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節炎應該注意什麼?平常怎麼鍛煉
病情分析:關節炎-治療治療目的是解除關節疼痛,防止關節破壞,保留和改善關節功能。在疾病的不同階段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具體方法有:理療局部熱療、熱水浴、溫泉浴、蒸發療法及石蠟療法等均可使疼痛減輕晨僵消失,病人感到舒適。急性滲出性病變可用冷敷來減輕疼痛。紅外線、超短波或短波透熱療法等也可增加局部血循環,促使炎症及腫脹消退,疼痛減輕,並以增強葯物對局部的作用。葯物治療(一)水楊酸鹽阿斯匹林仍為治療關節炎的首選葯物。具有退熱、鎮痛和抗炎作用。用法每日3~4g,分3~4次服用。長期服用易發生惡心、嘔吐、胃痛及食慾減退等消化道症狀,嚴重者可發生胃粘膜糜爛、潰瘍和出血。大劑量服用數年可引起腎損害。(二)消炎痛indomethacin非類固醇抗炎葯,效果較好,其鎮痛、退熱及抗炎作用都較強,也有抑制肉芽形成的作用。夜間或睡前服用可抑制晨僵劑量25-50mg,口服每日三次,副作用,惡心、嘔吐、食慾減退、頭痛、皮疹及白細胞減少等。類似制劑有炎痛靜bengydamine,用法,劑量同消炎痛。(三)異丁苯丙本酸1buprofen,brufen抗炎、鎮痛及退熱作用均較阿斯匹林強10倍以上,副作用較阿斯匹林小。劑量0.2-0.3g口服每日三次。指導意見:首先,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應選用高蛋白、高維生素及容易消化的食物,經過合理的營養搭配及適當的烹調,盡可能提高患者食慾,使患者飲食中的營養及能量能滿足機體的需要。其次,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不宜服用於病情不利的食物和刺激性強的食品,如辣椒等,尤其是類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急性期的病人及陰虛火旺型病人最好忌用。糖類及脂肪也要少用,這是因為治療關節炎常選用糖皮質激素,導致糖代謝障礙,血糖增高,而脂類食物多粘膩,可使血脂膽固醇升高,造成心臟、大腦的血管硬化,並且對脾胃功能也有一定損害。關節炎病人的食鹽用量也應比正常人少,因為鹽攝入過多會造成鈉鹽潞留。另外,茶葉、咖啡、柑橘、奶製品也可能會使類風濕病人的症狀加重。
2、關節炎應該怎麼運動?
多睦健康建議您,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在急性期要卧床休息,在緩解期的時候可以適當的活動運動,要注意避免,不要用手指用力撐床、提重物等動作,以免加重關節畸形。可以做肢體的伸展運動、擴胸運動、散步、抓握活動等,來防止關節的廢用,增加關節的靈活性。
運動要注意勞逸結合,避免疲勞,可選擇合適的運動,比如體操、氣功、太極拳或者散步等有氧運動。外出鍛煉的時候,要注意避免受風寒,選擇陽光充足的天氣,外出的時候,要注意保暖。
當然想要隨心所欲運動的話還是盡量治療關節炎,比如去日本
3、關節炎該怎麼運動?
關節炎的病因復雜,主要與自身免疫反應、感染、代謝紊亂、創傷、退行性病變等因素有關。根據病因可將關節炎分為骨性、類風濕性、強直性、反應性、痛風性、風濕性、化膿性等。
關節炎可以做簡單活動改善關節的靈活性:
揉膝:將雙手手掌分別放置在兩腿膝關節上,輕揉左、右膝關節5分鍾,力度適中。
轉踝:採用坐姿,抬起兩腿。兩腳同時分別按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各轉動30次,以活動踝關節。然後兩腿伸直,兩腳分別繞踝關節上、下擺動各30次。
蹲坐: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兩手自然下垂貼於身體兩側。從站立位置緩慢下蹲,蹲至兩大腿與小腿相接觸,然後慢慢站起,如此反復活動10次。
步行:每天堅持步行30分鍾。
活動人體各關節先從雙手指關節開始,然後腕、肘、肩關節,其次是頸椎、胸椎和腰椎關節,接著是髖(胯)、膝、踝關節,最後是各腳趾關節。
4、有關節炎的人怎樣鍛煉才能減輕病痛?
