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夏至养生

夏至养生

发布时间:2020-04-27 01:40:05

1、夏至养生注意事项 夏至怎么养生

1.夏至养生先养心
中医专家指出,在中医理论中,人和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四季消长变化和人体的五脏功能活动相互关联对应。心对应“夏”,也就是说夏季心阳最旺,同时提醒人们,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关注心脏保养。
2.夏至养生须防暑
夏至期间,全国气温高、光照足、雨水也多,农作物生长旺盛。夏至过后,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就要到了。人的胃肠功能因受暑热刺激,其功能就会相对减弱,容易发生头重倦怠、胸脘郁闷、食欲不振等不适,甚至引起中暑,伤害健康。天气热,尽量避免在强烈阳光下进行户外工作或活动,特别是午后高温时段和老、弱、病、幼人群;在进行户外工作或活动时,要避免长时间在阳光下曝晒,同时采取防晒措施:穿浅色或素色的服装,带遮阳帽、草帽或打遮阳伞;多喝水,特别是盐开水,随身携带防暑药物,如:人丹、清凉油、风油精等。在高温作业场所,企业要采取有效的防暑降温措施,加强对工人防暑降温知识的宣传,合理调配工人的作业时间,避免高温时段室外作业,减轻劳动强度。
还可以在饮食上加以调节,喝些绿豆汤,用莲子、薄荷、荷叶与粳米、冰糖煮粥不仅香甜爽口,还是极好的清热解暑良药,可以有效地防暑降温,避免发生中暑。一旦发生中暑,应将病人抬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躺下休息,给病人解开衣扣,用冷毛巾敷在病人的头上和颈部,然后送往附近的医院治疗。
3.饮食养生
夏至时节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
4.运动养生
运动调养也是养生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有条件的人可以到森林、海滨地区去疗养、度假。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宜损阳气。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证、黄汗等多种疾病。
5.起居养生
起居调养,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夏季炎热,“暑易伤气”若汗泄太过,令人头昏胸闷,心悸口渴,恶心甚至昏迷。安排室外工作和体育锻炼时,应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加强防护。合理安排午休时间,一为避免炎热之势,二可恢复疲劳之感。每日温水洗澡也是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不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肤清洁凉爽消暑防病,而且能起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因为,温水冲澡时的水压及机械按摩作用,可使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体表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改善肌肤和组织的营养,降低肌肉张力,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增强抵抗力。另外,夏日炎热,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睡眠时不宜扇类送风,有空调的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6.夏至养生念好“三字经”
6月21日,夏至。酷暑来了,饮食自然不能再按秋冬“菜单”来,否则很可能造成部分营养成分不足和失衡,进而影响正常神经调节与免疫调节等生理机能,引发疾病。专家表示:“念好‘均、碱、水’这三字诀就好办了!

2、夏至是什么意思,夏至吃什么,夏至养生

6月21 日,迎来一年中的第十个节气——夏至。

这一天,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一年最长。正午时分,在北回归线上的地区将会出现“立竿无影”的景象,而人们看自己的影子,将会是一年中最短的影子。

最近南方大雨频仍,连续数周的雷雨天气搅得城市如同沼泽,人和城市被迫耽溺在此消彼长的濡湿里,道是有晴却无晴。而一场夏雨一场暑,夏至,这个在东西方文明历史上都是最早确立的时间或节气之一,宣告一年中最酷热的时候即将到来。

古人的法定节假日

夏至日在古时称“夏节”“夏至节”,旧时人们十分重视夏至。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国放假一天;而宋代从夏至这天开始,百官放假三天;辽代“夏至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遗赠”,彩扇、香囊都是消暑良物,有点类似今天过节必备佳礼的意味。

再看看大洋彼岸的人民,距英国伦敦130公里的索尔兹伯里的巨石阵,是英国最出名的史前文明遗址,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3050年。每年夏至这天,太阳升起的位置恰恰与一块名为“黑尔”(heel)的石头排列成一条直线。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都会聚集在巨石阵周围等待日出,庆祝“夏至”。

