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手脚穴道治养生病图

手脚穴道治养生病图

发布时间:2020-12-01 19:31:49

1、要想随时随地都养生,脚上哪几个穴位可以多按摩,延年又益寿?

现在好多人喜欢泡脚,认为泡脚能够有效的促进血液流通,对身体大有裨益,其实除了泡脚,多按摩按摩脚底的穴位,也是对身体很有好处的,那么脚上有一些纤维度按摩,还可以延长寿命,延缓衰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

每个人脚上的穴位大概都是33个,民间有句俗话叫做人老脚先老,这说明角它处于人体位置的一个最低处,承载着你全身的重量,如果人不理轻快就说明精气充沛,脚步虚浮无力,那么往往是精神疲惫,身体不健康的表现。

脚底有很多穴位,都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好处,位于角内侧,长期按年可以缓解咽喉干燥,但按压的时间不宜太长,5~10分钟就可以了,按压的时候可能会感觉到有些酸。那么脚上的内皮穴可以去胃火,如果有人手脚发冷体虚多汗,或者是有牙疼的话,按摩这个穴位能够有显著的缓解效果,有些人便秘按摩内庭穴也可以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

那么肾脏不好,可以按哪一个穴位呢?竹内侧有一个太虚穴,晚上9点的时候按摩30下,按摩一定要有酸疼的感觉,每天坚持就能够防止因冬天气候寒冷所引起的常见疾病。那么冬季时人容易得湿气,咳嗽时还会有痰,按摩丰隆穴可以祛湿化痰。

除了以上穴位之外,还可以按摩涌泉穴,能够达到滋阴降火的作用,按摩窍阴穴可以有效的治疗偏头痛。

2、打通穴位廋身的好处与坏处

平时穴位因各种原因可能造成堵塞,所以要用按摩等方式打通。打通不同的穴位后,可以缓解疾病,保健养生。但值得注意的是打通穴位因人而异,不是所有人都适合。

穴位:

医学上指人体上可以针灸的部位,多为神经末梢密集或较粗的神经纤维经过的地方。也叫穴、穴道。

按摩养生穴位的好处:

平常按摩养生穴位可以治疗和缓解疾病,有养生保健的作用,但并不意味着它能包治百病。除了局部按揉外,还要调整全身的状况。值得注意的是,穴位按揉虽然简单有效,也并不是人人适合,尤其是孕产妇和体弱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要随意尝试。

养生穴位-足三里穴

在民间一直有“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说法,在本站中,关于足三里穴位的介绍文章也有好几篇,看来这个穴位的确是人体内非常重要的养生穴位,足三里的位置在外膝盖窝下方3寸。中医有“肚腹三里留”的要诀,说的是,如果我们有肚腹部的疾病,如慢性胃肠炎、慢性腹泻、胃寒等,都可以按揉足三里。另外,足三里对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脑出血、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也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在白领和亚健康人群中,每天按压足三里养生穴位10分钟,可以减轻工作压力,缓解疲劳状态。

养生穴位二:涌泉穴-安神健体穴

涌泉穴为肾经之首,位于足底,在足掌的前1/3、弯屈脚趾时的凹陷处。民间有“三里涌泉穴,长寿妙中诀;睡前按百次,健脾益精血”的说法。每天洗脚后,可以用艾灸来回灸上十分钟,或者用双手大拇指摩搓两足底涌泉穴10分钟左右,非常有助于睡眠。对于有神经衰弱的人,可将渐渐将时间延长为半个小时。夏天快到了,你可赤脚或穿袜在鹅卵石路上散散步,多刺激涌泉穴,虽然开始不习惯时会很痛,多练习就好了,不要怕痛对身体效果很好的。

