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接种疫苗后应注意什么?
(1)正确选择疫苗,选用国家批准的正规生物制品厂生产的疫苗。不内要贪图便宜选容择无批号、无经营许可证、无常规疫苗保存设备的生产企业生产销售的疫苗。制定免疫程序要科学,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进行接种。夏季高温季节使用疫苗时,应将疫苗存放在低温处,迅速接种,防治疫苗因高温而失效。
(2)接种时,保证待接种鹅只健康,否则疫苗难以获得理想免疫效果。
(3)鹅只在并群或转群时不宜接种疫苗,因为此时由于环境的变化鹅群会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进而影响并降低鹅的免疫应答反应。
(4)使用疫苗前,详细了解疫苗的生产日期、失效时间、容量体积、稀释液、剂量、接种方式、储存运输方式以及使用禁忌。
2、狗狗打疫苗前后要注意什么?
先驱虫,再测体温,注射疫苗十天后再给狗狗洗澡,预防感冒。不要喂狗狗过凉或油腻的食物,预防肠胃炎。别的没什麽可注意的。
3、打预防针前后需要注意些什么?
(1)要准备好需用的器械和药品器械和用具金属注射器(10、20毫升)、18号针头、体温计、普通镊子、弯剪、煮沸消毒锅、磁盘、液量杯、洗手盆、脱脂棉、纱布、登记簿等。消毒药品5%碘酒、70%酒精、3%来苏儿。它们的配制方法如下:
5%碘酒碘片5克,碘化钾2.5克,先加适量酒精溶解后,再加95%的酒精到100毫升。70%酒精取95%酒精70毫升,加净水到95毫升。3%来苏儿来苏儿3毫升,加水97毫升混合均匀。
(2)要好注射前的准备工作器械消毒将注射器洗刷干净,把针筒与活塞的螺旋松开,与针头、镊子、剪刀等一同用纱布包好,放入消毒锅内,加净水淹没器械,煮沸30分钟,待冷却后,在无菌手续下,将注射器及针头安装好,放于消毒磁盘里,用消毒液浸湿的纱布盖好。工作人员消毒注射人员应将指甲剪短,并用来苏儿水洗净,再用70%酒精消毒。有条件的,注射时应穿上工作服和胶靴。工作服用后应煮沸消毒。在每个猪场或乡村注射完毕后,应将胶靴用3%来苏儿消毒一次。了解疫情和进行猪的健康检查注射前应了解当地有无疫情,并对猪普遍进行健康检查,测量体温。除体温高,正在发病或阉割后,创伤未愈的猪,以及临产及产后半个月以内的母猪,暂时不注射疫(菌)苗外,其余的猪应该全部进行防疫注射。
各村和农户的猪都应建立防疫注射登记簿,逐户逐头进行注射登记,并发给注射证。有些地区,对已注射的猪,以卡耳标记。未注射的猪,也要逐头登记清楚,做到有据可查,以便按期补针。吸药应注意疫苗瓶签上记载的疫(菌)苗种类、用量、有效期。见过期失效,变质,瓶塞破损,可能污染的疫(菌)苗,均不得使用。吸药时,先将瓶塞上的封蜡或铝盖去掉,用酒精棉擦拭消毒,同时充分振荡均匀。用消毒针头刺入胶塞,将注射器活塞松紧调好后,再与疫苗瓶上的针头连好,向后拉动,吸满疫(菌)苗,将注射器取下,排出气泡,另装一个针头。每注射一头或一窝猪就要换一个针头。固定在疫苗瓶上的针头不可取下,每次吸药后,用酒精棉盖好。天气炎热时疫(菌)苗要放在装有冰块的保温瓶里,以免气温过高影响疫(菌)苗的免疫效果。
(3)要注意注射方法目前我国预防猪传染病的疫(菌)苗,主要采取皮下、肌肉注射和口服三种方法。皮下和肌肉注射的操作技术在“怎样给猪打针”一题里已经讲过了,口服法可按照说明书上规定的办法及注意事项办理。无论哪种方法,都要求剂量和部位准确,保证免疫效果。注射后,应注意观察有无反应。我国现用疫(菌)苗都很安全,一般无不良反应,如有个别的猪发生不良反应时,应对症进行处治。
4、给宝宝打疫苗前,有些什么注意事项是要知道的
1.患有皮炎抄、荨麻疹、严重湿疹不宜接种
宝宝本身皮疹多的时候,如果接种了疫苗,一旦出现疫苗反应,根本无法区分是疫苗引起的,还是自身疾病引起的。所以,当出现明显的皮疹,应该暂缓接种,在皮疹基本消退后进行接种。如果只是轻微湿疹,或湿疹已经出现很久,已经基本明显好转了,是可以接种的。
2.发烧、咳嗽、呕吐、淋巴结明显肿大不宜接种
宝宝在生病状态下,不管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都会加大疫苗反应的风险,同时由于感染的存在,新接种的疫苗作用会大大降低。因此,如果宝宝正在疾病状态,不要急于接种,应治愈后再接种。
3.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肝脏或肾脏疾病和活动型结核病,要暂缓接种
着重提出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有很多种,是不是所有的都不能进行接种呢?其实不是。只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才暂缓接种,等治愈后再评估是否可以进行接种。
