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耳朵流脓怎么办?
耳朵发炎流脓是很多小伙伴都会遇到的问题,但是很多是因为自己不在意所导致的,本来去趟医院就可以解决的事情,一拖再拖就会加重。
中耳炎有两种,一种是化脓性中耳炎,多由感冒引起。初耳痛明显,呈胀痛,可有发热待到鼓膜穿孔流脓后,疼痛减轻。另一种称为非化脓性中耳炎。这种中耳炎不流脓,只是耳朵发闷,听力下降,或者有耳鸣。这是由于耳咽管的炎症引起中耳腔的压力变化而引起的。
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是:有条件的进行脓液培养,并进行药敏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选用抗菌素,或口服或注射。耳朵局部:如果脓液量大且稠厚的话,用双氧水进行清洗,然后用敏感的抗菌素滴耳液滴耳。如果是非化脓性中耳炎,那主要是要减轻耳咽管的水肿,滴鼻液、消肿药等应用,并适当地使用抗菌素。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不知道大家听没听说过。这是一种很常见却很不容易引起重视的一种疾病,如果长期不治疗,最后可能会引起严重的颅内外并发症而危及生命。
因此,若出现以下症状,应高度重视,及时就医:
1、耳朵间歇性流脓,尤其在上呼吸道感染时,脓量增多,脓液大多没有臭味
2、鼓膜穿孔,听力下降程度较严重
3、耳朵持续流脓,脓液黏稠,并伴有臭味,有时脓内混有血丝或耳内出血。
可通过耳镜等3种手段进行检查!
1、耳镜检查:可看到鼓膜是否完整
2、听力检查:通过纯音听力测试,检测听力受损程度,可判断是传导性、感音神经性或是混合性听力损失
3、CT扫描:主要是检查患者鼓室情况,是否有病变,通过检查,并结合患者病史,诊断出结果并不难
如何治疗: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化脓性中耳炎可产生内耳炎症、脑膜炎、脑脓肿等颅内外并发症,重者可危及生命,需格外重视。
若出现耳内长期或间歇性流脓、鼓膜穿孔及听力下降等情况时,应提高警惕。
明确诊断后,慢性单纯型化脓性中耳炎通过保守治疗,可达到良好的治愈效果。
但如果发展为骨疡型(坏死型)或胆脂瘤型化脓性中耳炎,则需手术治疗。
2、耳朵里流脓怎么办
病情分析:首先我copy来介绍一下中耳炎的症状和病理:化脓性中耳炎,以耳道流脓为特征.多发生于儿童.属于中医学中“耳脓”,“耳疳”等.俗称“烂耳朵”,“耳底子”.临床多将本病分为急性与慢性两大类进行治疗,在急性期如未彻底治愈,则将迁延成为慢性.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可分为两类证型:肝胆湿火证和阴虚火旺证.意见建议:肝胆湿火证 耳内流脓,病程较重,或听力下降,耳内有胀闷感,耳痛,耳鸣,或有发热,恶寒,口苦咽干,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数.多见于急性中耳炎,或慢性中耳炎急性发作.若持续流脓,脓液多而黄稠,有腥臭气,耳痛,易怒等,则又多见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治宜利肝胆,清湿热.在治疗上首选龙胆泻肝汤:龙胆草10克 栀子10克 黄芩10克 生石膏20克 柴胡10克 生地15克 泽泻10克另外,有的病人为了快一点见效,也可以用西药治疗,每次用新明磺0.5g*2片 红霉素0.125g*4片 每日三次,所以说有此病的患者可以试用一下.
3、耳朵里面流脓怎么办
耳朵里流脓,首先要知道老百姓指的脓是医学上的脓液,还是其他分泌物。如内果真的是脓的话,医学上对容这种病人,根据病史的长短会有初步的诊断。比如病人是经常反复的流脓、时好时坏,这时要考虑它是慢性中耳炎的人一种类型。如果病人只是突然的,比如耳朵疼痛伴随着流脓,会考虑他是急性外耳道炎的转归阶段出现的一些情况。如果是长期反复的耳朵流脓,会问到是不是伴随听力下降、脓性分泌物有没有异味、脓性分泌物掺和不掺和的血性分泌物,根据这种情况会进行进一步的检查,比如耳部CT来确诊是否需要外科干预,即是外科手术还是可以药物保守治疗,比如洗耳朵、点耳朵、口服抗生素等治疗。如果是这种短期的耳朵流脓,可能是急性外耳道感染引起的,用些药物的保守治疗就能缓解。
4、中耳炎流脓怎么办?
