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雨水季节怎样养生

雨水季节怎样养生

发布时间:2020-11-08 18:17:23

1、老年人雨水季节如何养生

如何饮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一、粗、细粮合理搭配
有些粗粮的蛋白质的生理价值比细粮高,并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粗、细粮合理搭配,既可提高食物蛋白质的生理价值,又可增添多种风味。如玉米面和面粉混合做的二面蜂糕、小豆杂合面窝头(玉米面、豆面、小米面、面粉)、绿豆干饭、小豆大米粥、大玉米渣粥等,都是我国民间喜食易做的食物。

二、干、稀合理搭配
利用主食的干、稀搭配,是选配谷类蛋白质的简单易行的方法。例如馒头、花卷配玉米粥或小豆粥,窝头、丝糕配面汤或大米粥等,均能使蛋白质得到互补。

三、蔬菜的多品种搭配
蔬菜在平衡膳食中占很重要的地位。由于各种蔬菜含营养素的多少和种类不一,在选择蔬菜时,应特别注意选食含钙、铁和维生素b2、c及胡萝卜素多的食物。一般情况下,每人每天有一斤蔬菜即可。但是,食用蔬菜的品种应愈多愈好,最好每天能有2~4个品种,而且其中最好能有一半以上是绿叶蔬菜,此外,黄色、橙色和红色的蔬菜也应尽量食用。在缺菜地区和缺菜季节,多吃些豆芽,特别是绿豆菜,也可以补充维生素。

四、副食的荤素搭配
副食是摄取多种营养素的主要来源,也只有采取多品种搭配的方法,才能保证全面充分地供给人体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荤素搭配,是副食调配上的一个重要原则。例如面筋、豆制品与动物蛋白质搭配,能提高蛋白质的生理价值。它们再与蔬菜搭配,又使我们获得丰富的维生素和无机盐。在平衡膳食中,豆类和动物性蛋白质的数量最好能占全部蛋白质供给量的三分之一。

秋季养生的注意事项
1、注意养阴
秋季天气干燥,秋季养生要注意养阴。秋天养阴,第一,要多喝水,以补充夏季丢失的水分。第二,多接地气,秋季我们要多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漫步田野、公园,这都有助于养阴。第三,避免大汗淋漓。汗出过多会损人体之“阴”,因此,秋季锻炼要适度。

2、调理脾胃
立秋之后应尽量少吃寒凉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尤其是脾胃虚寒者更应谨慎。夏秋之交,调理脾胃应侧重于清热、健脾,少食多餐,多吃熟、温软开胃,易消化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类食物,秋季调理一定要注意清泄胃中之火,以使体内的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待胃火退后再进补。

3、预防秋乏
俗语说的好“春困秋乏”。秋乏,是补偿夏季人体超常消耗的保护性反应,常表现为倦怠、乏力、精神不振等。防秋乏的最好办法就是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但要注意循序渐进;保持充足的睡眠,亦可防秋乏。

4、注意防燥
秋天雨水较少,天气干爽,人体容易虚火上延出现“秋燥”,中医认为,燥易伤肺,秋气与人体的肺脏相通,肺气太强,容易导致身体的津液不足,出现诸如津亏液少的“干燥症”,比如皮肤干燥,多有咳嗽。防秋燥,重在饮食调理,适当的选食一些能够润肺清燥、养阴生津的食物,比如梨、甘蔗、荸荠、百合、银耳等。

5、预防感冒
秋季感冒增多,预防感冒,首先要根据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服,尤其是老年人更要注意;其次室内的空调温度不要过低,一般在25℃~27℃最好。秋季是疾病的高发期,遇到疾病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2、雨水节气怎样按摩穴位来养生保健

雨水节气关节痛基本都是风湿性的关节病,以肩关节、膝关节疼痛为主。

一、膝关节取穴

【犊鼻穴】它可是膝关节病的克星,这个穴位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又名外膝眼穴,在膝盖骨下缘的外侧凹陷处。用拇指或食中指按揉,用力方向斜向上方,以有酸胀感为宜,每侧按揉3~5分钟。

【伏兔穴】: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的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6寸处。用指揉法,因为伏兔穴肌肉比较丰厚,力度宜重,有酸痛感为佳,按揉3~5分钟。

【梁丘穴】: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的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两寸处。用指揉法,指端垂直点按揉动,这个穴位点按力度宜重,按揉3~5分钟。

