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男性湿热下注有什么表现?
湿热下注的症状有小便色黄、尿频尿急、小便淋漓涩痛、尿道肛门疼痛灼专热、外阴瘙痒或出现湿疹、属大便黏或稀、舌体较红、舌苔中部和根部黄腻,男性阴囊潮湿,女性白带黄而量多、味道腥臭,部分患者还会出现下肢关节红肿热痛或下肢体表疮疡痈疖的问题。湿热下注一般是由于饮食偏好辛辣油腻、饮酒过量、久坐久卧、房事不节等原因导致。要想改变这个情况,除了注意日常饮食起居外,可以适当用生薏米、淡竹叶、茯苓、赤小豆等清热利湿的药食同源之物煮水代茶饮,或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二妙丸、三妙丸、四妙丸、龙胆泻肝丸、复方金钱草颗粒、八正合剂、萆薢分清丸等。情况较为严重时,建议及时就医。
2、湿热下注型有什么症状?
症状:眼部及口腔溃疡已愈合
3、湿热下注有哪些症状
湿热的一般表现为:肢体沉重发热多在午后明显,并不因出汗而减轻;舌回苔黄腻,具体表现因答湿热所在不同的部位而有差别:在皮肉则为湿疹或疗疱;在关节筋脉则局部肿痛。但通常所说的湿热多指湿热深入脏腑,特别是脾胃的湿热,可见脘闷腹满,恶心厌食,便搐稀,尿短赤,脉濡数;其他如肝胆湿热表现为肝区胀痛,口苫食欲差,或身目发黄,或发热伯冷交替,脉弦数;膀胱湿热见尿频、尿急,涩少而痛:色黄浊;大肠湿热见腹痛腹泻,甚至里急后重,泻下脓血便,肛门灼热、口渴。
湿热的治疗,一般要分湿重还是热重。湿重的化湿为主,可选用六一散,或三仁汤、平胃散;热重以清热为主,可选用连朴饮、茵陈蒿汤,甚至葛根芩连汤.
现在的洗液大多都是治疗湿热下注的,如洁尔阴,苦参黄柏洗液等,但本人用聚维铜碘感觉更好一些,很干爽.但由于你是学生,建议用前两种保守一些!
4、哪位知道妇科所说的:带下病和湿热下注具体指啥症状啊
先给你讲讲这方面的知识:
女性从青春期开始便有少量清亮乳白色分泌物从阴道流出,随年龄的增长,阴道流出的液体逐渐增多,这种流体称为白带。
正常白带是从输卵管、子宫、子宫颈及阴道等处所排出及渗出液体的总称,主要成分是阴道上皮的渗出液,子宫内膜及子宫颈腺体,输卵管内膜上皮等处的分泌物,以及该处剥脱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白细胞,微生物等,正常白带呈液状,透明白色或乳白色,可以滑润阴道,保持阴道前庭区的湿润并产生舒适感,对粘膜及皮肤无刺激性。白带具有轻微的腥味但无臭味,其质和量随月经周期的变化略有不同。
评价白带是否正常,要从量、色、质地、气味几方面观察。正常的白带应该是乳白色或无色透明,略带腥味或无味;其分泌量、质地受体内雌、孕激素水平高低的影响,随月经周期而有量多量少、质稀质稠的周期性变化。一般月经期后白带量少;至排卵期前,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促使宫颈腺体的上皮细胞增生,宫颈粘液的分泌量增加,粘液中氯化钠含量增多,能吸收较多的水分,使排卵期时白带增多,质稀,色清,外观如鸡蛋清样,能拉长丝;排卵期后,雌激素水平渐低,孕激素水平升高,宫颈粘液的分泌受到抑制,粘液中氯化钠的含量也减少,使这时的白带质地稠厚,色乳白,延展性变差,拉丝易断。
如果阴道溢出的液体增多,带有脓、血,或有特殊臭气,或有阴痒、腹痛、腰痛及其他症状,则又是病态,中医称为带下病。 常见的引起白带增多的原因有:①患霉菌性阴道炎时,白带色黄或白,多数质地粘稠,有时也可质地稀薄,典型的白带呈豆腐渣样或乳凝块状;②滴虫性阴道炎的白带为稀脓样,色黄,有泡沫,或如米泔水样,色灰白,白带味臭;③宫颈糜烂时白带一般色黄,质粘如脓涕,多无味; ④淋病的白带则为黄脓样;(5)患子宫内膜炎等盆腔炎时,白带也会增多,色黄,质稀,多伴有腹痛;(6)患输卵管癌时,由于肿瘤刺激输卵管上皮渗液及病变组织坏死,会出现水样白带,绵绵不断。
从中医理论,引起带下病的原因,大多由脾肾虚弱所致。病人阴道流出的液体,颜色是白的,清淡稀薄,好象鼻涕一样,牵丝不断,并有面色苍白、手脚发凉、下腹感冷、腰酸腿软、没有精神、饮食无味、大便清稀、小便清长等症状。对于这种虚证,治疗的办法是补益脾肾、固涩止带。除可选用白带片、白带丸、茯菟丸以及千金止带丸等中成药之外,也可煎服以下方药:①黄芪20克、白术15克、山药15克、芡实15克、菟丝子15克、当归10克、乌贼骨30克;②党参20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金樱子20克、芡实20克、续断12克。
由湿热下注引起的带下病也很常见。病人阴道流出黄色或粉红色粘液,有腥臭气,或有外阴瘙痒,并有小腹胀痛、腰痛、小便黄热等症状。对于这种湿热症,治疗的办法是清热除湿。除可选用治带片、愈带丸、猪肚丸、二妙丸等中成药之外,也可煎服以下方药。①苍术10克、黄柏10克、苡仁30克;②龙胆草10克、栀子10克、苡仁30克、车前草30克;③苦参15克、黄柏12克、白头翁15克。
参考资料:http://www.qhe.net/jiaoyu/readnews.asp?newsid=799
5、什么是湿热?通常会有哪些症状呢?
