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尿常规检查是检查什么?有什么内容?能检查出什么呢
尿常规检查内容包括尿的颜色、透明度、酸碱度、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专、管型、蛋白质属、比重及尿糖定性。
常规在临床上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初步检查,不少肾脏病变早期就可以出现蛋白尿或者尿沉渣中有形成分。一旦发现尿异常,常是肾脏或尿路疾病的第一个指征,亦常是提供病理过程本质的重要线索。
2、尿常规都能查出什么病来?
尿常规里有尿的ph值,反映的是尿的酸碱度;亚硝酸盐是体现大肠杆菌感染;潜血是专尿中出现红细属胞,出血;糖是检查糖尿病的;酮体是糖尿病严重或饥饿过度出现;尿胆原和胆红素是检查黄疸的原因的;尿蛋白是很多疾病都可以出现的,如;肾病,心衰,等等;镜检可以看到红、白细胞,各种管型,尿酸盐结晶等,可以诊断尿路炎症,结石等等你问的问题太大了
3、做尿常规都能检查出什么病
尿常规在临床上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初步检查,不少肾脏病变早期就可以出现蛋白尿或者尿沉渣中有形成分。一旦发现尿异常,常是肾脏或尿路疾病的第一个指征,亦常是提供病理过程本质的重要线索。近年来有不少人强调,负责医生应自己动手做患者尿常规检查,是有利于医生发现肾脏疾病的一般诊断方法。
尿常规检查内容包括尿的颜色、透明度、酸碱度、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蛋白质、比重及尿糖定性。
(1)尿色:正常尿液的色泽,主要由尿色素所致,其每日的排泄量大体是恒定的,故尿色的深浅随尿量而改变。正常尿呈草黄色,异常的尿色可因食物、药物、色素、血液等因素而变化。
(2)透明度:正常新鲜尿液,除女性的尿可见稍混浊外,多数是清晰透明的,若放置过久则出现轻度混浊,这是由于尿液的酸碱度改变,尿内的粘液蛋白、核蛋白等逐渐析出之故。
(3)酸碱度:正常尿为弱酸性,也可为中性或弱碱性,尿的酸碱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饮食种类、服用的药物及疾病类型。
(4)细胞:在临床上尿中有重要意义的细胞为红细胞、白细胞及小圆上皮细胞。①红细胞。正常人尿中可偶见红细胞,离心沉淀后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3个。若尿中出现多量红细胞,则可能由于肾脏出血、尿路出血、肾充血等原因所致。剧烈运动及血液循环障碍等,也可导致肾小球通透性增加,而在尿中出现蛋白质和红细胞。②白细胞。正常人尿中有少数白细胞存在,离心尿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5个。异常时,尿中含有大量白细胞,表示泌尿道有化脓性病变,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及尿道炎等。③小圆形上皮细胞。正常尿液中,有时可发现少数脂肪变性的小圆形上皮细胞。若肾小球肾炎时,尿中上皮细胞增多。若肾小管有病变时,可出现许多小圆形上皮细胞。
(5)管型:正常尿液中仅含有极微量的白蛋白,没有管型,或偶见少数透明管型。若尿中出现1个管型,可以反映至少1个肾单位的情况,是肾脏疾病的一个信号,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6)蛋白质:一般认为正常人每日排出蛋白质量为40~80毫克,最多100~150毫克,常规定性检测为阴性。病理性蛋白尿见于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妊娠中毒症、狼疮性肾炎、放射性肾炎及肾内其它炎症病变、中毒、肿瘤等。
(7)比重:尿液的比重约在1.015~1.025之间,婴幼儿的尿比重偏低,尿比重受年龄、饮水量和出汗的影响。尿比重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肾脏的浓缩功能,故测定尿比重可作为肾功能试验之一。
(8)尿糖定性:正常人尿内可有微量葡萄糖,每日尿内含糖量为0.1~0.3克,最高不超过0.9克,定性试验为阴性。尿糖阳性多见于肾性糖尿、糖尿病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
尿常规与尿检
尿检包括了尿常规、中段尿培养、尿三杯检验、阿迪氏计数、尿蛋白定量等等项目。
因此说尿检不等同于尿常规检查,但平常通俗所说的“尿检”多指查尿常规。
尿常规(尿检)——“三大常规项目之一”
去医院看病,免不了要作一些检查,其中三大常规:及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最常用。
那么,三大常规检查有何意义呢?
