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养生堂应天顺时话春养

养生堂应天顺时话春养

发布时间:2020-10-20 11:26:59

1、关于汉语拼音

露有2个读音(lu ,一般用于书面语,lou用于口语:露脸);
劲(jin 名词:干劲jing:形容词:刚劲);
应(应 四声: 应一声:意义不同)

2、红楼梦中的关系网(越详细越好)

http://tieba.baidu.com/f?z=5191742&ct=335544320&lm=0&sc=0&rn=50&tn=baiduPostBrowser&word=%B2%DC%D1%A9%C7%DB&pn=0 非常详细了

3、应字组词

应当
yīngdāng
[ought to;should;must]∶应该
你应当照料你自己
[bear]∶承当;应付
次日,杨雄自出去应当官府。——《水浒传》
应分
yīngfèn
[be part of one’s job] 分内应该做的
帮助顾客选购商品是我们售货员应分的事
应付裕如
yīngfù-yùrú
[rise to the occasion] 形容从容对付,毫不费力
应该
yīnggāi
[should;ought to;must] 情理上必然或必须如此
不应该试图逃避责任
应名儿
yīngmíngr
[in the name of] 用某人的名义[办某事];挂某种虚名
你应名儿就行了,反正费不了多大事儿
应名儿
yīngmíngr
[only in name;nominally] 只是在名义上[是]
他们应名儿是夫妻,实际上同床异梦,貌合神离
应有尽有
yīngyǒu-jìnyǒu
[have everything one expects to find] 应该有的全都有了


应、譍
yìng
<动>
应和,响应 [respond]
龟往离散以应我。——《国语·晋语》
齐王不应。——《战国策·齐策》
宋王无以应。——《吕氏春秋·顺说》
桓侯不应。——《韩非子·喻老》
河曲智叟无以应。——《列子·汤问》
佣者笑而应。——《史记·陈涉世家》
宜多应者。——《史记·陈涉世家》
杀之以应陈涉。
云集响应。——汉·贾谊《过秦论》
应者近万人。——《资治通鉴·唐纪》
金色而玉应。——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一呼百应;里应外合;应口(还嘴;对答);应昂(答应);应嘴(答话,回嘴);应响(回声);应机赴节(依照节拍敲击演奏);应合(应和配合;应和);应佛僧(应召到有关人家去做佛事的和尚);应令(响应诏令)
受;接受 [accept;receive]
迫切不得已,乃应命至都。——《南史·虞荔传》
又如:应事(承担事务);应役(受征召服劳役);应供(接受奉养);应约(接受约请)
符合;适应;顺应 [concide;comfort]
六合正相应。——《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如:得心应手;应天顺人(适应天命,顺从人心);应化(顺应变化)
应付;对付 [deal with]
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庄子·齐物论》
又如:应接不暇;应急屎坑(喻指紧急时刻可以应用的对象);应故事(按照老规矩,敷衍塞责);应难(应付危难)
感应;应验 [response;come true;be confirmed]
令兄托梦,莫非应在此人身上。——《说唐》
又如:应兆(应验的征兆);应劫(应验劫运);应符(应验符命);应瑞(应验祥瑞)
对敌方回击、迎击 [meet and attack an advancing enemy;intercept]
齐威王使章子将而应之。——《战国策·齐策一》
今以三万之众而应强国之兵。——《战国策·赵策三》
卢沟桥的烽火一起,我们挺身迎战。——闻一多《愈战愈强》
又如:应敌(迎击来敌)
支付;供给 [pay;supply]。如:应门(当家;支撑门户);应副(应付。供给;支应)
许配 [be betrothed to]
以我应他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另见yīng

应变
yìngbiàn
[meet an emergency] 对突发性事件的一种应付
应变能力
应变
yìngbiàn
[strain] 由外力使物体尺寸或形状发生相对变化的现象,常以百分数(%)表示
应酬
yìngchou
[treat with courtesy;have social intercourse ]∶交际来往
善于应酬
[treat with courtesy]∶以礼待人
应酬几句
[dinner party]∶指私人开的宴会
今天晚上有个应酬
应从
yìngcóng
[agree] 对某种建议表示同意或答应
他点头应从了大家的建议
应答
yìngdá
[reply;respond;echo;answer] 对答
应答如流
相为应答。——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应敌
yìngdí
[meet an enemy attack] 迎击来敌
现有兵力足以应敌
应典,应点
yìngdiǎn,yìngdiǎn
[act on one's word] [方]∶把自己说过的话付诸行动
你可得言要应典哪!——《小五义》
应对
yìngì
[respond;echo;reply;answer] 对答,答对
应对诸侯。——《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应对如流
yìngì-rúliú
[reply rapidly and fluently] 形容思想敏捷,答话流利
应付
yìngfu
[deal with;handle]∶采取某种方法对待某人某事
应付复杂的局面
[do sth.perfuntorily;do sth.after a fashion]∶应酬;敷衍
采取应付的态度
[make do]∶将就;凑合
这顶帽子今冬还能应付过去
应付自如
yìngfu-zìrú
[handle a situation with ease;be equal to the situation] 形容处事从容不迫,毫不费力
这样才能应付自如,所向必利。——茅盾《子夜》
应和
yìnghè
[exchange of voices] 对一种言行表示呼应,附和
同声应和
应机立断
yìngjī-lìàn
[act upon the opportunity] 谓抓住时机立即作出决断
君侯体高世之才,秉青萍、干将之器,拂钟无声,应机立断,此乃天然异禀,非钻仰者所庶几也。——汉·陈琳《答东阿王笺》
应急
yìngjí
[meet an urgent need;meet a contingency] 满足紧急需要
应急之物
应接
yìngjiē
[reception]∶应酬,接待
热情应接
[cope with]∶应付
从容应接
[response]∶呼应
书法家讲究字的点画要互相应接
[coordinate]∶照应
自相应接
应接不暇
yìngjiē-bùxiá
[have one's hand full all the time] 原形容景物繁多,目不暇接。后多形容来人太多或事务繁杂,接待应付不过来
仰观山,俯听泉,旁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唐·白居易《庐山草堂记》
应景
yìngjǐng
[do sth.for the occasion] 顺应当时的场景
联欢会上演唱,聊为应景而已
应景,应景儿
yìngjǐng,yìngjǐngr
[seasonable] 适应当时的节令
端午吃粽子是应景儿
应举
yìngjǔ
[sit for imperial examinations] 封建社会中对参加科举考试的称呼,中者为举人,明清时指乡试
应举下第。——唐·李朝威《柳毅传》
应卯
yìngmǎo
[answer the roll call] 旧时官吏每天卯时(早晨五点到七点)到官署听侯点名,叫应卯,多比喻按惯例到场应付一下
应门
yìngmén
[attend the door] 照管门户。指应接叩门之意
内无应门五尺之童。——李密《陈情表》
应门的领客入厅
应诺
yìngnuò
[promise;undertake;agree] 答应;应承;承诺
慨然应诺
应声
yìngshēng
[parrot] 随着声音
应声落马。——明·魏禧《大铁椎传》
零泪应声落。——《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应时
yìngshí
[in season;seasonable]∶合于时令的
应时小菜
[at once;immediately]∶立时;立刻;马上
车子一歪,应时他就摔了下来
应试
yìngshì
[take an exam] 应考;参加考试
应市
yìngshì
[sell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markets] 根据市场情况而出售
新产品即将应市
应手
yìngshǒu
[handle]∶随手而就
应手奏效
[conveniently] [方]∶[工具、武器等]用着觉得顺手,运用自如
应手货
应天承运
yìngtiān-chéngyùn
[rule according to the will of Heaven] 应天:顺应天命。承运:承受运气。谓帝王顺应天命统治天下,符合上天意志
应天顺时
yìngtiān-shùnshí
[act in response to the will of Heaven and time] 应天命顺时势。用来颂扬新建立的封建朝代
爰暨世祖,应天顺时,受兹明命——《晋书·元帝纪》
应验
yìngyàn
[come true;be fulfilled] 谓后来发生的事实与预先所言,所估计的相符;犹效验
你也说起这个话来了,可不是鸳鸯说的话应验了么?——《红楼梦》
应邀
yìngyāo
[on invitation to;at sb's invitation] 受人的邀请
应邀在义演音乐会上唱歌
应用
yìngyòng
[apply;put to use;be used] 适用需要,以供使用
应用科学
应用文
yìngyòngwén
[practical writing] 指工作、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如公文、广告等
应运
yìngyùn
[as the occasion demands] 顺应时势;顺应期运
应运而生
应运而生
yìngyùn’érshēng
[emerge as the times require;arise at the historic moment] 原指顺应时运而产生。后指在适当时机下出现的人或事物
若大仁者则应运而生,大恶者则应劫而生,运生世治,劫生世危。——《红楼梦》
应战
yìngzhàn
[meet enemy attack]∶与前来进犯的敌人作战
[take up a challenge]∶接受对方的挑战条件
我坚决应战,保证按时完成生产任务
应召
yìngzhào
[accept the call] 受人的召唤或召见
应诏
yìngzhào
[accept the emperor's order] 接受皇帝的诏命
应诊
yìngzhěn
[sees patients] 为来访病人进行诊治
应征
yìngzhēng
[be recruited]∶公民到了一定的年龄而响应征兵的号召
应征入伍
[respond to a call for contributions to a publication]∶泛指响应某些征求
应征稿件
应制
yìngzhì
[write poem according to the emperor's order] 旧指由皇帝下诏命而作文赋诗的一种活动

