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后成保健品购买主力,最爱的是哪些?
根据调查,近年来营养保健品的购买者中,“90后”越来越多,占比超过25%。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今年618期间,眼部保健类产品,销售同比去年618增长4126%,蛋白粉同比增长751%、维生素类产品同比增长387%,其中95后、00后成消费主力,活跃用户同比增长126%。
此外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一些销量靠前的口服类的营养产品的单价均在200元以上,按摩器、泡脚桶等保健仪器,平均售价则在300元以上,不过不少年轻消费者仍表示愿意花钱去保健。
(1)养生学认为 较高的睡眠质量表现为扩展资料
“朋克养生”只算一种心理慰藉:
速途研究院分析师认为,90后开始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并且提前开启了养生旅程,这是好的讯号。
但不科学的养生方法,以及明知作息习惯科学的重要性却还是坚持饮酒熬夜等行为是不可取的,毕竟像“朋克养生法”这类自欺欺人的养生法则对健康实在无益,还是应该从真正意义上重视并解决健康问题。
融360分析师吴尘月表示,90后朋克养生法更多是一种调侃,90后如今陆续进入奔三阶段,意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程度。“左手枸杞,右手辣条”——90后们创造出这样一种独特的养生方法,更多地体现出了他们的不甘和妥协。
不甘于告别可以年轻任性的身体,但又不得不妥协。但说到底,这样的养生方式不过只能带来一点点心理慰藉罢了,至于真正维护健康的方法,他们不见得不通晓,区别仅在于能否约束自己去做。
2、每天坚持喝枸杞水,坚持喝一个月会有什么好处?
具有延缓衰老及养肝明目的好处。枸杞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养生食材,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A1,B1,B2,C等钙,铁等,常吃枸杞对人体的好处非常的多。枸杞也是比较容易买到的一种中药,也不知道从何开始,枸杞成为很好的一味保健品。
1,抗脂肪肝的作用。
用枸杞子泡水,有轻度抑制脂肪在肝细胞内沉积,促进肝细胞新生的作用。水还能防止四氯化碳引起肝功能紊乱,以胆碱酯酶,转氨酶的活性作指标。对脂质代谢或抗脂肪肝的作用,主要是由于其中所含的甜菜碱所引起,后者在体内起甲基供应体的作用。
2,改善肝肾不足。
很多人会出现眼睛干涉的情况,尤其是现在人看电脑玩手机比较多的情况下,容易出现肝肾不足的表现。这种情况下,可以用枸杞子煮水喝,具有很好的明目作用。
3,安神养血。
枸杞子具有安神养血,滋阴壮阳,益智,强筋骨,泽肌肤,驻颜色。枸杞子具有很好的滋补肝肾功能,长期服用,能够起到安神益智的作用。对于面色苍黄的患者,尤其是对女性患者,建议口服枸杞子,能够起到润泽肌肤的作用。
4,改善老年病。
这是因为枸杞子,润而滋补,兼能退热,而专于补肾,润肺,生津,益气,为肝肾真阴不足,劳乏内热补益之药。老人阴虚者十之七八,故服食家为益精明日之上品。所以老年人在平常可以适当喝点枸杞子水。
5,延缓衰老。
枸杞中含有丰富的枸杞多糖,胡萝卜素维生素E以及黄酮类等多种营养物质,其中它含有的抗氧化能够清除自由基,减少黑色素的形成,养颜美容,还能够帮助我们延缓衰老,所以大家不妨在每晚睡觉前吃几粒枸杞,坚持一个月,或能美容养颜,延缓衰老。
6,养肝明目。
很多人平时用眼过度,导致眼部干涩,其实在中医上认为,这多是因为肝脏阴虚,导致的津液不能良好循环导致的,而枸杞养肝明目的作用也广为人知。所以,对于肝脏疾病,引起的眼部疲劳,眼部干涩,可以通过每天泡枸杞水喝,能起到改善的辅助作用。
7,补气补血。
枸杞和红枣都有补气补血的功效,选择在睡觉之前吃上几粒枸杞,能够让身体内的血压流动速度加快,能够起到补充血液的功效,虽然说其补血功效在短期内不能够显现出来,但是如果能够坚持一个月,补血的效果可能会比较明显。
枸杞虽好,但是仍有禁忌。感染外邪实热,脾虚有湿及泄泻者忌服。也就是如果处于感冒状态,不能服用枸杞子。还有就是脾胃虚弱的患者,平常拉肚子的患者都不能服用枸杞子。
3、老公深信养生学,晚上睡觉坚决不开空调,怎么办
你睡觉前可以开空调,房间内温度降下来,要睡觉了还是关了空调好。晚上开着空调睡觉真的会生病。
4、身体虚弱的人怎么调养
身体长期虚弱怎么办
1、问、虚弱是一种什么性质的疾病?
答:虚弱人体质虚,生活能力差,防卫疾病的能力低。 据统计人群中约有12%的人为虚弱人。属于亚健康。
2、问、虚弱症有什么症状表现?
答:虚弱人的体质虚弱、此类人生活能力差,防卫疾病的能力低,比别人容易生病,是属于亚健康。虚弱人特别怕风、怕冷、怕凉、怕寒,接触风寒身体不舒服,常常头昏、头痛,吹不了电风扇,接触不了空调。挑食,食欲差、吃不了冰棍、喝不了冷饮。吹不了电风扇,吃一点不适应的东西,即便稀、便水、 便未消化的谷物 。
3、问、虚弱人为什么常常生病?