曾是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的拉脱维亚,则以豪放的裸奔迎夏至。在这一天,拉脱维亚西部库尔迪加镇会组织裸奔活动,无论男女老少,以一场狂热奔放的集体裸奔迎接夏至日的到来。同样奔放迎接夏至的国家还有厄瓜多尔,从夏至的午夜开始,连续跳舞十五天。

大概夏天,总是一个让人轻易释放多巴胺和荷尔蒙的季节。裸奔和狂舞,更像一种追求快乐天性的释放。俗语有“嬉,要嬉于夏至日”,可见这天着实不宜鸡血太甚,大动干戈。

如果哪天夏至也能“复辟”列为法定节假日。夏至小长假,炎炎日头下,停学停工,亲朋围庭欢聚,只干点护养阳气、愉悦闲心的事,那真真是极合人性,又极自然的“与四时合其序”。

至阳之时,养阳也防阴

“骄阳渐近暑徘徊,一夜生阴夏九来。”夏至在大时间序列里正是乾卦时空。六爻皆阳,天地间的阳气达到极致。

阳气,按照中医的理论,是脏、腑组织器官功能活动的动力。如果内脏器官缺乏了动力,阳气不足的人自然会感觉浑身没力气,乏困难忍。在《黄帝内经》中就记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原则,要求人们顺应自然界“春主升、夏主长”的规律来安排生活。

因此,夏季养生要顺应阳盛于外的特点,从各个方面注意保护阳气,维持气机的畅通。另外,夏季也是所谓“阴阳争死生分”的时节,此前是阳长阴消,此后则转为阳消阴长,此时盛阳覆于阴上,阴始生于阳下。

如何养阳?此时可以艾灸加身。不少人有误解,夏天外部阳气已经很旺盛,艾火为纯阳之火,为什么还需要扶阳?实际上,夏天最宜艾灸,且此时艾灸效果最好。夏天自然界充足的阳气使身体经络较之春天、冬天时都更畅通,加上艾灸两相补益,尤其能大大提升阳虚、气虚之人的体质。建议这类朋友每天坚持艾灸关元、气海和足三里等穴。

不仅如此,在即将到来的三伏天,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坚持艾灸能够达到“冬病夏治”的效果。暑热难挡,毛孔尽开,借时序与身体阴阳百脉之联系,调养气机,治顽疾,防未病,这都是古人遗留下来的养生智慧。

晚睡早起,中午加个盹

夏至这天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嬉,要嬉于夏至日”,放在今天,大概意思就是“白天那么长,谁要早点睡啊!起来嗨。”的确,无论时针指向哪里,只要日光还在那照着,就觉得一天还有不尽的事务可做,还有丰富的享乐可寻。太早上床入睡,简直就是浪费这赤条条的光阴、白晃晃的自然光。

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也由昼伏夜出的生理规律使然,我们的作息也要调整到晚睡早起。不过中午记得打个盹儿,以弥补相对较少的睡眠和白天暑热造成的困乏无力。

别忘了,吃碗面

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南方的面条品种多,如阳春面、干汤面、肉丝面、三鲜面、过桥面及麻油凉拌面等,而北方则是打卤面和炸酱面。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炎炎夏日,味蕾寡淡,一碗凉拌面也是清凉又管饱。

此外,根据五行(夏为火)、五成(夏为长)、五脏(属心)、五味(宜苦)的相互关系,味苦之物亦能助心气而制肺气。夏季又是多汗的季节,出汗多,则盐分损失也多,若心肌缺盐,心脏搏动就会出现失常。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

暑热天气,容易为求一时爽快过多饮食冰冷食物,然而夏月伏阴在内,饮食切忌过寒,还是温补为要,免得冬病没有夏治成,倒是增了不少夏天病。毕竟,生长在随处有空调、伸手有冷饮的现代,“泻阳”的诱惑和陷阱数不胜数。抵抗的不二招数,不防从跟着小古“天天艾自己”开始。

