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道家养生术

道家养生术

发布时间:2020-04-27 01:23:13

1、道家养生术回春功对改善失眠很有效吗?

康管家为失眠患者准备了几个治疗失眠的特效方法:知 1、导引术课程,道家养生术回春功其功法“意念青春”、“温肾养精”、“瞬息氧气”、 “虚静养神”,对失眠有其独到的改善效果。如能每天坚持做2次,在短暂的时间里,起到存思良念,身心增益的效果,对心神调节十分有利,起到缓解神经紧张,促进睡眠质量之功效。为此我们邀请到了道家养生术回春功20代传人沈新炎老师及女儿沈鸣担任回春功指导老师。 2、健康大讲堂,康道管家为失眠患者开设了一系列帮助改善睡眠的课题,9月12日13:30上海龙华医院中医先贤学术继承研究室主任周英豪就将在康管家养生会所跟大家一起分享《中医安眠智慧》,让您入睡快、睡得香回。 3、中医专家一对一健康咨询,康管家整合了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学与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优质专家资源,成员来自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和各大医院的专家教授和业务骨干,在养生学与康复医学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让您告别麻答烦的医院排队挂号,通过专家咨询为您量身打造一个健康处方。 4、除此之外,康管家还有音乐、芳香、推拿等特色疗法,不管您失眠的原因是什么,康管家都有办法助您快速进入深睡眠。

求采纳

2、道家养生

“追求道,体悟真”是道家养生思想的最高境界。
道家尊奉老子,其最高信仰是“道”,以信道、学道、修道、得道为目的。延年长生是道家养生的中心思想,成道必须修炼。道家养生吸取了中国古代医学和气功方面的知识并加以发展,与道家的修炼结合起来,主张性命双修、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以复归于自然之道。
道家养生版以自然天道为主,它的注意力主要着眼于人本身,强调自我生命活动的切身体验。道家追求生命本质的解脱和精神的安宁,尤其强调精神的超然于人格的独立。道家养生术方法众多,特色鲜明而自成体系。其理彻上贯下,上及自然权之道,下至人体经脉气穴。其法更是门派众多、形式万千,有直承老、庄的自然法门、清静法门、虚无法门,也有从有为法术入手的导引养生法、呼吸吐纳养生法、气功养生法、内外丹养生法、房室养生法、饮食起居养生法等等,真可谓礼法完备、万类俱全。

3、足疗是道家养生术吗?

不是,准确的说,道家讲究的是养气,而不是养生。足疗不能算是治疗方法,中医四种技法所谓的药石汤灸,只有药是去病的,其余的方法是在不具备用药条件的情况下的缓解调适

4、目前讲解道家养生术最全面最详实的书籍有那些?

http://copies.sinoshu.com/copy1031757/道家养生术

5、道家流传下来的房中术真的可以养生吗?

房中术,即性的技术,其实质为两性性生活的修为,它是中国古代一门口口相传的奇特秘术,具有某种神秘色彩,更由于世俗伦理道德及出家人的清规戒律的束缚,使“房中”这个在古代本来十分常用的字眼,或被宗教套上一层神秘的外衣,或被正人君子之流误解抨击,无论做学问还是搞养生的人,都讳言“房中”二字,似乎“房中”就是荒淫。这种讳莫如深、避之如蝎的做法,使有关房中术的资料长期埋没在古代典籍或国人的口头流传之中,令人难取真经,甚至产生出种种误解,致使这一领域至今还极为封闭,一般人难以了解房中术的真面目,更远远说不上被现代人正确认识和利用。

其实,只要我们排除房中术中某些巫术因素,房中术便没有什么神秘可言。我国当代权威性最高的新版《辞海》是这样写道:房中术,古代方士所说房中节欲、养生保气之术。”一语道破了房中术的本质,说明它是以研究男女性生活为课题的。人类不可能根本断绝性行为,大抵有男女即有房中之事,专于其术者,即以家言;就其技艺而言,即以术名。人类两性的修为本不可忽视,更不应该受到轻蔑。懂不懂房中的修为与保养,不仅关系到性生活是否和谐美满,而且还关系到人类天赋的寿命。而房中术的中心之点正是探讨人应该如何在性生活中养生保气,用今天的概念来说,它几乎和我们现代人使用的性科学(Sexology)差不多,或至少可以说它是“准性科学”与“前性科学”。从现有文献上看来西方性科学(Sexology )的建立,自德国科学家克拉夫特·埃宾在1886年发表《性心理病》算起,至今还不到两个世纪;而在我国,最早研究男女闺房性生活的时间,可以上溯到三干多年前的殷周之际。因此,可以说,我国古代房中术实际上是全世界各民族中,研究得最早、最深的性科学,是我们的祖先在人类性医学史上的一大探索奇迹。

