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小暑起居养生

小暑起居养生

发布时间:2020-12-02 13:02:57

1、小暑节气养生注意事项有哪些

1、忌动怒

小暑时节,天气炎热,人们容易烦躁不安,爱犯困,少精神。所以,对应这一时节的特点,在养生健康方面,应该根据季节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养护好心脏。中医认为,平心静气,可以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既有助于心脏机能的旺盛,也符合“春夏养阳”的原则。

2、勿久坐木

小暑节气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的木料,如小区或公园里的木椅木凳,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如果人在上面坐久了,可能诱发痔疮、风湿关节炎等病,因此小暑节气时不宜在木质凳椅上久坐。

3、饮食忌辛辣油腻

暑时节的多雨、高温,更使得本来就在夏季属于高发症的消化道疾病,更加多发频发。所以这一时节的饮食,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而且饮食要节制,不可贪食、过量,而且饮食以清淡,富有营养为宜,但也要注意营养的均衡。

4、忌饮食过量

饮食过量,会损伤肠胃。夏季,尤其是进入小暑后,更不应多食、过食、大食、嗜食、暴食,否则,脾胃受伤,健康受损,饮食应以适量为宜。夏季是消化道疾病多发季节,在饮食调养上要改变饮食不节,饮食不洁,饮食偏嗜的不良习惯。

5、不宜过度劳累

小暑时气候炎热,人体能量消耗较大,此时宜遵循“少动多静”的养生原则,以免阳气外泄太过。每天作息应有规律,除了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外,也要注意劳逸结合,运动时一定要掌握好强度,避免强度过大。

2、小暑,日常起居需要注意什么

(一)穿衣勿赤膊,起居须定时
盛夏中,有些人喜欢光着上身乘凉,认为赤膊凉爽。其实未必如此。养生专家提醒,当气温接近或超过人的体温时,赤膊不但不凉爽,反而会感到更热。因为,人的体温调节不仅靠皮肤蒸发,还和皮肤辐射有关。当外界温度超过37℃时,体温主要靠皮肤蒸发来散热;当气温继续升高时,皮肤不但不能通过辐射方式来散热,还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使人感到更加闷热。所以,盛夏时节最好不要光着上身,适当穿些衣物,一来可隔热,二来可以阻挡紫外线的照射。
此外,夏季的特点是日照时间长,天亮得早、黑得晚。因此,人们的起居和作息时间应随之做些调整,以迟睡早起为宜。虽然个体差异很大,但大多数人应遵循这样的原则:晚上10时至11时就寝,早上5时半至6时半起床;午饭后半小时进行短时午睡。此外,一日三餐及锻炼、用脑、休闲的时间均应明确。这种“定时”在夏季特别是盛夏时节尤为重要。
(二)小暑起居要防湿
俗话说:“冬不坐石,夏不坐木。”此节气中,气温高,湿度大。木头,尤其是久置露天里的椅凳等,因为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一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如果在上面久坐,就会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病。所以不能长时间坐在露天放置的木料上。另外,很多人喜欢在室外露宿,这种习惯是不好的。因为当人睡着以后,身上的汗腺仍不断向外分泌汗液,整个肌体处于放松状态,抵抗力下降。而夜间气温下降,气温与体温之差逐渐增大,很容易导致头痛、腹痛,引起消化不良和腹泻。
(三)小暑冷饮莫贪吃
夏季适量吃冷饮可防暑降温,但冷饮吃得太多,则有害无益。如果胃肠受到大量冷食的刺激,就会加快蠕动,缩短食物胃肠里的停留时间,直接影响人体对食物营养的吸收。同时,由于夏季气温高,体内的热量不易散发,胃肠内的温度也比较高,如果骤然受到大量的冷刺激。有可能导致胃肠痉挛,引起腹痛。夏季瓜果也不能过量食用。虽然夏季瓜果对维持人体内酸碱度平衡有很好的作用,但是过量食用会增加肠胃负担,重则会造成腹泻。

3、小暑节气如何养生,佛教网

在起居方面,小暑天热天长,宜晚睡早起,中午睡个午觉。
在运动方面,最好坚持“少动多静”的原则,最好到大自然中去,步山径、抚松竹,还可以在环境清幽的室内,读书习字、品茶吟诗、观景纳凉。运动最好选在早上和晚上,晨练不宜过早,以免影响睡眠。也可在下午或晚饭后适当游泳。

在饮食方面,营养专家提醒盛夏时节要多吃苦味和酸味食物。苦瓜、生菜、杏仁、茶叶等苦味食物,可以清除人内心的烦恼、提神醒脑,还能增进食欲、健脾利胃。番茄、柠檬、草莓、乌梅、葡萄、山楂、菠萝、芒果、猕猴桃等酸味水果,能敛汗止泻祛湿,生津解渴,健胃消食,增进食欲。
在心理方面,天热,人容易烦燥,应注意调整身心,保持平和的心情。正如俗话说的,“心静自然凉”。
如果平时无感觉,而到夏季有夜汗、心烦、心慌等状况出现,可能是心气阴虚,可在医生指导下,服些生脉饮,这也是我现在的做法(党参、麦冬、五味子),以补气养阴。
进入高温天气,心脏排血量明显下降,各个脏腑器官的供氧能力明显减弱。心脏有问题的人活动后容易出现气短、心慌等现象,家人要对患者的行动和生活方式给予足够的重视。

4、小暑节气天气炎热 如何养生

小暑节气天气炎热,养生要多喝粥,多吃蔬菜和多饮热茶。

1、多喝粥

在小暑节气,人的肠胃因受暑热刺激,功能会相对减弱,容易发生头重倦怠、食欲不振等不适,重者还会中暑。因此,小暑喝消暑保健粥则是饮食调理措施之一,如绿豆粥、金银花粥、薄荷粥、莲子粥、荷叶粥、莲藕粥等。