养生穴位-涌泉穴查看大图

养生穴位二:涌泉穴

养生穴位三:三阴交穴-滋阴养颜穴

三阴交被称为女人的穴位,位于小腿内侧,脚踝骨的最高点往上3寸处。按揉三阴交,有助于打通人体淤塞,保养子宫和卵巢,还有调月经、除斑、祛皱、祛痘,治疗皮肤过敏、皮炎、湿疹的作用。从经期前三天开始,每天按揉三阴交,坚持三个月,可以缓解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按揉时,将拇指直立放在穴位上,先向下按压再揉,每次1分钟左右,停歇后再揉。按揉三阴交有调畅人体气血运转的作用,但它并不适合孕妇,如果您快当妈妈了的话,就不要常按了哦。

养生穴位四:关元穴-补肾固元穴

十大养生穴位中的关元穴在肚脐以下3寸(约为除拇指外四根手指并拢的宽度)处就是关元穴。按揉关元穴可补充肾气,延缓衰老。对男性来说,按揉关元穴可以缓解肾虚、腰酸、掉发等问题。对女性来说,按揉关元穴可以治疗和缓解很多妇科病。按揉关元穴前,要先搓热手掌,将掌心对准腹部的关元穴做搓揉的动作,由轻到重,直到感觉发热。

养生穴位-关元穴查看大图

养生穴位-关元穴

养生穴位五:风池穴-明目醒脑穴

中医讲“头目风池主”,就是因为风池穴能治疗大部分风病。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处,与耳垂齐平,常与攒竹穴、太阳穴、睛明穴、四白穴等配合,治疗眼部疾病,缓解眼部症状。按揉以上穴位,同时配合颈椎矫治,对治疗近视眼有很好的疗效。此外,按揉风池穴和周围肌肉,可以有效地缓解颈椎病、外感风寒、内外风邪引发的头痛,以及长时间低头工作导致的颈部疲劳。工作间隙,轻叩风池穴,可起到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的作用。

养生穴位六:中脘穴-养胃穴

中脘穴在腹部正中线上,胸骨下端与肚脐连接线中点处,按压时会有酸痛感。胃不好的人可以常按中脘穴。急性胃刺痛患者可点按中脘穴,用手指按压10秒,松开,再压,如此反复,三五分钟就可缓解症状;慢性胃不适患者可按揉中脘穴,用手掌轻揉,可促进消化;急性胃肠炎患者在按揉中脘穴的同时,还可以按揉天枢穴(位于肚脐旁2寸处)、大巨穴(位于脐下2寸旁开2寸)配合治疗。

养生穴位七:内关穴-养护心脏穴

伸开手臂,掌心向上,握拳并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间有两条筋,内关穴就在离手腕距离两个手指宽的两条筋之间。按揉内关穴有助于血气畅通,用大拇指垂直往下按,每次按揉3分钟左右,直至局部感到酸麻。除了保护心脏,内关穴还是个救急的穴位,在病人突发心脏病时,先让病人平躺,在等待急救期间,配合按揉内关穴可起到缓解疼痛的效果。此外,按揉内关穴还能缓解头疼、口干、嗓子疼、颈椎病、肩周炎、腰部疼痛等病症。

养生穴位八:合谷穴-清热止痛穴

合谷穴又称虎口,位于拇指和食指合拢后,隆起肌肉最高处。合谷穴有清热解表、镇静止痛的作用,对头面部疾病,有很好的缓解和治疗作用。由于风热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烧、上火牙疼,吃了药不能马上见效,均可通过指压合谷穴来缓解,力道以感到酸、麻、胀为宜。如果伴有发烧,可用瓷汤勺刮颈后部皮肤或用手指揪拉周围皮肤,直到发红发紫,有助于排出热毒,较快退烧。

养生穴位九:委中穴-解腰背酸痛穴

委中穴位于膝内窝腘窝处中点。中医讲,“腰背委中求”,长期久坐、姿势不当造成腰背和肩膀不舒服的上班族或常感腰酸背痛的老年人,常按委中穴可以通畅腰背气血。按揉委中穴时,力度以稍感酸痛为宜,一压一松为1次,一般可连续按压20次左右。值得提醒的是,肾虚引起的腰痛还是要以补肾为本。

养生穴位十:阳陵泉穴-舒筋活络穴

阳陵泉在小腿上,找它的时候要端坐不动,用手摸腿,膝关节外下方有一个突起,叫腓骨小头,腓骨小头前下方的凹陷就是阳陵泉的位置。平时按揉阳陵泉,再配合活动肩膀,可以缓解肩膀周围的疼痛。此外,阳陵泉还对乳房胀痛、两肋胀痛,肋间神经痛有缓解作用。

3、保健穴位知识盘点,面对感冒多发的秋季,手上的鱼际穴位有哪些妙用?

