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十二辟卦养生

十二辟卦养生

发布时间:2020-10-24 21:06:40

1、九毒日全是一派胡言

辟五月九毒之谬

来源:道教之音 作者: 郭世文 时间:2015-04-14 08:55:46 次 繁体中文版 手机访问道教之音 昨日一位精进道友问起关于“五月九毒日之说”是否可信?因为这个说法在道众、僧团、信士、居士之中普传甚广,且有诸位大师均对此说加以印证,则越发变得可信无疑了。

百度——九毒日,我们可以发现,文章多以‘《黄帝内经》中有段采用轩辕黄帝和素女对话方式……’开篇。我研习《内经》多年,《内经》中一共出现过七个人物,即黄帝和他的六个臣子,岐伯(擅长医理)、伯高(擅长针灸)、少俞(擅长外科)、少师(擅长养生)、雷公(擅长色脉)和鬼臾区(擅长气象)。虽然《内经》是假托黄帝之名撰写,但《内经》之中并未出现过素女这个人物,更不要说与黄帝对话……种种了,此乃一大谬误。

也有引用‘《素女经》中黄帝和素女对话……’开篇的。但《素女经》中论述两性与节气气候的篇章只此《至理第六》和《禁忌第一》两篇,但均未找到有关九毒日的身影。

按九毒日的时间来看,九毒日的立论,是以道学的“三生万物”和易学的“七日来复”的思想为体,以太阴历法为用,三者融合而成的理论。但后世只是在一味的传播九毒日的日期及其危害,未曾发现有人详细论述过九毒日的立论机理,更不知此说究竟出于何处。

九毒之说主要阐述的中心思想就是“天地交泰”四字,义在天地交泰之际,人体的生命节律不要违反天道运行规律,要顺应自然,同步过度。那么能使人体真阴真阳耗泄的“运动”无外乎就是两性云雨之事,所以就把此说与两性问题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用来告诫人们此时应惜精养神,滋阴潜阳,以免相火妄动,走漏真阳,耗散真阴。但此说,机理不明,其论更有待商榷。

天人之学,首推道家内丹之法,次为《内经》运气之术,此二者得天人关系之大成,所以上述的问题也应在此二者之间找到正确的答案。

我们要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就要了解天地交泰之际究竟是在何时?真的是在阴历的五月十六吗?

关于时间的问题,就要从我国的历法说起了。我国历法首推汉历,汉历运用了24节气和设置闰月的办法,使得历年的平均长度等于回归年,比较好的协调了太阳(太阳历)和月亮(太阴历)二者的运行周期问题,实现了阴阳合一,是世界上科学的天文历法之一。古代术数学中,也多以节气起卦、起命盘,如四柱预测学中就是以节气为一个月的开始来推算人的吉凶祸福,富贵贫贱的。所以一年的五月应从芒种之日交接之时算起,而不是阴历的五月初一。

谈完了节气我们再说一下卦象。说起卦象,对后世影响较大的就是汉易学中的“卦气”之说,此说由西汉的孟喜首倡,其代表人物还有西汉的京房。卦气说是运用周易卦象、爻象来解释一年的节气变化规律,其理论应用在内丹学方面最早且较全面的当属东汉·魏伯阳所着的《周易参同契》。《参同契》共三卷,是现存系统阐述炼丹理论的最早著作。该书思想来源本于《周易》的卦气说(包括十二消息说)、纳甲说,并参考古炼丹术及炼丹古书,托爻象以论丹道,假卦象而述天机(天地阴阳消长变化之机),以十二辟卦通年、月、日、时四象之候,被后世誉为“万古丹经之祖”,南怀瑾先生也曾专门对此书做过讲解。在术数学中十二消息卦的理论应用最为完整的要算北宋·陈希夷(陈抟)的《河洛理数》了。对于十二消息卦的详细内容,大家可以百度——太乙道堂,查看我早年写的一篇文章——四时之辩,这里主要论述与九毒日相关的学理。

