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健身有哪些好处,??中国人健身的多吗?
好处就是让你身体健康,外形上更好看,更精神,目前来说不是太多,但是慢慢的正在普及,会越来越多的。
2、中国人和西方人的健身方式有什么不同?
我觉得中国人和西方人健身方式最大的不同就是饮食方面的不同,因为我们都知道西方人一般情况下都喜欢吃一些牛奶和面包,牛奶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是一种营养的补品,即使每天喝牛奶的话,那么也不会喝得太多,而且很多人都不喝牛奶,面包吃的也非常少,但是西方人却不一样,西方人如果不喝牛奶,就好像我们不喝水一样,非常别扭,所以他们大部分人每天都必须喝大量的牛奶,面包也是大概每天都必须要吃的一种食品,而且他们对于肉类的追求远远高于我们中国人,西方人的肉价格也是比较便宜的,他们反而蔬菜会比较贵一些,所以这些综合的饮食方式就造就了我们中西方饮食文化的不同,健身得出的结果当然也不一样。那么除此之外中国人和西方人的健身方式还有以下几个方式的不同:
1、锻炼的项目不同
经过我的粗略研究,西方人大体的锻炼项目都喜欢在健身房里面去锻炼,他们训练的一些项目都是利用健身器械去在健身。而中国人大部分健身的人,除了一些职业健身选手之外,很多人都会选择在户外去健身,比如说跑步,游泳,竞走等等。
2、吃的营养品不同
西方人对于健身一般都非常执着,他们除了平时给自己严格要求饮食方面的搭配之外,还会强制性的要求吃一些蛋白粉之类的营养品,所以他们与中国人健身所吃的一些营养品也不同,我们中国人一般情况下,除了参加职业比赛的一些选手,会去选择吃一些营养品之外,其他的健身几乎都不会吃。
3、看待健身的想法不同
两个地方的人群看待健身的想法都是有很大的出入的,一般情况下西方人看到健身的想法都是职业或半职业类型的,也就是说他们即使不是职业选手,对待健身的态度也特别认真,但是大部分中国人对待健身的态度基本上就是以保健为主。
3、中国人为什么不注重健身
这种大开门式的问题,很难回答啊。可能有这几种原因吧。
1 习惯问题。外国人有健身习惯,人家初高中的学生 就去健身房了,国内你一般在健身房看到的 %90都是成人。
2 基因问题。亚洲人的基础不怎么样,身材不高、骨架也不大,高大胖、豆芽菜也都不少,本来就没健身意识,又觉得 自己没有天生的优势,练不出老外那种身材,干脆就不练了 。
3 认同问题。老外看重身材,身材也是社会地位的象征,一般精英的身材都很好的。对咱们来说,还是温饱阶段,家长一般很重视孩子学习 完全不重视健身。想想看自己上学的时候,是不是出了读书做题艺术考级,其他的父母都当作浪费时间不务正业?说不定健身还被当作是没出息的表现 。对于对于成人来说,大人又会说最重要的是挣钱,健身挣不了钱还花钱。
4 文化问题。很多人都觉得压力大,干了一整天活本来就够累了, 哪还有精力去健身啊。何况舒服不过躺着,干嘛没事花钱找罪受。
5 饮食问题。看看中国人吃什么,不管是学生还是上班族,外面吃饭一般都是凑合的,盖浇饭、面条,和软饮料的也越来越多,节奏慢 、不省钱、浪费时间,而且营养也不均衡。国外电视剧里你也看得到,老外基本就一杯果汁,加上三明治,快速、简单、有营养。
健身虽然不能提高学习成绩,不包票让人延长寿命(虽然基本都有帮助),但对人的状态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是有帮助的。
4、中国人健身方面为什么没有国外的好
健身观念差 到网上看看关于健身的视频 评论基本是清一色的嘲讽 什么回死答肌肉 肌肉有什么用等评论 都是没了解过健身却一副大师指点江山的模样 当然会其实很多关于艺术工艺才艺之类的视频都有很多这种不懂装懂的评论
由此看来 从观念上 大家就没多人认同健身
第二个是对健身的自以为是 特别是知识方面 我在百度知道看到过这么个问题 他问引体向上做不了怎么办 有几个都是回答什么每天几百个俯卧撑仰卧起坐 这些回答的人可能也就知道俯卧撑什么的了 可能他们都不知道俯卧撑怎么做 练哪里 就好像别人三头肌弱却去建议他多练弯举一样 在网上这种误导性的健身知识太多 而且离正确偏差很多
还有一个就是个人问题 你能不能坚持健身,也能说成你是否愿意为了更好的自己而做出改变 这点不只是健身 可能有很多人一边抱怨自己穷 见识少之类的 却不愿意努力改变 而是一边抱怨 一边得过且过
5、现在想了解一下关于中国人的健身功夫,有推荐的吗?