手上的鱼际穴在感冒多发的季节,可以达到缓解感冒、治疗便秘、缓解心脏不适的症状。穴位又名腧穴,是指人体经络线上的特殊穴位。中医可以通过针刺或按摩、点击、艾灸刺激相应的经络穴位来治疗疾病。在日常保健中,我们还可以按摩一些穴位,达到治病和保护自己的目的,而拇指根部和手腕之间的中点是鱼际穴。 

鱼际穴是手太阴肺经的重要穴位,也是强肺养生的重要穴位。同时,它也有“养生穴”的名称。如果你坚持每天按摩,除了加强肺部,缓解感冒症状之外,经常按摩鱼际穴,还可以利咽、祛痰。对感冒早期症状如咽喉痛、打喷嚏有明显疗效。此外,按摩鱼际穴也可辅助治疗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 

治疗便秘也是按摩鱼际穴的一个作用,中医认为肺和大肠是内外兼而有之的,大肠疾病可以通过炼肺来消除。按摩鱼际穴可起到清肠热、缓解肠燥通便的作用。每次排便前揉穴位更有利于缓解和治疗便秘。按摩鱼际穴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疏通脉脉穴位,增强肺主皮毛的功能,帮助人体提供抵御外邪的能力。改善易感体质,达到保健效果。

鱼际穴位于手掌心反射区,如果你突然感到心悸、心绞痛和胸闷,特别是不舒服,可以用拇指指尖捏揉鱼际,用重力严重捏九次,可以有效缓解心脏压力。但是,必须提醒的是,这种方法只会有所帮助。身体症状缓解后,请及时去医院进行详细检查。

4、“人体有几大养生窝”,常按压哪些穴位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缓解疲劳?

人体有几大养生窝,经常拍打按摩,能收到神奇功效。

按眼窝,安神缓头痛

眼窝处有晴明、攒竹、四白、承泣、丝竹空等诸多穴位,通过按摩可减低眼压,缓解眼部疲劳,提高眼部机能,对近视眼、老花眼及用眼过度等引起的目赤昏花、视物不明有明显改善作用。

按摩这些穴位还能镇静安神、改善头痛,也可延缓眼周皮肤衰老,预防皱纹出现。

轻闭双目,用食指与中指指腹分别顺时针与逆时针缓慢旋转按摩眼皮5~10次,也可在相应穴位处轻按压约1分钟,安神止痛的效果更佳。

按颈窝,缓解咽部不适

颈窝位于喉结下方、胸骨上凹陷处。这里是天突穴所在,为任脉穴位,位于颈结喉下四寸,胸骨上窝正中,具有宽膈和胃、降逆调气的作用。刺激颈窝可改善咽喉不适、咳嗽气喘、恶心呃逆等症状。

揉腋窝,宽胸宁神

腋窝顶端动脉搏动处为极泉穴,针灸或按摩该穴,有宽胸宁神的功效,对防治循环系统及神经系统疾病有益,如冠心病、心绞痛、肋间神经痛等。

将四指并拢置于腋窝下,顺时针和逆时针按摩,每10圈交换一次,共按摩100~200次。

拍打肘窝,清热通络

肘窝位于肘关节前面,是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太阴肺经的通行之所,分布着曲池、曲泽、尺泽等穴位。

按摩肘窝的穴位可疏通经络气血,清热祛湿,安神利咽。将四指并拢,力度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地连续拍打左右两边数次,拍打时要注意节奏。

