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健康知识库 > 胃下垂是怎么引起的

胃下垂是怎么引起的

发布时间:2020-12-30 21:51:13

1、胃下垂是由什么引起的

不良的饮食习惯都容易造成胃下垂,像你提问的空腹或吃太多,都是引发胃病的因素,希望你能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顺便提醒你一下,如果经常空腹的话很容易得胆结石的,那病得了很痛苦的...

胃下垂是指人在站立时,胃的位置偏低,胃的下缘垂坠于盆腔,胃小弯弧线的最低点降至髂嵴连线(约在肚脐水平线上)以下。
胃下垂多见子体型瘦长、体质虚弱、腹壁松驰、腹肌薄弱者。产生的原由,主要是由于悬吊、固定胃位置的肌肉和韧带松驰无力以及腹部压力下降,使胃整个位置降低、胃蠕动减弱。妇女产后,腹压突然下降,或瘦长体型、慢性消耗性疾病,以及长期从事站立工作或卧床少动的人,容易患此病。
轻度胃下垂患者一般无不适感觉,下垂明显者常见腹都不适、饱胀重坠感,每于餐后、站立或劳累后症状加重,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嗳气、消化不良、便秘等现象。胃下垂严重时,可同时伴有肝、肾、结肠等内脏下垂的现象。
诊断胃下垂最好的方法是X线钡餐造影,可显示无张力型胃:胃体呈垂直状,蠕动无力,胃内滞留液较多,胃小弯弧线最低点在髂嵴连线以下;超声波检查可见胃的下缘下移入盆腔(小腹部位),胃电图描记检查可见胃电波幅值无论在餐前还是在餐后都低予正常。
胃下垂的治疗,要以功能锻炼和饮食调节为主。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着重对腹肌进行锻炼,没有体育器械者,可采取仰卧起坐的简便方法,每日做三至五次,做累为止。饮食要少食多餐,选择易消化而富于营养的食物,餐后应卧床休息45分钟至1小时,以减轻胃的负担;减少站立时间,避免过度劳累。腹胀、恶心明显者,可服用吗丁啉、维生素B6以促进胃蠕动、增加胃的张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者,以多酶片、酵母片助消化。
胃下垂在中医属于虚证,脾气虚衰是根本的原因。治疗以扶脾健胃为主,辅以体育锻炼和饮食调养。中医治疗如下:
a. 由于素体脾胃虚弱或饮食不节、过度劳累等引起脾气虚衰,中气下陷,治疗以补中益气丸健脾升提。
b. 若脾胃不和,升降失常,导致气机不畅,表现为胃脘胀满、嗳气后舒适,属脾虚气滞型,以健脾丸加香砂养胃丸健脾理气和胃。
c. 脾气虚不能正常运化水湿,湿聚为饮,水饮停留胃脘,可见胃脘痞胀、感觉胃中有水液晃荡、肠鸣作响,治以苓桂术甘汤健脾化饮。

胃下垂是怎么回事?

2、胃下垂会引发哪些症状?

胃下垂抄是指人体站立时胃的下缘达到盆腔,胃小弯弧线的最低点降到髂嵴连线以下的病变。一般多见于体弱瘦长体型、分娩2~3次以上妇女(腹肌松弛)、消耗性疾病进行性消瘦者等。胃下垂常伴慢性胃炎及其他脏器下垂,如肝、肾及结肠下垂等。轻度胃下垂者多无症状,下垂明显者可见上腹部不适,每到餐后、站立及劳累后加重,易饱胀、厌食、嗳气、恶心及便秘等。并伴有其他内脏下垂的表现,如站立性昏厥、低血压、心悸、乏力及眩晕等。

3、胃下垂是由于什么引起的??求解

吃饭不规律,饮食不稳定。

4、胃下垂是怎样引起的,有什么症状,如何治疗?