答:虚弱人体质虚弱,对自然界的气候:风寒暑湿火燥常常适应不了,所以常常生病 ;防卫疾病的能力低,当社会上有传染性疾病流行,虚弱人比别人特别容易传染上。所以生病成为自然而然的现象;生活能力差,表现在两方面。其一、对大自然界春夏秋冬中的气候变化适应不了而生病。其二、对生活吃、住、行不适应也会生病。
4、问:虚弱人在生活方面表现能力如何?
答:生活能力差,归纳表现在两方面。其一、对大自然界春夏秋冬中的气候变化适应不了。其二、对生活吃、住、行不适应 。
5、问:虚弱人多病问常生什么病?
答:虚弱人因体质虚,防卫能力低,什么病都可能得,最常见的是感冒,气管炎、咽炎、鼻炎、支气管肺炎、肺炎。消化系统的消化不良、胃炎、肠炎、胃肠炎、便稀等多种病。
6、问、虚弱人患上述病,对人体有什么主要影响?
答:患病后对青、幼、少年直接影响生长发育,影响了健康。对老年虚弱人影响了生活、影响了生命!中年人正是创家立业生治美满时期,虚弱人本来体虚,力不充心,易生稿、生病是雪上加霜,严重影响幸福生活和立家创业,不仅影响了本人的健康,而且影响了全家的幸福。
7、问、虚弱人虚弱的根本原因有什么?
答:虚弱人身体之所以表现虚弱、根本原因是两个方面。(1)先天不足。(2)后天性原因。
8、问、什么是先天性原因 ?
答:先天性原因、最常见的是胚胎发育不良,其中有遗传因索,胚胎期间胎母身体因索,胎母营养方面的问题,属于先天不足。胚胎发育虽良好,但是在分娩过程中不足月早产、难产、产伤、缺氧等,这些都是先天性,所以都属于先天因素 。
9、问:先天性原因是否是永久性的?
答:先天不足,婴儿出生后、先天性原因造成婴儿忌常有些不是永久性的,绝大多数后天经过后喂养能纠正, 有些在生长发育中纠正了,例部份先天性心脏病。通过发育成为正常幼儿。个别遗传性的尤其是发育性疾病,通过调养和后天的诊治,大部分会,发育正常。但确有一部分。包括身体虚弱出生儿,本应通过调养成健康婴儿,确未调养好,成为虚弱婴几。
10、问、后天原因最突出的是哪些?
答:后天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最最重要的原因是后天失养(喂养):后天失养中《1》营养供应不够;《2》营养供应虽充足、但是吸收营养的功能欠佳;《3》营养供应和吸收营养的功能均好,身体发育也好,因消耗营养的物质超量。消耗物质超量常见;贫血、失血、失精、失水(大汗)、分娩、手术后、年老体弱、生病、尤其是患代谢性疾病,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以及恶性肿瘤。消耗性疾病。外邪侵袭等原因所致。
11、问:气虚、阳虚有哪些表现?
答: 体质虚寒有气虚、阳虚、血虚、阴虚。
(气虚):气不足、表现气短、乏力、动则气短、气急无力。气虚的特点是气虚人不感觉冷(怕冷不明显) 。
(阳虚):阳气不足,主要表现:身寒、肢冷、小便清长、消化不良、便稀、便清谷。阳虚的特点是,怕冷,有冷的感觉。阳虚生寒,所以有冷感的感觉。
(气虚阳虚)都是气不足,相同症状是: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自汗、懒言、声低、食少、消化不良。
12、问:血虚、阴虚有什么表现?
答:(血虚)面色苍白、面黄、手足麻木、口唇指甲淡白。
(阴虚)面红、低烧、手心、足心、心口、五心烦热、潮热、口干咽干、盗汗。热感是阴虚生内热,是虚热。
(血虚阴虚)都是阴液不足,表现身体消瘦、体虚、体弱、头晕、心悸、失眠。
13、虚弱人治疗的基本方法有什么?
答:根据虚弱人的特点,原则上缺什么补什么,气虚—益气;阳虚—补阳;血虚—养血;阴虚—滋阴。
14、问:你曾提出过治疗虚弱人的五大法,请你介绍五大法?
答:五大法不复杂、基本上也是缺什么补什么。,归纳治疗虚弱人五大法:(1)扶正:增强体质、提高防卫能力。(2)补虚:气虚—益气;阳虚—补阳;血虚—养血;阴虚—滋阴。(3)祛风散寒:将体内的风、寒病邪清除体外。(4)防病:虚弱人容易发生疾病,所以要重视防病。(5):治病:己经发生了疾病,要重视及时治疗。
15、问:虚弱人表现无力、怕冷、咳嗽、消化异常、该怎么办?
答:虚弱人有什么异常该怎么办,原则上就是有什么异常,就纠正什么异常,使异常恢复正常。例如:无力、补气壮阳;怕凉、温经祛寒;咳嗽滋阴养肺;消化系统有问题腱脾、养胃、调剂好饮食 。
16、问:虚弱人在各年龄段都有各年龄令段虚弱的特点,在治疗方面对它们有什么良策?
答:这个问题很现实,虚弱人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中。在治疗方面要根据不同的年龄段的特点,根据特点采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虚弱人非常有利。
17、问、青少年年龄段、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为什么?
答:青少年年龄段、身体处于生长发育年段,身体生长发育好或不好,决定身体健康或亚健康。所以该年龄段非常重要,如果该年龄段营养物质供养跟不上,身体会成为虚弱状态,虚弱状态必影响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会影响终身的健康。
18、问、青少年年生长发育期,需要物质与非生长发育期有区别么 ?
答:青少年该年龄段是生长发育期。生长发育期需要的营养物质要比非生长发育期需要的营养物质要多。
19、问:青少年年成为虚弱人对人的危害严重吗?