4.癫痫、脑炎的后遗症等神经系统疾病,要慎重接种
特别是对接种乙脑、流脑这种疫苗的时候,贸然接种,会引起相应的病症。建议暂缓接种,等疾病痊愈后,再进行评估能否进行疫苗的接种。
5、打疫苗前后要注意什么
建议:预防接种前后应注意的问题:
(1)要在孩子健康状况良好时进行,接种前先测量体温,若发烧应推迟接种,等病好后及时补种。
(2)接种前,家长可给孩子洗一次澡,保持接种部位皮肤清洁。换上宽松柔软的内衣,向医生说清孩子健康状况,经医生检查认为没有接种“禁忌症”方可接种。
(3)孩子患发热性疾病、急性传染病、有过敏性疾病(如哮喘)、湿疹、患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心脏病、肾炎及肝炎等疾病时均不能接种。患腹泻时不要吃脊髓灰质炎疫苗,等病好后两周再补吃。属过敏体质易发生严重过敏反应者,应向接种医生说明,接种后要留下来观察,并做好抢救准备。
(4)接种疫苗后,绝大多数小儿不会有什么异常感觉和表现;少数儿童接种后局部会出现红肿、疼痛、发痒或有低热,一般不需特殊处理,经过降温、多饮水、适当休息1~2天等对症治疗,反应就会自然消失。反应强烈或出现异常的,应及时送医院处理。有些疫苗接种后还会出现轻度硬结,可采用热敷的方法加快消散,用适宜温度的干净毛巾,每天2~3次,每次15~20分钟,也可用新鲜的土豆薄片贴在红肿部位,但要避开针眼。
(5)接种卡介苗后3~4星期,接种处会出现红肿,逐渐形成一个小脓疱,并自行溃破,流出一些分泌物,以后溃破处结成痂皮后自行脱落,留有一小疤痕,这是接种卡介苗后的正常反应,不必惊慌。
(6)极少数儿童接种后可能出现高热,接种手臂红肿、发热、全身性皮疹等过敏反应以及其他情况,应及时向防保科人员咨询,采取相应的措施。
(7)接种完毕,应在接种场所观察15~30分钟,确定无反应再离开接种门诊。孩子打过防疫针以后要避免剧烈活动,对孩子要细心照料,注意观察。
48小时内针眼不能碰上水。
6、孩子接种疫苗后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接种疫苗后如何护理孩子 接种疫苗后,家长可以根据以下几点观察和护理孩子:
一、全身反应:主要观察小儿体温,一般在37-38摄氏度,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全身乏力、周身不适等,多在接种后1-2日内出现,持续1-2日可自行消退;如超过38.5摄氏度,可在医生指导下给予退热剂。
二、局部反应:注射局部在接种后12-24小时出现红肿并伴疼痛、持续2-3日可自行消退;对个别较重者,可在急性期后热敷处理,应避免挠抓、按摩等,注意局部清洁卫生。
三、异常反应:接种疫苗后,在数分钟内出现晕厥,有心慌、面色苍白、手足发麻、全身出汗等,立即让患儿平卧休息即可恢复正常;严重者须在医生指导下抢救治疗。此反应的发生与患儿的体质有关,只有极个别的儿童发生。 接种疫苗后的注意事项 1、按规定、依据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 2、接种疫苗后,在30分钟至1小时之内不要给孩子喂牛奶。这是因为接种后产生痉挛现象时,如果给孩子正叼着奶瓶吮奶,极有可能会造成肺炎。 3、接种部位24小时内要保持干燥和清洁,尽量不要沐浴。 4、仔细观察孩子的反应。根据经验总结,预防接种后,最少在十分钟,最多在十天内有可能出现异常症状。 5、不要让婴儿俯卧入睡。 预防接种后不要让婴儿俯卧入睡,因为一旦出现痉挛或呼吸困难,就会危及生命。 6、产生副作用时应咨询医生。 预防接种后,如果婴儿出现超过40摄氏度以上的高烧,或在48小时内哭闹时间超过3小时或发生过痉挛,或是有过严重的过敏反应,那么,下一次接种要先咨询医生,然后再决定接种与否以及何时接种。 7、接种后请在接种地点观察15-30分钟,无异常反应后方可离开。
7、预防接种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1、做好宣抄传发动工作,制袭定接种计划,明确接种对象与人数,准备用品器材。
2、严格按规定执行,实行一人一针一管,防止交叉感染。
3、接种一般应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前1~2月内进行。同一时期尽量不要接种两种以上的疫苗,以免互相产生干扰作用,影响免疫效果。
4、有下列疾病时不宜进行预防接种:发热及患急性传染病时,严重的心血管、肝脏、肾脏疾病,活动性肺结核、糖尿病、甲亢以及妇女月经期、妊娠期和哺乳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