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退行性骨性關節病的病因病機是什麼?
中醫學認為膝骨關節炎屬「痹症」范疇。論痹首見於《黃帝內經》,《素問痹論》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所謂痹者,各以其時,重感於風寒濕之氣也」,「以冬遇此者為骨痹」。
(一)腎主骨學說
《素問六節藏象論》說:「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其華在發,其充在骨」,指出了骨的健壯與腎精的旺盛有密切的關系。
(二)氣血學說
氣血津液是構成機體的基本物質,亦是臟腑功能活動的產物,人體生命活動的動力源泉。氣血對骨關節有濡養滑利作用。《靈樞本藏》說:「經脈者,所以行血氣而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也。……是故血和則經脈流行,營覆陰陽,筋骨勁強,關節清利矣」。氣血正常運行,四肢骨、筋、肌肉才能得到其營養和保護。氣血運行受阻,就會發生瘀血等氣滯血瘀的病變,而產生一系列包括骨關節異常的病理改變。
(三)力平衡失調學說
正常的膝關節結構使關節內部應力均勻分布,在良好的潤滑條件下,膝關節可以正常使用幾十年而不發生磨損。假若由於關節內外各種因素,導致膝關節內部應力分布不平衡,高應力點或高應力區的軟骨就可能發生裂紋、剝脫、潰瘍及軟骨的修復重建,造成骨性關節炎的一系列病變。
合理的運動能維持人體的力平衡,運動鍛煉能使人「血脈流通」,「並利蹄足」,從而調節人體應力的平衡。
2、剝脫性骨軟骨炎的介紹
<
3、什麼是老年性關節炎?
老年性關節炎又叫骨質增生症又稱為增生性骨關節炎、骨性關節炎(OA)、退變性關節病、老年性關節炎、肥大性關節炎,是由於構成關節的軟骨、椎間盤、韌帶等軟組織變性、退化,關節邊緣形成骨刺,滑膜肥厚等變化,而出現骨破壞,引起繼發性的骨質增生,導致關節變形,當受到異常載荷時,引起關節疼痛,活動受限等症狀的一種疾病。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
1.原發性骨關節病的基本病因是,人體成熟後的逐漸老化及退行性變,在骨關節方面的表現。
2.繼發性骨關節病是指因某種已知原因,例如外傷、手術或其他明顯因素而導致的軟骨破壞,或關節結構改變。由於關節面摩擦或壓力不平衡等因素,造成關節面的退行性變。
4、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症狀是手腳疼痛也會腫疼動不了疼得難受
5、得了骨關節炎是怎麼回事?要注意什麼?
骨關節炎為一種退行性病變,系由於增齡、肥胖、勞損、創傷、關節先天性異常、關節畸形等諸多因素引起的關節軟骨退化損傷、關節邊緣和軟骨下骨反應性增生,又稱骨關節病、退行性關節炎等,每個人的症狀會有不同,經常出現的就是關節處僵硬,不能正常活動或者是有腫脹現象,可以用點百傲鯊天然鯊魚軟骨粉,之前用過,感覺還行。
6、退行性病是什麼意思
您好,患者的情況是退行性膝關節炎。主要是由於年紀大了,膝關節就會增生退變,造成軟骨面磨損,甚至軟骨剝脫。
退行性膝關節炎的治療,主要根據臨床症狀和X光片的表現。建議您把X光片傳上來看一下。如果症狀較重,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就只有做膝關節置換術才能解決了。祝患者早日康復!如有疑問請追問。
7、什麼原因會造成關節炎?
關節炎的病人第一要注意的是不要著累,就是千萬不要累著。因為一旦累著了。這個炎症是無菌性炎症,通過磨損勞累,它就會發炎,發炎就會總大,所以關節就非常疼。
8、骨關節炎偏方能不能治療?
骨關節炎是一種骨關節結構廣泛的慢性、退行性改變,包括關節軟骨的剝脫、骨質增生、半月板損傷、滑膜炎等一系列改變。這是引起中、老年人膝關節疼痛、變形和功能障礙的主要原因之一。它的別名很多,如骨性關節病、增生性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老年性關節炎等。
骨關節炎的主要臨床表現為:發病緩慢,晨僵時間不超過半小時,受累關節以疼痛和壓痛為主,偶爾伴發關節周圍軟組織腫脹,或一過性骨膜炎,活動時關節有摩擦音,嚴重時發生關節畸形。頸椎或腰椎病變可引起神經受壓或刺激症狀,血清類風濕因子陰性,血沉不增快和C反應蛋白不升高。X線片檢查可能顯示膝關節正常或有輕微增生,有助於診斷本病。
【方一】祛風除濕沐足方【來源】《沐足驗方》【組成】羌活、當歸、烏梅、炒艾葉、五加皮各20克,防風、制川烏、地龍、木通、川椒各10克,生薑15克(拍爛)
【功用】祛風散寒除濕,活血通絡。
