年12月艾薇兒承認自己患上萊姆病,並且去年4月的人物周刊中,還刊登了關於她病情的新聞。 萊姆病是由一種蜱蟲叮咬,所引起的細菌感染而引發的。艾薇兒表示她實在2014年春天被蟲子叮咬,當時她在安大略省,並且曾經5個月卧床不起。 「去年10月的時候,我開始卧床不起,」她表示病情之所以嚴重是因為開始幾個醫生的誤診。
萊姆病是由伯氏疏螺旋體引起的以蜱(俗稱草爬子)為傳播媒介的人畜共患自然疫源性疾病。該病多發在春夏季節。
人感染萊姆病之後,早期會出現遊走性紅斑,有灼熱感和瘙癢。還可出現流感樣症狀,如發熱、乏力、頭痛、肌肉、關節疼痛等。
然後進入播散性感染期,出現多系統受損症狀,如腦膜炎、面神經炎、神經根炎、周圍神經炎,房室傳導阻滯、心包炎等心血管系統疾患。
到了晚期,最常見的表現是關節炎,如膝關節炎、但有的患者急慢性期的界限並不明顯,常混合出現。由於萊姆病有慢性化傾向,故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不僅可使病人的早期症狀得到改善,更重要的是能防止或減輕並發症的發生及防止疾病轉變為慢性。
二、萊姆病的預防
「萊姆病」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們對蜱可傳播「萊姆病」不甚了解。天氣轉暖,野外出遊過程中,為防止蜱的侵襲,除了要做好個體防護,還要做到以下四點:
1、在進入森林、灌木叢或草地中活動時,要穿上色彩鮮明的長袖、長褲,並將褲口塞進襪子內或縮緊褲口,或穿高幫鞋。
2、在森林、灌木叢中宜快步行走而不作停留或盡量減少停留,不要坐或躺在草地上休息。
3、在林區或山區遊玩了2~4小時後,要進行全面檢查衣服和體表,發現有蜱應及時去掉;若發現蜱叮吸機體,宜輕輕搖動使其自然脫落或輕輕拔出,叮咬傷口處用碘酒和酒精消毒。蜱叮咬機體的時間越長,傳播病原體的可能性就越大,叮吸時間若短於24小時則難以傳播感染。因此,及時發現叮吸人血的蜱並盡早拔除,是預防和減少萊姆病發生的最重要的措施。
三、萊姆病要怎樣治療
1.抗生素
對萊姆病的各種病變均有效。
(1)四環素每日4次,療程10~20天。為早期病例的首選葯物。孕婦、哺乳期婦女和兒童禁用。
(2)阿莫西林每日3次,療程14~21天。
(3)青黴素靜脈滴注每日1~2次,療程14~21天。
(4)其他多西環素、第3代頭孢黴素等可選用。
2.非甾體抗炎葯
用於萊姆病關節炎的治療,如消炎痛、芬必得等。
3.糖皮質激素
適用於萊姆病腦膜炎或心臟炎患者。潑尼松,症狀改善後逐漸減量至停葯。
4.嚴重房室傳導阻滯患者
應積極對症處理。嚴重的關節炎可行滑膜切除。
外周血象基本正常,血沉輕度增快,血清中冷沉澱免疫球蛋白可陽性,轉氨酶可升高。
從血、腦脊液及病變皮膚等標本中可檢出螺旋體。採用免疫熒光、免疫轉印等方法可在患者血中測出特異性抗體。病原體分離及特異性抗體檢測具有確診意義。聚合酶鏈反應(PCR)技術:檢測患者血、尿、腦脊液及皮膚標本等萊姆病螺旋體DNA(Bb-DNA),並同時可測出所感染菌株的基因型。
2、萊姆病 能治好嗎
請教有治療萊姆病的專家;本人第二次打了一個月青黴素後。比以前嚴重了、到一年後不願說話,性格變的孤怪,聽不進別人的話。到現在快兩年了。不知咋辦、請專家幫指教。謝謝、
3、艾薇兒確診患萊姆病 所以這到底是什麼病
艾薇兒所患疾病是被稱為萊姆病(Lyme disease)的一種蟲媒(蜱)傳播的人畜共患的傳染病。萊姆病由攜帶可以導致該病的病原螺旋體的蜱蟲叮咬傳播,最主要蟲媒是一種黑腿蜱。
科學家曾經從具有5300年歷史的木乃伊身上檢出導致萊姆病的細菌的存在,說明萊姆病是一種至少有數千年歷史的古老疾病。
但是,人類真正認識到它的存在僅僅是最近幾十年的事。