4、文言文,武皇帝,讳炎,字安世翻译

【译文】
武皇帝名炎,字安世,是晋文帝的长子。为人宽惠仁厚,深沉有度量。
魏嘉平年间(249~254),封为北平亭侯,历任给事中、奉车都尉、中垒将军,加散骑常侍,又迁为中护军、假节。到东武阳迎常道乡公即位,迁为中抚军,晋封为新昌乡侯。晋国建立,立为世子,授予抚军大将军,开府、副贰相国。当初,文帝因为景帝是宣帝的继承人,去世早而无后,便把武帝的弟弟司马攸作为景帝后嗣,看得与众不同,特加爱护,自以为居丞相之位,死后应将大业传给司马攸。常说:“这是景王的天下,我是不会参与其事的。”将要议定世子时,文帝的意思想立司马攸。何曾等人坚持异议说:“中抚军聪明神武,有超世之才。头发拖地,手臂过膝,这不是做人臣的相貌啊!”自此便定下来了。
魏元帝咸熙二年(265)五月立为晋王太子。八月初九,文帝死,太子继承了相国和晋王的官爵。下令放宽刑罚,赦免罪人,安抚百姓,减轻徭役,国内服丧三日。这个月,在襄武出现一个长人,高三丈,对当地人王始说:“现在当是太平盛世了。”九月初七,以魏司徒何曾为丞相,镇南将军王沈为御史大夫,中护军贾充为卫将军,议郎裴秀为尚书令、光禄大夫,这些人都可以开府署设僚属。十一月,初次设置四护军,统率城外诸军。十五日,下令让诸郡中正官按六条标准荐拔淹没于民间的人才:第一条是忠诚恭谨奋不顾身,第二条是孝敬尽礼,第三条是兄弟友善,第四条是洁身自好勤劳谦恭,第五条是严守信义言行可验,第六条是为修养自己刻苦学习。此时晋王之德广施天下,四海归心。于是天子知道天道运转将移于晋,就使太保郑冲奉读策书说:“告知晋王,我皇祖有虞氏,应天之命,受陶唐之禅而得位,亦以天下授于有夏。惟夏禹、商汤、周文上能配天,都因为他们圣德如日月普照。此后天又将大命倾注于汉,汉之火德既衰,皇天眷顾我高祖,授以天下,我朝仿效虞、夏、商、周四代之明德显绩,我不尽知。只是你祖你父,心性明哲,辅助我皇家,勋德光照四海,及于上下鬼神,无不和顺,水土平治,天行有序,万邦以安。应受上帝之命,协和帝王中正之道。我谨受天命,将天子之位敬授于你,新朝重任在于你身,允当行中正之道,国运得以长久。啊!王应敬顺天命。一切遵循先圣训典,安抚四方之国,维护天之美意,不要废弃我二皇大业。”武帝开始以礼辞让,魏朝公卿何曾、王沈等坚决请求,武帝这才答应即天子位。
泰始元年(265)冬十二月十七日,在南郊设坛,在位的百僚及匈奴南单于等四方少数民族来集会的数万人,燃起燎火,举行米犬祭,告于上帝说:“皇帝臣司马炎敢用玄牡告于皇天后土,魏帝考皇运之所归,承天之明命以命炎。昔日唐尧兴隆大道,禅让于虞舜,舜又禅让于禹,高德垂于后世,经久不衰。及汉德既衰,太祖武皇帝拨乱反正,拯救时局,扶助刘氏,因而汉禅让于魏。魏室连年多故,几乎败亡,实赖晋匡扶拯救之德,因而得保宗祀,渡过艰难。这说明晋是有大功于魏的。四方之人无不顺服,廓清梁岷,安抚扬越,八方同轨,祥瑞屡呈,天人应和,有思皆服。我效法三后,天命因集于此。炎之德不足嗣位,辞让而不获准。于是群公卿士,诸侯臣僚,诸贤陪臣,百蛮君长,都说:‘皇天鉴于下土,求民间之疾苦,天命既成,本非谦让所能拒违。帝王世系不可无继,人神不可以无主。’炎敬奉皇运,敬畏天威,敬选吉日,升坛受禅,告于上帝,以满众望。”礼毕,到洛阳宫太极前殿,下诏说:“昔朕皇祖宣王,圣哲钦明,顺应天运,兴隆帝业,开创洪基。伯考景王,行大道而遍谋于众,光照诸夏。至于宣考文王,明哲光远,协和人神,应天顺时,受此明命,仁德匡济宇宙,功勋及于上下,魏氏鉴于古训,仿效尧舜,咨询于群臣,委大命于朕身。我畏天命,不敢违抗。朕德微薄,肩负大任,托身于王公之上而君临四海,惴惴恐惧,不知所为。尔等为股肱爪牙之佐,文武忠贞之臣,尔祖尔父,实为我先王左右辅臣,光大兴隆我晋大业。欲与万国臣民共享天下。”于是实行大赦,改年号。赐天下官吏爵位,每人五级,鳏寡孤独不能自养者,每人给谷五斛,免征天下租赋及关市之税一年,过去的旧债不再收,旧的嫌疑禁锢都解除,失去官爵者都予恢复。
十八日,派遣太仆刘原告于太庙。封魏帝为陈留王,食邑万户,居住邺宫;魏氏诸王都封为县侯。追尊宣王为宣皇帝,景王为景皇帝,文王为文皇帝,宣王妃张氏为宣穆皇后。尊太妃王氏为皇太后,所住之宫叫崇化宫。封皇叔祖父司马孚为安平王,皇叔父司马干为平原王,司马亮为扶风王,司马亻由为东莞王,司马骏为汝阴王,司马肜为梁王,司马伦为琅王牙王,皇弟司马攸为齐王,司马鉴为乐安王,司马机为燕王,皇从伯父司马望为义阳王,皇从叔父司马辅为渤海王,司马晃为下邳王,司马环为太原王,司马王圭为高阳王,司马衡为常山王,司马子文为沛王,司马泰为陇西王,司马权为彭城王,司马绥为范阳王,司马遂为济南王,司马逊为谯王,司马睦为中山王,司马陵为北海王,司马斌为陈王,皇从父兄司马洪为河间王,皇从父弟司马楙为东平王。以骠骑将军石苞为大司马,封为乐陵公,车骑将军陈骞为高平公,卫将军贾充为车骑将军、鲁公,尚书令裴秀为巨鹿公,侍中荀勖为济北公,太保郑冲为太傅、寿光公,太尉王祥为太保、睢陵公,丞相何曾为太尉、郎陵公,御史大夫王沈为骠骑将军、博陵公,司空荀岂页为临淮公,镇北大将军卫瓘为菑阳公。其余增封晋爵不等,文武官员普遍晋位二等,改《景初历》为《泰始历》,腊祭在酉,社日在丑。十九日,下诏大张俭约之风,将宫中的珠玉玩好之物,拿出来赏赐给王公以下的官吏,多少不等。设置中军将军以统领宿卫七军。
二十日,下诏让陈留王出行时可举天子的旌旗,备有五种季节的副车,使用魏的历法,可以像天子一样郊祀天地,礼乐制度皆照魏例,上书不称臣。赐山阳公刘康、安乐公刘禅子弟一人为驸马都尉。二十六日,以安平王司马孚为太宰、假黄钺、大都督中外诸军事。下诏说:“昔日王肠谋废齐王,而齐王最终还是被废。邓艾虽恃功骄傲有失臣节,然束手认罪。今大赦二人家属,回故乡立后嗣。使灭者复兴,绝者有继,简法省刑。解除对魏氏宗室的禁锢。诸将士官吏遭三年丧者,遣回守丧三年。百姓有三年丧者,服丧期免除徭役。免除部曲将及长吏以下以家属作人质,俭省各郡国向京师调运的物资,禁止乐府、靡丽的百戏技艺及雕饰华丽的游猎器具,广开言路,设谏官掌管此事。”这个月里,有六只凤凰、三条青龙、两条白龙、麒麟各一在各郡国出现。二年正月初七,派遣兼侍中侯史光等持节到全国各地,巡视考察风俗,罢除不在祀典的祭祀。初八,有司请求建七庙,武帝以为徭役太重,不允许。十一日,罢唱鸡鸣歌的人。
二十二日,尊景皇帝夫人羊氏为景皇后,所居宫叫弘训宫。二十七日,立皇后杨氏。二月,解除对汉宗室的禁锢。十一日,常山王司马衡死。皇帝下诏说:“五等爵位之封,都是旧时功臣。原为县侯者,袭爵时次子封为亭侯;原为乡侯者,次子为关内侯;原为亭侯者,次子为关中侯,皆食本爵封户的十分之一。”二十九日,郊祀宣皇帝以配天,在明堂祀文皇帝以配上帝。二十二日下诏说:“古时设百官,就是让他规劝王的过失,而保氏官特以谏诤为职业,今之侍中、常侍实处于这个职位。选择那些能正色纠正违法匡救缺漏的人,以兼此职。”三月二十日,吴人来吊祭,有司上奏以诏书答复。武帝说:“昔日汉文帝招抚尉他,光武帝招抚公孙述,都没有按君对臣的礼仪,这是为了笼络未归附的人。孙皓开始派使者时,不知晋已开国建帝号,只用书信形式答谢他。”夏五月戊辰,下诏说:“陈留王品德谦虚,每有事都要上表,这不是我对他优待尊崇的要求。主管此事的人向他说明,只要不是大事,让陈留王的官吏上表就行了。”壬子这天,骠骑将军博陵公王沈死。
六月二十五日,济南王司马遂死。秋七月初五,营建太庙,从荆山运来木材,开采华山的石料,铸造十二根铜柱,涂一层黄金,刻镂百物,缀上明珠。二十二日,谯王司马逊死。三十日,日蚀。
八月初十,裁减右将军官职。当初,武帝虽实行汉魏丧制,安葬后即除丧服,而还是穿深色衣服,戴素冠,食则避席减膳,哀敬同于服丧。二十二日,有司奏请改换服装,照常进膳,武帝不许,一直守丧满期才恢复正常,后为太后服丧也是如此,九月二十日,散骑常侍皇甫陶、傅玄兼谏官,上书谏诤,有司奏请压下谏书,不予议论。武帝下诏说:“凡关系到人主的言论批评,人臣是很难做到的,而又苦于人主不能听纳,自古忠臣直士为此而慷慨叹息,每每将陈事之书交付主事者,主事者深究苛求,说什么恩赐当由皇上,这是什么话呢?还是让朝臣详细评议。”九月二十三日,有司上奏说:“大晋继承三皇的业绩,步舜禹的后尘,应天顺时,受禅于魏,应该沿用前一代历法,如虞舜遵循唐尧的例子。”武帝认可。
冬十月初一,日蚀。初二,下诏说:“昔日舜在苍梧安葬,农民不改变耕地,禹安葬在成纪,市场不改变地方。追思祖考清简的宗旨,迁徙陵墓周围十里以内的居民,烦扰百姓,停止实行。”十一月初五,倭人来献本国异物。将祭天的圜丘与祭地的方丘合并于南、北郊,夏至、冬至的祭祀合并于二郊之祀。罢除山阳公国督军,除去其禁例。十五日,追封景帝夫人夏侯氏为景怀皇后。十七日将祖、父神主迁于太庙。十二月,罢除各地农官,归于郡县。这一年中,有六只凤凰、十条青龙、九条黄龙、麒麟各一,出现于各郡国。三年春正月癸丑,两条白龙出现于弘农渑池。丁卯这天,立皇子司马衷为皇太子。下诏说:“朕以不德之身,托于四海之上,兢兢业业,敬畏守职,犹恐不能使宇内康济,思与天下之人申明王法制度,正本清源,至于立太子之事,非当务之急。再者,近世每次立太子,总要施行宽赦恩赐,此事不能免除,往往是顺从王公卿士的议论罢了。方今天下太平,将向天下人陈述德义,显示好恶,使百姓丢掉侥幸得福的想法,而要行为忠实,始终如一,施小恩小惠,是不可取的。都使大家知道此意。”三月初六,初次令二千石官服丧三年。丁未这天,白日昏暗。罢除武卫将军官职。以李熹为太子太傅。泰山石崩塌。夏四月十六日,张掖太守焦胜上奏说,氐池县大柳谷口一个地方有黑色石,石上有白色文彩,实是大晋吉祥的象征,把彩文画出来献给皇帝,下诏以制币祭告于太庙,图文收藏在天府。
秋八月,罢除都护将军,将其所辖五署归光禄勋。九月十五日,下诏说:“古制以德定爵位,以功定俸禄,虽下士的俸禄还要相当于上等农民的收入,对外则可以奉公忘私,对内则足以养亲施惠。今在位官吏俸禄不能代耕,这就不能达到推崇教化的目的。可议定增加官吏俸禄。”赐王公以下帛不等。以太尉何曾为太保,义阳王司马望为太尉,司空荀岂页为司徒。冬十月,准许士卒遭父母丧者,如不在疆场,都可以回家治丧。十二月,徙宗圣侯孔震为奉圣亭侯。山阳公刘康来朝。禁止观星望气谶纬迷信之类的学说。四年春正月初三,以尚书令裴秀为司空。正月十八日,新订律令完成,封爵赐帛不等。有彗星出现于轸星附近。十九日,武帝到专供帝王大臣耕种的籍田里耕作。
二十日,下诏说:“古代设象征性的刑罚而众人不犯,今虽诛灭三族而奸邪之事不绝,德与刑相隔多么远啊!先帝深忧黎民,哀怜狱囚,才命大臣考正刑律。朕守遗业,应永保皇业安定,思欲无为而治万国。方今阳春滋养万物,春耕开始,朕亲率王公卿士耕籍田千亩。又律令已成,颁布天下,将可以简省法律,劝民务本,化育海内。应当宽赦罪人,使能自新。今大赦天下,长吏、郡丞、长史各赐马一匹。二月初三,增设山阳公国相、郎中令、陵令、杂工宰人、鼓吹车马不等。罢除中军将军,设北军中侯官。十七日,因东海刘俭品行高尚,拜为郎。以中军将军羊祜为尚书左仆射,东莞王司马亻由为尚书右仆射。三月二十一日,皇太后王氏死。