练就了一个强壮的体魄,这外表足以震撼一些人,你能练出来那你心理也更加的自信,改观也会发生变化
6、为什么发达国家的人很重视人权,自由,吃的营养健康,信仰科学,养生,健身,度假,中国人虚荣爱面子,
发达国家人少有钱,人均资源多,而中国不是,人多钱多,竞争大,人均素质不高。
7、为什么中国人的健身意识都很差!远比不上西方国家?
得说大部分中国的都市人都不具备健身的实际条件。一线城市苦逼的住宿交通,一天几小时报废在了路上,二线城市稍好,但健身场所并不一定覆盖得全面。
以北京来说。本人来京3年多,之前的工作都是朝9晚6,路上交通单程1小时以上。6点下班但通常7点左右离开公司,到家附近已经8点左右。吃饭后接近9点,略有消化也就9点半了。假设健身房在15分钟的路程内,来去30分钟,健身一小时。过了2小时也就是11点半。看似还有时间,但这个时间已经非常紧张了。如果再去和社交、娱乐和宅男上网的时间去竞争,那么肯定是完败。
再说真正以肌肉为目的的健身,除了去健身房外还要有饮食计划。这点中国的上班族也很难保证。午饭通常是社交机会选址随即,晚饭可选的地方也就是居住地附近,腐败的吃的通常没什么营养。水果的补充如果是合住的话如狼似虎的室友可以吃得你破产。所以吃上也没什么可计划的。
三说别说是塑身为目的的健身,那么就是维持心肺能力的跑步。城市的空气质量也让这点奢望难以满足。前两年在住处附近夜间跑步,路边汽车的尾气味非常呛人,都不知道一圈下来对身体的好处大还是坏处大。
最后说下真为员工健康着想的公司,要么把提供的健身场地和时间都规划在员工作息可接受的范围内,要么都应该弹性工作制。这后半年在家附近办了游泳卡,一星期保证去3-4次,有氧运动时间和卡路里消耗都有了保证,对身体渐渐少了一些担忧。所以感谢知乎,除了给了我一份Cool的工作外,还给了我健康!
8、中国人练肌肉为什么这么难
一、肌肉增长的原理
首先我要说一下肌肉生长的原理。
这个原理我在知乎上的健身话题的各种回答里,已经复制粘贴了7、8次了。因为这玩意不搞清楚,大多数问题无从谈起。
实际上肌肉并不是在锻炼过程中长出来的。在锻炼时,你的训练会使肌肉纤维被破坏,而回家补充的蛋白质,就是用来补充被破坏的肌肉的,在补的过程中,原先的肌肉纤维会慢慢变大,使得你下次训练时肌肉纤维能够承受更大的重量,这就是肌肉生长的基本原理。
所以其实肌肉增长,无非两点:一是锻炼,二是饮食。
如果一个不锻炼的人,那么她/他拥有强大的肌肉的可能性为0%,除非他/她使用类固醇和睾酮这类激素。而一个只锻炼,却没有补充足够蛋白质的人,他拥有大量肌肉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
二、我国青少年绝大多数运动不足/蛋白质摄入缺乏
我个人经历的这二十几年周围的人的习惯,给我的普遍感觉就是,我国瘦的人一般就真的只是瘦,都没肌肉。即使很经常运动的人,感觉也都不注重肌肉的维持,不注重蛋白质的摄入,所以肌肉很容易就流失。绝大部分人饮食上完全没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概念。
也正因为没有蛋白质的概念,所以那些肌肉只能算是正常水准、蛋白质摄入量足够的人,往往是体脂含量超标的人,也就是俗称的微胖界人士,或者真正的胖纸……
因此,我国大部分人都是处在蛋白质缺乏状态。
这样即使有足够的锻炼,也很难能够得到足够的肌肉。
@徐贞挚在评论中反对我关于“我国青年普遍蛋白质摄入不足”的说法,并且给了具体的数据,大家可以参看评论。我觉得还是比较有道理的。
不过这里有两个问题:
1、他是按照1kg的体重1g的蛋白质算的,也就是说70kg体重的男性,摄入70g的蛋白质就足够了。但我认为,这是针对平常不运动的人而言的。如果要增肌的话,应该是按照1kg体重1.5~1.8g的蛋白质的摄入量计算,70kg体重应该摄入的蛋白质含量应该是130g左右,而不是70g。
2、经济实力。去“营养诊所”看病的人或许来自小康家庭的较多,这个样本并不具有普遍的意义。
三、大量的健身误区
我想这是除了运动不足以外最重要的因素了。以下随便举几个:
1、认为肌肉的增长会降低身体灵活度和速度。
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地球人的认识,在上世纪50年代后就被否定了,大部分运动员都需要进行一定的力量训练,因为身体的耐力、爆发力、速度的增长,本质上是离不开肌肉的增长的。只有在肌肉过于强壮的情况下,才会降低身体速度。什么是过于强壮?你先能举起你两倍体重的物体再来谈论这个话题——当然,我觉得那个时候你已经不需要谈论这个话题了。
2、以为肌肉是随便就可以练出来的。
“我不想去健身房啊,到时候一不小心就练成肌肉男就完蛋了”巴拉巴拉……我做一个比喻。一个人开始学网球,却和别人说“我很担心我随便练一下就可以拿到温网的参赛资格”,或者“我打算开始学打乒乓球了,但是我不想参加奥运会,那么怎么样才可以不让自己练到张怡宁那个水平?”这话听起来不觉得很嘲讽吗?