十二消息卦将卦象与节气相结合,来阐述一年四季阴阳消长变化之道。子月的卦象为地雷复,一阳初升(生),节气为大雪,中气为冬至,故消息卦将节气大雪作为一年的开始;午月的卦象为天风姤,一阴初降(生),节气为芒种,中气为夏至。由此推算,午月正是处于一年之中的中间位置,而夏至则是中中之中(午月的中间时段),是一年之中阴阳转换的重要节点,生生之道物极必反,由阳转阴,阴进阳退,故将此时称为“天地交泰之际”。其实一年当中天地交泰的日子有两个,另一个便是冬至。冬至——夏至交节前,地气上升;夏至——冬至交节前,天气下降。这里要重点强调的是:天地交泰,阴极则阳生,阳极则阴生,关键在于一个“极”字,没有达到“极”的状态则阴阳不生。若交泰之际,天道失序或(和)人道违逆,便会产生阴阳不生的情况,那么天灾人祸也便随之而来了。人道违逆,主要是指机体由于受到情欲、饮食、劳倦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导致人体气机的出入升降发生了异常和紊乱,阴阳一旦失去平衡,疾病也就悄然而至了。对于人体气机的出入升降,《素问·六微旨大论》:中“岐伯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有关天道失序的问题,《黄帝内经·素问》中的运气学说辩得最为真切,只言片语难以言明,故在此不便论述。

中国最早的房中著作当首推《素女经》与《玄女经》。此两书被称为房中著作的“鼻祖”,并尊为房事理论的经典,故被后人称其为“玄素之学”,这两部书最先可能是各自独立的两本书,后世则将他们合二为一了。此外,历代典籍对两性问题也不乏有记载和论述,有很多都不够系统化、明朗化和准确化,所以大家研读相关书籍之时要懂得去糟取精,相互印证。

通过以上的论述,《素女经·禁忌第一》篇中所谈到的“夏至后丙午丁未,冬至后庚申辛酉……皆不可合阴阳”一句,我们就不难看出其端倪了。夏至日后,一阴初生,其气柔弱,丙午、丁未干支一气,火旺至极,此二日升腾之气过旺,若此时行房损耗真阴,其主必然受伤(尤损男);冬至日一阳初生,其气稚嫩,庚申、辛酉干支一气,五行皆金,此二日肃杀之气太盛,若此时行房真阳外泄,其主必然受克(尤损女)。男女受伤(克)之后,身体气机自然会发生变化,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后遗症”,这就是《素女经》中所说的“犯之则三年必死”的缘故。三,在这里代表的是若干多数,而不是指第三年。这种“后遗症”不会即刻表现出来,而是会潜伏在身体之中待时而发。待时,即等待天时;发,即触发之义。“待时而发”的作用机理涉及到了《内经》运气之学,在这里就暂不论述了。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禁忌》篇下段中所提到的“五月十六日天地牡牝日,不可行房,犯之则三年必死”的问题,很显然这一段论述是把太阴历的五月十五日当作了一年的中中之中,一阴初生的时候了,故这里的五月十五应作上述的夏至日才为正确。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在同一章节之中都会出现2种不同的论述,《素女经》也同《黄帝内经》一样,绝非一时一人之作。

其实房事禁忌何止在冬至夏至、风雨雷电、朔望月晦、戊日庚申?只不过这些日子对生命气机影响较大而已。功夫在平日,绝不是一时一刻便能达成的。禁忌之时依法从事,平日里则不知都摄阴阳,致使欲望丛生,内耗真阴,外泄真阳又有何用?!

另外,在微信、网络上广传的文章中说:“此时的节气,乃阴阳相争死生分判之时,宜从五月初一芒种节禁起,戒过一月。”此句,用“阴阳相争死生分判”来形容阴阳消长变化的规律笔者实在不敢苟同!阴阳之道此消彼长,此长彼消,阴进阳退,阳进阴退,“夫妻”之间是何等的迁就、包容与忍让;阴极生阳,阳极生阴,“父母”倾尽全力是何等的伟大、慈爱与无私,岂能用相争、死生作喻?还有下句“宜从五月初一芒种节禁起,戒过一月。”五月初一与芒种节二者本就自相矛盾,让世人“戒过一月”须依凭何者来选择日期?是从五月初一至五月三十?亦或是从芒种起至小暑止?凡此种种不辟也罢。

观九毒之说,出处无从考据,其理不明,其论泛泛,与天地阴阳消长之理背道而驰,相距甚远,即使此说出自医家或(和)阴阳家之手,也是未明大道之人所做,悲者更有诸位大师为此说“印心”开路,致使九毒之说愈发广传。歪理邪说不用屠刀却杀人于无形,贻害苍生,其罪明矣。不明道者以讹传讹情有可原,学道之士自当克己为人、审思明辨,勿辱太上之教耳!当下应以清心寡欲为摄心之根,合于天时为生身之本,严谨治学为求道之志,利益众生为修道之功。

愿有缘识得此文者,与我一同以上述四句为立身基石,勤修无为,共证无上大道,福生无量天尊!