胃下垂

病因症状

胃下垂是胃体下降至生理最低线以下的位置。多因长期饮食失节,或劳倦过度,致

中气下降,升降失常所致。病者感到腹胀(食后加重,平卧减轻)、恶心、嗳气、

胃痛(无周期性及节律性及节律性,疼痛性质与程度变化很大),偶有便秘、腹泻

,或交替性腹泻及便秘。患此病者,多为瘦长体型,可伴有眩晕、乏力、直立性

低血压、昏厥、体乏无力、食后胀满、推腹有震水声、食欲差、嗳气、恶心、头晕

、心悸等症状。中医认为胃下垂是脾胃气虚、中气下陷、升举无力造成的。常采用

健脾、益气、升提等方法治疗。

自疗注意事项

(1)患者多数体质虚弱,故自疗要“治本”,从改善整体素质着手。例如,平时

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运动量可由小到大。气功锻炼对本病也有较好效果。

(2)避免暴饮暴食。选用的食品应富有营养,容易消化,但体积要小。高能量、

高蛋白、高脂肪食品适当多于蔬菜水果,以求增加腹部脂肪积累而托胃体。减少食

量,但要增加餐次,以减轻胃的负提。

(3)不宜久站和剧烈跳动。饭后宜半平卧半小时。

(4)卧床宜头低脚高,可以在床脚下垫高两块砖头。

(5)性生活对体质衰弱者是较大负担,应尽量减少房事次数。

自治疗法

1.成药自疗法

(1)补中益气丸,每次9克,每日3次。

(2)十全大补膏,每次1汤匙,每日3次,开水冲服。

2.验方自疗法

(1)蜜根30克、生姜3片、红糖适量,每日1帖,分2次煎服。

(2)炒黄芪30克、枳壳15克、甘草10克,每日1帖,分2次煎服。

(3)肉桂10克、五倍子20克、炒何首乌30克,一起研粉,每次6克,每日

1-2次,温水吞服。

(4)枳壳15克,煎汤服,每日2次。

3.饮食自疗法

(1)猪肚1只、黄芪30克、龙眼肉30克,砂仁5克,加调料煮熟后分次食用。

(2)鲫鱼500克、黄芪50克、枳壳30克,加调料烹制食用。

(3)榛子60克、淮山60克、党参30克、砂仁15克、陈皮15克,研成粉

拌入白糖,每次取适量用开水冲服,每日3次。

4.外治自疗法

(1)取百会、足三里二穴。用指端及指甲按掐二次,各3-5分钟,每日多次。

百会穴:两耳尖连线头顶上的中点处。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四横指宽、胫骨外侧

一横指处。

(2)代灸膏贴百会、足三里、中脘三穴。隔天调换。

中脘穴:在剑突与脐连线的中点处。

5.其他自疗法

每天进行仰卧起坐锻炼2-3次,每次10分钟。

避免误诊

许多女性爱美节食,体弱消瘦,腹腰部脂肪极少,腹壁单薄,容易导致胃、肾等脏

器下垂。

由于胃体下垂,出口抬高,胃内食物排空延迟,故患者时有饱胀不消化感、嗳气恶

心等症状,倘误作胃病进行治疗,会延误病情。

5、胃下垂患者会出现哪些症状?

有些人饭后经来常感到心窝部源沉重、饱胀,有时还会嗳气或呕吐。时间一长,胃口不好,消化不良等症状相继出现,人也日趋消瘦,但并不一定出现胃病,经钡餐X线检查,诊断是胃下垂。该病在钡餐透视下可见胃小弯在骼嵴联线以下或胃大弯在骼嵴联线下6厘米以上,即可诊断为胃下垂。胃下垂是胃的位置出现了异常的下垂。正常的胃位于上腹部,它的下缘不会低于脐孔水平。胃下垂时,胃显得松弛无力,不能固定在正常位置上,下跌到脐孔水平以下,甚至坠入盆腔。食物进入胃后排空速度缓慢,有时甚至停滞不前。

6、胃下垂会造成什么危害

胃下来垂的危害:自
1、一般轻度胃下垂不伴胃炎,无明显症状,中重度胃下垂或伴有胃炎者可出现胃排空延迟、胃食物存留,致使病人感到上腹饱胀、嗳气、恶心、全腹胀,饭后加重,以及消化不良。
2、病人常诉“胃弱”、“胃软”,不敢多吃饭,因饭后症状明显,久之病人食欲减低、消瘦,则更加重胃下垂程度,胃下垂严重时,可同时伴有肝、肾、结肠等内脏下垂的现象。
3、胃下垂严重的危害了患者的身心健康,病程较长者,由于心理精神因素或贫血、消瘦等因素,患者常有头昏、头痛、失眠、心悸、乏力等症状,少数甚至出现忧郁症的症状。

7、胃下垂有什么症状,胃下垂是怎么引起的?谢谢

胃下垂多抄因长期饮食失节,或袭劳倦过度,致中气下降,升降失常所致。患者常感到腹胀(食后加重,平卧减轻) 恶心 嗳气 胃痛(无周期性及节律性及节律性,疼痛性质与程度变化很大),偶有便秘 腹泻或交替性腹泻及便秘。

8、引起胃下垂的原因有哪些?

祖国医学虽无“胃下垂”病名的记载,但认为此症乃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所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胃主受纳,以降为顺;脾主运化,以升为和。两者一纳一运,一升一降,互相配合,在心肺的作用下,将水谷精微输布于全身,以维持机体的正常功能活动。由于禀赋不足,机体素弱,七情内伤,饮食劳倦等,均可导致脾胃运化失常,升降失调,脾气不升,反而下陷,则可导致胃下垂和其他脏器下垂。现代医学认为,胃下垂是一种功能性疾病,乃由于胃平滑肌或韧带松弛所致。患者因长期劳累,大脑过渡疲劳,强烈的神经刺激和情绪波动不断作用于大脑皮层,使皮层和皮层下中枢功能失调,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逆使胃紧张力减弱,蠕动缓慢,机能减退。但少数患者,因胃肠蠕动亢进,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较短,营养物质不易被吸收,消化功能低下,故日渐消瘦,也可导致胃下垂和其他内脏下垂。引起胃下垂的原因有先天和后天两种。1.先天性 多见于无力型体形者。身体素若,胸廓狭小,皮肤苍白,皮下脂肪菲薄或肌肉营养不良,第十肋游离等。先天性胃下垂患者,常可并发其他内脏(如肾、肝、脾、横结肠、子宫等内脏下梗等)2.后天性 多与慢性消耗病合并存在或在大病初愈之后;为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的并发症。如慢性胃炎、猩性溃疡等;腹肌松弛或腹内压降低,如妇女多次生育,腹部肿瘤切除术,体重突然减轻,或胸腔内压增加,如长期咳嗽、闷气、心界下移等,均可引起胃下垂。

9、胃下垂有哪些症状?主要是怎样造成的?