我来说说中医湿热的红与黑
所谓中医湿热的红黑是指看待“湿热”的两种不同态度。认可中医的“湿热”定义为红;质疑中医“湿热”的,定义为黑。下面详细叙述。
一、中医湿热定义的红与黑1、中医湿热的红方观点
中医湿热红方认为,湿热是中医名词术语,是致病因素,属于“风、寒、暑、湿、燥、火(热)”六邪中的两邪。湿热还是中医证候名,如湿热证,是指湿热蕴结体内,脏腑经络运行受阻,可见全身湿热症状的病理变化。
所谓湿,即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属于外邪,称为湿邪,多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其致病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特性。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热,也是一种邪气,致病具有炎热升腾等特性,称为火热之邪。
湿热,是热与湿同时侵犯人体,或同时存在体内的病理变化,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可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
2、中医湿热的黑方观点
中医湿热黑方认为,湿、热以及湿热缺乏严格定义。也就是说,什么是湿?红方没有定义清楚。“通常所说的水湿”是什么湿?是水吗?热水?凉水?冰水?河水?海水?湖水?还是地下水?作为医学名词术语,必须要说清楚。中医湿热定义缺乏严谨和明确含义。
水湿分内湿和外湿。外湿属于外邪,外邪称为湿邪。这是典型的胡说八道。这种胡乱解释怎么能够让人明白湿邪是什么呢?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这跟没说一样,缺乏基本定义。
湿邪多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者居室潮湿,使外来水湿侵入人体而起。这显然经不起任何推敲。气候潮湿的地方多了去了,赤道地区,沿海、热带雨林、沼泽、零度等温线以上的高山、高纬度极地圈等,都是潮湿地区;热带雨林低纬度地区的人长年累月淋雨并且居室潮湿。按照湿邪理论,这些地方的人不都得死绝?
外来水湿侵入人体?中医给定义一下,什么叫外来水湿?什么样的情况或者状态叫外来水湿?
中医湿热的定义一塌糊涂。难以想象,作为最重要医学术语的“湿热”一词,是如此的经不起推敲,如此混沌不堪。基于这种糊涂理论而得出来的“去热除湿”治疗方案能有什么意义?
1、湿热证成因的红派观点
红方观点认为,湿热证的形成有四个方面原因:
1).感受外邪 2).饮食不节 3).脾胃失健 4).情志因素
2、湿热证成因的黑派观点
黑方观点认为:中医湿热证的成因都是胡说八道。依据是,首先,感受外邪这句话,不能成为任何病的成因,因为这话说了跟没说一样。第二,湿热既然是水湿侵入身体,与饮食不节有什么关系?第三,饮食不节是饮食不节,水湿侵入是水湿侵入,二者不能混淆;脾胃失健也与水湿侵入无关;第四,至于情志因素,喜怒忧思悲恐惊等等因素,更与水湿侵入无关,与湿邪热邪无关。
中医的湿热术语及湿热证就是胡说八道,不符合基本的逻辑,没有任何依据。至于中医所说的湿热症候,也许是饮食不节、脾胃失健或情志因素这些具体原因导致的,也许是别的原因导致的。症状存在,不假,但是成因绝对不会是感受外邪,湿邪侵入。其湿热学说绝对错误!
中医的湿热学说,逻辑上站不住脚;道理上不通。至于症状,也许存在,但成因各自不通,但与湿热无关。
6、带下湿热什么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