夏四月初二,太保、睢陵公王祥死。初三,文明皇后王氏合葬于崇阳陵。罢除振威、扬威护军官,设左右积弩将军。六月初一,下诏说:“各郡太守,各封国国相,每三年巡行属县一次,必在春天。古人即用这种办法述职守宣风教显忠义。巡行时要接见长吏,观察风俗,协调礼律,考正度量衡,慰问老人,亲自看望百岁老人。还要讯问囚徒,处理冤案,详察政刑得失,了解百姓疾苦。远近必至,就像朕亲临一样。宣喻孝、义、慈、恭、友五教之德,鼓励务农,劝勉学子,使民勤于正业,不从事百家末流之事,行远者必有险阻。士人与庶民中有好学重道,孝悌忠信,清白优异者,推荐提拔他们;有不孝父母,不尊重党族,背礼越轨,不循法令者,纠察惩罚他们。田地开辟,各业兴旺,礼教齐备,令行禁止,这说明长吏有能。人民贫困,农事荒废,奸盗频起,刑狱繁多,上下废弛,礼义不兴,这是长吏的失职。若长吏在官公廉,不谋私利,正直有节,不饰名誉者,以及行为贪秽,谄媚钻谋,无奉公之节而私门日富者,都要严肃查处。表扬清廉者而扫荡污浊者,推荐善良者而弹劾违法者,即是朕垂拱而治的总纲,也是责成良二千石要做到的。呜呼!警戒啊!”秋七月,泰山石崩塌,众星向西流动。戊午,派遣使者侯史光巡行天下。十四日,拜谒崇阳陵。
九月,青、徐、兖、豫四州发大水,伊水洛水漫堤,入黄河,政府开仓济民。下诏说:“虽诏书要求做的,及批复奏章要做的,但不便于实行的事,皆如实上报,不可隐瞒。”冬十月,吴将施绩入江夏,万郁侵扰襄阳。武帝派遣太尉义阳王司马望屯兵龙陂。荆州刺史胡烈击败万郁。吴将顾容侵扰玉林,太守毛炅大破其军,斩吴交州刺史刘俊、将军修则。十一月,吴将丁奉等出兵芍陂,被安东将军汝阴王司马骏与义阳王司马望击败逃走。二十七日,下诏令王公卿尹及郡国太守国相,推荐贤良方正直言之士。十二月,向各郡国颁发五条诏书,这五条是:第一正身,第二勤于百姓之事,第三抚恤孤寡,第四敦促本务停止末业,第五禁绝请托贿赂。二十八日,武帝亲临听讼观,检查属于廷尉的洛阳狱囚犯,并亲自判决。扶南、林邑各派遣使者纳贡。五年春正月初一,申戒郡国计吏守相令长,务必发挥地利,禁止游手好闲者与商贩。初四,武帝临听讼观,检查囚徒,很多囚徒被宽赦遣返。两条青龙出现于荥阳。二月,将雍州陇右五郡及凉州之金城、梁州之阴平合并为秦州。二十日,两条白龙出现于赵国。青、徐、兖三州有水灾,派遣使者救济百姓。壬寅,以尚书左仆射羊祜都督荆州诸军事,征东大将军卫馞都督青州诸军事,东莞王司马亻由为镇东大将军,都督徐州诸军事。二十六日,下诏说:“古时每岁记载各地官吏的称职与否,积三年而进行赏罚。今负责记事的前后令史,只选记疏劣的官吏,而没有对优异者劝勉,这不符合用人有升有降、有赏有罚的原则。要条陈那些勤于政事,才能声誉出众的官吏,每岁一次,形成常规,我将议其功劳。”己未这天,下诏给诸葛亮的孙子诸葛京安排适合其才能的官职。夏四月,地震。
五月初一,凤凰出现于赵国。特赦交趾、九真、日南等地五年以内的囚徒。六月,邺城奚官督郭讷上书陈述五件事以进谏,话恳切而直爽,被提拔为屯留令。西平人麴路敲朝门外的登闻鼓,散布妖言,有司奏请处死暴尸街头。武帝说:“这是我的过失。”不予追查。罢除镇军将军,恢复左右将军官职。秋七月,接待群公,询问正直之言。九月有彗星出现于紫宫星座。冬十月十九日,因汲郡太守王宏有政绩,赐谷一千斛。十一月,追封谥皇弟司马兆为城阳哀王,以自己的儿子司马景度为继嗣。十二月,诏州郡推举猛勇秀异的人才。
六年春正月初一,武帝在殿前接见群臣,不奏乐。吴将丁奉侵入涡口,被扬州刺史牵弘击退。三月,赦五岁以下刑徒。夏四月,两条白龙出现于东莞。五月,立寿安亭侯司马承为南宫王。六月初四,秦州刺史胡烈与叛虏战于万斛堆,奋力拼搏,战死。下诏派遣尚书石鉴代行安西将军、都督秦州诸军职务,与奋威护军田章共同讨伐叛虏。秋七月十四日,免除陇右五郡受寇害居民的租赋,无法生活的,官仓借贷救济。
二十二日,城阳王司马景度死。下诏说:“自泰始以来,有大事皆撰文记录,秘书抄写副本,以后有大事,都应收集整理,作为常规。”二十四日,以汝阴王司马骏为镇西大将军、都督雍梁二州诸军事。九月,大宛献汗血马,焉耆来贡本地异物。冬十一月,武帝视察京师太学,行乡饮酒礼,赐给太常博士、学生帛牛酒不等。立皇子司马柬为汝南王。十二月,吴夏口督、前将军孙秀率众来投奔,拜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为会稽公。十七日,恢复设置镇军官职。七年春正月二十六日,皇太子成年加冠,赐王公以下帛不等。匈奴统帅刘猛叛变出塞。三月孙皓率兵进逼寿阳,晋派遣大司马司马望屯兵淮北抗拒吴军。初七,司空、巨鹿公裴秀死。十四日,以中护军王业为尚书左仆射,高阳王司马王圭为尚书右仆射。孙秀部将何崇率众五千人来降。夏四月,九真太守董元被吴将虞汜攻击,晋军失败,董元战死。北地胡人侵扰金城,凉州刺史牵弘讨伐胡人,原来归降的胡虏在内部叛乱,将牵弘包围在青山,牵弘的军队失败,牵弘战死。五月立皇子司马宪为城阳王。雍、凉、秦三州发生饥荒,赦免三州境内死刑以下的罪人。
闰月,举行求雨大祭,掌管皇帝百官膳食的太官,减少了膳食费用。下诏交趾三郡、南中各郡,免除每户今年应交的绢帛。六月,下诏在公卿以下推举将帅各一人。二十四日,大司马义阳王司马望死。大雨连绵,伊水、洛水、黄河泛滥,冲毁居民四千余家,淹死三百余人,下诏赈济灾民,死者供给棺材。秋七月二十六日,以车骑将军贾充为都督秦、凉二州诸军事。吴将陶璜等包围交趾,交趾太守杨稷与玉林太守毛炅及日南等三郡投降吴。八月初九,以征东大将军卫馞为征北大将军、都督幽州诸军事。十九日,城阳王司马宪死。将益州南部四郡分出设置宁州,特赦四郡死刑以下囚徒。冬十月初一,日蚀。
十一月十二日,卫公姬署死。十二月,下大雪。撤销中领军,并于北军中侯。以光禄大夫郑袤为司空。八年春正月,监军何桢讨伐匈奴刘猛,屡破刘猛军,匈奴左部帅李恪杀刘猛降晋。十九日,武帝耕于籍田。二月初一,禁用雕饰华丽的非法之物。十八日,太宰、安平王司马孚死。下诏让内外群官推举能在边郡任职者各三人。武帝与右将军皇甫陶讨论问题,皇甫陶与武帝发生争执,散骑常侍郑徽上表请求治皇甫陶的罪。武帝说:“刚直不阿,敢于直言,是我对左右群臣的要求。人主常以阿谀谄媚之人为患,怎能以直言之臣为损害呢?郑徽越职妄奏,不合我意。”于是免了郑徽的官。夏四月,设置后将军,备四军之数。六月,益州牙门将张弘诬陷益州刺史皇甫晏谋反,杀了皇甫晏,将首级传递到京师。张弘被判死刑,夷灭三族。十九日,大赦。二十三日,下诏免除陇右四郡中遇寇害人家的田租。秋七月,以车骑将军贾充为司空。
九月,吴西陵督步阐来降,拜为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为宜都公。吴将陆抗进攻步阐,晋派遣车骑将军羊祜率军出江陵,荆州刺史杨肇往西陵迎步阐,巴东监军徐胤进击建平以救步阐。冬十月初一,日蚀。十二月,杨肇攻陆抗,不胜而退回,步阐的守城被陆抗攻陷,步阐被俘。九年春正月二十二日,司空、密陵侯郑袤死。二月二十四日,司徒、乐陵公石苞死。立安平亭侯司马隆为安平王。三月立皇子司马祗为东海王。夏四月初一,日蚀。五月,天旱。以太保何曾兼司徒职。六月二十九日,东海王司马祗死。
秋七月初一,日蚀。吴将鲁淑围弋阳,被晋征虏将军王浑击败。罢除五官左右中郎将、弘训太仆、卫尉、大长秋等官。鲜卑侵扰广宁,屠杀掳掠五千人。下诏聘公卿以下官吏女子以充实六宫,在没有挑选完之前,暂且禁止婚嫁。冬十月十七日,下令女子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地方长官为她选择配偶强迫出嫁。十一月初三,武帝登宣武观隆重检阅诸军,初十才检阅完毕。十年春正月十八,武帝耕于籍田。闰月十一日,太傅、寿光公郑冲死。十七日,高阳王司马王圭死。十八日,太原王司马环死。二十五日,下诏说:“嫡长与庶亲的差别,是为了区别上下,分清贵贱。而近世以来,很多人都是让宠爱的婢妾登上后妃之位,这就打乱了尊卑的秩序。从今以后都不许以婢妾侍女为嫡正。”二月,从幽州分出五郡设置平州。三月初二,日蚀。夏四月二十八日,太尉、临淮公荀岂页死。
六月初三,到听讼观检查囚徒,很多囚徒被宽赦遣返。这年夏天,蝗虫为灾。秋七月初六,皇后杨氏死。二十二日,吴平虏将军孟泰、偏将军王嗣等率众投降。八月,凉州胡虏侵扰金城诸郡,镇西将军、汝阴王司马骏率兵讨伐,斩胡虏统帅乞文泥等。十九日,葬元皇后杨氏于峻阳陵。九月初四,以大将陈骞为太尉。攻克吴枳里城,俘获吴立信校尉庄祜。吴将孙遵、李承率兵侵扰江夏,被江夏太守嵇喜击破。在富平津建造了黄河桥。
冬十一月,建造城东七里涧石桥。十二日,武帝到宣武观,举行大规模阅兵。十二月,有彗星出现于轸星座。设置籍田令官职。立太原王的儿子司马缉为高阳王。吴威北将军严聪、扬威将军严整、偏将军朱买来降。这一年,开凿陕南山,挖开河水,东流入洛水,以便漕运。武帝咸宁元年(275)春正月初一,实行大赦,改年号。二月,因军中将士已娶妻者多,家中有五个女儿的免服兵役。辛酉这天,因原邺令夏谡有清廉之名,赐给谷一百斛。因俸禄薄,公卿以下赐帛不等。叛虏树机能送来人质请求投降。夏五月,下邳、广陵刮大风,大风拔起树木,吹倒房舍。六月,鲜卑力微派遣其子进贡。吴人侵扰江夏。西域戊己校尉马循讨伐逃往鲜卑的叛军,击破鲜卑军,斩其首领。二十四日,设置太子詹事官职。
秋七月三十日,日蚀。郡国发生螟害。八月十八日,沛王司马子文死。以已故的太傅郑冲、太尉荀岂页、司徒石苞、司空裴秀、骠骑将军王沈、安平献王司马孚等以及现任太保何曾、司空贾充、太尉陈骞、中书监荀勖、平南将军羊祜、齐王司马攸等,皆刻名列于朝庙受飨。九月十一日,青州发生螟害,徐州发大水。冬十月初二,常山王司马殷死。初十,彭城王司马权死。十一月十一日,在宣武观举行大规模阅兵,十七日结束。十二月初五,追尊宣帝庙号叫高祖,景帝叫世宗,文帝叫太祖。这个月发生大瘟疫,洛阳人死的有一大半。封裴危页为巨鹿公。
二年春正月,因瘟疫流行停止朝会。赐给诸散吏及士卒丝不等。二月初五,河间王司马洪死。十三日,赦免五年以下囚徒。东夷八国归化,并州胡虏侵犯边塞,监并州诸军事胡奋击破胡虏军。当初,敦煌太守尹璩死,州里以敦煌令梁澄兼管太守事,议郎令孤丰废黜梁澄,自己处理郡事。令狐丰死,其弟令狐宏接任此职。到咸宁二年二月,凉州刺史杨欣杀令狐宏,首级传到京师。此前,武帝身体不适,康复后,群臣祝寿。武帝下诏说:“每想到在最近瘟疫流行中可能死亡,心中为之悲伤。怎能自己安息于地下,而忘百姓之艰辛呢?那些送寿礼的一概谢绝不收。”夏五月,镇西大将军、汝阴王司马骏讨伐北胡,斩其魁首吐敦。建立国子学。二十一日,举行求雨大祭。六月癸丑这天,以荔枝作祭品献于太庙。甲戌这天,有彗星出现于氐星旁。入春即旱,本月才下雨。吴京下督孙楷率众来投降,任命为车骑将军,封为丹杨侯。两条白龙出现于新兴井中。秋七月,有彗星出现于大角星旁。吴临平湖自汉末已壅塞,此时又自行通水。当地父老相传说:“此湖塞,天下乱;此湖开,天下平。”初五,安平王司马隆死。东夷十七国归附中国。河南、魏郡暴雨成灾,淹死百余人,下诏供给棺材。鲜卑人阿罗多等侵扰边疆,西域戊己校尉马循出兵讨伐,斩首四千余级,俘虏九千余人,阿罗多来降。八月初二,河东、平阳地震。二十一日,以太保何曾为太傅,太尉陈骞为大司马,司空贾充为太尉,镇军大将军齐王司马攸为司空。有彗星出现于太微星旁,九月又出现于翼星旁。二十九日,在城东建太仓,在东西市建常平仓。闰月,荆州五郡发大水,冲毁四千余家。
冬十月,以汝阴王司马骏为征西大将军,平南将军羊祜为征南大将军。二十一日,立皇后杨氏,实行大赦,赏赐王公以下直至民间孤寡不等。十一月,两条白龙出现于梁国。十二月,征召民间处士安定人皇甫谧为太子中庶子,封皇后之父杨骏为临晋侯。这个月里,因平州刺史傅询、前广平太守孟桓为政清廉,赐帛傅询二百匹,孟桓一百匹。三年春正月初一,日蚀,立皇子司马裕为始平王,安平穆王司马隆的弟弟司马敦为安平王。下诏说:“宗室亲属,是国家的枝叶,要让他们以身作则,奉行德义,为天下楷模,然而处于富贵地位而行为谨慎的人少,西周召穆公集合兄弟们赋《唐棣》之诗,这是姬氏根枝茂盛,百世不衰的原因。今以卫将军、扶风王司马亮为管教宗室子弟的宗师,宗室亲属要做的事,都要征求宗师的意见。”十五日,始平王司马裕死。有彗星出现于西方。使征北大将军卫馞讨伐鲜卑力微。

