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椎间盘 > 正常椎间盘的核磁影像

正常椎间盘的核磁影像

发布时间:2021-01-10 17:22:18

1、腰间盘做完核磁后给出的征象描述和影像诊断是什么意思,应如何治疗

说白了就是腰椎来间盘自突出!
因为这是个老年常见病,目前尚无根治办法,唯有防控进一步的突出恶化!
治疗方案:手法按摩,舒筋活络,加上药物配合使用,具体用什么药可以去找当地老中医,让他给你开几副中药
防范措施:弯头低腰的事少做,每天晚上睡觉前养成泡脚的好习惯,每天早起喝杯玩开水的好习惯,每晚临睡的时候让你的亲人或者自己用双手来回搓双肾区,以搓的发热为佳,生冷少沾,适当锻炼

2、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检查分为哪几类?

X线摄片检查可以解决多数骨科疾病的诊断需要,是骨科常用的辅助检查之一。

脊柱而言,X线片可以显示脊柱的形态结构,是否存在有退行性变、程度如何,是否有病理性破坏,范围有多大等等。但是单独求助于放射线检查来确定腰腿痛患者的病因,却是远远不够的,还是要依靠临床检查才行。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检查,包括有腰椎平片、各种造影及断层,以及电子计算机断层摄片(即CT)和近来才兴起的核磁共振技术(即MRI)。

医生为腰腿痛患者进行临床检查后,往往会根据需要为患者作腰椎的X线检查,其中以摄腰椎平片为最多见,这也是目前最为常用的辅助检查之一。拍摄腰椎平片并不能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但拍摄腰椎平片对于排除腰椎结核、原发性肿瘤及转移癌等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换句话说对于腰腿痛的鉴别诊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造影检查是利用碘剂或空气作为对比剂,注入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腔后照X线片,以显示其中病变的检查法。造影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损害。体层摄影又称为断层摄影,是利用X线球管和胶片的协调移动,有目的地使身体某一平面结构显影的摄片方法。它可以逐层显示平片摄影所不能显示的细小病变和因骨影重叠而显示不清的结构。

目前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中,电子计算机横断扫描(即CT),已经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它对于测定椎管的形态和管径有重要的价值。尤其是对于椎管狭窄症的诊断优于其他各种检查方法,对于指导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方案也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即MRI)是一种无伤害性的多平面成像检查方法,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的准确率要高于CT 检查。其影像清晰,且一般不需造影剂,亦无放射危害,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高效检查方法。但其设备昂贵,检查费用也很高,相对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若要进一步推广是有一定难度的。

3、腰椎间盘突出 磁共振还是CT

要想明确到底是腰椎间盘突出还是错位做CT就完全可以,

但是如若确诊是腰椎间盘突后,医生可能还会让你再做核磁。

CT主要针对硬件检查较好,一般用于骨折检查。

核磁则对软件例如“髓核”“神经”的检查更权威。

两种检查的侧重点略有不同

4、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核磁共振影像有什么特点?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由于髓核脱水退变,使其MR信号减弱。在矢状位片中,髓核的大小、形态以及信号强弱均可以得到清楚地反映。在正常情况下,髓核的后缘应不超过相应的核体的边缘,其信号强度均匀。当椎间盘发生退变而突出时,MR信号将减弱。信号的强度越低,表示椎间盘的退变程度越重。在退变较轻时,髓核表现为MR信号强度减低,伴有椎间盘向前或向后均匀膨出,但一般不超出椎体后缘,且边缘比较光滑。进而,随着退行性变的加重,在矢状位上可以看到髓核MR信号进一步降低,椎间隙变窄,椎间盘向后突出超出椎体后缘。在有些患者的矢状位像上,可以看到脊柱后方的脂肪白线受压中断。由于核磁共振技术成像的高清晰度,大大提高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确诊率。目前,在一些医院,有经验的医生依靠临床检查及核磁共振图像,就可以准确地确定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手术方案,避免了患者在术前再作椎管造影之苦。但对于部分腰骶角不明显,或有腰椎骶化或骶椎腰化者,在定位上有一定困难,仍须结合腰椎平片或CT片仔细分析,切勿大意。

5、我的核磁共振影像诊断为:腰椎MR平扫:1.L4/5椎间盘突出(左侧后)。2.L5/S1椎间盘轻度向后突出。求助。

“L4/5,L5/S1椎间隙变窄,相应平面蛛网膜下腔受压,形成弧形压迹,T1WI示L4/5,L5/S1椎间盘向后缘呈锤样突出,压迫脊髓,横断面示L4/5椎间盘后缘局限向侧后突出压迫硬膜囊,L5/S1椎间盘轻度向后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典型表现。
你才20岁,可以考虑行腰椎牵引,如果效果不佳,可以行介入臭氧融核术,总之由于你比较年轻,建议不要首先考虑切开手术治疗。

与正常椎间盘的核磁影像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