上世紀60、70年代,在美國康涅狄格州萊姆鎮及其周邊地區,一些兒童和成年人聚居性的出現了病因不明的,以慢性衰弱為主要問題的疾病,主要症狀包括皮疹、膝蓋腫痛、癱瘓、頭痛、慢性重度疲勞等。這些病人被診斷為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各種五花八門的疾病,很多年間始終得不到明確診斷和適當治療。
如果不是其中兩位母親的執著,萊姆病或許直到今天也不能被獲得認識。兩位母親的孜孜以求引起人們對於該病症的重視,人們開始認真考察記錄該疾病相關的信息,科學家也開始介入其中。
經過努力,人們逐漸認識到該疾病的一些特點,通常先是出現皮疹,隨後很快會出現關節炎。而且,多數患者往往回憶說在起病之前有曾經被蜱咬傷的經歷。
到70年代中期,研究者逐漸摸清了新的疾病的症狀和體征等情況,但是卻始終未能明確發病原因,因此,以發現該疾病的美國小鎮名字命名為「萊姆病」。
1981年,研究洛磯山斑疹熱的科學家威利·伯格多費(WillyBurgdorfer)開始介入對於萊姆病的研究,並成功從傳播媒介蜱蟲中分離、培養出該病的病原體,一種螺旋體。
1982年,科學界以發現者的名字命名該病原體為伯氏疏螺旋體( Borrelia burgdorferi)。
隨著研究的深入,科學家發現使用抗生素治療可以獲得良好療效,尤其是那些早期發現病例。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隨著報告確診病例的增多,萊姆病逐漸成為了美國許多地方的重要的公共健康問題,並於2012年被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列為美國十大法定傳染病之一。
4、萊姆病的治療
1.抗生素
對萊姆病的抄各種病變均有效。
(1)四環素每日4次,療程10~20天。為早期病例的首選葯物。孕婦、哺乳期婦女和兒童禁用。
(2)阿莫西林每日3次,療程14~21天。
(3)青黴素靜脈滴注每日1~2次,療程14~21天。
(4)其他多西環素、第3代頭孢黴素等可選用。
2.非甾體抗炎葯
用於萊姆病關節炎的治療,如消炎痛、芬必得等。
3.糖皮質激素
適用於萊姆病腦膜炎或心臟炎患者。潑尼松,症狀改善後逐漸減量至停葯。
4.嚴重房室傳導阻滯患者
應積極對症處理。嚴重的關節炎可行滑膜切除。
5、如何預防萊姆病,萊姆病的護理措施
萊姆病是一種以蜱為媒介的螺旋體感染性疾病,是由伯氏疏螺旋體所致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國於1985年首次在黑龍江省林區發現本病病例,以神經系統損害為該病最主要的臨床表現。其神經系統損害以腦膜炎、腦炎、顱神經炎、運動和感覺神經炎最為常見。其中一期萊姆病僅用抗生素即可奏效,至二期、三期用抗生素無濟於事,特別是神經系統損害更乏特效療法。早期以皮膚慢性遊走性紅斑為特點,以後出現神經、心臟或關節病變,通常在夏季和早秋發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男性略多於女性。發病以青壯年居多,與職業相關密切。以野外工作者、林業工人感染率較高。
病因
由蜱傳播的伯氏(Burgdorferi)疏螺旋體為病原體。
治療
1.抗生素
對萊姆病的各種病變均有效。
(1)四環素每日4次,療程10~20天。為早期病例的首選葯物。孕婦、哺乳期婦女和兒童禁用。
(2)阿莫西林每日3次,療程14~21天。
(3)青黴素靜脈滴注每日1~2次,療程14~21天。
(4)其他多西環素、第3代頭孢黴素等可選用。
2.非甾體抗炎葯
用於萊姆病關節炎的治療,如消炎痛、芬必得等。
3.糖皮質激素
適用於萊姆病腦膜炎或心臟炎患者。潑尼松,症狀改善後逐漸減量至停葯。
4.嚴重房室傳導阻滯患者
