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脾虚怎样调理?
调理脾虚的主要方法:
1、平时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要有规律,吃些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忌油腻、辛辣、甘甜、过咸、寒凉食物;不要暴饮暴食,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
2、平时生活中注意不要熬夜和过度劳累,要劳逸结合,充足良好的睡眠很重要。
3、合理锻炼身体,进行一些散步、漫步、慢跑、体操、太极拳、球类、骑自行车等活动,
4、积极乐观,放松心态,一颗平常心面对压力,遇事不要给自己的精神增加包袱,不要多费心思不钻牛角尖不过度思考;量力而行,时刻记住:健康的身体最重要。
5、采用按摩或者艾灸的方法来调理脾虚。通过按摩或者艾灸一些穴位,可以调节胃肠道,增强脾胃功能,促进肠道的良好蠕动,加强了胃动力,使脾胃功能正常运行,从而可以更好的对食物中的营养进行消化与吸收,以强健脾胃助消化最终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一般施灸的穴位有:中脘、关元、中极、天枢、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足三里、太白、三阴交、血海等穴位,需要注意的是:脾胃虚分为:脾气虚,脾阳虚,胃气虚,胃阴虚,所以最好是找个专业的医师去诊断一下自己的情况后再确定如何艾灸或者调理,一般选2-4个穴位,每次每穴15-30分钟。比如太白穴为健脾要穴,可以通过按揉或者艾灸的方法来刺激此穴,有健脾和中、理气运化的功效。
2、如何调理脾虚?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脾能够运化水谷精微,能够运化水液,还能够升清、维持脏腑的位置固定,还能够统血、维持血液正常的循环通路。脾的功能是任何脏器不能替代的 ,所以脾虚之后会对人体造成诸多疾病,那如何调理脾虚呢?需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病从口入,饮食物的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脾的功能能否正常有序的运行。中医认为“脾喜燥恶湿”,也就是说脾喜欢温暖、干燥的环境和食物,而讨厌湿气的黏腻,这样会影响脾胃的运化。所以饮食物要注意温暖,切忌寒凉生冷 ,尤其夏季天气炎热,如果频繁饮食生冷会造成脾胃进一步虚弱。
其次,可以用药物来调理,脾虚之后造成很多功能失调,所以要根据脾虚的不同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调理。如脾虚造成运化水谷精微失调,出现了腹胀、消化不良、精神萎靡、贫血等表现,可以用人参健脾片、香砂平胃颗粒,或者归脾汤 等,如有饮食积滞或者可以合用健胃消食片等消食剂帮助脾胃运化。如果是脾胃运化水湿的功能减退,出现了肢体浮肿、小便短少、大便溏泻、舌体胖大等表现,可以用理中丸、参苓白术颗粒等。如果脾胃升清功能减退,出现了头晕目眩、呕吐等,可以用苓桂术甘汤等;如果脾升清功能减退出现了脏器下垂 ,比如子宫下垂、胃下垂、脱肛等,可以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如果脾统血功能失调,出现了出血表现,如咯血、呕血、便血等不适,可以用黄土汤、甘草干姜汤、问脾汤等 方剂辩证应用。
再次,就是配合针灸治疗。针刺一般选用足太阴脾经的穴位为主,同时配合灸法,用艾条灸足三里、阴陵泉、胃脘、神阙、下关、脾腧等穴位。同时要注意腹部的保暖。
最后,就是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通过有氧运动,中医即振奋阳气来帮助脾胃的功能恢复。
3、脾虚如何调理?
脾胃虚弱怎么调理?
4、脾虚怎样调理?
生活当中,你也许经常发现:有人偶尔会出现水肿,有人平时痰很多,有人老是爱腹泻,有人舌苔很厚腻;这些情况看似毫无关联,但是中医认为它们和“脾虚”,体内湿气偏重大有关系!
