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类风湿病能喝什么汤
风湿、类风湿治疗痹症是中医内科学中常见的病症之一,是以关节疼痛为主的一组全身性病变症候群。其临床表现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主要是风寒湿侵及人体,留注关节,阻遏经脉,致使气血瘀滞,经脉不通,不通则痛。
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急,侵及大关节,反复发作。多与上呼吸道链球菌感染有关,发病年龄多为青少年,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链球菌激酶和抗透明质酸酶均阳性。以多发性、游走性、大关节红肿热痛为特征,活动期过后,受累关节不遗留病理性损害,如治疗失宜,可累及心脏,引起风湿性心脏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起病慢,首侵小关节或脊柱,可造成关节变形,骨质损害,类风湿因子阳性。病情缠绵,病程迁延,反复发作。可伴有消瘦、贫血等全身慢性消耗性症状。后期因关节变形僵硬,身体消耗,而生活不能自理。
张仲景金贵要略教学视频指出:
中医的历节病,起因都是肝肾两虚,病在筋骨之间游荡,类似于西医的痛风、风湿病。临床上,按照症状分为三种:
(1)风痹,症状是又麻又痛:风湿相抟,骨节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甘草附子汤主之。
(2)血痹,症状是麻而不痛: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症,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3)历节,症状是但痛不麻: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针对膝盖痛。
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毒性大,严格按照要求制作使用,心脏病患者不能使用。
咨询中医师。
2、类风湿的营养调理
1. 类风湿饮食调养
高蛋白适合类风湿,茶叶、咖啡不利病情控制首先,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应选用高蛋白、高维生素及容易消化的食物,经过合理的营养搭配及适当的烹调,尽可能提高患者食欲,使患者饮食中的营养及能量能满足机体的需要。
其次,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不宜服用于病情不利的食物和刺激性强的食品,如辣椒等,尤其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期的病人及阴虚火旺型病人最好忌用。
糖类及脂肪也要少用,这是因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常选用糖皮质激素,导致糖代谢障碍,血糖增高,而脂类食物多粘腻,可使血脂胆固醇升高,造成心脏、大脑的血管硬化,并且对脾胃功能也有一定损害。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食盐用量也应比正常人少,因为盐摄入过多会造成钠盐潞留。另外,茶叶、咖啡、柑橘、奶制品也可能会使类风湿病人的症状加重。
秋季多发类风湿饮食调养---类风湿有不同类型,饮食宜忌各不同风热型和湿热型:风热型主要症状为关节游走性疼痛,发热,咽痛,便秘,小便搜赤,苔厚,舌红,脉数或弦数,血沉也明显增快;而湿热型的病人可出现低热、胸闷、纳差、关节肿痛有积液、舌质红、苔白腻、脉滑数、血沉增快等表现。
出现这些症状的病人应该多选用寒凉的饮食,如米仁粥、绿豆、生梨、豆卷、菊花菜、芦根等,可以协助清除内热;而不应食用温热型的食物,如辣椒、芥末、姜、桂皮、酒等,因为吃这些会伤阴助火,加重症状。
寒湿型:主要表现为关节肿痛或有积液,纳差,大便溏薄,小便清长,畏寒,舌淡苔白腻,脉濡,血沉也增快。此型的患者应选用一些温热性的食物,如猪、牛、羊骨头煮汤,及姜、桂皮、木瓜、药酒等。
肝肾两虚型:这型患者可表现为关节疼痛畸形,肌肉萎缩,筋腱拘挛,畏寒,消瘦,面色无华,舌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而血沉多不增速,或接近正常。此型患者可以多食一些补益的食品,如甲鱼肉、鸡肉、鸭肉、鹅肉、猪肉、牛肉、羊骨髓、胡桃、桂圆、芝麻等。
秋季多发类风湿饮食调养---多种食物可缓解类风湿症状苦瓜、苦菜、马齿苋、丝瓜等食物,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缓解局部发热、发痛等。
薏仁、豆腐、芹菜、山药、扁豆等食物,具有健脾利湿的功效,可用于缓解肿胀症状。
蛇类、虫类等活血通络祛风止痛的食品,既可做菜,也可泡酒后饮用,可以缓解局部的红肿热痛症状,还可起到防止病变向其他关节走窜的作用,因此是作用较强的食物。
多种青菜、水果可以满足人体对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纤维素的需求,同时具有改善新陈代谢的功能,可起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作用,从而缓解局部的红肿热痛症状。
一场秋雨一场凉,由于最近气温骤降,前来就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比平日多了近三成。医生提醒患者:90%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对气候变化敏感,患者应尽早做好预防,避免复发。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阴天、下雨、寒冷、潮湿时,关节肿胀和疼痛加重,这是因为患者关节及其周围的神经、血管功能不全,血管舒缩缓慢、不充分,而且皮温升降迟缓。气温降低时,由于患者血流缓慢,血中和滑膜内纤维蛋白原增多,再加上血中肾上腺素水平升高等一系列原因,加大了关节运动的阻力,从而使关节疼痛加重。
寒冷潮湿的气候和环境,冷水的不断刺激,都可诱发风湿病发作或使病情加重。患者在这个季节要注意保暖、防潮,内衣汗湿后应及时换洗,被褥要勤晒,感冒后要彻底治疗。应穿长袖、长裤睡觉,注意用护套保护好关节部位,避免直接吹风。天阴下雨时,病情往往加剧,此时患者应少外出活动;晴天宜多在户外晒太阳,并开窗通风,以通气祛湿。要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食物;在症状明显,关节红、肿、热、痛时,要忌吃辛、热、燥的食物,如姜、辣椒、葱、羊肉、狗肉等都应忌吃。
3、类风湿病人喝什么汤好
用牛大力 千斤拔 牛七 杜仲炖猪尾椎骨喝汤!
