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椎间盘 > 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最高的腰椎区域是

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最高的腰椎区域是

发布时间:2020-12-06 10:06:08

1、如何自行诊断是否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

核心提示: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或外伤所致纤维环破裂,髓核从破裂处脱出,压迫腰椎神经,而出现腰腿放射性疼痛,所以医学界认为腰间盘突出属“腰腿痛,痹症”范畴。我们应该多了解该病发生时的一些症状表现,及早治疗,并做好预防复发的调理。自我诊断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越来越高,一种成为一种常见的骨科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退行性病也可以外伤或过度劳累导致。我们应该对该病的发病症状有所了解,从而自行判断自己是否患有腰椎间盘突出。一旦患病应该抓紧治疗,并预防该病复发的可能。那么,腰间盘突出症有何症状?如何诊断?治疗后如何预防复发呢?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 1、腰部疼痛 多数患者有数周或数月的腰痛史,或有反复腰痛发作史。腰痛程度轻重不一,严重者可影响翻身和坐立。一般休息后症状减轻,咳嗽、喷嚏或大便时用力,均可使疼痛加剧。 2、腰部活动障碍 腰部活动在各方面均受影响,尤以后伸障碍为明显。少数患者在前屈时明显受限。 3、下肢放射痛 一侧下肢坐骨神经区域放射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常在腰痛消失或减轻时出现。疼痛由臀部开始,逐渐放射亚大腿后侧、小腿外侧,有的可发展到足背外侧、足跟或足掌,影响站立和行走。如果突出部在中央,则在马尾神经症状,双侧突出则放射可能为双侧性或交替性。 4、观麻木感 病程较长者,常有主观麻木感。多局限于小腿后外侧、足背、足跟或足掌。 如何自行诊断是否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呢? 1、看是否有腰痛症状,然后轻轻咳嗽数声,看腰疼是否加重。 2、仰躺在床上休息后,若疼痛仍不能缓解,可尝试在左侧卧位、弯腰屈髋、屈膝时疼痛症状能否缓解。 3、仰卧位,患侧膝关节伸直,并将患肢抬高,观察是否因疼痛而使其高度受到限制。 4、仰卧位,自行或旁人用手轻轻触后腰部、腰椎正中及两侧,检查是否有明显的压缩。 如何预防腰间盘突出症复发? 1、腰间盘突出症经过治疗后,虽然症状基本消失,但许多病人髓核并未完全还纳回去,只是压迫神经根程度有所缓解,或者是和神经根的粘连解除而己。 2、腰间盘突出症病人病情虽已稳定或痊愈,但在短时间内,一旦劳累或扭伤腰部可使髓核再次突出,导致本病复发。 3、在寒冷、潮湿季节未注意保暖,风寒湿邪侵袭人体的患病部位,加之劳累容易诱发本病的复发。 4、术后的病人虽然该节段髓核已摘除,但手术后该节段上、下的脊椎稳定性欠佳,故在手术节段上、下二节段的椎间盘易脱出,而导致腰间盘突出症的复发。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与自我诊断,以及对腰椎间盘突出治疗后预防复发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腰椎间盘突出危害大,因此,我们了解了自我诊断方法,就要积极的进行防治,彻底远离腰椎间盘突出的危害。

2、哪些人易患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有明显的职业特点,长期从事体力劳动者患此病的比例高。在体力劳动中,经常从事弯腰和负重劳动者更易发此病,如农田劳作、搬运、建筑、举重运动等从业人员均较其他人常见。此外,长期处于坐位工作的人员亦有相当大的比例患病。长期工作或居住于潮湿及寒冷环境中的人,比较容易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据统计长年从事矿井井下作业的人,患本病的比例较高。另外,短时间的超负荷劳作也是在慢性劳损基础上的一个主要诱因。过重的负荷使椎间盘内压力增加,易引起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某些腰椎先天性发育不良的人,如患脊椎侧弯、先天性脊椎裂等疾病的人,同时并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会也较多。此外,如孕期妇女,由于特殊的生理原因,导致体重突然增长,加之肌肉相对乏力及韧带松弛,亦是诱发本病的危险时期。

3、什么是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较为常见的疾患之一,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4~5、腰5~骶1发病率最高,约占95%

