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腰间盘突出是不是特别受罪?
腰间盘突出没有什么特殊的为法,慢慢调理也会好的,不用担心,腰间盘突出可以通过牵引,按摩,针灸的方法来治疗,平时要注意不要从事重体力劳动,不要长期弯腰做事,要睡硬板床,要是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也可以选择手术治疗。
2、下腰痛一定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吗?
引起下腰痛的原因很多,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腰椎先天性或发育的异常。包括先天性的腰椎融合、半椎体畸形、隐性脊柱裂、腰椎骶化、骶椎腰化、脊椎峡部不连或滑脱症、脊柱侧弯、第三腰椎横突肥大、游离棘突、棘突过大或过小、钩状棘突、先天性腰椎管狭窄症等。
(2)腰椎退行性改变。包括腰椎肥大性脊柱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继发性腰椎管狭窄症、假性腰椎滑脱、老年性驼背、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下腰椎失稳症等。
(3)下腰部炎症。包括腰背部筋膜纤维织炎、腰椎结核、骶髂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化脓性脊柱炎、腰3 横突滑囊炎、腰椎间盘炎等。
(4)下腰部损伤。包括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腰椎韧带损伤、腰椎骨折、脱位、骶尾部损伤、骶髂关节扭伤等。
(5)下腰部肿瘤。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肿瘤。
原发的良性肿瘤:如骨样骨瘤、骨囊肿、骨母细胞瘤、骨软骨瘤、骨纤维异样增殖症等。
原发的有恶性病变倾向的肿瘤:如脊索瘤、骨巨细胞瘤、骨母细胞瘤等。
原发恶性肿瘤:如恶性淋巴瘤、骨母细胞瘤、腰骶部肉瘤等。
乳腺癌、前列腺癌、子宫癌等恶性肿瘤转移至腰骶部都可产生下腰痛症状。
(6)邻近组织的疾患。如坐骨神经痛、梨状肌综合征等;泌尿系统的结石、肾盂肾炎、肾周围脓肿等;消化系统的消化性溃疡、慢性胰腺炎等;妇产科的子宫体炎、附件炎、子宫脱垂、盆腔肿瘤等;腹膜后的肿瘤侵蚀脊柱也可以产生下腰痛。
(7)功能性缺陷。如体势不良、妊娠、扁平足、下肢不等长、腰臀肌力不足等。
(8)其他。中毒性疾病,如氟骨症等;营养性疾病,如骨质软化症等;神经系统疾病,如癔症等。
3、腰痛一定就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吗?
腰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就诊时,病员多叙述已作CT或磁共振等检查,发现有“腰椎间盘突出”。但腰痛一定就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吗?腰痛的原因多种多样,据统计,成年人群中,仅有35%的腰痛病员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而大多数腰痛是其他因素引起。但CT或磁共振发现“腰椎间盘突出”是什么原因呢?椎间盘是人体脊柱中起缓冲震荡作用的一个软骨垫,外面由纤维环构成,里面是髓核,上面是软骨板。当纤维环破裂时,髓核掉出来,就称为“椎间盘突出”。需要提请注意的是————“腰椎间盘突出”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两个概念。“腰椎间盘突出”仅仅只是一个病理现象,只有当破裂的纤维环刺激到周围组织,才会出现腰痛,只有当突出的髓核压迫到神经根才会出现下肢麻木、疼痛,才能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因此有“腰椎间盘突出”不见得一定就会有腰痛。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腰椎间盘突出”病员平时没有什么症状,那是因为他没发病。另外“腰椎间盘膨出”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腰椎间盘膨出”是指纤维环已经受到损害,但尚未破裂,是椎间盘的一种亚健康状态。由于椎间盘的纤维环是完整的,因此就没有髓核掉出来,就不会出现对局部组织和神经根形成刺激,因此多无临床症状,或仅有局部轻微疼痛。综上所述,有“腰椎间盘突出”,不见得一定就是腰痛的原因,更不能说就是“腰椎间盘突出症”,需由专科医师结合病员的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来综合判断。
4、什么是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较为常见的疾患之一,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4~5、腰5~骶1发病率最高,约占95%
5、腰椎间盘突出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区别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有以下一些症状:
(1)腰痛。(2)下肢放射痛。(3)下肢麻木、冷感及间歇性跛行。(4)马尾神经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控及双下肢不全性瘫痪
6、腰痛,坐不安,站不稳,走不远...我是不是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症?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发展,骨科医生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症这种疾病越来越高发,以前常见于老年人,现在20几岁的年轻人也并不少见。今天,骨哥就和大家一起认识下腰椎间盘突出症,只有真正的了解疾病的特点,才能够更好的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及时的治疗。

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典型症状和表现有哪些?
1) 腰痛:腰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常见的症状,也是最早期的症状,95%以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会有腰部疼痛的表现,多见持续性腰背钝痛,疼痛的感觉部位常常较深,定位不准确,表现为局限性或广泛性疼痛,多数腰痛出现在腿痛之前,临床上常表现“先腰痛、后腿痛”。有时候情况可能刚好相反。腰痛常常表现在下地行走时明显加重,卧床休息后好转。部分患者腰痛有明确的腰部外伤史(具体受伤后有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不等),还有一部分患者的腰痛可没有明显的诱因,往往是突然发生。
2) 腿痛:即经常说的坐骨神经痛,这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主要症状。原因是神经根或神经干周围形成无菌性炎症,在此炎症刺激下出现下肢刺痛、串痛或放射痛。咳嗽打喷嚏或大便用力时可诱发或加重腰部向下肢的放电样窜痛,严重时卧床也可能很难找到合适的姿势,并影响睡眠质量。
3) 肢体麻木:腰突患者还常表现为下肢麻木,多与疼痛症状伴发。单纯表现为麻木而无疼痛者也有,但是发生率相对来说比较低,据统计约占5%。这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无下肢疼痛而仅仅出现肢体麻木,麻木区域仍按神经受累区分布。神经长期受压可能导致这种情况的发生,恢复起来往往比较慢。
4) 肢体冷感:部分患者自觉肢体发冷、发凉,原因是椎管内的交感神经未受刺激。
5) 间歇性跛行:步行距离增加后出现下肢疼痛、麻木或无力,而停步休息或弯腰、下蹲时,症状减轻或缓解。步行一定距离后导致诱发椎间盘突出继发腰椎管狭窄,尤其对伴有先天发育性椎管狭窄者,突出或脱出的髓核更加重了椎管狭窄程度,导致上述症状的发生。
6) 肌肉瘫痪或肌力减弱:当神经根受到严重压迫时往往容易出现肌肉瘫痪;临床多见肌力减弱,与受累神经分布区域相关。
7) 马尾综合征:主要见于中央型及中央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突出物巨大时可压迫附近平面以下的马尾神经,除了压迫坐骨神经引起的疼痛症外,还会出现会阴麻木,排便排尿无力感,女性患者可有假性尿失禁等症状。
7、椎间盘突出会不会引起腰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