5、应的多音字

应yīng yìng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应 yīng

基本字义

1. 该,当,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当。~该。~分(fèn )。~有尽有。
2. 回答:答~。喊他不~。~承。
3. 随,即:“桓督诸将周旋赴讨,~皆平定”。
4. 姓。

1. 应当,应该

1. 应当 yīngdāng

(1) [ought to;should;must]∶应该
你应当照料你自己
(2) [bear]∶承当;应付
次日,杨雄自出去应当官府。——《水浒传》
2. 应分 yīngfèn
[be part of one’s job] 分内应该做的
帮助顾客选购商品是我们售货员应分的事
3. 应付裕如 yīngfù-yùrú
[rise to the occasion] 形容从容对付,毫不费力
4. 应该 yīnggāi
[should;ought to;must] 情理上必然或必须如此
不应该试图逃避责任
5. 应名儿 yīngmíngr
[in the name of] 用某人的名义[办某事];挂某种虚名
你应名儿就行了,反正费不了多大事儿
6. 应名儿 yīngmíngr
[only in name;nominally] 只是在名义上[是]
他们应名儿是夫妻,实际上同床异梦,貌合神离
7. 应有尽有

应 yìng
基本字义

1. 回答或随声相和:~答。呼~。~对(答对)。~和(hè)。反~(a.化学上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性质和成分与原来不同的新物质;b.人和动物受到刺激而发生的活动和变化;c.回响,反响)。
2. 接受,允许,答应要求:~邀。~聘。~考。
3. 顺合,适合:顺~。适~。~机。~景。~时。~用文。
4. 对待:~付。~变。~酬。

详细字义
〈动〉

1. 应和,响应 [respond]
龟往离散以应我。——《国语·晋语》
齐王不应。——《战国策·齐策》
宋王无以应。——《吕氏春秋·顺说》
桓侯不应。——《韩非子·喻老》
河曲智叟无以应。——《列子·汤问》
佣者笑而应。——《史记·陈涉世家》
宜多应者。——《史记·陈涉世家》
杀之以应陈涉。
云集响应。——汉· 贾谊《过秦论》
应者近万人。——《资治通鉴·唐纪》
金色而玉应。——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一呼百应;里应外合;应口(还嘴;对答);应昂(答应);应嘴(答话,回嘴);应响(回声);应机赴节(依照节拍敲击演奏);应合(应和配合;应和);应佛僧(应召到有关人家去做佛事的和尚);应令(响应诏令)
3. 受;接受 [accept;receive]
迫切不得已,乃应命至都。——《南史·虞荔传》
4. 又如:应事(承担事务);应役(受征召服劳役);应供(接受奉养);应约(接受约请)
5. 符合;适应;顺应 [concide;comfort]
六合正相应。——《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6. 又如:得心应手;应天顺人(适应天命,顺从人心);应化(顺应变化)
7. 应付;对付 [deal with]
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庄子·齐物论》
8. 又如:应接不暇;应急屎坑(喻指紧急时刻可以应用的对象);应故事(按照老规矩,敷衍塞责);应难(应付危难)
9. 感应;应验 [response;come true;be confirmed]
令兄托梦,莫非应在此人身上。——《说唐》
10. 又如:应兆(应验的征兆);应劫(应验劫运);应符(应验符命);应瑞(应验祥瑞)
11. 对敌方回击、迎击 [meet and attack an advancing enemy;intercept]
齐威王使 章子将而应之。——《战国策·齐策一》
今以三万之众而应强国之兵。——《战国策·赵策三》
卢沟桥的烽火一起,我们挺身迎战。——闻一多《愈战愈强》
12. 又如:应敌(迎击来敌)
13. 支付;供给 [pay;supply]。如:应门(当家;支撑门户);应副(应付。供给;支应)
14. 许配 [be betrothed to]
以我应他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5. 另见 yīng

常用词组

1. 应变 yìngbiàn
[meet an emergency] 对突发性事件的一种应付
应变能力
2. 应变 yìngbiàn
[strain] 由外力使物体尺寸或形状发生相对变化的现象,常以百分数(%)表示
3. 应酬 yìngchou

(1) [treat with courtesy;have social intercourse ]∶交际来往
善于应酬
(2) [treat with courtesy]∶以礼待人
应酬几句
(3) [dinner party]∶指私人开的宴会
今天晚上有个应酬
4. 应从 yìngcóng
[agree] 对某种建议表示同意或答应
他点头应从了大家的建议
5. 应答 yìngdá
[reply;respond;echo;answer] 对答
应答如流
相为应答。——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6. 应敌 yìngdí
[meet an enemy attack] 迎击来敌
现有兵力足以应敌
7. 应典,应点 yìngdiǎn,yìngdiǎn
[act on one's word] 〈方〉∶把自己说过的话付诸行动
你可得言要应典哪!——《小五义》
8. 应对 yìngì
[respond;echo;reply;answer] 对答,答对
应对诸侯。——《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9. 应对如流 yìngì-rúliú
[reply rapidly and fluently] 形容思想敏捷,答话流利
10. 应付 yìngfu

(1) [deal with;handle]∶采取某种方法对待某人某事
应付复杂的局面
(2) [do sth.perfuntorily;do sth.after a fashion]∶应酬;敷衍
采取应付的态度
(3) [make do]∶将就;凑合
这顶帽子今冬还能应付过去
11. 应付自如 yìngfu-zìrú
[handle a situation with ease;be equal to the situation] 形容处事从容不迫,毫不费力
这样才能应付自如,所向必利。——茅盾《子夜》
12. 应和 yìnghè
[exchange of voices] 对一种言行表示呼应,附和
同声应和
13. 应机立断 yìngjī-lìàn
[act upon the opportunity] 谓抓住时机立即作出决断
君侯体高世之才,秉青萍、干将之器,拂钟无声,应机立断,此乃天然异禀,非钻仰者所庶几也。——汉· 陈琳《答东阿王笺》
14. 应急 yìngjí
[meet an urgent need;meet a contingency] 满足紧急需要
应急之物
15. 应接 yìngjiē

(1) [reception]∶应酬,接待
热情应接
(2) [cope with]∶应付
从容应接
(3) [response]∶呼应
书法家讲究字的点画要互相应接
(4) [coordinate]∶照应
自相应接
16. 应接不暇 yìngjiē-bùxiá
[have one's hand full all the time] 原形容景物繁多,目不暇接。后多形容来人太多或事务繁杂,接待应付不过来
仰观山,俯听泉,旁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唐·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
17. 应景 yìngjǐng
[do sth.for the occasion] 顺应当时的场景
联欢会上演唱,聊为应景而已
18. 应景,应景儿 yìngjǐng,yìngjǐngr
[seasonable] 适应当时的节令
端午吃粽子是应景儿
19. 应举 yìngjǔ
[20. 应卯 yìngmǎo
21. 应门 yìngmén

24. 应时 yìngshí
25. 应试 yìngshì
26. 应市 yìngshì
27. 应手 yìngshǒu

(1) [handle]∶随手而就
应手奏效
(2) [conveniently] 〈方〉∶[工具、武器等]用着觉得顺手,运用自如
应手货
28. 应天承运 yìngtiān-chéngyùn
29. 应天顺时 yìngtiān-shùnshí

30. 应验 yìngyàn

31. 应邀 yìngyāo
32. 应用 yìngyòng
[apply;put to use;be used] 适用需要,以供使用

33. 应用文 yìngyòngwén
34. 应运 yìngyùn
[as the occasion demands] 顺应时势;顺应期运
应运而生
35. 应运而生 yìngyùn’érshēng

36. 应战 yìngzhàn

37. 应召 yìngzhào

38. 应诏 yìngzhào
39. 应诊 yìngzhěn

40. 应征 yìngzhēng

41. 应制 yìngzhì

6、商丘有那些好玩的景点?

商丘好玩的景点:

1、芒砀山汉文化旅游景区

芒砀山汉文化旅游景区面积为14平方公里,有汉梁王墓群、刘邦斩蛇处、大汉雄风、芒砀山地质公园、陈胜墓、夫子崖等景点。西汉王陵内出土的国宝级文物四神云气图、金缕玉衣等中华瑰宝交相生辉。

2、商丘古文化旅游区

商丘古城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文物众多。商丘古城建于明正德六年,城墙、城廓、城湖三位一体,使古城外圆内方,成一巨大的古钱币造型,建筑十分独特。

城墙周长3.6公里,有东西南北四门。城内地势为龟背形。城内建筑多为四合院建筑。商丘古城现为中国保存完好古城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淮海战役陈官庄纪念馆景区

景区内的淮海战役陈官庄烈士陵园始建于1963年,占地200亩,安葬着2342名淮海英烈,其中单身烈士651名,是全国最大的单身烈士墓群。

为了更好地褒扬先烈,教育后人,市委、市政府按照古战场复原区、陵园景观区、园林绿化区、绝对保护区、保护区五个区域进行规划设计,分步实施,总占地面积3200多亩。

(6)养生堂应天顺时话春养扩展资料:

商丘市地貌按其成因和形态类型的特征,分为黄河冲积平原、淮河冲积平原、剥蚀残丘三大类型区,主要为黄河冲积平原区。商丘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商丘市属淮河流域,分属洪泽湖、涡河、南四湖三大水系。

商丘市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商丘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商部族的起源和聚居地、商朝最早的建都地、商人商品商业的发源地、商文明的诞生地,有“华商之源”的美誉。

