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髖關節骨性關節炎與股骨頭壞死的臨床症狀根本上的區別是什麼?
股骨頭壞死是一種骨科常見的疑難雜症,多見於中青年患者,令所有患者非常為煩惱的應該就是股骨頭壞死患病過程中的疼痛了吧,無論處在哪期的患者都會有不同位置和程度的疼痛。
髖關節疼痛一定是股骨頭壞死么? 股骨頭壞死早期的患者多表現為「異位疼痛」,如膝關節疼痛,腹股溝疼痛,腰部疼痛,中晚期的患者會有髖部疼痛,活動受限,並且隨著疾病的發展會越來越疼。
那是不是所有的髖部疼痛都是股骨頭壞死呢?不是。
有很多患者一旦發現髖關節疼痛就認為得了股骨頭壞死,其實引起髖關節疼痛的疾病非常多,並不是所有的髖痛都是股骨頭壞死,甚至有一些醫生也會將一些髖痛患者誤診為股骨頭壞死。 許多髖關節骨關節炎的病人,被誤診為股骨頭壞死。其實這是兩類完全不同的疾病,前者是以關節表面破壞為主,病程由表及裡;而股骨頭壞死則是關節軟骨下骨壞死在先,病程由里及表。 引起髖關節疼痛的原因很多,比如:發育性:如髖關節發育不良引起的結構改變;神經性:如髖關節周圍神經卡壓綜合症;炎症性:如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髖關節骨性關節炎;創傷性:如髖關節周圍軟組織損傷、骨折、脫位、髖臼盂緣損傷;放射性痛:如腰椎的病變
2、左側肱骨頭輕度骨折損傷 附(當地檢查結果)一旦需要手術,北京哪家醫院好!萬分感謝!
女 60歲
左側肱骨頭輕度骨折損傷
左胳膊的肩袖上,現在是不能上舉,不能往後。晚上睡覺胳膊困(累),小拇指和無名指有時候有麻木。
這是外力損傷,導致氣血瘀滯,經絡不暢,治療結合體質活血化瘀理氣,通經活絡。
患者是你什麼人?
3、肩膀疼痛,CT檢查是肱骨頭有骨島型,是什麼病,嚴重嗎怎樣治療?能治好嗎
肩部骨關節炎,俗稱骨質增生,是慢性進行性風濕性疾病,可以保守對症治療,可以緩解。
4、運動型關節炎怎麼治療
退行性、創傷性關節炎常規的治療方式多以緩解鎮痛為主,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關節炎的問題,治療方法包括加強腿部肌肉力量、靜卧、避免重關節的體力勞動、使用保護器具和關節腔注射玻璃酸鈉等等
對於退行性等損傷性關節炎,新的技術如幹細胞療法、浙江桐廬華醫醫院的SVF技術有明顯的治療效果,浙江桐廬華醫醫院利用SVF技術,從患者的脂肪組織中提取有效的治療成分,提純後重新注入關節腔,促進損傷關節細胞的修復與再生,從而達到治療關節炎的目的
5、關節疼痛怎麼辦?
關節炎患者。建議:1注意保暖,避免關節受寒,加重病情復發加重。2完善血沉,血常規,風濕四項,評估病情嚴重程度。3給予舒筋活血片,尪痹片活血止痛,嚴重的需要配合給予細胞毒性葯物,免疫抑制劑。
6、骨性關節炎如何治療
問題分析:你好;根據你的情況,這可能是由於局部的軟組織損傷的情況,也可能是由於骨折的情況,出現局部的疼痛的情況
意見建議:在平時避免精神緊張,同時並合理休息,並且使用葯物尋孤風膏 並保持心情舒暢並給予相關檢查,以排除局部的病變的情況
7、關節疼痛怎麼辦
對於中老年朋友來說,出現關節疼痛比較多見。許多人以為是隨年齡增長導致的關節退行性病變,即使到醫院就診看病,也只是進行簡單X拍片檢查,對此進行消極治療,僅僅服用消炎鎮痛葯預防疼痛。其實不知道有許多關節疼痛情況,是一些關節的病損引起的。而這些病損通過進一步檢查(如核磁共振MRI),可以得到明確診斷;進而通過關節鏡微創手術治療,消除關節疼痛,延緩關節的退變,修復重建損傷的結構,得以最大程度保護關節的功能。
人身體有許多關節,但出現關節疼痛的部位往往多出現在上肢的肩關節和下肢的膝關節,這與關節的結構以及功能有關。