节气灸(十)丨夏至养生穴位小结:

百会、中脘、神阙、气海、关元、足三里。

温和灸,每天任选3-4穴,每穴灸15-20分钟。

百会

取穴: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

中脘

取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

神阙

取穴:在脐中部,脐中央。

气海

取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1.5寸。

关元

取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3寸。

足三里

取穴:在小腿前外侧,膝盖凹陷处下方约3寸(4横指),距胫骨外侧约1横指处。

* 节气灸是根据二十四节气,选择各节气对人体脏腑功能有影响的穴位进行艾灸,利用艾绒燃烧产生的药热之气,对穴位进行熏灼温熨,以激发人体经络之气,温通气血,调整阴阳,帮助机体顺应自然界的变化,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艾灸早知道

✓ 艾灸时要做好保暖,避免施灸部位着凉;

✓ 艾灸前后要喝一杯温水,有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 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2小时内不要洗澡;

✓ 灸后不要吃寒凉饮料、水果和海鲜;

✓ 饭后1小时不宜艾灸;女性经期不宜艾灸;

✓ 过饥、过饱、醉酒、大恐、大怒、大渴状态下不宜艾灸;

✓ 灸后若有余艾,要用熄灭筒彻底熄灭或放入罐中盖严熄灭;

✓ 灸后若出现极大不适或病情加重,请前往医院辩证施治。

(摘自微信公众号:一刻艾  原文链接:

古人都放假的夏至,你也可以不那么累

http://mp.weixin.qq.com/s/76vXdWsQIj0UlEFl_2FGrQ)

3、夏至养生,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夏至,作为一年之中日照最长的节气,此时阳气增长到极致,阴气初生,是中医养生论中非常重要的节气。不同体质的人在夏至均要注重心境平静,静养以顺应自然界阴阳气交接的变化,避免烈日下暴晒,多静少动,尤其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耗气伤阴。
饮食调养方面应益肝补肾,调理胃气,保养精气,多吃淡味食物,保养肾脏。不妨多饮绿豆汤,多食新鲜蔬菜、回瓜果等,如芥菜、苋菜、西红柿、节瓜、冬瓜、丝瓜、水瓜、荔枝、桂圆、西瓜、薏苡仁、芡实、淮山、百合、太子参、西洋参等。
此外,火形人要防情绪激动引发肝阳上亢,土形人夏至易答出现湿热症候如纳差、便秘、黄疸等,特别要注意避免出汗后即吹冷风,以防寒湿入侵关节,形成关节炎症、疼痛。

4、夏至养生应该注意些什么

1、清淡饮食多吃蔬果杂粮
夏至时节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

2、要清凉
这个多指穿着及生活环境。夏季不要穿得太厚,很多年轻人喜欢穿牛仔服饰,夏季不适合穿这种衣物。衣服颜色尽量以浅色为主,这样才能少吸热。衣服的布料尽量选用棉质及亚麻,这样容易吸汗和透气。居自室宜清凉,早晚室内气温低,应将门窗打开,通风换气。中午室外气温高于室内,宜将门窗紧闭,拉好窗帘。阴凉的环境,会使人心静神安。

3、晚睡早起睡午觉
此时节,公众起居调养应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而老弱者则应早睡早起,尽量保持每天7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从zd这天开始,一定要睡午觉。夏至阴生,在中医理论中,午觉是以阳养阴,子觉是以阴养阳。只要能合上眼睛一会,就能达到很好的养阴效果。

4、适当锻炼身体
锻炼的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为凉爽的时候进行,场地可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清新的地方,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打太极拳、做广播体操为好,剧烈的运动不宜做。

5、夏至养生有哪三忌?

