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關節炎 > 跑步對關節炎有好處嗎

跑步對關節炎有好處嗎

發布時間:2020-08-21 21:21:44

1、類風濕關節炎早上起床跑步有什麼好處

1、得了類風濕性關節炎可以跑步嗎?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應該是要多多做運動,加強鍛煉對於類風濕患者是有好處的,像慢跑這類的運動可以讓自己的身體的力增強,同時讓自己的關節的磨損程度減小。

2、對於類風濕病人來說想要治好一定要在日常的生活做好保健的工作,一定要多進行鍛煉,尤其是病人,適當的鍛煉可以緩解痛苦,預防關節畸形同時也可縮短治療時間。鍛煉的發法有很多的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慢跑、騎自行車,打太極等都是可以的。
3、當患者勞累的時候還是要多多的休息,同時要避免過度的勞累、避免長時間的劇烈運動,長時間的劇烈運動會使關節受損引發其他的疾病。

2、跑步對膝關節炎有好處嗎

您好,您這種病主要是由於膝關節脫變引起的關節間隙狹窄或者無菌性炎症引起的,所以您在平時運動的時候,就要避免上樓或者下樓或者蹲下起立而加重膝關節的負擔,進而加重病情,可以慢步走路運動,也可以輕輕按摩膝關節。

3、跑步對關節炎有什麼好處

沒好處,如果是下肢關節可能會更刺激關節的,最好是關節炎好了後再運動

4、跑步對關節有什麼好處

有一種說法認為,跑步,尤其是長跑,會對關節造成損傷,也許是直覺上覺得有道理,人們一直對此深信不疑。畢竟每邁出一步,膝蓋就要承受相當於8倍體重的重量。

人們普遍認為,頻繁的跑步或劇烈運動會對加劇關節的磨損,從而增加患關節炎的幾率。1999年公布的一項涉及5000名婦女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證實了這一觀點,研究人員發現在青少年時期經常參加劇烈運動或中年時常進行負重運動的婦女,在50歲時患關節炎的比率高於平均數。

然而過去幾年一項研究卻得出相反的結論,尤其是對於跑步這項運動而言。研究發現,跑步與關節炎不但沒有必然聯系,反而可能保護運動者免受關節問題之苦。

在斯坦福大學一項長期研究中,研究人員用21年時間追蹤了1000名跑步熱愛者和不常跑步的人,發現20多年後許多人都得了關節炎,而經常跑步與否和膝關節的健康程度聯系不大。但研究人員進一步指出,跑步熱愛者較之不常跑步的人生理殘疾的幾率更低,死亡率也低39%。許多長期的調查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結論。

這些研究結論共同指向一個觀點:骨關節炎與日常運動或關節磨損沒有聯系,而是主要由基因和其他因素(如肥胖)決定。事實上,研究表明,正常的關節可以承受足夠的「磨損」,因為關節外圍的軟骨組織沒有輸血動脈,而是靠活動產生的壓力得到氧氣和營養物質。跑步時對關節產生的負重使關節不斷吸入和擠出液體,因此經常跑步對軟骨組織是有好處的。

當然,這也不是說跑步就沒有一點風險,過度的運動會造成骨骼細縫,時間一長就可能會形成軟組織挫傷和應力骨折。對於過度負重的腿部骨骼,產生細縫是很常見的,不過這些細縫很快就會癒合。而對於突然形成的損傷而沒有來得及恢復,就容易形成應力骨折。

那麼對於熱衷跑步的人來說該注意些什麼呢?明尼蘇達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發達的小腿肌肉能大大降低應力骨折的風險。因為肌肉越發達,對骨骼的作用力越大,反復的作用會使骨骼更加結實。所以愛跑步的人應該多做增強小腿肌肉強度的鍛煉,每天多踮踮腳尖就足以達到這一效果。

愛荷華州立大學的另一項研究則關注跑步者步幅與受力的關系,研究人員發現,邁步幅度每減少10%,就使骨折的風險降低1/3。原因就是腳離地時間越短,踏在地面時所受的力就越小。雖然改變跑步習慣畢竟不是件容易事,不過對於曾經受過應力骨折傷的人來說,確實十分必要的。

其實,對熱衷跑步的人來說最好的建議就是每天堅持,不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畢竟長時間不運動後突然受力才是最危險的。

5、經常跑步出汗對風濕性關節炎有好處嗎?

,這人說話怎麼一點依據都沒有說沒有就沒有?可以的,流一汗水相當於排一次毒,我是經常段練的,對風濕有好處!

6、運動對治療關節炎有好處嗎?

