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杨氏太极拳的松肩坠肘做好了是什么感觉
松肩坠肘的感觉,做到了就有感觉了,何种感觉?在《陈式太极拳56式教与学》中阚桂香老师说“似有微微的淋浴感觉”。
2、如何理解太极拳的沉肩坠肘
沉肩坠肘是练好太极拳的重要法则。欲沉肩必须先松肩,在松的基础上才能做到沉肩。松肩又是练太极拳的一大难题,必须下苦功夫去体会,只有把肩松开了,才能做好沉肩。只有做好了沉肩坠肘也才有利于含胸拔背,气沉丹田。在行拳走架中肩始终要松沉,不可耸起。两肩要平,不可一肩高一肩低。两肩松沉微向前合,肩与胯上下垂直,做到肩与胯合。
3、洪氏太极拳要求:1.松肩沉肘2.沉肩坠肘
朋友你好!下面我来为你回答: 作为一个初学者,我觉得可从以下三方面来把握太极拳,把它作为一门高深的学问来抓:
一、天资、明师、加身体力行的苦练是学好的先决条件。
学太极拳这段时间,深觉太极拳理法精密,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没有一定的天赋,是不能有深的造诣的,无法体会其深层次的东西。正因为此,要有懂太极拳理的、能因材施教的明师才能引导入门,少走弯路,适时的给予点拔。这是必备条件。当然,一个人要成功,还要自己的苦功,太极拳是一门实实在在的学问,套路、推手、实战等才是检验拳里正确与否的标准,注意用事实说话,而不是瞎子摸象,乱说一通,理论与实践脱节、。然而,我认为学太极拳的人要有一种"儒将"风度,即要有读书人的文化修养,有内涵有厚度的文质彬彬的气质,明理通达兼容万物的人格;又要有练武人的谋略与勇气、豪爽。意志坚强。这样才是,真正达到自我的完善和人格的升华。
二、明确太极拳拳理对周身部位的要求。在初学时,按俗语说是:无规矩不成方圆,我认为最大的精神自由是在混乱中创造秩序,即用规则来取得身体活动的有序与减轻思维的负担,又达到发挥整体功力的效果。所以才有拳理,才要懂拳理。
太极拳拳理规定:立身中正。王宗岳《太极拳论》规定身体“立如平准, 腰如车轴”。中正要求:虚领顶劲,会阴里裹,胸虚腹实,尾闾中正,腰椎正直。陈正雷大师还说到抓地、扣膝、圆裆、松肩沉肘、舌顶上颚等等(这是定势时的要求吧?也是最基本的吧?)。
而在行拳过程中则要做到螺旋缠绕、节节贯串。
对于螺旋缠绕,正如陈正雷大师说的:旋腕、转膀、沉肘;旋踝、转膝、松胯;旋腰、转肾、中定;还有运行过程线路的缠绕。中定,(朱建忠、刘海富这样认为:"1、所谓中,即是中心,枢纽,……在外者,为脊椎、两肾以及立身中正,尾闾中正,顶头悬等内容……在内者,乃是意气中正,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阴阳平衡之气。""定是守之意。在太极拳行功实践中,要守住中即枢纽。在外者即十三势中所谓'命意源头在腰隙,刻刻留心在腰间'之意,腰隙即指两肾。在内者,为气敛、神聚而不散漫,此即心气之中定也。在行功中务须先有意动,继而气动,再有形动,决不能活蹦乱跳,东倒西歪,打太极拳很随便不合规矩。 ")。
对于节节贯串,陈世通大师认为在行拳过程中要用意念引导每个动作,太极拳的转动,应该是自下而上的转动,从腰部分开,上下连接部分在胯部,应该要求节节贯穿,没有停顿,没有间断。顾留馨先生认为动作衔接处要有折叠、转换。同时,张晋僖先生认为:"每个动作要做到外走弧先,内走螺旋,前后左右都是圆。在手的运行上,内旋时以手领肘,以肘领肩,以肩随腰;外开时,以腰催肩,以肩催肘,以肘催手。两手运转时,左手管左半身体,右手管右半身体,以鼻和脐之连线为中心,在左手往右运转,右手往左运转过程中,都必须上对鼻,下对脐,使整个运动圆转不离中心线。在腿的运行上,在向前、左右开步时,要屈膝松跨,足尖上翘里合,足跟里侧着地向外划弧线铲地滑出,开到适合位置,再移重心落实。向后退时,脚尖划弧线先落地再移重心逐渐踏实。在向左右旋转方向时,一足支撑重心,另一足足尖上翘外摆或里扣,以足跟外侧着地,方向位置移好,在移重心踏实。在两腿的虚实变换中,要走平行“∞”字的内外旋转;在左右变换时要走后弧线;在前后变换时,要走下弧线。寻着这样的运行轨迹,在以腰为轴的前提下,才能达到外走弧线,内走螺旋的圆形运动。"