【导读】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百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至7月7日(或8日)结束。中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一、忌夜食生冷、空腹饮茶:
夏季夜短,年事稍长之人,或体质稍弱者,腹中常冷,度不易消化饮食,生菜、瓜类等,本为夏季忌食之品,夜间尤其要注意食用此类食物。夜间亦要注意不要吃面、生冷、粘腻之物,否则可见腹胀、吐泻交作等病症。

过多饮茶,尤其是空腹时饮茶,极易导致茶水消耗人体的知阳气,如果再是喜欢食咸之人,咸味引茶入肾,消烁下焦肾阳,使人易于罹患手足疼痛之痹症,以及下元虚冷的腹泻、阳痿、痛经等病症。因此,夏季饮茶,应是在餐后饮二到三杯为宜,有饥饿感则立刻停道饮。

。因此,我们现代人尤其要注意,不可晚上睡觉整夜开空调冷气,这种版习惯易导致伤风、面瘫、关节疼痛、腹痛腹泻,对身体的损伤是严重的。对小儿甚至不要在其睡着之后扇风取凉,否则,易于罹患手足抽搐、口噤不开、风痹等病症,人们往往不知其害,所谓爱之深,则害之甚。权谚语有“避风如避箭,避色如避乱,加减逐时衣,少餐申后饭”的养生口诀,均可以理解为夏季的养生要求。

6、夏至如何养生?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是北半球各地全年白昼最长的一天,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夏季阳气盛于外。从夏至开始,阳极阴生,阴气居于内,所以,在夏至后,饮食要以清泄暑热、增进食欲为目的,因此要多吃苦味食物,宜清补。《吕氏春秋·尽数篇》指出:“凡食无强厚味,无以烈味重酒。”唐朝的孙思邈提倡人们“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又说:“善养生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在强调饮食清补的同时,勿过咸、过甜,宜多吃具有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食物。

绿叶菜和瓜果类等水分多的蔬菜水果都是不错的选择,如白菜、苦瓜、丝瓜、黄瓜等,都是很好的健胃食物。而面条,也是夏至后被推荐的美食之一。在中国北方流行一句谚语:“冬至饺子夏至面”,尤其是凉面,既能降火开胃,又不至于因寒凉而损害健康。

在这里,还要向大家隆重推荐一种食材——生姜。有俗话说:“饭不香,吃生姜”、“冬吃萝卜,夏吃姜”、“早上三片姜,赛过喝参汤”,都是对生姜所具有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作用所做的精辟的概括。夏季暑热,多数人食欲不振,而生姜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对于防暑度夏有一定益处。另有“男子不可百日无姜”的说法。夏季万物生长,阳极阴生,心旺肾衰,因此,适量进补对男子性功能的保护和提升还是很有好处的。

夏至后,气温逐渐升高,人体出汗量也会随之增加,因此人体需水量大。对此,还可以在饮食上加以调节,如喝些绿豆汤、淡盐水等。需注意的是,绿豆汤不要多喝,更不能当水喝。属于寒凉体质和体质虚弱之人也不适宜饮用绿豆汤。

以上讲的是从饮食上注意养生保健,而在精神上也要注意调养。《周易》理论认为:夏属火,对应五脏之心。因此,夏至后重在养心。夏日炎炎,往往让人心烦意乱,而烦则更热,可影响人体的功能活动,从而产生许多精神方面的不良影响。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因此,要善于调节,多静坐,排除心中杂念。

7、夏至养生药注意什么

夏至气候特点

“夏至”时值阳历6月下半月,农历五月下半月。“夏至”是反映季节变化的节令。古书《二十四节气解》说:“阳极之至,阴气始生。日北至,日长之至,影短至,故曰夏至。”“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最偏北,直射北回归线,即北纬23°30′,在我国约广州、南宁一线。这一天北半球各地的太阳高度角最高,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也是北半球接受太阳热量最多的时候,各地气温急骤增高。不过因为地面和地球大气接受太阳热量有一个积累阶段,所以这时还不到最热的时候,再过半个月至一个月,热量达到最大,平均气温达到最高。

“夏至”节,雨量增加。我国的主要降雨地区仍在江淮流域。有时暖湿空气抵达华北,冷暖空气相遇,午后到夜间时常出现雷雨、大风,有时甚至产生冰雹。“夏至”末期,江淮流域梅雨结束,华北大地由南至北开始进入雨季。