3、分不清脂肪和肌肉的区别。
“怎么减掉肌肉啊?手臂好粗小腿好粗好难看”巴拉巴拉……
4、以为跑步会增加小腿肌肉。
“最近跑步小腿都跑出肌肉了……”我告诉你,那不过是锻炼后腿部充血,导致肌肉膨胀而已,过十几个小时或几天马上减小到原来状态(跑完步用力拍拍你的大腿小腿还能加快这一进程!!!)——当然,长期的跑步是会增加小腿肌肉,因为充血之后这个地方的营养吸收也会更加好。但是和减掉脂肪的速度相比,长肌肉的速度慢多了。
5、根本不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区别是什么。很多人以为减肥=绝食。
“我有个朋友一个月只吃苹果瘦了20斤”哎,我已经听到过无数这种神迹了。
6、有腹肌的人腹部力量会比没腹肌的人强。
每个人都有腹肌,只是显露不显露的问题,而腹肌显露只和体脂有关,腹肌不显露的人腹部力量,不一定比腹肌显露的人强。前者可能只是腹部肌肉被脂肪掩盖了而已。总之,要腹肌显露,就换个方向,减脂,而不是单纯增肌。
归根到底,是我们从教科书上学习了各种生物知识,自己却不懂得运用到生活中,对于这类人体的生理知识不了解,锻炼的方法也不得体。
四、这里来对比一下吧
1、美国人很早就开始系统的健身。
对于美国人而言,他们大多数人很早就开始接触健身房——这还是由于社会和文化因素,一般在学校内受欢迎的学生往往是体育方面好的,而不是成绩好的geek。这里不多谈了。
不要说几年,其实只要系统地在健身房练了一年的人,和没练过的完全是天壤之别。一个人只要17岁开始接触健身,到20岁,那身板虽然不能算彪悍,但是也能算得上非常非常结实了。美国人从15、6岁开始健身锻炼其实是很常见的。
2、锻炼的长期性。
我看《心灵捕手》的时候,印象很深的是,主角和那个心理咨询师有在谈论健身的问题,那个心理咨询师老头说自己有长期练举重(奥运会那种举重)——其实在美国的电影和电视剧里看看就会发现,里面的老头大多数身体很壮实,很少有那种身形单薄的老年人出现。这完全是他们长期锻炼注重身材的结果,而不是天生的。
3、抛开锻炼,在饮食方面,这个就更不能比了。
大部分中国人对于鸡蛋的认识还停留在“一天只能吃一个”,对蛋白粉的认识还停留在“吃多了会把身体搞坏”“吃多了伤肾”上——这个对身体的副作用完全被夸大了好几个数量级(这里补充一下:蛋清可以多吃,蛋黄一天一个或者两个就够了,还有,别听我说蛋白粉吃了对身体副作用不大你就乱吃,这是给健身到一定程度的人吃的,怎么选蛋白粉也是学问)。而美国人……都开始为了追求绝对力量和身材吃类固醇类激素了——即使他们确定这个对身体真的有副作用。
4、氛围。
中国的健身房,能开上5年以上,能够大量盈利的,微乎其微。整个行业很混乱,有的健身房开两年就卷钱跑了,很多教练其实就是推销员,中国人更喜欢去运动场或者大街上跑步,也不愿意去健身房。
5、健身知识的匮乏。
不应该忽视的一点是。即使在我国大学体院的学生或者中学体校的学生,很多也没有系统的健身知识。
五、并不存在中国人/亚洲人练“肌肉难”这一说法
这是绝对的错觉。
不是中国人练肌肉难,而是练肌肉本身就难,比减肥难很多。
1、肌肉增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正常人一个月内能够增长0.23kg的肌肉,已经算是极限。(数据出自《无器械健身》)
楼主看到的那些在健身房练的人,如果是青年人基本上健身的年龄不会超过3年。时间、饮食上都跟美国人没得比。拿高考作比喻,练肌肉像是学语文,无法在短期内获得大量分数上的提升,而且往往用功了却不见效果,但是减肥却像是学数学,只要你肯努力用题海战术肯定有用功就有收获。