答:青少年成为发育不好又是虚弱人 ,必然影响青少年生长发育(长身体)。生长发育(长身体)受了影响不仅仅是体质虚弱,而且人的形态发育也受了影响。这种影响不是短时间,而是长时期的影响。 而且恢复健康时间要长,形态发育异常会影响终身。青少年虚弱,
20、问、青少年虚弱,对人的危很大!有办法使之为健康吗?
答:有办法。青少年虚弱期间体质虚弱,容易生病,发生了什么病,要治疗什么病。这是必行之法,是医生的正常工作。但是、这不是主要的,不是根本。我主张的是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防卫能力。内服我使用多年的‘增卫汤’。增卫汤的作用,后边有介绍。
21、问:青、壮年人虚弱人,有什么特点?
答:青、壮年人能独主生活,本应该能自己管自己,他们开始在创业立家。尤其是壮年人,上有老下有小,负担最大。此期青壮年多对自己的生活、健康不太关心,生活没有规律,劳逸结合根本不注意,饥,饿常常发生。有病早看病不习惯,身体何时虚弱搞不清楚。
22、问:青壮年段人,自己的健康不好,身体虚弱怎么办?
答:青、壮年人虚弱人,能够关心自己的生活,关心自的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自己关心自己,养成夫妻互相关心,互相照顾的良好习惯,只要重视健康,病会治好。治疗方法参阅后边。
23、问:老年人群中虚弱的多吗?
答:健康的老年人不少,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身体健康的老年人越来越多。但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受自然规律的影响,身体也有正常老化,老年人中确实存在着许多虚弱的老年人。
24、老年人虚弱的原因是什么?
答: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物自然规律对老年人有一定的影响。脏腑功能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骨关节随着年龄的增长,有退行性的改变,骨质增生是老年退行性改变的表现,也是自然现象。老年人的饭量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吸收营养的功能也降低了。所以老年人体质虚弱的比例增高。对疾病的防卫能力明显降低。综合上述因素,老年人受多方面的影响,容易成为虚弱人。
25、老年人虚弱的特点是什么样?
答:老年人的体质虚弱,防病能力降低,容易生病。老年人器质性的退化,消化功能降低,所以就需要吃一些适宜老年人,容易消化的食物。老年人骨质有退行性的改变,骨质增生是一种表现。更严重的是跌倒之后容易骨折。由于体质的退化,老年人对自然界的防卫能力也降低了,自然界气候的变化,对老年人影响很明显。其它从略。
26、问老年人常发生哪些病,会加重老年人身体虚弱?
答:老年人既往有慢性病,随着年龄的增加,慢性病也随之加重。老年人某些器官有些老化,动脉硬化、脑血管病、心肺病、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 肝硬化等)常有发生。因为体质虚弱,防病能力降低了,传染性疾病容易发生。骨关节老化、骨质增生、骨关节病容易发生。因此容易加重老年人身体虚弱。
27、问:你治虚弱人有什么良策?
答:虚弱人的根本原因,有先天或后天的原因,但是它们共同的基本问题是机体的体质虚弱和防病能力低,所以容易生病、连续生病,生许多种病 。 及时治疗各种病,错不算错。但是,是消极的,积极的治疗办法是内服‘增卫汤’。服后能增强体质,提高防病能力,使之不生病。这是治病的根本。北京在非典流行期间,不少人很喜欢服增胃汤,其原因是以饮食增加,体质增强,防病能力提高。有效的预防了传染病,自然而然的有效的预防了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包括非典。
28、问:‘增卫汤’的作用能持续多长时间?
答:以、补气扶正、防风固表、腱脾养胃、调剂好饮食,通过水谷生化作用,不断充实后天之本。通过脏腑化生为营卫气血,营卫气血、调补先天之本,使肌表充实,邪不容易侵入体内 ,汗不容易外泄,健康自然形成。
增卫汤使肌体体质从根本上得到改变,所以它持续的时间不是暂时的。体质增强了,防病能力提高了。如果没有特殊的变化,不生大病,健康会持续,会锶长很长。
29、问、气候对老年人有什么影响?
答:自然界中四季的变化风、暑、湿、燥、寒对老年人的影响很明显。冬天老年人常发生心脑血管性疾病。夏天容易发生消化系统疾病。春冬老年人易发生呼吸系统疾病(气管炎、肺炎等)。气候的变化,老年人适应能力差,根据气候变化注意穿着和室外活动量,活动方法。
30、问、老年人怎样预防体质虚弱?
答:老年人食量减少,吸收能力降低,调剂好饮食,搞好生活。冬天老年人在户外锻炼,要量力而行,行走最适宜的时间最好选择黄昏。春节家人团聚,老年人情绪容易波动,保持良好的心态很重要。不要过度劳累,脑血栓发病前常有眩晕、恶心、呕吐、偏身及肢体麻木,反应迟钝。发现上述情况,不要在家观察,及时送往医院,以免耽误治疗时机。以冬天为例、冬天冷空气会使血管收缩,造成供血、供氧困难,尤其是心脏有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容易发生心肌梗塞、脑血栓、脑梗塞。呼吸系统有气管炎、肺气肿,受冷空气刺激,咳喘加重,肺的负担加大。健康的老年人突然患大病、大手术、贫血、失血、脱水等,均可使健康的老人成为虚弱人。所以慢性病和大病都是老年人健康的大敌 。提倡病人自我保护,根据气候变化穿着,防止风吹雨淋,加强运动、促进早日恢复健康。
31、问:治疗虚弱人、尤其是常感冒有什么治疗良策?
