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椎间盘变性的介绍
多数患者不伴有临床症状。 少数患者有行动不便,腿脚有些麻痹现象。
2、腰椎间盘突出症自我调理135的内容简介
由于当今社会劳动分工越来越细,人们生活和工作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专,加之人们对脊柱疾病属了解过少,预防观念相对落后,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数量出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尽管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不会对人体造成致命损伤,但却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造成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
《腰椎间盘突出症自我调理135》系统介绍了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础知识及临床常用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并结合作者的多年临床经验对各种治疗方法做了对比评价。为了便于广大读者阅读和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自我调理135》在文字上尽量避免专业术语出现,因此通俗易懂,非常适合非医务工作者使用。
3、什么是腰椎间盘突出?或者介绍点方法也行呀!
腰椎间盘突出是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高发于30至60岁的中老年群体,近年来开始呈年轻化趋势发展,引发胀、痛、麻木、僵软等一系列症状。微创技术是腰椎间盘突出治疗的最佳选择,创伤小,痛苦轻,术后恢复快,并且不会影响脊柱的稳定性,让患者对于腰椎间盘突出治疗更加有信心了。
4、腰椎间盘狭窄给介绍
腰椎管狭窄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椎管体积缩小,压迫硬膜囊、脊髓或者神经根,从而导致神经功能异常的疾病。腰椎管狭窄有先天性及继发性之分,先天性腰椎管狭窄较为罕见,而继发性腰椎管狭窄的病因包括椎间盘突出、黄韧带骨化、腰椎滑脱等等。腰椎管狭窄最典型的症状是间歇性跛行。间歇性跛行指的是患者站立或行走后,腰痛、腿痛、腿麻会进行性加重,随后需要坐下或者躺下休息数分钟后症状可完全消失,再次行走后复发。轻度的腰椎管狭窄可以考虑药物保守治疗,包括止痛、营养神经等药物。如果药物治疗无效,需要手术行腰椎管减压和内固定手术。
5、腰椎间盘的简介
<
6、椎间盘是怎样形成的?
椎间盘是怎样形成的?
--------------------------------------------------------------------------------
在胚胎第10周,在生骨节离节间动脉血液供应最远的部分,仍保持未分化状态。生骨节的致密区向头端发展,形成软骨盘和纤维环的原基。原始椎间盘称为椎间盘膜的膜性结构,围绕椎体原基。在后期这些膜性结构形成脊柱的前纵韧带、外纵韧带和后侧纵韧带。当椎间盘出现,脊索周鞘腹、背侧的延伸部分将真正的椎体原基分为左右两半。
脊索在间充质期为一实质性条索。当受到持续压力,并且压力超过软骨源性椎体的生长能力时,脊索则由软骨源椎体内压到生骨节致密区间的生骨节间隙。在胚胎第7~8周,椎体中心的软骨细胞被间充质所包绕。前、后纵韧带发育后,前纵韧带牢固地固定于软骨椎体上,而后纵韧带不附着于椎体的后面,固定于椎间盘纤维环上。当软骨化进行时,脊索细胞在椎体内不断地移位到椎间盘组织内。此时,脊索组织由未进行软骨化细胞的致密部包绕,并由此而形成真正的纤维环。同时脊索细胞内发生不同程度的粘液退变和增生。以后在此形成髓核。在脊索组织不断迁移时,纤维环亦增大。脊索周鞘本身仍在软骨源性椎体的中心区,称为粘液状条。
7、胸椎间盘脱出的简介
胸椎间盘脱出与腰、颈段相比,由于胸椎间盘较小,胸椎的运动又受到肋骨和胸骨的限制,所以胸椎间盘脱出远较腰、颈椎间盘脱出少见。临床症状又多无特征性,所以常被漏诊或误诊为肋间神经痛、神经根炎、蛛网膜炎或肥大性脊椎炎等。近年来,由于CT、MRI等诊断手段的发展和手术方法的改进,胸椎间盘脱出已逐步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胸椎间盘脱出好发于30~50岁 资料来源 , 胸椎间盘脱出可发生于任何节段,以T11/T12间隙最为多见,约占全部胸间盘脱出的1/4,此乃脊柱活动时下胸段间盘承受的应力较大的缘故, 胸椎间盘脱出约70%为中央型
8、椎间盘轻度膨出能介绍个
严重膨出,实际上是椎间盘突出的一种。在正常情况下,椎间盘内的髓核组织一般没有蜕变,周围的纤维环抱着的随和也是很完整的,随和纤维还不会向后膨出,突出,神经根一般也不会受压。当腰部的肌肉比较紧张,或者说椎间盘受到的外力比较大的情况下,间盘内的髓核组织可能会向后膨出。这个时候腰部的神经根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刺激,但并不严重。如果这种蜕变进一步加重,造成了纤维环的破裂后纵韧带有损伤,键盘里的髓核组织可能会从纤维环破口凸出来,对神经根有比较明显的压迫刺激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