来源:道教之音http://www.isms.org/article/sort012/info-12409.html

2、为什么人体那么复杂的疾病用十二辟卦就可以全部演示?

自从学了易演中医,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人体那么复杂的疾病,用十二辟卦就可以简单的演示完整?完全不用象西医一样,单一个肿瘤就分出一千多个亚型,还在不断的细分下去;但在实际应用中基本上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治疗上还是“三板斧”——手术、放疗、化疗。 凭借深厚的解剖基础和对经络的研究,我尝试对这个问题做出一个解答,看看对各位朋友有无启发。 生物钟的概念和存在,相信我已不需要再多解释什么了;既然生物钟存在,也就证明人体内部存在一个不断重复某种循环的结构。按照我们现代计算机的控制论,必需存在一个授时中心,按不同任务的需要,分配CPU的使用时间,这已是最基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那么对于人体多个系统,多个器官,数以万亿计的多级神经元这样巨大的任务量,当然也需要一个授时系统,甚至应该是多级授时系统,这个系统请参考本博“人体三个不同层级的自检系统”“从我国的“神威蓝光”千亿次计算机看人体的控制机理” 既然人体存在这样一个多级系统,它们的命令又通过系统传达给各级器官和组织,所以大脑对全身的器官和组织是有双向调节作用的;上传下达,不用说是通过神经进行,这个上传下达的过程就是所谓的经络感传。 这个上传下达的系统当然是相对封闭的,你总不可能把应该传给心脏的信号传到肾脏去吧,那么这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就是所谓的经络系统;在这里我们按执行的功能不同可以简单的分出五脏和六腑,各有自己专属于的传导系统,这十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当然会有一个相对独立的控制中心,加上一个本属于虚无的手厥阴心包经(在十二辟卦中属于乾卦,独阳是不存在的);那么控制这十二个系统中心核团就分别与十二辟卦想对应。所以十二个控制中心的所有变化都会影响到相应控制的器官或组织;那又是什么影响了这十二个中心呢?这就是天之六气的下加和地之六气的上临;如果中心没问题,人体当然也就没“病”,如果中心有问题,那里出现问题,相应的控制区域就会有“病”。 如果想治病,简单,把相应的控制中心调整回正常状态就可以,当中心输出的都是正常的神经控制信号的时候,相应器官或组织也就能发挥正常的作用。当然如果病情较重,就必需给人体一个相应的时间来做调整,按西医的说法,你怎么也得给出时间来进行重吸收或说运走衍生物的过程啊! 现在的问题是,有一个“鸡”先“蛋”先的问题!到底神经能对器官或组织有多大的调整能力,能调整回来吗?是器官对神经有调节影响还是神经对器官有影响? 关于这些问题,我在相关博文都已有论及,这里就不多说了。你只要想想是先有神经还是先有器官就可以了。 虽然古人可能没有今天那么精细的解剖,但古人的归类能力可能比我们强得多,所以在参考易理的象数法则后,总结出了用十二辟卦轻松归类人体千变万化疾病的方法,而且取得了神奇的效果。