答:虚弱人的根本原因有先天性、后天性,基本问题是机体的体质虚弱和防病能力低,所以容易感冒。感冒了,及时治疗,错不算错。但是,是消极的,治疗的根本办法是内服‘增卫汤’。增强体质,提高防病能力,使之不感冒。北京在非典流行期间,不少人很喜欢服增卫汤,是以增强体质,提高防病能力,有效的预防传染病,自然而然的有效的预防了具有传染性的非典。服法以药代茶。
32、问:虚弱人经常头昏、头疼、眩晕是怎么回事?
答:虚弱人头昏、头疼 、眩晕是因为,虚弱人体质虚弱所致。不是美尼尔氏综合症。但是,因为虚弱人体质虚,平衡器官容易受到影响,比健康人更容易发生眩晕。尤其是虚弱人有厥阴性头痛,更容易出现厥阴性眩晕。
33、问:厥阴性头痛是怎么回事?
答:厥阴性头痛是风寒侵袭了厥阴经,它的特点是以头顶痛为主,怕风、怕凉,病人感觉有重物压头顶,头顶向外冒风。严重的可以自发成头痛性厥阴性眩晕。
34、问:头痛性厥阴性眩晕有什么症状表现?如何治疗?
答:厥阴性头痛是虚弱人常常发生的疾病,厥阴性头痛性眩晕症的发病原因,是厥阴性头痛的直接原因。它的症状表现,是在厥阴性头痛的基础上出现了美尼尔氏综合症的眩晕症状。
35、问:厥阴性头痛、厥阴性头痛性眩晕如何治疗?
答:厥阴性头痛内服‘厥阴尼尔康’。厥阴性头痛眩晕内服‘厥阴头痛性眩晕尼尔康’。
36、问:产后风与虚弱人有什么关系?是不是虚弱人一定要发生产后风?
答:虚弱人与产后风没有绝对关系。不是讲虚弱人生孩子一定要发生产后风,而是比正常人容易发生产后风。所以在产期注意防风防寒凉,就不会发生产后风。
37、问:虚弱人在产后是否容易发生眩晕?
答:虚弱人与眩晕没有绝对的关系,虚弱人容易发生产后风,虚弱人发生了产后风更容易发生眩晕。所发生的眩晕多是厥阴性头痛性眩晕,治疗请参考21条。
38、问:虚弱人与风湿有什么关系?
答:虚弱人与风湿没有绝对关系,但是虚弱人比健康人容易发生风湿症或风湿性关节炎。
39、问:虚弱人长期怕冷、手脚怕凉怎么办?
答:因为虚弱人体质虚弱,所以虚弱人本身怕冷、肢体怕凉更为常见,往往随时间的延续,症状越来越重,治疗外用筋骨擦剂。对虚弱人和女士下肢凉、穿不了裙服的,可以恢复和正常人一样穿裙服。
40、问:虚弱人与虚寒症有什么关系?
答:虚寒症是长期在野外寒冷环境中工作的一种常见病。症状特点是肢体寒冷怕凉,严重的肢体活动受限,虚弱人与虚寒症的关系虽然不是直接关系。但是虚弱人因体质虚弱,怕风、怕冷是自然而然的。所以特别容易发生风寒症、老寒腿。虚弱人在寒冷的环境中工作比健康人更容易发生风寒症、老汉腿,具体症状表现和治疗请参考风湿篇。
41、问:风寒症与老寒腿是什么关系?是不是风塞症一定要成为老塞腿?
答:风寒症与老寒腿都是风寒性的同类病。发病原因相似,但是、是程度不同的两个病。虚弱人容易发生风寒症,但是己发生为虚寒症,虚寒症治好了,老寒腿就不会发生。
相信不少人都曾有过头晕眼花、腰酸背痛、口干舌燥和吃不香睡不踏实的状况,其实这些都是或重或轻的身体虚弱的表现。身体虚弱在中医学上称为虚损:久病身体瘦弱叫虚;久虚不复叫做损。虚损的名称最早是出现在《难经》上,《金匮要略》则称之为虚劳,后来还出现很多别名,如:五劳、六极、七伤等等,总之是名目繁多,内容包括各种各样的体虚不足和结核病等多种疾病。在这章只讨论五脏六腑诸虚不足。
虚损的成因主要是由于饮食不节、精神因素、生活失调和其它各种疾病耗伤了心、脾、肾三脏所致。心脏是主血藏神的,而气又为血之帅,如果耗伤了心气,就会出现血脉不充,使全身因为缺乏血气的营养而出现血气不华于外和心神不宁的状况,惊悸、失眠、健忘等证也随之而现;脾脏统血,主后天的水谷精气,是人体的生血之源。如果耗伤脾阳,脾气虚弱就会出现运化功能障碍,不但不能化生水谷精微,反见饮食不消,大便溏薄,如此一来生化来源自然就会降低,导致精血不足以来供养全身;肾脏藏精,是先天之本,肾分阴阳,如果耗伤肾阳,则命门火衰,精关不固而失精、阳萎;如果耗伤肾阴,则见阴虚火旺,虚火旺盛则盗汗、失眠、梦遗,遂构成虚损。
虚损刚刚开始的时侯,证状都不怎么明显,一般仅见盗汗、梦遗、失精,或是间中有倦怠的证状。如不加以治疗的话,虚损就会逐渐加深,继而出现头晕目眩、脸色苍白、手足不温;或者五心烦热、低热、倦怠、食少、小腹弦急、大便溏、惊悸、视力障碍、耳鸣、气短、失眠、健忘等证随之而生,致使形体渐渐消瘦,两脚也感乏力。出现了这些状况,注意增强你的身体抵抗能力,首先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和习惯,平时注意体育锻练,还需注意自我减压方法的应用,轻松上阵则身体状态会更佳。到医院进一步诊断,进行针对性治疗,疗效会更好.