應積極對症處理。嚴重的關節炎可行滑膜切除。
6、寵物得了萊姆病怎麼辦
壁虱或蜱。英文名字是Ixode tick。我看你說家裡的狗身上有很多,真是嚇了我一跳,因為這很危險,而且表明你不注意。我想你可能喜歡到樹木雜草多的地方去溜狗,因為一般蜱都是伏在矮灌木樹葉上或草尖上,遇到有人或動物過來,便掛在人或動物身上,然後吸血,等吸飽了以後自己會鬆口掉下來,等遇到異性蜱便交配產卵。這種寄生蟲生命力很強,可以一年都不進食。一隻蜱一生好象只吸3次血,前兩次讓自己性成熟,第三次為交配做准備。所以見到它們一定要把它們殺死,否則無法根除。一定要找到為什麼自己的寵物身上有這么多蜱的原因。要知道蜱並不是寄居型的寄生蟲,所以要看是不是寵物的活動場所有問題。 千萬別小看這個小蟲子,如果你被它咬了,它會讓你得上很嚴重的疾病,這種病的名字叫萊姆病(Lyme Disease),萊姆病的臨床表現:潛伏期3~32天,平均7天左右。臨床症狀可分三期。 第一期:主要表現為皮膚的慢性遊走性紅斑,見於大多數病例。初起常見於被蜱叮咬部位出現紅斑或丘疹,逐漸擴大,形成環狀,平均直徑15厘米,中心稍變硬,外周紅色邊界不清。病變為一處或多處不等。多見於大腿、腹股溝和腋窩等部位。局部可有灼熱及癢感。病初常伴有乏力、畏寒發熱、頭痛、惡心、嘔吐、關節和肌肉疼痛等症狀,亦可出現腦膜刺激征。局部和全身淋巴結可腫大。偶有脾腫大、肝炎、咽炎、結膜炎、虹膜炎或睾丸腫脹。皮膚病變一般持續3~8周。 第二期:發病後數周或數月,約15%和8%的患者分別出現明顯的神經系統症狀和心臟受累的徵象。神經系統可表現為腦膜炎、腦炎、舞蹈病、小腦共濟失調、顱神經炎、運動及感覺性神經根炎以及脊髓炎等多種病變,但以腦膜炎、顱神經炎及神經根炎多見。病變可反復發作,偶可發展為痴呆及人格障礙。少數病例在出現皮膚病變後3~10周發生不同程度的房室傳導阻滯、心肌炎、心包炎及左心室功能障礙等心臟損害。心臟損害一般持續僅數周,但可復發。此外,此期常有關節、肌肉及骨髓的遊走性疼痛,但通常無關節腫脹。 第三期:感染後數周至2年內,約80%左右的患者出現程度不等的關節症狀如關節疼痛、關節炎或慢性侵蝕性滑膜炎。以膝、肘、髖等大關節多發,小關節周圍組織亦可受累。主要症狀為關節疼痛及腫脹,膝關節可有少量積液。常反復發作,少數患者大關節的病變可變為慢性,伴有軟骨和骨組織的破壞。此期少數患者可有慢性神經系統損害及慢性萎縮性肢端皮炎的表現。 要注意的是,如果你看見寵物或者你自己身上有蜱,無論已經吸血了還是沒有,都不要硬把它拔下來,因為它的頭部會留在皮膚里,而這樣以來,動物還好一些,人肯定會染上萊姆病,後果會很嚴重。發現皮膚有蜱叮咬,用鑷子貼緊皮膚,夾住蜱,用力且平穩,輕輕向外拔起。如無鑷子可用紙巾包手指或戴手套,而不可用裸手抓蜱。注意不可擠壓或穿破蜱體,因蜱體液可能含有蜱旋體。去除蜱後,叮咬處應徹底清洗,如仍有蜱的殘余未能除去,應就醫。發現蜱應即去除,十分重要,不可使用如凡士林、點著的紙煙、酒精或其他家用葯品去除蜱。 免受感染的辦法只能是盡可能避免被蜱叮咬。在有蜱的區域活動,應穿戴好衣物遮蓋臂、腿,並將褲腳套入襪內,襯衣束在褲內。在褲和袖上噴灑驅避劑(如DEET等)以防蜱的附著。隔3-4小時檢查全身有無蜱叮咬。 對了,去寵物醫院問一下,我知道歐洲有專門防止被蜱咬的葯粉和噴霧,不知道國內有沒有。每天溜狗回來,不但要檢查狗身上,也要檢查你自己的身上和衣服里有沒有蜱,這很重要。千萬不要以為我這是聳人聽聞,我自己在歐洲就認識一個得了這種病的人,住了好幾個月的醫院,聽說最後是印發神經系統和心臟出了問題。
7、萊姆病治療的辦法有哪些
在生活中萊姆病的治療方法是非常多的,常見的症狀也是非常多的,發現疾病的時候如果不採取治療的話,會帶來巨大的傷害,家屬護理患者的時候,一定要多加註意,防止萊姆病帶來危害,那麼萊姆病治療的辦法有哪些呢?