3、易经坤卦解

厚德载物 柔顺包容
1、坤卦坤为地
《坤》(下坤上坤) 第二
牝马得利重攸行,厚德载物品含弘;
履霜坚冰驯起道,黄裳元吉文在中。
坤道柔软承天时,积善之家有余庆;
君子处世直方大,地道有光后代兴。
【原文】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译文】坤卦:大吉大利。占问雌马得到吉兆。君子前去旅行,先迷失路途,后来找到主人,吉利。西南行获得财物,东北行丧失财物。占问定居,得到吉兆。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
坤卦以大地为象,以顺为义,其元、亨之德者,乃特指地配合天,能开创化生万物,而使之亨通。而行天者莫如龙,行地者莫如马,而牝马能行地而健,又至为驯顺,故取为坤德之象。则坤卦利于固守如牝马顺而健之正道。
“元亨”。是指二爻和五爻,乾卦元亨二五爻独吉,坤卦也是如此。元亨并无阴阳之分,三国时易学大家虞翻曾有解释说:“坤含光大,凝乾之元。终于坤亥,出乾初子,故元亨”。
他是按照十二壁卦的变化卦象解释的。乾为马,坤为牝。“利牝马之贞”,即是利牝马之占。牝马柔顺的性格,就是讲阴必顺阳的道理。
刘沅曰:坤为地,与天合德而育万物者,故其元、亨与干同。干纯阳而有变化之象,故如龙。坤纯阴而孕干之德,含刚健于内,故为牝马。
项安世曰:牝取其顺,马取其行。顺者坤之元,行者坤之亨,利者宜此,贞者修此而已。
马振彪曰:龙神化而能举天,马任重而能行地。文王据龙之象以说干,据马之象以说坤,盖即河图之所见而言之也。干阳主动,取龙以喻干道之变化无穷;坤阴主静,取牝马以喻坤道之柔顺极至。坤元以顺为贞,故云利牝马之贞。
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具坤德之君子,不适于争先以领导众人,若争先居首,则将迷入歧途,若能随于人后,则有主人之领导,而得利益。其往西南方,则可得利于友朋之支助,以建立事业;若往东北方,则将丧失友朋之私利,惟利于成就天下之大公。故其安静承阳,谨守正道,可获吉祥。
“君子有攸往”。是指具有坤德品行的君子,才能有所作为。
“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在消息卦(既十二壁卦)的卦象上,在方位上东方对应的卦象是《大壮》卦,西方对应的卦象是《观》卦,南方对应的卦象是《姤》卦。自西方向南方读卦,阳爻日渐增长,称为“西南得朋”;自东方向北方读卦,阳爻日渐递减,称为“东北丧朋”。
阴以阳为类,阴爻遇到阳爻为通为得;阳爻遇到阳爻为阻为丧,增则得朋,减则丧朋。而坤道无成,故安静贞定则吉也。凡事有终必有始,丧朋之地始于巳时,对应在《乾》;终于亥时,对应在《坤》。坤行至亥,阳丧尽而为纯坤,彖辞为什么反曰“有庆”呢?这是因为周易的方位,《乾》原居《亥》位,纯坤与纯乾相遇,天地合德,万物由此出生繁衍,所以称为“有庆”。
卢氏(景裕)曰:坤,臣道也,妻道也,后而不先。先,则迷失道矣,故曰:先迷。阴以阳为主,当后而顺之则利,故曰:后得主,利。
马振彪曰:元气生天生地,天无形而地有形,有形生于无形,天实居先,地承天之后,着形质而为后天,不得先乎天也。先所不当先,则迷而不利;后其所当后,则得主而利。老子云:不敢为天下先。又云:后其身而身存。殆明于先后之道,而得其所主者欤?
刘沅曰:坤位西南,而兑离巽三女同之,占者得朋而亨。若东北则干之位,而震坎艮三男皆非坤耦,占者则有丧朋之象。(方位依后天八卦而言。)
马其昶曰:此言阴阳消长之几。盖坤元之亨,自西南阳气极盛之时,一阴初萌,渐长渐着,至东北阴气极盛而阳复生,由亨而利而贞,地功于是乎成,故曰:安贞吉。(取十二辟卦方位图为说。)
李士鉁曰:坤丧阴朋而从乎阳,犹臣去朋党以事君,妇舍所亲以事夫。道之正,阴之利也。张浚曰:得朋者臣之机,丧朋者臣之心。立事建业,以得朋为利。绝类忘私,以丧朋为利。 马振彪曰:丧朋者丧其小朋以成大朋,丧其私朋以成天下之公朋。故得朋为吉,而丧朋亦为吉也。
马其昶曰:易以道阴阳,阴阳之义不外三端:合同化育,一也。区分尊卑淑慝,二也。迭为消长,三也。
本卦是同卦相叠(坤下坤上)六画都是阴爻,用以象地。代表纯阴柔顺之事物,以及与此相关联的人伦义理概念。
坤,贞之所利,利於牝马也。马在下而行者也,而又牝焉,顺之至也。至顺而后乃“亨”,故唯利於“牝马之贞”。西南致养之地,与“坤”同道者也,故曰“得朋”。东北反西南者也,故曰“丧朋”。阴之为物,必离其党,之於反类,而后获安贞吉。
肥羊失群入山岗,饿虎逢之把口张,适口充肠心欢喜,卦若占之大吉昌。
《坤》卦作为六十四卦中的第二卦,由六阴爻组成,后人谓之纯阴之卦。依《说卦传》,其取象为“地”,其性质为“至顺”。《周易》以《坤》卦继《乾》卦之后,寓“天尊地卑”、“阴极而阳”、“物极必反”及“阴附于阳”之意。查卦辞及爻辞,或言“牝马”,或言“得主”,或言“安贞”,或言“从王事”或言“括囊”,都明示了“柔顺”的卦性。因此《象传》认为,有德行的君子应该效法大地的这种厚实平顺的气势,笃实自我,容载万物。又其由初爻之“履霜”至上爻之“龙战于野”,也说明虽然是纯阴至顺之物,其积聚已久,也必然会“而动也刚”,即转而合于阳。
“坤”是伸的意思,也有顺的含意。“乾”是朝日光气的舒展形象;相对的,“坤”是地气舒展的形象。“乾”是创始万物的天的功能,“坤”则是顺从天,形成万物的天的工具。坤全爻都是阴爻,阴的形象,最大的是地,所以命名“坤”,象徵地。将两个重叠,仍然称作“坤”,是因为纯粹的阴,最柔顺。
