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西方健身 中国养生

西方健身 中国养生

发布时间:2020-12-02 13:22:11

1、相比于西方,为什么中国喜欢健身的男人不多?

因为西方的生活节奏比较慢,有时间健身。而中国的生活节奏快,大多数男人都奔波在为生活奋斗的路上。

2、中国和西方对运动的观念有和异同?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和西方竞技体育文化是世界体育文化中两支同步发展起来的主力军,虽然二者形成的体系、形态、和内涵不同,但两者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中国体育文化产生与发展的经济基础是“以农立国”的农业经济,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农业经济决定了中国体育文化具有很大的封闭性和内向性,其思想核心是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发展。西方竞技体育文化是以现代奥林匹克为代表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是欧洲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它随着西方大工业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产生发展而逐渐成熟起来。如今,伴随着全球化帷幕的拉开,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多。因此,探讨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对立统一,对于我们把握中西方体育文化的精髓,促进中西方体育文化的交流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性分析
(一)中西方体育文化精神内涵的差异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而专注于人内心的道德良知的发掘,说到底也就是专注于人的道德修养。中国儒家文化开创了这样一条道路:由内向外去驰求,通过修齐治平,通过内圣外王,通过成己成物,从内在发掘这个世界,所以是一个从内往外的过程。这就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主体精神或者基本精神,是一种伦理精神。这些带有朴素唯物主义色彩的观念和精神对传统体育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理论支柱。而西方体育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其发展是一个超越的过程,这个超越过程,简单地说,就是从希腊多神教,以及律法主义的犹太教,向基督教的转变。这个转化过程,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从自然崇拜,明朗欢快、活泼的,从希腊多神教,以及外在刻板的,律法主义的犹太教,向后来完全鄙视现实、崇尚天国的,一种超越的基督教的转换。这也是西方文化在“轴心时代”完成的一个重大的变化。这个转换导致了基督教文化的一种基本精神,一种超越的精神。这种文化映射到西方体育文化之中,就突出地表现为一种浪漫的、自由的、不断征服的超越精神。
(二)中西方体育文化理念选择的差异
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对个人价值取向的标准经历了一个从重肉体之美到重精神尤其是道德之美的过程。正是在此基础上,中国文化形成了重视精神建设,忽视身体建设的原则,对体育的看法也相应地形成了“重文轻武” ,重精神轻身体的选择意趣。而在希腊人眼里,理想的人物不仅是善于思索的头脑或一个感觉敏锐的心灵。而是血统优良,发育健全,肢体匀称,身手矫捷,擅长各种运动的竞技家。古希腊人认为,匀称、强健的形体是一切善与美的本源。古希腊对力的崇拜与对肉体的赞美构成了西方对健康人格的基本审美倾向,这种倾向影响着古希腊体育活动中的主体思想。
(三)中西方体育文化价值取向的差异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体育在价值上表现出“中庸”、“中和”的价值原则。在整个体育过程中,强调“养生化”的价值主线和“意念”、“境界”对生命的价值。而不刻意追求外在的负荷与强度和肌肉的收缩方式。力求通过养生,使人体与自然相互交融,汲取日月精华,天地灵气,而五脏通达,六腑协调。追求“澄心如镜”、“静悟天机”的至高境界。而西方体育价值取向上则趋向另一纬度,对人体外形的称颂,肌肉的健美,体格的健壮是其追求的目标。崇尚力量,力求通过体育达到肌肉与力量、速度的完美结合。在整个体育过程中,强调通过剧烈的大负荷肌肉训练,来塑造完美的人体形象。
(四)中西方体育文化表现形式的差异
“祛病健体”是中国民族体育的根本出发点,其注重“在宁静、冥想中悟道”,动作上多模仿动物,以球形、环形、向心形为主,强调小肌肉群、小关节参与动作的完成。这不能不说与传统文化所主张的“心欲宁,志欲逸,气欲平,体欲安,貌欲泰,言欲讷”有关。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一般没有严格规则的限制,而是过多讲求套路、功法、注重休闲、养生,和其他社会文化缺乏必要的、内在的联系,没有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体育理论体系。竞争是西方体育运动的灵魂,他们追求更高、更快、更强,强调超越自然、极限。因此,西方体育动作多讲究自然性,尽量要求动作的舒展、自然,并强调要用大肌肉群参与动作的完成。西方大多数体育项目都对规则、场地、器材做出严格的规定,注重对人体解剖结构和生理机能结构的研究,并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独立的、科学的、规范的体育理论体系。
三、中西方体育文化的统一性认识
中国传统文化虽然没有像古奥运会的西方体育文化中那样明确宣布以公正、和平为宗旨,但深受儒、道、佛文化浸润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处处表现出“礼”与“和”的文化特征。中国民族体育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和平思想与西方体育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民族体育文化承袭了中国文化中的“以民为本”的思想,并受它的影响形成了贵和持中、和谐统一的体育精神。这一点和奥林匹克所倡导的宗旨——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社会,以及奥林匹克的精神——以友谊、团结和公平促进相互了解,是完全契合的。
西方体育文化讲求“个体”、超越、竞争,中国民族体育文化讲求“整体”、中庸、和谐,而体育文化的主体是人,最终服务对象也是人,从人的发展、完善的角度来看,二者各有优劣,西方体育文化使人成为对象的强者,同时又是自我面前的弱者;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为自我面前的强者,同时又是对象面前的弱者。把二者有机结合可以充分挖掘人的潜力,进一步促进人的发展。从人类体育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世界体育文化从此有了更深刻、更丰富的内涵。二者的有机结合亦是中西体育文化的大交融——“和合”,从而促进各自的完善和发展。
四、结语
总之,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由于在地域、历史、民族、传统等存在多方面差异,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东西方文化表现出了迥然相异的形态。而在这过程中产生的东西方体育文化,其身上都浓缩了它们母体文化的基本思想和精神实质,表现出一定的民族特色。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对立统一是客观的,它不仅会改变原来体育文化的性质,还会由于两者契合发展产生新的体育文化,带来文化的变迁 。因此,我们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文化学的观念,正确看待东、西方体育文化的优劣和两种体育文化交流的现象,为丰富世界体育文化和弘扬中国体育文化贡献力量。

