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中老年人养生误区

中老年人养生误区

发布时间:2020-11-06 03:52:03

1、很多人还不知道,害惨中老年人的哪些养生误区?

很多人还不知道,害惨中老年人的哪些养生误区?

随着现在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很多人都特别的注重养生了,尤其是年近50到60岁的中老年人群,都特别注重自己的养生,这期间也经常会给自己在饮食方面做很多的调理,生怕营养不够或者是营养过剩,导致一些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肪等疾病。其实在这个营养调理方面,中老年人对营养的认识有很多错误的认知。

首先他们为了降低自己的高血压,糖高血脂,经常会吃一些素食,以为如此就能够控制身体的糖分和脂肪,其实这是一个最严重的误区,这样的吃素是很盲目的,使身体出现营养不良的现象,更容易使身体因为营养不良而患各种疾病成了诱因。所以中老年人一定要合理营养搭配,绝不可盲目吃素。

然后就是一个比较严重的误区,人到中老年之后就会刻意的去喝一些养生茶之类的保健品,因为这些保健品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的,比如有胃病的人就不可以频繁的喝绿茶,这样会加重病情。所以中老年人在使用一些养生保健品的时候,一定要适可而止,不要跟着时尚的流行盲目去追求潮流,那反而会适得其反。

在养生这个话题里面,有这样一条叫做健康源干运动,所以很多的中老年人都开始健身,殊不知如果身体运动过量是得不偿失的结果,因为中老年人骨骼和每个关节都有了退化,所以在运动的时候很容易受伤,在这一时期中老年人的运动应该是一些适当的缓慢的,循序渐进的方式,切记过量。最后就是泡脚,人们都以为血液循环需要从泡脚开始,这种说法虽然是对的,但是如果泡脚时间太长反而对人身体不利,由于血液的循环加快,无形中会使心脏负担也同时加重,这很不适合中老年人的身体适应能力

2、8个养生误区,你都知道吗?

随着网络的普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很多人越来越注重养生,尤其是老年人,但是,有一些健康“常识”看似帮助老年人养生,其实是误区,甚至谣言。

专家提醒,下面几个最坑老人的误区要擦亮眼睛看清楚。

误区1:人老不服老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会发生很多退行性变化,肌肉及骨骼功能都会退化。

老年人必须清楚这一点,锻炼要适当,并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打太极、散步等。

退休后“发挥余热”是好事,但如果患有慢性病,还是建议安心享受晚年生活,不可做太多运动。

误区2:腰酸腿疼不得了

老年人关注身体健康是正常的,但不必太过敏感,我们要明白,疾病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畏惧疾病的心理。

人老了难免腰酸腿疼,不要因为出现某些小症状就吓自己。

就算就医后确诊为疾病,也要以乐观的心态面对,心态好才有利于康复。

误区3:晨练越早越好

早晨6点前,植物尚未进行光合作用,空气中积存大量二氧化碳。

此外,早晨冠状动脉张力高,交感神经较兴奋,容易突发心血管疾病。

医生建议,老年人的晨练时间应在6点后,晨练前吃点东西、喝点水,防止低血糖,地点最好选择公园或宽阔的广场。

误区4:油盐不进降压降脂

过度限盐会导致钠摄入缺乏,机体细胞渗透压会失衡,导致水分进入细胞中,诱发脑水肿。轻者出现意识障碍,重者还会出现心率加快、恶心呕吐等症状。

因此,老年朋友要学会正确地控油和减盐。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应低于6克,食用油用量控制在25克-30克。

误区5:勤俭节约太会过

剩饭最好在一天内吃完,剩菜在5-6个小时内吃完,绿叶菜、凉菜不要隔顿。

吃剩饭剩菜前,一定要高温加热杀菌。

误区6:多吃补药能长寿

老年人进补要视身体情况而定,不分体质和症状乱补可能适得其反。

一般来说,平衡的膳食足以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不需额外进补。

即使进补,首选山药、红枣等药食同源的食物,或征求医生建议。

误区7:老了补牙是浪费

牙齿缺失会让咀嚼功能下降,增加消化负担,不利于身体所需营养的获取。

而不注意口腔卫生还会诱发龋齿、牙槽骨萎缩等问题,间接引起大脑、心脏、肾脏等器官的病变。

医生建议,老年人更加要注意口腔卫生,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如果有缺牙情况,一定要及时修补。

误区8:钙补得越多越好

60岁以上老年人,建议每日摄入1000mg钙。过量补钙不但对强壮骨骼无益,还会损害健康。

最安全有效的补钙来源还是食物,适当多吃豆腐干、奶制品、小白菜等富含钙质的食物,还要戒烟、适量运动。

3、冬季老人健康养生八大误区

1
一是皮肤瘙痒用手抓
冬天气候干燥,空气中湿度小、风力大,会导致皮肤干燥瘙痒。切不可用手搔抓。因为,这种做法,不仅徒劳无益,还容易因抓破皮肤引起继发感染。防治方法是注意补充体内的水分,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少吃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洗澡时,水温不宜过高,避免用碱性肥皂,也不易长时间搓擦身体;可适当涂些油脂性强的护肤品。如果瘙痒严重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搽涂祛痒软膏,服用抗过敏药;另外,服用养血润燥祛风止痒的中药对老年人冬令瘙痒效果良好。