要弄清楚痛的原因。首先要少活動,其次要口服點葯物。 病因?是什麼導致的膝蓋疼痛 膝關節疼痛多半是由於寒冷刺激或者外傷引起的膝關節炎症 隨著
5、骨關節炎患者怎樣自我鍛煉才能保護好關節呢?
骨關節炎是一種慢性關節病,主要是關節軟骨的變性、破壞和骨質增生為特徵的慢性關節病變,又叫做骨關節病、退行性骨關節病和增生性關節炎等。它好發於中老年人,與關節老化、肥胖、以及關節的長期不合理使用和不良的生活習慣有關。本病好發於膝、髖、手足部、脊柱等使用較多或受壓較大的關節。表現為關節的腫脹、疼痛和活動不便,嚴重影響中老年人的生活和工作。這個疾病需要葯物治療,但合理的關節肌肉鍛煉和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也至關重要,下面是我們對骨關節炎患者合理鍛煉的幾點建議:1、合理的關節肌肉鍛煉:很多骨關節炎患者因疼痛而不敢活動,其實一定的關節活動鍛煉有助於保持關節的活動度。但是運動時我們強調關節需要在非負重狀態下進行,這樣做既能鍛煉到關節肌肉的力量,又不會加重關節的負擔。如膝關節的鍛煉,大家可以坐下或平躺,小腿做重復、緩慢的做踢腿動作,直到肌肉有酸脹感。脊柱的鍛煉,大家可以平躺,雙手放身體兩側支撐,然後將腰部、臀部向上拱起,重復數次。如果身體條件允許,還可以嘗試難度較高的「拱橋」。平時也可以多對頸部、腰部進行前、後、左、右的擺動和轉動,但要注意動作幅度不宜過大。對於手關節,大家可以練習抓、握、捏等動作。2、喜歡運動的骨關節炎患者,要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最佳的運動項目是游泳,其次是散步和騎自行車。避免損傷關節的動作和活動:不宜爬山或爬樓梯,以免加重關節負重;不做「深蹲」、「兔子跳」等動作,減少膝關節損傷;不抬重物,減少脊柱負荷;避免提重物、砍骨頭、剁肉等動作,減少手腕關節損傷。3、 應當注意減少重:肥胖、超重會增加膝、脊柱、髖等負重關節的負荷,因此,對於肥胖、尤其是體重超過正常較多的患者,應盡量注意減少體重。注意關節的保護:對於需要騎摩托或騎自行車,以及戶外跑步運動時可佩帶護膝、護腕;注意關節的保暖;選擇合適的鞋子,過窄或過松均可損傷足關節,避免穿高跟鞋。對於早期骨關節炎的患者,大部分可以通過適當的運動鍛煉、改變生活方式而得到改善。對於出現關節腫脹疼痛的患者,應盡早到醫院就診,經由經驗的風濕免疫科醫生明確病因。通過早期的運動、生活指導和葯物干預,可以最大限度的控制病情,避免手術,減少致殘率。
6、腿關節炎,如何鍛煉?
昂生
一、關節炎情志護理
關節炎的痛苦常人無法體會,患者的思想活動、情志因此會受到很大的傷害,再加上風濕病的病程長,病情的反復非常的大,因此對風濕病人的護理道德要做好情志護理。
二、關節炎體位護理
風濕病人的姿勢動態出現異常,經常會影響病人今後的活動功能與今後的生活和工作。姿態護理的目的就是要時刻的注意糾正病人不良的姿態、體位有助於今後恢復健康,正常進行工作。
三、關節炎運動鍛煉護理
關節炎病人一定要進行運動鍛煉,但是不正確不僅不能減輕病人痛苦,還會加重病人病情,所以關節炎患者活動量不能太大不能太劇烈,目的是通過活動關節,以避免出現僵直攣縮,來防止肌肉萎縮,恢復關節功能,也就算所謂"以動防殘"。
四、關節炎生活護理:生活護理包括飲食護理與一般護理
一.一般護理:風濕病患者最怕風冷、潮濕的環境所以居住的房屋最好向陽的、通風、乾燥,能夠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床鋪要平整,被褥要輕暖乾燥,常常洗曬。
二.飲食護理:①飲食要根據具體病情而定。風濕病患者的飲食,通常是要進高蛋白、高熱量、易消化的食物為主,禁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還有生冷、油膩之物。②飲食多樣化,要正確的對待苭補、食補的問題。瓜果、蔬菜、魚肉、雞、鴨都非常的有營養,不要偏食。