“坤”也具备“元亨利贞”四德。但与“乾”不同,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对万物有利,祇在像柔顺、健行的母马般,执著于正道时;亦即,大地依顺著天,资生万物,各前奔腾不息的情况下,才会有利。又天体向右转,地球向左转,大地虽然反天体运行的方向逆转,但成然依顺天的法则变化,正如同母马,喜欢逆风奔跑,却又性情柔顺;所以,“坤卦”以母马为象徵。
君子前进,必有所为,但领先则迷失,随后才能有所得,有主宰,因而有利。因为“乾”是主导,“坤”顺从,唯有追随“乾”,才不会迷失。就像思想领导行动,才能把握正确方向。
依八卦的方位,西方的“坤”“兑”的卦位,南方是“巽”“离”的卦位,都属于阴;所以,往西南方,可以得到同属于阴的朋友。东方是“艮”“震”的卦位,北方是“乾”“坎”的卦位,都属于阳;因而,往东北方,就会失去同属于阴的朋友。
最后的结论:祇要安定的执著于正道,就会吉祥。
坤卦卦辞为什么说是“利牝马之贞”?什么是牝马?你看“牝”这个字,“牝”是牛字旁,代表动物,“匕”是什么意思?女阴,女性生殖器。与之相对的字是“牡”,“土”——男根,男性生殖器。因此牝马是指女性,是指阴性的东西,“利牝马之贞”意思是对阴性是有利的。坤卦一开始就亨通,有利于阴性事物的贞问。坤卦讲的是大地的智慧、女人的智慧、阴柔的智慧。阴柔之人因为不顺应天道,所以会迷失方向;因为顺应了天道,所以找到了方向。可见阴柔的智慧就在于顺应之德啊。
为什么在西面和南面会得到朋友,在东面和北面会丧失朋友?我们看一看文王八卦方位就清楚了。西边是兑卦、南边是离卦,与坤卦是同一类,都是阴卦;而东边是震卦、北边是坎卦,与坤卦不是同类,是阳卦。虽然不是同类,但阴阳互相感应,因此仍然是平安、吉祥的。古人说“独阳不生,孤阴不长”,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坤卦是六十四卦中唯一的纯阴卦,是“至柔”“至静”之卦,充分体现了大地之美、女性之美、阴柔之美。最柔弱的东西一旦发动起来恰恰就是最刚强的,就像水——最柔弱的是水,而最厉害的也是水。坤卦代表大地,大地承载万物、化育万物,顺应天时,具有宽厚、包容、正直、宏大、安静的胸怀,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坤卦又代表母亲,母爱是最无私的爱,如果能像母亲那样对待我们的下级,对待我们的员工,那么他一定是一位成熟的管理者。其实当今社会成功者很多,成熟者稀少,成功人士缺的不是乾卦的精神,而恰恰是坤卦的精神。
【原文】《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译文】《彖辞》说:崇高呵,大地的开创之功。万物依赖它获得生命的基础。它顺承着天道的变化。大地厚实,承载万物,大地美德,广大无垠。它蕴藏深厚,地面辽阔,各种物类皆得其所。牝马阴性,与地同类,善于在无边无际的大地上奔跑,生性柔和、温顺、便捷、执着。君子外出,先迷失路途,后来顺利地找到归宿。西南行得到朋友,于是与志同道合的友人同行。东北行丧失朋友,不过最后还是吉庆的。祥和贞吉,则无往而不吉利,正如大地随处伸展不穷一样。
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
至,朱熹说:“至,极也。”坤,大地。元,始,创始。承,《说文》“承,奉也。”乃顺承天,犹言大地顺承天道的变化而变化。
极其伟大啊!此大地所秉赋之元气,万物皆赖其滋养而生长、茁壮,以其能遵循天道之法则,顺从干天之旨意,而发挥此精神(释元)。
卦辞的“元亨”,谓二五两爻而言。《乾》“元亨”二五两爻独吉,《坤》亦如此,“元亨”并无阴阳之分。“至哉坤元”,是表明《坤》亦言“元”,不专属《乾》。《坤》六五爻 “黄裳元吉”,就是其证。“元”者气也,万物资“坤元”以生。坤元亦可使“万物资生”。“乾”占动物为‘马’,“坤” 占动物为‘牝马’为“牝”。“利牝马之贞”,即是利“牝马”之占的意思。“牝马”既为母马,柔顺是“牝马”的天性,是泛言易理为阴必顺阳。“君子有攸往”,是称言具备坤德的君子,才能有所行,才有“乃顺承天”的机缘。如地道无成德行不足,则是无“顺承”之缘,故而“君子”要“攸行”。
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德,《易经》常用以表示事物的形态性质的—个哲理性概念。合,借为迨。《方言》:“迨。及也。”含,蕴藏。弘,深厚。光,借为广。品,品类。品物,犰言各种物类。咸,皆。亨,通泰。这里是生长顺畅的意思。
大地地体深厚,能普载万物,有地域无涯、永恒常存之德性,能应合于天德。其含容万物,使之发扬光大,万物因能顺性而发展,亨通而畅达(释亨)。
“坤元”的实质是顺天以行,故而使天道广大无疆,惟有《坤》之德方能合之。世间万物皆孕毓于地,故称为“含弘”;万物皆成长于地,故谓之“光大”。品物光大则“咸亨”。
刘沅曰:至,极也。乾道大矣,而坤承之,乾之所至,坤亦至之,故赞其德之至。坤之元亦乾之元,非元不能成其坤,盖地统于天,地德亦天德也。
九家云:乾气至坤,万物资受以生。
属才曰:天有无疆之德,而坤合之。含弘者,包孕之广。光大者,发越之盛。
马其昶曰:天以生物为心,地即承天以化生万物,故曰德合无疆。
马振彪曰:马能载物,顺承人也;坤能载物,顺承天也。其德至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故能德合无疆,与天同量。