三、学习太极拳的更要注重学习方法,用方法来掌握太极拳的技巧。因太极拳是一深奥玄妙的高深学问,不是一学就会,一蹴而就的。一定要用策略懂方法。初学时最为重要的是要慢、松、柔,懂用意。
罗红元、彭仕青认为练太极拳时只有动作缓慢,才便于解剖分析、领会动作要领,(在技击时)便于熟悉攻防动作的运动路径,便于形成动作的自动化,由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在技击时心理上只有觉得对方的动作慢,而不觉得对方的动作快。太极拳的慢练是造弓和张弓,也就是将人体变成强大的弹性体,并时时处处保持蓄劲姿态的独特训练方法,张弓是为了放箭,慢练是为了快用,慢练是手段,快用是目的。
初学要用意求柔与入松。对于柔与松,小帆所推荐文章中认为:"何谓松? 松是指修为的方法, 是谓身心于规矩之中自然放松。何谓柔? 柔是指修为的结果, 是谓整劲能在周身隐而不发,自然转换。"冯志强老先生认为心虚(即做到胸微含)则全身能松。"松是:意识松,胸松,胯松。
太极拳的注重用意,对于用意,我是这样理解的,是在尊重太极拳原则的基础上,运用科学方法的意识。即通过对太极拳本质的深刻把握,抓住关键原则而达到周身协调、发挥整体功力的结果。如果按我这种理解,则用意有一个问题却是值得重点提出的。即:太极拳这么多复杂的动作如何兼顾、掌握,并在运动中体现出来?
我认为主要有两点:第一、要深刻认识太极拳运动的本质,及长期以来的经验总结,如大师们提出来的明三节道理等。但是还不够,具体点,有那么多三节,你怎么协调?这就需要用到心理学中的一个注意分配问题。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思维在同一时间思考的对象是有限,关注的范围也是有限的。这与对对象的熟悉程度和自动化程度有关。在同时进行着的几种活动中,必须每一种活动是相当熟悉的,其中一种是自动化了的或部分自动化了的。人对于自动化了的或部分自动化了的活动,不需要更多的注意,而把注意主要指向于较不熟悉的活动上。这个道理放在练拳中十分适合的。
同时,要懂得在不同的练习阶段侧重不同的方面,陈小旺大师认为:"练习陈氏太极拳分两个阶段,初学时要以外形动作引动内气,即要注重外形,因为内气和动作是相辅相成互相配合的,外形动作可以导致内气活动,内气活动又能催动外形。初学时,要按其具体要求力争动作合度,就是遵循陈氏太极拳对各个部位的要求。运动规律和逐渐的运动标准,寻求和进一步掌握内气运行的方法。更要懂得判断正确与否的尺度。如身体各个部位是否符合要求可用以下方法进行判断:定势时体会一下,如果感到“心气下降,气沉丹田”,就说明,对身体各个部位的要求已合格。如果感到重心不稳,气向上浮,便可以检查一下,看是哪个部位做得不合格影响了气沉丹田。然后调整一下,以达到气沉丹田为止。用这种方法做自我校正,掌握陈氏太极拳对身体各个部位的要求则较为容易了。"
总之,学太极拳首先要认识、其次要明理、最后要懂法。能做到这些就能逐渐学到真正的太极拳了。
希望我的回答令你满意!(我的QQ 99808)
4、松肩垂肘是什么意思
松肩坠肘就是练拳时意念肘和肩是放在地上的,就是你家住在楼上也要放到一楼的地上不要扛着他。
5、大成拳养生桩松肩提抱式两手十个手指怎样摆
首先,两手虎口相对,掌心要凹,十个手指撑开,如夹小球。这样能拉筋
6、如何才能更好的沉肩坠肘
先松肩膀,两手抬起来,一直抬着,抬累了坚持抬,到时候你子然后然就会松肩了,肩膀松了 你只要放肘子放松,自然就会坠肘
7、怎么练到松肩坠肘?