肩關節由肱骨頭和肩胛骨關節盂組成,也稱盂肱關節。關節周圍的肌腱、韌帶對穩定性起了重要作用,其關節結構有利於關節的運動,但減少了關節的穩定。它的主要作用是活動,是身體最靈活的關節;關節的長期活動、尤其是一些職業需要反復過舉動作,容易帶來關節的磨損,一旦有明顯外傷刺激,會加劇這種病損,出現關節的疼痛。可以這么說損傷是肩關節疼痛的最常見原因。損傷可以是有明確暴力作用引起的暴力損傷,可導致肩關節骨性損傷,更常見的是肩關節內外軟組織損傷,如關節盂唇、韌帶、肌腱袖、軟骨等。這些損傷無例外地會引起肩關節的疼痛,同時使關節活動功能大大受限。對於肩關節疼痛,這些中老年患者以為是「肩周炎」;認為只要加大關節的活動,就可以消除疼痛、恢復關節的活動。其實這是一個誤區,首先「肩周炎」的診斷不準確。這些老年性肩關節的退變性疾患並不是「肩周炎」,多是由於肩關節長期反復上舉動作,造成肩峰撞擊進而出現肩袖損傷;從而導致肩關節疼痛、伴有關節活動受限。這種疼痛活動後加劇,尤其夜晚疼痛明顯,並常因疼痛影響睡眠或睡著後疼醒。這是因為睡眠時,患者關節失去上肢重力影響,導致關節間隙變窄,肩關節囊或其他肩關節周圍組織受壓或牽拉刺激,因而產生疼痛。對於這類肩關節退變性疾患出現的疼痛,可以通過仔細檢查,明確病因,通過關節鏡下對這些病損進行處理,同時修復損傷的結構;可以有效消除關節疼痛,恢復其功能。
膝關節作為人體最大的關節,其組成結構復雜,在負重情況下保證肢體的活動功能。尤其易於受到損傷出現病痛。引起膝關節疼痛有下面幾種情況:
1)髕股關節高壓(髕骨軟化症),是最常見的髕股疾患,也是中老年膝關節疼痛的主要原因。髕骨與股骨滑車相關節,在肢體上下活動中一直處於受壓狀態,如果髕股發育不相稱,則更易出現關節軟骨磨損,引致疼痛。多發生於經常步行、登山或者蹲起運動較頻繁的人群。患者會覺得膝關節疼痛,尤其下蹲時疼痛加重,但關節活動並不受到限制。
2)半月板損傷是一種常見運動損傷,甚至在不經意的情況下也可能出現。損傷多出現在下肢負重,足部固定,膝關節微屈時,如果突然過度內旋伸膝或外旋伸膝就有可能引起半月板撕裂。半月板損傷會有明顯的膝部撕裂感,隨即關節疼痛,活動受限,走路跛行。關節表現出腫脹和滑落感,並且在關節活動時有彈響,偶爾會引起關節絞鎖。
3)各種類型膝關節滑膜炎,膝關節滑膜是組成膝關節的主要結構之一。滑膜細胞分泌滑液,可以保持關節軟骨面的滑潤,增加關節活動范圍。由於外傷其他因素影響滑膜出現大量增生,會產生大量積液,使關節內壓力增高,出現疼痛,影響正常活動。患者會感覺膝關節疼痛、腫脹、壓痛,活動不便。
4)膝關節骨性關節炎這種病症多見於中老年,女性居多。關節負荷磨損是致病的主要原因。如果軟骨缺損導致負重疼痛,同時伴有膝關節腫脹;有時關節內出現碎裂的骨片引起關節絞鎖,活動關節會有摩擦音。此外關節液的各種致痛因子導致關節的夜間疼。隨著病程發展,關節應力出現變化,導致膝內翻畸形並伴有內側疼痛。
5)膝關節韌帶損傷,穩定膝關節的韌帶有關節內的前後交叉韌帶和內外側的復合韌帶結構,這些韌帶能夠保證關節前後內外方向的穩定。如果其中任何韌帶結構受到損傷,均會導致膝關節穩定性差。如果對這些損傷的韌帶不予以重建修復,盡管可以進行關節的日常活動,其結果以關節的過度磨損為代價。這些患者有明確的外傷史,膝關節疼痛、壓痛,活動時有明顯的不穩,同時膝關節活動會受到限制。
引起膝關節疼痛的這些病損是無法自愈的。如果不加以即時治療,關節的退變就會加速。所以對於這些關節的疼痛應予早期就診,明確診斷,以免貽誤治療的最佳時機。而這些疾病絕大數可以在關節鏡下進行清理修整,這樣可以解除關節疼痛的病因,恢復關節的功能。
8、肩關節易得什麼病
1.肩部有哪些關節?有什麼特點?
肩部由5個關節組成,即盂肱關節、肩鎖關節、胸鎖關節、肩胛胸壁間關節、肩峰肱骨間關節。肩部運動是各關節的協調運動,任何關節受傷都將不同程度影響肩的活動功能。
肩是人體活動度最大的關節。因為肩胛盂小、肱骨頭大而圓、關節囊較鬆弛,所以盂肱關節的活動度最大,加上肩胛骨的升降旋轉並沿胸壁繞動(內收及外展),活動范圍就更大了。因此,在運動時肩可以完成較復雜的大范圍的動作;也因此,肩較易受傷。
2.肩部運動創傷有哪些特點?