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
牝马,母马,阴性之物,与地同类。柔,柔和。顺,温顺。利,便捷。贞,贞正,犹言执着。此四字讲牝马之性。所解“利贞”与经意有异。攸,所。
雌马乃奔行地面之动物,能驰骋于无边之大地上,性情温和柔顺,有利于守持正道(释利牝马之贞)。具坤德之君子,拟抢先居首有所作为,必偏离正道而迷入歧途;温和柔顺以随从人后,则能保其常庆。
阴阳合为类。乾为马。故马与地类。而牝马尤与地类。地之所以得“无疆”者,以卑顺行之故也。乾以龙御天,坤以马行地。君子攸行者。谓柔顺利贞之德。为君子所法也。九家谓乾来据坤。为君子攸行。失传旨。
马其昶曰:马能柔顺健行,切合坤亨之义。马之行地,用其力也,君子攸行,顺其道也。循秩序而后利,顺消长而后贞,是之谓柔顺。
何妥曰:阴道恶先,故先致迷失,后顺于主,则保其常庆也。
程颐曰:阴而先阳,则为迷错,居后乃得其常。
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居于坤阴之君子,往西南方,将遇其同类之阴而得其友朋,可甘苦与共,伴随同行;往东北方,将丧其同类之阴而失其友朋,虽暂无成就,而终有喜庆(无成有终。取十二辟卦图为说)。君子安于柔顺,谨守正道之吉祥,正应合大地之美德,可永保无疆。
开始迷住了找不到路,称为“先迷失道”;后来顺天体而行,自然反目正常,谓“后顺得常”。从消息卦上看:西方为《观》卦,南方《姤》卦;自西方逆行向南阳爻递增,故曰“西南得朋”。阴爻以阳爻为“类”,故而称“乃与类行”。消息卦东方为《大状》卦,北方为《复》卦,自东而北阳爻递减,故而称曰“东北丧朋”。阳丧尽而为纯《坤》,为什么反而称谓“有庆”?则是因为周易后天八卦方位,乾原居在亥位,纯《坤》与纯《乾》在亥位相遇;阴阳相交天地合德,万物由此出生,故称为“有庆”。
地也者,形之名也。“坤”也者,用地者也。夫用雄必争,二主必危,有地之形,与刚健为耦,而以永保无疆,用之者不亦至顺乎?若夫行之不以“牝马”,利之不以“永贞”,方而又刚,柔而又圆,求安难矣。
《坤》道主静,故称谓“安”。易林中有云:“乾坤利贞,乳生六子”。“安贞”即为“利贞”,“利贞”即天地合德。合则相感,故称曰“应地无疆”。
马振彪曰:丧朋而言终有庆,是虽丧而不害其为得。所丧者朋,而所得者主,要其终言之,为有庆也。丧朋有庆,即所谓「涣其群,元吉」者也。
程颐曰:彖有三无疆:(一)德合无疆,天之不已也。(二)应地无疆,地之无穷也。(三)行地无疆,马之行健也。
【原文】《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译文】《象辞》说:大地的形势平铺舒展,顺承天道。君子观此卦象,取法于地,以深厚的德行来承担重大的责任。
坤, 《释名·释地》:“坤,顺也,上顺乾也。”
坤卦如大地,做人要效法大地,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要效法大地之厚,要包容要能担当,把别人的痛苦都能承担起来,称为“厚德载物”。地形不顺其势顺,地有上下九等之差,故而以形势言其卦性,所以称谓“地势坤”。地形不顺,其势顺。
上下体皆坤,坤取象于大地,其义为顺。大地在地形上虽有高下之差等,然以整体言之,其气势则极为厚实和顺。君子者观察坤卦厚实和顺之象,悟知当效法大地,正心修身以厚积美德,宽怀大度以容载万物。
朱熹曰:言其势之顺,则见其高下相因之无穷,至顺极厚而无所不载也。
林希元曰:君子以一身而任天下之责,群黎百姓倚以为安,鸟兽昆虫草木倚以为命。唯厚德能承载天下之物,不厚何济?
马振彪曰:君子能容物,以其德厚如地也。自强不息是崇效天,厚德载物是卑法地。
坤卦。坤卦的主旨,按《大象》,是“厚德载物”。“厚”作动词解,“厚其德”以载物。依此,爻辞应这样理解,初六:“履霜,坚冰至”,“履”是动词,一个过程,即不停止地厚积寒德,终而“坚冰至”,可载物以利于人。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不习”是不停止,不间断努力,和乾的“自强不息”对应。“直”是不邪曲,表里如一;“方”是原则性,不圆滑,有棱角;“大”是宽容,“有容乃大”。三者皆作动态解。六三:“含章”,即厚积薄发。“章”,文章、文采;“含”,包含、含蓄,亦是动态,有如姤卦九五“以杞包瓜,含章。”六四:“括囊”,亦厚实其中而不露之意,不是消极避世。六五:“黄裳,元吉”,王弼释为“以文在中,美之至也”,与“厚德载物”吻合。
“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王弼解为:“马,在下而行者也,而又牝焉,顺之至也。至顺而后乃亨。”高亨解为“贞问有关牝马之事,遇此卦则利。”实际上,牝马是“象”。牝马的特点是七八匹成群,须公马为之领导。卦辞“先迷”,是说牝马不知方向与安身之处。“后得主”,得到公马领导,就有了依靠而安心吃草、服役、负重和生育了。君子应像牝马一样,“有所往”,即“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也。故牝马是“厚德载物”的典型。金景芳《周易讲座》引《黑挞事略》谓:“所谓‘利牝马之贞’不是别的,就是骒kè马群要受牡马的管束。也就是说,坤得服从《乾》”。这亦不到位,因为卦的本意是讲如何找寻一个好的“君”,自愿为之“载物”。