虚损分阴虚、血虚、阳虚、气虚、气血虚和阴阳气血俱虚。在治疗上,中医根据‘虚者补之’,‘劳者温之’,‘损者益之’的原则,随证采取温阳、养阴、补益气血的方法来改善全身状况。因本证与精神因素有关,往往治疗时间长,患者不能单靠一方一药的治疗,要放开心胸,适当做些体力活,加强锻炼身体,调节饮食起居,这几方面结合好才能缩短疗程。下面附中医学上对虚损的辨证论治。
下面先介绍两条简易方:
1、主治表虚自汗,体虚易得伤风感冒方:黄芪25克、党参12克、白术12克、防风6克。
2、主治体虚自汗,心悸气短、体倦方:黄芪15克 煅牡蛎25克 党参15克 麻黄根10克 浮小麦25克。
一、虚损中-------阴虚的辨证论治:
阴虚的症状:两颧潮红、唇红口干、五心烦热、盗汗梦遗、虚烦不眠、腰膝酸痛,或是口舌糜烂、舌红少苔,脉搏细数
分析:肝肾两脏阴亏致使虚火上炎,则见两颧潮红、唇红口干、五心烦热、盗汗和腰膝酸痛;虚火动挠心神,则口舌糜烂;舌红少苔,脉搏细数是阴虚之征。
治疗时必需讲究滋阴降火,下例一方,可随各种症状的轻重来进行加减转换:
熟地24克、山药12克、山萸肉12克、茯苓9克、泽泻9克、丹皮9克、龙骨25克(先下)、吐丝子10克.
1、如果没有盗汗、梦遗的:去掉 龙骨、吐丝子两味药.也可改服用中成药:六味地黄丸.
2、如果是头晕眼花、耳鸣、腰痛膝软较重,则改用下方:生地24克、山药12克、山萸肉12克、枸杞子12克、怀牛膝10克、吐丝子12克、鹿胶12克(溶化)、龟板胶12克(溶化)
3、如果是心悸健忘、虚烦难入眠或是口舌生疮重则改服用中成药:六味地黄丸加补心丹一齐服用。
二、虚损中-------血虚的辨证论治:
血虚的主要症状是:面色无华、嘴唇指甲呈淡白色、形体消瘦、惊悸健忘、失眠头眩、口舌淡和干,脉细无力。
症状分析:血脉不充不能供养全身,血色不荣于外故见面色无华、唇甲淡白和形体消瘦;心血不足、心神失养则惊悸健忘、失眠头眩;口舌又淡又干,脉细无力是血虚之征。
治疗时宜补益心肾和养血安神:
党参10克、北芪12克、白术12克、炙甘草6克、茯神12克、枣仁12克、龙眼肉10克、当归10克。
如果以眩晕、耳鸣、易惊为主要症状的,是由于肝血不足令虚风内动,在治疗上就应该以调肝养血熄风为主,改用下方:
熟地15克、当归12克、白芍10克、川芎6克、蒺藜10克、天麻12克、菊花10克(后下)、钩藤10克(后下)
三、虚损中-------阳虚的辨证论治:
阳虚中又分脾阳虚和肾阳虚两种,它们的综合症状是:面色苍白、手足不温、自汗、口淡、舌质淡、舌苔又白又滑、脉搏沉细。偏脾阳虚的兼见饮食不消和大便常常又粘又烂。偏肾阳虚的则兼见腰部以下常有冷痛感、小便频数、早泄和滑精。
整体分析:人体阳气不足,阴寒过盛致使人面色苍白,口舌俱淡。阳气不能到达四肢,所以手足不温。阳气不固则自汗。舌质淡、舌苔又白又滑、脉搏沉细都是阳虚有寒的征侯。治疗时需要辨清是偏脾阳虚还是偏肾阳虚,再进行治疗。
1、偏脾阳虚,治疗上宜温中健脾:可服中成药(理中丸)或者用下方进行加减:
党参12克、白术12克、炙甘草6克、干姜9克
(1)如兼虚寒反胃加:法半夏9克、砂仁9克、沉香3克。
(2)如兼咳嗽、痰多清稀或呕清水者加:法半夏10克、茯苓12克、苏子10克。
2、偏肾阳虚,治疗上宜温补下元固肾阳。例方如下:
熟地18克、山药12克、枸杞子12克、杜仲12克、山萸肉12克、炙甘草6克、熟附子12克、肉桂1.5克(焗服)
四、虚损中-------气虚的辨证论治:
气虚的主证:面色苍白、气短懒言、小腹急、倦怠、动则汗出、胃纳差、舌胖嫩、舌苔薄白,脉搏虚大无力。
整体分析:气为血之帅,气虚则血不行,血色不荣于面故脸色苍白;中气不足则气短、懒言、动则汗出、胃纳减少;肾跟膀胱的关系密切,肾气不足不通于膀胱,就见小腹急;舌胖嫩、舌苔薄白,脉搏虚大无力都是气虚之征。
治疗上宜补中益气。服中成药补中益气丸,也可参照下方进行加减:
党参15克、北芪12克、白术12克、炙甘草6克、当归10克、陈皮3克、升麻3克、柴胡3克
1、本方(丸)调补脾胃,升举阳气。主治气虚发热,症见身热有汗、口渴爱喝热的、头痛恶寒、少气懒言、舌嫩色淡、脉搏虚大。
2、气虚下陷引起的脱肛、子宫下垂、久疟久痢者,加:积实12克。
3、阳虚易感冒或是气虚发热不退、身倦多汗者适用。
注意:此方病后津气两伤者不宜单用此方。若见小腹弦急、小便多、尿后反滴者就是肾气不足,转服中成药:肾气丸。
五、 虚损中-------的辨证论治:
1、气血双虚:就是气虚和血虚的症状兼而有之,在治疗上就要调补气血,例方如下:
党参10克、北芪10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炙甘草5克、当归10克 、川芎6克、熟地12克、白芍12克、肉桂1.5克(焗服)
本方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苍白、心悸怔仲、食欲不振、气短懒言、四肢乏力、失眠头眩之证。
2、阴阳气血俱虚:就是兼见阴、阳、气、血虚的症状,在治疗上就讲究调补气血阴阳,可服用中成药:人参养荣丸 、十全大补丸。
附:补养类中成药:
1、人参归脾丸:补气养血、健脾安神。主治身体虚弱,食少贪睡,心悸不眠,记忆力衰退、气血两亏。
2、人参养荣丸:补气调血、扶阳益阴。主治气血虚损,心跳气短、经血不调、面黄肌瘦、阴亏阳萎、盗汗遗精。
3、补中益气丸:补气健脾。主治身体虚弱、气血两亏、精神倦怠、自汗盗汗、中气下陷、两腿肿胀。
4、十全大补丸:培补气血。主治身体虚弱、心跳气短、精神疲倦、食欲不振、病后体弱。
5、知柏地黄丸:滋阴降火、止渴除烦。主治水亏火旺、虚烦口渴、身倦潮热、盗汗耳鸣。
6、桂附地黄丸:滋阴散寒。主治体弱虚寒、小便频、大便溏泄、脐腹隐通。
7、麦味地黄丸:滋阴降火、止咳生津。主治口渴烦热、身体倦怠、虚火上升、阴虚干咳。
8、杞菊地黄丸: 滋补肝肾、清肺明目。主治身体虚弱、视物昏暗 、头眩耳鸣。