2
二是空调温高好舒服
冬令时节寒风刺骨,为了在室内享受温暖,有相当一部分老人,喜欢将空调的温度调至27℃或以上,使得室内温度如同春夏之交,的确使人感觉十分舒适。但长期在空调环境中的人易患空调综合征。具体表现为鼻塞、咽喉干燥、口干、头疼、免疫功能下降等。室内外温差太大,极易患感冒;一些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则容易发生心肌梗塞、中风、面神经瘫痪,甚至死亡。

3
三是冬季雾中常行走
大雾不仅严重影响交通秩序,而且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因为雾的形成是在夜晴朗无云、近地面层水气较充沛、气流比较稳定、风力较小的情况下形成。大量废气、烟尘和其他大气污染物,滞留在近地面层的空气中,成为雾滴的凝结核、粘附在雾滴上或漂浮在空气中,所以大雾天的空气质量特别差。因此,雾天时候老人、小孩尽量不要外出,不要在雾中长跑或进行其他的体育锻炼。

4
四是关节疼痛多饮酒
冬天气候寒冷,一些患有关节炎的老年人,这时候往往会病情加重,因此,他们认为喝酒是个很不错的保健方法。其实不然,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它产生的热量很有限,人们喝酒后有热乎乎感觉,这是由于交感神经兴奋,加速了肌体的代谢,放出了能量。但这是短暂的,随着血管扩张,热量大量丢失后,反而会感到寒冷。

4、老年人有哪些保健误区?

有些老年人在生活起居、饮食衣着等方面存在一些不适当的养生习惯和调理方法

5、人的最佳睡眠时间是几点到几点?一般睡眠多久为好?

成人的最佳睡眠时间是晚上的11点钟到凌晨的5点钟,这段时间最好都在睡觉,对身体的休息和修复是最有利的。如果经常熬夜,对身体的伤害非常大。

睡眠是维持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主动的生理过程,人的一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处在睡眠的状态,睡眠对于人的一生来说,一点都不是浪费时间,而是恢复精神、解除疲劳,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是一种本能的需要,睡眠的重要性,仅次于呼吸和心跳。

不同年龄段所需要的睡眠时间也不相同,婴儿时期14-20个小时,幼儿需要9-12个小时,学龄儿童需要9-10个小时,成年需要7-10个小时,老年人通常也就5-6个小时,并不是老年人需要的睡眠时间少,而是老年人的睡眠能力下降。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很多人都有睡眠障碍问题,也就是睡不好觉,经常失眠,多数是由于入睡困难或者是睡眠维持困难所导致的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下降,不能够满足正常生理和体能恢复的需要,影响日常工作和学习。

经常失眠会导致哪些问题?

失眠会导致人体的亚健康状态,经常失眠的人会发现自己的大脑反应迟钝、记忆力变差、皮肤容易老化、抵抗力下降、神经系统衰弱、小孩子会影响生长发育等。

成年人的失眠诊断标准有哪些?

当入睡困难,30分钟不能正常入睡,睡眠质量下降、睡眠维持障碍,容易醒,整夜觉醒次数超过2次,早醒等;睡眠总时长少于6个小时。

同时还有伴有的症状:疲劳或者是全身不适;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减退;工作学习能力下降;情绪波动易怒;日间思睡;工作中经常出错;头疼头晕;对睡眠过度关注等。

6、冬季老人健康养生八大误区

一 、外出过早。老人最好选择上午10点以后百到室外锻炼。

二、日晒过长。日晒过长会损伤皮肤,破坏人体的自然屏障,使空气中有害的化学物质、微生物侵袭人体,造成感染,还可引起视力减退。

三、洗浴过长。老人冬季5、6天洗浴一次最好。

四、活动过度剧。老人不宜做剧烈运动,问要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如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

五、取暖失度。冬季开空调室温达到18~20摄氏度即可,房间要经常开窗通风,使用热水袋温度也要适中。

六、蒙头答睡觉。正确的睡眠方法是:右侧卧位,低枕,头露被外,双腿屈伸。

七、嗜烟好酒。冬季关门闭户,烟雾不易外散,对人体十分有害。冬季室内外版温差较大,酒后体虚,外寒之邪乘袭,寒热错杂,给心、脑、肺造成损害。

八、“小疾”不治。老年人如遇感冒、咳嗽、头疼、心慌等“小疾”,又是在冬季,必须权及时治疗,防患于未然。

与中老年人养生误区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