(一)治療
萊姆病治療的主要目的是清除病原體。像其他螺旋體病一樣,萊姆病也以病程早期對抗生素治療收效最佳。治療方案根據臨床對照資料和臨床經驗而發展。由於很難證實細菌確已清除,而有些症狀治療後還常會持續存在,因此確定抗生素治療終點並非都是輕而易舉的事。
1.早期萊姆病的治療 早期口服抗生素治療,EM通常都會立即消失,一般不致再發生後期重大後遺症(心肌炎、腦膜腦炎、復發性關節炎等)。因此立即治療甚為重要,盡管這類病人可能很易復感。抗生素選擇及劑量均見表,阿莫西林(AMOXICILLIN)及多西環素(DOXYCYCLINE)皆常選用。如懷疑同時伴有HGE,青黴素即無效驗,應首選多西環素。
約10%萊姆病患者抗生素治療24小時內,發生JARISCH-HERXHEIMER樣反應(發熱增高,皮疹更紅,或疼痛更甚)。無論以何葯治療,約30%~50%病人頭痛、筋骨痛及疲憊等可能短暫(數小時至數日)復發,疲憊則可持續較長時間。現在還不清楚發生這些症狀的原因,可能為未降解的螺旋體抗原而非活螺旋體所致。抗生素治療前有播散性證候(多發性皮膚損害、頭痛、發熱、淋巴腺病)以及BELL樣麻痹病人,反應消失遲延的風險最大。
2.較晚期萊姆病的治療 萊姆腦膜炎無論是否伴有其他神經證候(腦神經病或神經根神經病),皆可以青黴素G靜脈注射,每天2000萬單位,6次分注,共10天,但實際上療程常延續至3~4周。頭痛和頸項強硬一般於治療第2天開始減輕,7~10天消失;運動缺失及神經根痛常需7~8周才能完全消失,但無須以此而延長抗生素療程。單獨BELL樣麻痹,口服治療即可,但這些病人後期殘留後發病的風險,比無神經播散證候的早期患者大。
雖然尚未作過系統研究,但這種療法用於心臟炎,也能在數日中迅速收效。即使在前抗生素時期,心炎一般也能恢復,但未治病例以後發生萊姆病證候的風險甚高。潑尼松40~60MG/D分次服用,過去似能以此加速高度心阻滯的恢復,但在抗生素應用期間,糖皮質激素的應用則須慎重,因為它可能有礙病原體的清除。
對青黴素過敏者,改用多西環素(100MG2次/D)是合理的,但尚未作過正式評估。如有二、三度心阻滯,應收住院以利心臟監護及靜脈注射抗生素,完全心阻滯者偶須暫時起搏。
治療萊姆病的辦法大家都清楚了吧,生活中要對萊姆病引起重視才行,患者在生活中要多鍛煉身體才行,防止萊姆病帶來嚴重的傷害,在發現了萊姆病的時候,找到治療的方法才行。希望患者們都有健康的身體!
8、萊姆病的臨床表現
1.症狀
(1)潛伏期 3~32天,平均7天左右。臨床症狀可分三期。
(2)第一期 主要表現為皮膚的慢性遊走性紅斑,見於大多數病例。病初常伴有乏力、畏寒發熱、頭痛、惡心、嘔吐、關節和肌肉疼痛等症狀,亦可出現腦膜刺激征。局部和全身淋巴結可腫大。偶有脾腫大、肝炎、咽炎、結膜炎、虹膜炎或睾丸腫脹。
(3)第二期 發病後數周或數月,15%和8%的患者分別出現明顯的神經系統症狀和心臟受累的徵象。
(4)第三期 感染後數周至2年內,約80%左右的患者出現程度不等的關節症狀如關節疼痛、關節炎或慢性侵襲性滑膜炎。以膝、肘、髖等大關節多發,小關節周圍組織亦可受累。主要症狀為關節疼痛及腫脹,膝關節可有少量積液。常反復發作。
2.體征
(1)皮膚病變 常為首發症狀,特徵性表現為慢性遊走性紅斑,初起為紅色斑疹或丘疹,逐漸擴大成環狀損害。一般出現在蜱叮咬後3~32天,好發於軀干、大腿、腹股溝、腋下等處。
(2)神經系統病變 約見於15%的患者,與皮疹同時或消退後1~6周出現。表現為腦膜炎、腦神經炎、舞蹈症、小腦共濟失調,出現腦膜刺激征、昏迷、面癱或三叉神經痛等。
(3)心臟病變 見於8%左右的患者,常於皮損出現3周後發生房室傳導阻滯、心肌炎、心包炎或全心炎等。
(4)關節病變 約見於60%的患者,多累及大關節,尤其是膝關節,反復發作腫脹、疼痛,10%的患者可轉變為慢性關節炎。
(5)其他表現 發熱、乏力、肌痛、惡心、嘔吐、結膜炎、虹膜炎、淋巴結及肝脾大等。
9、請問北京哪個醫院治療萊姆病最好?