運動能夠鍛煉身體,提高各方面的免疫能力,但是建議運動強度不要太大,期間也可以用一些保健品進行保養,風骨寶就不錯,也是之前朋友推薦給我的。

7、大量的運動對關節炎有沒有好處

肌肉萎縮概述

肌肉萎縮是指橫紋肌營養不良,肌肉體積較正常縮小,肌纖維變細甚至消失。神經肌肉疾肥大。肌肉營養狀況除肌肉組織本身的病理變化外,更與神經系統有密切關系。脊髓疾病常導致肌肉營養不良而發生肌肉萎縮。

肌肉萎縮分類

1.按發病機理分類
(1)由全身營養障礙,廢用,內分泌異常而引起的肌肉變性,肌肉結構異常等病因產生的肌肉萎縮。
(2)遺傳、中毒、代謝異常、感染、變態反應等引起的肌肉萎縮,此種分類臨床意義不大,因病因一時難以明確。
2.根據肌肉萎縮分布分類:
(1)全身彌漫性肌肉萎縮;(2)頭面部肌肉萎縮;
(3)頭和上肢或上下肢近端肌肉萎縮;(4)上下肢遠端肌肉萎縮;
(5)限局性肌肉萎縮
3.根據導致肌肉萎縮的原發病變分類
(1)神經原性肌肉萎縮(2)肌原性肌肉萎縮(3)廢用性肌肉萎縮。神經原性肌肉萎縮主要指脊髓前角細胞及末梢神經等下運動神經元的病變,屬於原發性神經原性肌肉萎縮。三者又彼此互相關連,而上運動神經元性病變雖也出現肌肉萎縮,有人將其列為繼發性,晚期為廢用性萎縮。肌原性肌肉萎縮是指肌肉本身病變引起的。廢用性肌肉萎縮尚可郵於全身消耗性疾病。

肌肉萎縮患者的保健措施

肌萎縮患者由於肌肉萎縮、肌無力而長期卧床,易並發肺炎、褥瘡等,加之大多數患者出現延髓麻痹症狀,給患者生命構成極大的威脅。肌萎縮患者除請醫生治療外,自我調治十分重要。
1、保持樂觀愉快的情緒。較強烈的長期或反復精神緊張、焦慮、煩燥、悲觀等情緒變化,可使大腦皮質興奮和抑制過程的平衡失調,使肌跳加重,使肌萎縮發展。
2、合理調配飲食結構。肌萎縮患者需要高蛋白、高能量飲食補充,提供神經細胞和骨骼肌細胞重建所必需的物質,以增強肌力、增長肌肉,早期採用高蛋白、富含維生素、磷脂和微量元素的食物,並積極配合葯膳,如山葯、苡米、蓮子心、陳皮、太子參、百合等,禁食辛辣食物,戒除煙、酒。
中晚期患者,以高蛋白、高營養、富含能量的半流食和流食為主,並採用少食多餐的方式以維護患者營養及水電解質平衡。
3、勞逸結合。忌強行性功能鍛煉,因為強行性功能鍛煉會因骨骼肌疲勞,而不利於骨骼肌功能的恢復、肌細胞的再生和修復。
4、嚴格預防感冒、胃腸炎。肌萎縮患者由於自身免疫機能低下,或者存在著某種免疫缺陷,肌萎縮患者一旦感冒 ,病情加重,病程延長,肌萎無力、肌跳加重,特別是球麻痹患者易並發肺部感染,如不及時防治,預後不良,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5、胃腸炎可導致腸道菌種功能紊亂,尤其病毒性胃腸炎對脊髓前角細胞有不同程度的損害,從而使肌萎縮患者肌跳加重、肌力下降、病情反復或加重。肌萎縮患者維持消化功能正常,是康復的基礎。

肌肉萎縮的中醫治療

現代醫學的多發性神經炎、脊髓空洞症、肌萎縮、肌無力、側索硬化、運動神經元病、周期性麻痹、肌營養不良症、癔病性癱瘓和表現為軟癱的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後遺症等,均屬於「痿證」的范圍,「痿證」是肢體筋脈弛緩軟弱廢用的病證。
痿證是指筋骨痿軟,肌肉瘦削,皮膚麻木,手足不用的一類疾患。臨床上以兩足痿軟、不能隨意運動者較多見,故有「痿辟」之稱。
由運動神經元病、全身營養障礙、廢用、內分泌異常而引起的肌肉變性、肌肉結構異常,遺傳、中毒、代謝異常、感染、變態反應等多種原因均可引起肌無力、肌肉萎縮等。

肌肉萎縮的調護

痿證是肢體筋脈弛緩軟弱廢用的病證。調暢肢體氣血,恢復肢體功能活動是痿證調護的關鍵。肢體活動功能訓練可採用主動練功和被動練功兩種,從內容上可有傳統體育訓練、生活作業訓練等不同。若肢體瘦削枯萎,運動無力,不能步履,卧床階段可採用卧位被動練功,隨時變換姿勢,防止「畸型」發生。
繼則採取主動練功訓練,如坐位,立位和步行練功。根據病情,可選用相應的導引、按摩、氣功以及五禽戲、八段錦等傳統體育鍛煉方法。生活作業方法更為實用易學。若上肢活動障礙者,採用寫字、投擲、接球、彈琴、編織、撥算盤等,若下肢活動受限者,採用踏三輪車、縫紉等作業訓練方法。

參考資料:http://www.jwl999.com/jrws/

與跑步對關節炎有好處嗎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