捋按腰窝,调气血


腰窝就是腰部脊柱左右凹陷处,两侧分布夹脊穴和背俞穴。夹脊穴属于经外奇穴,背俞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之处,受到历代养生按摩的推崇。

搓擦腘窝,缓解腰背痛

腘窝就是双侧膝盖后方的凹陷处,为十二正经中肝经、肾经、膀胱经经脉循行区域,腘窝正中穴位为委中穴。

中医针灸推拿中讲究“腰背委中求”,意思是治疗腰背酸痛、下肢关节伸屈不利,委中是要穴。委中穴两旁还有委阳、阴谷、浮郄等穴位,均为治疗腰背酸疼的穴位。

推搓脚窝,精力旺


用按摩手法推搓、拍打涌泉穴,可使人精力旺盛,体质增强,防病能力增强

适度按摩这些部位,可刺激穴位,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缓解疲劳,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5、我们都觉得中医神秘又高级,你知道哪些中医上的养生穴位?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中医非常的神秘,只要把脉看一下气色就可以知道人生了什么病。然后再拿一根针戳几下就可以把一些病治好。因为对中医的好奇,所以我也去看书学习了一下关于中医上养生穴位的知识。接下来我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知道的一些养生穴位吧。


首先,我要说的第一个穴位叫做气海穴,其实这个地方就在我们人体的下丹田,在中医的针灸上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穴位。它主要就是可以调养我们人体的冷暖,如果是体寒的人可以去做针灸的地方针灸一下这个地方。


第二个要介绍的穴位叫做百会穴。这个穴位就在头顶的中间线和两只耳朵的连线的交点,就算是不熟悉穴位的人也非常容易就可以找到它了。可以在这个地方通过按摩的手法缓解头痛和失眠,而且按摩百会穴对消除疲劳也有一定的作用。


第三个穴位是涌泉穴,这个穴位在脚掌上,它和肾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觉得身体特别地疲惫,或者是经常失眠,就可以去那种可以做按摩的地方请别人给自己按摩一下这个穴位,对于减轻这些症状非常地有效。或者是可以去艾灸,这样好像也比按摩还要更有用一些,没有试过的人可以去尝试一下。

在看了一些关于穴位的知识后我比较了解的也只有这三个穴位了,因为中医里的穴位实在是太多了,很难一一都去了解它们。

6、脚上穴位非常多,足疗是常见的一种养生方式,足疗的好处有哪些?

我们都知道脚上的穴位是有很多的,经常按摩脚底很有利于我们身体健康,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足疗了,并且现在的足疗养生馆也越来越多。

脚上的穴位对应我们人体中的很多个器官,我们可以按照中医的方法,对正来按摩,当然,一般来讲,足疗店中的工作人员,他们会比较了解足底的哪个穴位对应的是治疗哪个器官,我们可以将自己感觉不太好的地方告诉按摩师,这样他们就可以有针对性的给你进行按摩。

足疗除了可以治疗疾病之外,还有一个很大的用处就是能够改善我们的睡眠,现代人,尤其是那些工作压力很大的年轻人,他们由于长期处于一种高压的环境中,所以完善失眠的现象比较多,并且也更容易脱发发怒,烦躁。而足疗对于缓解以上的症状,效果是比较明显的。

经常做足疗的人很有利于改善他们的睡眠质量,其实并不仅仅对于年轻人来讲,老年人经常做足疗也是很有好处的,足底按摩可以让我们放松身心,消除一天的疲惫感,如果条件达不到美天道足疗管理去按摩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在网上或者咨询中医来了解一些足底的穴位,回到家的时候可以自己按摩,或者让家人来帮助自己按摩来放松身体。

而且我建议,尤其到天冷的时候,每天用温水泡脚,加上足疗按摩,这样的效果也会更加显著一些,而这两项其实我们在家中也是可以完成的,虽然手法可能没有专业的按摩师那么专业,但是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7、中医养生穴位