7、骨關節炎怎樣鍛煉
骨關節炎的病理基礎是關節軟骨的病變。關節軟骨是維持關節正常運動的物質基礎。隨著年齡的增長,關節軟骨逐漸退化、磨損,甚至完全耗損,一些引發軟骨損傷的酶被激活,造成軟骨進一步破壞,導致關節承受應力的能力下降並激發炎症反應,引起疼痛、僵硬和活動受限,骨關節炎就發生了。 大部分早期骨關節炎的患者通過調整生活方式及正確的運動、鍛煉,不需要打針吃葯,疼痛及運動不適的症狀就能得到改善甚至消失。所以,掌握正確的運動方法非常必要。那種認為骨關節炎是缺乏運動而造成,越疼痛越要鍛煉的觀點,或為了保護關節不受損傷而靜止不動的觀點,都失之偏頗。 關節軟骨的營養來自於關節內的滑液,運動時軟骨上間歇性受力造成的「唧筒作用」形成滑液在軟骨內的循環。關節如果長期固定不動,會導致軟骨營養不良,進而早期退化。反之,過度運動造成關節的過度負荷,導致關節軟骨的損傷。特別是已經有骨關節炎的病人,如果再做不適當的運動或鍛煉,會加重病變的發展。 在運動時應掌握不負重或少負重的鍛煉原則,以增強肌肉力量、增加關節活動度為目標,達到增加耐受性、減輕疲勞、增強抵抗疾病綜合能力的目的,從而防止病變進展。 在實際生活中,有些活動無法避免,如上下樓梯和下蹲等。可以採取緩行慢步的方法,一級一級地上下樓梯,同時拉住扶手。下蹲時也應扶物借力,這樣可減少膝關節及髕骨受力,減緩疼痛症狀。打太極拳時,患膝關節骨關節炎的人不宜蹲馬步。騎自行車代步是可取的,因為騎車時身體重量的大部分壓在坐墊上,膝關節受力相對較少,同時騎車可以保持關節的活動度,關節周圍肌肉的力量得以增強。對骨關節炎患者來說,最佳的運動項目是游泳。游泳時身體漂浮在水中,關節不承受體重,所受負荷最小,游泳的動作(如蛙泳)又能保證關節的活動並鍛煉肌肉力量。而且,游泳能增強全身肌力和多關節的活動,使心肺等多器官功能得到鍛煉,可有效增強抗病能力。
8、關節炎患者如何在室內鍛煉
練習1
仰卧位,屈腿。將一條腿伸直,慢慢向上抬高,勾起腳尖,停留片刻。放下伸直的腿,恢復屈腿狀態。另一條腿重復上述動作。重復20次為一組,每天3~5組。
練習2
仰卧位,腿伸直。然後腳跟著地,盡量屈膝。如此反復,重復20次為一組,每天3~5組。
練習3
仰卧位。雙腿輪流屈腿,再伸直,像騎自行車一樣。重復20次為一組,每天3~5組。
練習4
仰卧位,一腿膝關節屈曲。另一腿膝關節伸直,腳後跟靠著牆面,用力伸直膝關節。當感到膝關節後部緊張時,堅持10秒鍾,然後放鬆。換腿重復上述動作。重復20次為一組,每天3~5組。
練習5
俯卧位。一腿踝關節的前方墊一毛巾卷。該踝關節用力向下壓,盡可能伸直膝關節。堅持10秒鍾,然後放鬆。換腿重復上述動作。重復20次為一組,每天3~5組。
練習6
坐在椅子上,輪流伸直左右腿,伸腿的同時用力勾起腳尖。重復20次為一組,每天3~5組。
練習7
站立位,伸直雙腿後部肌肉。左手扶牆,屈起右腿,右手抓住左腳背,盡量屈曲膝關節,並勾起腳尖,感覺大腿前部肌肉被拉緊。保持10秒鍾,放下腿。換腿重復上述動作。重復20次為一組,每天3~5組。
練習8
站立位。左手扶欄桿,右腿伸直,緩慢抬起。堅持10秒鍾,然後放鬆。換腿重復上述動作。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在踝關節上放重量1~5千克的物體。重復20次為一組,每天3~5組。
練習9
騎固定自行車。把座墊盡可能放高,使腳剛好踩著腳踏。將阻力調到最輕,像騎自行車一樣。騎車時間從10分鍾開始,以後可逐漸延長至20分鍾。
練習10
散步。等關節炎症逐漸消退、疼痛減輕後,可以進行散步活動。散步時間從10分鍾開始,以後可逐漸延長至20分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