4、十二辟卦什么意思?

十二辟卦是什么?辟是特别开辟的意思,而十二卦代表了生命乃至宇宙的消长。根据乾坤二卦所辟的卦,就叫做十二辟卦(其中有关节气之划分,是以中国大陆中原为标准)。

    十二辟卦中,各卦经管一方,就像是诸侯各管一方一样,所以又称为诸侯之卦或侯王之卦 

     在中国古代时,已经晓得使用八卦中的阳爻与阴爻来代表一年之中阴阳交替消息的现象,所制定出的规律即为十二辟卦[辟即君主,所以辟卦为君王之卦]又称为十二消息卦[阳之盈长为息,阴之增强为消,一消一长互为更替]用来代表一年的十二个月份。

     亦有人以十二辟卦代表一日十二时辰内阴气与阳气消长情形,一日之中亥时为最阴之时故以全阴爻之坤卦代表,过了子时后阳气渐生,故以一阳生之复卦代表,在寅时,正处与白天与夜晚交替之时,故阴阳互半。直到到了午时,阴气渐生,故以一阴生之姤卦为代表,此后阴气渐生,直到亥时,如此循环。 

    附带一提,当十二辟挂循环到泰卦时,正好是三阳生,而且正值立春、新年,而泰卦在六十四卦中又代表吉卦,故有「三阳开泰」一词。

5、十二辟卦什么意思?