耳穴按摩法瘦身排毒防便秘
便秘点
对缓解便秘非常有效的穴位。便秘是由于肠胃蠕动缓慢或消化不良引起的,刺激便秘点可以有效增强肠胃蠕动,促进毒素排出。

位置:耳轮内侧上方

功效:促进肠胃运动,消除便秘。

方法:间歇式按压,早晚左右耳各30下。(根据便秘情况,可以适当增加按摩次数)

胃点

一个与消化有关的穴位。腹部脂肪堆积是由于胀气或消化不良,对胃点施以压力可使消化激素活跃起来,促进消化。

位置:约在耳朵中央

功效:促进消化酶分泌,减少腹部脂肪。

方法:间歇式按压,早晚左右耳各30下。

内分泌点

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内分泌点穴位控制下丘脑中的食欲控制中心,减少饥饿激素的产生,增加产生饱足感的激素并加快代谢速度。

位置:耳轮内侧下方

功效:增加饱足感,促进新陈代谢。

方法:间歇式按压,早晚左右耳各30下。

饥点

这是一个跟饥饿感有密切关系的穴位。当肠胃向控制食欲的下丘脑发出“饿”的信号时,人就会有进食的欲望,而按压相应穴位能起到阻止信号传递的作用。

位置:耳垂上方

功效:有效抑制食欲,阻止饥饿信息的传递。

方法:间歇式按压,早晚左右耳各30下。(饭前或有饥饿感时按摩效果更好)

注意

1.为了更精确定位,可以用火柴棒代替手指按压穴位。

2.耳部皮肤较薄,按压力度适中,不可过于用力。

8、按摩哪些穴位可以帮助养生?

‍‍

中医博大精深,即使在养生领域也举足轻重,如穴位按摩、药膳调理等。那么穴位按摩如何养生呢?今天小编推荐胜吃补药的5个穴位,长按还能起到不错的养生效果哦。

足三里,在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处,因能治疗腹部上中下三部诸证而得名,为回阳九针穴之一,是胃腑疾病和人体强壮要穴。按摩足三里有补中气的作用,用补法,能健脾养胃、补中益气,类似党参、白术、山药、红枣等药的功效;用泻法,有消食导滞、和胃通肠的作用,类似山楂、大黄等药的功效。

三阴交,在内踝向上量4指处,为足太阴脾经的腧穴,由于是肝、脾、肾三阴经交会处的穴而得名。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血相生,因此是治疗与血有关病证的要穴。用补法,有健脾、补血、摄血的作用,类似于当归、阿胶、紫河车、薏米等药物的功效;用泻法,有活血化淤的作用,类似于归尾、桃仁、红花等药的功效。

神门,在手腕的腕横纹尺侧端稍上方凹陷处,是手少阴心经的原穴,被喻为神气游走出入的大门。用补法,有宁心安神、补心气的作用,类似于酸枣仁、柏子仁的功效;用泻法,可清心、开窍,类似于中药紫雪丹及石菖蒲、琥珀等药的功效。

关元,位于脐下四指处,是任脉的穴位,位于人身阴阳元气交关之处,又能大补元阳而得名。《类经图翼》说:“此穴乃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能治疗“诸虚百损”。用补法,有补肾阳的作用,类似于鹿茸、肉桂、巴戟天、仙茅、仙灵脾等药的功效。此穴多用来治疗虚损性质的疾病,泻法较少使用。

气海,位于脐下两指处,是任脉的穴位,为诸气之海,有大补元气的作用。用补法,可大补元气,类似人参、黄芪等药的功效;用泻法则有行气、理气的作用,类似于香附、荔枝核、沉香、郁金等药的功效。

穴位按摩在养生之道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希望朋友们能牢记这五个相当于吃补药的穴位,保护自己的健康。

‍‍

9、人体的养生穴都有哪几个穴位?