9、黄芪建中丸、补气散寒、健胃和中。主治中起不足、心跳气短、恶寒腹痛、体弱。
5、中医养生学关于睡眠的
《内经》的养生观与临床实践
美好的愿望
通过养生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是我们千百年来追求的一个普遍愿望。养生保健学是与中国传统医学同步发展的中国独特的保健医学,通过长期的实践已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提出了养生的原则、方法及其现实意义,而题首又以“上古天真论”为名,是说明在远古时代人们早已掌握了养生之道,而掌握养生之道的根本,就在于保护真气。通过养生以葆全天真,达到预防疾病,延年益寿,而这葆全天真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养生之道
积极的养生
经考证,养生中的养是“久长生”的意思,生是“蓬勃向上”的含义,所以我们所说的养生不是消极的保养生命,而是指使生命保持蓬勃向上的健康状态,并在此基础上达到延缓衰老,寿达“天年”的目标,即高生活质量的健康长寿。
养生的理论形成
养生的理论最早形成于先秦至两汉,《黄帝内经》奠定了养生学的理论基础,先于《黄帝内经》的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上对养生也有非常详尽的记载,几千年来,经各代养生家的不断充实丰富,养生学已在华夏健康保健学上占了非常重要的一席
养生法则
顺天避邪
养性节食
动而中和
葆精爱气
培本防微
饮食有节,劳逸有度
“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因黄帝耽忧今不如昔,而怀疑这个原因是否是世道不行了,还是人类已走到尽头,将要灭亡了?这时歧伯却提出了自己精辟的见解:“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上古天真论》
这里非常明确地提出了,今时之人为什么年半百而动作衰也的原因,并非是时世异或人将失之,而是饮食不节,耗散其真,特别指出以酒为浆,以妄为常是其根本原因,而这些无节制的生活习惯,必然导致真元耗散
脾胃为后天之本,真气必须靠脾胃水谷之精气的滋养,饥饱失常,饮食不节,以酒为浆,必将损伤脾胃,使真气得不到后天的滋养,从而半百而衰。远古的人还懂得遵循自然的规律,修炼养生,而现在的人则不然处处违背基本的养生准则,结合当今社会,由于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工作节奏加快,有些人整天忙碌于生意场上的应酬,起居无常,有些人贪图安逸,整天饮酒作乐,比以酒为浆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有些人不知持满,以欲竭其精,频频奔走于风月场所,有些人打牌通宵达旦,白天工作则无精打采,生命之火,已被透支,真元耗尽,脾胃受损,先后天两败俱伤。
近年来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性病发病率大大上升与上述原因密切相关。“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必半百而衰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必先岁时,毋伐天和”是中医学重要的学术观点之一,在养生中具于现实的指导意义。“顺天”是指要遵循自然界生杀收藏,阴阳消长的生活规律。“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一年四季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变化,都是阴阳二气相互消长转化运动的结果。天人合一,人与自然息息相通,阴阳运动,不仅影响自然界,同时还通过自然界的变化影响着人体
必先岁时,毋伐天和
顺天是指要遵循自然界生杀收藏,阴阳消长的生活规律。“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一年四季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变化,都是阴阳二气相互消长转化运动的结果
天人合一
人与自然息息相通,阴阳运动,不仅影响自然界,同时还通过自然界的变化影响着人体。随着一年四季的规律性变化,人体生理功能也发生规律性的变化,这就是人与自然相通,当气候发生异常变化人体不能适应时,就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积极主动的预防
从各方面进行养生来调节人体的功能,使之符合阴阳变化之道,增强人对外界变化的适应能力
注意避免四时不正之气的侵袭,“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夏之季,自然界阳气活跃,人身应葆养阳气
秋冬之间,自然界以阴静为主,人体宜葆养阴精
运动 :动为阳,静属阴,春夏宜以动功为主,秋冬宜以静功为主
保健:气为阳,血属阴,春夏宜服益气升清之品,秋冬宜用滋补精血之剂
起居:白昼为阳,黑夜为阴,春夏宜晚睡早起以迎阳气,秋冬宜早睡早起渐至早睡晚起以守阴气
衣着:上半身为阳,下半身为阴,春夏之季宜先减裤,后减衣,秋冬之时宜先加裤,后加衣
适应昼夜的阴阳消长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以一日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因此练习吐纳功,以上午为生时,宜于练功。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反此四时,形乃困薄”。所以早晨为生气生发之机,宜于运动锻炼。黄昏阳气已衰阴气渐盛,应以静养为主。