【阳陵泉】: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在小腿外侧近膝盖的位置有个比较突出的骨头叫腓骨小头,在它前下方的凹陷处就是阳陵泉,指端点按,以有酸胀感为佳,每次3~5分钟。

二、肩关节、臂、肘关节痛取穴

【外关】:前臂外侧,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外关穴点按的时候要用拇指指端垂直点按,食指放在对侧相同位置上(内关穴),以加强刺激,点按3~5分钟。

【阳谷】:在手腕尺侧,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中。阳谷适宜用指尖点按,位置比较狭窄,点在穴位上有酸疼感,一般点按2~3分钟即可。

【阳池】:在腕背横纹中,当指总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阳池穴位置也比较狭窄,适宜用指尖或者比较尖锐的东西点按,酸麻感较轻,疼痛感较重,一般点按2~3分钟。春季天气反复,尤其现在,春寒料峭,乍暖还寒,一定不能及早脱下棉衣,要注意保暖,遵循季节规律进行养生。

3、雨水怎么养生?

雨水季节,气温开始升高,北方冷空气活动仍很频繁,天气变化多端。既然这说到个季节冷空气活动频繁,就不能不提人们常说的“春捂”。这是古人根据春季百气候变化特点而提出的穿衣方面的养生原则。

初春阳气渐生,气候日趋暖和,人们逐渐去棉穿度单。但此时北方阴寒未尽,气温变化大,虽然雨水之季不像寒冬腊月那样冷冽,但由于人体皮肤腠理已变得相对疏松,对风寒之邪的抵抗力会有所减弱,因而易感邪而致病。所以此时注意“春捂”是有一定道理的。

这种变化无常的天气,容易引起人的情绪波动,乃至心神不安,影回响人的身心健康,对高血压、心脏病、哮喘患者更是不利。

为了消除这些不利的因素,除了应当继续进行春捂外,应采取积极的精神调摄养生锻炼法。保持情绪稳定对身心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雨水后,春风送暖,致病的细菌、病毒易随风传播,故春季传染病常易暴发流行感冒。每答个人应该保护好自己,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4、中医雨水节气养生吃什么

雨水时节,空气湿润,又不燥热,也是养生的好时百机,可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少食辛辣、油腻之物,以免助阳外泄而伤肝损脾,可多食蜂蜜、大枣、山药、莲子、韭菜、度菠菜、豆芽菜等。

据了解,“雨水”是立春后的第二个节令,知每年2月18日或19日,太阳移至黄经330度,为“雨水”节气。该节气有两层含义:一是表示寒冷冬季降雪天已经过去了,从天道而降的不再是雪花,而是雨水;二是表示暖湿的气流加强,雨水增多,专有利于庄稼返青生长。民谚有“春雨贵如油”之说。

气象专家称,“雨水”节气是寒去热来的转折初期,经常会有冷空气从西北或北部入侵我国北方大属部地区,带来阵阵寒意。

5、雨季怎么保健养生?