一、头颈部位要害穴(共9个)

1、百会穴

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

经属:为督脉,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被击中脑晕倒地不省人事。

2、神庭

位置:头前部入发际五分处。

经属:为督脉、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会穴。被击中后头晕、脑胀。

3、太阳穴

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寸凹处。

经属:奇穴,被点中后头昏、眼黑耳鸣。

4、耳门穴

位置:在耳屏上切迹前、张口呈现凹陷处。

经属:为手少阳三焦经。被点中后,耳鸣头晕倒地。

5、睛明穴

位置:在眼内眦角上方0.1寸处。

经属:为足太阳膀胱经。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阳跷、阴跷五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昏眼花倒地。

6、人中穴

位置:在人中沟偏上(沟下沿上量2/3处)

经属:属督脉,为手、足阳明,督脉之会。被点中后头晕眼昏。

7、哑门穴

位置:在顶部后正中线上,第一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后发际凹陷处)

经属:为督脉、系督脉与阳维脉之会穴,被点中后,冲击延髓中枢,失哑、头晕、倒地不省人事。

8、风池穴

位置: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处与乳突之间,在当斜方肌和胸锁乳突之间取穴。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足少阳阴维之会。被击中后,冲击延髓中枢,晕迷不醒。

9、人迎穴

位置:喉结旁开1.5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被点中后气滞血淤、头晕。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个)

1、膻中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

经属:任脉,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气会膻中心包募穴。被击中后,内气漫散,心慌意乱,神志不清。

2、鸠尾穴

位置:位于脐上七寸,剑突下半寸。

经属:任脉,系任脉之络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及肝、胆,震动心脏,血滞而亡。

3、巨阙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脐上六寸处。

经属:任脉、系心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胆、震动心脏而亡。

4、神阙穴

位置:位于脐窝正中。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震动肠管,膀胱,伤气,身体失灵。

5、气海穴

位置:位于体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

经属:任脉。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肋间,破气血淤,身体失灵。

6、关元穴

位置:位于脐下三寸处。

经属:任脉、系三阴、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下动、静脉及肋间神经震动肠管,气滞血淤。

7、中极穴

位置: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

经属:任脉、系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乙结肠,伤气机。

8、曲骨穴

位置:腹下部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

经属:任脉,系足厥阴肝经与任脉之余。击中后,伤周天气机,气滞血淤。

9、鹰窗穴

位置:在胸骨中线第三肋间玉堂穴旁开四寸。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胸前神经及动、静脉,震动心脏停止供血、休克。

10、乳中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

经属:足阳明胃经。击中后,冲击肋间神经和动脉充血破气。

11、乳根穴

位置:在乳头中央直下一肋间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左侧内为心脏。击中后,冲击心脏,休克易亡。

12、期门穴

位置:位于乳下两肋间当第六肋间。

经属:属肝经,肝之募穴。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击中后,冲击肝、脾,震动膈?⑵?脱?佟?

13、章门穴

位置:在腋中线,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

经属:足厥阴肝经,系足太阴、厥阴,阴维之会,肝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肝脏或脾脏,破坏膈肌膜,阻血伤气。

14、商曲穴

位置:位于腹中部当任脉、下脘穴的外侧五分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系足少阴与冲脉之会。击中后,冲击肋神经和腹壁动脉、震动肠管,伤气滞血。

三、背腰骶部的要害穴位(共8个)

1、肺俞穴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第三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心肺、破气机。

2、厥阴俞穴

位置: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经属: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心、肺,破气机、易死亡。

3、心俞穴

位置:位于第五胸椎棘突、旁开1.5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心脏,破血伤气。

4、肾俞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肾脏,伤气机,易截瘫。

5、命门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与第三腰椎棘突之间。

经属:督脉。击中后,冲击脊椎破气机,易截瘫。

6、志室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三寸处(命门旁开三寸)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腰动、静脉和神经,震动肾脏,伤内气。

7、气海俞穴

位置:在第三腰椎棘、旁开1.5寸处。

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击中后,冲击肾脏,阻血破气。

8、尾闾穴

位置:位于尾骨端与肛门之间

经属:督脉、督脉之络穴,别走任脉。击中后,阻碍周天气机,丹田气机不升。

四、上、下肢要害穴位(共5个)