夏至与养生

6月21日为廿四节气的“夏至”。至,是极的意阴,是日影长到终极的意思,这天昼最长而夜最短。《月令七十二侯集解》曰:“五月中,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

气候特点

天文学上规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的开始。夏至节后,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发散的多,所以,在此期间内气温继续升高,并在夏至后的第3庚日就进入伏天。伏天也称三伏,为一年最热的日子,它分为三个阶段,即头伏、二伏和末伏。

在我们南方因前两个节气“小满”和“芒种”均为雨量最多之时,现炎热起来,上则烈日射照厉害,下因水分蒸发猛烈,如广东人所说的“上晒下蒸”,这种气候是最难受的,如其地方谚说:“夏至狗,天公走。”意思是禽兽都面对这样的气温走投无路。

夏至的养生

从中医理论上来说,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要顺应夏日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长”字,《养生论》对炎炎夏日有独到之见,认为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即“心静自然凉”,这里所说是夏季养生法中的精神调养。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盐味以补心。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不可过食冷食瓜果,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及激发疔疮之疾。

夏至起是真正的炎热到来,出汗量远远大如其他节气。中医认为汗液为津液所化,血液唾液同出一源,所以有“血汗同源”之说,而血液为心所主,故又有“汗为心之液”之言。夏至与心气相通,夏季多汗则易使心气涣散而不,因而中医有“春养肝、夏调心,秋养肺,冬因”四季养生学说。《素问·六节藏象论》具体说到:“心者,生之本……为阳中之阳,逢于夏气。”所谓“心通于夏气”,是说人的心脏与夏相应心的生理功能在夏季比较旺盛,具体表现在心主血脉,气血旺盛,运行畅达;汗液排泄增加;阳气充,浮于外,功能活动亦加强,精力充沛,因此为更好地在从夏季这节气的整个炎热的夏日应用饮食养生,必须把握时令与脏腑的关系,有目的地补充心脏所消耗的能量,以保护心气。

养心的汤品有圆肉柏子仁炖猪心、田七薤白鲜鱼汤、燕窝煲鸭心;祛湿的汤品宜田贯草猪小汤、绵茵陈蜜枣煲鲫鱼汤、鸡骨草猪横利汤、消暑的汤品可用荷叶西瓜皮海蜇汤、薏米冬瓜荷叶猪骨汤、崩大碗煲猪月展汤。

8、夏至养生吃什么

夏至到,天气炎热,让人烦躁不安,此时养生注重“心静自然凉”。炎夏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如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与此相反,举凡懈怠厌倦,恼怒忧郁,则有碍气机通跳,皆非所宜。嵇康《养生论》对炎炎夏季有其独到之见,认为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
夏至饮食宜食苦酸咸,饮食调养,有夏时心火当令,心火过旺则克肺金之说(五行的观点),故《金匮要略》有“夏不食心”的说法。根据五行(夏为火)、五成(夏为长)、五脏(属心)、五味(宜苦)的相互关系,味苦之物亦能助心气而制肺气。夏季又是多汗的季节,出汗多,则盐分损失也多,若心肌缺盐,心脏搏动就会出现失常。中医认为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素问·臧气法时论》曰:心主夏,“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耎,急食咸以耎之,用咸补之,甘泻之”。就是说藏气好软,故以咸柔软也。从阴阳学角度看,夏月伏阴在内,饮食不可过寒,如《颐身集》所说:“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凉粉、冷粥。饱腹受寒,必起霍乱。”心旺肾衰,即外热内寒之意,因其外热内寒,故冷食不宜多吃,少则犹可,贪多定会寒伤脾胃,令人吐泻。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食之。按中医学的脏与脏之间的关系讲“肾无心之火则水寒,心无肾之水则火炽。心必得肾水以滋润,肾必得心火以温暖”从中不难看出心、肾之间的重要关系。

9、夏至养生是什么动物?