十二辟卦是什么?辟是特别开辟的意思,而十二卦代表了生命乃至宇宙的消长。根据乾坤二卦所辟的卦,就叫做十二辟卦(其中有关节气之划分,是以中国大陆中原为标准)。十二辟卦中,各卦经管一方,就像是诸侯各管一方一样,所以又称为诸侯之卦或侯王之卦在中国古代时,已经晓得使用八卦中的阳爻与阴爻来代表一年之中阴阳交替消息的现象,所制定出的规律即为十二辟卦[辟即君主,所以辟卦为君王之卦]又称为十二消息卦[阳之盈长为息,阴之增强为消,一消一长互为更替]用来代表一年的十二个月份。亦有人以十二辟卦代表一日十二时辰内阴气与阳气消长情形,一日之中亥时为最阴之时故以全阴爻之坤卦代表,过了子时后阳气渐生,故以一阳生之复卦代表,在寅时,正处与白天与夜晚交替之时,故阴阳互半。直到到了午时,阴气渐生,故以一阴生之姤卦为代表,此后阴气渐生,直到亥时,如此循环。附带一提,当十二辟挂循环到泰卦时,正好是三阳生,而且正值立春、新年,而泰卦在六十四卦中又代表吉卦,故有「三阳开泰」一词。</a>

6、为什么十二辟卦二十四节气时间和传统二十四节气时间不

你好~~

在根据周朝的记载,民间有利用冬至日至郊外祭祀天的活动,又因为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在周代的正月等于我们现在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一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因此,也可以说:过“冬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十天阳历年(元旦)。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在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理论中,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在十二辟卦为地雷复卦,称为冬至一阳生。易曰: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 另外民间有以冬至日的天气好坏与来到的先后,来预测往后的天气。俗语说:“冬至在月头,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无雪也没霜”(这是依据冬至日到来的早晚,推测寒流到台湾的早晚);俗语也说:“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意思是:冬至这天如果没有太阳,那么过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放晴,过年就会下雨)。 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希望对你有帮助~~

7、谁会周易十二辟卦算卦法?急!高手别藏了

找本书,自己细细读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啊。最好不要掉进算卦之列,否则就不要去看了。

8、十二消息卦

之所以称作「消息」卦,是因为这十二法则卦代表著一年十二个月的阴阳消长。息为生长,消为消退之意。前六卦从复至乾为阳之「息」,所以称为「息卦」,也可称为阳卦。而後六卦为阳之消,也是阴之息,所以称作「消卦」,也可称为阴卦。

复卦:十一月建子,一阳复生於下,雷动藏於地下。「一元复始」的吉祥语就是源自於此。
临卦:十二月建丑,阳气渐长,浸逼於阴,因此称「临」,临就是近逼的意思。
泰卦:一月建寅,阴阳通泰调和。新春时门联常有人写「三阳开泰」,典故就是由此而来。
大壮:二月建卯,阳爻大壮,雷动於天上。《彖》曰「大壮,大者壮也。刚以动,故壮。」
夬卦:三月建辰,阳决阴。夬的意思是「决」,五个阳爻要解决掉一个阴爻,成纯阳之卦。
乾卦:四月建巳,纯阳之卦。
姤卦:五月建午,阴长之始,女壮用事。虞翻曰「阴伤阳,柔消刚,故女壮也。」

遯卦:六月建未,阴渐长,君子就要纷纷遯逃以避难,阳卦消退之时,故为遯。
否卦:七月建申,下方三阴爻停留在下,上方三阳爻停留在上,天地阴阳之气否塞不通。
观卦:八月建酉。五为君位,以一阳高高在上,一统众(阴为众)之象。而大观在上。
剥卦:九月建戌,阳气即将剥尽。
坤卦:十月建亥,纯阴之卦。

与十二辟卦养生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