什麼是萊姆病(Lyme disease)
萊姆病是一種由伯氏疏螺旋體(Borrelia burgdorferi)所引起,經硬蜱(tick)為主要傳播媒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臨床表現為慢性炎症性多系統損害,除慢性遊走性紅斑和關節炎外,還常伴有心臟損害和神經系統受累等症狀。
- 萊姆病 -
【概述】
萊姆病是一種以為媒介的螺旋體感染性疾病。我國於1985年首次在黑龍江省林區發現本病病例,以神經系統損害為該病最主要的臨床表現。其神經系統損害以腦膜炎、腦炎、顱神經炎、運動和感覺神經炎最為常見。其中一期萊姆病僅用抗生素即可奏效,至一期、三期用抗生素無濟於事,特別是神經系統損害更乏特效療法。
針灸治療本病是90年代才開始出現的,至今雖僅報道一篇,但由於是治療治療Ⅱ期、Ⅲ期患者,且療效亦較滿意,故特立一節予以介紹。
【治療】
電針
(一)取穴
主穴:分為3組。1.扶突、曲池、內關、少海;2.環跳(或承扶)、委中,沖門、陽陵泉、馬尾神經點、脊髓點;3.翳風、聽會,頰車、地倉。
馬尾神經點位置:骶椎與尾椎之間。
脊髓點位置:支配癱瘓肢體相應脊髓節段的棘突間隙。
(二)治法
第一組用於上肢癱瘓,第二組用於下肢癱瘓,第三組用於面癱。據症選取穴位,每兩穴組成一對電極,用28號毫針,針刺至出現閃電式傳導感。其中,馬尾神經點,針尖向上,平刺6~8厘米;脊髓點,宜直刺4~6厘米,使針尖達硬膜外。然後用BT-701A型電針儀,正脈沖不小於25V,負脈沖不小於45V,通電7~15分鍾。每日1次,不計療程,直至神經功能恢復或不再繼續進步。一般須治療半年以上。
(三)療效評價
共治21例患者,經治療後痊癒7例,即肌力達到Ⅴ極,總有效率達90.5%[1]。
【主要參考文獻】
[1]梁戰芬,等。電針神經干治療萊姆病神經損害21例分析。中國針灸 1993;13(1):13。
什麼原因引起萊姆病
(一)傳染源:貯存宿主為嚙類動物和蜱類,患病和帶菌動物是傳染源。
(二)傳播途徑:人因被攜帶螺旋體的硬蜱叮咬而感染。
(三)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但多見於進入或居住於林區及農村的人群中,男性略多於女性。
萊姆病有什麼症狀
潛伏期3~32天,平均7天左右。臨床症狀可分三期。
第一期:主要表現為皮膚的慢性遊走性紅斑,見於大多數病例。病初常伴有乏力、畏寒發熱、頭痛、惡心、嘔吐、關節和肌肉疼痛等症狀,亦可出現腦膜刺激征。局部和全身淋巴結可腫大。偶有脾腫大、肝炎、咽炎、結膜炎、虹膜炎或睾丸腫脹。
第二期:發病後數周或數月,約15%和8%的患者分別出現明顯的神經系統症狀和心臟受累的徵象。
第三期:感染後數周至2年內,約80%左右的患者出現程度不等的關節症狀如關節疼痛、關節炎或慢性侵蝕性滑膜炎。以膝、肘、髖等大關節多發,小關節周圍組織亦可受累。主要症狀為關節疼痛及腫脹,膝關節可有少量積液。常反復發作。
萊姆病需要做哪些檢查
外周血象基本正常,血沉輕度增快,血清中冷沉澱免疫球蛋白可陽性,轉氨酶可升高。
從血、腦脊液及病變皮膚等標本中可檢出螺旋體。採用免疫熒光、免疫轉印等方法可在患者血中測出特異性抗體。病原體分離及特異性抗體檢測具有確診意義
如何治療
對一期病人,首選四環素,成人250mg/次,一日四次。亦可用青毒素或紅黴素治療。