一、夏至节气的寓意

古籍《二十四节气解》曰,“阳极之至,阴气始生。日北至,日长之至,影短至,故为夏至”。今年6月21日为夏至日,而夏至节气交接时间则要到7月6日。进入夏至节气后,一年中最炎热的“三伏天”也将随即到来。“三伏”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头伏、二伏以及末伏,为一年最热的季节。

二、生肖与养生

中医名著《黄帝内经》言,“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中医注重阴阳养护,而十二生肖亦区分阴阳五行。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中医言“五行可化生五谷,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由此可见,养生与五行的平衡息息相关。而下文将对十二生肖与五行养生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1、鼠与猪

鼠为子,猪为亥,鼠与猪为五行水。在夏至节气里,火气炎热,水汽蒸发,水为人体器官的肾,是泌尿系统。因此,生肖鼠与猪在夏至节气里,需适量饮水、饮食清淡,应特别注意肾脏方面的健康养护。

2、牛、羊、龙与狗

牛为丑、羊为未、龙为辰、狗为戌,四者皆为五行之土。五

1/2页

行土在夏至节气里,容易受到节气影响,形成“火炎土燥”、“火气酷暑”的格局。土在中医学里象征脾胃,也主皮肤。生肖为牛、羊、龙和狗的朋友,在三伏天,需注意保养身体,尤其是皮肤、脾胃等的健康。

3、蛇与马

蛇为巳火,马为午火,巳午半会火局与夏至三伏火气组合成火山熔岩之势。中医名著《黄帝内经》言,“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即春夏保养心和肝,秋冬保养肺和肾。夏火过旺会影响心脏与肝脏方面的健康,因此,生肖蛇与马需要注意这方面的调理与养护。

4、兔与虎

兔为卯,虎为寅,寅卯邀辰局,今年为壬辰年,邀局成功,汇合三会木局。三伏天为一年最热的季节,木旺汇聚,生助火势。火主眼睛,主血液。生肖兔与虎的人应提防由于熬夜、操劳、奔波而导致的眼冒金星、头昏眼花等情况出现。

5、猴与鸡

猴为申,申为西北位,鸡为酉,主兑卦,申酉金气汇聚。夏至节气里虽言,“火炼顽金”、“金无火不成器具”,但火旺金亦消融,主健康略差,不如人意。所以,生肖猴与鸡应格外注意呼吸器官方面的疾病,加强身体保健

10、夏至怎样养生

夏至养生注意这几个事项1、夏至养生先养心中医专家指出,在中医理论中,人和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四季消长变化和人体的五脏功能活动相互关联对应。心对应“夏”,也就是说夏季心阳最旺,同时提醒人们,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关注心脏保养。2、夏至养生之饮食养生夏至时节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3、夏至养生之运动养生运动调养也是养生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有条件的人可以到森林、海滨地区去疗养、度假。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宜损阳气。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证、黄汗等多种疾病。4、夏至养生之起居养生起居调养,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夏季炎热,“暑易伤气”若汗泄太过,令人头昏胸闷,心悸口渴,恶心甚至昏迷。安排室外工作和体育锻炼时,应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加强防护。合理安排午休时间,一为避免炎热之势,二可恢复疲劳之感。每日温水洗澡也是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不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肤清洁凉爽消暑防病,而且能起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因为,温水冲澡时的水压及机械按摩作用,可使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体表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改善肌肤和组织的营养,降低肌肉张力,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增强抵抗力。另外,夏日炎热,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睡眠时不宜扇类送风,有空调的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更不宜夜晚露宿。5、夏至养生念好“三字经”夏至来了,饮食自然不能再按秋冬“菜单”来,否则很可能造成部分营养成分不足和失衡,进而影响正常神经调节与免疫调节等生理机能,引发疾病。专家表示:“念好‘均、碱、水’这三字诀就好办了!6、夏至养生须防暑夏至期间,全国气温高、光照足、雨水也多,农作物生长旺盛。夏至过后,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就要到了。人的胃肠功能因受暑热刺激,其功能就会相对减弱

与夏至养生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