用力抬胳膊,练不出松肩坠肘。
不用力抬胳膊,就能练出松肩坠肘。
主动抬胳膊,练不出松肩坠肘。
被动抬胳膊,就能练出松肩坠肘。
感觉就是一抬胳膊就要感觉沉重,其中还伴有胳膊的膨胀,和手的膨胀感。
做动作时,只要胳膊一动,就要想着肩部放松(绝不准耸肩),就要想着坠肘。
肩部不管在什麽状态,都要想着往下放松。
肘部只要一动,就要想着,好像肘部用绳吊着一个铁球,这个球使得肘部下坠。
结合动作,比如起式,(象举重运动员练习举杠子一样,把杠子悠荡起来放倒肩部),先把重心放倒脚掌,双臂有意想着放松,想着松肩坠肘,上身慢慢的微往后仰,用这个微后仰带动手臂抬起,身体微仰到整个重心到整个脚掌,然后腿部放松,尾骨下坠,使得重心接着往后走到脚跟,这时手臂也抬到头了。
简单说这个过程,身体重心在前脚掌,双臂往下放松,身体微后仰带动手臂抬起到几乎一半,到了一半,重心走到整个脚掌,接着腿部放松,尾骨下坠,重心往脚跟走,等走到脚跟了,手臂也抬到与肩同高了(或稍高于肩),也就是手臂抬起的后半段,要通过尾骨的下坠,腿部的放松、以及重心的移动来完成。
可以想象这个过程,由脚掌,到身体的微仰,到尾骨,到脚跟,使得身体由前到后画了一个圈,这一个圈把手臂由下抬到上。
总之,身体不动,手臂不动,表面上看是手臂的动作大,其实是身体的动作大。
8、养生桩松肩五部曲
预备式:两脚与肩宽,膝盖部稍弯曲,感觉"咯噔"一下即可,目视前方
1. 双手抬起,两臂平行与肚脐高
2. 双手保持原位不动,双肘稍微向外展开,双手在脐上的位置
3. 双手抬到比百双肘稍高的位置,双手略高于肩
4.双肘再稍抬高,但仍略低于双手
5. 双手十度指自然张开,双臂在胸前做抱球状
此时就可以称为"抱住健康"了,因为肩部放松了,气沉于小腹,人才处于放松状态中。小腹也是修炼家称之的下丹田所在之处,小腹沉实了,人的阳气也就旺盛了。
很多人认为站养生桩就是站着不动,这是非常错误的,人在站养生桩时犹如大树,不是不动,而内是生生不已之动。站时需用意体察一下全身,保持浑身上下关节似曲非曲。想象自己站在齐胸深的温泉当中,前后左右有水波轻轻晃动,身体不做中流砥柱,但随之晃动。站养生桩过程中多想一些美好的事情、幸福的经历,仿佛整个身子融入到温暖的泉水之中,从里到外都暖洋容洋的。一切烦恼之事随波而去,疾病也会随着水波的荡漾,远离我们的身体。
9、练太极如何做好松肩坠肘的要领
想要松肩坠肘,先记住以下口诀:
用力抬胳膊,练不出松肩坠肘。
不用力抬胳膊,就能练出松肩坠肘。
主动抬胳膊,练不出松肩坠肘。
被动抬胳膊,就能练出松肩坠肘。
松肩坠肘是太极拳的重要练法之一。太极拳的松沉劲是由上往下逐渐练出来的,先是练出松肩坠肘,把松肩坠肘保持住,再把腰跨的松沉练出来。能松肩坠肘,才能较好的实行力发于脚跟、中传于腰、上传于手。它是整体的松沉劲道。
10、练太极拳时怎样做到沉肩坠肘
烟民说得对。要放松,自然就会沉肩坠肘了。实际上沉肩二字说得不确切,应当是松肩坠肘才对。因为有时候肩也需要起的,不一定一直是坠,但松是始终要坚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