中医学认为,脾具有运化水湿的作用。所谓运化水湿,是指脾在调节人体内部水液代谢、维持水液代谢平衡方面,有重要作用。脾可以将全身各组织器官利用后多余的水液,及时地输送到相应的器官(如肺、肾、膀胱、皮肤等),变成汗和尿液被排出体外。因此,在水液代谢的全部过程中,脾都发挥着重要的枢纽作用,促进着水液的环流和排泄。人的消化,也要依靠脾气的作用,若脾气健运,则饮食水谷的消化、吸收,精微物质的运输布散等功能才能旺盛,水液输布、排泄才能正常,体内的水液才能保持着相对的平衡状态。反之,若脾失健运、脾气虚弱,不但会出现腹胀,便溏,倦怠等消化失常症状,而且还会引起水液代谢失常,进而产生多种水湿停滞的病变,如浮肿,多痰,腹泻等。
中医认为脾虚包括脾气虚、脾阳虚、中气下陷、脾不统血等证型,以脾气虚、脾阳虚更为常见,多有腹胀、痞满、消瘦、肢乏、泄泻(或大便先硬后溏,亦有表现为脾虚便秘者)、食减、水肿等症。下面介绍几种常见脾虚病症的治疗方法:
1.脾虚泄泻
证候: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脾虚泄泻由脾虚失运,湿注肠道所致。治则:健脾渗湿止泻。主方:参苓白术散加减。
2.脾虚多涎
证候:神疲,面色萎黄,涎多清稀。《证治准绳·幼科》:“小儿多涎,由脾气不足,不能四布津液而成。”治则:补益脾气摄津。主方:五味异功散加减。
3.脾虚如球
证候:目之上下眼胞肿胀,虚起如球,无赤痛,喜按。因脾虚挟湿或气血不足,虚火壅于气分所致。治则:补脾益气为主,辅以祛邪之药。主方:补中益气汤加减。
4.脾虚水肿
证候: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食纳减少,面色不华,神疲肢冷,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缓。脾虚水肿由脾虚水停,泛溢肌肤所致。治则:温脾利水消肿。主方:实脾饮加减。
5.脾虚呕吐
证候: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时作时止,胃纳不佳,食入难化,脘腹痞闷,口淡不渴,面白少华,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脾虚呕吐为脾脏虚弱,胃气上逆所致。治则:健脾和胃止呕。主方: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6.脾虚带下
证候:带下绵绵,量多色淡黄或色白如涕唾,无臭,并且面色淡黄,精神疲倦,不思饮食,腰酸腹坠,或下肢浮肿、便溏等。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则运化无能,聚湿下注,伤及任、带二脉而致。治则:健脾益气,升阳除湿。主方:完带汤,水煎服
7.脾虚经闭
证候:经闭,常兼见饮食不振,痞满,大便不实等症。多因脾胃虚弱,健运失职,复为饮食所伤,饮食日见减少,导致生化之源不足,无血下达冲任胞宫而致经闭。治则:补脾胃、养气血。主方:八珍汤加减。
8.脾虚生热
证候:面色萎黄,神疲倦怠,目之上下眼胞肿胀,舌淡苔黄腻,脉细数无力,烦渴不能多饮,皮屑增多,言语无力,小便短赤,耳鸣遗精。因脾虚所至内湿停滞,久而生热,无养气血,水湿不化,阴虚阳盛。治则:健脾益气、养气血为主,辅以清虚热,滋肾阴。主方:人参健脾丸和知柏地黄丸加减。
9.脾虚出血
证候:便血紫黯,甚则黑色,或尿血、吐血、衄血及紫斑,神疲乏力,气短声低,面白无华,头晕,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脾虚出血乃脾气虚弱,血失统摄为罹。治则:健脾益气摄血。主方:生脉饮合参附汤加减。