这些天来南方几省强对流天气已让我们经历了淋漓的大雨,体验了清新的湿意。然而,雨天带来的不仅如此。潮湿生菌,你的皮肤和肠胃是否因此不安?风雨夹凉,你是否有“罗衾不耐五更寒”的感叹?连日阴霾,你是否出现情绪障碍而郁郁寡欢?专家提醒,在这样一个多雨的季节,做好饮食、起居、心理等方面的养生保健对于身体健康十分重要。饮食:谨防肠胃病多吃除湿品
大雨可以驱走高温,为我们带来丝丝凉意,很多人因此胃口大开。但是多雨潮湿的夏季,往往也是肠胃病多发的季节,因此饮食卫生马虎不得。
“多雨潮湿的季节很适宜肠道病菌和霉菌生长,因而极易诱发夏季急性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如痢疾、腹泻等。”郭连澍说,不卫生的食物不要吃,尤其生吃的水果和蔬菜一定要洗干净后再吃;隔夜饭最好不吃,如果吃应先回锅加热;不吃直接从冰箱中取出的食品,应等其温度回升或加热后再吃,因为太寒凉的食物会损伤胃的阳气,造成不适;饮食宜清淡,少吃油腻的食物,防止生热过多;水果也要选择一些不太腻的品种,如西瓜等,但要注意适度。
同时,可以选择一些除湿的食物,如薏仁性凉味甘淡,有健脾利湿、补肺清热、止泻抗癌等作用,可以加入饭中同煮、煮汤、磨成粉服用或冲泡食用;丝瓜、木瓜可以通络去湿;马齿苋可去肠胃湿邪等。另外,中医讲“暑必夹湿”,食用竹叶、荷叶、西瓜翠衣等可以解暑利湿;“苦能燥湿”,多吃苦瓜、苦菜、莴笋、芹菜、蒲公英、莲子、百合等苦味食物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起居:避免受湿邪衣被常曝晒
虽然湿漉漉的空气对于久居北方的人来说是难得的,但是出现一段时间里过于潮湿的环境又会让人徒生不少烦恼。郭连澍提醒,为预防湿邪侵入人体及潮湿带来的其他皮肤病,在日常生活中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物。不管是吹空调还是外出,不可过分贪凉,防止受风、受湿、受寒。
不要淋雨,防止感冒及关节炎、风湿等疾病复发。中医认为,“风邪易去,而湿邪黏腻最难去”,风湿病人最怕阴冷潮湿的气候,潮湿多雨的天气会使“老风湿”复发,也可能使一些健康人发生风湿病。
加强室内通风,但晚上睡觉前最好关上窗户,或着将窗户开一窄缝,拉上窗帘,睡觉时盖好被子,不要着凉。
衣服一定要晾干,被褥经常清洗晾晒,防止多雨潮湿天气滋生病菌导致荨麻疹、丘疹性荨麻疹、湿疹、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布艺沙发很容易吸潮,要保持沙发的清洁,定期除尘,另外最好定期清洗。还要把拖把消毒清洁,洗后放在通风的房间。
雨季缠绵而又漫长,阴霾的天空总给人一种快塌下来的感觉,人的心情也跟着在风雨中惆怅起来。郭连澍说,雨天气压低,人体会感到胸闷气短,心情也会变得郁闷。另外,在雨天特别是连雨天,人体内甲状腺素及肾上腺素的浓度相对降低,使得细胞的生理功能减弱,易产生烦躁、焦虑、抑郁等情绪或心理障碍。
1.找一件自己感兴趣的、能使自己快乐的事情来做,借此放松心情。
2.多到室外空气清新、场地宽敞的地方进行运动,如散步、跑步、练太极拳、跳健身舞等。
3.多参加娱乐活动或其他社交活动,多和他人进行交流。
4.增加糖类摄入,以提高血糖水平、增加活力、减轻忧郁,但糖尿病患者除外。另外,可适当服用复合维生素B类、谷维素等,调节精神情绪。
在炎热和多雨的夏季,高温与闷湿并存。很多人喜欢吹空调,这样极易导致感冒、发烧、咽喉疼痛、食欲不振等,小孩易出现受凉或腹泻等症状。
炎夏雨季养生好建议建议一,
多喝绿茶和白开水,并适当安排一些与平常不同的生活、工作方式,改换一下“霉变”的心情:多和他人进行交流,增加糖类摄入,以提高血糖水平、增加活力、减轻忧郁,另外,可适当服用复合维生素B类、谷维素等调节精神情绪。少吃肥腻、甘甜的食物。也不要暴饮暴食、酗酒,因为饮食没有节制、肥腻味甘的食物吃得过多会加剧湿热蕴结于脾胃。
建议二,日常饮食首推清热祛湿、健脾和中的食物。冬瓜、绿豆芽、小白菜、苦瓜等能清热;薏苡仁、芡实、赤小豆等能利水渗湿。薏苡仁粥、赤豆粥等都是这一季节不错的选择。
建议三,要格外注意食品的卫生和新鲜度。这个季节食物很容易霉变,误食霉变食品易引发胃肠炎,甚至食物中毒。
建议四,儿童不宜吃过多的瓜果和冷饮。儿童的消化功能原本就较弱,如果再贪食冷饮或瓜果,会出现大便不成形、厌食、困乏等脾湿症状。
建议五,常备藿香正气水。如出现四肢沉重、嗜睡等现象,可适当服用藿香正气水,以抵御湿热的侵袭。如果因脾胃虚弱,出现易疲倦、四肢无力、气短、胃口不佳等表现,可用党参、黄芪、白术、甘草等和胃化湿、益气健脾的药物。
衣服一定要晾干,防止多雨潮湿导致荨麻疹、丘疹性荨麻疹、湿疹、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不要淋雨,防止感冒及关节炎、风湿等疾病复发。也可能使一些健康人发生风湿病。如果穿凉鞋走在雨水里,回到家要及时把脚擦干,换上干燥的鞋子。少穿透气性差的雨鞋和运动鞋,内裤、鞋袜湿后要迅速更换,清洗后以风筒吹干,保持干爽也是防止真菌感染的最好方法。
建议六,最好早睡早起,中午小憩片刻。