1. 血常规的主要项目包括: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总数及(DC)分类;此外还有(p t)血小板计数。
2. 尿常规主要项目有:尿的颜色,尿的酸碱性(PH值),尿的比重及蛋白定性和镜检测定尿的沉渣计数。其主要内容有:镜检尿中的白细胞、脓细胞和红细胞(正常红细胞、皱皮红细胞、及影细胞)上皮细胞、复粒细胞及其它精子。以及在病理情况下各种管型相似物质。
3. 大便常规主要内容有:大便颜色,硬度粘液度。以及镜检大便者有无蠕虫病(钩虫卵、蛔虫卵、鞭虫卵)等各种寄生虫检查。
在无病理情况,三大常规值都处于正常范围,但当患了疾病,或身体受到某种(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机械的)不良刺激和创伤时,机体内环境与外环境的平衡条件受到破坏,其正常值就发生变化了。
当你患了流感、肺炎、急性扁桃体炎、感染等征灶时,血常规中的白细胞就升高,分类细胞已因此而增高或减少。甚至因不小心,染上肝病或其它,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均会减少。再若不慎,发生尿路感染,或阴道炎、肾炎之类;你的小便就会变红、变黑、褐或乳白色。发生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肉眼血尿等症状。经化验检查就会发现小便里有红细胞、白细胞,或其它透明管型、蜡样管型、可粒管型或结晶盐之类。当你感染寄生虫病时,化验检查可发现,大便里有蛔虫卵、钩虫卵等寄生虫宿主你身。当你患了消化系疾病,肛裂、痔疮,查大便定会发现大便色黑,形状各异;且潜血阳性。
总之,三大常规(血、尿、粪)已作为临床医生诊断疾病。鉴别病患必不可少的重要检查方法。也是检验师向临床医生提供可靠诊断的依据之一。也是我们观察生理、病变的情雨表。
4、尿检一般都能检查出什么??
你好
尿液检查包括了尿常规、中段尿培养、尿三杯检验、阿迪氏计数、尿蛋白定量等等项目。尿常规项目大致可分为四大类:肾病类、糖尿病类、泌尿感染类以及其他疾病类。
5、血常规 和 尿常规 能检查出什么病?
介绍一下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是检查一下血液方面是否存在异常,如身体是否有感版染,是否贫血,是权否有血液疾病。及早发现和诊断某些疾病,诊断是否贫血,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反应骨髓的造血功能等。是临床上最基础的化验检查之一。 检查项目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数量等。
1、白细胞检查:中性粒细胞增高主要见于身体化脓性细菌感染;减少见于使用某些药物、某些疾病如流感、放射线照射、风湿类疾病、某些血液病等多种原因。而淋巴细胞增多见于某些病毒 所致的感染如麻疹、病毒性肝炎、结核,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等。减少主要见于接触放射线及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强的松等。
2、红细胞计数检查:贫血或失血时都会影响红细胞数目。高值时可能患红细胞增多症,低值时可能为贫血。
3、血红蛋白检查: 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是运送氧气的物质,以提供体内所必须的氧。女性受月经和怀孕的影响,血红蛋白普遍比男性低,所以女性较易贫血。高值时可能为红细胞增多症,心输出量减少,低值时可能为低血色素性贫血或缺铁性贫血。一般而言,血红蛋白在10g/dl以下的男、女属严重贫血,若比正常值低12g/dl并无大碍。
6、尿常规检查,能看出什么
除了血常规以外,尿常规也是临床上最多见的检查项目了。尿液可以进行检测的项目非常多,我们现在大多采用尿液自动化分析仪进行检测。根据设备的不同,一次能够完成最常见的十几项到二十几项(甚至更多)检查,用时不过几分钟。我们一般把这个尿液自动化分析仪的检查结果和人工显微镜的检查结合起来,称为尿常规检测。尿常规检查的化验单怎么看,能显示出哪些毛病,我们今天就来讲讲这个问题。
一、什么样的情况下需要做尿常规检查
尿液是血液经过肾脏代谢以后形成的终末产物,尿液的组成和性状可以反映出机体的代谢状况,并受机体各系统功能状态的影响。因此,尿液检测不仅能够反应出泌尿系统的问题,而且对其它系统疾病的诊断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当泌尿系统有炎症、结石、结核、肿瘤、肾移植排斥反应、肾功能衰竭等情况时,尿液成分会发生变化;当某些疾病引起血液成分改变时,尿液里也可能出现成分的相应变化,比如糖尿病、胰腺炎、黄疸等情况。
尿常规检查价格便宜,而且对人体无创伤,没有痛苦,更容易被接受。所以对于泌尿系统疾病和某些复杂的全身疾病,尿常规都可以成为协助诊断和观察治疗效果的常用检查。
二、尿常规的常见检查项目如何解读
尿常规化验单(图片来源于网络)
1、尿酸碱度
也就是尿液的PH值。一般约6.5,可以波动在4.5-8.0之间。受膳食结构影响,可能有比较大的生理变化。肉食为主者尿液偏酸性,素食为主者尿液偏碱性。
酸中毒、高热、痛风、糖尿病等情况下PH值会降低;碱中毒、尿潴留、膀胱炎等情况下PH值会升高。服用药物也会对PH值产生影响,比如维生素C、氯化胺可使尿液呈酸性,碳酸氢钠可使尿液呈碱性。
