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后路”手术是怎么回事?
所谓“后路”手术,是指手术入路从背部切口开始,逐层进行。“后路”手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常用的手术方法。典型过程如下。
(1)患者取侧卧位,患肢在上,或取俯卧位或改良俯卧位,避免胸、腹部受压。
(2)取背部正中切口,延至病变椎间隙上、下各一腰椎,一般长约8 ~ 12cm。
一般需将剥离下的肌肉推至小关节中线处,共需暴露三个棘突。若作全椎板切除,则应分离棘突两侧的肌肉。
(4)使用特制拉钩或撑开器牵开肌肉,充分显露椎板和关节突。
(5)进入椎管并切除黄韧带。神经根在椎管内,而进入椎管的方法有全椎板切除、半椎板切除、开窗进入及椎板间隙进入等几种方法,应根据病情需要加以选择。黄韧带在椎管后部,尽量完整地切除黄韧带才是真正地进入了椎管。
(6)进入椎管后,可在病变的椎间隙发现突出的椎间盘和受压的神经根。令神经根在直视下或在神经分离器的保护下,充分暴露突出的椎间盘。纤维环完整者,用小尖刀在隆起处作十字切开。用髓核钳由浅入深,取出髓核。取髓核物质应尽量彻底,这样可减少术后复发的机会。
(7)摘除髓核后严格止血,冲洗伤口,置放引流管并逐层缝合。
后路手术中最重要的步骤是椎管内操作,要求动作必须轻细,尽量减少出血。这样既能保持术野清晰,又能减少粘连形成的机会。
另外,进入椎管后应仔细观察神经根与突出的椎间盘的关系,保护好神经根。对临床表现较复杂,有多个神经根受累症状的,还需在术中进行探查,以排除双突出的可能。
2、腰椎间盘突出,手术七八年了都挺好的,突然觉得腰酸痛,怎么回事啊?
任何手术都具有一定的风险和复发率。在手术后还是建议平时也需要做一些锻炼,巩固腰椎肌肉,改掉之前的坏习惯。
3、做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后睡不着觉了是怎么回事
腰椎间盘突出术后,需要静养,多注意观察症状变化。
4、腰椎间盘突出微创手术后脊椎骨在动是怎么回事?
盘脱出或者是增生引起的,。意见建议:也有可能是风湿引起的。建议你去医院骨科就诊,做腰椎CT或者是化验风湿因子’
5、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目前最先进的微创手术叫什么
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的程度不同,轻微的适用保守治疗,无需手术,病程较重的则需要实施开放式手术或微创手术,因为创伤小,恢复快,微创是现在的主流,髓核突出或膨出,盘源性腰痛最先进的微创手术是美国的DISC-FX高频手术系统,在国外属于门诊手术,随治随走,在咱们国家要住院观察几天,但是效果很好。2010年底已经进入中国,北京,上海,广州,山东等大医院都有这种设备。
6、腰椎间盘突出症开放式手术与微创手术本质上的区别是什么?
开放式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被国际公认的最有效、最成熟、并发症最少的手术治疗方法。随着科技的发展,开放手术对脊柱稳定性的破坏越来越小。除非患者已经存在明显腰椎不稳的表现外,手术造成的脊柱不稳已经可以忽略不计了。不论哪种微创手术的手术适应症都非常狭窄,仅适用于纤维环完整的外侧型椎间盘突出;而且微创手术由于手术视野狭小或仅在透视下进行,缺乏三维概念,均有椎间盘摘除不彻底的缺陷。微创手术的复发率为3.3-5.0%,至于复发时间,这与患者术后是否仍然存在非正确使用腰部密切相关。从理论上讲,开放手术不应该存在腰椎间盘复发的可能,出现复发的主要原因是手术者手术中未将椎间盘摘除干净以及机化的瘢痕破裂导致的。至于您提到的邻近节段退变,这是目前困扰脊柱外科的主要问题之一,但由于非融合技术逐渐在临床应用,使得发生率明显降低。另一个原因就是,早期的椎间盘突出,脊柱的稳定性没有明显降低,仅仅需要摘除椎间盘即可,无需内固定,也就不存在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可能。但是,绝大多数患者在患病后畏惧手术,采用各种所谓的保守治疗,以致疾病继续朝严重的方向发展,导致了脊柱不稳定,使得医生在摘除椎间盘之后不得不采用内固定以维持脊柱稳定,从而出现以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虽然有20%,但是仅仅8%的患者表现出症状需要再手术。
7、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前路”手术是怎么回事?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前路”手术,是指手术从身体前侧、即腹部开始,逐层进入腰椎前方,摘取椎间盘。“前路”手术原本采用经过腹腔的入路,但因术后可引起肠梗阻等胃肠消化道功能紊乱,现多用腹膜外入路。其典型过程如下。
(1)患者取仰卧位,将行椎间盘手术的部位对准手术台能升高的肾垫处。
(2)取腹部旁正中切口约20cm,切开腹直肌鞘,将腹直肌和腹膜外脂肪及输尿管分别推向两侧,暴露骶骨角。