根治胃下垂,你可以服用百花散,纯草药,康复后不复发,无副作用,成份内:天台山悬崖峭壁容上采集的灵兰(亦称吊兰、铁皮石斛花)、乌药(亦称长生不老药)、猴头菇、麝香 奇花异珍配制而成,《百花散》对各种胃病有神奇效果,旧社会在缺医少药的浙江天台县深山中有“起死还魂散”之美称。《百花散》胃绞痛、胃炎、胃胀、胃酸、胃疼、肠炎、胃溃疡、胃痛、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胃粘膜糜烂、胃出血、胃窦炎、十二指肠溃疡(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下垂、胃癌、食道癌、食管炎、肠化生有着现代药物无可比拟的神奇效果。

10、什么情况会造成胃下垂?如何治疗胃下垂?

胃下垂

本病系胃的位置小降,胃下界最低点在髂嵴连线以下。常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及全身其他病状,并有腹肌松弛,体重减轻等体证。

(病因病理)现代医学认为,胃下垂是一种功能性疾病,乃由于胃平滑肌或韧带松弛所致。患者因长期劳累,大脑过渡疲劳,强烈的神经刺激和情绪波动不断作用于大脑皮层,使皮层和皮层下中枢功能失调,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逆使胃紧张力减弱,蠕动缓慢,机能减退。但少数患者,因胃肠蠕动亢进,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较短,营养物质不易被吸收,消化功能低下,故日渐消瘦,也可导致胃下垂和其他内脏下垂。

引起胃下垂的原因有先天和后天两种。

1.先天性 多见于无力型体形者。身体素若,胸廓狭小,皮肤苍白,皮下脂肪菲薄或肌肉营养不良,第十肋游离等。先天性胃下垂患者,常可并发其他内脏(如肾、肝、脾、横结肠、子宫等内脏下垂),所以又叫全内脏下垂。

2.后天性 多与慢性消耗病合并存在或在大病初愈之后;为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的并发症。如慢性胃炎、猩性溃疡等;腹肌松弛或腹内压降低,如妇女多次生育,腹部肿瘤切除术,体重突然减轻,或胸腔内压增加,如长期咳嗽、闷气、心界下移等,均可引起胃下垂。

祖国医学虽无“胃下垂”病名的记载,但认为此症乃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所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胃主受纳,以降为顺;脾主运化,以升为和。两者一纳一运,一升一降,互相配合,在心肺的作用下,将水谷精微输布于全身,以维持机体的正常功能活动。

由于禀赋不足,机体素弱,七情内伤,饮食劳倦等,均可导致脾胃运化失常,升降失调,脾气不升,反而下陷,则可导致胃下垂和其他脏器下垂。

(临床表现)

1.消化系统症状 患者食欲减退顽固性腹胀,以食后症状尤为突出,经常嗳气不止,左腹有下坠感和压迫感,且于食后或行走时加重,平卧时减轻。有时便秘,有时腹泻,或有腹泻便秘交替出现。胃部多有闷痛、隐痛,剧烈疼痛比较少见,患者食欲明显降低,并有畏食、厌食的表现。

2.全身症状 多表现为逐渐消瘦,可伴有眩晕、乏力、心悸、失眠、多梦等症状。

3.体征 患者身体瘦长,皮下脂肪缺乏,肌张力低下,直立时上腹凹陷,下腹膨隆,有明显振水音,腹肌松弛,左下腹触压明显疼痛。少数患者可见肢体多关节松弛。

4.X线检查 X线观察一般可见胃的位置下降、紧张力低下蠕动波稀疏,滞留物较多,胃由膨大型变为袋形或其他胃形。

胃下垂的诊断标准,一般以胃距髂嵴连线4厘米视为正常。按下垂的程度,又可分为轻、中、重三度,5到8厘米为轻度下垂;9到十二厘米为中度下垂,十三厘米以上为重度下垂。

根据病史,消化系统典型症状及全身情况,结合体征预X线检查,对其诊断并不难。根据X线钡餐透视与摄片,还可与吸收不良综合征、恶病质、胃肠神经官能症、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相鉴别。

(辩证论治) 胃下垂乃脾胃失和,中其不足,气虚下陷所致。治疗当以温中健脾,益气升举为原则。

与胃下垂是怎么引起的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