2、尿比重
可以粗略地判断肾脏对尿液的浓缩和稀释功能。成人尿比重一般在1.015-1.025之间。清晨的时候一般尿比重最高,婴幼儿尿比重偏低。
身体缺水尿少时、糖尿病、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都会尿比重增高;大量饮水、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衰竭等情况,尿比重都有可能降低。
3、尿蛋白
正常情况下尿液里是不应该有蛋白的。尿里面如果检测到蛋白阳性,一般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假性蛋白尿。 肾脏本身没问题,但是尿液中混有血、脓、粘液等成分导致蛋白定性试验阳性。比如膀胱炎、尿道炎、尿道出血、尿内掺入阴道分泌物等情况。治疗以后很快能恢复正常。
生理性蛋白尿。 机体在剧烈运动、发热、寒冷、精神紧张、交感神经兴奋等刺激下,可导致尿内暂时出现蛋白质。一般程度较轻,持续时间短,诱因解除以后会消失。
病理性蛋白尿。 主要见于各种肾脏疾病,某些肾脏外疾病也可以导致。大多会持续存在。
以上各种情况都说明,如果检测到尿中出现蛋白,就应该经常复查。
4、尿葡萄糖
正常尿液葡萄糖检测应该是阴性,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明显升高,超过了肾脏重吸收的能力时,尿中就会出现大量葡萄糖。糖尿病的名字就是这样来的。但是千万不要以为尿糖阴性就没有糖尿病。糖尿病的本质还是血糖升高,当尿糖也出现的时候,只能说明血糖高得太厉害了。所以当出现尿糖阳性的时候应该及时检测血糖的水平如何。
有时血糖含量正常,也会出现尿糖。这可能是由于肾脏病变,引起吸收葡萄糖的能力下降所致。常见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等疾病。
还有一些特殊的情况导致尿糖阳性,因为太复杂,就不一一介绍了。
5、尿酮体
正常情况下尿中酮体也应该是阴性。当体内糖分解代谢不足时,脂肪分解活跃但氧化不完全可产生大量酮体,通过尿排出体外。这种情况见于高热、严重呕吐、腹泻、长期饥饿、禁食、过分节食、妊娠剧吐、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等。当糖尿病人出现尿酮体时,要警惕酮症酸中毒。
6、尿胆红素与尿胆原
正常情况下尿中只有微量尿胆红素和尿胆原,检测结果一般为阴性。当肝脏及胆道内外各种疾病引起血液里胆红素升高,尿中的胆红素和尿胆原也会升高。当此两项有阳性时,应该检测血液里结合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的水平。
7、红细胞与隐血
这两项的意义是一样的。显微镜下红细胞一般不超过3个/HP,隐血也应该是阴性。当这两项的数值比较高的时候,可称为血尿。
血尿的原因可能是肾结石、泌尿系统肿瘤、肾结核、急性膀胱炎等,也可能是各类肾炎引起的肾小球破坏。
尿中出现红细胞和隐血阳性,也应该定期复查。
8、白细胞
显微镜检查,一般白细胞在0-5个/HP。当白细胞明显增多的时候,一般提示有泌尿系统感染。比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肾结核等。当成年女性生殖系统有炎症时,阴道分泌物很容易混入尿内,所以要注意鉴别。
9、上皮细胞
尿中如果发现上皮细胞,最常见就是尿道炎。女性可能发现来自于阴道的上皮细胞混入尿液。其它的情况见到比较少,就不细说了。
10、各种管型
这是蛋白质、细胞或碎片在肾小管、集合管内凝固形成的蛋白质聚体,涉及到各种肾脏疾病,比较复杂。这些项目的分析还是交给专业的肾内科医生,我们就不用操心了。
上面把最重要的项目已经说得差不多了。每家医院的尿常规报告可能会有一些不一样的项目,文章不可能一一都说到。也有一些项目顾名思义就能够理解,比如尿颜色、浊度、细菌等等。这些项目有一些是定性检查,结果用(阴性/阳性)或者(-/+)来表示。阴性表示含量很低或检测不到,阳性代表检测得到,(++)或(+++)代表强阳性,含量依次升高。还有一些检测项目是定量检测,会给出具体数值,后面附有正常参考范围,方便我们对照来进行比较。搞懂这些,看懂一张尿常规化验单就应该基本没有问题了。
三、检查尿常规有哪些注意事项
因为尿常规一般由患者自己采集标本,所以如果标本采集不当,有可能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以下事项是需要注意的。
尿常规可以随时进行检测,不需要空腹或其它特殊要求。但一般检测晨尿结果最为准确。
留取的标本应该尽快进行检测,放置时间过长会影响其中成分。如果超过2小时最好重新采集标本。
尿液极容易受到尿道口分泌物污染,如女性阴道分泌物的污染,男性容易受精液、前列腺液的污染。因此收集尿液之前,有条件最好能对外生殖器清洗和消毒。留取尿液时,开始的部分弃之不要,留取中段尿,最后的部分也不要。
如果在检测尿常规时同时在服用某些药物,应该向医生说明情况,以助于医生准确对结果进行分析。
因为上面谈到的各种影响因素,尿常规的结果波动可能会比较大,当检测到偶尔一次异常时不用过于紧张,连续多次复查才能够反映出真实的状况。
题图来源:123RF.com.cn图库
版权声明:本文为春雨医生原创稿件,版权归属春雨医生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授权与合作事宜请联系reading@chunyu.me
7、体检验尿都能检查出什么?