7、晋书武帝纪翻译帝宇量弘厚

http://www.823u.com/html/71-13/13756.htm
武帝纪,武皇帝名炎,字安世,是晋文帝的长子。为人宽惠仁厚,深沉有度量。
魏嘉平年间(249~254),封为北平亭侯,历任给事中、奉车都尉、中垒将军,加散骑常侍,又迁为中护军、假节。到东武阳迎常道乡公即位,迁为中抚军,晋封为新昌乡侯。晋国建立,立为世子,授予抚军大将军,开府、副贰相国。当初,文帝因为景帝是宣帝的继承人,去世早而无后,便把武帝的弟弟司马攸作为景帝后嗣,看得与众不同,特加爱护,自以为居丞相之位,死后应将大业传给司马攸。常说:“这是景王的天下,我是不会参与其事的。”将要议定世子时,文帝的意思想立司马攸。何曾等人坚持异议说:“中抚军聪明神武,有超世之才。头发拖地,手臂过膝,这不是做人臣的相貌啊!”自此便定下来了。
魏元帝咸熙二年(265)五月立为晋王太子。八月初九,文帝死,太子继承了相国和晋王的官爵。下令放宽刑罚,赦免罪人,安抚百姓,减轻徭役,国内服丧三日。这个月,在襄武出现一个长人,高三丈,对当地人王始说:“现在当是太平盛世了。”九月初七,以魏司徒何曾为丞相,镇南将军王沈为御史大夫,中护军贾充为卫将军,议郎裴秀为尚书令、光禄大夫,这些人都可以开府署设僚属。十一月,初次设置四护军,统率城外诸军。十五日,下令让诸郡中正官按六条标准荐拔淹没于民间的人才:第一条是忠诚恭谨奋不顾身,第二条是孝敬尽礼,第三条是兄弟友善,第四条是洁身自好勤劳谦恭,第五条是严守信义言行可验,第六条是为修养自己刻苦学习。此时晋王之德广施天下,四海归心。于是天子知道天道运转将移于晋,就使太保郑冲奉读策书说:“告知晋王,我皇祖有虞氏,应天之命,受陶唐之禅而得位,亦以天下授于有夏。惟夏禹、商汤、周文上能配天,都因为他们圣德如日月普照。此后天又将大命倾注于汉,汉之火德既衰,皇天眷顾我高祖,授以天下,我朝仿效虞、夏、商、周四代之明德显绩,我不尽知。只是你祖你父,心性明哲,辅助我皇家,勋德光照四海,及于上下鬼神,无不和顺,水土平治,天行有序,万邦以安。应受上帝之命,协和帝王中正之道。我谨受天命,将天子之位敬授于你,新朝重任在于你身,允当行中正之道,国运得以长久。啊!王应敬顺天命。一切遵循先圣训典,安抚四方之国,维护天之美意,不要废弃我二皇大业。”武帝开始以礼辞让,魏朝公卿何曾、王沈等坚决请求,武帝这才答应即天子位。
泰始元年(265)冬十二月十七日,在南郊设坛,在位的百僚及匈奴南单于等四方少数民族来集会的数万人,燃起燎火,举行米犬祭,告于上帝说:“皇帝臣司马炎敢用玄牡告于皇天后土,魏帝考皇运之所归,承天之明命以命炎。昔日唐尧兴隆大道,禅让于虞舜,舜又禅让于禹,高德垂于后世,经久不衰。及汉德既衰,太祖武皇帝拨乱反正,拯救时局,扶助刘氏,因而汉禅让于魏。魏室连年多故,几乎败亡,实赖晋匡扶拯救之德,因而得保宗祀,渡过艰难。这说明晋是有大功于魏的。四方之人无不顺服,廓清梁岷,安抚扬越,八方同轨,祥瑞屡呈,天人应和,有思皆服。我效法三后,天命因集于此。炎之德不足嗣位,辞让而不获准。于是群公卿士,诸侯臣僚,诸贤陪臣,百蛮君长,都说:‘皇天鉴于下土,求民间之疾苦,天命既成,本非谦让所能拒违。帝王世系不可无继,人神不可以无主。’炎敬奉皇运,敬畏天威,敬选吉日,升坛受禅,告于上帝,以满众望。”礼毕,到洛阳宫太极前殿,下诏说:“昔朕皇祖宣王,圣哲钦明,顺应天运,兴隆帝业,开创洪基。伯考景王,行大道而遍谋于众,光照诸夏。至于宣考文王,明哲光远,协和人神,应天顺时,受此明命,仁德匡济宇宙,功勋及于上下,魏氏鉴于古训,仿效尧舜,咨询于群臣,委大命于朕身。我畏天命,不敢违抗。朕德微薄,肩负大任,托身于王公之上而君临四海,惴惴恐惧,不知所为。尔等为股肱爪牙之佐,文武忠贞之臣,尔祖尔父,实为我先王左右辅臣,光大兴隆我晋大业。欲与万国臣民共享天下。”于是实行大赦,改年号。赐天下官吏爵位,每人五级,鳏寡孤独不能自养者,每人给谷五斛,免征天下租赋及关市之税一年,过去的旧债不再收,旧的嫌疑禁锢都解除,失去官爵者都予恢复。
十八日,派遣太仆刘原告于太庙。封魏帝为陈留王,食邑万户,居住邺宫;魏氏诸王都封为县侯。追尊宣王为宣皇帝,景王为景皇帝,文王为文皇帝,宣王妃张氏为宣穆皇后。尊太妃王氏为皇太后,所住之宫叫崇化宫。封皇叔祖父司马孚为安平王,皇叔父司马干为平原王,司马亮为扶风王,司马亻由为东莞王,司马骏为汝阴王,司马肜为梁王,司马伦为琅王牙王,皇弟司马攸为齐王,司马鉴为乐安王,司马机为燕王,皇从伯父司马望为义阳王,皇从叔父司马辅为渤海王,司马晃为下邳王,司马环为太原王,司马王圭为高阳王,司马衡为常山王,司马子文为沛王,司马泰为陇西王,司马权为彭城王,司马绥为范阳王,司马遂为济南王,司马逊为谯王,司马睦为中山王,司马陵为北海王,司马斌为陈王,皇从父兄司马洪为河间王,皇从父弟司马楙为东平王。以骠骑将军石苞为大司马,封为乐陵公,车骑将军陈骞为高平公,卫将军贾充为车骑将军、鲁公,尚书令裴秀为巨鹿公,侍中荀勖为济北公,太保郑冲为太傅、寿光公,太尉王祥为太保、睢陵公,丞相何曾为太尉、郎陵公,御史大夫王沈为骠骑将军、博陵公,司空荀岂页为临淮公,镇北大将军卫瓘为菑阳公。其余增封晋爵不等,文武官员普遍晋位二等,改《景初历》为《泰始历》,腊祭在酉,社日在丑。十九日,下诏大张俭约之风,将宫中的珠玉玩好之物,拿出来赏赐给王公以下的官吏,多少不等。设置中军将军以统领宿卫七军。
二十日,下诏让陈留王出行时可举天子的旌旗,备有五种季节的副车,使用魏的历法,可以像天子一样郊祀天地,礼乐制度皆照魏例,上书不称臣。赐山阳公刘康、安乐公刘禅子弟一人为驸马都尉。二十六日,以安平王司马孚为太宰、假黄钺、大都督中外诸军事。下诏说:“昔日王肠谋废齐王,而齐王最终还是被废。邓艾虽恃功骄傲有失臣节,然束手认罪。今大赦二人家属,回故乡立后嗣。使灭者复兴,绝者有继,简法省刑。解除对魏氏宗室的禁锢。诸将士官吏遭三年丧者,遣回守丧三年。百姓有三年丧者,服丧期免除徭役。免除部曲将及长吏以下以家属作人质,俭省各郡国向京师调运的物资,禁止乐府、靡丽的百戏技艺及雕饰华丽的游猎器具,广开言路,设谏官掌管此事。”这个月里,有六只凤凰、三条青龙、两条白龙、麒麟各一在各郡国出现。二年正月初七,派遣兼侍中侯史光等持节到全国各地,巡视考察风俗,罢除不在祀典的祭祀。初八,有司请求建七庙,武帝以为徭役太重,不允许。十一日,罢唱鸡鸣歌的人。
二十二日,尊景皇帝夫人羊氏为景皇后,所居宫叫弘训宫。二十七日,立皇后杨氏。二月,解除对汉宗室的禁锢。十一日,常山王司马衡死。皇帝下诏说:“五等爵位之封,都是旧时功臣。原为县侯者,袭爵时次子封为亭侯;原为乡侯者,次子为关内侯;原为亭侯者,次子为关中侯,皆食本爵封户的十分之一。”二十九日,郊祀宣皇帝以配天,在明堂祀文皇帝以配上帝。二十二日下诏说:“古时设百官,就是让他规劝王的过失,而保氏官特以谏诤为职业,今之侍中、常侍实处于这个职位。选择那些能正色纠正违法匡救缺漏的人,以兼此职。”三月二十日,吴人来吊祭,有司上奏以诏书答复。武帝说:“昔日汉文帝招抚尉他,光武帝招抚公孙述,都没有按君对臣的礼仪,这是为了笼络未归附的人。孙皓开始派使者时,不知晋已开国建帝号,只用书信形式答谢他。”夏五月戊辰,下诏说:“陈留王品德谦虚,每有事都要上表,这不是我对他优待尊崇的要求。主管此事的人向他说明,只要不是大事,让陈留王的官吏上表就行了。”壬子这天,骠骑将军博陵公王沈死。
六月二十五日,济南王司马遂死。秋七月初五,营建太庙,从荆山运来木材,开采华山的石料,铸造十二根铜柱,涂一层黄金,刻镂百物,缀上明珠。二十二日,谯王司马逊死。三十日,日蚀。
八月初十,裁减右将军官职。当初,武帝虽实行汉魏丧制,安葬后即除丧服,而还是穿深色衣服,戴素冠,食则避席减膳,哀敬同于服丧。二十二日,有司奏请改换服装,照常进膳,武帝不许,一直守丧满期才恢复正常,后为太后服丧也是如此,九月二十日,散骑常侍皇甫陶、傅玄兼谏官,上书谏诤,有司奏请压下谏书,不予议论。武帝下诏说:“凡关系到人主的言论批评,人臣是很难做到的,而又苦于人主不能听纳,自古忠臣直士为此而慷慨叹息,每每将陈事之书交付主事者,主事者深究苛求,说什么恩赐当由皇上,这是什么话呢?还是让朝臣详细评议。”九月二十三日,有司上奏说:“大晋继承三皇的业绩,步舜禹的后尘,应天顺时,受禅于魏,应该沿用前一代历法,如虞舜遵循唐尧的例子。”武帝认可。
冬十月初一,日蚀。初二,下诏说:“昔日舜在苍梧安葬,农民不改变耕地,禹安葬在成纪,市场不改变地方。追思祖考清简的宗旨,迁徙陵墓周围十里以内的居民,烦扰百姓,停止实行。”十一月初五,倭人来献本国异物。将祭天的圜丘与祭地的方丘合并于南、北郊,夏至、冬至的祭祀合并于二郊之祀。罢除山阳公国督军,除去其禁例。十五日,追封景帝夫人夏侯氏为景怀皇后。十七日将祖、父神主迁于太庙。十二月,罢除各地农官,归于郡县。这一年中,有六只凤凰、十条青龙、九条黄龙、麒麟各一,出现于各郡国。三年春正月癸丑,两条白龙出现于弘农渑池。丁卯这天,立皇子司马衷为皇太子。下诏说:“朕以不德之身,托于四海之上,兢兢业业,敬畏守职,犹恐不能使宇内康济,思与天下之人申明王法制度,正本清源,至于立太子之事,非当务之急。再者,近世每次立太子,总要施行宽赦恩赐,此事不能免除,往往是顺从王公卿士的议论罢了。方今天下太平,将向天下人陈述德义,显示好恶,使百姓丢掉侥幸得福的想法,而要行为忠实,始终如一,施小恩小惠,是不可取的。都使大家知道此意。”三月初六,初次令二千石官服丧三年。丁未这天,白日昏暗。罢除武卫将军官职。以李熹为太子太傅。泰山石崩塌。夏四月十六日,张掖太守焦胜上奏说,氐池县大柳谷口一个地方有黑色石,石上有白色文彩,实是大晋吉祥的象征,把彩文画出来献给皇帝,下诏以制币祭告于太庙,图文收藏在天府。
秋八月,罢除都护将军,将其所辖五署归光禄勋。九月十五日,下诏说:“古制以德定爵位,以功定俸禄,虽下士的俸禄还要相当于上等农民的收入,对外则可以奉公忘私,对内则足以养亲施惠。今在位官吏俸禄不能代耕,这就不能达到推崇教化的目的。可议定增加官吏俸禄。”赐王公以下帛不等。以太尉何曾为太保,义阳王司马望为太尉,司空荀岂页为司徒。冬十月,准许士卒遭父母丧者,如不在疆场,都可以回家治丧。十二月,徙宗圣侯孔震为奉圣亭侯。山阳公刘康来朝。禁止观星望气谶纬迷信之类的学说。四年春正月初三,以尚书令裴秀为司空。正月十八日,新订律令完成,封爵赐帛不等。有彗星出现于轸星附近。十九日,武帝到专供帝王大臣耕种的籍田里耕作。
二十日,下诏说:“古代设象征性的刑罚而众人不犯,今虽诛灭三族而奸邪之事不绝,德与刑相隔多么远啊!先帝深忧黎民,哀怜狱囚,才命大臣考正刑律。朕守遗业,应永保皇业安定,思欲无为而治万国。方今阳春滋养万物,春耕开始,朕亲率王公卿士耕籍田千亩。又律令已成,颁布天下,将可以简省法律,劝民务本,化育海内。应当宽赦罪人,使能自新。今大赦天下,长吏、郡丞、长史各赐马一匹。二月初三,增设山阳公国相、郎中令、陵令、杂工宰人、鼓吹车马不等。罢除中军将军,设北军中侯官。十七日,因东海刘俭品行高尚,拜为郎。以中军将军羊祜为尚书左仆射,东莞王司马亻由为尚书右仆射。三月二十一日,皇太后王氏死。
夏四月初二,太保、睢陵公王祥死。初三,文明皇后王氏合葬于崇阳陵。罢除振威、扬威护军官,设左右积弩将军。六月初一,下诏说:“各郡太守,各封国国相,每三年巡行属县一次,必在春天。古人即用这种办法述职守宣风教显忠义。巡行时要接见长吏,观察风俗,协调礼律,考正度量衡,慰问老人,亲自看望百岁老人。还要讯问囚徒,处理冤案,详察政刑得失,了解百姓疾苦。远近必至,就像朕亲临一样。宣喻孝、义、慈、恭、友五教之德,鼓励务农,劝勉学子,使民勤于正业,不从事百家末流之事,行远者必有险阻。士人与庶民中有好学重道,孝悌忠信,清白优异者,推荐提拔他们;有不孝父母,不尊重党族,背礼越轨,不循法令者,纠察惩罚他们。田地开辟,各业兴旺,礼教齐备,令行禁止,这说明长吏有能。人民贫困,农事荒废,奸盗频起,刑狱繁多,上下废弛,礼义不兴,这是长吏的失职。若长吏在官公廉,不谋私利,正直有节,不饰名誉者,以及行为贪秽,谄媚钻谋,无奉公之节而私门日富者,都要严肃查处。表扬清廉者而扫荡污浊者,推荐善良者而弹劾违法者,即是朕垂拱而治的总纲,也是责成良二千石要做到的。呜呼!警戒啊!”秋七月,泰山石崩塌,众星向西流动。戊午,派遣使者侯史光巡行天下。十四日,拜谒崇阳陵。
九月,青、徐、兖、豫四州发大水,伊水洛水漫堤,入黄河,政府开仓济民。下诏说:“虽诏书要求做的,及批复奏章要做的,但不便于实行的事,皆如实上报,不可隐瞒。”冬十月,吴将施绩入江夏,万郁侵扰襄阳。武帝派遣太尉义阳王司马望屯兵龙陂。荆州刺史胡烈击败万郁。吴将顾容侵扰玉林,太守毛炅大破其军,斩吴交州刺史刘俊、将军修则。十一月,吴将丁奉等出兵芍陂,被安东将军汝阴王司马骏与义阳王司马望击败逃走。二十七日,下诏令王公卿尹及郡国太守国相,推荐贤良方正直言之士。十二月,向各郡国颁发五条诏书,这五条是:第一正身,第二勤于百姓之事,第三抚恤孤寡,第四敦促本务停止末业,第五禁绝请托贿赂。二十八日,武帝亲临听讼观,检查属于廷尉的洛阳狱囚犯,并亲自判决。扶南、林邑各派遣使者纳贡。五年春正月初一,申戒郡国计吏守相令长,务必发挥地利,禁止游手好闲者与商贩。初四,武帝临听讼观,检查囚徒,很多囚徒被宽赦遣返。两条青龙出现于荥阳。二月,将雍州陇右五郡及凉州之金城、梁州之阴平合并为秦州。二十日,两条白龙出现于赵国。青、徐、兖三州有水灾,派遣使者救济百姓。壬寅,以尚书左仆射羊祜都督荆州诸军事,征东大将军卫馞都督青州诸军事,东莞王司马亻由为镇东大将军,都督徐州诸军事。二十六日,下诏说:“古时每岁记载各地官吏的称职与否,积三年而进行赏罚。今负责记事的前后令史,只选记疏劣的官吏,而没有对优异者劝勉,这不符合用人有升有降、有赏有罚的原则。要条陈那些勤于政事,才能声誉出众的官吏,每岁一次,形成常规,我将议其功劳。”己未这天,下诏给诸葛亮的孙子诸葛京安排适合其才能的官职。夏四月,地震。
五月初一,凤凰出现于赵国。特赦交趾、九真、日南等地五年以内的囚徒。六月,邺城奚官督郭讷上书陈述五件事以进谏,话恳切而直爽,被提拔为屯留令。西平人麴路敲朝门外的登闻鼓,散布妖言,有司奏请处死暴尸街头。武帝说:“这是我的过失。”不予追查。罢除镇军将军,恢复左右将军官职。秋七月,接待群公,询问正直之言。九月有彗星出现于紫宫星座。冬十月十九日,因汲郡太守王宏有政绩,赐谷一千斛。十一月,追封谥皇弟司马兆为城阳哀王,以自己的儿子司马景度为继嗣。十二月,诏州郡推举猛勇秀异的人才。
六年春正月初一,武帝在殿前接见群臣,不奏乐。吴将丁奉侵入涡口,被扬州刺史牵弘击退。三月,赦五岁以下刑徒。夏四月,两条白龙出现于东莞。五月,立寿安亭侯司马承为南宫王。六月初四,秦州刺史胡烈与叛虏战于万斛堆,奋力拼搏,战死。下诏派遣尚书石鉴代行安西将军、都督秦州诸军职务,与奋威护军田章共同讨伐叛虏。秋七月十四日,免除陇右五郡受寇害居民的租赋,无法生活的,官仓借贷救济。
二十二日,城阳王司马景度死。下诏说:“自泰始以来,有大事皆撰文记录,秘书抄写副本,以后有大事,都应收集整理,作为常规。”二十四日,以汝阴王司马骏为镇西大将军、都督雍梁二州诸军事。九月,大宛献汗血马,焉耆来贡本地异物。冬十一月,武帝视察京师太学,行乡饮酒礼,赐给太常博士、学生帛牛酒不等。立皇子司马柬为汝南王。十二月,吴夏口督、前将军孙秀率众来投奔,拜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为会稽公。十七日,恢复设置镇军官职。七年春正月二十六日,皇太子成年加冠,赐王公以下帛不等。匈奴统帅刘猛叛变出塞。三月孙皓率兵进逼寿阳,晋派遣大司马司马望屯兵淮北抗拒吴军。初七,司空、巨鹿公裴秀死。十四日,以中护军王业为尚书左仆射,高阳王司马王圭为尚书右仆射。孙秀部将何崇率众五千人来降。夏四月,九真太守董元被吴将虞汜攻击,晋军失败,董元战死。北地胡人侵扰金城,凉州刺史牵弘讨伐胡人,原来归降的胡虏在内部叛乱,将牵弘包围在青山,牵弘的军队失败,牵弘战死。五月立皇子司马宪为城阳王。雍、凉、秦三州发生饥荒,赦免三州境内死刑以下的罪人。
闰月,举行求雨大祭,掌管皇帝百官膳食的太官,减少了膳食费用。下诏交趾三郡、南中各郡,免除每户今年应交的绢帛。六月,下诏在公卿以下推举将帅各一人。二十四日,大司马义阳王司马望死。大雨连绵,伊水、洛水、黄河泛滥,冲毁居民四千余家,淹死三百余人,下诏赈济灾民,死者供给棺材。秋七月二十六日,以车骑将军贾充为都督秦、凉二州诸军事。吴将陶璜等包围交趾,交趾太守杨稷与玉林太守毛炅及日南等三郡投降吴。八月初九,以征东大将军卫馞为征北大将军、都督幽州诸军事。十九日,城阳王司马宪死。将益州南部四郡分出设置宁州,特赦四郡死刑以下囚徒。冬十月初一,日蚀。
十一月十二日,卫公姬署死。十二月,下大雪。撤销中领军,并于北军中侯。以光禄大夫郑袤为司空。八年春正月,监军何桢讨伐匈奴刘猛,屡破刘猛军,匈奴左部帅李恪杀刘猛降晋。十九日,武帝耕于籍田。二月初一,禁用雕饰华丽的非法之物。十八日,太宰、安平王司马孚死。下诏让内外群官推举能在边郡任职者各三人。武帝与右将军皇甫陶讨论问题,皇甫陶与武帝发生争执,散骑常侍郑徽上表请求治皇甫陶的罪。武帝说:“刚直不阿,敢于直言,是我对左右群臣的要求。人主常以阿谀谄媚之人为患,怎能以直言之臣为损害呢?郑徽越职妄奏,不合我意。”于是免了郑徽的官。夏四月,设置后将军,备四军之数。六月,益州牙门将张弘诬陷益州刺史皇甫晏谋反,杀了皇甫晏,将首级传递到京师。张弘被判死刑,夷灭三族。十九日,大赦。二十三日,下诏免除陇右四郡中遇寇害人家的田租。秋七月,以车骑将军贾充为司空。