6、梅雨季节保健养生要注意什么

家世比家居为您解答:
1、保持家居衣物干燥
梅雨期湿度大,真菌很活跃,皮肤癣容易在身体各部位蔓延,运动或流汗后应立即沐浴、更衣,保持干爽。少穿又厚又紧的牛仔裤或紧身裤,尽量穿棉质内衣。涉水、淋雨、出汗后应及时将身体擦干并换下汗湿的衣服。
大家要注意保持家居衣物通风干燥,衣服要常洗常换,如果衣服晒不到太阳,不妨用烘干机、吹风机等弄干衣物。可用樟脑丸、防霉饼、竹炭、木炭制品等防霉、除湿用品,降低衣橱、鞋子里面的湿度。
梅雨天更加要注意保持鞋子干爽,如果有多双鞋子可以换着穿,让鞋子通风透气。即使再热,记得晚间睡觉铺条小毯子,搭上薄被子,以免着凉。出门前,先关空调,开窗适应室外温度,再换薄衣出行。
2、预防食物霉变
阴雨天气,空气闷热、潮湿。这种环境下,食物极易发生霉变,食用后会引起急、慢性中毒。霉变产生的毒素常见的有黄曲霉毒素、青霉类毒素和镰刀菌毒素。一般清洗、烧煮等方法,无法清除霉菌毒素,即使煮熟煮透也会发生食物中毒。因此,一旦发现食物外观或味道异常,应立即停止食用,并及时丢弃。
梅雨季节,如何预防霉变?一是干燥保存。干香菇、木耳、笋干等干货一定要密封保存,防止受潮,有条件的应在容器内放置干燥剂;米、面等粮食制品,应储存在通风干燥处,可大幅降低霉菌产毒量。如蛋糕、牛奶、肉、蛋等易腐败变质的食物,就一定要及时冷藏。在低温条件下,霉菌繁殖速度会减慢。在0℃-4℃的冷藏条件下,肉类食品可保存20天。
尽量做到少量、多次,多吃新鲜、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建议将剩菜剩饭倒掉,避免食用变质米饭和变质的蔬菜。一旦误食霉变食物,引起中毒,应尽快送到医院救治,并尽可能保留样品,供专业人员救治时参考。
3、保持室内通风
不要以为梅雨季节来了,家里就要天天关门关窗,不透一丁点儿风。这样子做也是不对的,空气不流通更会导致螨虫的滋生。每天看情况开门开窗,在有风的情况之下,要适当开门开窗,保持室内通风。
可以使用短时间的空调抽湿,但不能长时间开着空调,不利于空气的新鲜。可将吸湿盒用于局部除湿,如放在壁柜、衣柜、鞋柜内。家具及时清除表面灰尘,可适当放一些干燥剂来保持干燥,适时让家电进入待机状态,驱散机体里面的潮气。
专家提醒:梅雨季节不宜用水或者潮湿拖把拖地,如果地板不慎被雨水打湿,应及时用棉布吸干,切勿用电热器烘干或在阳光下暴晒。
4、准备防晒用品
对于防晒这件事,几乎每个妹子都知道,无论是阴天还是晴天,都要做好防晒。但你知不知道,即使是雨水不断的日子,你也要做好防晒工作。
白天出行前准备防晒用品,如阳伞、遮阳帽、墨镜等。正午时分,避免在太阳下运动,易虚脱。出门随带盐汽水或绿茶,适当补充水分,能减缓劳累症状。晚间饭后,休闲娱乐,酌情活动,散步慢走。
梅雨季节如何养生 9个要点要留意
相对晴天来说,梅雨季节的防晒产品指数不需要太高,能做到日常防护就可以了。但在质地选择上,因为气温高空气湿度大,最好选择水乳状等流动性比较好的防晒乳,不然,过于厚重的产品不光会让肌肤不透气容易出油,还很容易堵塞毛孔。
5、注意平时多锻炼
梅雨时节气压较低,人体血液内的含氧量相对较低,体质不好的人就会觉得有些憋闷。对于原来就有高血压、心脏病或哮喘病的人来说,这种感觉更加明显。因此,在梅雨季节里,要注意适当运动。
运动后会感觉神清气爽,精力充沛。虽然最近经常下雨,早晚锻炼不方便,但只要重视,养成习惯,哪儿都有锻炼的机会。比如:早上上班,提前几站下车,走到办公室;不坐电梯,走楼梯;少骑车,少开车,多走路;在家里认真做几十个俯卧撑;在办公室里工作一段时间后起身动动、走走。
在锻炼时间上也要掌握,不必过早,可选在傍晚时间段进行锻炼。阴雨天气不要外出运动。

7、梅雨时节是疾病多发的季节,不注意养生容易生病,那么梅雨季节该怎么养生呢?