在中国,对房中术研究最多的首数道家。道教从一开始就与房中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如前所述,道教的创始人张陵早期受方士影响,“采取玄、素”之道为人治病,玄女、素女都是传说中的房中家,“玄、素之道”即为房中术的代称。据资料记载,道家修行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即已开始流传,秦汉时期已成为四门方技之一,《汉书·艺文志,方技略》“序方技四种,一曰医院、二曰经方、三曰房中、四曰神仙。”实际上,房中术最初 乃神仙家创造的一种方术,它以讲求房中节欲,还精补脑及男女卫生指要等为主旨,本是战国神仙术三流派之一,张陵创立的五斗米教承袭了此术,后东晋的葛洪也以此为道教最重要的三方术之一,予以重视。据葛洪说,修炼房中之法的共有“十余家”,术虽各有所法,但均以“还精补脑”为其要务。饮食男女乃为人之大欲,道家修炼如果不注重这两个方面。无异于‘釜底抽薪”,是断难成功的,至于房中秘术,“此法乃真人口口相传,本不书也”,所以,葛洪这样说: 夫天生万物,惟人最贵。人之所上,莫过房欲,法天象地,规阴矩阳,悟其理者,则养性延龄,慢其真者,则伤神天寿。至于玄女之法,传之万古,都具其梗概,仍未尽其机微。余每览其条,思补其阙,综习旧仪,纂此新经,虽不穷其纯粹,抑得其糟粕。其坐卧舒卷之形,偃伏开张之势,侧背前却之法,出入深浅之规,并会二仪之理,俱合五行之数,其导者,则得保寿命,其危者,则陷于危亡,既有利于凡人,岂无传于万叶。

如此,葛洪更进一步阐明了他研究房中术的目的,是在于思补古代房中家之缺遗,使人人的寿命得以长保。不过,对于房中术的作用,在历代道家口中都被吹嘘得神乎其神,这也引起葛洪的反感。他说:

或曰:“闻房中之事,能尽其道者,可单行致神仙,并可以移灾解罪,转祸为福,居室高迁,商贾倍利,信乎?”抱朴子曰:“此皆巫书妖妄过差之言,由于好事者增加润色,至今失实。或亦奸伪造作,虚妄以欺诳世人,隐藏端绪,以求奉事,招集弟子,以规世利耳。夫阴阳之术,高可以治小疾,次可以免虚耗而已,其理自有极,安能致神汕而却祸致福乎?”

葛洪用辩证的眼光看待房中术的作用。认为房中之术“高可以治小疾,次可以免虚耗而已。”耻笑了那些把房中术看成无所不能的巫术,企望以房中术“单行致神仙”、“消灾解罪,转祸为福,居室高迁,商贾倍利”的种种妄想,并一针见血地揭露了社会上那些“欺诳世人”,靠房中术谋私利的江湖骗子。葛洪的话,辩证地指出了房中术的作用与限度,说明他的确是深得房中之道的。

房中术,作为道家养生术之一,成为道家功理功法类养生修为的专有名词,又被称为“男女合气之术”或“黄赤之道”。在长期流行过程中,房中术有其不断发展壮大的高峰时期,产生过许多房中家和房中医学专著,并形成一套极为隐秘、系统、完善的男女双修术。它不仅能满足性的需要,还能延年益寿,驱病强身。英国著名汉学家李约瑟认为,道教房中术承认男女地位平等,承认妇女在事物上的重要性;认为健康长寿需要两性合作,不受禁欲主义和阶级偏见的约束。这些都显示了道教与儒家、佛教的特异之处,因此,道家的生理学纵然很原始和幻想,但在对待男女、宇宙的态变方面,比家长统治严厉的儒家(典型的封建所有制之下的心理状态)或冷淡出世的佛教(对它来说性不是自然或美的事情,而是真的诱惑)都要恰当得多。

单就房中修为的形式和内容而言,其要点无外乎顺天地阴阳之和,全人身性命之真,或戒淫不漏以固精,或借术还精以补脑,或避忌卫生以益寿,用葛洪的话说:“房中之法十余家,或以补救伤损,或以攻治众病,或以采阴益阳,或以增年延寿,其大要在于还精补脑之一事耳。”(《抱朴子·释滞》)考察历来房中所传之秘法,有关房中术的修为内容,大致归纳为以下八个方面:

①采抽铅精:即女子顺采“白铅”,男子逆采“红铅”之法.此法历来视为非道,视为下乘,因为后天采练于气功修为是无益的。

②乘交元真:此法为房中术的先天修为,为上乘上双修功法,“元真”是指阴阳交感后所产生的形神真一之气。此气为二五之妙合,至灵至微,一方采得,双方罗通。故谓之“双修”,又谓之“真采”。

③乐气通脉:此为房中术的基础修为。属双修中的单修术,即男女各自采交感时的乐感之气以自通脉络。一般先通中脉,次通任督,即道教秘传“乾坤固天法”。

④乐气开窍:此即采感之气以自开关窍,关窍有一门、三关、九窍、十八户等等。

⑤采阴补阳:道家以男子属阴身,内含真阳;女子为阳体,内含真阴。交感之时,乐感冲开女子乐脉,地脉开张。男子天脉开张,阴阳乐气相交,男得之谓之采阴补阳,女得之谓之采阳补阴。

⑥还精补脑:交感时,男女各引乐感循冲脉归元,交感之精逆行归脑,即谓之还精补脑。

⑦乐气治病:引交感时之乐气,培补真元,延年益寿,通和痛病,疏通痹阻。

⑧入大乐定:藉交感之乐入于定境之中,形同掸乐,但此境非先闭绝精路及入于禅乐之境者,殊不易得。

以上这些奇特的道家房中修为,令人读来一定似懂非懂,难以知其“真诀”,仗此一录,姑作参考。更进一步对房中术修为功法的研究,还有待于医学家们的努力,今人万不可冒然仿效,以免反而误伤了身体

6、听说道家养生术`调形'是怎么回事?

“三调”是养生习练的基夲要求,我理解你说的“调形”实际就是“调姿”,就是习练时的姿态与动作。比如五禽戏就是模仿五种动物的形态动作创编的养生习练术。还有像打坐,是自然盘坐,还是难度较高的双盘,都属于调姿。静坐倒不一定是坐着的,还可以侧躺着习练,所谓卧佛。瑜伽则更有丰富的功作训练。

比较难的双盘

相对调姿,另二调是:“调息内”和“调心”了。

调息很好理解,怎么呼吸。调心是道家的核心了,就是通过一些方法来训练身心,使精神虚静,从而体证人体自身的奥秘和人与自然的关系,调动人体自我的修复能力(比如中医的经络学说容),达到养生健身的目的。

7、道教养生内容有几种?

综观道教的养生方式,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种:(1)守一之道

守一之道指的是在身心安静的状态中,将意念集中对于“一”(即“道”)的信仰,以求得长生的养生方法。约在东汉时就广泛流行过。魏晋以后,逐渐同存思、吐纳、导引等融合在一起,成为后来内丹修炼的一个重要环节。

(2)存思之道

存思之道指的是在高度入静的情况下,将意念存放在体内或体外的某处,以求得到长生。魏晋时广泛流行。有的称体内各部分各有神灵居位,将意念存于体内,称为存神。存神而与神合一,即可登临仙界。有的主张存思中,应以意念内观自身脏腑,就可获得自身脏腑之形象,这就是内观。但值得注意的是,存思类文献,一般有较浓重的神秘主义色彩。

(3)导引之道

导引之道指的是伸屈、俯仰、行卧、倚立等多种人的肢体运动。它与气息调节配合,求得血脉畅通、延年益寿和祛除百病。大约在秦汉时已有流行。其后,导引之法越来越多,并与气息调节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成为后来的内丹修炼的一个内容。

(4)吐纳之道

吐纳之道指的是呼吸调节中,吐出胸中的浊气,吸进新鲜空气,以长生延年。大约在秦汉时已有流行。后来的内丹功法也重视气息,强调在呼吸中获得先天之气以补后天之气。

(5)胎息之道

胎息之道指的是呼吸调节达到一定程度时神气相结,鼻息若有似无,呼吸似在脐部进行,如同胎儿在母腹中一样。大约在秦汉时已有流行。魏晋以后,逐渐同吐纳、导引等方法融合一起。调节呼吸达到似胎之状,成为后来内丹功法的一个重要环节。

(6)服食之道

服食之道指的是通过服用特定的食物或药物来求长生成仙。战国时期就已流传,魏晋和唐代两度成为养生的主要方法。服食的对象大致又有两类,即草木药和金石药。草木药的功效在于补救“亏缺”,就是中医家们常说的补养元气,调理五脏,滋养精血,治疗疾病的意思。金石药因为来自天地之间,古人以类附比,认为服金石药即可长存不朽。