验尿能删查出泌尿系统及相关器官的一些病变,如肾炎、结石、糖尿并菌尿症等,也能查早孕。
8、尿常规检查能验出什么.
尿常规检查内容包括尿的颜色、透明度、酸碱度、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蛋白质、比重及尿糖定性。
(1)尿色:正常尿液的色泽,主要由尿色素所致,其每日的排泄量大体是恒定的,故尿色的深浅随尿量而改变。正常尿呈草黄色,异常的尿色可因食物、药物、色素、血液等因素而变化。
(2)透明度:正常新鲜尿液,除女性的尿可见稍混浊外,多数是清晰透明的,若放置过久则出现轻度混浊,这是由于尿液的酸碱度改变,尿内的粘液蛋白、核蛋白等逐渐析出之故。
(3)酸碱度:正常尿为弱酸性,也可为中性或弱碱性,尿的酸碱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饮食种类、服用的药物及疾病类型。
(4)细胞:在临床上尿中有重要意义的细胞为红细胞、白细胞及小圆上皮细胞。①红细胞。正常人尿中可偶见红细胞,离心沉淀后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3个。若尿中出现多量红细胞,则可能由于肾脏出血、尿路出血、肾充血等原因所致。剧烈运动及血液循环障碍等,也可导致肾小球通透性增加,而在尿中出现蛋白质和红细胞。②白细胞。正常人尿中有少数白细胞存在,离心尿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5个。异常时,尿中含有大量白细胞,表示泌尿道有化脓性病变,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及尿道炎等。③小圆形上皮细胞。正常尿液中,有时可发现少数脂肪变性的小圆形上皮细胞。若肾小球肾炎时,尿中上皮细胞增多。若肾小管有病变时,可出现许多小圆形上皮细胞。
(5)管型:正常尿液中仅含有极微量的白蛋白,没有管型,或偶见少数透明管型。若尿中出现1个管型,可以反映至少1个肾单位的情况,是肾脏疾病的一个信号,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6)蛋白质:一般认为正常人每日排出蛋白质量为40~80毫克,最多100~150毫克,常规定性检测为阴性。病理性蛋白尿见于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妊娠中毒症、狼疮性肾炎、放射性肾炎及肾内其它炎症病变、中毒、肿瘤等。
(7)比重:尿液的比重约在1.015~1.025之间,婴幼儿的尿比重偏低,尿比重受年龄、饮水量和出汗的影响。尿比重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肾脏的浓缩功能,故测定尿比重可作为肾功能试验之一。
(8)尿糖定性:正常人尿内可有微量葡萄糖,每日尿内含糖量为0.1~0.3克,最高不超过0.9克,定性试验为阴性。尿糖阳性多见于肾性糖尿、糖尿病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
9、做尿常规能检查出什么病来吗
尿常规检查,在临床上应用广泛。通常来说,通过尿常规检查,可以发回现尿液的性状有何不答同,从而判断一些疾病。尿常规检查,通常对于泌尿系统的疾病诊断,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尿液中的白细胞增高,通常说明可能存在有尿路感染,尿路感染是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造成的,通常会使尿液中的白细胞增高。如果尿中的红细胞增多,通常提示存在有血尿,临床上很多病都会出现血尿。所以,尿检出现血尿,是进一步判断疾病的标准,可以通过其他的检查,来明确具体引起血尿的原因。另外,尿液常规提示尿胆红素增高,可以判断是否存在有溶血可能性。另外,尿液中的比重不同,可以帮助判断是否存在有蛋白尿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