2、多吃蔬菜

小暑天热湿气重,人们一般都喜欢吃清淡味鲜而不油腻的食物,而青菜既有这种特点,又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元素。所以,应尽量多吃豆类、瓜类、小白菜、香菜等。既可以凉拌生吃,也可放少许瘦肉丝炒熟吃。

3、多饮热茶

越是天热,越是要饮热茶。这样能够帮助人体把热气湿气排出体外,从而达到祛暑解渴的效果。夏季饮绿茶是不错的选择,口感鲜醇,品性寒凉,适宜在炎热天气里饮用。

5、今日小暑,小暑节气应该如何养生

小暑节气养生方法:
1、小暑节气如何养生之饮食调理

夏天里瓜果很是丰富,那么我们便可以多吃点水果,在吃水果时还要注意水果的属性,对自身的体质也要了解,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比如脾胃虚的人,要少食西瓜、梨等凉性的水果,容易上火的人要少食桂圆、荔枝等水果,芒果、菠萝等对过敏体质的人有危害。

2、小暑节气如何养生之预防感冒
夏季人体阳气浮跃于体表,随出汗而外泄,使卫气不足,抵抗力减低,若此时感受外风,同样可引起风寒、风热、暑湿等证。因而夏季感冒也分多种类型:风寒感冒,发热不甚而明显恶寒,同时鼻流清涕,喷嚏连连,此时应立即服感冒清热冲剂2袋,一定热服,或喝葱白姜片红糖水,每2-3小时再饮一次,大多症状会明显缓解。若体温迅速升高,伴恶寒、咽喉不适等,多为风热感冒,大家注意做好预防保健。

3、小暑节气如何养生之起居作息
高温天气下,心脏排血量明显下降,各脏器的供氧力明显变弱,一定要注意养”心“。起居有常,适当运动,多静养。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并利用午睡弥补夜晚睡眠之不足。晨练不宜过早,以免影响睡眠。夏季人体能量消耗很大,运动时更要控制好强度。运动后别用冷饮降温。
另外,盛夏最易发生的就是中暑。中暑主要是因为气温高、所处环境通风条件差,体热来不及向外发散所致。平时要注意多喝水,少外出以避暑气。

4、小暑节气如何养生之情绪调节
中医”四季养生“的理论认为夏属火,通心,人容易烦躁不安,出现疲劳、胸闷、睡眠不好、头痛、心悸等症状。而从现代医学角度解释,人体温度过高,容易引起内分泌改变和心态不稳定,让人感到烦躁不安、思维紊乱,易激惹、易怒甚至行为失常等,表现为失眠、健忘、情绪低落、食欲不振等。
有规律的作息可以安定情绪。如果失眠,可以在仰卧或侧卧时,放松全身肌肉,或者注意腹部呼吸的起伏,排除杂念后,心静了自然就可以安然入睡。

6、小暑节气养生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小暑养生的原则

1、精神调养:注重“心静”,保持心情平和。

2、起居调养:小暑暑湿交蒸,避免烈日下暴晒,预防中暑;避免汗出后即吹冷风,寒邪侵袭而出现

3、运动调养:可以选择早晨或傍晚在河边、花园里进行低强度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散步等,避免运动后大汗淋漓。有一点大家要记住了:运动中科学补水必不可少的。

4、饮食调养:宜进食温软食物,切忌任性进食寒冷食物、不知饥饱,可多喝热米汤、热粥、绿豆汤等养胃生津,益气消暑。

5、小暑衣着勿赤膊:生活中,有些人喜欢在夏天光着上身乘凉,认为赤膊凉爽。其实未必如此。当气温接近或超过人的体温,赤膊不但不凉爽,反而会感到更热。因为人的体温调节不仅靠皮肤蒸发,还和皮肤辐射有关。当外界温度超过37℃时,体温主要靠皮肤蒸发来散热,当气温继续升高时,皮肤不但不能通过辐射方式来散热,还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使人感到更加闷热。

6、外出时做好防暑工作:中暑是夏季的常见病,小暑时节的天气特点更是容易发生中暑。所以外出时一定要做好防暑工作,带好遮阳伞、遮阳帽等工具,多喝水,并尽量避开午后太阳热辣时外出。

7、小暑起居养生常识,小暑起居养生有哪些注意事项

1、小暑养生多吃粥

在小暑的时候,肠胃是会因为暑热的刺激,功能就是会变得相对减弱一些,是容易发生头重倦怠、食欲不振等不适,严重了是会出现中暑,因此,小暑喝消暑保健粥则是饮食调理措施之一,如绿豆粥、黑米八宝粥、山药枸杞粥、冬瓜赤豆粥等。

2、小暑养生要注意调节生物钟

虽然说个头的差异是非常的大,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即晚上22:00~23:00点就寝,早上5:30~6:30起床。午饭后半小时进行短时午睡:此外,三餐及锻炼、用脑、休闲的时间均应明确。这种“定时”在夏季尤其重要。炎热的天气影响人们的睡眠,尤其使人睡得不深不甜。

3、小暑养生不要在烈日下运动

在小暑的时候运动尽可能是要调整在清晨或者是晚上,小暑节气的时候天气是非常的炎热,是会容易使得出现心情烦躁的状况,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这个时候如果还在大白天曝晒容易引起外邪侵袭和中暑。即使是身体强壮的人如此运动,也会极大地耗损体力。

与小暑起居养生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