吸收日月精华
日月是宇宙中对人体生命活动具有巨大影响的两大物体,也是阴阳的典型代表。农历初一、初二的太阳和十五、十六的月亮被认为是日月精华集中之时,养生家重视于此时面向日月进行吐纳锻炼,以吸收日月之精华,补充体内的真阴真阳
避邪
要回避各种来自自然界的致病因素,如“六淫”之邪,目的在于保护正气,预防疾病
《千金要方》:“善养生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指出了避邪的目的所在
注意回避反常气候
冬令反常之暧
夏日非常之凉
大风、大雨、大雾、大雪、雷电交加之时
避免外出为宜
养性
养性主要是指精神上的保养,是中医学中对养生保健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环,要求能有高尚的道德,并做到清静、恬淡、乐观豁达、凝神自娱
高尚的道德修养
《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古代有人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就职业道德而言,历代名医大都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象唐代名医孙思邈,更为我们作出了典范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病安从来?
《素问•上古天真论》接下来说:“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乐其服,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仆。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以其德全不危也”。
《养性延命乐》
常人不得无欲,又复不得无事,但当和心,少念、静虑、先去乱神犯性之事,此则啬人之术也
说明清静恬淡并非老庄无欲无为的消极思想,而应当是在高尚的道德情操的指导下,面对现实,不使七情太过,不去追求不应得到或不可能得到的东西,而能随遇而安,知足常乐,使自己保持安静愉快的精神状态
嵇康《养生论》
清虚静泰,少私寡欲。知名位之伤德,故忽而不营,非欲要强禁也;识厚味之害性,故弃而弗顾,非贪而后抑也。外物以累心不存,神气以醇泊独著。旷然无忧虑,寂然无思虑。又守之以一,养之以性,和理日济,同乎大顺。然后蒸以灵芝,润以醴泉,唏以朝阳,绥以五弦,无为自得,体妙心玄,忘欢而后乐足,遗生而后身存。若此以往,庶可以与羡门比寿,王乔争年,何为其无有哉!
乐观豁达
《素问上古天真论》:“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认为保持愉快豁达,自得其乐的状态,就能使精神不被耗伤,而达天年
社会环境
人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社会环境的不同,会造成人体生理与心理的某些差异,社会环境的剧烈变动,对人体心身功能影响很大,甚或导致疾病。
素问疏五过论
“故贵脱势,虽不中邪,精神内伤,身必败亡。始富后贫,虽不伤邪,皮焦筋屈,痿擘为挛”。所以我们要以乐观豁达的态度应付各种剧烈的社会变化。虽遭挫折,都要随遇而安,泰然自珍。
凝神自娱
凝神:重视自我控制的锻炼,使思维能集中到某一点上,让大脑能得到积极充分的休息,并对全身生理功能和物质代谢起有益的作用,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
自娱:应培养某种健康的娱乐爱好,历代文献对琴棋书画、栽花养鱼、调息静坐更为推崇。自古以来书画家颇多寿星,唐代柳公权87岁,宋代欧阳修85岁,当代苏局仙活了110岁。我县的著名老中医陈鼻峰先生则活了103岁。
劳逸结合
不妄作劳
中医认为,运动包括体力和脑力运动,是重要的养生保健方法,长期以来被历代养生家所高度重视
运动要做到形劳而不倦,过度劳作,有损健康,过度安逸也违背养生之道
《素问宣明五气》有“久坐伤肉,入卧伤气”之说。
《吕氏春秋》认为“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形气使然”。
《三国华佗传》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千金要方》说:“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
乒乓球,太极拳,爬山,散步,甚至旅游都是非常不错的锻炼方法,一方面可陶冶我们的情操,另一方面也锻炼了我们的身体,但也应人制宜,要按照个人的年龄、体质、爱好选择合适的方式,并注意劳逸结合。
葆精养元,以维先天
肾精是人体的精华,是人体各种功能的动力,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保障,决定人体生、长、壮、老、已的整个过程,因此在养生中要特别注意调节情欲,保养肾精,否则房事过度,耗散肾精,伐伤肾气,就从根本上削弱了人体的正气
素问上古天真论
“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故半百而衰也”。但中医也认为,房室性事是人类自然的生理要求,“男女之欲,乃阴阳自然之道”
房事的忌频
《千金要方》认为:“人年二十者,四日一泄;三十者,八日一泄;四十者,十六日一泄;五十者,二十日一泄;六十者闭精勿泄,若体力犹壮者,一月一泄”。指出房事不宜过频,这一观点得到了历代养生家的公认,可供大家参考。