8、应字的两种读音,还有

应 ying
部首: 广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07


answer; echo; ought to; should; promise; respond; grant; deal with; suit;
应1
(1)

yīng
(2)
应当,应该 [should]
应,当也。――《说文》
应,当也。――《尔雅》
文王既勤止,我应受之。――《诗·周颂·赉》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应是良晨好景虚设。――宋·柳永《雨霖铃》
凡所应有。――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应得之资。
不应重罚。――清·方苞《狱中杂记》
法应立决。
(3)
又如:应然(应该如此);应伯爵(白吃白喝。“应白嚼”之谐音);应合(应当;该当);应是(应当是)
(4)
答应,允许 [promiseor agree(to do sth.)]
桓侯不应。――《韩非子·喻老》
(5)
又如:应候(应承);应诺(答应;应承);应许(答应;允许);应准(答应;说定);应允(答应,允许);提出的条件他都应了;是我应下来的任务
(6)
认为是;是 [think;hold;be]。如:应真(方是真话);应缘(大概是)

(1)

yīng
(2)
所有;全部 [all]
应退出地皆拨还本主;应水占地皆以官地对还。――宋·苏辙《再论京西水柜状》
(3)
又如:应干(一切有关的)
(4)
古国名 [Ying state],故址在今河南省鲁山县东
(5)
姓。如:应阮(汉末建安时文人应玚、阮瑀的并称);应叟(三国魏的应璩);应陈(应玚和陈琳的并称)
另见yìng
应当
yīngdāng
(1)
[ought to;should;must]∶应该
你应当照料你自己
(2)
[bear]∶承当;应付
次日,杨雄自出去应当官府。――《水浒传》
应分
yīngfèn
[be part of one's job] 分内应该做的
帮助顾客选购商品是我们售货员应分的事
应付裕如
yīngfù-yùrú
[rise to the occasion] 形容从容对付,毫不费力
应该
yīnggāi
[should;ought to;must] 情理上必然或必须如此
不应该试图逃避责任
应名儿
yīngmíngr
[in the name of] 用某人的名义[办某事];挂某种虚名
你应名儿就行了,反正费不了多大事儿
应名儿
yīngmíngr
[only in name;nominally] 只是在名义上[是]
他们应名儿是夫妻,实际上同床异梦,貌合神离
应有尽有
yīngyǒu-jìnyǒu
[have everything one expects to find] 应该有的全都有了
应2
(1)
应、譍
yìng
(2)
应和,响应 [respond]
龟往离散以应我。――《国语·晋语》
齐王不应。――《战国策·齐策》
宋王无以应。――《吕氏春秋·顺说》
桓侯不应。――《韩非子·喻老》
河曲智叟无以应。――《列子·汤问》
佣者笑而应。――《史记·陈涉世家》
宜多应者。――《史记·陈涉世家》
杀之以应陈涉。
云集响应。――汉·贾谊《过秦论》
应者近万人。――《资治通鉴·唐纪》
金色而玉应。――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一呼百应;里应外合;应口(还嘴;对答);应昂(答应);应嘴(答话,回嘴);应响(回声);应机赴节(依照节拍敲击演奏);应合(应和配合;应和);应佛僧(应召到有关人家去做佛事的和尚);应令(响应诏令)
(4)
受;接受 [accept;receive]
迫切不得已,乃应命至都。――《南史·虞荔传》
(5)
又如:应事(承担事务);应役(受征召服劳役);应供(接受奉养);应约(接受约请)
(6)
符合;适应;顺应 [concide;comfort]
六合正相应。――《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7)
又如:得心应手;应天顺人(适应天命,顺从人心);应化(顺应变化)
(8)
应付;对付 [deal with]
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庄子·齐物论》
(9)
又如:应接不暇;应急屎坑(喻指紧急时刻可以应用的对象);应故事(按照老规矩,敷衍塞责);应难(应付危难)
(10)
感应;应验 [response;come true;be confirmed]
令兄托梦,莫非应在此人身上。――《说唐》
(11)
又如:应兆(应验的征兆);应劫(应验劫运);应符(应验符命);应瑞(应验祥瑞)
(12)
对敌方回击、迎击 [meet and attack an advancing enemy;intercept]
齐威王使章子将而应之。――《战国策·齐策一》
今以三万之众而应强国之兵。――《战国策·赵策三》
卢沟桥的烽火一起,我们挺身迎战。――闻一多《愈战愈强》
(13)
又如:应敌(迎击来敌)
(14)
支付;供给 [pay;supply]。如:应门(当家;支撑门户);应副(应付。供给;支应)
(15)
许配 [be betrothed to]
以我应他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另见yīng
应变
yìngbiàn
[meet an emergency] 对突发性事件的一种应付
应变能力
应变
yìngbiàn
[strain] 由外力使物体尺寸或形状发生相对变化的现象,常以百分数(%)表示
应酬
yìngchou
(1)
[treat with courtesy;have social intercourse ]∶交际来往
善于应酬
(2)
[treat with courtesy]∶以礼待人
应酬几句
(3)
[dinner party]∶指私人开的宴会
今天晚上有个应酬
应从
yìngcóng
[agree] 对某种建议表示同意或答应
他点头应从了大家的建议
应答
yìngdá
[reply;respond;echo;answer] 对答
应答如流
相为应答。――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应敌
yìngdí
[meet an enemy attack] 迎击来敌
现有兵力足以应敌
应典,应点
yìngdiǎn,yìngdiǎn
[act on one's word] [方]∶把自己说过的话付诸行动
你可得言要应典哪!――《小五义》
应对
yìngì
[respond;echo;reply;answer] 对答,答对
应对诸侯。――《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应对如流
yìngì-rúliú
[reply rapidly and fluently] 形容思想敏捷,答话流利
应付
yìngfu
(1)
[deal with;handle]∶采取某种方法对待某人某事
应付复杂的局面
(2)
[do sth.perfuntorily;do sth.after a fashion]∶应酬;敷衍
采取应付的态度
(3)
[make do]∶将就;凑合
这顶帽子今冬还能应付过去
应付自如
yìngfu-zìrú
[handle a situation with ease;be equal to the situation] 形容处事从容不迫,毫不费力
这样才能应付自如,所向必利。――茅盾《子夜》
应和
yìnghè
[exchange of voices] 对一种言行表示呼应,附和
同声应和
应机立断
yìngjī-lìàn
[act upon the opportunity] 谓抓住时机立即作出决断
君侯体高世之才,秉青萍、干将之器,拂钟无声,应机立断,此乃天然异禀,非钻仰者所庶几也。――汉·陈琳《答东阿王笺》
应急
yìngjí
[meet an urgent need;meet a contingency] 满足紧急需要
应急之物
应接
yìngjiē
(1)
[reception]∶应酬,接待
热情应接
(2)
[cope with]∶应付
从容应接
(3)
[response]∶呼应
书法家讲究字的点画要互相应接
(4)
[coordinate]∶照应
自相应接
应接不暇
yìngjiē-bùxiá
[have one's hand full all the time] 原形容景物繁多,目不暇接。后多形容来人太多或事务繁杂,接待应付不过来
仰观山,俯听泉,旁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唐·白居易《庐山草堂记》
应景
yìngjǐng
[do sth.for the occasion] 顺应当时的场景
联欢会上演唱,聊为应景而已
应景,应景儿
yìngjǐng,yìngjǐngr
[seasonable] 适应当时的节令
端午吃粽子是应景儿
应举
yìngjǔ
[sit for imperial examinations] 封建社会中对参加科举考试的称呼,中者为举人,明清时指乡试
应举下第。――唐·李朝威《柳毅传》
应卯
yìngmǎo
[answer the roll call] 旧时官吏每天卯时(早晨五点到七点)到官署听侯点名,叫应卯,多比喻按惯例到场应付一下
应门
yìngmén
[attend the door] 照管门户。指应接叩门之意
内无应门五尺之童。――李密《陈情表》
应门的领客入厅
应诺
yìngnuò
[promise;undertake;agree] 答应;应承;承诺
慨然应诺
应声
yìngshēng
[parrot] 随着声音
应声落马。――明·魏禧《大铁椎传》
零泪应声落。――《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应时
yìngshí
(1)
[in season;seasonable]∶合于时令的
应时小菜
(2)
[at once;immediately]∶立时;立刻;马上
车子一歪,应时他就摔了下来
应试
yìngshì
[take an exam] 应考;参加考试
应市
yìngshì
[sell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markets] 根据市场情况而出售
新产品即将应市
应手
yìngshǒu
(1)
[handle]∶随手而就
应手奏效
(2)
[conveniently] [方]∶[工具、武器等]用着觉得顺手,运用自如
应手货
应天承运
yìngtiān-chéngyùn
[rule according to the will of Heaven] 应天:顺应天命。承运:承受运气。谓帝王顺应天命统治天下,符合上天意志
应天顺时
yìngtiān-shùnshí
[act in response to the will of Heaven and time] 应天命顺时势。用来颂扬新建立的封建朝代
爰暨世祖,应天顺时,受兹明命――《晋书·元帝纪》
应验
yìngyàn
[come true;be fulfilled] 谓后来发生的事实与预先所言,所估计的相符;犹效验
你也说起这个话来了,可不是鸳鸯说的话应验了么?――《红楼梦》
应邀
yìngyāo
[on invitation to;at sb's invitation] 受人的邀请
应邀在义演音乐会上唱歌
应用
yìngyòng
[apply;put to use;be used] 适用需要,以供使用
应用科学
应用文
yìngyòngwén
[practical writing] 指工作、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如公文、广告等
应运
yìngyùn
[as the occasion demands] 顺应时势;顺应期运
应运而生
应运而生
yìngyùn érshēng
[emerge as the times require;arise at the historic moment] 原指顺应时运而产生。后指在适当时机下出现的人或事物
若大仁者则应运而生,大恶者则应劫而生,运生世治,劫生世危。――《红楼梦》
应战
yìngzhàn
(1)
[meet enemy attack]∶与前来进犯的敌人作战
(2)
[take up a challenge]∶接受对方的挑战条件
我坚决应战,保证按时完成生产任务
应召
yìngzhào
[accept the call] 受人的召唤或召见
应诏
yìngzhào
[accept the emperor's order] 接受皇帝的诏命
应诊
yìngzhěn
[sees patients] 为来访病人进行诊治
应征
yìngzhēng
(1)
[be recruited]∶公民到了一定的年龄而响应征兵的号召
应征入伍
(2)
[respond to a call for contributions to a publication]∶泛指响应某些征求
应征稿件
应制
yìngzhì
[write poem according to the emperor's order] 旧指由皇帝下诏命而作文赋诗的一种活动
应1
(应)
yīng ㄧㄥˉ
(1)
该,当,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当。~该。~分(fèn)。~有尽有。
(2)
回答:答~。喊他不~。~承。
(3)
随,即:“桓督诸将周旋赴讨,~皆平定”。
(4)
姓。
郑码:TGVA,U:5E94,GBK:D3A6
笔画数:7,部首:广,笔顺编号:4134431
answer;echo;ought to;should;promise;respond;grant;deal with;suit;
当;该;
应2
(应)
yìng ㄧㄥˋ
(1)
回答或随声相和:~答。呼~。~对(答对)。~和(hè)。反~(a.化学上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性质和成分与原来不同的新物质;b.人和动物受到刺激而发生的活动和变化;c.回响,反响)。
(2)
接受,允许,答应要求:~邀。~聘。~考。
(3)
顺合,适合:顺~。适~。~机。~景。~时。~用文。
(4)
对待:~付。~变。~酬。
郑码:TGVA,U:5E94,GBK:D3A6
笔画数:7,部首:广,笔顺编号:4134431