1、肩井穴

位置: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三中点,肩部最高处。

经属:足少阳胆经,系手少阳、足少阳、足阳明与阳维脉之会。击中后,半身麻木。

2、太渊穴

位置:仰掌、腕横纹之挠侧凹陷处。

经属:手太阴肺经。肺之原穴,百脉之会。击中后,阴止百脉,内伤气机。

3、足三里穴

位置: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足阳明之脉所入为合。击中后,下肢麻木、不灵。

4、三阴交穴

位置:在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

经属:足太阳脾经,系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击中后,下肢麻木,失灵,伤丹田气。

5、涌泉穴

位置:在足掌心前三分之处,当屈足趾时出现凹陷处。

经属:足少阴肾经。击中后,伤丹田气,气机不能上升,破轻功。

总之,以上36个要害穴,被点中后,都有性命危险,但初伤时,可能感觉不大,但后果严重,凡被点中者,不可轻视。

人体主要有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

人体的两个长寿穴:

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长寿穴”:一个是“涌泉穴”,另一个是“足三里穴”。

涌泉穴是肾经的一个重要穴位,经常按摩此穴,有增精益髓、补肾壮阳、强盘壮骨之功效。肾是主管生长发育和生殖的重要脏器,肾精充足就能发育正常,耳聪目明,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头发乌亮,性功能强盛。反之,若肾肾虚精少,则记忆减退,腰膝酸软,行走艰难,性能力低下,未老先衰。涌泉穴位于足底,在足掌的前三分之一处,屈趾时凹陷处便是。每晚睡前盘腿而坐,用双手按摩或屈指点压双侧涌泉穴,以该穴位达到酸胀感觉为度,每次50至100下。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10厘米,用自己的掌心盖住自己的膝盖骨,五指朝下,中指尽处便是此穴。足三里穴是胃经的要穴。胃是人体的一个“给养仓库”,胃部的食物只有及时地消化、分解、吸收,人体的其他器脏才可以得到充足的养分,才能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所以,胃部消化情况的好坏,对我们来说极为重要。而足三里则能担此重任。每晚以指关节按压足三里,不但能补脾健胃,促使饮食尽快消化吸收,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扶正祛邪,而且还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使人精神焕发,青春常驻。

10、第五:养生题 提升人的正气的四大穴位是哪四个?

养生养什么?其实就是养人体的正气。因此,我们强调养生保健从根本上讲就是如何扶养正气,《金匮要略》治疗杂病的最大特点就是注重扶持人体正气,而扶正之中,又贵在脾肾。为什么这么说呢?肾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肾一虚,正气则虚,因此扶养正气贵在温补脾肾。

中医认为,温补者,莫过于灸法,那灸哪里才能温补脾肾呢?宋代医家窦材在《扁鹊心书》中告诉我们,人于无病时,长灸关元穴、命门穴、气海穴、中脘穴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命矣。以上窦材提到的4个穴位,就是温补脾肾、扶养正气、延长寿命的要穴。

我们每天可以对这4个穴位进行艾灸15~20分钟,以皮肤发红为宜,可强壮元阳、理脾和胃,有增强抗病能力的作用,对于忙碌的现代人来说,平时也可以多按摩这几个穴位。

有人可能会问,这几个穴位我先灸哪个,后灸哪个啊?有没有顺序啊?有,我告诉你这个顺序是: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背部,后灸腹部;先灸头部,后灸四肢。这样我们就可以先灸背部的命门穴,然后再分别灸腹部的中脘穴、气海穴、关元穴。

中医讲“久病无实”“久病必虚”,慢性病一般会导致气血不足,需要用补的办法调。艾灸是温热的,所以能益气温阳,使正气充盛而邪不能害,故能起到很好的扶正祛邪、保健防病、养生益寿的效果。

孙思邈有言“要想人常安,三里长不干”,古语也有“针之不到药之不及,必须灸之”“家有三年灸,郎中不用来”的说法,可见艾灸之功不容小觑。

与手脚穴道治养生病图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