2、增肌过程中有非常多需要注意的事项在,这是一个技巧性的项目。
比如用分化的训练方法,比如哪个动作刺激哪块肌肉?比如在瓶颈期如何快速突破?比如如何增加肌肉的纬度?如何增加肌肉的耐力?如何增加肌肉的爆发力和力量?这些都是你要知道的。(更详细的参见本人回答《为什么说增加肌肉是技术活,难道不是体力活嘛?》)
3、更关键的是,肌肉如果不练,就会萎缩。
肌肉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基础代谢率是脂肪的数倍,在几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食物还在匮乏阶段,人类要以最小的代价去适应自然,因此如果肌肉没有运用,那么会很快消失,无它,只是因为肌肉组织消耗的热量比一切身体组织都高。它就像军队一样,军费开销太大,国库是受不了的。
六、人种差异
要说人种差异,只有在真正的竞技比赛里才需要作为资本拿出来。对在这里看这个回答的99.99%人而言,人种差异都是可以超越的/可以忽略的。这里我要为刘翔多说一句了。
知道为什么刘翔会被诸多体育界人士奉为“伟大”的运动员吗(尽管许多人对此嗤之以鼻)?知道为什么刘翔每次都是在奥运会时受伤吗?伦敦奥运会前的三个月,刘翔曾经三次跑进了13秒,甚至在6月的尤金站钻石赛平了世界记录,为什么偏偏在奥运会时受伤?
这太简单了,奥运会的赛事强度和密度都是最大的。所以为了适应赛程和体能储备,在奥运前的训练强度必然也是最大的。刘翔要超越黑种人的优势,就必须在赛前拼肌肉,拼爆发,拼力量——这就是为什么他伤病不断的原因。但这同时也证明了人种差异,即使在最顶尖的竞技类项目也是可以被超越的,在这种真正是拼天赋的竞技比赛里的刘翔,都忍受着各种网民的嘲讽,没去抱怨人种差异,你抱怨什么?
刘翔的伟大就在于他超越了人种差异,在黑人制霸的短跑界取得了统治级别的地位。在刘翔之前,这是从未出现过的。在刘翔之后的短跑界,不知道要有多久才能出现下一个统治级别的黄种人。
而姚明出国前后的身材对比,也对人种论最好的一个反驳。
最后的最后,扯一句,把一切归结到人种和基因上是不对的——虽然基因确实有差异,但还是那句话,“以绝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去拼天赋”。
如果你从现在开始好好锻炼,未来也能够造福子孙……试想,如果你爷爷的爷爷的爷爷辈就开始高蛋白/系统健身的生活,那么到我们这一代人,肌肉的线条/爆发力/力量绝对不会比欧美人差。
这不是说基因上的遗传,而是你接触了这些东西,会给你的后代一个这样的运动氛围,从而让他们也去接触这些东西,他们从小就有这么一个概念,这么一个习惯,这种环境下,肯定就不会再有什么“人种决定论”的借口出现,最终也能够达到造福子孙的目的
9、为什么健身房的中国人这么少
大家都在忙碌挣钱 而且这种东西 不深入体验是尝不到好处的 坚持 不怕累 且有时内间 不是人人都有的 我健身容也是因为身体 差了 感受到威胁了 才开始的 有次熬夜第二天早上没睡觉没吃饭 直接跑步 13分钟 当场在公园 天昏地暗 好像天要慢慢黑了 鸣...的声音 我立马扶墙原地慢走 深呼吸 好几分钟才挺过来 回家 吃饭立马睡觉了 以后又慢慢恢复健身了 因为身体实在是太差了 那也是我这辈子到此为止 第一次觉得自己离死亡是那么近