9、多音字组词

供gōng gòng
供gōng
常用词组
1.
供不应求 gōngbùyìngqiú
[supply behind demand;demand exceeds supply] 需要者太多,供给不足以适应需求
书报很受欢迎,常常供不应求。——巴金《忆觉醒与活动》
2.
供电 gōngdiàn
[power supply] 对一个电路输送电。尤指通过电路输送
3.
供过于求 gōngguòyúqiú
[supply exceeds demand;oversupply] 供应超过了需要
目前,有些企业盲目投产,造成产品积压,供过于求,但又有些企业的产品却又是供不应求,这种局面,必须迅速改变
4.
供给 gōngjǐ
(1)
[feed;supply]∶满足社会购买力的需要
供给生活用品
发展经济,保障供给
(2)
[provide]∶按一定规格供应或作为伴随物而配给
原料由国家供给
5.
供给制 gōngjǐzhì
[supply on a maintence basis;free supply system] 按大致相同的标准分配生活资料的制度
6.
供料 gōngliào
[feed] 将待加工的材料往前送的动作或过程(如往缝纫机的针下送布料)或指机床加工工件的连续进给
7.
供气 gōngqì
[air feed] 输气
8.
供求 gōng-qiú
[supply and demand] 指商品的供给和需求
供求平衡
9.
供求关系 gōng-qiú guānxi
[rela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存在于供给和需求之间的联系
10.
供销 gōng-xiāo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供应和销售
供销两旺
11.
供需 gōngxū
(1)
[supply and demand]∶供给和需求
供需平衡
(2)
[supply]∶供应需求的 [商品]
12.
供养 gōngyǎng
(1)
[supply]∶给…提供生计,赡养
我一定供养你
(2)
[provide for the needs and comforts of one's elders]∶供给长辈或年长的人生活需要
供养老人
(3)
[feed;raise]∶饲养,养活
就是它们,供养着几百亿吨级的海洋动物,是真正的海洋牧草。——《海洋与生命》
蜂王是黑褐色的,身量特别长,每只工蜂都愿意用采来的花精供养它。——《荔枝蜜》
13.
供应 gōngyìng
(1)
[feed;supply]∶为…提供商品或食物
供应粮食
(2)
[furnish]∶以物质满足需要
食物就是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食物从何处来》

供 gòng
常用词组
1.
供案 gòng’àn
[altar] 供桌
供案上摆满了贡品
2.
供菜 gòngcài
[offerings] 供奉祖先神佛的菜
3.
供称 gòngchēng
[as is confessed by the culprit] 受审者陈述;交代
据俘虏供称,敌军开小差的很多
4.
供词 gòngcí
[deposition;confession] 受审者口头或书面交待的内容
供词不实
5.
供奉 gòngfèng
(1)
[offer sacrifice to;make offerings to]∶祭祀神佛、祖先
(2)
[actors and actresses gave commend performances in an imperial palace]∶唐代有高深修养的文人及艺术家,皆被皇帝罗致左右,以某种技艺侍奉帝王
乐工罗程者,善弹琵琶,为第一,…… 宣宗初亦召供奉。—— 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6.
供果 gòngguǒ
[fruit offerings] 供奉祖先神佛的瓜果
7.
供品 gòngpǐn
[offerings] 供奉神佛祖先用的瓜果、酒食等物品
8.
供认 gòngrèn
(1)
[confess]∶不愿意地承认短处、失败、懈怠、过失或罪责
(2)
[admission]∶[在刑法中]被告对于某一事实或断言的真实性予以承认
罪犯对此供认不讳
9.
供事 gòngshì
(1)
[hold office]
(2)
清代京吏在衙门内各房科管理事务的,都称供事
(3)
奉事;履行职责
10.
供献 gòngxiàn
(1)
[contribute]∶供奉;奉献
(2)
[offerings] 〈方〉∶供品
菜案上摆着酒肉,大半是祭神用的供献
11.
供职 gòngzhí
[hold office] 任职
部曲服事供职,同于编户。——《三国志·梁习传》
12.
供状 gòngzhuàng
[deposition; confession] 向官府自陈事实的字据
13.
供桌 gòngzhuō
[altar] 祭祀时摆放供品的桌子
供桌上摆满了供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yīng yìng
应yīng
常用词组
1.
应当 yīngdāng
(1)
[ought to;should;must]∶应该
你应当照料你自己
(2)
[bear]∶承当;应付
次日,杨雄自出去应当官府。——《水浒传》
2.
应分 yīngfèn
[be part of one’s job] 分内应该做的
帮助顾客选购商品是我们售货员应分的事
3.
应付裕如 yīngfù-yùrú
[rise to the occasion] 形容从容对付,毫不费力
4.
应该 yīnggāi
[should;ought to;must] 情理上必然或必须如此
不应该试图逃避责任
5.
应名儿 yīngmíngr
[in the name of] 用某人的名义[办某事];挂某种虚名
你应名儿就行了,反正费不了多大事儿
6.
应名儿 yīngmíngr
[only in name;nominally] 只是在名义上[是]
他们应名儿是夫妻,实际上同床异梦,貌合神离
7.
应有尽有 yīngyǒu-jìnyǒu
[have everything one expects to find] 应该有的全都有了