10.脾虚生风
证候:以手足微搐,肢冷,昏睡露睛,口鼻气微主证。脾虚引动内风,多由吐泻或药、食损脾所致。《张氏医通·诸风门》:“若体倦神昏不语,脉迟缓,四肢欠温者,脾虚生风也。”治则:补脾熄风。主方:六君子汤加蝎尾、炮姜、肉桂。
脾虚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
1.宜食食物
具有补脾益气、醒脾开胃消食的食品,如粳米、籼米、锅巴(焦锅)、薏米、熟藕、粟子、山药、扁豆、豇豆、牛肉、鸡肉、兔肉、牛肚、猪肚、桂鱼、葡萄、红枣、胡萝卜、马铃薯、香菇等。
2.忌食食物
性质寒凉,易损伤脾气的食品,如苦瓜、黄瓜、冬瓜、茄子、空心菜、芹菜、苋菜、茭白、莴笋、金针菜、柿子、香蕉、枇杷、梨、西瓜、绿豆、豆腐、莜麦等;味厚滋腻,容易阻碍脾气运化功能的食品,如鸭肉、猪肉、甲鱼肉、牡蛎肉、牛奶、芝麻等;利气消积,容易耗伤脾气的食品,如荞麦、山楂、萝卜、香菜等。
5、脾虚如何调理
1、苹果蜂蜜方
【用来料】源苹果、蜂蜜适量
【做法】将苹果加水煮至糊状,待温凉时掺入蜂蜜,搅匀食用。
【功效】补中益气,健胃消食。针对小儿积食、消化不良有很好效果。
2、蜂蜜萝卜
【用料】蜂蜜150g,白萝卜500g
【做法】将白萝卜洗净切块放在锅中,将水煮沸后捞出沥干晾晒6小时左右,再放入锅中小火煮沸,与蜂蜜混合,每次饭后食用。
【功效】健胃消食,增进食欲。适用于因脾胃失调引起的消化不良、小儿厌食症。对小儿咳嗽、痰多也有效果。
6、脾虚怎么调理?
坚决避免熬夜。这个熬夜现在已经成为人类早衰的一大杀手了,熬夜会出现各种的连锁反映,作息的不规律性,导致自己的身体内分泌失调,器官衰竭,生物钟紊乱等等,熬夜对于身体的脾来讲是一个很大的危害,没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加重了脾的工作量,使他超负荷的运行,所以对脾的危害是很大的。
体育锻炼。运动在现在的快节奏的社会里变得奢侈,运动的好处不必多言,百利而无一害,加强的是自己的体质,曾强的是自己的抵抗力,而且可以多做一些弓箭步动作对养脾更有帮助。
大枣。大枣其实无论男人吃还是女人吃都是都是有非常好的,大枣不仅补气血,还能够养颜,更重要的是大早对五脏都有好处的,所以吃大枣能够补你的气血,对养脾是有很好的帮助的。
生姜去湿气。脾虚原因大多是身体的湿气过重,有的人选择用拔罐祛身体里面的湿气,可以用生姜和红枣加上红糖水一大早上空腹喝,既能够去湿气,而且还能够补气血。
禁止抽烟。当然这个说的是大多数的男性,但是有的女性也不例外,很多女性现在抽烟抽的比男人还要猛,抽烟不仅仅伤及到肺部还伤及到肾脏,和脾,里面的有毒物质还是通过血液来排除,加重脾的工作量。
禁止吃凉的的东西。这个其实更多的是针对女性,有的女性明显的气血不足,皮肤都发黄了,而且生理期也出现了变化,但是没引起她的注意,无论是在大热天还是在冬天一如既往的吃着她的冰激凌。女性的寒气要比男性的要多,所以一定要注意坚决不能吃冷的东西,百害而无一利。
调整好心态。《黄帝内经》记载着“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现在的生活节奏的变大,很多人生活的压力非常之大,所以很多人出现了亚健康的症状,如果想要调理好自己的脾就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才能稳定五脏六腑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