梅雨季节是疾病多发的时节,不注意养生是容易生病的。那么梅雨季节如何养生呢?

我觉得要从几个方面来做:

1、注意多锻炼

梅雨时节,气压往往比较低,体血液内的含氧量也相对较低,对于体质不好的人就会觉得有些憋闷。对于原来就有高血压、心脏病或哮喘病的人来说,这种感觉更加明显。因此,在梅雨季节里,要注意适当运动。

2、保持室内通风

不要以为梅雨季节来了,家里就要天天关门关窗,不透一丁点儿风。这样子做也是不对的,空气不流通更会导致螨虫的滋生。每天看情况开门开窗,在有风的情况之下,要适当开门开窗,保持室内通风。

3、预防食物霉变

阴雨天气,空气闷热、潮湿。这种环境下,食物极易发生霉变,食用后会引起急、慢性中毒。霉变产生的毒素常见的有黄曲霉毒素、青霉类毒素和镰刀菌毒素。一般清洗、烧煮等方法,无法清除霉菌毒素,即使煮熟煮透也会发生食物中毒。因此,一旦发现食物外观或味道异常,应立即停止食用,并及时丢弃。

4、保持家居衣物干燥

梅雨期湿度大,真菌很活跃,皮肤癣容易在身体各部位蔓延,运动或流汗后应立即沐浴、更衣,保持干爽。少穿又厚又紧的牛仔裤或紧身裤,尽量穿棉质内衣。涉水、淋雨、出汗后应及时将身体擦干并换下汗湿的衣服。

总之,梅雨时节由于天气潮湿,不注意养生是极容易生病的,我们需要多加注意,祝大家都有一个好身体哦!

8、夏季多雨天如何保健养生

多雨潮湿的季节易诱发夏季急性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如痢疾、腹泻等。也是肠胃病多发的季节,因此饮食卫生马虎不得。

尤其生吃的水果和蔬菜一定要洗干净后再吃;隔夜饭最好不吃,如果吃应先回锅加热;不吃直接从冰箱中取出的食品,应等其温度回升或加热后再吃,因为太寒凉的食物会损伤胃的阳气,造成不适;

饮食宜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慎食高脂、高糖、高盐等油腻或辛辣的食物,尤其是老人和小孩,胃肠功能较弱,夏天消化功能差,应节制饮食;可以选择一些健脾除湿的食物,如薏仁、丝瓜、木瓜、马齿苋等;

水果也要选择一些不太腻的品种,如西瓜等,但要注意适度;食用竹叶、荷叶、西瓜翠衣等可以解暑利湿;“苦能燥湿”,多吃苦瓜、苦菜、莴笋、芹菜、蒲公英、莲子、百合等苦味食物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雨天气压低,当空气湿度大时,人的精神容易出现疲惫、烦躁不安、极易发怒等症状。多喝绿茶和白开水,并适当安排一些与平常不同的生活、工作方式,改换一下“霉变”的心情:多和他人进行交流,增加糖类摄入,以提高血糖水平、增加活力、减轻忧郁,另外,可适当服用复合维生素B类、谷维素等调节精神情绪。

不要淋雨,防止感冒及关节炎、风湿等疾病复发。也可能使一些健康人发生风湿病。如果穿凉鞋走在雨水里,回到家要及时把脚擦干,换上干燥的鞋子。少穿透气性差的雨鞋和运动鞋,内裤、鞋袜湿后要迅速更换,清洗后以风筒吹干,保持干爽也是防止真菌感染的最好方法。