肩部運動創傷約佔8.4%,這些損傷多見於體操、投擲、排球、舉重、棒球、橄欖球及柔道摔交運動員,其中肩袖損傷最多(60.9%),肱二頭肌長頭肌腱腱鞘炎次之(18%),滑囊炎(4.3%)、盂肱關節脫位和肩鎖關節扭傷及脫位(9.4%)、鎖骨骨折(4.3%)等發生相對較少。
3.肩帶的肌肉各起哪些作用?
肩帶的肌肉很豐富,一塊肌肉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常因肩的位置不同而起不同的作用。按照其起止點可分為4組:
⑴連接肩胛骨與軀乾的肌肉:以穩定肩胛骨為主要任務
前鋸肌:起於1-9肋,止於肩胛骨內緣。由胸長神經支配。其作用是外旋及外展肩胛骨,使肩胛骨緊貼於胸壁上。因此,麻痹後肩外展受限並出現翼狀肩胛。
斜方肌:起於枕骨、項韌帶、C7-T12棘突和棘間韌帶,止於鎖骨、肩峰和肩胛岡。副神經支配。功能為肩胛骨外旋及內收。
大小菱形肌:由C5發出的肩胛背神經支配。主要功能是肩胛骨內收。
此外還有胸小肌、提肩胛肌及鎖骨下肌。
⑵連接肩胛骨與肱骨的肌肉:
肩袖肌群(以穩定盂肱關節為主要任務):是由岡上肌(外展上臂)、肩胛下肌(內旋上臂)以及岡下肌和小圓肌(外旋上臂)組成。肌腱止於肱骨大小結節及部分外科頸部,為聯合腱,似袖口,故稱肩袖。它有懸吊肱骨、穩定肱骨頭、協助三角肌外展上臂的作用。肩袖是肩關節活動中的解剖弱點,特別在負重轉肩時(如投擲、扣球)很容易受傷。岡上肌、岡下肌是由肩胛上神經支配的,此神經途經肩胛上切跡及肩胛岡根部的骨性凹陷,所以當肩胛骨活動時(如排球扣球),該神經較易受傷引起肌肉麻痹及萎縮。
三角肌(肩關節最主要的運動肌):起於鎖骨、肩峰及肩胛岡,止於肱骨乾的三角肌結節。是肩部最強大的外展肌肉。其前部纖維可助肩關節的前屈及內旋,後部纖維後伸及外旋。它受腋神經支配,前脫位時常並發神經損傷引起麻痹。
大圓肌:主要是肩關節的內旋肌。但於肩前屈位時都有較強的後伸作用。雙杠勾手騰身上常拉傷或拉斷此肌肉。
喙肱肌:使肩關節前屈。
⑶連接軀干與肱骨的肌肉(肩關節運動肌):
胸大肌:起點分鎖骨部、胸肋部、腹部。肌腹呈扇形,逐漸移行成兩個扁腱止於肱骨結節間溝的外側。主要作用為內旋和內收肱骨。
背闊肌:起於胸7棘突至骶骨,止於肱骨結節間溝的內側。有內收、內旋及後伸肱骨的作用。
⑷連接前臂及肩胛骨的肌肉:
肱二頭肌:其長頭起於肩胛盂上結節,肌腱在關節內下行,通過結節間溝穿出與關節囊連接的滑膜鞘。它是人體唯一在關節內行走的肌腱。結節間溝較窄,老年人更窄,溝上有橫韌帶保護以防止肌腱滑脫。由於腱鞘較窄,所以很易磨損引起腱鞘炎並續發斷裂。肱二頭肌的短頭起於喙突。兩個頭的肌腹向下逐漸合而為一,再向下又分成兩個頭,分別止於橈骨結節及前臂內側腱膜。肱二頭肌除可以屈肘及使前臂旋後外,還可穩定肩關節,並於肘伸直肱骨外旋位時,有外展肱骨的作用。
4.肩部疼痛都有哪些原因?
肩部疼痛是一個復雜的病症,有很多病可以引起肩部疼痛。
首先,肩以外的因素可以引起肩部疼痛,如⑴臟源性肩部疼痛:肺尖部腫瘤,橫膈下病變(如肝臟膿腫、膽囊炎、胃底賁門癌侵犯橫膈等),縱隔病變包括心臟病。⑵神經源性:如中風。⑶頸源性:頸椎病可以引起肩部疼痛。
其次,系統性疾病也可以引起肩部疼痛:如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肩部疼痛可以是首發症狀或與其它關節疼痛同時存在。
第三,肩部本身病變引起的肩部疼痛,如肩部腫瘤、炎症(化膿性關節炎、凍結肩、鈣化性肌腱炎等)、損傷(如骨折、肩峰撞擊綜合征、肩袖撕裂、盂肱關節損傷、肱二頭肌肌腱炎或斷裂、肩鎖關節損傷及脫位)等很多原因。
因此,肩部疼痛不等於「肩周炎」,一定要找專科醫生確診後再治療,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