中耳炎反复化脓,首先清理脓液,用棉签擦拭或加入过氧化氢溶解,然后清理干内净。外耳容道清洁后,滴抗生素和滴耳液到耳朵内部。对于患病的耳朵,向上滴3-5滴药液。按压耳屏,使药液通过鼓膜穿孔完全进入中耳,并从咽鼓管排出至鼻腔和咽腔。这使得中耳的炎症得到快速控制。如果脓总是重复出现,检查乳突是否有炎症或胆脂瘤,除了鼓膜穿孔和中耳中耳炎化脓,以及是否有炎症或胆脂瘤。
最好让医生处理。
5、中耳炎导致出现耳痛,流脓,怎么办
临床症状急性卡他性中耳炎患者主要症状为耳闷、耳闭塞感、耳鸣、听力减退,在擤鼻、改变头位或牵拉耳廓听力有暂时改善。"自听增强",患者有听自己说话声比平时特别响亮的感觉。检查:听力呈传导性耳聋,鼓膜充血、内陷、鼓室积液。右侧两图显示的是:鼓膜内有积液,箭头所指为气液面(Air-Fluid Levels)
慢性卡他性中耳炎患者主要症状为耳鸣、耳聋。检查鼓膜增厚或萎缩、有钙质沉着、鼓膜内陷、振动不良。
治疗原则卡他性中耳炎治疗原则为改善中耳通气,清除中耳积液及病因治疗。
卡他性中耳炎(OME)是咽鼓管阻塞,通气及引流功能障碍而引起的非化脓性炎症。小儿及成人均可发病,为小儿常见的致聋原因之一。又称:渗出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浆液粘液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耳炎等。
注意事项
(1)平时注意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预防感冒。
(2)病中,可以经常自行“捏鼻吹张法”,每天至少一次。也可做耳周按摩及导引。
(3)如使用吞咽吹张法或导管吹张法,则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①鼻腔有急性炎症或脓涕多时,忌做。
②吹张过程中需要耐心细致,动作要轻。遇有鼻中隔弯曲,妨碍导管插入时,可改用弯端较长的导管,由对侧鼻腔进行吹张。
③吹气时捏球送气用力不能过猛,以防吹破鼓膜 。
6、中耳炎老是流脓流水怎么办?
中耳炎,需要服用抗菌素【头孢】消炎,再到药店买【双氧水】洗耳道,【氧佛沙星滴耳液】滴耳。
7、耳朵流脓是怎么回事?
耳朵流脓很有可能是化脓性中耳炎,化脓性中耳炎以耳朵流脓为主要特专征。除中耳炎外,不少耳科属疾病也有“出水”症状。比如外耳道炎,有时可表现为耳道“出水”,伴细菌感染时,会有流脓。其与中耳炎的主要区别是前者鼓膜完整,无穿孔。此外,外耳道毛囊疖肿破溃、外耳道肿瘤继发细菌感染时,也可有流脓的表现。
患了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耳朵流脓应积极引流,控制感染。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病变主要位于鼓室,但中耳其他各部亦常受累。主要致病菌为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等。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炎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好发于儿童,冬春季多见,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常与慢性乳突炎合并存在。本病极为常见,临床上以耳朵流脓、鼓膜穿孔及听力减退为特点。可引起严重的颅内、外并发症而危及生命。反复中耳炎会使鼓膜穿孔增大、中耳粘连硬化,使听力进一步下降。如不适当用药,另可引起内耳神经功能下降,导致更难医治。中耳反复发炎可导致骨疡型或胆脂瘤型中耳炎,骨头受侵蚀时有可能导致面神经瘫、脑膜炎、脑脓肿等颅内外并发症,甚至有生命危险。
8、中耳炎症流脓怎么办呢?
中耳炎流脓,首先要清理脓液,可以用棉签蘸取双氧水,进行清理,清理的时候力度要轻,以免弄破粘膜。同时口服抗生素药物,例如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等,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