多通风换气,加强室内空气流动,衣服一定要晾干,晴天时不妨晒晒太阳。

9、雨水如何养生 3种食疗方最实用

多喝汤粥养脾胃
雨水时节,人的脾胃容易虚弱,此时应多食汤粥以滋养脾胃。汤粥容易消化,不会加重脾胃负担,山药粥、红枣粥、莲子汤都是很好的选择。如果将汤粥配上适当的中药做成药膳还能滋补强身。如可根据初春时节肝气旺盛的特点,在药膳中加入沙参、西洋参、决明子、白菊花、首乌粉等升发阳气之药材。
脾胃虚弱的人应避免进食饼干等干硬食物。因为干硬食物不仅不好消化,还可能给胃黏膜造成损伤。另外,老年人脾胃功能不好,此时应以流食和松软的食物为主,这类食物可以促进人体对营养的吸收。最后,晚餐要尽量少吃,因为如果晚餐过量,则可能造成消化不良的症状,还会影响睡眠,“胃不合则卧不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不吃辣,放燥热
雨水时节,空气湿度增加,但气温仍然很低,因此此时的天气寒中带湿。在这种环境下,人体往往预热壅阻。此时若吃燥热的食物无异于“火上浇油”。预热让人想吃凉东西,但吃凉过多,则会使脏腑为湿寒所伤,出现胃寒、腹泻等症状。所以,雨水时节饮食应以中庸为原则,不吃生冷之物,也不能吃大热之物。冷饮、辣椒都是应当慎食的,尤其要注意的是要少喝酒,特别是白酒。

高蛋白,御春寒
雨水时节还属于早春,寒流经常光顾,昼夜温差也较大。在寒冷的条件下,人体内的蛋白质加速分解,从而使人的抗病能力降低。所以,此时人体就需要摄入足够的热量来保持体温,应对寒冷。鱼、虾、鸡肉、牛肉、豆制品等含有较高的热量和丰富的蛋白质,所以此时应该多吃。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此时饮食也应该多吃一些比较容易消化且富含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品,牛奶、酸奶、蛋类都是比较合适的食物。
雨水最应该吃的食物
山药
养生功效:雨水时节,寒气未消,湿气又至。山药可以健脾利湿、护卫脾胃阳气、提高免疫力,还能调理脾胃、提高食欲,所以雨水时节应该多吃一些山药。
挑食标准:皮外无伤,断层纯白如雪,黏液多,水分少的山药品质较好。
食而有道:最好去皮食用,因为山药带皮食用容易产生麻、刺等异常口感。
山药比较易熟,所以不能煮得太久,否则会造成营养物质的流失,因此炖山药时应该先放其他食材和调味料,最后放入山药。
适可而止:85克/次。
5. 雨水的食谱
(1)百合莲子汤
【材料】百合、莲子、山药各50克,红枣、水发银耳各20克。
【调料】冰糖适量。
【做法】
①百合洗净;红枣洗净,去核;莲子洗净,去心;山药去皮,洗净,切块;银耳洗净,去蒂,撕小朵。
②取一大碗,放入百合、红枣、莲子、山药、银耳,倒入清水,浸泡1小时,放入百合、莲子、山药、红枣,小火煮至熟软,加入银耳煲1小时,倒入冰糖,搅匀即可。
(2)竹荪莲子丝瓜汤
【材料】鲜莲子、水发玉兰片各50克,水发竹荪40克,嫩丝瓜500克。
【调料】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
①竹荪洗净,去头,切块;鲜莲子焯5分钟,去衣、心;嫩丝瓜洗净,去皮、瓢,切片;玉兰片洗净。
②各料入锅,加水小火煮30分钟,沥水,放汤碗中。
③锅内放入盐、味精,大火煮沸,倒入汤碗内即可。
6. 人群养生
1. 男士
(一)初春就要开始养脾胃
根据中医理论,肝属木,主升发,所以春季肝气比较旺盛;脾属土,所以脾土易为肝木所克,春季养生失当则可能伤及脾脏,影响脾胃的功能。而雨水过后不断增多的降水也容易带来湿邪,影响脾胃,所以,雨水前后调养脾胃十分重要。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根本,如果脾胃出现病变,人体健康将受到巨大损害,如胃纳容易出现食欲不振等症状;脾运失调则可能出现食后腹胀、便溏等症状。脾胃的病变还会影响其他疾病的治疗效果,使人体对药物的吸收大打折扣。
雨水时节保养脾胃应注意:饮食要有规律,不宜过饱;食物以清淡为主,少食油腻厚味;营养均衡,不偏食,多食五谷杂粮;禁食过冷或者过热的食物;不要勉强饮食,如果不渴却强饮则伤胃,不饿而强迫进食则伤脾。
来自:卿春养生

与雨水季节怎样养生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