對二、三期病人,可採用大劑量青黴素治療。成人靜脈滴注青黴素G2000萬單位,每日一次,連用10天,或苄星青黴素G240萬單位,每周一次肌注,用葯3周。亦可用頭孢三嗪1~2g/天,療程2周。對有心臟損害者,可加用糖皮質激素治療。
萊姆病
何謂萊姆病
萊姆病是一種地區性、全身性、慢性為症性蜱媒螺旋體病。早期以皮膚慢性遊走性紅斑為特點,以後出現神經、心臟或關節病變,通常在夏季和早秋發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男性略多於女性。
[病因]
由蜱傳播的Burgdorferi疏螺旋體為病原體。
[病理]
1、紅斑表玻全層血管周圍和間質中有淋巴細胞、漿細胞或嗜酸性白細胞浸潤,表皮及真皮乳頭水腫。
2、關節受累時的滑膜改變與類風濕性關節炎相似。
[診斷]
1、皮膚病變:常為首發症狀,特徵性表現為慢性遊走性紅斑,初起為紅色斑疹或丘疹,逐漸擴大成環殂損害。一般出現在蜱叮咬後3—32天,好發於軀干、大腿、腹股溝,、腋下等處。
2、神經系統病變:約見於15%的患者,與皮疹同時或消退後1—6周出現。表現為腦膜炎、腦神經炎、舞蹈症、小腦共濟失調,出現腦膜刺激征、昏迷、面癱或三叉神經痛等。
3、心臟病變:見於8%左右的患者,常於皮損出現3周後發生房室傳導阻滯、心肌炎、心包炎或全心炎等。
4、關節病變:約見於60%的患者,多累及大關節,尤其是膝關節,反復發作腫脹、疼痛,10%的患者可轉變為慢性關節炎。
5、其他表現:發熱、乏力、肌痛、惡心、嘔吐、結膜炎、虹膜炎、淋巴結及肝脾大等。
(二)實驗室檢查
1、血常規:白細胞總數正常,中性粒細胞可稍增多。
2、血沉增快類風濕因子陰性。循環免疫復合陽性。
3、抗burgdorfer疏螺旋體抗體滴度≥1:256。
(三)經線檢查
可見受累關節周圍軟組織腫脹影,少數患者有軟骨和骨侵蝕表現。
(四)診斷標准
美國疾病控制中心提出,符合下列任何1條者均可診斷為萊姆病。
1、在流行區,慢性遊走性紅斑(單個紅斑的直徑必須至少為5cm,並應由醫生檢查確定)或抗burgdorfer疏螺旋體抗體滴度≥1:256,及1個或1個以上器官系統受累。
2、在非流行區,慢性遊走性紅斑及抗burgdorfer疏螺旋體抗體滴度≥1:256。,或慢性遊走性紅斑及1個或1個以上器官系統受累,或抗體滴度≥1:256。及1個或1個以上器官系統受累。
如何治療:
[治療]
1、抗生素:對萊姆病的各種病變均有效。
(1)四環素,250mg/次,每日4次,療程10—20天。為早期病例的首選葯物。孕婦、哺乳期婦女和兒童禁用。
(2)阿莫西林,500mg/次,每日3次,療程14—21天。
(3)青黴素,靜脈滴注,2000萬U/次,每日1—2次,療程14—21天。
(4)其他中多西環素、第3代頭孢黴素等可選用。
2、非甾體抗炎葯,用於萊姆病關節炎的治療,如清炎痛、芬必得等。
3、糖皮質激素:適用於萊姆病腦膜炎或心臟炎患者。泌尼松,40—60mg/d,症狀改善後逐漸減量至停葯。
4、嚴重房室傳導阻滯患者應積極對症處理。嚴重事故的關節炎可行滑膜切除。
[預後]
多數預後好,少數嚴重病例預後差。
10、萊姆病是什麼病,傳染病嗎?
萊姆病是一種自然疫源性疾病,其病原體萎氏包柔螺旋體,傳播媒介為硬蜱。症狀早期以慢性遊走性紅斑為主,中期表現神經系統及心臟異常,晚期主要是關節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