【主治】適用於增生性骨關節炎。
【方解】羌活、五加皮、防風、地龍、木通祛風散寒除濕;制川烏、川椒、生薑溫陽散寒;當歸、炒艾葉活血通絡;烏梅生津,防止諸葯溫燥傷陰。
【用法】將上葯用紗布包裹後,放入大小適中的盆中,加冷水(約盆容積的2/3)後,置火上煮沸5分鍾左右,待葯溫適宜後,用葯水沐足,並可輕輕揉按患部。每日2次,每次20分鍾,每劑葯可用5天。
【方二】鮮白鮮皮藤湯【來源】賈湘雲,賈思明。新中醫,1998,30(12):42。
【組成】鮮白鮮皮藤60克(或干品30克)
【功用】通經活絡止痛。
【主治】適用於骨性關節炎。
【用法】將白鮮皮藤切成約10厘米長,白皮雞蛋1個(帶皮),加水500毫升,煎30~50分鍾,去渣,喝湯,吃雞蛋。每日1次,15天為1療程,一般7天即可收效。1個療程服完後休息5天,繼服第二療程。
【按】《本草從新》曰:「白鮮皮氣寒善行,通利關節,利九竅。」白鮮皮藤除有白鮮皮的作用外,還具有通透走竄、搜絡止痛之性能,直達病處,能滲入骨膜。所以,對骨質增生所引起疼痛、麻木有顯著療效。從臨床實踐中看,此藤內含豐富的粘膠樣白汁,能養筋骨,解肌痙攣,消水腫,促使骨骼局部受損組織得到修復,從而達到緩解臨床症狀和治癒之目的。
【方三】葛根牛膝醋浸方【來源】《骨與關節病效方300首》【組成】葛根、川牛膝、川椒、羌活各20克,透骨草、蒼術、丹參、細辛各15克,生草烏、艾葉各10克,米醋250毫升【功用】活血化瘀,溫經止痛。
【主治】適用於增生性膝關節炎。
【方解】葛根、丹參、艾葉活血化瘀;川牛膝、透骨草、蒼術祛風濕強筋骨;川椒、羌活、細辛、生草烏溫經止痛。
【用法】將上葯除米醋外用紗布包裹,放鍋內用適量涼水泡20分鍾後,煮沸約10分鍾。然後將葯液倒入盆內加醋,待水溫降至約38℃時,用兩塊毛巾蘸取葯液,交替熱敷痛處。每次20分鍾,每天3次。
【方四】加減獨活寄生湯【來源】陳藝。湖南中醫雜志,1999,15(3):27。
【組成】獨活、杜仲、牛膝、秦艽、防風、茯苓、白芍各9克,桑寄生18克,黨參、當歸各12克,川芎、甘草各6克,肉桂、細辛各3克,熟地黃15克【加減】若疼痛較劇者,加白花蛇1條,蜈蚣2條,炮穿山甲、紅花各6克;寒邪偏盛者,加制川烏、制附子、乾薑各6克;濕邪偏盛者,加防己、蒼術各10克;兼有熱象者,去肉桂,加忍冬藤、桑枝各10克,生地黃15克。
【功用】祛風濕、止痹痛、滋肝腎。
【主治】膝關節骨質增生症。
【方解】張秉成曰:「此方肝腎虛而三氣乘襲也,故以熟地黃、牛膝、杜仲、桑寄生補肝益腎,強筋壯骨;當歸、白芍、川芎和營養血,所謂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也;人參、茯苓、甘草益氣扶脾,又所謂祛邪先補正,正旺則邪自除也。然病因肝腎先虛,其邪必乘虛先入,故以獨活、細辛之入腎經,能搜伏風使之外出;桂心能入肝腎血分而祛寒;秦艽、防風為風葯,固行肌表,且又風能勝濕耳。」因久病必有瘀,瘀血阻絡,不通則痛,故疼痛較劇。因此在原方基礎上加紅花、炮穿山甲各6克,白花蛇1條以加強搜風通絡,活血止痛之功用。
【用法】每天1劑,水煎,分2次溫服,治療7天為1療程。
【方五】骨刺散【來源】曾祥華。湖南中醫雜志,1987,(2):14。
【組成】烏梢蛇60克,透骨草、當歸、防風、土鱉蟲各36克,威靈仙72克,沒葯、降香各20克【功用】祛風通絡,活血化瘀,軟堅止痛。
【主治】骨關節炎。
【方解】本方烏梢蛇、防風、透骨草、威靈仙祛風勝濕,通絡止痛;當歸、土鱉、沒葯、降香活血化瘀,軟堅止痛。方中重用烏梢蛇祛風濕、通經絡,故本方對骨質增生之風濕見症明顯者尤宜。
【用法】共研細末,貯瓶備用。口服,每次3克,每日3次,空腹溫開水沖服,1劑為1療程,病重者連服2劑。
【方六】威靈透骨方【來源】錢曉華等。浙江中醫學院學報,1992,(6):45。
【組成】白花蛇4條,威靈仙72克,防風、當歸、血竭、透骨草、土鱉蟲各36克【功用】祛風除濕,舒筋透骨,活血止痛。
【主治】骨關節炎。
【方解】防風、血竭、當歸祛風養血活血;白花蛇、威靈仙、透骨草、土鱉蟲祛風除濕,舒筋透骨。
【用法】上葯烘乾,共研細末,過篩備用。口服,每次3克,每日3次,飯後溫開水送服,上述1料葯為1療程。
【按】本方除有較好的祛風除濕作用外,並擅透骨舒筋。不僅供內服,亦可用水酒各半調成糊狀外敷。
9、髕骨軟骨脫落 創傷性關節炎
你是左膝關節的骨軟骨骨折,關節鏡下關節清理術的處理方式是非常正確的,一般取出脫落的軟骨碎片就可以了,術後效果一般也是非常好的!
你目前主要是加強功能鍛煉,加強膝關節周圍肌肉的力量以及逐漸進行膝關節的伸屈活動練習,一般術後2個月左右就可以恢復正常行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