4、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如何?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疾患之一,国内文献报道腰痛门诊中大约10%-15%的患者诊断该病,因腰腿痛收治住院患者中诊断该病的病例大约占25%-40%;国外相关研究统计,轻体力劳动者中约53%、重体力劳动者中约64%的人出现腰痛,其中约35%的腰痛患者会发展成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因椎间盘突出导致坐骨神经痛发病率,男性约3.1%,女性约1.3%,国内外报道的男女发病比率相差很大(7-12:1不等),一般来说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与男性从事的劳动强度大有关。椎间盘突出左侧者比右侧多,左右之比约1.5:1,可能因大多数人均喜欢右侧用力,右侧腰背肌较发达,椎间盘受到的压力集中,导致髓核容易被从左侧挤出。另外发病患者中以从事劳动强度较大职业的工人多见,而随着电脑的普及和工作方式的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在长期“久坐”、“伏案”工作的白领人群中开始激增,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

5、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原因是什么?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以腰腿痛为主症的病症,好发于青壮年,但以体力劳动者较多见。发病原因多由于持续及强度较大的体力劳动,体位需要随时变换,腰背部肌肉较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椎间盘受到挤压、牵拉及扭转的机会较多,容易引起脊椎内外的平衡失调,造成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形成神经根、马尾或脊髓的压迫症状。由于人体下腰部的活动最多,负重量也最大,所以临床中以腰4、5椎及腰5骶1椎间盘突出的发病率最高。

6、上海哪个医院看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好

问题分析: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4-5、腰5-骶1发病率最高,约占95%。
意见建议:腰痛是大多数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发生率约91%。由于纤维环外层及后纵韧带受到髓核刺激,经窦椎神经而产生下腰部感应痛,有时可伴有臀部疼痛。

7、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哪些临床表现?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以腰腿痛为主症的病症,好发于青壮年,但以体力劳动者较多见。发病原因多由于持续及强度较大的体力劳动,体位需要随时变换,腰背部肌肉较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椎间盘受到挤压、牵拉及扭转的机会较多,容易引起脊椎内外的平衡失调,造成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形成神经根、马尾或脊髓的压迫症状。由于人体下腰部的活动最多,负重量也最大,所以临床中以腰4、5椎及腰5骶1椎间盘突出的发病率最高。

本病患者感腰腿痛,疼痛可随步行、弯腰、伸腰、坐起及咳嗽、喷嚏等动作加剧。严重者,影响坐卧翻身、站立,甚则出现步态跛行。疼痛可以呈持续状,也可以呈间歇状。腰腿痛多呈单侧状(侧偏型),也可呈双侧或马鞍区(中央型),或是两侧交替发作。但腿痛呈逐渐向下行放射状。一般先由臀部开始,再向大腿后侧、小腿外侧至足(足踝、足外侧至小趾、足背及拇趾等)。多表现为胀痛、刺痛、麻痛。久病则可出现放射疼痛区域的感觉麻木,如小腿外侧、足背小趾、足掌、大趾等。

本病急性期疼痛剧烈者应绝对卧硬板床休息2~3周,不可坐起或下地站立,进餐、排便均应取卧姿,以减少脊柱垂直压力。

8、哪些人比较容易患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于以下人群:(1)在职业上: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见于各行各业,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的发病率无明显差别。重体力劳动者的发病率比轻体力劳动者高,纯脑力劳动者比轻体力、脑体力混合型的劳动者高。(2)在年龄上:本病一般发生在20-40岁的青壮年,男性比女性要多些,约占整个发病人数的75%左右。(3)体型上:一般过于肥胖的或过于瘦弱的人易致腰椎间盘突出症。(4)在工作环境上:寒冷潮湿的工作、生活环境易导致腰椎间盘出症。(5)在遗传上:家族中有过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人,发病率比家族中没有疾病的人发病率高几倍。(6)在发育上:有发育异常的患者,如腰椎骶化、骶椎腰化、骶椎裂、椎弓崩解等,都会影响到腰椎的正常功能,给腰部肌群增加额外的负荷。易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症。(7)在身体素质上:在临床实践中能发现这样一个规律,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人有的平时身体素质比较好,在这些患者中很少有人同时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常见病。

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最高的腰椎区域是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