(7)外丹之道

外丹之道指的是用炉鼎烧炼铅、汞等矿石,炼制不死丹药,以求长生。大约成于西汉时,到唐代达到鼎盛。由于服食丹药致死者甚多,因此一直受到朝野的批评,唐以后即衰微。从历史实际和现代科学的角度审视,矿物烧炼的丹药,对于人的长寿延年是没有意义或者意义极微,有些丹药则是有害的,过量即导致死亡。但是它在道教养生方式的发展史上却是一项有影响的客观存在,并在客观上对于中国古化学史和古医药史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

(8)内丹之道

内丹之道指的是人体作为炉鼎,以人的精气神作为对象,运转意念,经过一定步骤,使精气神在体内凝聚成丹,以求长生。内丹与外丹相对。内丹之说约起于南北朝的后期。在外丹术衰微以后,内丹术逐渐成为道教养生主要方法。从元直至明清,道教内丹术内容逐渐丰富,融会贯通了古代的守一存思、导引、吐纳和胎息等种种方法,并形成了南宗、北宗、中派、东派和西派等派系,各派功法也各有侧重。

(9)房中之道

房中之道指的是男女生活节制和谐,还精补脑等房中方法,以求长生。战国时期,房中术已形成。西汉时就有较系统的理论。早期道教并不禁欲,遂将房中术纳入道术之中。后流于淫靡,在南北朝时期被排斥出道术。从现存少量文献看,其中包含的性卫生的内容,至今仍不失其科学意义。

(10)起居之道

起居之道指的是人生活方式和环境要求,包括饮食、言语、作息、穿着、房舍等等,要求取法自然,适应变化,顺乎天时地利,以求健康长生。上述几个方面的养生术是整个道家遗产中的瑰宝,也是中国传统养生方法的主干。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中国之科学与文明》一书中高度评价说:

“道教思想中从一开始就有长生不死的概念。而世界上其他国家没有这方面的例子。这种不死思想对科学具有难以估计的重要性。”

正因为如此,道教的养生方式就成了世界传统养生方法中不可代替的宝贵财富。

8、道教的养生方式有哪几种?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是中华民族原始宗教的延续。道教的最高理想:“长生不死,常欲乐生”,其内涵把长寿、最佳养生之道作为自己的道义。

道教的最高境界:“形与神俱,飞升成仙”。其含义把精神修养,形体锻炼,形神合一视为与养生观密不可分。

道教把人体视为“小宇宙”,把自然界视为“大宇宙”,大与小运转要协谐,要顺乎自然造化之道,不可违拗。只有如此,才能达到尽享天年的人伦之乐。

道家养生方式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最上乘者是先秦时代老子倡导的清静无为,中乘者为秦汉方士的神仙服食,最下乘者是东汉末期的张道陵等。明、清以来,道家的养生学发展到了相当完善的地步,在精神、呼吸、形体、食物等修炼方面形成了整套方法,其中许多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作为道教的精华传习至今。

道家特别强调精神方面的修炼,把“清静无为”、“离境坐忘”作为养神的核心。道家认为,自然界博大无边,欲望又无有止境,要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穷的物质名利,势必会劳神伤身,损害健康。要做到“不以名害身,不以位易志”,就必须“去物欲,简尘事”。

道家所提倡的这种心理上、精神上的“清静无为”,虽是不现实的,但对生活在快节奏、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中的人们,如若在紧张喧闹的现代生活中,有那么片刻的时间,使整个身心回归到自然状态,进入上乘修道境界之中,对消减疾病、净化心灵、启迪智慧,恐怕会有裨益的。道家养生的另一核心方式是注意呼吸修炼。其最基本最重要的是服气法,它与现代气功中的调息、吐纳、内视功法、内守丹田法很相似。道教认为吸入天地间的四时正气,日、月、星辰的精气,就可以长生。结合呼吸修炼,道家也很讲究形体修炼。其主要内容有按摩、导引、拳术。按摩,即循行一定的经穴,用按压、揉摩、捏推等手法作用于人体;导引、拳术则是引导四肢百骸,做各种屈伸俯仰运动,达到疏通经络、理气止痛的治疗效果。