培本防微
培本防微
培本防微主要是指增强正气,早期和及时地治疗疾病以防微杜渐是养生的重要环节
中医学认为,增强正气是去害的中心环节,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是中医理论的一大优势和特点
药物进补已成为当今的主要措施。
有病早治
病要及时治疗,以免病邪损伤正气,黄帝内经曾指出:“病而留者,其寿可立倾也”。《抱朴子》也认为“养生以不伤为本,此要言也”。说明了及时祛邪安正的积极意义
病理性衰老
现代研究已经证实,健康人生理性衰老速度十分缓慢,而病理性衰老对人体的威胁要大得多
及时地防治老年性疾病,以延缓病理性衰老的进程更具有现实意义。
进补培元
中医学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两虚相得,乃客其形”。疾病的发生首先有正气虚衰的基础,以致病邪乘虚而入,从而产生病变。通过中药培补以达到扶助正气,抵御外邪,达到养生之目的,为历代医家所重视。历代文献和现代流行病学研究都已证实,随着增龄,以脏腑言,存在着五脏日渐亏损,以生命物质言,可见气、血、精、神日益虚衰,以邪实言,痰瘀气滞,脉络痹阻不断产生。所以,固本培元,佐以祛邪通络已成为养生保健的主要用药原则。
进补时间
一年四季均可进补,但冬令进补更佳,这是由于冬主封藏,冬至一阳生,既是封蛰主令,又是生发之气始萌之季,而且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进补方法:少量,多次,经常的原则。并根据性别的差异,自身的体质状况,脏腑的虚损程度,选择合适自己的药物
常用的进补单方
人参 功能大补元气,强心益智,轻身延年。有野山参,别直参,红参,白参等
黄精 滋阴补肾,轻身延年。九蒸九曝
首乌 养血益肝,乌发润肠,消脂
绞股兰 健脾益气,消脂。
淮山药 健脾化湿,固肾滋精。
西洋参 补肺降火,生津除烦。
蛤蚧 补肺滋肾,益精助阳。
桂圆肉 益血安神,长智敛汗,开胃生津。
枸杞子 养肝明目,补血。
阿胶 补血滋阴,止血。
6、睡觉头朝什么方向有益养生?符合风水学?
睡觉是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必须要做的事情,经常会听到有些人讲,睡眠不好,失眠,多梦,似睡非睡的,很容易惊醒,其实这与你睡觉的方式有关系,要遵循自热的法则,那么睡觉的时候头朝哪个方向更好呢?华人开运网提醒大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东方是太阳升起的方向,由于太阳磁场的关系,朝东而睡能促使人早起。古人云一日之计在于晨,如果你希望每一天都充实而忙碌,所以东方是最合适的选择。
2.懂得一些风水学的朋友都知道,风水学上有一个禁忌:通常不能头冲西睡觉。西面被认为是个令人懒惰的方向,如果无奈只能选择朝西而卧,那么千万不要采用灰色或木炭色的床单,除非你的命理五行喜此。
3.对于某些女性朋友来说,头朝北而卧可以缓解失眠症状,但也容易令人精神沮丧。因此可以采用温暖的粉色,红葡萄酒色的卧具,这两种颜色能够调动人的精神,同时又使人心神镇定。
4.西北方向是乾卦,风水上学认为最有利于睡眠的方向,因此很适合老人和家里的长辈以及男主人。此外,与之相配的颜色有黄色、白色、粉色和黄铜色这些西北方向的主色调。
5.头朝南睡容易使人兴奋,容易造成失眠。因此,从风水学来看,可以用黄色的床单或卧具来布置,因为从风水养生学来看,黄色可以安神,缓解失眼症状,但是最好不要用浅色或丁香色,因为这两种颜色都有很强的光线色彩刺激作用,不利于人的睡眠。
6.东北方因为是艮卦,属于口舌是非方位,因此在此为摆卧床容易做噩梦,位理学认为头朝这个方向而卧容易使人神经紧张,导致噩梦连连。如果你的卧室条件有限,不得不朝东北而卧的话,可以通过采用深色,淡粉色或浅黄色的卧具来缓解这些不利影响。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因为风水千变万化,具体情况需要结合实际环境事物才能断定,如有疑惑请直接咨询本站大师。推荐阅读:2014年健康风水餐饮风水养猫的风水
7、古代人养生很重视睡觉,现代人要养生该向他们学习些什么?
古人是我们看不透的人,古人的生活方式我现代人的生活的生活方式完全不一样,甚至可以说古人有很多行为方式是我们现代人无法理解的,但是古人却在养生方面很注重,比现代人要健康很多,那么现代人该向古人在养生方面学习什么。
1、经络养生
我们现代人认可经络的存在,但是古人却相信经络的存在,不然古代也不会有那么多的神话故事,而且古人还认为经络养身对身体非常有用,古人在皇帝《黄帝内经》当中就曾记载过,经络具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之作用。
可见经络养生对于古人而言有多重要,所以古代中医认为,疏通经络可以作为治病的重要方法,其次就是认为中医养生可勇于古代生活当中,所以古代才有了按摩、针灸的治病和调理方法。
2、饮食养生
古人对于饮食方面非常注重,虽然电视上也曾演过许多相同的场景,但却能够感受到古人对于饮食方面有多注重,但是现代人却经常点外卖,不做饭,而在古代家家户户都要做饭,就算是贫穷人家,吃不起贵的东西,在饮食方面也格外主动,有能力的古代的人饮食养生更加注重,所以我们应该学习古人饮食养生的方法。
3、修身养性
现代我们常说人想要一个好身体,就不要身体,而古人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古医家孟说云:“若能保身养情者,常须善言莫离口”,“口有善言,又当身行善事”。这句通俗的解释,人想要一个好的身体,就要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