应 yìng
常用词组
1.
应变 yìngbiàn
[meet an emergency] 对突发性事件的一种应付
应变能力
2.
应变 yìngbiàn
[strain] 由外力使物体尺寸或形状发生相对变化的现象,常以百分数(%)表示
3.
应酬 yìngchou
(1)
[treat with courtesy;have social intercourse ]∶交际来往
善于应酬
(2)
[treat with courtesy]∶以礼待人
应酬几句
(3)
[dinner party]∶指私人开的宴会
今天晚上有个应酬
4.
应从 yìngcóng
[agree] 对某种建议表示同意或答应
他点头应从了大家的建议
5.
应答 yìngdá
[reply;respond;echo;answer] 对答
应答如流
相为应答。——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6.
应敌 yìngdí
[meet an enemy attack] 迎击来敌
现有兵力足以应敌
7.
应典,应点 yìngdiǎn,yìngdiǎn
[act on one's word] 〈方〉∶把自己说过的话付诸行动
你可得言要应典哪!——《小五义》
8.
应对 yìngì
[respond;echo;reply;answer] 对答,答对
应对诸侯。——《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9.
应对如流 yìngì-rúliú
[reply rapidly and fluently] 形容思想敏捷,答话流利
10.
应付 yìngfu
(1)
[deal with;handle]∶采取某种方法对待某人某事
应付复杂的局面
(2)
[do sth.perfuntorily;do sth.after a fashion]∶应酬;敷衍
采取应付的态度
(3)
[make do]∶将就;凑合
这顶帽子今冬还能应付过去
11.
应付自如 yìngfu-zìrú
[handle a situation with ease;be equal to the situation] 形容处事从容不迫,毫不费力
这样才能应付自如,所向必利。——茅盾《子夜》
12.
应和 yìnghè
[exchange of voices] 对一种言行表示呼应,附和
同声应和
13.
应机立断 yìngjī-lìàn
[act upon the opportunity] 谓抓住时机立即作出决断
君侯体高世之才,秉青萍、干将之器,拂钟无声,应机立断,此乃天然异禀,非钻仰者所庶几也。——汉· 陈琳《答东阿王笺》
14.
应急 yìngjí
[meet an urgent need;meet a contingency] 满足紧急需要
应急之物
15.
应接 yìngjiē
(1)
[reception]∶应酬,接待
热情应接
(2)
[cope with]∶应付
从容应接
(3)
[response]∶呼应
书法家讲究字的点画要互相应接
(4)
[coordinate]∶照应
自相应接
16.
应接不暇 yìngjiē-bùxiá
[have one's hand full all the time] 原形容景物繁多,目不暇接。后多形容来人太多或事务繁杂,接待应付不过来
仰观山,俯听泉,旁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唐·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
17.
应景 yìngjǐng
[do sth.for the occasion] 顺应当时的场景
联欢会上演唱,聊为应景而已
18.
应景,应景儿 yìngjǐng,yìngjǐngr
[seasonable] 适应当时的节令
端午吃粽子是应景儿
19.
应举 yìngjǔ
[sit for imperial examinations] 封建社会中对参加科举考试的称呼,中者为举人,明清时指乡试
应举下第。——唐· 李朝威《柳毅传》
20.
应卯 yìngmǎo
[answer the roll call] 旧时官吏每天卯时(早晨五点到七点)到官署听侯点名,叫应卯,多比喻按惯例到场应付一下
21.
应门 yìngmén
[attend the door] 照管门户。指应接叩门之意
内无应门五尺之童。——李密《陈情表》
应门的领客入厅
22.
应诺 yìngnuò
[promise;undertake;agree] 答应;应承;承诺
慨然应诺
23.
应声 yìngshēng
[parrot] 随着声音
应声落马。——明· 魏禧《大铁椎传》
零泪应声落。——《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4.
应时 yìngshí
(1)
[in season;seasonable]∶合于时令的
应时小菜
(2)
[at once;immediately]∶立时;立刻;马上
车子一歪,应时他就摔了下来
25.
应试 yìngshì
[take an exam] 应考;参加考试
26.
应市 yìngshì
[sell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markets] 根据市场情况而出售
新产品即将应市
27.
应手 yìngshǒu
(1)
[handle]∶随手而就
应手奏效
(2)
[conveniently] 〈方〉∶[工具、武器等]用着觉得顺手,运用自如
应手货
28.
应天承运 yìngtiān-chéngyùn
[rule according to the will of Heaven] 应天:顺应天命。承运:承受运气。谓帝王顺应天命统治天下,符合上天意志
29.
应天顺时 yìngtiān-shùnshí
[act in response to the will of Heaven and time] 应天命顺时势。用来颂扬新建立的封建朝代
爰暨世祖,应天顺时,受兹明命——《晋书·元帝纪》
30.
应验 yìngyàn
[come true;be fulfilled] 谓后来发生的事实与预先所言,所估计的相符;犹效验
你也说起这个话来了,可不是鸳鸯说的话应验了么?——《红楼梦》
31.
应邀 yìngyāo
[on invitation to;at sb's invitation] 受人的邀请
应邀在义演音乐会上唱歌
32.
应用 yìngyòng
[apply;put to use;be used] 适用需要,以供使用
应用科学
33.
应用文 yìngyòngwén
[practical writing] 指工作、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如公文、广告等
34.
应运 yìngyùn
[as the occasion demands] 顺应时势;顺应期运
应运而生
35.
应运而生 yìngyùn’érshēng
[emerge as the times require;arise at the historic moment] 原指顺应时运而产生。后指在适当时机下出现的人或事物
若大仁者则应运而生,大恶者则应劫而生,运生世治,劫生世危。——《红楼梦》
36.
应战 yìngzhàn
(1)
[meet enemy attack]∶与前来进犯的敌人作战
(2)
[take up a challenge]∶接受对方的挑战条件
我坚决应战,保证按时完成生产任务
37.
应召 yìngzhào
[accept the call] 受人的召唤或召见
38.
应诏 yìngzhào
[accept the emperor's order] 接受皇帝的诏命
39.
应诊 yìngzhěn
[sees patients] 为来访病人进行诊治
40.
应征 yìngzhēng
(1)
[be recruited]∶公民到了一定的年龄而响应征兵的号召
应征入伍
(2)
[respond to a call for contributions to a publication]∶泛指响应某些征求
应征稿件
41.
应制 yìngzhì
[write poem according to the emperor's order] 旧指由皇帝下诏命而作文赋诗的一种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jié jiē
结jié
常用词组
1.
结案 jié’àn
[close a case;wind up a case] 案件审理完毕作出最终判决或进行最后处理
2.
结疤 jiébā
[scab;become scarred] 成为被痂覆盖的,结痂
伤口结疤了
3.
结拜 jiébài
[become sworn brothers or sisters] 非亲属关系的人因感情深厚或有共同目的而相约为兄弟姐妹,认干亲
4.
结伴 jiébàn
[go with;go in company with] 结成同伴
结伴同行
5.
结冰 jiébīng
[freeze] 液体在低温下变为固体
低温使鸟池子里的水结了冰
6.
结彩 jiécǎi
[adorn (或 decorate) with festoons] 用彩色绸布、纸条和松枝等结成美丽的装饰物
张灯结彩
7.
结草 jiécǎo
[repay fovars received even after one's death] 受人大恩,死后也要报答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李密《陈情表》
8.
结草衔环 jiécǎo-xiánhuán
[feel deeply grateful till death] 结草与衔环都是古代报恩的传说。前者讲一个士大夫将其父的爱妾另行嫁人,不使殉葬,爱妾已死去的父亲为替女儿报恩,将地上野草缠成乱结,绊倒恩人的敌手而取胜;后者讲有个儿童挽救了一只受困黄雀的性命,黄雀衔来白环四枚,声言此环可保恩人世代子子洁白,身居高位。后将二典故合成一句,比喻受人恩惠,定当厚报,生死不渝。也说“衔环结草”
9.
结肠 jiécháng
(1)
[colon]∶大肠的一部分,位于盲肠和直肠之间
(2)
[crown]∶指家畜大肠的一部分
10.
结成 jiéchéng
(1)
[unite]∶为了一个共同目标,通过法律手续结合起来
通过结婚使二人结成一对夫妻
(2)
[embody;form]∶结合成一体或一块;结合
多油脂的小油滴凝结成一块黄油
11.
结仇 jiéchóu
[become enemies;start a feud] 结下仇怨
12.
结存 jiécún
(1)
[cash on hand]∶结算后余下的现金(货币)
(2)
[goods on hand]∶结算后余下的货物
13.
结党营私 jiédǎng-yíngsī
[bandwagon;gang up for selfish interests] 结成一伙,营私舞弊
凡结党营私者一律严办
14.
结缔组织 jiédì zǔzhī
[connective tissue] 人或动物体内具有支持、营养、保护和连接机能的组织
15.
结点 jiédiǎn
[node] 直线或曲线的终点或交点
16.
结发 jiéfà
(1)
[knot the hair upon reaching althood in former time]∶束发
臣结发游学,四十余年。——《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2)
[marry]∶指结为夫妻
而我在万里,结发不相见。——江淹《杂体·李都尉从军》
结发同枕席。——《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7.
结发夫妻 jiéfà fūqī
[husband and wife by the first marriage] 原配正式夫妻
18.
结构 jiégòu
(1)
[structure]∶组成整体的各部分的搭配和安排
经济结构
(2)
[fabric]∶建筑物承重部分的构造
复合结构
(3)
[build]∶构筑;建造
(4)
[collude with]∶勾结
19.
结果 jiéguǒ
(1)
[result]∶达到最后的状态
这次调查的结果是揭露了使人反感的贪污案
(2)
[final result]∶人的归宿、结局
(3)
[dispatch;kill]∶杀死
一刀结果了他的性命
20.
结合 jiéhé
(1)
[combine;link;unite]∶彼此紧密联系
故事和背景是按适当的比例结合的
(2)
[consort]∶指结成夫妻
21.
结核 jiéhé
(1)
[tubercle]∶由于结核菌侵入身体组织而发生的病变
(2)
[tuberculosis]∶结核病的简称,指发生上述病变的病
(3)
[nole]∶矿物凝结在固体核的周围而形成的球状物
锰结核
22.
结喉 jiéhóu
[Adam's apple] 男子颈前的隆起物。也叫“喉结”
23.
结欢 jiéhuān
[be on friendly terms] 交好
欲结欢宁南。——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24.
结婚 jiéhūn
[marry] 男女通过合法手续结为夫妻
她年纪很大了才结婚
25.
结婚证书 jiéhūn zhèngshū
[marriage license;marriage certificate(lines)] 正式政府官员或牧师发给的准许结婚的证明书
26.
结伙 jiéhuǒ
[crowd] 结成一伙
与某些坏人结伙
27.
结记 jiéjì
(1)
〈方〉
(2)
[miss]∶挂念
你走吧!这里有大娘照顾,不用结记
(3)
[remember]∶记住
以后出去结记着关门
28.
结痂 jiéjiā
[slough] 由活组织脱落形成死组织块
结痂的烂疮
29.
结交 jiéjiāo
[take up with] 与人交际往来,联络友谊
结交各种各样的妇女
30.
结节 jiéjié
(1)
[node;tubercle]∶生物体表面或内部组织中圆形的小突起。耻骨、坐骨、丘脑、颏部等都有结节
(2)
[tubercle]∶铁管内侧铁锈形成的小疙瘩或小球
31.
结晶 jiéjīng
(1)
[crystallize]∶物质从液态或气态形成晶体
(2)
[crystal]∶晶体
(3)
[crystallization]∶比喻珍贵的成果
集体智慧的结晶
32.
结局 jiéjú
[issue;end;outcome;final result]结果;收场
不愉快的结局
33.
结缡,结褵 jiélí,jiélí
[marry] 代称成婚
亲结其缡。——《诗·豳风·东山》
施衿结褵。——《后汉书·马援传》
34.
结连 jiélián
[enchainment] 被连接在一起的性质或状态
35.
结庐 jiélú
[build house] 建筑房舍
结庐在人境。——陶潜《饮酒》
36.
结论 jiélùn
(1)
[conclusion]
(2)
从一定的前提推论得到的结果
(3)
对事物的做出的总结性判断
37.
结脉 jiémài
[knotted pulse] 中医指慢而间歇的脉
38.
结盟 jiéméng
[league;ally;form an alliance] 结成联盟
39.
结膜 jiémó
[conjunctiva] 从上下眼睑内面到角膜的透明薄膜
40.
结膜炎 jiémóyán
[conjunctivitis] 眼睛结膜的炎症。症状是眼发红,肿胀,眼屎增多,有时能引起角膜病变。多由细菌感染、物理或化学刺激引起
41.
结末 jiémò
(1)
〈方〉
(2)
[ending]∶结尾
这本小说的结末很平淡
(3)
[finally]∶末了
结末他还是采纳了大家的建议
42.
结幕 jiémù
[concluding set] 多幕剧中最后的一幕。现用来比喻事情的高潮或结局
43.
结纳 jiénà
[make friends with] 结交
深相结交
44.
结契 jiéqì
(1)
[conclude a treaty]∶订立契约
(2)
[deep]∶交谊深厚
45.
结欠 jiéqiàn
(1)
[balance e]∶结算后共欠
(2)
[cash surplus]∶结帐后所欠的款项
多年的结欠一次还清
46.
结亲 jiéqīn
(1)
[marry]∶结婚
(2)
[(of two families) become related by marriage]∶两家因婚姻关系而成为亲戚
47.
结清 jiéqīng
(1)
[clear;settle;square up]∶使免除债务或金钱方面的牵累
为结清他的财产所付的钱
(2)
[balance]∶支付…的到期金额
发出支票以结清她的帐目
48.
结舌 jiéshé
[tongue-tied] 不敢说话或想说而说不出话
瞠目结舌
张口结舌
49.
结社 jiéshè
[form an association] 结成团体
50.
结绳 jiéshéng
[nettling;tie knot] 在文字产生以前古人用绳子结扣来记事,相传大事打大结,小事打小结。现在某些没有文字的民族还有用结绳来记事的

结jiē
常用词组
1.
结巴 jiēba
2.
结果 jiēguǒ
3.
结结巴巴 jiējie-bābā
4.
结实 jiēshí
5.
结实 jiēsh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剥bāo bō
剥bāo
常用词组
1.
剥壳 bāoké
[husking] 剥去或除去外壳或外皮的行为或过程
2.
剥皮 bāopí
(1)
[peel]∶剥去某物的外层
(2)
[skin]∶除去任何动物、蔬菜或水果的皮
剥熊的皮
(3)
[decorticate]∶剥去树皮、种子的外壳或水果的皮

剥 bō
常用词组
1.
剥夺 bōó
(1)
[expropriate;strip;rob of;snatch from;take away from]
(2)
盘剥掠夺
(3)
强制夺去;依法取消
剥夺选举权
2.
剥离 bōlí
(1)
[be stripped;peel off;come off]∶附着物或覆盖物脱落
(2)
[exfoliate]∶[组织、皮肤、覆盖物等]脱落
3.
剥落 bōluò
[peel off;be tripped] 物体表面的覆盖物成片地脱落
4.
剥蚀 bōshí
(1)
[erosion;corrosion]∶剥脱而逐渐损坏
由于使用了伪劣涂料,墙皮半年就剥蚀了
(2)
[wear away]∶侵蚀。由于侵蚀而使裸露
入了门,便是一个亭子,油漆已大半剥蚀。——《老残游记》
5.
剥削 bōxuē
[fleece;squeeze;exploit] 原指搜刮侵夺,现指使用[一个人的] 劳动力而不给予公平的或相当的报酬
对农民遭到地主剥削的程度感到吃惊
6.
剥削者 bōxuēzhě
[exploiter] 无偿地占有他人的劳动或劳动成果的人
——————————————————————————————————————————
的dí dì de
的dí
常用词组
1.
的当 dídàng
[proper] 恰当;合适
启朱唇语言的当。——《西厢记》
这个评语十分的当
2.
的的 dídí
(1)
[obvious;as clear as day]∶明白,昭著
(2)
[certainly;indeed]∶副词。的确;实在
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清· 林觉民《与妻书》
3.
的卡 díkǎ
[dacron] 的确良卡其的简称。也作“涤卡”
4.
的情 díqíng
[real situation] 真实的情形
所报俱系的情,并无虚夸
5.
的确 díquè
[indeed;really] 完全确实,毫无疑问
的确是位国王
他们的确没有离开一步
6.
的确良 díquèliáng
[dacron,terylene] 见“涤纶”
7.
的士 díshì
[taxi] 小型出租汽车
8.
的真 dízhēn
[true to life] 的确;确实;逼真
经细心化妆,她便成了一个的真的风尘女子
9.
的证 dízhèng
[conclusive evidence] 确凿的证据

的dì
有~放矢。众矢之~。目~

的de
基本字义
1.
用在词或词组后表明形容词性:美丽~。
2.
代替所指的人或物:唱歌~。
3.
表示所属的关系的词:他~衣服。
4.
助词,用在句末,表示肯定的语气,常与“是”相应:这句话是很对~。
5.
副词尾,同“地2”。

希望对你有帮助,希望被采纳,谢谢

10、应天顺时和应运而生的区别?

应天顺时:应,适应。用来颂扬新建立的封建朝代。意思为顺应天命和时势。多用为帝王创业嗣统的美词。出自《晋书·元帝纪》。
应运而生:原指顺应天命而降生,后泛指随着某种形势而产生:随着电脑的普及,网上教育~。出自汉·荀悦《汉纪后序》:“实天生德;应运建立。”

与养生堂应天顺时话春养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