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后脊椎内隐隐发麻是椎间隙感染了吗?
腰椎间盘手术后感染率很低,但仍有术后感染的现象,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椎间隙感染是腰椎间盘摘除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临床表现不同于一般术后切口感染,早期诊断有一定困难:即使是介入手术与非手术之间的经皮穿刺疗法,亦有引起感染的可能。
感染后的症状有:
1、患者术后症状明腰腿痛明显减轻,短期内情况良好,但术后1—8周又出现剧烈的腰痛和坐骨神经痛,且与术前的疼痛不同。一些病人还可表现为腹痛或下腹部放射痛。
2、腰背部肌肉痉挛明显,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手术切口无感染征象,但局部压痛阳性。患者体温脉搏均正常。
3、试探穿刺一般无阳性发现,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均正常,但血沉明显增快。血沉增快对诊断椎间隙感染有很大意义。
4、发病早期X线拍片无明显异常,术后1—3月可见相邻的椎间隙变窄,椎体破坏、硬化、前后缘有新生骨质形成的骨赘,最终使相邻椎体融合。
5、感到腰部剧烈疼痛,不敢翻身,不敢活动,并有低热,血沉加快。
椎间隙感染发生,应按以下原则给予及时治疗:
1、全身应用抗生素,并持续6周以上。
2、必要时需行病灶清除并引流控制感染。
3、病人腰背部应严格制动4—8周,也可采用双下肢皮肤牵引。
4、必须限制腰部活动,应用抗菌素治疗,多数病人即可控制感染。发生感染的椎间隙相邻椎体一般3—4个月可达到骨性融合,融合后症状即可减小或者消失。患者在腰背部制动期间应积极配合治疗,以防止炎症进一步扩散,使椎体尽早融合。保守治疗后约1-2年,椎体间才能完全骨性融合,症状完全消失。若感染严重,保守治疗无效时,即需考虑原切口进入病变的椎间隙,清除感染、坏死组织及其分泌物,进行灌注冲洗,选用适当抗菌素,并作负压引流。也可不缝合切口或开放引流,待感染控制后再二期缝合。因此,刚做完腰椎间盘突出手术的患者一定要特别重视,预防感染。一旦发生椎间隙感染要及时妥善的进行处理。
2、请间腰椎间盘突出,狭窄,骨质增生做了穿刺有二十天了现在腰疼腿麻该怎么办?
你做了什么检查,腰椎间盘突出具体的情况是什么样的,
3、不知道穿刺针是如何治疗椎间盘突出的?效果又怎么样呢?
穿刺针治疗椎间盘突出,其主要是运用微创的原理来治疗的,将穿刺针刺入患者痛点,结合孔镜及相关微创治疗仪器,将突出的髓核敲碎,去除,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治疗效果挺好的,但是不建议做这个手术,采取保守治疗比较好,因为一旦手术,患者的其他细胞受到损伤的概率比较大,风险比较大,医购网提醒要谨慎。
4、腰突症到底咋治好?
一、手术治疗
①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复发,症状较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者。
②神经损伤症状明显、广泛,甚至继续恶化,疑有椎间盘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碎片突出至椎管者。
③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有大小便功能障碍者。
④合并明显的腰椎管狭窄症者。
1、常规开放手术:
常规开放手术包括:全椎板切除、半椎板切除、经腹椎间盘手术、椎体融合术等。手术的目的是直接切除病变腰椎间盘髓核,解除神经根压迫而达到治疗目的。
二、牵引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以突出物的大小分为膨出、突出和脱出三种类型。以临床症状的轻重分急性期和缓解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在第一次发病时,一般的医院均建议病人首先使用牵引治疗,牵引主要以机械的力度牵拉椎间隙,而减轻椎间盘的内压,使突出物对神经的压迫稍减轻,从理论来讲是比较正确的,但临床的治疗效果的确不太理想。
三、物理治疗、推拿治疗、针灸治疗
物理治疗包括电疗、红外线照射、热疗等方法,和推拿、针灸等治疗目的基本相同。就是以缓解病人的临床症状为主,而非根治手段。由于腰突症的病人多数伴随慢性腰肌劳损,梨状肌肉紧张,腰椎间盘突出物压迫的神经随神经走过的部位肌肉痉挛造成腰腿痛,一般通过理疗、推拿、针灸等治疗手段来缓解肌肉的紧张和痉挛。
2、椎间盘镜微创手术
为了避免常规开放性手术的大损伤问题,减少手术的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在显微外科和关节内窥镜辅助腰椎间盘手术,虽然是减少了手术过程中对正常骨关节的破坏,但微创手术一样是手术,也有手术的风险和并发症,另一个最主要问题在于手术视野变小之后,难以干净彻底摘除病变腰椎间盘髓核,增高了手术不成功的风险。
3、经皮穿刺的切吸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多数由于椎间盘内压力增高而导致突出。经皮穿刺切吸可以显著降低椎间盘内压,减少突出的椎间盘内容,从而减轻或消除突出物对神经的压迫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