3、中国人和西方人的健身方式有什么不同?

我觉得中国人和西方人健身方式最大的不同就是饮食方面的不同,因为我们都知道西方人一般情况下都喜欢吃一些牛奶和面包,牛奶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是一种营养的补品,即使每天喝牛奶的话,那么也不会喝得太多,而且很多人都不喝牛奶,面包吃的也非常少,但是西方人却不一样,西方人如果不喝牛奶,就好像我们不喝水一样,非常别扭,所以他们大部分人每天都必须喝大量的牛奶,面包也是大概每天都必须要吃的一种食品,而且他们对于肉类的追求远远高于我们中国人,西方人的肉价格也是比较便宜的,他们反而蔬菜会比较贵一些,所以这些综合的饮食方式就造就了我们中西方饮食文化的不同,健身得出的结果当然也不一样。那么除此之外中国人和西方人的健身方式还有以下几个方式的不同:

1、锻炼的项目不同

经过我的粗略研究,西方人大体的锻炼项目都喜欢在健身房里面去锻炼,他们训练的一些项目都是利用健身器械去在健身。而中国人大部分健身的人,除了一些职业健身选手之外,很多人都会选择在户外去健身,比如说跑步,游泳,竞走等等。

2、吃的营养品不同

西方人对于健身一般都非常执着,他们除了平时给自己严格要求饮食方面的搭配之外,还会强制性的要求吃一些蛋白粉之类的营养品,所以他们与中国人健身所吃的一些营养品也不同,我们中国人一般情况下,除了参加职业比赛的一些选手,会去选择吃一些营养品之外,其他的健身几乎都不会吃。

3、看待健身的想法不同

两个地方的人群看待健身的想法都是有很大的出入的,一般情况下西方人看到健身的想法都是职业或半职业类型的,也就是说他们即使不是职业选手,对待健身的态度也特别认真,但是大部分中国人对待健身的态度基本上就是以保健为主。

4、为什么西方人比亚洲人魁梧?西方人也不是每个人都健身啊

那只是你看到的图片而已,你看到的不是全部。

西方画家为了表现亚洲版人的面部特点会权有些程式化的画法,就好像中国画家画西方人总喜欢画大鼻子,这些都是因为绘图者本人没有亲自看到被画对像的结果。真正对模特做画就不是这样,比如郎士宁的做品就是完全写实的。

5、你觉得西方人的健身方式适合我们吗?

我觉得这个要看个人的情况吧,毕竟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不一样。

6、相比于西方,为什么中国喜欢健身的男人不多

跟中国人的审美有关系,中国女性不喜欢肌肉男,喜欢小娘炮。而且中国人对健身这个概念普及不足,很多人都以为去工地干活比健身好呢。

与西方健身 中国养生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