道教的养生,以长生不老、羽化登仙为最终目标。这种对于长生不老向往的思想,早在老庄著作中就有阐述。在《庄子》的《逍遥游》和《齐物论》等篇中,有关于神仙的描述:“肌肤若冰雪,绰约如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意思是神仙的肌肤光滑洁白得如同冰雪,姿容美丽婉转得如同少女。不吃五谷,只是吸风饮露。乘着天上的飘浮的云气,驾驭着飞龙,行游在四海之外。《庄子》还说到这些神仙,大火烧着不觉得热,江河冰着不感到冷,雷电飓风打着它也不会惊慌。《战国策·楚策》中有奉献不死之药的故事,尽管它是讽刺楚王、揭露进药人“欺王”的,但它反映我们祖先早就在寻求长生的方法,探索生死的奥秘了。

《史记·始皇本纪》和《汉书·郊祀志》里都有秦始皇和汉武帝热衷于寻求仙药的记载。秦始皇在位12年,就千次派遣方士携带童男、童女,入海求取长生药。汉武帝时,方士又以炼制黄白药作为获取长生之药的手段。

综观道教的养生方式,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种:

(1)守一之道

守一之道指的是在身心安静的状态中,将意念集中对于“一”(即“道”)的信仰,以求得长生的养生方法。约在东汉时就广泛流行过。魏晋以后,逐渐同存思、吐纳、导引等融合在一起,成为后来内丹修炼的一个重要环节。

(2)存思之道

存思之道指的是在高度入静的情况下,将意念存放在体内或体外的某处,以求得到长生。魏晋时广泛流行。有的称体内各部分各有神灵居位,将意念存于体内,称为存神。存神而与神合一,即可登临仙界。有的主张存思中,应以意念内观自身脏腑,就可获得自身脏腑之形象,这就是内观。但值得注意的是,存思类文献,一般有较浓重的神秘主义色彩。

(3)导引之道

导引之道指的是伸屈、俯仰、行卧、倚立等多种人的肢体运动。它与气息调节配合,求得血脉畅通、延年益寿和祛除百病。大约在秦汉时已有流行。其后,导引之法越来越多,并与气息调节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成为后来的内丹修炼的一个内容。

(4)吐纳之道

吐纳之道指的是呼吸调节中,吐出胸中的浊气,吸进新鲜空气,以长生延年。大约在秦汉时已有流行。后来的内丹功法也重视气息,强调在呼吸中获得先天之气以补后天之气。

(5)胎息之道

胎息之道指的是呼吸调节达到一定程度时神气相结,鼻息若有似无,呼吸似在脐部进行,如同胎儿在母腹中一样。大约在秦汉时已有流行。魏晋以后,逐渐同吐纳、导引等方法融合一起。调节呼吸达到似胎之状,成为后来内丹功法的一个重要环节。

(6)服食之道

服食之道指的是通过服用特定的食物或药物来求长生成仙。战国时期就已流传,魏晋和唐代两度成为养生的主要方法。服食的对象大致又有两类,即草木药和金石药。草木药的功效在于补救“亏缺”,就是中医家们常说的补养元气,调理五脏,滋养精血,治疗疾病的意思。金石药因为来自天地之间,古人以类附比,认为服金石药即可长存不朽。

(7)外丹之道

外丹之道指的是用炉鼎烧炼铅、汞等矿石,炼制不死丹药,以求长生。大约成于西汉时,到唐代达到鼎盛。由于服食丹药致死者甚多,因此一直受到朝野的批评,唐以后即衰微。从历史实际和现代科学的角度审视,矿物烧炼的丹药,对于人的长寿延年是没有意义或者意义极微,有些丹药则是有害的,过量即导致死亡。但是它在道教养生方式的发展史上却是一项有影响的客观存在,并在客观上对于中国古化学史和古医药史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

(8)内丹之道

内丹之道指的是人体作为炉鼎,以人的精气神作为对象,运转意念,经过一定步骤,使精气神在体内凝聚成丹,以求长生。内丹与外丹相对。内丹之说约起于南北朝的后期。在外丹术衰微以后,内丹术逐渐成为道教养生主要方法。从元直至明清,道教内丹术内容逐渐丰富,融会贯通了古代的守一存思、导引、吐纳和胎息等种种方法,并形成了南宗、北宗、中派、东派和西派等派系,各派功法也各有侧重。

(9)房中之道

房中之道指的是男女生活节制和谐,还精补脑等房中方法,以求长生。战国时期,房中术已形成。西汉时就有较系统的理论。早期道教并不禁欲,遂将房中术纳入道术之中。后流于淫靡,在南北朝时期被排斥出道术。从现存少量文献看,其中包含的性卫生的内容,至今仍不失其科学意义。