4、春季怎么祛湿 推荐七款养生汤祛湿降火
1、黄瓜去湿汤
材料:老黄瓜 800 克 ( 去核囊 ) 陈皮 25 克,粳米 25 克,鸭肾 2 个,清水适量。
做法:老黄瓜去核囊、切大块,陈皮略浸泡、刮囊、洗净,鸭肾洗净、飞水、切片,粳米淘洗干净。砂锅加清水,放入老黄瓜、陈皮、粳米、鸭肾,先猛火煲开,然后转小火煲 2 小时即可调味饮用。
有清热解之效,适应烦热,咽喉痛,小便赤热等症。
2、健脾祛湿汤(2~3 人分量)
材料:淮山 ( 干品 ) 10 克,土茯苓 10 克,溪黄草 10 克,猪胰 ( 猪横月利 ) 300 克,清水适量。
做法:淮山、土茯苓、溪黄草、猪横月利洗净一同放进砂煲中,加适量清水煲开,然后转小火煲 1 小时即可饮用。
适合脾胃差者饮用。
3、和中化湿汤(3~4 人分量)
材料:木棉花 30 克,鸡蛋花 30 克,槐花 30 克,薏米 30 克,瘦肉 100 克,炒扁豆 30 克,陈皮或砂仁 12 克。
做法:木棉花、鸡蛋花、槐花、薏米、瘦肉、炒扁豆、陈皮或砂仁洗净一同放入砂煲中,加清水适量,用大火煲开,再转小火煲 1 小时即可。
适合湿热脾虚者饮用。
4、清热去湿汤(2~3 人分量)
材料:" 土伏苓 250 克,粉葛 250 克,赤小豆 50 克,扁豆 50 克,陈皮半个,水 8 碗。
做法:土伏苓去皮切段,粉葛去皮切块,将材料放入煲内,水滚转慢火煲 3 小时即可。
适合去骨火,去湿,清热毒。
5、鹌鹑去湿汤(2~3 人分量)
材料:鹌鹑 4 只,薏米、百合各 50 克,姜 3 片。
做法:鹌鹑、薏米、百合、姜一同放入砂锅中,加清水适量煲 1 个半小时即可。
适合清热去湿,润肺化痰。
6、横月利去湿汤(2~3 人分量)
材料:猪横月利 250 克,夏枯草、棉茵陈各 10 克,生姜 2 片。
做法:把猪横月利先飞水去腥备用 ; 将夏枯草、棉茵陈及生姜和猪横月利一同放入砂煲中,加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烧开,然后转小火煲 1 个半小时即可食用。
该汤不但清热去湿,去肝热,对糖尿病人还有食疗功效。
7、草龟去湿汤(3~5 人分量)
材料:草龟 500 克,猪肉 200 克,新鲜土伏苓 250 克,红枣 6 个。
做法:把草龟、猪肉、土伏苓红枣一起放到砂煲内熬 3 至 4 个小时即可。
有清热去湿及解毒功能。
5、春季吃什么祛湿?春季祛湿汤推荐
【导语】:春天雨水多、湿气重,天气多变,要注重健脾祛湿,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面为您推荐几款靓汤可有效祛湿。 农历二三月间,春雨绵绵,空气湿度很大,尤其到了回南天,屋里屋外湿气都重,人体也容易有湿气,人们往往很容易受冷及受湿侵袭而得病。因此饮食要以健脾去湿为主,多吃祛湿类食物有促进体内水湿排出的作用,适宜平时体内湿偏重者,以及正常体质者春夏季外湿偏盛的保健。下面介绍几款春季祛湿汤,让你有效去除春季湿气。 猪横脷煲鸡骨草 材料:猪横脷1条,鸡骨草30克左右,蜜枣2个(照片中的鸡骨草不是全部放的哈) 做法: 1、猪横脷切掉中间的白脂,清洗干净,切成小件; 2、鸡骨草斩开成小段,捞洗几次,洗干净沙尘;把猪横脷、鸡骨草、蜜枣全部放进汤煲里,加入5~6碗清水,大火煮开后,转慢火煲1.5个小时。 3、最后,放盐调味即可。 功效:鸡骨草——性微寒味甘、淡,具清热利湿、舒肝止痛的功效。 猪横脷——即猪胰,性味甘、平,功能补脾、润燥、养肺、泽颜。 猪横脷与鸡骨草合而为汤,更具清热、利湿、舒肝、健脾的功效。 推荐>>>春季养生家常菜谱推荐
6、风湿病人在春天如何养生
春季多风,乍暖还寒,昼夜温差大,所以春季养生一定要掌握这些特点,顺应春令舒畅生发之气。注意气候多变,从饮食、起居各方面加以调适。另外,中医认为,春季养生应遵行“春捂秋冻专”的养生原属则。对于风湿病人,尤要注意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对于冬衣不要过早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