(3)骶骨角前有神经丛和重要血管。暴露腰5 骶1 椎间隙应于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分叉的远端,暴露腰4、腰5 椎间隙需在髂总动、静脉的外上方。小心拉开血管,暴露前纵韧带,所遇腰动、静脉可予结扎。
(4)扇形切开前纵韧带及纤维环,将其翻起,暴露髓核物质。
(5)用髓核钳及刮匙取出髓核及软骨盘,由浅入深,直至只留下纤维环。
(6)用骨凿凿除椎体上、下缘的软骨,暴露出松质骨。
(7)在髂嵴作切口,按照预先测定的尺寸取髂骨块以备植骨。
(8)将手术台肾垫摇起,增加椎体前方开口,塞入植骨块后,将肾垫放平,减少腰椎前凸,可使植骨块稳定于椎间隙。
(9)缝合纤维环及前纵韧带,逐层缝合手术切口。
由于手术做了椎体融合,“前路”手术术后患者应严格卧床3个月,待拍片证实椎体间骨性融合后,才可下地活动。
8、腰椎间盘突出,什么情况下必须要手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适应证为:①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复发,症状较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者。②神经损伤症状明显、广泛回,甚至继续恶化,疑有椎间盘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碎片突出答至椎管者。③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有大小便功能障碍者。
9、腰椎间盘突出手术之后,感觉腰部没有力量像一摊死肉是怎么回事啊
学习倒着走 穿好负跟鞋
2011年05月25日科技日报 本报记者 卢素仙
■ 倒走是慢性、姿势性腰痛和椎间盘突出的常规康复锻炼方法,因效果良好简便易行而备受推崇,但对于倒走的科学原理,人们的了解并不太多。
与其它运动相比,倒走的本质特征,是人体重心向后移动,而重心是人体姿势的决定性因素。脊柱在人体的后背侧,只有重心也在后侧,脊柱才会挺拔。大家可自我体验,让脊柱保持最挺拔的姿势,重心一定是在脚跟的。倒走时重心向脚跟移动,脊柱趋于挺拔,身体前倾和腰椎曲度减小,既矫正了姿势,又是巩固性的康复锻炼,而且是直接针对姿势性腰痛的病因。
站立的时候也一样,双脚前脚掌踩一本厚书,只要让脚跟低于脚掌,重心后移,就可以矫正姿势。只是运用了外部的强制性力量,该方法在舞蹈形体训练教学中,针对初学者较为常用。
这也给康复医学带来了启示,鞋也具有地基功能,于是负跟矫形鞋便应运而生,简称“负跟鞋”,特点是鞋底前高后低。强制人体重心后移,矫正姿势,这又与倒走锻炼的原理完全相同,只是更安全,更容易坚持,在日常生活中正常使用,就可以起到替代倒走的作用,最初使用的几天,脚跟会有轻微的压痛感,说明是重心明显后移了,这是倒走不容易达到的效果。负跟鞋最初的研究,也正是替代倒走锻炼。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负跟鞋品种逐渐增多。也出现了一些颇为牵强的产品,比如负跟拖鞋,虽然也是前高后低,但由于不利于行走且脚跟易滑动,容易导致前足和全身的紧张,不可能具有矫正姿势的作用。专业的矫形鞋均不考虑拖鞋的形式,作为矫正人体重心位置、替代倒走的负跟鞋,要求更高。鉴别的方法也简单,试验一下该产品是否能够轻松倒走,不利于倒走的,自然也就不具有替代倒走的作用。
负跟鞋的鞋底还需要有自外向内的保护性倾斜,避免踝关节损伤(崴脚)。正常人脚的压力都偏向外侧,所以鞋底外侧磨损总比内侧严重。负跟鞋强制重心后移至脚跟,会加剧这种压力的外偏现象,而脚跟的跟骨又是圆形的,稳定性差,就很容易崴脚,所以鞋底外侧必须适度加高,以减轻足底外侧压力,增强稳定性,避免损伤。这个安全性措施,也有利于双腿内收,保持好的姿势。
使用负跟鞋日常站立行走,足以替代倒走。它排除了倒走的安全性问题,也容易坚持,但容易运动过量,所以要特别控制行走速度,须缓步行走。在腰痛症状不明显的巩固期,康复感觉可能也不明显,会误以为没起作用,其实巩固期的自我感觉都是这样,不必大幅增加运动强度,矫正姿势需要保持温和锻炼,能感到足跟轻微压痛即可。巩固期是必须的,尤其是对于椎间盘突出患者,要尽可能避免复发。这些原则与倒走锻炼完全相同。
10、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后有什么后遗症
像你这种情况千万不能做大手术。医生叫你做的是微创还是要夹钢板的。如果是夹钢板千万不要做。你还年轻。做了,一辈子就完了。你突出多少。你不要怕没事。不要想什么瘫痪。我不是医生我也是这病。我今年才20岁。一开始也是不能走。我妈也很担心 做手术留下后遗症。到处打听 。最好的方法是 微创。这种仪器,我忘记叫什么。是通过镜子把你突出吸出来。再把骨头 接回去、这种仪器 我不知道全国还有哪有。西安有一家。像你这么严重,完全不能靠什么药物,那是不可能的。我做了现在两个月了。现在跟正常人一样。就是长时间坐着腰酸。你还年轻你放心吧 没事。我当时得了也觉得这辈子完了。其实没事。又不是绝症、我建议你最好微创、记住我说的,千万别做大手术、如果你要做微创。到处打听哪有这种仪器。去那种专门做腰间盘出名的地方。我做的那家已经做了六千例了,去这种地方、 祝我们俩都能早日康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