(10)起居之道

起居之道指的是人生活方式和环境要求,包括饮食、言语、作息、穿着、房舍等等,要求取法自然,适应变化,顺乎天时地利,以求健康长生。上述几个方面的养生术是整个道家遗产中的瑰宝,也是中国传统养生方法的主干。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中国之科学与文明》一书中高度评价说:

“道教思想中从一开始就有长生不死的概念。而世界上其他国家没有这方面的例子。这种不死思想对科学具有难以估计的重要性。”

正因为如此,道教的养生方式就成了世界传统养生方法中不可代替的宝贵财富。

9、武当道教养生导引术

以武当派内部传承和修炼的导引术为基础,秉承养生健身的理念,去芜存菁总结和提炼一些道家导引和养生功夫,公布于世,以造福人类健康福祉,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本书图文并茂地介绍了的起源、发展、修炼功法,并由浅入深地讲解了武当养生导引术的基本原则、要领、特点、练功效应和注意事项等内容。易学易练、法简效宏、包罗万象、妙理无穷,是道家流传下来的优秀功法。 ·食慢咽。如果不想得胃炎、胃溃疡、胰腺疾患和其他疾病,进食不宜过快。一口饭如果能嚼到36下,一直嚼到没东西可吞咽的程度,就会少得或不得胃肠疾病。·动为纲。指适当的运动可促进消化,增进食欲,使气血化源充足,精、气、神旺盛,脏腑功能不衰。因此,人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锻炼方式和运动量。导引术是一种和缓、自然的活动,可快可慢,使精神得到休息,肌肉放松,气血调顺,整个身心在一种协调中得到平衡和保养。持之以恒可流动气血,畅达气机,活动关节,帮助脾胃运化,借以祛病防衰。·素为常。素食主要包括食植物蛋白、植物油及维生素的食物,如面粉、大米、五谷、杂粮、豆类及其制品,还有蔬菜、瓜果等。应少吃油腻,多吃蔬菜。日常饮食应以淡食为主,以便清理肠胃。·酒少量。不要嗜酒无度,以免损伤脾胃。少量饮酒能刺激胃肠蠕动,以利消化,亦可畅通血脉,振奋精神,消除疲劳,除风散寒,但过量饮酒,害处很多。饮酒过量,脾胃必受其害,轻则腹胀不消,不思饮食,重则呕吐不止。·莫愁肠。指人的精神状况、情绪变化对脾胃亦有一定影响。道家认为:思可伤脾。意指思虑过度,易伤脾胃。脾胃功能失衡,会引起消化、吸收和运化的障碍,因而食不甘味,甚至不思饮食。养智:智指智慧,智慧一定要培养。智是知和日的组合,每天将知识增加一点,每天学习就有智。 慧代表人的心,代表人的先天状态和心态。慧者,心系于事。慧字上面的两个丰字分别代表国事和天下事,中间的司字代表家事。从字面上看,家事、国事、天下事都放在心上,称之为慧。家事离心最近,这说的是家事是最容易接触的事,也是最起码应该做好的事。所谓不扫一屋,何以扫天下就是这个道理。两丰字平齐在家事之上,说明国事天下事一样重要,也都比家事重要。心系于事,是指心里要装得下这些事,能把这些事都放在心里的人,就有了慧的基础。另外,事与事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是相辅相成的。放在心上,就是用心去想,去思考,思考各事的规律,思考各事之间的联系与作用。当这些道理都弄懂了,慧就产生了。慧用心字底,说明慧是一种精神,一种状态,当一个人的修为达到这种状态,持有这种精神的时候,他就具备了慧。说一个人有慧根,就是说他善于从事物中了解和掌握规律,进而从容处事,潇洒为人。

10、道教养生术主要有哪些

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不过百记载寥寥,也就是小说中的先秦练气士,不过没那么神拉 。从史料以及人物传记上记载的养生与武功结合的应该是在唐初的孙思邈,度也就是药王,他是个道士,活了100多岁呢。知再有到宋朝初年的陈传老祖也是个内家高手,不过还是传说多些。可是自明代之后就把这个道发扬光大了,杰出人物很多比如清朝的太极宗师杨露禅,号称大白天下无敌手,外号杨无敌.还有形意拳高手,形意拳脱胎专于五禽戏,传说是华佗创的,当然只是传说,不会是他的,是道家的养生的法门,所以说你问属的这个时期应该是明清时期啦。

与道家养生术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